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培训管理规定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1. 总则1.1 目的为确保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提高其安全技术水平,防止和减少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及其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
1.3 培训和考核原则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应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2.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2.1 培训内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应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特种作业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事故应急处理和救援等。
2.2 培训时间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国家规定的学时。
2.3 培训师资培训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和教学经验。
2.4 培训场所和设施培训场所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教学设施和设备应齐全、完好。
3. 特种作业人员考核3.1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
3.2 考核时间考核时间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执行。
3.3 考核组织考核工作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4 考核合格标准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合格标准: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均合格。
3.5 考核证书考核合格人员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4. 监督管理4.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监督管理。
4.2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并将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复印件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3 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5. 法律责任5.1 违反本规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5.2 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考核,或者考核不合格上岗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5.3 培训、考核机构违反本规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一篇: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管理等进行统一规范,确保其具有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够熟练、安全地操作特种设备。
第三条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地下矿井设备等。
第四条特种作业人员指取得相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人员。
第二章培训第五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在取得相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通过岗前培训、定期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
第六条岗前培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特种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二)特种设备的操作标准和工作程序;(三)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四)特种设备的常规维护和保养。
第七条定期技能培训应当根据作业人员工作年限和技能情况进行分级管理,培训内容应当注重实际操作和安全生产。
第八条培训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规范,培训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和培训经验。
第三章考核第九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在定期技能培训结束后进行相应的审查考核。
第十条审查考核应当根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等级、历史事故记录以及相关操作经验和技能水平等情况进行分级管理。
第十一条审查考核方式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
(一)理论知识考试应当包括特种设备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操作要点等内容。
(二)实际操作考核应当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考核人员应当熟练、规范地操作特种设备。
第四章管理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体检、接受岗前培训和定期技能培训,不得从事本人不熟悉或者资质不符合的特种设备作业。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和使用安全操作工具,保证作业过程安全。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及其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对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特种作业的范围由特种作业目录规定。
本规定所称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第四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二)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三)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四)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五)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除符合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和第(五)项规定的条件外,应当具备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第五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七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安全监管总局)指导、监督全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煤矿安监局)指导、监督全国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的部门或者指定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技术培训制度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技能水平,促进公司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实习员工和兼职员工。
第三条技术培训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需求导向: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和员工岗位要求,制定培训计划;(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员工,实施分类培训;(三)注重实效: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提高员工实际操作能力;(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第二章培训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公司设立技术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技术培训工作。
第五条技术培训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公司技术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二)组织、协调、监督各培训项目的实施;(三)对培训师资进行管理,确保培训质量;(四)收集、整理、分析培训效果,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应积极配合技术培训管理部门开展培训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第三章培训内容与形式第七条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公司文化、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等基础知识;(二)岗位技能、业务知识、操作规范等专业技能;(三)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创新知识;(四)团队协作、沟通技巧、领导力等综合素质培训。
第八条培训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方式:(一)内部培训:邀请公司内部专家或优秀员工授课;(二)外部培训:委托专业培训机构或外部专家进行培训;(三)线上培训: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远程培训;(四)实操培训:组织员工进行现场操作演练。
第四章培训实施与考核第九条培训实施前,各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师资等。
第十条培训过程中,技术培训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培训项目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培训质量。
第十一条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评估,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十二条员工培训考核成绩应纳入个人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晋升、评优、薪酬调整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三条对在培训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员工,公司给予表彰和奖励。
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公司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公司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公司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技术工作的员工,包括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技术人员培训学习体系,明确培训学习目标、内容、方式、考核等,确保培训学习效果。
第二章培训学习目标第四条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第五条培养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六条提升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强其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七条促进技术人员个人成长,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三章培训学习内容第八条基础技能培训:包括计算机操作、办公软件使用、外语能力等。
第九条专业技能培训:包括专业知识、技术规范、行业动态等。
第十条创新能力培训:包括创新思维、技术攻关、项目策划等。
第十一条团队协作培训:包括沟通技巧、团队建设、项目管理等。
第四章培训学习方式第十二条内部培训:由公司内部具备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或外部专家进行授课。
第十三条外部培训:参加行业会议、研讨会、技术交流活动等。
第十四条在线学习:利用公司提供的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学。
第十五条实践操作: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现场教学和实操训练。
第五章培训学习考核第十六条考核方式: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实践操作考核、项目成果评估等。
第十七条考核标准:根据培训学习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第十八条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培训学习保障第十九条建立培训学习经费预算,确保培训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第二十条设立培训学习管理部门,负责培训学习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建立培训学习档案,记录培训学习过程和成果。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公司期望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学习体系,为技术人员提供持续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从而提升公司的整体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单位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技术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研发人员、技术支持人员、运维人员等。
第三条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需求导向: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2. 实用为主: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提高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4. 责任到人:明确培训责任,确保培训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章培训计划第四条培训计划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部门工作计划和岗位需求制定,每年至少制定一次。
第五条培训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的目的和预期效果。
2. 培训对象:确定参加培训的人员范围。
3.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
4. 培训时间:明确培训的具体时间安排。
5. 培训方式:采用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内外部专家授课、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6. 培训考核:制定培训考核标准,确保培训效果。
第六条培训计划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三章培训实施第七条培训实施应遵循以下程序:1. 宣传动员:通过会议、通知等形式,向全体技术人员宣传培训计划,提高参训人员的积极性。
2. 组织报名: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参训人员报名,确保培训对象覆盖全面。
3. 培训准备:提前做好培训场地、设备、资料等准备工作。
4. 培训实施: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活动。
5. 培训总结: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第八条培训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事项:1. 培训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 培训内容应结合实际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培训方式应多样化,提高参训人员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4. 培训期间,应确保参训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第四章培训考核第九条培训考核应包括以下内容:1. 考勤考核:考核参训人员的出勤情况。
公司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提高公司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公司整体技术水平,促进公司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目标1. 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适应岗位需求;2. 增强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3. 提升公司技术团队的整体实力,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4. 促进公司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三、培训对象1. 公司全体技术人员;2. 新入职的技术人员;3. 需要提升技能水平的技术人员。
四、培训内容1. 行业前沿技术知识;2. 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及业务知识;3. 软件开发、硬件设计、项目管理等相关技能;4. 团队协作、沟通技巧、时间管理等综合素质培训。
五、培训方式1. 内部培训:由公司内部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或聘请外部专家进行授课;2. 外部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参加行业内的培训课程、研讨会、交流会等;3. 在职学习:鼓励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并给予一定的学习费用支持;4. 实践锻炼:通过项目实践、技术攻关等方式,提升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培训计划1. 根据公司发展需求和技术人员岗位要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2. 每季度对培训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 确保每位技术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培训。
七、培训考核1. 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实操、项目成果展示等;2. 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3. 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补考或重新培训。
八、培训费用1. 公司承担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及在职学习费用;2. 技术人员个人承担部分培训费用,具体标准由公司另行规定。
九、奖励与惩罚1. 对积极参加培训、成绩优异的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无故不参加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技术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十、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实施本制度,旨在提高公司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制度范文
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制度范文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培训管理制度。
第二条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技术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研发人员、工程师、技术支持人员等。
第三条技术人员培训按照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员工个人发展需求进行规划和实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条公司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机构,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
第五条公司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各类技术交流活动和培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章培训需求分析和规划第六条公司每年对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员工个人需求、部门需求以及公司整体需求。
第七条制定培训计划时,应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业务领域,确定全员培训和特定人群培训的比例。
第八条培训计划应根据不同岗位和职级制定,包括新员工培训、职业培训和管理培训等,确保培训目标明确。
第九条培训计划制定后,需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并报公司领导层批准。
第十条培训预算按照公司财务规定进行编制,确保培训经费合理使用。
第三章培训实施和管理第十一条培训实施主要由公司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包括课程培训、项目实践、交流学习等。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培训组织机构,并配备专职培训管理人员负责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和评估。
第十三条公司鼓励技术人员参加行业内的技术交流会议和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提升行业认可度和技术水平。
第十四条技术人员培训以课程培训为主,公司应根据员工需求和公司需求建立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
第十五条培训主要通过线下和线上方式进行,公司应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和工具,确保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第十六条培训结束后,公司应及时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将总结成果用于调整和改进培训计划。
第四章培训考核和激励第十七条公司应建立相应的培训考核机制,对参与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建立技术人员的培训档案。
技术管理手册培训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提高公司技术管理水平,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管理团队,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目标1. 提升技术管理人员对技术管理手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增强技术管理人员对技术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和执行力;3. 促进公司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4. 提高公司整体技术管理水平。
三、培训对象1. 公司各级技术管理人员;2. 公司内部从事技术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3. 新入职的技术管理人员。
四、培训内容1. 技术管理手册概述:介绍技术管理手册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编制原则等;2. 技术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讲解技术管理手册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管理方法等;3. 技术管理手册的应用:阐述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技术管理手册,提高工作效率;4. 技术管理手册的修订与更新:介绍技术管理手册的修订程序、更新周期等。
五、培训方式1. 内部培训:由公司内部技术管理专家或相关领导进行授课;2. 外部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或组织参加外部技术管理培训班;3. 在线培训:利用公司内部培训平台,开展网络课程、在线答疑等;4. 实地操作:组织学员到实际工作中进行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培训时间1. 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员工入职后的一个月内完成;2. 定期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为2天;3. 特殊培训: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需求,不定期组织专项培训。
七、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采取笔试、实操、答辩等多种形式;2. 考核内容:考察学员对技术管理手册的理解、应用能力及实际操作水平;3. 考核结果: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不合格者需重新参加培训。
八、培训奖励与惩罚1. 奖励:对培训成绩优秀、积极参与培训的学员给予表彰和奖励;2. 惩罚:对不参加培训、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学员,根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九、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培训制度管理规定(4篇)
培训制度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促进员工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的培训工作,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培训等各种类型的培训。
第三条培训工作应当以员工个人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安排,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四条培训工作应当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紧密联系每个岗位的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第五条培训工作应当根据员工的实际需要和个人意愿,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和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和场景。
第二章培训管理体制第六条本企业应当设立培训部门,负责统筹和协调全企业的培训工作。
第七条培训部门应当制定培训计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员工需求制定培训目标和内容。
第八条培训部门应当组织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培训师资库,提供高水平的培训师资资源。
第九条培训部门应当建立培训档案和培训评估制度,对每次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
第十条每个部门应当配备培训负责人,负责监督和落实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工作。
第三章培训计划和内容第十一条培训计划应当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需求制定,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项目和时间。
第十二条培训计划应当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等各个方面。
第十三条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应当包括企业文化、工作规范、安全操作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第十四条岗位培训计划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提供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
第十五条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应当根据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和认证。
第十六条管理培训计划应当培养员工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提供相关的管理培训和实践机会。
第四章培训评估和反馈第十七条每次培训应当进行培训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培训效果、培训满意度等。
第十八条培训评估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培训师和培训负责人,用于改进和优化培训计划和内容。
技术中心培训制度管理制度
技术中心培训制度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了规范技术中心培训工作,提高员工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技术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技术中心培训制度是指技术中心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发展员工潜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促进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制度。
第三条技术中心培训制度的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员工权益和企业利益的统一。
第四条技术中心培训制度适用于技术中心全体员工和领导干部,是技术中心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制度。
第五条技术中心培训制度管理应当与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相结合,符合公司的培训需求。
第二章培训内容和方式第六条技术中心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对外交流等方面。
第七条技术中心培训方式包括内训、外训、在线培训、项目培训等多种形式。
第八条技术中心应当结合员工实际需求和技能水平,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
第九条技术中心应当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共同开展培训工作。
第三章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第十条技术中心应当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和管理培训工作。
第十一条培训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培训师资力量,保证培训的专业化和针对性。
第十二条技术中心可以委托外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也可以邀请外部专家进行培训。
第四章培训管理和评估第十三条技术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计划编制、培训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
第十四条培训管理应当遵循“信息共享、过程透明、结果评估”的原则。
第十五条技术中心应当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及时总结和跟踪培训成效。
第十六条培训效果评估应当包括员工绩效提升、工作质量改善、工作态度积极等方面。
第十七条对于不合格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师资,技术中心应当进行整改和追责。
第五章培训激励和激励机制第十八条技术中心应当建立健全的培训激励机制,包括培训成绩奖励、培训岗位晋升等措施。
第十九条对于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员工,技术中心应当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奖励。
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
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管理,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本规定所称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二、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第七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
已经取得职业(工种)资格证书的人员,可以不再接受与其职业(工种)资格相同或者更低级别的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
第八条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一)特种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二)特种作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三)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四)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实际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一)特种作业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操作技能;(二)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三)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三、特种作业安全技术考核第十一条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
理论知识考核采用全省统一命题、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考试内容包括本规定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培训内容。
实际操作考核采用现场操作演示的方式进行。
实际操作考核的内容、标准及评判方法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制定。
第十二条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均合格的,由考核机构发给《特种作业操作证》。
考核不合格的,应当在接到考核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考核机构提出申请,重新参加考核。
重新考核仍不合格的,不得参加相应特种作业。
四、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的组织与管理第十五条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的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从事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的机构,应当具备与培训和考核相适应的条件,并报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
安全技术培训外训管理规定范文
安全技术培训外训管理规定范文一、目的与范围1.为保障公司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规范安全技术培训外训管理工作。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需要参加安全技术培训外训的员工。
二、培训计划编制1.各部门根据员工实际需要,制定安全技术培训外训计划,并报告公司人力资源部进行审批。
2.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等。
三、培训机构选择1.安全技术培训外训机构应具备合法的办学资质,且与公司有签订合作协议或合同,并有良好的信誉和实力。
2.通过招投标或人力资源部定点选定培训机构,严禁私自选择或变更培训机构。
四、报名与审批1.员工根据培训计划需求进行报名,报名表由所在部门填写,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2.报名表包括员工姓名、岗位、所在部门、培训计划等内容。
五、费用管理1.培训费用由所在部门承担,并在培训结束后提交相关费用报销申请。
2.费用报销申请表需填写培训费用明细和相关附件,并经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报公司财务部进行审核。
3.如有员工自费参加培训,需提前经所在部门和公司人力资源部批准,并签订相关责任协议。
六、考核与评价1.参加安全技术培训外训的员工需参加培训结束后的考核,考核内容由培训机构统一制定。
2.考核结果将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3.部门负责人需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综合评价,并填写评估表。
七、培训记录与档案管理1.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培训档案,包括培训计划、报名表、费用报销申请表、考核结果及评估表等相关资料。
2.所在部门需做好培训记录,包括员工参加培训的情况、培训成绩等,并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核对后保存档案。
八、违规处理1.如有员工私自选择或变更培训机构,经核实属实的,将依据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纪律处分。
2.如有员工未经批准自费参加培训,经核实属实的,将扣除相应的绩效奖金或进行其他相应处理。
九、附则1.各部门应加强对员工安全技术培训外训的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技术培训管理规章制度
技术培训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管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效果,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技术培训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技术培训活动。
第三条技术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第四条技术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培训、岗位能力提升、领导力培训等方面。
第五条技术培训方式包括在线培训、面对面培训、实操演练等。
第六条技术培训应当根据公司业务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评估培训效果。
第七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技术培训管理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规范培训流程。
第八条技术培训管理规章制度应当与公司其他相关制度相互配套,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第二章培训需求分析第九条公司应当定期进行员工培训需求调查,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和意愿。
第十条培训需求分析应当与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相结合,确保培训内容与公司发展需求相匹配。
第十一条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公司领导层审批。
第十二条公司领导应当充分重视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合理安排培训资源,制定培训计划。
第三章培训计划制定第十三条公司应当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第十四条培训计划应当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费用等具体内容。
第十五条培训计划应当经公司领导层审批后实施。
第十六条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有变更,应当及时调整,并报公司领导层备案。
第四章培训实施管理第十七条公司应当根据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师资,确保培训师资的专业性和资质。
第十八条培训师资应当对培训内容熟悉,具备培训经验,能够有效传授知识和技能。
第十九条培训师资应当严格遵守培训纪律,确保培训过程有序进行。
第二十条受训员工应当认真参加培训活动,积极配合培训师资的教学。
第二十一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培训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员工培训情况和成绩。
第五章培训评估与总结第二十二条培训结束后,公司应当组织培训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3篇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一篇:总则一、为保障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操作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其实施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从事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电工、焊工、热工、电梯安装调试员等)的培训、考核和管理。
三、培训机构:本单位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立培训部门,负责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工作。
四、特种证书:特种作业人员经过本单位组织的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由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证书(以下简称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五、管理要求:1. 本单位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参加相关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及考核,合格后才能参加相应的特种作业。
2. 各级领导和管理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保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的制度和管理要求。
3.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相关制度和管理要求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安全。
4. 进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禁止未经培训、考核和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5. 特种设备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进行定期维护、修理和检测,保证特种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二篇:培训考核一、培训对象:本单位从事或将从事特种作业人员。
二、培训时间: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单位组织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其中60%以上时间为理论培训,其余为实践培训。
每次培训不得多于50人。
培训期间必须实行全日制教学制度。
三、培训内容: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单位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制度2. 特种设备的基本知识3. 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4. 操作技能和安全防护知识5. 特种设备的检验、维护和故障排除四、培训考试:1. 培训结束后,本单位组织考试,对培训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考核。
技术培训管理规范制度范本
技术培训管理规范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加强公司技术培训管理工作,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适应公司发展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制度。
二、培训原则1. 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公司实际需要,注重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确保培训效果。
2. 分类实施,分层培训。
根据员工岗位、职务、技术水平等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实施分类培训。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员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提高。
4. 激发潜能,促进发展。
通过培训,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和公司整体实力的提升。
三、培训组织与管理1. 公司设立培训委员会,负责公司培训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培训委员会由公司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员工代表组成。
2. 培训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审批各部门提交的培训计划,监督培训计划的实施,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3. 公司各部门应根据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并报培训委员会审批。
4. 培训委员会负责培训师的选聘和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四、培训内容与方式1.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术知识、操作技能、管理知识、法律法规、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等。
2. 培训方式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线上培训、实操培训、经验分享、讲座、研讨等。
3. 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业务特点和员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五、培训考核与激励1. 培训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效果考核。
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员工参加培训的出勤、态度等,效果考核主要考核员工培训后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培训委员会负责对各部门的培训工作进行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对优秀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员工培训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晋升、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
六、培训经费与管理1. 公司设立培训经费,用于支付培训课程费用、培训材料费、培训师费用、差旅费等。
技术培训制度(3篇)
技术培训制度1、工程管理部根据工总、九局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对本作业队管理人员、职工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2、安质部利用施工淡季和办理夜校组织作业队员工进行施工管理、技术业务培训。
3、对地铁施工的主要工种、特殊工种作业人员以及工班长实行定期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4、对新工人、新提职、新改职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使用新设备的工人必须按规定进行岗前教育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
5、定期对作业队的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状况进行抽样考核,对其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评定6、建立健全干部职工技术培训档案,做好培训记录。
培训结果与任用、上岗、下岗、收入分配相挂钩。
技术培训制度(2)是组织和管理技术培训活动的一种规范和指导性文件,旨在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技术培训制度的要素:1. 培训目标:明确技术培训的目标,比如提高特定技能、掌握新技术、解决现有问题等。
2. 培训内容:根据培训目标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包括课程、项目、实践等。
3. 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方式等,以确保培训能够按时顺利进行。
4. 培训资源:确定所需要的培训资源,如培训师资、教材、设备等,以确保培训质量。
5. 培训评估:设立培训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例如考试、绩效评估等。
6. 培训费用:制定培训费用预算,并设立费用核销机制,确保培训经费的合理使用。
7. 培训结果:根据培训目标和评估结果,对培训者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进一步调整培训计划和提供个性化支持。
8. 培训记录:建立培训记录体系,包括参训人员名单、培训材料、学习成果等,便于跟踪和管理。
9. 培训反馈:收集培训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培训活动和提升培训效果。
10. 培训持续改进:定期对技术培训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组织和员工的发展需求,并确保培训的长期可持续性。
这些要素可以根据组织的具体需求和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技术培训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员工的技术发展。
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制度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提升技能。
为此,我们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培训管理制度,以保证技术人员的专业成长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同步。
一、制度目标本培训管理制度旨在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通过定期的培训活动,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培训记录和效果评估,持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确保培训质量。
二、培训对象培训面向所有技术人员,包括新入职的员工以及在职的老员工。
对于新员工,我们将提供入职基础培训;对于老员工,则根据其岗位职责和个人发展需求,提供相应的进阶培训。
三、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将覆盖最新的工程技术知识、项目管理技巧、安全规范、质量控制流程等领域。
还会根据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定期引入新的课程和研讨会。
四、培训方式为适应不同员工的学习习惯和时间安排,我们将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线上培训包括网络课程、视频教学等,便于员工自主学习;线下培训则包括内部讲座、外部研讨会和实践操作等,以增强互动性和实操经验。
五、培训周期培训将按照年度计划进行,每个季度至少安排一次主题培训。
对于关键岗位或关键技术的培训,将根据需要进行临时加课。
六、效果评估每次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需参加考核,并填写培训反馈表。
根据考核结果和反馈意见,我们将及时调整培训方案。
同时,定期对技术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以此作为培训效果的重要参考。
七、激励措施为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培训,我们将设立培训积分制度。
员工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将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用于职称评定、晋升申请等方面。
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还将给予物质奖励或额外的职业发展机会。
八、资源保障为确保培训制度的顺利实施,公司将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包括但不限于购买先进的培训设备、聘请专业的讲师团队、建设在线学习平台等。
结语:。
特种作业人员技术培训管理规定
特种作业人员技术培训管理规定1. 总则1.1 目的为确保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培训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等工作。
1.3 培训原则(1)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3)分级培训,逐级考核;(4)培训与考核分离,确保培训质量。
2. 培训内容与要求2.1 培训内容(1)特种作业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2)特种设备、工具的安全使用与维护;(3)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4)事故案例分析等。
2.2 培训要求(1)培训时间:不少于80学时;(2)培训师资: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3)培训教材:选用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教材;(4)培训设施: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教室、实操场地、设备等。
3. 培训组织与管理3.1 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应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负责组织培训工作。
3.2 培训计划培训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报有关部门审批。
3.3 培训报名与录取(1)报名条件: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具备初中及以上学历;(2)录取方式:按照报名顺序、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录取;(3)录取通知:录取结果应在报名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通知学员。
3.4 培训实施(1)培训期间,学员应遵守培训纪律,按时完成学习任务;(2)培训机构应定期对学员进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3)培训结束后,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4. 考核与发证4.1 考核内容(1)理论考核: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等;(2)实操考核: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工具的安全使用与维护等。
4.2 考核方式(1)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2)实操考核:采用现场操作、模拟演示等方式。
4.3 发证(1)考核合格者,颁发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2)考核不合格者,允许参加下一次考核。
5. 复审与监督管理5.1 复审(1)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每四年进行一次复审;(2)复审期间,学员应参加相应的培训,并通过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培训管理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培训
第三章奖励
第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稳定技术人员队伍,提高技术人员素质,促进公司持续发展,公司特设立技术人员培训及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公司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奖励在施工和研发一线成绩突出的技术人员。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项目部技术人员的培训及奖励管理。
第二章培训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培训是指对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及技能的培训,不包括学历培训、职称培训、取得专业资格培训及针对工程项目技术人员一次性培训。
第四条由需求单位编制技术人员培训计划需求及培训资金计划报告,报项目部及公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五条培训分自理培训及外培两种:
(一)自理培训由各项目部组织,采用聘请专家授课或讲座的形式,培训对象为技术人员。
(二)外培指项目部发展所需专门人才的送外培训。
第六条技术人员外培之前应与人力签订服务协议。
第三章奖励
第七条本规定奖励范围指在施工现场从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质量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不包括具有技术职称从事非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八条奖励人数比例为各单位从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总数的20%—
30%,奖励候选人员名单由各单位申报,人力核实。
第九条各单位应认真考核技术人员业绩及水平,根据其工作表现提出奖励申请,填写奖励申报表。
第十条项目部应于收到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组织评审组,对申报资料进行评审考核。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一条因技术工作失误造成质量安全事故而受到处分,其处分期未满两年,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处分未满三年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能享受奖励。
第十二条本规定由公司授权项目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