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规范2009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完整word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1 总则1.0.1 为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立公路工程GPS 测量控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 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项目的各级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

1.0.4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立公路平面控制网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网的等级。

1.0.5 GPS测量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

当公路工程GPS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1.0.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手薄" 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1.0.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0.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1.0.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心的几何连线。

2.0.2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的时间长度。

2.0.3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一卫星进行的观测。

2.0.4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第一篇 要求:
最新测绘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
!)相邻地区两个观测单元之间的流动站的重合点数: "、 # 级不应少于 $ 点, % 级 不应少于 & 点; ’)相邻点的距离大于 $()* 时,应采用 +,- 静态定位法施测; .)当网中相邻点间距离小于该级别所要求的相邻点间最小距离时,两相邻点必须 直接进行同步观测; /)对于双参考站作业方式,不同观测单元的基准基线宜相互联结,以构成整个网 的骨架; 0) #、 % 级 +,- 网可采用单参考站作业方式,对相邻观测单元的一些流动测站点必 须进行二次设站观测。 !"# 技术设计后应上交的资料: !)野外踏勘技术总结; 。 ’)测量任务书与专业设计书(附技术设计图)
第一章
最新测绘技术标准
当要求提供 !"#$ 国家高程基准或其他高程系高程时,可按高程拟合、大地水准面 精化等方法求得这些高程系统的高程。 !"#% 西安坐标系及 !"$& 年北京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以及主要几何和物理常 数见附录 ’(标准的附录) 。 !"# 时间系统 。 ()* 测量采用 ()* 时间系统,手簿记录宜采用世界协调时(+,-)
4
("&4;&"& 1I2 测量采用广播星历时,其相应坐标系为世界大地坐标系 01234。该坐 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以及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 N(标准的附录) 。 1I2 测量采用精密星历时,其坐标系为相应历元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BE!F GG。当 换算为大地坐标时,可采用与 012 34 相同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以及主要几何和物理常 数。 ("&") 当要求提供 &%$’ 西安坐标系或其他参考坐标系时,可按坐标转换等方法求 得这些坐标系的坐标。 — 4@ —

最新铁路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附录)

最新铁路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附录)

B.0.3 1 2 3 4 5 6 7 8
测距。
光电测距仪、全站仪作业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检校三轴的平行性与圆水准器及光学对中器。 视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 1.2m 以上。 视线应避免通过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一般要求离开高压线 2~ 5m。 视线宜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囱等) 。 视线背景应避免反光体, 在反射光束范围内, 不得同时出现两个反射器, 在低气温下作业时, 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 使仪器各电子部件达到正常 在晴天作业时,仪器应打伞,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在线路、桥梁、 避免在烟、尘、雨、雾、霜、雪、雷、电及四级以上大风等不利条件下 所使用光电测距仪的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测角应在仪器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 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
4 不同套测量标志在同一点重复安装的空间位置偏差也应该小于 ±0.5mm,分解到 X、Y 方向的重复安装偏差不应大于 ±0.4mm、Z 方向的重复安
装偏差不应大于 ±0.2mm;
5 同一段线路上的轨道施工精调和精测单位、竣工时的轨道线形竣工测量单
位、运营期间的轨道维护和测量单位,必须使用同一型号的 CPⅢ控制网测量标志。
A.4.2
CPIII 控制点一般按为 60 m 左右一对布设,且不应大于 80 m,点位设
置高度应不低于轨道面 0.3m, 且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 地方,并应防冻、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要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 和使用。
1 一般路基地段宜布置在接触网杆基础上,也可设置在专门的混凝土立柱
A.5 A.5.1 A.5.2 A.5.3
线路定测标志桩尺寸
方桩顶面为 4×4cm,若为圆桩顶面直径为 4cm,桩长 30~ 35 cm。 标志桩尺寸宜为宽 5~ 8 cm,厚 2cm,桩长 35~ 40 cm。 板桩尺寸宜为宽 4~ 5 cm,厚 1~ 1.5cm,桩长 30~ 35 cm。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和规范标准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和规范标准

1 分类方法一:A、B、C、D、E级1.1参考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1.2 界面显示参数1.3 划分标准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表1.2布设原则:表1.3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接收机的选用:表1.4级别 B C D、E单频/双频双频/全波长双频/全波长双频/单频观测量至少有L1、L2载波相位L1、L2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同步观测机数≥4 ≥3 ≥2观测:表1.5级别级别B C D E卫星截止高度角/度10 15 15 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 ≥4 ≥4 ≥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 ≥6 ≥4 ≥4 观测时段数≥3 ≥2 ≥1.6 ≥1.6时段长度≥23h ≥4h ≥60min ≥40min采样间隔30 10-30 5-15 5-15注1: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该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扣除期间的重复卫星数注2: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纪律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注3:观测时段≥1.6,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二次设站点数应不少于GPS网总点数的60%注4:采用基于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点观测模式时,可连续观测,但观测时间应不低于表中规定的各时段观测时间的和数据处理(1)外业数据检核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1.1的规定:ds≦2σ (1.1)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

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1.2≦≦≦(1.2)式中:σ----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计算按12.2.5规定执行。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规范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规范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规范1 总则1.0.1 为规定利⽤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公路⼯程GPS 测量控制⽹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1.0.3 本规范适⽤于新建和改建公路⼯程项⽬的各级GPS控制⽹的布设与测量。

1.0.4 采⽤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公路平⾯控制⽹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的等级。

1.0.5 GPS测量采⽤WGS-84⼤地坐标系。

当公路⼯程GPS控制⽹根据实际情况采⽤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1956年黄海⾼程系或1985国家⾼程基准.1.0.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薄" 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北京时间记录. 1.0.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0.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质量控制.1.0.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的⼏何连线。

2.0.2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观测到停⽌观测的时间长度。

2.0.3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卫星进⾏的观测。

2.0.4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GPS高程测量规范讲解

GPS高程测量规范讲解
(6)作业成果检验
在(网络)RTK测量时,应及时检验成果精度和可靠 性,外业检验可以采用与已知点成果对比检验、对同 一点重复测量检验、已知基线长度测量检验、不同参 考站观测同一测点检验等。
2.9成果资料提交
GPS高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GPS观测数据; GPS成果表(含正常高); GPS高程测量技术总结; GPS高程测量检查验收报告。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JSCORS-江苏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
Jiangsu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
2.5 GPS高程测量参考基准
坐标系: 广播星历-WGS84
1.6 审查
2008年5月23日,省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邀请相关专 家组成《GPS高程测量规范》审查委员会,对标准送 审稿进行审查。
标准审查委员会对地方标准提出审查及评价意见,形 成审查纪要。
1.7 报批
2008年5月底,《GPS高程测量规范》报批稿上报国家 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测绘局进行审核备案。
收机检定规程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2.3术语和定义
似大地水准面
由地面沿垂线向下量取正常高所得的点形成的连续曲 面。
高程异常
似大地水准面至平均地球椭球面的距离。
GPS高程测量
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测定点位大地坐标,利用似大 地水准面成果和点位坐标获得该点的高程异常,根据 大地高和高程异常求解点位的正常高。或在小区域范 围内,采用GPS高程拟合方法计算得到点位的正常高。
GPS正常高差代替水准高差情况一览表
GPS网等级

(完整word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完整word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1 总则1.0.1 为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立公路工程GPS 测量控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 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项目的各级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

1.0.4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立公路平面控制网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网的等级。

1.0.5 GPS测量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

当公路工程GPS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1.0.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手薄" 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1.0.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0.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1.0.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心的几何连线。

2.0.2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的时间长度。

2.0.3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一卫星进行的观测。

2.0.4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1 总则写为 GPS﹚建立公路工程GPS测量控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 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设与测量。

《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网的等级。

实际情况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定.2 术语两测量标志中心的几何连线。

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的时间长度。

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一卫星进行的观测。

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由独立观测时段所确定的基线。

由独立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不属于任何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的基线。

观测两个或两个以上观测时段的基线。

相邻图形之间以一条基线边相连接的布网方式。

在一个控制网中,不引入外部基准,或虽引入外部基准但并不产生控制网非观测误差引起的变形和改正的平差方法。

在建立公路控制网时,根据需要投影到抵偿高程面上和(或)以任一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的一种直角坐标系。

为一个公路工程项目而建立的精度等级最高,并同国家控制点联测能控制整个路线的控制网。

为满足公路测设放线或施工放样,在首级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并贯通整条公路的控制网。

观测时天线平均相位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 GPS 控制网分级与设计3.1 GPS 控制网分级﹑隧道等构造的特点及不同要求,GPS 控制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四个等级。

各级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规定见表功3﹒1﹒1表3﹒1﹒1 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级别每对相邻点平均距离d(k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b(ppm)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m(mm) 路线特殊构造物路线特殊构造物路线特殊构造物一级4.0 ≤105 ≤21 50 10二级2.0 ≤105 ≤52 50 10三级1.0 ≤105 ≤102 50 10四0.5 ≤≤50级10 20注:①各级GPS控制网每对相邻点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平均距离的1/2,最大距离不宜大于平均距离的两倍;②特殊构造物指对施工测量精度有特殊要求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

对《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个别规定的讨论

对《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个别规定的讨论

对《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个别规定的讨论摘要: gps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在海洋大地测量学、航空与卫星遥感、工程测量及工程变形监测等方面应用更加广泛,尤其对经典测量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通过多年的实践,本文从《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实际使用情况和执行该《规范》所出现的问题入手,讨论该《规范》个别条款可能存在的不合理性,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供使用该《规范》的作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导航定位、gps规范、控制测量、出现的问题、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 p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问题的发现2012年10月,我们施测了芜湖市某d级网,共埋设标石8个,基线20条,平均边长4952米,topcongps接收机标称精度3mm+1ppm, 基线测量中误差σ=√(a2+( b×d×10-6)2),以此d级网为例,加以分析。

外业数据质量检核外业数据质量检核包括:复测基线较差ds;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dx、dy、dz;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ws;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等项目。

复测基线: 复测基线长度较差最大ds= 3.6mm,小于16.4mm限差。

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坐标分量闭合差dx最小为5.4mm,dy最小为2.4mm,dz最小4.4mm,由此可见:dx、dy、dz均大大超过2mm的限差要求。

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坐标分量闭合差wx最大为12.8mm,wy最大为11.6mm,wz最大为16.9mm,环线全长闭合差ws最大为21.2mm,可见:wx、wy、wz、ws均小于34.74mm或60.17mm的限差要求。

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水平分量dx最大9.3mm,dy最大11.2mm, 垂直分量dz最大9.6mm。

dx、dy、dz均小于20mm或40mm的限差要求。

GB、T3177-2009GPS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ppt(共50页)

GB、T3177-2009GPS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ppt(共50页)

偏离标准温度
计量器具和工件材料相同、温度相 等时,允许偏离;
计量器具和工件材料不相同,温度 应尽量接近,否则应考虑修正。
实用验收原则
不同功能要求、不同情况的尺寸应 区别对待。
既考虑误判的存在,又考虑验收的 质量。
使接收的工件具有较大的置信水平。
误判率取决于
验收极限(内缩量A) 测量不确定度u 工件尺寸在公差带内的分布形式:
工件尺寸遵循偏态分布
在单件生产条件下,工件尺寸可能趋向偏态分 布。这时CP=T/5σ;测量误差遵循正态分布 并取u=2s。
标准适用范围
尺寸特性 适用于光滑工件的尺寸 图样上注出极限偏差的尺寸 也适用于一般公差的尺寸
尺寸范围 尺寸至500mm
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为IT6至IT18
检验器具 车间常用的普通计量器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 及车间使用的比较仪、投影仪等量具量仪 )
标准总则
验收原则和验收条件是确定验收方 案的基础。验收方案将由规定验收极限 与计量器具的选择来实现。 验收原则 验收条件 标准温度
正态、均匀、偏态 工艺过程能力指数CP
验收极限
标准给出的验收极限是在车间条件下使 验收具有一定置信水平的有效措施:
验收极限
内缩 上验收极限=孔LMS-A
=轴MMS-A 下验收极限=孔MMS+A
=轴LMS+A LMS ——最小实体尺寸 MMS——最大实体尺寸
A——安全裕度(内缩量)
不内缩 上验收极限=MMS 或LMS
以标准偏差或若干倍标准偏差置信区间 的半宽度表示: 1倍 置信概率为68% 2倍 置信概率为95% 3倍 置信概率为99.7%
标准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置信概率为95%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规范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规范

1 总则1.0.1 为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立公路工程GPS 测量控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 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项目的各级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

1.0.4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立公路平面控制网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网的等级。

1.0.5 GPS测量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

当公路工程GPS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1.0.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手薄" 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1.0.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0.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1.0.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心的几何连线。

2.0.2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的时间长度。

2.0.3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一卫星进行的观测。

2.0.4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与规范标准[详]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与规范标准[详]

的较差(d V△X 、d V△Y 、d V△Z)应符合下式要求:
dV△X≦2σ
dV△y≦2σ
dV△z≦2σ
()
当超限时,可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距离,已知方位与 GPS 网不兼容,应采用软件
提供的或人为的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符合上式要求。
3 分类方法三:公路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公路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
四等 2
≤10 ≤10
1/45000
一级 1
≤10 ≤10
1/20000
二级 <1
≤15 ≤20
1/10000
注:当边长小于 200m 时,边长中误差小于 20mm。
3)布网原则
接收机选择,观测基本技术要求(略),参考规范六七章。
闭合环或附和路线边数的规定
等级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闭合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 ≤6 ≤8 ≤10 ≤10 ≤10
坐标基准框架,为省、市区域提供不同精度的位置服务和相关信息服务。区域基准站网的布设
按实时定位精度而选择基准站间的距离,当采用网络 RTK 技术满足厘米级实时定位,其区域基 准站布设间距不应超过 80KM。 (3)专业应用站网 专业应用站网是由专业部门或者机构根据专业需求建立的基准网站,用于开展专业信息服务。
3、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的布设 1)布设原则
CORS 依据管理形式、任务要求和应用范围,划分为国家基准站网、区域基准站网和专业应用 站网。
(1)国家基准站网 国家基准站网的布设应顾及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自然条件因素。在即将实施的国家大地基准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 360 个地基稳定、分布均匀的连续运行基准站 (其中:新建 150 个、改造 60 个、直接利用已有的站 150 个)。 (2)区域基准站网 区域基准站网是指在省、市地区建立的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主要构成高精度、连续运行的区域

《全球定位系统GS测量规范》T简介概要

《全球定位系统GS测量规范》T简介概要

《全球定位系统G S测量规范》T简介概要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简介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代替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测量技术,建立GPS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测量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局部GPS控制网的设计、布测和数据处理。

本标准的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级别划分和测量精度、布设的原则、选点、埋石、仪器、观测、外业成果记录、数据处理、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以及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地坐标系有关说明、附录B(规范性附录)选点与埋石资料及其说明、附录C(规范性附录)气象仪表的主要技术要求、附录D(规范性附录)测量手簿记录及有关要求、附录E(资料性附录)归心元素测定与计算和附录F(规范性附录)同步观测环检核。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1 总则为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立公路工程GPS测量控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 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项目的各级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立公路平面控制网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网的等级。

GPS测量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

当公路工程GPS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手薄" 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心的几何连线。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的时间长度。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一卫星进行的观测。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独立基线 Independent baseline由独立观测时段所确定的基线。

独立观测环 Independent observable loop由独立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GPS定位测量标准

GPS定位测量标准

《GPS定位测量》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GPS定位测量》是引入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C066-98等技术规范;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定位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并积极引领着测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代表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科技性,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本课程的任务如下:教会学生使用GPS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数字测图、施工测量与放样;本课程在《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数字测图》课程之后开设,与《工程勘测规划测量》、《工程施工测量》课程同时开设,其后续课程为《土地调查与地籍测量》、《摄影测量外业》、《工程变形测量》。

2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学生在进行GPS定位测量时,要依据测量工作“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原则,完成GPS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熟练运用GPS-RTK (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技术进行数字测图,同时理解CORS (ContinuousOperationalReferenceSystem,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技术的工作原理,在实践中熟练运用CORS技术进行施工测量与放样。

通过本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施工测量与放样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针对GPS定位测量这一工作领域的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数字测图、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业能力,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引领知识的教学思路整合课程内容,设计学习项目,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能够完成工作任务,提交合格的测绘成果。

《GPS定位测量》课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课程目标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态度目标①具有不抄袭、不伪造测量成果的诚信品质。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1 总则1.0.1 为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立公路工程GPS 测量控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 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项目的各级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

1.0.4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立公路平面控制网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网的等级。

1.0.5 GPS测量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

当公路工程GPS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1.0.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手薄" 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1.0.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0.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1.0.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心的几何连线。

2.0.2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的时间长度。

2.0.3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一卫星进行的观测。

2.0.4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次1范围……………………………………………1 范围 (3)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规定 (2)5级别划分和测量精度 (2)5.1级别划分 (2)5.2测量精度 (2)5.3用途 (3)6布设的原则 (3)6.1基本原则 (3)6.2 GPS点命名 (4)6.3技术设计 (4)7选点 (4)7.1选点准备 (4)7.2点位基本要求 (4)7.3辅助点与方位点..........................................................................4 7.4选点作业 (5)7.5选点后应上交的资料 (5)8埋石 (5)8.1标石 (5)8.2埋石作业 (5)8.3标石外部整饰 (6)8.4关键工序的控制 (6)8.5埋石后上交的资料 (6)9仪器 (6)9.1接收机选用 (6)9.2仪器检验 (6)9.3仪器维护 (7)10观测 (7)10.1基本技术规定 (7)10.2观测区的划分 (7)10.3观测计划 (8)10.4观测前的准备 (8)10.5观测作业的要求 (8)11外业成果记录 (9)11.1 A级GPS网外业成果记录 (9)11.2 B、C、D、E级GPS网外业成果记录 (9)12数据处理 (9)12.1基本要求 (9)12.2外业数据质量检核 (9)12.3基线向量解算 (10)12.4 A、B级GPS网基线处理结果质量检核 (11)12.5重测和补测 (11)12.6 GPS网平差 (12)12.7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和技术总结编写................................................l3 13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l3 13.1成果验收 (13)13.2上交资料 (13)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地坐标系有关说明………………………………………l4附录B(规范性附录)选点与埋石资料及其说明………………………………l5附录C(规范性附录)气象仪表的主要技术要求…………………………………l9附录D(规范性附录)测量手簿记录及有关要求 (20)附录E(资料性附录)归心元素测定与计算 (23)附录F(规范性附录) 同步观测环检核……………………………………………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测量技术,建立GPS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测量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局部GPS控制网的设计、布测和数据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l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l289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l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CH l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l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T l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2008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 801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观测时段 0bservation sessio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简称时段。

3.2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3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4.异步观测环 independent observation loop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5数据剔除率 percentage of data rejection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与获取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3.6GPS静态定位 static GPS positioning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

3.7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CORS由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含天线)、计算机、气象设备、通讯设备及电源设备、观测墩等构成的观测系统。

它长期连续跟踪观测卫星信号,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定时、实时或按数据中心的要求将观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它可独立或组网提供实时、快速或事后的数据服务。

3.8单基线解 single baseline solution在多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中,每次选取两台接收机的GPS观测数据解算相应的基线向量。

3.9多基线解 multi-baseline solution从m(m≥3)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值中,由m一1条独立基线构成观测方程,统一解算出m一1条基线向量。

3.10国际导航卫星系统服务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提供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括GPS、GLONASS、GALILE0等卫星星历,卫星钟差以及相应卫星系统的地面基准站坐标等方面信息的国际组织。

4 基本规定4.1 GPS测量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其定义和参考椭球参数见附录A。

GPS测量采用GPS时间系统。

手簿记录宜采用世界协调时(UTC)。

4.2用于各级GPS网测量的仪器应经法定计量检定合格,并在其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4.3各级GPS网测量采用中误差作为精度的技术指标,以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4.4当需要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l954年北京坐标系或其他坐标系成果时,应按坐标转换方法求得这些坐标系中的坐标。

l980西安坐标系及l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见附录A。

5 级别划分和测量精度5.1 级别划分GPS测量按照精度和用途分为A、B、C、D、E级。

5.2 测量精度5.2.1 A级GPS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其精度应不低于表l的要求。

5.2.3 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和三、四等大地控制网的GPS测量,在满足5.2.2规定的B、C和D级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其相对精度应分别不低于1×10-7、l×l0-6和l×l0-5。

5.2.4 各级GPS网点相邻点的GPS测量大地高差的精度,应不低于表2规定的各级相邻点基线垂直分量的要求。

5.3 用途5.3.1 用于建立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进行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精密定轨等的GPS测量,应满足A级GPS测量的精度要求。

5.3.2 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局部形变监测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等的GPS测量,应满足B级GPS测量的精度要求。

5.3.3 用于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建立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的GPS测量,应满足C级GPS测量的精度要求。

5.3.4 用于建立四等大地控制网的GPS测量应满足D级GPS测量的精度要求。

5.3.5 用于中小城市、城镇以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的控制测量等的GPS测量,应满足D、E级GPS测量的精度要求。

6 布设的原则6.1 基本原则6.1.1 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6.1.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6.1.3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间距的2倍。

6.1.5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级GPS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3点。

6.1.6为求定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总点数不应少于3点。

在需用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D、E级网点应有1~2方向通视。

6.1.7 A、B级网应逐点联测高程,C级网应根据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要求联测高程,D、E级网可依具体情况联测高程。

6.1.8 A、B级网点的高程联测精度应不低于二等水准测量精度,C级网点的高程联测精度应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精度,D、E级网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高程联测。

各级网高程联测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GB /T l2897或GB/T l2898规定执行。

6.1.9 B、C、D、E级网布设时,测区内高于施测级别的GPS网点均应作为本级别GPS网的控制点(或框架点),并在观测时纳入相应级别的GPS网中一并施测。

6.1.10在局部补充、加密低等级的GPS网点时,采用的高等级GPS网点点数应不少于4个。

6.1.11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网观测模式。

网观测模式中的同步环之间,应以边连接或点连接的方式进行网的构建。

6.1.12采用GPS测量建立各等级大地控制网时,其布设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a) 用于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时,其点位应均匀分布,覆盖我国国土。

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点位宜布设在国家一等水准路线附近或国家一等水准网的结点处。

b) 用于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时,应综合考虑应用服务和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等因素,统一设计,布设成连续网。

点位应在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尽可能与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结点、已有国家高等级GPS点、地壳形变监测网点、基本验潮站等重合。

c) 用于三等大地控制网布测时,应满足国家基本比例F-i熟l图的基本需求,并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技术,精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

6.2 GPS点命名6.2.1 GPS点名应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等予以区别。

少数民族地区应使用规范的音译汉语名,在译音后可附上原文。

6.2.2新旧点重合时,应采用旧点名,不得更改。

如原点位所在地名称已变更,应在新点名后以括号注明旧点名。

如与水准点重合时,应在新点名后以括号注明水准点等级和编号。

6.2.3点名书写应准确、正规,一律以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为准。

6.2.4当对GPS点编制点号时,应整体考虑,统一编号,点号应唯一,且适于计算机管理。

6.3 技术设计6.3.1 GPS网布测前应进行技术设计,以得到最优的布测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