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PPT课件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张PPT)

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何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核心倡导作用。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成为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他们通过办报刊、成立社团及翻译马克思 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 进知识分子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 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 认真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传播方式: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 2.广泛传播 (1)团队实践:以“工读互助团”为代表的社团进行了广泛实践,但最终 失败。这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 造。 (2)三次论战:1919 年李大钊和胡适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讨论;1920 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分别 进行了论战。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 (3)学会宣传:1920 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 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入 (1)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正式传播 (1)主要原因: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 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对资本主义失望 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 (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他歌颂十月革 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9 年 5 月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PPT课件

主讲:杜永刚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的】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马克思义 在中国的胜利与发展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 质,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 容。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全部课时实现多媒体教学
生物进化论最早由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英国博物学家达 尔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了生物学的新成果确立了生物进 化学说。这一学说认为生物始终处在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 化过程之中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生物经常发生细微的变异。 变异的途径是通过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适者生存 物竞天择。它揭示了有机物都是由最简单的蛋白质、单细胞 的胚芽经过长期的发展进化而来 显现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必 然联系。自然科学的这一系列伟大成就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 界观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恩格斯指出,由于 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 出自然界的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 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 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 联系的清晰图画。
随着斗争的发展和不断深入特别是当资产者开始联合起来镇 压无产者的反抗和斗争的时候促使无产阶级日益觉醒也开始 组织起来共同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使得个别工人反 对个别资本家的斗争越来越具有两大阶级对立和冲突的性质。 到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经从产业革命初期的自发 斗争逐渐发展成为自觉的有组织的斗争阶段直至举行大规模 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纺织工 人两次举行起义提出了,废除君主制。 建立共和国??的口 号1836—1848 年英国以工人为主力的争取自己政治权利的宪 章运动斗争的矛头直指资产阶级政权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 织工人的大规模起义明确提出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根 本问题。这三大起义虽然都在阶级敌人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 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 台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 独立的政治运动时期。这种情况表明一方面无产阶级的革命 斗争实践迫切需要人们去思考和总结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革 命斗争实践也迫切需要有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 适应这种时代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
《马列文论》课件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01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反映与建设的工具。
02
文学具有阶级性,无产阶级文学是为无产 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工具。
03
文学具有党性,无产阶级文学是党的文学 ,是党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04
文学具有民族性,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是 无产阶级文学的重要特征。
毛泽东思想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文艺为 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了文学的人民 性和革命性。
斯大林主义时期,斯大林提出了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强调了文学的 民族性和人民性。
古典马克思主义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 提出了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观点,强 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阶级性。
列宁主义时期,列宁提出了文学的党性 原则,强调了文学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 地位。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在社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 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和思想内容,能够影响 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提高人们的审美 能力和思想觉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塑造典型人物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典型人物是历史的产物,要求作家在创作 中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历史进程和人民心声。
表达无产阶级立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要求作家在创作中表达无产 阶级立场,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探讨文学作品 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阶级关系。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PPT课件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历史进程 (二)重要意义
.
3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的结合需要一 个长期奋斗的历史 进程。
.
32
“马克思主义是普 遍的东西 ,中国有特 殊情况,不能一下子 就完全中国化。”
.
33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在新的实践 基础上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10
“由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极大的 特殊性,以及中国科学还不发达等条件,…… 其中有许多是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面前从来没 有提出过与解决过的问题,在这里是以农民为 主要群众(而不是以工人为主要群众)反对外 国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中世纪残余(而不是反对 本国资本主义)……这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 的事业。”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 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
29
科学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 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 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 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
30
.
39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及历史进程
内
毛泽东思想
容 结
邓小平理论
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
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三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文学的性质

第二三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文学的性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一、形成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集中体现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
1、首先,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1)五四运动前:以儒学为核心的价值观和话语体系。
(2)五四运动时:选择马克思主义。
2、其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结晶(1)毛泽东以前的思考者:李大钊、瞿秋白、矛盾、鲁迅等。
(2)毛泽东3、再次,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与新文艺经验的科学总结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毛泽东文艺思想建立在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上,其基本精神是实事求是。
1、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确立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
(2)文艺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去服务:关键在于解决好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问题。
2、全面阐明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革命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指明了道路。
(1)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2)关于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3)文艺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普遍性社会生活是文艺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
3、深刻揭示了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作用,回答了文艺与社会、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事业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1)文艺与社会:文艺有社会性,完全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文艺是不存在的。
(2)文与政: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
(3)文与革命: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
4、深入阐释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的基本艺术规律。
(1)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
(2)文艺批评应坚持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统一的原则,文艺作品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课件8

文艺的社会作用问题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其产生就与 社会革命及社会主义运动密切联系在一起,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始终是中国现代 化过程及社会主义革命过程的一部分。文 艺往往被看作是解决此一过程中的一系列 社会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而被关注的。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影响迅速扩大,一批早期的中国 马克思主义者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在倡 导革命文学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马克思 主义的初步理解,对文艺与现实关系、文 艺创作的原则方法、革命文学的性质与作 用和作家的生活、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等问题展开了初步的探讨。
总体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于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探讨还比较零散、 不够深入,其中夹杂着许多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性质的文艺观念,马克思主义思想的 特点不够突出,体现出理论上的不成熟。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文学艺术是作为 一种为社会变迁、社会变革服务的上层建 筑的力量而非作为社会对立面的批评性力 量而存在。
具体地说,第一,党通过转变作家艺术家 的情感立场和艺术生产方式确保党对文学 艺术的领导,使其成为党的思想意识向人 民大众的传达的中介,发挥激励鼓舞革命 斗争与革命队伍的作用。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文艺大众化的 理论就已初见端倪。
而在30年代左联时期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中, 大众化有了新的内涵,大众化不再是单向 的教化,有了“投身大众”、“融入大众” 之意。“大众”是阶级视角下的普罗大众 或工农大众,是潜藏着巨大的革命能量的 可供组织动员的革命力量。因此,文艺大 众化始终是左联关注的主要问题。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起,早期的马 克思主义者就开始注意文艺的社会作用。 但广泛深入探讨文艺的社会作用问题及争 夺文化领导权的意识,是到30年代左翼文 艺时期以瞿秋白等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 义文艺理论工作者这里才逐渐上升到理论 高度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PPT课件

朱执信
苏俄对华宣言 ( 1920 .9.27 ) 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
一切条约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 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 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本阶级从中国 残暴地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 还中国。
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介绍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 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 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 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 社会民主主义。离了他特有的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 的是不可能。
辩证唯物主义;
2、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 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 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 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 数之强者所压服。” ——《新民丛报》1902年
二、传 播 意 义
1、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为中国革命由旧 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开始传入
基本线索
正式传播 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
专题小结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近
代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中
国
思 想
①学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梁启超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 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 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 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 义。 ...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 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4)
课件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38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邓小平坚持毛泽东从中国 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或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在统一战线问题上,邓小平继承了这一民主革命的成功法宝, 进一步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
39
(2)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①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实现了由以政治革命 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31
[解读] 史料一阐释了中国革命与农村、农民阶级的关系,主 要指出了农民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重要性。史料二说明毛泽东提出中 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史料三认为毛 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试答] 涵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 认识:既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更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
20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背景 ①2012 年,习近平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 记。
21
②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 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理论探索并取得重 大创新成果。
42
(3)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 论成果。
43
(4)进入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新时期后,根据新的发展 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 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立了我国新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
•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一是把立足点和思想感情转移到工农兵群众方面 二是深入人民生活,熟悉群众生活。 三是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阐明了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基本思想。
• 文艺与生活的三层基本关系:
湖南益阳人。文艺理论家、文学 翻译家、文艺活动家。
主要著作:《表现新的群众的时 代》、《新的人民的文艺人称为30年代左翼文艺的宿将, 40年代解放区文艺的组织者,50 年代文艺斗争的领导者,60年代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言人,70年 代末80年代初思想解放的先驱。
我们所说的文艺服从于政治,这政治是指 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革命的思想 斗争和艺术斗争,必须服从于政治的斗争, 因为只有经过政治,阶级和群众的需要才能 集中地表现出来。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重艺术规律,为文艺创作与批评奠定理论基础。
• 文艺作品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体。
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 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 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反对只有正确的政 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 的倾向。
➢ “五四”新文化运动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 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传统 ➢ 李大钊、瞿秋白、周扬、冯雪峰、胡风
鲁迅 1881—1936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 想家和革命家。
的科学总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 的基本内涵
“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相结合 丰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 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艺创新 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新要求 “三贴近”的原则
新时期以来,文艺界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实际问题:
➢ 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毛泽东文艺思想遭到片面 的、教条化的理解。
➢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新的时代对 文艺提出了新的要求,文艺实践中不断出现各种 新情况和新问题。
1.新时期文艺思想的形成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
2 .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3 .对新的文艺经验和中外优秀文艺理论成果
主要著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的思想和艺术的创造力是惊人 的,他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 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 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
李大钊 1889~1927
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国最早的马克 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 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 发展 课件
第一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背景
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于我国民 主革命时期,集中体现在《在延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 著作中。
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
我国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时代 背景。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资源。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新文艺经验。
冯雪峰 1903—1976
浙江义乌人。现代著名诗人、文 艺理论家。
主要著作:《湖畔》、《乡风与 市风》、《回忆鲁迅》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中国 化的过程中,冯雪峰是最有代表 性的人物,革命现实主义理论是 其理论批评的核心内容,生活、 真实、主观力等命题是其重要组 成部分。
胡风 1902—1985
主要著作:《庶民的胜利》、《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 赤旗的世界!”
瞿秋白 1899~1935
江苏常州人。曾任中央临时政治局 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 要领导人之一。
主要著作:《饿乡纪程》、《赤都 心史》
首次向国内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的 社会生活。
周扬 1908—1989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关于文艺与革命事业的关系
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 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 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 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 可少的一支军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 大的影响于政治。
第一,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第二,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 第三,文艺创作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结合革命文艺实际,回答了文艺与政治、革命事业 的关系。
• 文艺必定是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的。
在现在的世界上,一切文化或 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 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 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 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 是不存在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按照艺术规律促进文艺创作,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 深入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典型化创造。 ➢ “推陈出新”:向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学习,从中外文
学艺术遗产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获得借鉴,从而进行革新 创造。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 发展的背景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文艺批评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方面具有相应批评标准。
➢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 ➢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 ➢对文艺批评中如何掌握批评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
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繁荣文艺创作的基本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 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 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湖北蕲春人。著名评论家,诗人, 翻译家。
主要著作:《人民大众向文学要 求什么?》、《文艺笔谈》
胡风的理论批评文字涉及多种文 体及中外作家作品、“五四”新 文化运动中出现的理论问题等, 中心是围绕着现实主义的原则、 实践及其发展而展开的。
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用 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