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元美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00037-多项选择题(完整版)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00037-多项选择题(完整版)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维特根斯坦,杜威,李泽厚)。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费希纳,弗洛伊德,荣格,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哲学,心理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牡丹亭》,《红楼梦》,《俄狄浦斯王》,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生成性;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生成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宗教境界、艺术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超功利性;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崇高、喜剧和悲剧、丑和荒诞)。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美学复习 朱立元

美学复习 朱立元

美学复习资料1.审美现象(活动)是审美主客体的有机结合,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由审美主体、审美对象,以及审美主客体间的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审美现象的结构:最表面的一层是形式层,形式层的后面是意蕴层,意蕴的后面是“存在”层,中国美学称为“道”,西方美学称为“存在”。

审美现象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三者演变形态是:最先有审美意识的形成,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成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2.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线索(重点)中国古典美学的总体特征,在于它始终坚持从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一体圆融关系着眼,探求审美现象的根源、实质和含义。

一、先秦两汉,是中国古代思想形成与奠基的时期。

《易》之世界观与人生观,启发和奠定了整个先秦时期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传统。

✍“彖辞”:天地感而万物生(一切东西来自感应)✍乾坤互补、刚柔并济: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朴素健康、向上奋发的生活态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秦美学在孔子之前,史伯、晏婴、伍举等人都论及了五味、五色、无声之美,也涉及美与善的关系。

百家争鸣时代,儒、道两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建构和形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格局。

儒家,充分肯定善与美的统一,积极入世。

孔子:从仁出发,联系伦理道德的善来解释美。

外在形式虽然可以给人以感官愉悦,但必须与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整个人生的审美化途径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艺术的功能和作用在于“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感发和陶冶人的伦理情感,促进个人与社会人伦的和谐发展。

孟子:重心,从个体人格精神的建构来展示美与善的联系,认为从善到美呈现为逐步递升的状态,“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对美基于善又超越于善作了明确的表述。

朱立元美学概论试题

朱立元美学概论试题

美学概论考试题文法学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20分)1、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A.美在形式 B.美在关系C.美在生活 D.美在距离2、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通《美学》 D.黑格尔《美学》3、美感产生于A.游戏 B.摹仿 C.巫术D.社会实践4、“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A.席勒B.柏拉图 C.亚里土多德 D.尼采5、美感开始于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招的崇拜6、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C.人工制品 D.自然物7、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A.感性 B.感染性 C.愉悦性 D.规范性8、“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李大钊 D.李泽厚9、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A.优美 B.悲壮 C.滑稽 D.崇高10、下列学说不属于中国古典学的是A.言志说 B.心生说 C.缘情说 D.表现说11、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 D.教化说12、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13、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1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15、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16、“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17、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1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1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的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20、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爱迪生C.托马斯〃班纳特D.博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空1分,共20分)1、人生的基本活动模式有认知、和伦理。

美学复习资料(朱立元)(一)

美学复习资料(朱立元)(一)

美学复习资料(朱立元)(一)引言概述:美学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到审美经验、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等方面。

本文将以朱立元所著的《美学复习资料》为基础,系统地介绍美学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一、美学的概念与起源1. 美学的定义与涵义2. 美学的起源与发展3. 美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多样性4. 美学与艺术的关系5. 美学的研究方法与途径二、审美经验与审美情感1. 审美经验的特点与作用2. 审美体验的主体与客体3. 审美情感的类型与表现4. 审美情感的形成与发展5. 审美情感与审美价值的关系三、美学观念与审美判断1. 美学观念的多样性与争议2. 美的标准与价值的相对性3. 审美判断的标准与依据4. 美学理论的流派与观点5. 美学批评与鉴赏的方法与要点四、艺术与美学1. 艺术的概念与分类2. 艺术创作的过程与特点3. 艺术作品的传播与接受4. 艺术的功能与社会价值5. 艺术创作与观念的关系五、美学的应用与发展1. 美学在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2. 美学在设计与建筑领域中的应用3. 美学在商业与市场营销中的应用4. 美学在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5. 美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结论:本文以朱立元的《美学复习资料》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美学的相关知识。

从美学的概念与起源、审美经验与审美情感、美学观念与审美判断、艺术与美学以及美学的应用与发展等五个大点,涵盖了美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学的本质和作用,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此外,美学在教育、设计、商业等领域的应用也将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美的享受与价值。

未来,美学将继续迎接挑战并不断发展壮大。

美学简答(朱立元)

美学简答(朱立元)

1.φ ϖ⎤α/ℵH答: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2 φ∍(/ℵH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包括三个层面:⎺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α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β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2. 7 ©φ⊥≡φ∇答: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3.φφ∇Y"β ∉⋂⎢*6∝答: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登创立的。

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

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4. 7 ©φ⎰φ⎥≅/λK ;I⎠Ξ(≡答: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这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因此,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是内在融通的,是用实践范畴来揭示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

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

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艺术审美论(第3章 艺术作品)【圣才出品】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艺术审美论(第3章  艺术作品)【圣才出品】

第3章艺术作品3.1 复习笔记一、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一)传统美学中分析艺术作品结构的两种角度1.第一种角度是质料与形式的关系(1)在分析艺术作品的结构时,就必须首先确定作品所包含的中性的材料或质料,然后再来分析艺术家在加工材料时所依据的手法和技巧。

(2)这种做法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的俄国形式主义理论,此外,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美学以及符号学美学等流派也采取了相近的立场。

2.第二种角度则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这种观点是依据黑格尔的逻辑学思想,认为材料或质料只是艺术创作的最初依据,而不是作品的真正构成部分。

(2)就已经完成了的作品来说,质料必然已经转化成了内容,而这样的内容已经是质料与形式相结合的产物了。

(3)这种观点的代表是近代的传记式批评和社会学批评,此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也基本上采用了这一立场。

(二)艺术作品的结构1.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审美活动的产物,必然要以一定的物质媒介和审美意象,来表达艺术家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所体验和把握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2.艺术作品的结构(1)物质材料层物质材料层指艺术作品赖以在现实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如大理石、画布、颜料、纸张、舞台、银幕、胶卷和录像带等,因为艺术作品也是由各种物质材料来构成的。

(2)符号形式层①各种艺术都有自己指向意象世界的独特的符号形式,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旋律、词语等,他们构成了艺术作品的第二层次。

②符号层的存在又可以划分为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其中能指是指语词的音响形象,所指则是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和意义。

③艺术作品的符号形式常常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不过,符号形式在艺术作品中的根本功能仍在于指向和构成艺术形象和审美意境。

(3)意象世界层意象世界层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面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

可以说,这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层次。

(4)超验意境层超验意境层是审美意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它是艺术作品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朱立元(修订版)美学重点部分复习资料

朱立元(修订版)美学重点部分复习资料

朱立元《美学》重点部分复习资料一、填空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问世为标志,美学独立,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P17 古罗马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的创作原则。

P394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

P151在美学传统上,“艺术”是美学的核心问题。

P315西方美学家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谈论到模仿说。

P316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中和、神妙、气韵、意境。

P181西方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戏剧、崇高与优美、丑与荒诞。

P181审美对象的客观条件:色彩、线条、形状。

P126“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

贝尔提出的,以意味取代传统美学的绝对观念,认为艺术的本质只是一种激发纯粹审美情感的纯形式和纯结构,强调外形重要性。

P36审美活动发生理论上,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达尔文主张生物本能说。

P137 现代丑学的诞生过程P198-206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原始时代;2)古典时代;3)西方现代主义时代。

有人把古典时代的美学称为“美学”,而把西方现代主义时代的美学称为“丑学”。

柏格森关于笑和喜剧感的解释P182-186 “生命的机械化”——柏格森对于滑稽的反应是集体的笑。

笑是一种对滑稽的纠正,是“一种社会姿态”,笑产生的三个条件就是“人物的不合社会”、“观众的不动感情”以及“人物行为的机械性。

康德以鉴赏判断为核心的《判断力判断》也就是美学。

《判断力判断》的宗旨,就是以判断力来联系人类能力中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以审美世界联结自然世界和自由世界,以美学作为沟通认识论和伦理学的桥梁。

合目的性就是自由,自然被引入了自由。

P33二、名词解释审美趣味——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审美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内在方面,兴趣和品位是审美趣味外在表现。

P95审美体验——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单项选择题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单项选择题

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

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

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

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

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

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

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

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

【正确三类是: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

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

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

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

【三个阶段分别为:审美意识、审美思想、审美学科】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

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

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1.2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1.23.※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1.24.※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黑格尔)。

1.25.※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自由)。

1.26.※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美学朱立元试题及答案

美学朱立元试题及答案

美学朱立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艺术B. 科学C. 哲学D. 宗教答案:A2. 美学之父是()。

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3.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朱立元所著?()A. 《美的历程》B. 《美学原理》C. 《艺术哲学》D. 《朱立元美学文集》答案:A4. 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

A. 经验主义B. 理性主义C. 马克思主义D. 存在主义答案:C5. 美的本质是()。

A. 客观存在的B. 主观感受的C. 客观与主观的统一D. 社会历史的答案:C6. 美学研究的目的是()。

A. 揭示美的本质B. 指导艺术创作C. 提高审美能力D. 以上都是答案:D7. 美学研究的学科性质是()。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人文科学D. 技术科学答案:C8. 美学研究的范畴包括()。

A. 美的形态B. 美的规律C. 美的创造D. 以上都是答案:D9. 美学研究的方法包括()。

A. 描述性分析B. 比较性分析C. 历史性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10. 美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A. 客观性原则B. 主观性原则C. 辩证性原则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

A. 逻辑分析B. 历史分析C. 比较分析D. 实证分析答案:ABC2. 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自然美B. 艺术美C. 社会美D. 科学美答案:ABC3. 美学研究的任务包括()。

A. 揭示美的本质B. 研究美的规律C. 探讨美的创造D. 指导美的欣赏答案:ABCD4. 美学研究的范畴包括()。

A. 美的形态B. 美的规律C. 美的创造D. 美的欣赏答案:ABCD5. 美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主观性原则C. 辩证性原则D. 历史性原则答案:A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朱立元美学的主要贡献。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5-6篇)【圣才出品】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5-6篇)【圣才出品】

第1章艺术的存在1.1复习笔记一、艺术的本质与艺术品定位(一)艺术与美学的联系1.在美学传统上,“艺术”是美学的核心问题,美学史上有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的,也有要求把艺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2.艺术品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实证性,可以成为美学理论比较明确的对象。

3.艺术与哲学思考互相烘托、参照,并对“美学”这一边缘性领域有指明作用,不仅如此,艺术的内涵分析对审美现象的分析也有指明与范导作用。

(二)“艺术”的本质与定义1.关于“艺术”的定义(1)从艺术起源角度来定义①游戏说a.内容游戏说首先由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并加以完善的。

游戏说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

一方面,艺术和游戏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它们所引起的快感是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的,是忘我的。

b.评价第一,艺术与游戏有相通之处,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

游戏给予人们的是纯粹的虚幻性,艺术则提供给我们深刻的真实性;第二,游戏可以使我们沉浸在单纯的悠闲的快感中,艺术却能以其深邃而广阔的思想内涵,给我们以审美快感以外的人生启迪。

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显然是片面的。

②集体无意识说a.内容集体无意识说由荣格提出,荣格发展了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种,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b.评价第一,这种理论同样有其合理因素,它揭示了艺术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某种内在联系。

第二,“集体无意识”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并没有足够的生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根据;同时,这种理论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也是不符合艺术创造的实际的。

(2)从艺术本质角度来定义①模仿说a.内容模仿说是古希腊时人们界定艺术的普遍观点。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这种模仿也就是不真实的、虚幻的。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审美教育论(第1章 美育观的历史考察)【圣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审美教育论(第1章  美育观的历史考察)【圣

第1章美育观的历史考察1.1 复习笔记一、西方美育观的形成与发展(一)古代美育观的形成及其内涵1.古希腊时期美育观(1)古希腊是西方文化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西方美育思想的最早开端。

(2)在古代雅典的教育中,美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无不贯穿并渗透着美育的内容。

(3)注重美育是古代雅典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诗歌、音乐、舞蹈、戏剧、体育竞技构成了他们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4)这种社会习俗和文化氛围本身就具有十分显著的美育性质和意义,它们既是古希腊人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包含着大量的美育实践,也是古希腊美育思想得以产生和形成的深厚的社会基础。

2.美学家的美育观(1)柏拉图①柏拉图是西方最早对美育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思考的美学家。

他的美育思想从属于他的政治思想。

②柏拉图认为必须从幼年起就对人施行严格的教育,柏拉图是想通过情趣健康、高尚的文艺作品来对青少年施教,培养和陶冶他们的心灵。

③柏拉图一方面非常重视艺术独特的教育作用,但另一方面他又对艺术中表现情感持否定态度,认为艺术不能引导人们认识真理,从根本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价值。

④在柏拉图那里以艺术为媒介的审美教育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排斥与压抑感性情欲,追求并达到理念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2)亚里士多德①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对现实的模仿可以达到真实性的高度,甚至认为诗比历史具有更高的价值。

他认为,艺术之所以能够给人提供快感,恰恰是因为它能使人从中获得知识,亚里士多德所持的仍然是一种理性主义的美育观。

②亚里士多德不否定人的情欲,他认为美育的特殊作用就在于能够通过理性对感性加以节制和净化。

③亚里士多德对美育的突出贡献在于,他不仅看到了艺术的教育作用,而且更看到了艺术在发挥教育功能时的独特性,这就是艺术在给人以“无害的快感”的同时使人获得教益。

④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思想,把艺术的审美(即愉悦的精神享受)功能与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后来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所继承。

美学复习资料(朱立元)

美学复习资料(朱立元)

引言概述: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和艺术的哲学学科,它涉及到对美的本质、美的标准和美学的方法等多个方面的讨论。

本文将通过对朱立元所著的《美学》一书的复习,来系统地总结美学的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学层面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正文内容:一、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美学的含义:美学是研究审美和艺术的哲学学科,它探究美的本质、美的标准和美学的方法。

2.审美的基本概念: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评价,它涉及到主观感受和客观规律。

3.艺术的基本概念:艺术是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活动,它包括绘画、音乐、文学、舞蹈等多个表现形式。

4.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引起人们审美情感的特质和特征,它可以通过形式美、情感美和理念美等方面来理解和描述。

5.美的标准:美的标准是指人们评价美的依据和准则,包括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

二、美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1.古希腊美学:古希腊是美学的发源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最重要的古希腊美学思想家,他们分别提出了形式美和目的论的观点。

2.德国浪漫主义美学:德国浪漫主义美学强调个人情感和创造性,弗里德里希·席勒和弗里德里希·希尔德布兰特是该流派重要代表人物。

3.英美实证美学:英美实证美学注重实证研究和科学方法,约瑟夫·鲁德、约翰·杜威是其中重要的思想家。

4.法国结构主义美学:法国结构主义美学关注艺术作品的结构和符号体系,罗兰·巴特和雅克·德里达是其主要代表人物。

5.后现代美学:后现代美学质疑传统美学观念和二元对立,讲究多元和变化性,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和让·布奇亚是该流派的代表人物。

三、美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1.形式美学:形式美学关注作品内部的形式结构和表达方式,它以表现形式、结构和艺术技法为研究对象。

2.哲学美学:哲学美学探讨美的哲学本质和美学理论的基础问题,它以美的本质、美的标准和审美哲学为主要内容。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章节练习(审美教育论)【圣才出品】

朱立元《美学》(修订版)章节练习(审美教育论)【圣才出品】

第六编审美教育论一、名词解释1.美育书简(北京大学2009年研)相关试题:《美育书简》(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美育书简》又译作《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也是席勒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

作者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状况,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

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即形式冲动和理性冲动。

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

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2.审美教育答: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3.形式教育答:形式教育包括形式美和美的形式两个方面。

形式美指事物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美的形式是审美对象的外部表现形态和内部结构方式。

形式美可以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美的形式则与美的内容意蕴紧密相连,难以分割。

4.审美理想答:审美理想是一种特殊的理想,是因为审美理想本质上是一种追求从一般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提升的超越精神,体现着人对生存意义不断探询和追问的最高心灵旨趣,而人的这种向着未来不断探问、寻求人生境界不断超越的超验追求精神,也正是审美活动一种特殊意义。

5.表演艺术答:表演艺术是指通过人的演奏和演唱以及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的艺术,主要指音乐和舞蹈。

美的形式既是意象创造的中介,也是情感对象化的中介,或者说艺术既能创造形象,也能表现情感,但不同的艺术形式可能偏重于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或重形象的创造,或重情感的表现。

美学简答(朱立元)

美学简答(朱立元)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包括三个层面:⎺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α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β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答: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登创立的。

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

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答: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这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因此,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是内在融通的,是用实践范畴来揭示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

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

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