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江西横峰第一小学李水荣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的阅读目标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倘若的阅读能力,就如同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
阅读教学的宗旨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阅读,使其受到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受到正确的科学的思想策略训练,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这次国培学习中,我通过课程学习,论坛交流等各种形式,对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了几点自己的想法,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要需要。
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
和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三、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
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我喜欢利用录音,激发兴趣,培养整体感知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让一个人寻求知识、研究事物产生稳定的倾向。
传统教学方法所使用的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已逐渐让生活在科技高度发展、教学条件已极大改善的今天的学生感到不满足,甚至厌倦。
电教媒体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恰恰是这些陌生的信息,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
其次,利用影像,突破难点,培养分析思维能力感知只是认识的开始,理解才是目的。
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深化。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记述和介绍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性状、特征等的课文,它们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连教师自身也未见过,仅凭教材、教参的文字介绍和简单的图示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
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若善于巧借电教媒体来解决,则为理解课文、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知识铺平了道路。
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怎样突出和突破,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
实践证明,电教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能使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的、易懂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同样以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绿》为例,阅读这篇课文,梅雨潭、梅雨瀑、梅雨亭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羽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段话清楚地介绍了三者的位置关系,但学生读后虽经教师讲解,仍然没有清晰的印象。
于是,在另外一个班教学到这一段时,我便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神州
风采》栏目中介绍温州仙岩梅雨潭风景点的录像,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完录像画面后,自己说出三者的位置关系。
学生表述虽不如课文生动形象,却也能说得清清楚楚,很快就解决了难点,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启发的教学时间。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这样,也能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四、鼓励学生多读书,重视积累。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
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第一步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要只局限于读课本或某一类课外读物,要广泛阅读,多方吸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而且,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就拿我们班学生来说吧。
三年级学生,我就向他们推荐童话故、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普读物、简易的《十万个为什么》。
读完后,要求学生摘抄十个以上的好词,个好句,概括书中的主要内容,写一段自己想说的话。
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以读带读”的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把学习引进书的海洋。
如学完有关自然知识小昆虫的文章,就让学生找一些昆虫的资料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就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
如学完一个《童话故事》,我就要求学生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在班上举行一个读书汇报会。
采用“以读带读”,以一篇带动多篇的方
法,这是保证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
多动脑筋,想问题。
在读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注重书中的故事情节,囫囵吞枣地看过就算了,在这时候,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读中学会思考,遇到疑难的地方要精思,如解答不了的,就查资料或请教他人,遇到精彩之处要精思,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中,抓住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个主要问题进行精思,引起学生读懂全文。
明白了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如:《七颗钻石》这篇课文中,抓住水罐为什么会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通过多读、多思,从文中可以找出答案。
又拿《燕子》和《燕子专列》这两篇课文来说,在学完《燕子专列》这篇课文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的进行讨论,结果学生争论不休,答案不一,类似这些问题的展开,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还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点和面的结合。
阅读的面要宽,书刊、杂志、报纸都可以去接触去浏览,拓宽知识面。
点要突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有重点地去读。
如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想象作文,根据这一需求,在这一个星期可以布置学生专门看有关想象的文章,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作用。
读和思的结合。
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如:同学们看了一篇文章,先画出好词好句,接着想,这篇文章主要内容讲什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五、读和写的结合。
不动笔画不读书就是强调读和写紧密地结合
在一起。
动笔是思考的结果,又能促进思考,所以要勤写。
如要求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求他们用几句话概括书的内容,写一写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是要求学生勤记笔记,读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通过圈点、勾画、摘抄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好词、佳句、精彩片段。
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还多背诵。
我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或背诵。
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地阅读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勤于练笔。
我国的大文学家茅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所以说,好的文笔是长期训练出来的结果。
因此,我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利用续想激发起学生的联翮浮想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
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学习了《小摄影师》这篇课文后,我又以“第二天,又是阳光明媚的早晨”为开头,让同学们继续展开想象,把故事情节想象下去,到底小男孩有没有给高尔基拍照了呢?这样的写作训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利用假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假想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事情找东西,凭借想象来设
情况,假想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基因。
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是培养假想能力的好材料。
如教《果园里的机器人》老师先用第三人称的口气,进行叙述和描绘,使同学们铖如跟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人去参观果园,看看机器人是怎样帮助农民伯伯采摘果实的,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继续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我便启发学生想象假如让你去设计机器人,你“设计”中的机器人的外形是怎样的?它到底会做些什么呢?先让学生以画的内容表现出来,然后到班上交流,最后把交流所得写成文,自然水道渠成。
六、图文对照,集思广益,培养作文能力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密切关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
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电教媒体运用于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写作材料和方法信息输出、反馈练习情况信息,以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运营多媒体设备,提供一些素材,或是把一副很小的画面放大,直观展示,或是把一些风景名胜、生活小事、小街即景等出示,这些
画面能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感知,倍增写作的新鲜感。
教师再通过指导学生对画面进行观察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作启发性分析,就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出写作的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以上六方面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它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来共同探索,深入发展。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持之以恒,我相信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