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邻近学科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答: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答:4.结合教学实际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5.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通常对学习的分类有哪几种?答:2.评价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答:3.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
分别列举两种条件作用的学习实例。
答:4.观察学习有几个子过程组成?在每个子过程中都有哪些影响因素?答:5.描述苛勒关于顿悟的实验研究。
答:6.比较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以及和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讨论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答:7.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相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进步的地方。
答:8.最近发展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答:9.比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观在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上的差异,以及其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影响。
答:第三章知识的学习1.什么是知识?知识可以分哪几类?答:2.举例说明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答:3.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表征方式。
答:4.什么是知识学习?试说明知识学习的标准。
答:5.画出加涅有关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6.什么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元认知以及各自的特征?答:7.什么是概念学习及它的结构?它是如何获得的?答:8.什么是原理学习?可分为哪几类?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答: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
答:10.专家、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怎样的具体差异?答:11.简述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几个阶段。
答:12.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三种掌握方式。
答:13.论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答:14.简述程序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
第7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
计划阶段、回顾阶段。
(二)计算机程序教学
在计算机程序教学中,计算机不仅能给学
生提供大量操作和练习的机会,而且也能对学
生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和练习中的错误给予
分析和及时反馈。
(三)示范法
1.教师通过出声思维来示范元认知策略
2.指导学生通过出声思维来练习元认知策略
(四)直接讲授法
1.策略是什么
2.为什么进行该策略学习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
一、元认知策略界定
(一)元认知结构
元认知就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包括对当前正在发展的认知过程(动态)的认
知、对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的认知、对二
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所获得的与认知活动
有关的知识。包括关于认知个体的知识、关于
认知任务的知识和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
第二节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保存和提取。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 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复学习信息,以便将 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是短时记忆 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一)意向记忆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目的和意图是影响信 息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 1.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兴趣 2.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程度 3.引导学习者有意记忆
二是内容(做什么、学什么);
三是要求(做多少,学到什么程度)。
(3)掌握有效安排时间的技巧。
第一,将必须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清楚分开,然后从重要、难度大的事情着手做; 第二,了解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有哪些, 并正确使用它们; 第三,安排一次学习时间不能太长; 第四,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二、课程类型:心理学专业必修课三、教育心理学在培养计划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学科地位上看,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如何学(学习理论,包括一般学习理论、不同领域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一般知识和智慧的学习条件以及学习策略等)和教师如何教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理论等)以及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而产生的有关心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学科。
从专业需要上看,无论是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其他各专业的学生,都是必修的教育类课程。
这门课程以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概论等学科为基础,并将这些理论综合运用于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其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不是普通心理学抽象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简单应用。
同时,这门课程又反过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前述学科的基本理论。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整个学校教育改革,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以及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的改革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总目标:概括地说,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基本理论的掌握,二是基本技能的掌握,三是发展实际应用能力。
(一) 基本理论的掌握:首先应掌握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最一般原理,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其次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同时,要了解、把握教育心理学前沿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原则、方法。
(二)要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理论的领会,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理论的应用原理、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技能。
(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和实验研究,使学习者形成和发展相应的能力,包括教育心理研究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准实验设计的能力)、学与教的能力和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等。
最高目标是发展学生应用抽象理论解决生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一化学每一章总结知识点
高一化学每一章总结知识点高一化学是中学化学学科的第一年学习阶段,在这一学年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各种基础的化学知识点。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总结和回顾这些知识点,下面将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学习了原子的组成以及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
2. 周期表: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的分类,掌握了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概念。
3. 元素的性质:学习了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氧化还原性等。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计算1. 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学习了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
2. 化学计算:熟悉了摩尔质量、摩尔比和化学计算等概念,掌握了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离子反应与电解质1. 离子反应:学习了离子的定义和离子反应的特点,了解了酸碱中的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等。
2. 电解质:认识了电解质的概念和离子化程度的影响,理解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第四章:质量、物质与能量1. 相对原子质量:学习了如何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式。
2.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了解了物质的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如何计算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3. 燃烧反应:掌握了燃烧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判断方法。
2. 电极电势:学习了电极电势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标准电极电势。
第六章:酸和碱1. pH值:了解了pH值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2. 酸碱滴定:学习了酸碱滴定的基本过程和相关计算方法。
第七章:盐和金属1. 盐的命名和性质:学习了盐的命名规则和常见盐类的性质。
2. 金属的性质: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可塑性和导电性。
第八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质1. 金属材料:学习了金属晶体的结构和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了金属合金的种类和应用。
2. 非金属材料:认识了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应用。
第七章知识的学习和迁移
P2
P3
那么 如果 那么 如果
P4
那么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概述
一、知识学习概述 (三)知识的表征
3.两类知识的比较 (1)区别 (2)联系
28
3.两类知识的比较
区别
在记忆中的表征形式不同; 功能不同; 静态与动态之别;陈述性知识是静态的,程序 性知识是动态的。 获得速度不同;陈述性知识获得快,程序性知 识获得慢。 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陈述性知识修正容易, 程序性知识修正较难。
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
39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 理论.将学习材料(别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课堂教学) 发现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探索得出结论 . 然后再将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成为学习者自身的 知识. 独立的发现学习.(科学研究) 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第七章
知识学习与迁移
1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常见的知识分类及其依据 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理解两类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两类知识学习 的一般过程 理解迁移的涵义,掌握迁移的分类及其依据 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 掌握知识学习与迁移原理在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方 法和途径
2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概述
一、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及其含义 主体与其(客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 知识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 知识是一种知觉建构。
3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概述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第七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它关于化学反应的知识非常基础但也十分重要。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们能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揭开物质变化的奥秘。
一、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转化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转变为产物。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离子或分子的重新组合,从而使原有的物质结构发生变化。
化学反应的条件主要包括反应物、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
其中,反应物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基础,反应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反应的类型和进行的速度。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四种类型。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例如,氧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水。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的反应。
例如,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置换反应是指一个物质中的原子或基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基团取而代之的反应。
例如,铁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铁。
双替换反应是指两种物质中的原子或基团交换位置而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
例如,氯化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氯化钠。
三、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的化学式和产物的化学式组成。
反应物写在方程式的左侧,产物写在方程式的右侧,中间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用加号或加号两侧的括号表示物质的状态。
例如,2H2 + O2 →2H2O 表示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规则: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价守恒。
质量守恒指反应物的质量等于产物的质量,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电荷保持不变。
原子价守恒指反应前后物质中原子的价态保持不变。
四、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这是由于反应物在反应中的化学键的破裂和形成引起的。
吸收能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释放能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第一章:合格的老师教师心理素质包括智力、情感、意志、教育教学、人格素质和教育信念。
教师的教学素质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知识结构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组成。
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实践性知识: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教学能力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设计能力(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能力)、操作能力(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监控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成功的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活动为监控对象,不断积极主动进行计划监控评价反馈调控的能力,[监控对象]分为自我指向和任务指向))、反思能力(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师控制点: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因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第二章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概念教学:概念获得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概念原型2 利用变式,排除非本质干扰 3 正反例比较,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4及时正确反馈,促进概念获得。
运用概念中巩固概念。
编码系统:一组相互联系的概念或类别。
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并帮助形成清晰的新编码系统。
可以1 合理运用定势2 调整学生的动机水平3 编码方式的指导 4 布置多样化的练习。
教学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获得智力的最大发展。
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什么都要使学生掌握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智力发展三阶段:动作性、映象性、符号性表征。
八年级上册物理各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各章知识点八年级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年份,涉及到许多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概念。
这里将对八年级上册物理各章知识点进行概述和总结。
第一章:物质和运动在这一章节中,主要介绍物质和运动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理解物质是指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而运动是物质在时空中的变化。
同时,了解物质的种类及其性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二章:力和运动这一章节着重介绍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学习者需要明白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包括引力、摩擦力、弹簧力等。
同时,了解运动的三个规律,即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第三章:能量和功在这一章节中,教育者让学习者了解能量和功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明白能量是指物体做工的能力,包括动能和势能。
同时,了解功是指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工作。
第四章:机械波和声波这一章节主要是介绍机械波和声波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理解机械波是一种媒质传递能量的波动形式,如水波、声波等。
同时,要学习声波的特性,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
第五章:光的传播和光学仪器在这一章节中,学习者需要学习光的传播和光学仪器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理解光的传播是一种电磁波的形式,包括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同时,了解光学仪器的种类及其原理,如凸透镜、凹透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第六章:电路和电流这一章节主要是介绍电路和电流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理解电路是指电流在电线、电器和电源之间的通路。
同时,了解电流的概念,包括电荷、电压和电阻。
第七章:电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在这一章节中,教育者让学习者了解电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如磁力线和磁场强度等。
同时,要学习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如电动机和发电机等。
第八章:核能与原子能在这一章节中,学习者需要学习核能和原子能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理解核能是指原子核的能量,包括裂变和聚变等现象。
同时,了解原子能的应用,如核反应堆、核武器和核医学等。
2008-2010年全国大专自考《第七章 学习法学基础知识》试题
3.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指引作用。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 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的行为。 (2)评价作用。法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 规范,是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 (3)预测作用。法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可以使人们对
外部主体某种行为的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
2008-2010年全国大专自考 《第七章 学习法学基础知识》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属于法的构成要素的最主要部分,具体规定人 们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的是 A.法律技术 B.法律原则 C C.法律规范 D.法律概念 D 2.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我国,狭义的法律 是指 A.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最高司法机关公布的解释性法律文件 C.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9.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进行划分,所形成的不同类别称为( ) A.法系 B.法律体系 C.法律渊源 D.法律部门 20.立法机关对散见于不同文件中的属于同一门类的法律 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从而使其成为具有内在有机 联系的统一体的国家立法活动,称为( ) A.法律制定 A. B.法律汇编 B. C.法律编纂 D.规范性文件的清理 21.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 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称为( ) A.法律适用 B.法律执行 C.法律遵守 D.法律制裁
3.法律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 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 的活动。下列活动中属于法律实施的有( ) A.法律制定 B.法律适用 C.法律执行 D.法律解释 4.法律解释是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根 据法律的规定和法学理论对法律所作的说明。 下列属于我国正式法律解释的有(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第七章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 (二) 精加工策略(elaboration strategies)
▪ 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修改,来达 到对新材料理解记忆的方法。
▪ 包括多种具体方法: ▪ 类比 如理解密度的含义 ▪ 比较 如化合与分解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种指示代词对照 ▪ 质疑 自我提问,互相提问 ▪ 扩展 加宽、加深思考的程度
Company Logo
▪ (二)策略性知识、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 ▪ 策略性知识和学习策略基本一致,但二者的范畴比认知策
略要大。
▪ 认知策略主要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策略中起着核心 作用。
Company Logo
▪ (三)策略性知识与元认知 ▪ 元认知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 (J.H.Flavell)
Company Logo
▪ 3.具体的组织策略包括: ▪ (1)列提纲(纲要法)是一种提取材料要义的方法 ▪ 数字纲要法 :《晏子使楚》,可以列出以下四层数字纲要:
1. 晏子使楚 2.楚王侮辱 3.晏子反击 4.楚王失败 ▪ 图解纲要:例如,围魏救赵 凸四边形
Company Logo
▪ 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的关系: ▪ 学习策略是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元认知知识,它包括认知
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Company Logo
三、 策略性知识的分类
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
二、知识的概括
一
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 的低级概括形式;例如:学生看到锐角、直角等图形 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 成的。
二
(一)知识概括的类型
主要包括感性概括
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
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 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2.干扰说
1.痕迹衰退说
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认为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 习材料对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影响。倒摄 抑制:是指后面学习材料对回忆前面学习
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 刺激干扰的结果。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
材料的干扰作用
3.同化说
奥苏贝尔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 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例如: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例如:学习
“距离等于速度和时间的乘积”
(三)知识学习的分类
二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是指将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 例如:儿童已经学习了“水果”的概念,再来学习“荔枝”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 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 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 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苹果”的概念。
下位学习包括派生归属学习和相关归属学习
派生归属学习是指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例如:学生学习正方形、
长方形时形成了轴对称图形概念,再来学习“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就很容
易理解。 相关归属学习是指新旧知识之间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变产生相关
归属学习。例如:“勤奋学习是热爱祖国”“保卫边疆是热爱祖国”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学习概论(第七章)PPT课件
强化机制
通过奖励和惩罚等手段强化学习者的 学习行为,增强学习效果。
迁移机制
学习者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 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在动 力,对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学习者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效 果和学习效率产生影响。
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利用资源
学习者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 和财力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
质量。
开发资源
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学习者还可 以通过自我开发和学习,发掘更多 的学习资源,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 求。
资源共享
通过共享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相 互借鉴、交流和合作,从而更好地 促进学习和发展。
学习资源
包括学习场所、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等, 对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产生影响。
包括教材、课件、辅导资料等,对学习效 果和学习效率产生影响。
04 学习环境与资源
学习环境
01
02
03
物理环境
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 室等,这些环境为学习者 提供了学习的场所和设施。
技术环境
包括计算机、网络、多媒 体等,这些技术为学习者 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 学习方式。
。
认知策略
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来理解和 记忆学习材料,如复述、分类 、归纳等。
资源管理策略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合适 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以提 高学习效率。
动机策略
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自 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以提高学
习积极性。
03 学习过程与机制
学习过程
感知阶段
第七章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脚本:表征反复出现的有序时间的图式。
如: (开车)启动—踩刹车—松手闸—挂档
三、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一)有意义地编码 (二)储存和保持 (三)提取
(一)有意义地编码
编码:就是将输入信息与记忆中已有的概念和思 想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记住新材料的过程。 信息——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
1、我们所记的知识的遗忘速度什么时候最 口?
2、我们所记的知识,是前面的容易遗忘, 还是中间、后面的呢?
2.知识遗忘的过程
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遗忘就 是对所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 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该曲线表明材料识记之
后,遗忘就开始了,但遗忘 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 先快后慢的趋势,之后会保 持在一个水平上。
1919.5.4
大师 vs一级旗手、业余新手
对一个随机设置的棋局,大师、一级 棋手和业余新手的回忆正确率没有差别; 而对一个真实的棋局,大师的记忆准确性 为64%,一级棋手为34%,业余新手只有 18%。
因为在真实的棋局中,高水平的大师 和棋手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发现和建立棋 子之间的关系,形成组织记忆,而在随机 摆放的棋局中,大师的经验就很难发挥作 用了。
记忆的这些改变通常是无害的。然而,在 司法程序中,当被告的命运可能由目击者的 证词决定的时候,记忆的重新构建就变得至 关重要了。 基于这个原因,罗夫特斯在该记忆领域的 很多研究都与法律上的目击者证词有关。
观看一段与一辆白色赛车有关的交通事故的短片, 提问
A组:“白色赛车在乡间道路上行驶时,它经过山谷时速 度有多快?” B组:“白色赛车在乡间道路上行驶时,速度有多快?”
知识的掌握状况
第二分类 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四、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五、陈述性、程序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掌握完形 - 顿悟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接 受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
掌握认知结构、学科基本结构、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等概念。
能运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接受学习理论、信息加 工学习理论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建立科学的认知观并形成用科学观念指导教学的意识与 习惯。
资料链接
①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 . 教育心理学[M].3 版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116.(有改动)
第三节 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学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 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 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 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 意义的接受学习。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完形 - 顿悟学习 理论。布鲁纳后来用明确清晰的“认知结构 ”取代了抽象、含糊的“完形”这一概念, 形成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 - 反应的联结, 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人对外部世 界进行感知和概括的一般方式,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动的。新的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 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原因。
过了一会儿,它很快把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然后
爬上箱子,取到了香蕉。有时,一个箱子不够, 猩用其中任何一根竹棍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
它还能把几个箱子叠起来,站在上面获取香蕉。 它停了一会儿,突然将两根竹棍像钓鱼竿一样接
起来,够着了香蕉,并把香蕉拨过来。黑猩猩一
黄庭希版《心理学导论》第七章动机知识点总结
号召力。
4
第七章 动机
1、 动机概述 (P202)
① 定义 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
心理倾向或动力
激发功能:动机能激发机体产生某种活动
② 功能★ 指向功能:动机使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
维持和调节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
对一定的目的,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
续时间
量
内驱力:是指驱使有机体产生行为的内部动力。
需要是内驱力的基础,因需要而产生内驱力,内驱
力大致与需要呈正相关,但需要和内驱力不是等同
的
诱因:凡是能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刺激,均称为诱因。
有机体因趋向或获得它而得到满足时,称为正诱因;
有机体因逃离或回避它而得到满足时,称为负诱因
需要、本能和内驱力存在于有机体内部,它们所处的状态和释放的能量是无
期望概率为 0.5 是最优的。
佛洛姆把期望达到的结果分为两个层次:由特定努力导致特定的第一层次
结果,从第一层次结果产生第二层次结果。
3
6、 价值观 (P227)
①定义 ②特征
★
③结构
④表现 形式
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主观性 对于客观存在的客体,个人都是依据主体自身的
需要对客体的意义进行评价的
的合力。
其中,效价是指个人对特定结果的情绪指向,即对特定结果的爱好强度。效
价有正负之分:如果个人喜欢其可得的结果,则为正效价;如果个人漠视其
观点
结果,则为 0;如果个人不喜欢其可得的结果,则为负效价。
期望是指个人预测特定行为在达到特定结果的可能性时的主观认知,而不
是客观实在。期望的范围在[-1,1],效价与主观期望概率成反比,因此,主观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全)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动态、个性心理。
2、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
〔1〕“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否认意识,主张行为。
〔4〕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
〔5〕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其主张无意识。
马斯洛、罗杰斯是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主张心理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6〕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3、个体发展规律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差异性;不均衡性。
4、心理发展的心理学理论两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1〕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论,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第一阶段是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
〔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人类心理机能由低向高发展过程由三方面推动。
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第二,个体发展来看,语言、符号等中介使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新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5、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期限”等观念。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6、高等心理学发展史代表人物。
〔1〕赫尔马特“科学教育之父”〔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后又出版了《双生子的测量》、《教育原理》、《智力测量》。
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综合化、本土化、情景化。
8、●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述性知识
是什么 相对静态 提取速度较慢
程序性知识
怎么做 动态的操作 速度较快,自动执行
• 2.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 显性知识: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 表述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人为方式 ,通过表述来实现的,所以又称为“言明 的知识”。 • 隐性知识: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 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 的”知识。 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 社会化 显性知识 内化 显性知识 外化 综合化
2016-11-2
请思考
• 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是否可能存在形式与功能 的统一?
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
某些知识具有指导人行为的功能,那么它们在人的记忆中是 否应当与执行行为的命令储存在一起? 某些知识仅为我们提供某些信息,是否这些知识应当以一种 易于提取的方式在头脑中存在? 某些知识经常以同样的方式被使用,则它们是否应当具有无 须我们留意的自动执行的形式? 很多观点经常要同时使用,是否它们会在记忆中形成综合的 格局或模式?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 知识的表征:
知识在人脑中的存储和组织形式或者说知识在人脑中的呈 现方式。
1.命题表征:
• 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具体由一个 简单的句子来表达。 • 例如: “王红个子矮” 。
命题及其构成
• 语言信息在头脑中以命题形式得到 表征,一个命题对应一个观念。 例如:(1)小明买书;(2) 老师拿着书进来了;(3)小 王激动地挥动着手臂。
100% 正 确 率
意义 词序
50% 未告诫 告诫
30
5
2016-11-2
4、图式(Schema)
图式 是对范畴中的规律性作出编码的一 种形式,是对一般的真实性而非特例的真实 性所作的编码。
房子的图式表征如下 (安德森):
上位集合:建筑物 组成部分:房间 材料:木头、砖头、石头 功能:供人居住 形状:直线形或三角形 面积:10-1000平方米
33
34
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贮存
• 指新命题形成并与已有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系起来进 行贮存的过程。也是奥苏贝尔所说的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 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将新观念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去的过 程。 • 下位学习 圆心到圆上各点距离相等 特定的圆半径等长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 上位学习 铜能导电、铁能导电 金属都能导电 • 并列结合学习 遗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高之间的关系
遗忘
遗忘
瞬时记忆 (感觉记忆)
工作记忆 (包括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提取
保持时间仅为1秒钟 左右,稍纵即逝的 记忆。
保留信息的时间 为1分钟左右; 容量为有限
信息储存时间在 1分钟至终生的 记忆,容量无限
(二)遗忘及其原因
•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Ebbinghaus) • 遗忘原因: ——衰退说 ——干扰说 ——检索困难说 ——同化说 ——压抑说
三、知识分类的新进展
• 莫雷教授
• • • • • 学习双机制理论 联结机制与运算机制(联结性知识与运算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D P R 联结-陈述性知识 联结-程序性知识
• 莫雷教授
• • • • • • • • • 不同类型知识举例: 联结-陈述性知识(联结性命题): 例:美国首都是华盛顿。 联结-程序性知识(联结性程序): 例:查字典的做法。 运算-陈述性知识(运算性命题) 例: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运算-程序性知识(运算性程序) 例:等差数列求和的做法:[(首项+末项) 项数]2
• O 运算-陈述性知识 运算-程序性知识
3
2016-11-2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包含: • 1.符号表征学习,学习具体的词汇代表什 么,即建立符号与事物之间的等值关系; • 2.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 • 3.命题学习,学习事物之间的关系。由于 符号表征学习主要涉及记忆,概念往往是 以命题来表达的,
3.
命题的抽象性质
赠予
关 系 时间 主体
曾 凯迪拉克车 2 曾
关 系
• 命题不等于词、短语或句子,命题代表观念本身,而词、 短语或句子代表交流观念的方式。 • 人们是用命题而非句子的形式将言语信息贮存下来。 • 我们一般只记住观念,而不去记住交流观念时所用的具体 例句。 • Warner(1968)的实验证实了这一论断。
32
4.2 表征事件的图式
• 事件图式代表人与客观世界打交道时,对自己反 复从事的那些事件中典型活动按先后次序所作的 有组织的认识。 • 事件图式也具有层次性。 • 事件图式影响个人对特定事件的记忆。
4.3 文本图式
• 图式既可代表基本客体与事件中的规律性,也可 以代表在各种文本或文章中出现的规律性。 • 最典型的文本图式是5W 图式。即谁、何时、何地 、发生什么、什么原因。 • 文本图式指导我们对文本信息进行处理与记忆。 • 文本图式影响我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
动物(已有观念)
马 牛 熊 狗(新观念) 图1 下位学习 物质(新观念)
无机物 有机物(已有观念) 图2 上位学习
6
2016-11-2
三、陈述性知识的巩固
(一)记忆的种类与特征
运动 静止 重量 质量 物质 意识 并列结合学习
言语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 按性质分: • 知识(广义的知识) • • •
陈述性知识(狭义知识) 程序性知识(技能)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2
2016-11-2
二、知识的分类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比较
现代认知派的分类(安德森)
• 1.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关于事物及其关系 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是关于“是什 么”的知识。 •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完成某项任务的行 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 知识。
尼克松
1
接 受 者
客体
勃列日涅夫
主 体 时间 关系
3
客 体
漂亮的
领袖
苏联
28
Warner(1968)的实验
• 实验材料 (1)在你给自己的计算结果打分时,不能改动你的答案, 但要仔细地批出那些有错的答案的分数。 (2)在你给自己的计算结果打分时,不能改动你的答案, 但对那些有错的答案的分数要批得仔细点。 (3)在你给自己的计算结果打分时,不必批改你的正确答 案,但要仔细地批出那些有错的答案的分数。 (4)在你给自己的计算结果打分时,不必批改你的正确答 案,但对那些有错的答案的分数要批得仔细点。
29
• 实验程序:让被试听上述四句中任一 句,而后在测验手册中勾出与听到句 子完全一致的句子。 • 变量设置:(1)一半学生告知要记 住词序,另一半学生不告知要记住词 序。(2)测验手册中的干扰句,包 括词序改变的句子,或次序和意义均 有所变化的句子。 • 结果假设:若被试对词序和意义同样 敏感,则不管干扰句是词序改变的句 子,还是词序和意义均有所变化的句 子,被试都应当善于认出早先听到过 的句子。
S代表主体,O代表客体,它们都是 论题;R表示关系。
23
4
2016-11-2
命题并非孤立地存放在 那里,分享同一主题的 若干命题会发生相互联 系,形成命题网络。 如:“瘦的男孩正 在看有趣的报纸”。 练习:请将 “年轻的 女人在草地上打高尔 夫”,作出命题网络 图。
瘦的 R P O
男孩 看 S P R 有趣的 P O O 报纸 R
4.1 表征自然范畴的图式
• 自然范畴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一些实体范畴,如各种动物、 植物,也指由社会文化所造就的一些客观实在范畴,如汽车 、犯罪。 • 人们善于根据个别成员身上出现的一组特征,将某些客体划 归为某一范畴(即范畴化);人们对范畴的这组特征的定型 的看法,被视为有关这一范畴的图式。 • 有关自然范畴的图式中,存在该范畴的一些样例(原型)。 • 人往往在最经济的概括水平对客体加以归类。图式保留了同 一范畴成员间的最大相似性,也保留了不同范畴成员间的最 大差异性。
Big red fat wet hot thin
Gas----该死 煤气中毒,该死。 Persuade----purse 劝他买一个钱包。
大热天,红红的太阳, 胖子瘦子都出汗。
43
四、陈述性知识的提取
• 知识提取过程并不是把输入头脑中的信息原封不 动地简单再现出来,而是对命题网络或图式进行 搜索并做出决策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知识进行建 构的过程。
(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 • • • • 精细加工(深加工) 多重编码 尝试回忆 超额学习:超额50% 合理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方式多样
精加工策略举例
口诀法 谐音法 首写字母连接法 表象法 意义法 关键词法 LOOK Avarice(贪婪)
a
a
rice
42
7
2016-11-2
分散练习优于集中练习 合理复习策略
一、什么是知识
•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 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 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 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 造。它把知识看成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而 不是单由哪一方面产生的,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 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 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买 R S 小明 P O 书
2.命题网络表征:
• 若干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如,“高个子的王红打了矮个子的李香” 。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军训。
一个命题由两部分组成:一个 关系(relation)和一个以上的 论题(arguments)。论题可以 是行动的主体(subject),行 动作用的客体(object),行动 的目的(goal),也可以是行 动的工具(instrument),以及 客体的接受者(recip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