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合集下载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平法———建筑结构领域的成功之作本报记者朱启同关于平法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

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由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世界上不存在结果,只存在一个接一个的过程,或者说无数的结果汇集成了过程。

平法极其重视过程,因此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陈青来1995年8月8日,一篇题为《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的文章在《中国建设报》头版显著位置的刊登,在我国建筑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因为,10天前刚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下称“平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65~80%;若以工程数量计,这相当于使绘图仪的寿命提高三四倍;而设计质量通病也大幅度减少;以往施工中逐层验收梁的钢筋时需反复查阅大宗图纸,现在只要一张图就包括了一层梁的全部数据,因此大受施工和监理人员的欢迎。

弹指一挥间,十年倏忽过。

迄今为止,作为平法的创始人,山东大学教授陈青来先生已先后出版有关平法的国家标准设计技术专著及论文达35篇、册,其中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累计发行数量逾百万册。

接受全国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学会、土木工程学会、各大设计院、大专院校之邀,陈青来教授已做平法讲座70余场次。

2005年3月29日,应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邀请,陈青来教授十年之后再次来广东就平法的应用技术进行推广讲学,趁此机会,本报记者在上海鲁班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冯天秀的安排下对其进行了专访。

新视野启发新思路从事建筑行业的人,特别是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至90年代末的详图法(又称配筋图);二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应用的梁表法;三是90年代至今普及的平法。

平法的价值及历史

平法的价值及历史

平法的价值及历史“平法”的诞生是设计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建筑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具有划时代意义。

“平法”是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简称,它是一种设计成果的表达方式,而非设计方法。

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把结构构件的几何信息和配筋数据集中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

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65~80%;设计质量通病也大幅度减少,设计周期可减少三分之一。

梁钢筋种类多,信息量大,平法在梁构件设计上具有明显优势,其他构件优势不明显,有的甚至反不如传统表示方式,但难掩平法的光芒,每个建筑人可能都是平法体系的受益者。

“平法”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依次为结构设计师、钢筋翻样、钢筋工长、技术员、监理、造价人员等。

平法表示更抽象,使用者必须先了解其规则,等于是抬高了使用者的技术准入门槛,客观上改变钢筋翻样的低端形象,整体提升了钢筋专业技术含量。

一、国内结构施工图设计的历史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至90年代末的配筋详图法;二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应用的梁表法;三是90年代至今普及的平法。

1986年开发的结构CAD软件即以详图法和梁表法为编制依据。

电脑画图替代了人工制图,提高结构设计效率。

然而,CAD软件依据的是传统设计方法,表达繁琐,图纸比手工绘制的还多,设计成本反而更高,设计中的“错、漏、碰、缺”出现频率更多。

建筑设计变更频繁,结构设计不得不作相应修改,往往顾此失彼,形成新的“错、漏、碰、缺”。

陈青来认为按传统方法和传统CAD软件绘制的施工图内容中存在大量的“同值性重复”和“同比值性重复”,使得传统的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

日本的结构图纸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由建筑公司进行二次设计。

陈青来和他的平法

陈青来和他的平法

一、基本情况姓名陈青来性别男职称教授单位土建与水利学院邮编250061电话2026172电子信箱qlchen@二、主要学历1978.9—1982.7,湖南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1990.1—1991.2,Trondheim University, Norway2001.1—2002.2,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USA三、主要任职经历1992年为高级工程师,同年任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设计室主任1995年任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1998年为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员,2002.11转入山大,2004.1为山东大学教授四、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建筑结构设计:方向为结构设计的系统与整合方法(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方向为结构设计的广义标准化建筑减震减灾:方向为建筑结构的隔震、消震与制震五、正在研究中的主要项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基础与楼板结构设计规则与标准构造(首位)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建筑隔震实用技术及耐久性设备研究开发(首位)六、发表的主要论著(均为首位)国家建筑标准设计96G101与00G10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1,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2,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4G101-3,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筏形基础)《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湖南大学学报,1994.12《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结构施工图章节(大学本科教材) 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12《建筑结构的现代设计思想和方法》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1995.4《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中国建设报1995.8.8《全新的结构设计法与PIEMCAD》中国建设报1995.9.12《结构设计方式的系统化与标准化》(15期系列讲座)建筑知识1997.8—1999《制定(国家一级结构工程师)考前复习计划的基本思路》建筑知识1998.6《贯穿新规范体系的普遍性问题》建筑知识1998.8七、迄今为止获得主要荣誉1997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为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1999年荣获我国最高设计奖“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金奖”(首位)1997年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1996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本人科技成果“平法”1997年列为国家级“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6年为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工作者1996年为山东省“八五”建设科技先进工作者八、现任学术兼职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结构专家并担任结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首批)MIStructE, Chartered Structural EngineerMember of The Institution of Structural Engineers, Commonwealth of Nations英联邦国家法定注册结构工程师,英联邦国家结构工程师学会正会员书香世家的熏染,深厚文化底蕴的辐射,使他成为一代宗师。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

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

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

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

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答:问设计院。

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

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答:对。

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

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6》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答:不知道。

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7》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8》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注:现参照11G101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9》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10》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1》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

如板底筋要求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指的是水平段外包长必须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但面筋要求伸入梁内La,此时弯钩已包含在La内。

平法创始人陈青来钢筋论谈

平法创始人陈青来钢筋论谈

平法创始人陈青来教授回答G101问题大家好!我们可以通过G101栏目研讨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也可以讨论有关的结构问题,谢谢各位!山东大学陈青来以下是陈教授答复(一)●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

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

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

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陈青来平法讲座.pptx

陈青来平法讲座.pptx
第5页/共24页
平法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荣获国庆60周年行业大奖
• 近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文件公布了“荣获全 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国庆60周年作用显著标准 设计项目大奖名单”
• 大奖评选是从历届全国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金奖项目中“优中选优”,共评选出10项大奖
• 由陈青来教授全面创作,曾获全国工程建设标 准设计金奖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 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第造6页/详共24图页 》系列国家建筑标
讲座主要内容:
• 频发地震灾难将促使我国完成从抗震到减 震观念的转变
• 关于平法在全国建筑工程界的显著作用及 在我国城市化伟大进程中的未来可持续发 展规划
• 关于平法G101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主 要理论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关键 问题和现场答复问题
第2页/共24页
抗震到减震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 要点六:当两构件或构造配筋重叠、或构件配筋与构件本 体加强构造配筋重叠时,同向钢筋应取较大者设置,不需 要重复设置。
• 要点七:剪力墙身第一根竖向筋距暗柱或端柱纵筋的距离, 为墙身竖向筋间距的1/2;楼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相平行梁 纵筋的距离,为板筋间距的1/2;剪力墙第一根水平筋距 暗梁纵筋的距离,为墙身水平筋间距(相当于与暗梁纵筋 联合布置)。
第21页/共24页
平法构造的要点提示(三)
• 要点八:受力纵筋“能通则通”,可以贯穿多层或多跨, 但在构件主体范围连接要控制在内力较小的“适宜连接区 域”。
• 要点九:抗震构件中“受力钢筋”的搭结连接,应按搭接 长度在规定的连接区域连接,例如柱纵筋的连接,梁通长 钢筋的连接。注意:非接触搭接受力更合理。
第15页/共24页
框架柱本体构造与节点主体构造(柱支承梁节点)

22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2

22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2
❖ b.基础高度不满足直锚条件:柱纵筋必须严格进行弯锚 ,符合下图要求。
51
52
2.3.1柱纵向钢筋在基础中构造:两个变量
基础保护层 基础保护层 厚度>5d 厚度≤5d
基础高度 满足直锚
P20图2.14 P21图2.16
基础高度 不满足直锚
P21图2.15
P22图2.17
53
2.3.1柱纵向钢筋在基础中构造
A.柱平面布置图
B.结构设计总说明
C.梁平法施工图
D.柱表
❖ 2.柱子的注写方式常见有哪两种?( BC )。
A.平面注写 B.截面注写 C.列表注写 D.原位注写
3.柱子编号中包含哪些信息?( AC )。
A.柱子类型代号 B.柱子位置 C.柱子序号 D.柱子配筋
32
练习题三、
❖ 4.下列哪种情况需要划分柱段标高?( ABD )。 A.柱子钢筋数量增加了 B.柱子钢筋直径减小 C.柱子截面尺寸不变,定位尺寸出现变化 D.柱子截面尺寸发生变化。 5.下列情形,可以采用同一柱号的是?( CD )。 A.柱类型相同,截面尺寸相同,定位尺寸相同,配筋不同 B.柱类型不同,截面尺寸相同,定位尺寸相同,配筋相同。 C柱类型相同,截面尺寸相同,定位尺寸相同,配筋相同 D.柱类型相同,截面尺寸相同,33 定位尺寸不同,配筋相同。
36
作业2答案
❖1. lab、labE 、la 、 laE 的含义以及各自的作用?
❖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 ❖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 ❖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 ❖ 受拉钢筋抗震基本锚固长度labE
37
作业2答案
❖2.钢筋锚固弯折段长度怎么计算?
38
作业2答案
❖3.框架柱截面注写案例

陈青来平法讲座

陈青来平法讲座

已获大奖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1. 03G101-1,适用于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 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2. 03G101-2,适用于混凝土板式楼梯; 3. 04G101-3 ,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板和屋面板; 4. 04G101-4,适用于板式和梁板式筏形基础; 5. 08G101-5,适用于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 6. 06G101-6,适用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 承台
1. 未充分掌握结构的功能与概念; 2. 未充分掌握构件的功能与概念; 3. 未充分掌握构造的功能与概念; 4. 未充分掌握材料的功能与概念; 5. 未充分掌握与结构、构件、构造、材料密
切相关的抗震与非抗震概念
平法的基础理论
平法创新建立了解构理论, 以其作为平法设计规则与 构造规则的基础理论。
结构理论与解构理论的区别
受力钢筋平法构造原则
●1、主要功能原则——由主要功能决定构造方式 ●2、足强度锚固原则——受力钢筋必须足强度锚固 ●3、足强度连接原则——受力钢筋必须足强度连接 ●4、全包裹混凝土原则——受力钢筋必须被混凝土全包裹 ●5、非接触搭接原则——受力钢筋必须采用非接触搭接
●6、非接触锚固原则——受力钢筋必须采用非接触锚固
5. C101-5,适用于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2015年出版) 6. C101-6,适用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2015年出版)
已出版发行的 平法通用设计C系列与解读类著作
C系列:混凝土主体结构平法通用设计C101-1 混凝土楼梯平法通用设计C101-2
11G101-1、-2、-3解读系列:
5 、关于节点主体构件: 节点属于节点主体构件,节点主体构件
的功能是支承节点客体构件;任何情况下节点主体构件的纵向钢 筋和横向钢筋必须完全贯通节点,节点混凝土标号与主体构件混 凝土标号相同。

平法--陈青来

平法--陈青来
? 标准构造设计的实质是图形化的构造规则;由设计师完成构造设计缺少充要条件:1、结构分析结果不包括节点内的应力;2、以节点边界内力进行节点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不充分;3、节点设计缺少足尺试验依据;
? 构造设计缺少试验依据是普遍现象,现阶段由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将其统一起来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
平法基本原理(3)
平法的应用理论三要点:
?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构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平法构造关于钢筋锚固的若乾要点
? 要点一: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支座)问题。具体为:基础结构为柱及剪力墙的支座,柱为框架梁的支座,梁为板的支座,剪力墙为板或梁的支座。
? 要点二:抗震框架梁下部钢筋在中间支座的直锚长度,应为过柱中线加5d与laE的较大者。如果贯穿支座到梁跨下某部位连接,应经设计人出具变更。
? 由于历史形成的辨证思维习惯,使规范和规程中存在许多非同一之处、摸棱两可之处、矛盾之处、理由不充分之处。
? 我国结构学术界与现行规范偏爱使用“抽象术语”,“抽象术语”比“形象术语”难懂且距离自然较远,容易使人们在理解术语时脱离“源概念”。
? 在处理科学技术问题方面,错把技术研究与科学方法研究误为科学研究,错把追求技术成果误为追求科学成果,从而迷失了技术研究的目标。
平法基本原理(1)
平法的系统科学原理为: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基础结构 、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相对完整性。

陈青来教授平法讲座之心得体会Word文档

陈青来教授平法讲座之心得体会Word文档

陈青来教授平法讲座之心得体会陈青来教授进行为期半天的“平法应用技术讲座”,初次得见陈教授,教授果然具有大家风范,学识渊博、平易近人、谈吐风雅,声如洪钟铿锵有力,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走道、台阶上或站或座者有,都在认真聆听教授的一字一句。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教授那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吸引着大家,受益良多。

现本人总结了几点且窃以为是大家在实际工作当中容易忽略或理解上存在歧义的地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教益,将是本人最感欣慰。

一、平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要点解析:1.梁受拉钢筋在端支座的弯锚,其弯锚直段≥0.4laE,弯钩段为15d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且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的原则(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2.受力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的原则,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 3.当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锚固时,纵筋应过中线+5d 且≥laE的原则; 4.梁受拉纵筋受力弯钩为15d、柱偏拉纵筋弯钩、钢筋构造弯钩为12d 的原则;5.墙身的第一根钢筋、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最近构件内的相平行钢筋为墙身与板筋分布间距1/2的原则;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7.节点内钢筋锚固不应平行接触的原则。

二、问题解答和本人的理解总结3.03G101-1 P48 注1: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的构造与框架柱相同。

这就与上面的说法矛盾了,陈教授说了03G101-1 P48 注1属于谬误将在以后的版本中纠正,但端柱同框架柱。

4.连梁侧面的水平钢筋按剪力墙的水平钢筋拉通连续布置,但要遵循:(要点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

5.对于梁端支座节点,梁纵筋弯锚构造中:梁纵筋伸至柱外侧(柱纵筋内侧),且≥0.4L ae的意思是梁纵筋伸至柱外侧(柱纵筋内侧)是一带区而不是柱纵筋内侧的一个点位,也即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只要梁纵筋进入该锚固带区且≥0.4Lae,梁纵筋就没有必要再往外伸了,也就是此时梁纵筋的端支座锚固长度为≥max(0.4Lae,hc/2+5d)+15d,最短的时候可以等于 max(0.4Lae,hc/2+5d)+15d。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施工答疑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施工答疑

1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施工答疑基础说明基础一、1、04G101-3图集第6页关于“加腋”注写的规定:“b×hYc1×c2”,“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但是,基础梁有两种“加腋”,一种是侧腋,另一种是顶腋。

第6页没有说明此标注是侧腋还是顶腋?不过,看了第33页“基础主梁梁高加腋注写图示”与第38页“基础次梁梁高加腋”的图形语言,我认为第6页说的是“梁高加腋”。

——这个认识对吗?2、而且,我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础主梁加侧腋”,设计时,在施工图上是不必进行注写的,施工人员“自动”按照第31页“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来进行操作即可。

——这个认识对吗?答:1.对.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2.对.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二、1、看了青来教授12月8日关于基础梁保护层的一个回复:“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

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38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定(保护层)为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保护层)将大于40。

但对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再对比04G101-3图集第25页,感到现在有发布“勘误”的必要。

2、第25页“保护层”表中,“基础底板”的数据表现方式是好的,就是分别对“顶筋”和“底筋”列出保护层的厚度。

请教青来教授:括号里面的“防水:50”也是指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吧?3、建议“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也按“顶筋”和“底筋”分别列出。

你看好吗?答:由于高板位筏形基础应用不多(中板位更少),所以不计划在101-3的构造详图中公布高板位和中板位的构造,而25页的通用构造主要服务于本图集的构造,且由于38页的构造中已明确梁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应用中不存在问题.对于低板位筏基,即便上翻基础梁中也可能有回填土,但属于无水"封闭土",不象自然土对钢筋有侵蚀性,所以基础梁侧面及梁顶的保护层不必采用40.就目前101-3所包括的低板位筏基构造,25页不存在勘误问题,但宜以加注解的方式适时修正以求全面.另外,防水为50系指低板位的板底筋三、在高层建筑中,有很多采用桩基方案,但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底下室,此时的底板和我们常说的筏板有什么区别呢?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采用怎样的计算模型呢?在这里柱下是独立的承台,承台之间设有拉梁,且底板的厚度也比较厚,一般都是500左右。

陈青来教授答疑G101图集(最全)

陈青来教授答疑G101图集(最全)

建筑工程系的学生必读的03G101-1及04G101-3两本图集的精华主编: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的精辟答疑!记得好好阅读哦!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 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②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 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④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⑤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

是这样的吗?⑥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

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的吗?答: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

现在简单答复如下:①⑤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

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②③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④⑥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陈青来教授钢筋混凝土平法讲座和答疑

陈青来教授钢筋混凝土平法讲座和答疑

陈青来教授钢筋混凝土平法讲座和答疑国家建筑标准设计G101-X系列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应用技术讲座主讲人: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qlchen@讲座主要内容:●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含哲学与逻辑问题)●平法基本原理●平法规则与构造应用要点解析●平法制图规则与施工构造●答复问题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一1.混凝土结构原理承载多元理论(1) 承载可靠度理论——解决结构的安全度问题(2) 承载力学理论——解决作用(荷载)与作用效应(内力与变形)问题(3) 承载材料理论——解决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问题(4) 承载抗力理论——解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5) 承载节点构造理论——解决构件的连接问题●——基础理论用于发现世界和解释世界,存在发现、更新而非创新●——应用理论的实质属于方法范畴,用于改造世界,存在不断创新●——方法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基础理论不具备直接用于实践的功能,基础理论通过方法用于实践●——基础理论发展极其缓慢,而方法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方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相当重要地位●——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均是方法的发明而不是理论的发明●——很多问题的解决往往难在方法上而不是难在基础理论上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二结构工程界的五板块划分:(1)理论板块、(2)规范规程板块、(3)技术规则板块、(4)技术措施板块、(5)技术监督板块概念:●理论板块——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规范规程板块——为国家的技术法规●技术规则板块——主管政府部门批准发行的指导性技术文件●技术措施板块——工程技术类专著,用于辅助解决工程问题●技术监督板块——主要进行材料、设计与施工的质量监督现状:●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板块——应为其他板块的基础——但目前落后于规范规程板块及技术规则板块(教科书滞后)——至今尚未全面完成“构件”到“结构”的转变——没有解决好节点问题●规范规程板块——由于我国采取追踪、引进国外技术的路子——现阶段奇怪地走在最前沿——实际缺少国内理论板块的支撑——内容不稳定——修订频繁——因错位——失误属自然结果或属正常现象●技术规则板块——系规范规程的应用细则延伸——更具体化及细化——具明确且实际的技术指导作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承担起了这个重要功能——如G101系列与G329——设计制图规则——标准构造详图为图形化的构造规则●技术措施板块——在我国比较成熟——主要用于工程界——在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以外●技术监督板块——属新兴板块——由设计审图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行使职责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三关于辨证思维与逻辑思维:●辨证方法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方法,而逻辑方法更适合于解决与处理问题●辨证思维的力量强于逻辑思维的力量,但辨证思维更适合于研究人文和历史,而逻辑思维极适合研究工程技术●虽如此,但却忽略了简单与复杂的辩证关系●历史上,中国人过早地以辨证思维否定了逻辑思维,结果没有给逻辑思维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因此,中国人在逻辑思维方面有显明不足,体现在:概念往往没有明确的涵义(讲究“意会”、“领悟”)/ 判断往往没有明确的前提/ 推理往往没有明确的过程/ 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多年来在政治上对形而上学的批判错误地延伸到科学技术领域,正是基于形而上学才有了如此多的科学定理●由于历史形成的辨证思维习惯,使规范和规程中存在许多非同一之处、摸棱两可之处、矛盾之处、理由不充分之处●平法的规则化,实质是将结构设计和结构构造的规则化平法基本原理(1)平法的系统科学原理:●——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1)基础结构、(2)柱墙结构、(3)梁结构、(4)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相对完整性●——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关联性:基础→关联→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关联→板(以梁为支座)●——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无柱或墙的设计内容;→柱墙自成体系,无梁的设计内容;→梁自成体系,无板的设计内容;→板自成体系,仅有板自身的设计内容平法基本原理(2)平法的应用理论(三要点):●——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说明:标准构造设计的实质是图形化的构造规则;由设计师完成构造设计缺少充要条件:1、结构分析结果不包括节点内的应力;2、以节点边界内力进行节点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不充分;3、节点设计缺少足尺试验依据;构造设计缺少试验依据是普遍现象,现阶段由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将其统一起来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平法基本原理(3)●平法将对结构领域中、下游技术产生很大影响●平法将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成长.技术科学在否定中前进,在肯定中静止.●平法是上游技术的改革,在改革时不宜过多顾及中、下游技术●上游技术的改革将推动中、下游技术的发展●上游技术的改革为中、下游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关于平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要点解析●要点一:结构与构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要点二:结构的刚度问题●要点三: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支座)问题●要点四:平法设计规则要点——1、注写方式与截面方式相结合;2、集中注写与原位标注相结合;3、特殊构造不属于非标准化内容●要点五:构件钢筋的锚固与连接问题——1、锚入支座钢筋内侧的原则(不可全部走保护层);2、受拉钢筋弯锚直锚段≥0.4laE的原则;3、梁往柱支座内锚固过中线+5d的原则;4、锚固钢筋弯钩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的原则;5、受拉钢筋锚入支座钢筋内侧的原则;6、受力弯钩15d、构造弯钩12d的原则;6、非抗剪钢筋距离平行“边缘”为分布间距的1/2的原则;7、节点内非平行接触连接与非平行接触锚固的原则关于平法制图规则与施工构造,具体见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x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G101中若干问题答复墙●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平法讲座(陈青来)

平法讲座(陈青来)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国庆60周年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国庆60周年 作用显著标准设计项目大奖名单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 详图》系列 ►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 《2001年200亿斤国家储备粮库通用图》 2001年200亿斤国家储备粮库通用图》 ► 《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 《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 凝土双线简支 箱梁》 ► 《公路桥梁上部结构通用图》 ►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 ► 《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混凝土岔枕及12、18号 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混凝土岔枕及12、18号 单开道岔转换
半刚性关联还是非刚性关联。 半刚性关联还是非刚性关联。
► 要点五:明确节点主体构件的纵向钢筋与横向钢 要点五:明确节点主体构件的纵向钢筋与横向钢
筋在节点贯通设置;明确节点关联构件的钢筋在
平法构造的要点提示(二) 平法构造的要点提示(
► 要点六:宽主体节点锚固最可靠。如遇双侧同面 要点六:宽主体节点锚固最可靠。如遇双侧同面
►邮箱:qlchen@ 邮箱:qlchen@
讲座主要内容: 讲座主要内容:
►全国影响面最广、应用最普遍、作用 全国影响面最广、应用最普遍、
最显著的平法G101 最显著的平法G101系列国家建筑标准 G101系列国家建筑标准 设计的要点
►关于08G101-5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 关于08G101 08G101-
► 4 、 按构件与构件的支承关系判断谁为节点主
体,谁为节点关联。如基础支撑柱,基础为节 谁为节点关联。如基础支撑柱,
构造原理要点提示(三): 构造原理要点提示(三):

5、关于节点主体: ①节点属于节点主体构件,节点主体构 关于节点主体: 件的功能是支承节点关联构件;②任何情况下节点主体构件 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必须完全贯通节点; 6、关于节点关联: ①节点不属于关联构件,节点关联构件 关于节点关联: 本体从节点边缘起算;②确定构件的关联强度(刚性关联, 本体从节点边缘起算;②确定构件的关联强度(刚性关联, 半刚性关联,非刚性关联);③宽主体节点关联构件的纵筋 半刚性关联,非刚性关联);③宽主体节点关联构件的纵筋 锚入或贯通节点,但箍筋通常不进入节点; ④宽关联节点 关联构件纵筋锚入或贯通节点,箍筋应配合纵筋在节点内设 置; ⑤双侧同面节点关联构件纵筋的直线锚固与主体构件 双侧同面节点关联构件纵筋的直线锚固与主体构件 纵筋发生冲突,关联构件纵筋走节点主体纵筋内侧还是外侧 遵循“锚固可靠”原则(走内侧锚固、连接较可靠,走外侧 应有箍筋配合); ⑥单侧同面节点关联构件与节点主体构 单侧同面节点关联构件与节点主体构 件各有一侧纵筋在同一层面发生冲突,该侧关联构件纵筋的 锚固或贯通可有不同方式;等等。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平法———建筑结构领域的成功之作本报记者朱启同关于平法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

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由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世界上不存在结果,只存在一个接一个的过程,或者说无数的结果汇集成了过程。

平法极其重视过程,因此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陈青来1995年8月8日,一篇题为《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的文章在《中国建设报》头版显著位置的刊登,在我国建筑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因为,10天前刚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下称“平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65~80%;若以工程数量计,这相当于使绘图仪的寿命提高三四倍;而设计质量通病也大幅度减少;以往施工中逐层验收梁的钢筋时需反复查阅大宗图纸,现在只要一张图就包括了一层梁的全部数据,因此大受施工和监理人员的欢迎。

弹指一挥间,十年倏忽过。

迄今为止,作为平法的创始人,山东大学教授陈青来先生已先后出版有关平法的国家标准设计技术专著及论文达35篇、册,其中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累计发行数量逾百万册。

接受全国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学会、土木工程学会、各大设计院、大专院校之邀,陈青来教授已做平法讲座70余场次。

2005年3月29日,应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邀请,陈青来教授十年之后再次来广东就平法的应用技术进行推广讲学,趁此机会,本报记者在上海鲁班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冯天秀的安排下对其进行了专访。

新视野启发新思路从事建筑行业的人,特别是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至90年代末的详图法(又称配筋图);二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应用的梁表法;三是90年代至今普及的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平法———建筑结构领域的成功之作本报记者朱启同关于平法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

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由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世界上不存在结果,只存在一个接一个的过程,或者说无数的结果汇集成了过程。

平法极其重视过程,因此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陈青来1995年8月8日,一篇题为《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的文章在《中国建设报》头版显著位置的刊登,在我国建筑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因为,10天前刚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下称“平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65~80%;若以工程数量计,这相当于使绘图仪的寿命提高三四倍;而设计质量通病也大幅度减少;以往施工中逐层验收梁的钢筋时需反复查阅大宗图纸,现在只要一张图就包括了一层梁的全部数据,因此大受施工和监理人员的欢迎。

弹指一挥间,十年倏忽过。

迄今为止,作为平法的创始人,山东大学教授陈青来先生已先后出版有关平法的国家标准设计技术专著及论文达35篇、册,其中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累计发行数量逾百万册。

接受全国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学会、土木工程学会、各大设计院、大专院校之邀,陈青来教授已做平法讲座70余场次。

2005年3月29日,应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邀请,陈青来教授十年之后再次来广东就平法的应用技术进行推广讲学,趁此机会,本报记者在上海鲁班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冯天秀的安排下对其进行了专访。

新视野启发新思路从事建筑行业的人,特别是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至90年代末的详图法(又称配筋图);二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应用的梁表法;三是90年代至今普及的平法。

作为梁表法的配套软件,1986年开发的结构CAD软件即以详图法和梁表法为编制依据。

它的出现,从形式上替代了人工制图,对提高我国结构设计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飞速发展,结构CAD软件在实际运用中的弊病也越来越突出。

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剧增,其中70—80%用于画图;计算机的普遍使用表面上将设计人员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但从整体止看,全国大多数设计项目仍以人工制图为主;即使利用计算机绘图,由于现有的CAD软件依据传统设计方法编写,表达繁琐,图纸量比手工绘制还多,设计成本反而更高。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设计中的“错、漏、碰、缺”成为质量通病。

另外,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建筑专业经常半路调整和修改平面,结构设计不得不作相应改变,而框架、剪力墙等是竖向表达的,由于这个专业间的表达不一致,变更设计时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若在紧张状态下出图,往往顾此失彼,形成新的“错、漏、碰、缺”。

这与传统设计方法的不科学性有一定联系。

也许正应了生逢其时这句话,1982年从湖南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毕业的陈青来,在实际工作中敏锐地感觉到,由于按传统方法和传统CAD软件绘制的施工图内容中存在大量的“同值性重复”和“同比值性重复”,使得传统的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

1991年下半年,有了先后两次在日本和挪威研修、留学和考察的陈青来经过比对发现,发达国家设计事务所完成的结构图纸通常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通常由建筑公司(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设计效率高、质量得以保证;有些结构设计甚至只给出配筋面积,具体配筋方式由建筑公司搞,出图效率更快。

据此,他认为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法必须改革。

而此时,平法已经在他心里有了最初的萌芽。

平法理念的“超凡脱俗”实践告诉陈青来,构造做法主要有两大部分,即构件节点构造和构件节点外的杆件构造。

这两大部分构造做法不属于设计工程师的创造性设计内容,通常只要直接遵照规范的规定和借鉴某些版本的构造设计资料来绘制即可,因之,传统设计中存在的大量重复,且大部分是离散的信息中构造做法的简单重复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改变传统的“构件标准化”为“构造标准化”,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标准化率和减少设计工程师的重复性劳动,同时,由于设计图纸中减少了重复,从而相应地会大幅度降低出错概率。

这样,既可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同时又提高了设计质量。

基于上述的认识,平法的思路在陈青来的脑海中已经越来越清晰,并且很快形成了一条新型标准化的思路,沿着这条思路,陈青来走向了另一片结构标准化领域。

在这个新领域中,不存在任何完整的标准化构件,但却包罗结构必须存在的节点构造和节点外构造标准设计。

这两大类构造可适用于所有的构件,但却与构件具体的净跨度、净高度、具体截面尺寸无限制性的关系;与构件所承受的荷载无直接关系;与构件截面中的内力无直接关系;与设计师根据承载力要求所配置钢筋的规格数量也无直接关系。

根据以上思路,陈青来就将具体工程中大量采用,理论与实践均比较成熟的构造做法编制成建筑结构标准设计,对各类结构构件的节点内和节点外的构造做法实行大规模标准化。

这样的标准化方式不仅适用范围广,而且不替代结构设计工程师的责任与权利,完全尊重结构设计工程师的创造性劳动。

这种新型标准化方式,相对于“构件标准化”可定义为“广义标准化”方式。

该方式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标准化率可高于30%。

广义标准化方式在解决传统结构施工图存在大量重复问题上明显取得重大突破。

千条理由不及一个事实1991年,对陈青来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

这年10月初,山东省济宁市工商银行因为要将营业楼的建设纳入本年度的资金使用计划,要求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设计。

当年,以三个月不到的时间由一人完成16000平方米的结构设计相当困难。

按照惯例,即使是最优秀的设计师平均每天最多也只能完成100平方米的工作量,也就是说,16000平方米由一人做最快也要160天才能完成。

陈青来在看过对方提供的各项资料后,感到这是实践平法的一次良机。

他不仅欣然接受了任务,并承诺能够按时完成任务。

但他向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个要求:不得干涉我使用哪种方法。

利用自创的已经思考成熟的“平法”进行操作,40天时间陈青来如期完成任务。

一位负责图纸审核、195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的高级工程师发现只有薄薄的一沓图纸———习惯上图纸数量应该是目前的3倍,且运用的方式与以往的迥然不同,感到事不寻常,便更加认真地审核,但几乎未发现“错漏碰缺”。

高兴之余,这位老工程师赞扬道:“真是天衣无缝!”然而,老工程师赞赏未能换来当时陈青来所在单位有关领导的支持。

对此他本人并无怨言,他认为任何一件新生事物都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人理解和接受,这是人类社会在认识事物方面的客观规律。

陈青来坚信,一项好的技术会不胫而走,不必费力推广;一项并非先进的技术即便全力推广也不会真正奏效。

从1992年到1994年,在没有任何推广措施且有关领导持低调态度的情况下,平法在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竟然“自然普及”。

1994年底陈青来受北京有关部门邀请为在京的一百所中央、地方和部队大型设计院做平法讲座,首场便引起轰动效应,他的名字也从此传到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继而传遍全国结构工程界。

六大效果验证平法科学性从1991年10月平法的首次运用于济宁工商银行营业楼,到此后的三年在几十项工程设计上的成功实践,平法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向全社会推广的时机已然成熟。

1995年7月26日,由建设部组织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科研成果鉴定”在北京举行,会上,我国结构工程界的众多知名专家对平法的六大效果一致认同,这六大效果是:够简单平法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制图规则,结构施工图表达数字化、符号化,单张图纸的信息量较大并且集中;构件分类明确,层次清晰,表达准确,设计速度快,效率成倍提高;平法使设计者易掌握全局,易进行平衡调整,易修改,易校审,改图可不牵连其它构件,易控制设计质量;平法能适应业主分阶段分层提图施工的要求,亦可适应在主体结构开始施工后又进行大幅度调整的特殊情况。

平法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对标准层可实现单张图纸施工,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比较容易形成整体概念,有利于施工质量管理。

易操作平法采用标准化的构造详图,形象、直观,施工易懂、易操作;标准构造详图可集国内较成熟、可靠的常规节点构造之大成,集中分类归纳后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供设计选用,可避免构造做法反复抄袭及伴生的设计失误,保证节点构造在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均达到高质量。

此外,对节点构造的研究、设计和施工实现专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低能耗平法大幅度降低设计成本,降低设计消耗,节约自然资源。

平法施工图是有序化定量化的设计图纸,与其配套使用的标准设计图集可以重复使用,与传统方法相比图纸量减少70%左右,综合设计工日减少三分之二以上,每十万平方米设计面积可降低设计成本27万元,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还节约了自然资源。

高效率平法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可以立竿见影,能快速解放生产力,迅速缓解基本建设高峰时期结构设计人员紧缺的局面。

在推广平法比较早的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人员与结构设计人员的比例已明显改变,结构设计人员在数量上已经低于建筑设计人员,有些设计院结构设计人员仅为建筑设计人员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结构设计周期明显缩短,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已显著降低。

改变用人结构平法促进人才分布格局的改变,实质性地影响了建筑结构领域的人才结构。

设计单位对工民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已经明显减少,为施工单位招聘结构人才留出了相当空间,大量工民建专业毕业生到施工部门择业渐成普遍现象,使人才流向发生了比较明显的转变,人才分布趋向合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培养的大批土建高级技术人才必将对施工建设领域的科技进步产生积极作用。

促进人才竞争平法促动设计院内的人才竞争,促进结构设计水平的提高。

设计单位对年度毕业生的需求有限,自然形成了人才的就业竞争,竞争的结果自然应为比较优秀的人才有较多机会进入设计单位,长此以往,可有效提高结构设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时隔12天,一篇题为《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的文章在《中国建设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出,一时间在中国建筑设计界产生了强烈共鸣。

时隔十年,平法已在我国全面普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平法当年提出的各种新理念已经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

平法将会进入大学课程当记者向陈青来求证平法的理想境界时,他坦陈,平法追求的是合理,而从不追求完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