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简介
1977年,《社会学习理论》一书的 发表标志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
系的诞生。
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背景: 1、电子工程学的迅猛发展,大众传播技术发生了革 命性的变化。
2、行为主义的衰落为整个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 历史性的机遇。
(一)观察学习
1、概念:是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 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将具有的某些 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 2、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复制过程 自我效能感 (4)动机过程 两种强化
小结:
1、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2、班杜拉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意义
思考:
(二)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1、人类许多学习都是认知的 2、反应结果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来源。 3、观察是学习的另一个主要来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呈现一个榜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5、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
(三)示范疗法
程序: 1、真人示范程序(真人真事儿)
2、符号示范程序(视听、书面)
3、内隐示范程序(榜样)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
1、观察学习是班杜拉在大众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时 代,对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反思的结果。
2、社会学习理论虽然与行为主义的观点有许多共同 之处,但由于社会学习理论引入了认知过程,所以 它超出了行为主义的范畴,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 主义模式。
3、社会学习理论是建立在设计严密的实验研究基础 上的,其假设大多数有实验结果证明。社会学习理 论非常重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特别 重视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指导 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指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接受强化和惩罚,从而获得新的行为模式和技能的理论。

在各种学习理论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被广泛运用和研究。

本文将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进行详细探讨。

理论起源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源于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综合研究。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形成行为,而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

班杜拉认为,个体获取新行为的方式不仅仅是通过强化和惩罚,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模仿。

关于观察和模仿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观察和模仿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模仿其行为来获得新的技能和行为方式。

这种观察学习的方式可以帮助个体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避免了通过试错而产生的不必要的错误。

强化与惩罚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强化和惩罚仍然是影响学习过程的关键因素。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根据他人获得的强化或惩罚来决定自己是否模仿该行为。

当他人获得积极的强化或避免惩罚时,个体更有可能模仿这种行为。

社会环境的作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学习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社会交往、观察和模仿,个体可以获取他人的经验和知识,快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因此,班杜拉提倡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以促进个体的学习和成长。

理论应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培训和领导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示范、鼓励和强化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领导者可以通过榜样效应和奖励机制来影响团队成员的行为和绩效。

此外,在职场培训和团队建设中也可以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帮助员工更好地学习和适应工作环境。

总结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观察、模仿、强化和惩罚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获取新的技能和知识,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促进个体的学习和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教育、培训和领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学习和行为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注意到其结果,从而学习新的行为模式。

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观察学习。

此外,班杜拉还提出了四个关键概念来解释社会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 注意(Attention):个体会选择性地关注那些与自己当前需求和兴趣相关的行为。

2. 记忆(Retention):个体通过将观察到的行为模式存储在记忆中,以便以后引用和复制。

3. 仿效(Reproduction):个体会试图模仿观察到的行为模式。

这种模仿可以是直接的行为复制,也可以是尝试着从观察到的行为中提取某些关键要素。

4. 动机(Motivation):个体会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激励,从而决定是否要模仿观察到的行为。

例如,如果观察到的行为获得了奖励,个体可能会更有动力去模仿。

综上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并通过注意、记忆、仿效和动机这四个过程来加深和巩固学习的效果。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系理论一、基本概述于1977年提出得。

它着眼于观察学习与自我调节在引发人得行为中得作用,重视人得行为与环境得相互作用。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就是探讨个人得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得影响。

按照班杜拉得观点,以往得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得制约作用。

她们通常就是用物理得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她们得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得人得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得说服力。

由于人总就是生活在一定得社会条件下得,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得社会情境中而不就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得行为。

二、基本观点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得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得观察学习现象。

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得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得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

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就是建立在奖励与惩罚之结果得基础上得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

为了证明自己得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得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她得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人得行为,特别就是人得复杂行为主要就是后天习得得。

行为得习得既受遗传因素与生理因素得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得影响。

生理因素得影响与后天经验得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得过程:一种就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得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得结果所进行得学习”,即我们所说得直接经验得学习;另一种就是通过观察示范者得行为而习得行为得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得学习”,即我们所说得间接经验得学习。

班杜拉得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得就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在观察学习得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得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得操作。

观察学习得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系理论一、基本概述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

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二、基本观点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

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

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的行为和观念的过程。

它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力,认为人们能够从其他人那里学到成果和经验,从而自我完善和进步。

社会学习理论首先由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将军提出,后被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将军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对社会学习理论的定义、来源、原理、研究成果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社会学习理论。

1. 定义社会学习理论是指个体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观察、模仿、学习新的行为以及改变个体的认知和态度的过程。

它强调了观察、体验和模仿在人类认知和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类是社会上的“学习着”。

2. 来源社会学习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当时认为人类行为是对刺激-反应的一种简单响应。

然而这种理论也有其缺陷,忽略了人类思想和感觉的作用。

因此,社会学习理论崛起,强调人类学习和影响力的大量证据。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阿尔伯特·班德拉将军首先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它。

3. 原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之所以能够学习,是因为人类具有特殊的认知、表征和模仿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让人们观察、记忆和模仿他们周围的人和事物,从而不断激励自我学习和发展。

此外,社会学习理论还表明了强化和惩罚的良好作用,如鼓励、回馈和惩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人的行为,并帮助人们发展自我规范和良好的价值观。

4. 研究成果社会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医学、环境保护和媒体广告等社会领域的应用,都采用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

在教育领域,社会学习理论鼓励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外,使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为了帮助员工实现其工作目标,需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医学领域,社会学习理论可用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和治疗患者的行为障碍。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也可称作“自我效能 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
班杜拉指出:“效能预期不只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程度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预期是人们 遇到应激情况时选择什么活动、花费多大力气、支持多长时间的努力的主要决定者”。班杜拉对自我效能的形成 条件及其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五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为的成败经验; 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以及情境条件。
简介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52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 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 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 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 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 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 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 始环节,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 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示范者虽然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给观察者以影响。要使示 范行为在记忆中保持,需要把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通过符号这一媒介,短暂的榜样示范就能够被保持 在长时记忆中。观察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把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即再现以前所观察到的示范 行为。这一过程涉及到运动再生的认知组织和根据信息反馈对行为的调整等一系列认知的和行为的操作。能够再 现示范行为之后,观察学习者(或模仿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行为结果包 括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班杜拉把这三种强化作用看成是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的动机力量。

第五章 社会学习理论

第五章 社会学习理论

生涯家谱
时间 学习经验
个人天生的 各种特质与 特殊的能力
目前职业 活动
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事件和情况
§5—2 社会学习理论与生涯咨询
1.对学习的强调



我们选择一个生涯方向过一生,是由一组复杂的因 素交织互动而形成的结果。 生涯的选择是一种相互的历程。不仅反映了个人自 主的选择结果,也反映了社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与 要求。 生涯的选择是终生的历程。 生涯的选择不是偶发事件,是由许多前因造成的果, 源于这些前导事件的复杂性,对于如何人职业选择 的的预测都是不太可靠的。

学习经验

每个人独特的学习经验,在其决定生涯方向时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

环境的情况和事件

影响教育和职业的选择因素中,有许多发生于外在 环境,非个人所能控制,有的源于人类活动,有的 源于自然力量。


工作机会的数量和性质; 训练机会的多寡和性质; 不同职业的投资报酬率; 物理环境的影响,如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 科技的发展; 家庭的影响; 教育系统和社区的影响



生涯犹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和生涯有关的学习 经验,或者个体尚未学到有系统一步骤的生涯决策 方法。 生涯咨询不仅是将个人特质与工作特质相匹配的过 程。应去扩展辅导对象新的学习经验,鼓励他们增 加各种和生涯有关的探索活动。 生涯咨询师的责任是:


帮助当事人学习合理有序的生涯决策技能 帮助当事人安排适当的顺序,进行各种和生涯有关的探 索活动 指导当事人评估这些学习经验对个人的影响



克朗伯兹等针对意外的偶发事件提出“善用机 缘论”(planned pappenstancs theory)。 人成长的环境中充满无数的意外事件,而这些 事件无论正向或负向,都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学 习机会。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系理论一、基本概述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

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二、基本观点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的观察学习现象。

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

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

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

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

社会学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适用范围

社会学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适用范围

社会学的社会学习理论及其适用范围社会学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接受他人行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信息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适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无意识地获得知识、技能、信仰等,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应对生活中各种需求的重要资源。

因此,社会学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它在社会学研究、教育管理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社会学学习理论强调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外部刺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主要分为社会模仿、社会认同、社会倾向三个主要部分,下面一一介绍。

1. 社会模仿社会模仿是指个体在观察到他人行为时,他会根据所观察到的行为去模仿他人的行为。

这个过程中,个体是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行为中形成模型的。

而这个学习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个体学习到无效的模型,这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

因此,如果社会想要影响个体的行为,我们必须注意其行为影响因素是否正确,否则这也会在不经意间将少部分误区模型传递给其他人。

2. 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指个体会将自己与其他个体进行比较,并根据他人的期望来调整自己。

这个过程越来越常见于社交平台上。

例如:你的朋友圈里持有相关观点的人多,你就会维持现状或者尝试加入到这个派别里;反之,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想法和旁边的人不一样,那么你可能会改变自己的想法来适应邻居的期望。

这就是社会认同的一个例子,这个过程旨在使你的行为更符合周围的环境。

社会认同也会导致群体惯性,认同度高的团队会更稳固,个人更容易追随群体意见。

3. 社会倾向社会倾向是指,当个体接受到相似的刺激后,不同个体之间会出现不同的反应,这个反应是基于他们个人的观看表明出来的。

假如某个群体的观点是偏向正面评价的,那么这样的群体会被其他人视为更好的群体,也会使大众倾向这种评价方式。

这就是社会倾向的核心意思,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学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社会行为和观点的形成及变化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的思考角度,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有效的社会管理策略。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实验证明:当对一个人注入正面符号多的时候,他就是积极向上的,如果对一个儿童总结 二十条优点的时候,就会打动这个儿童并改变他的思想,沿着优点的框架走下去。因此对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表扬。
三 观察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注意 通过观察他人,我们不仅学习动作,还注意动作涉及的物体。
2 略微调整已学得的行为 我们在观察他人的行为中调整自己的行为知道那些行为可用, 那些不可。
马卡连柯的这段话强调的就是教师对儿童的重要示范作用尤其是在中国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极易受到学生模仿其人格修养时时受到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极为重要
GREEN ENERGY POWERPOINT TEMPLATE
社会学习理论
Please replace text, click add relevant headline, modify the text content, also can copy your content to this directly. Please replace text, click add relevant headline, modify the text content, also can copy your content to this directly. Please replace text, click add relevant headline, modify the text content, also can copy your content to this directly.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 心理学的任务就在 于发现刺激与反应 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这样就能根据刺激 而推知反应,反过 来又可通过反应推 知刺激,从而达到 预测和控制行为的 目的。

第6讲 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第6讲  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第六讲认知-社会学习理论1.柯勒的实验内部表征就是指头脑里的思想观念。

手脚不动,不妨碍内部表征本身的运作。

当一名儿童想象着左右各一只苹果相向而行,凑在一块儿成了两只苹果时,那就是真把两只真苹果放在一起的实际情境的一种内部表征,它是形象的,很具体;如果这名儿童写道1+1=2,那就是另一种内部表征,它是符号的,很抽象。

在学习过程里,内部表征与外显行为有怎样的关系呢?德国心理学家柯勒的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说明了学习中的“顿悟”,也就是只需一次就学会的学习过程。

同时该实验还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导致脑子里形成了“某些东西”,并且这“东西”支配着外显的行为。

2.托尔曼的两个实验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说明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需的。

换言之,没有强化也能学习,而学到的东西也未必就表现出来;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有机体没有做出一项行为来,就断定它没有学到或学会该行为;真相很可能是这样:学习者已经学到了、学会了,但是没有强化就不表现出来。

托尔曼通过小白鼠实验提出了“心理地图”的概念。

指出它就是潜在地学到或学会的东西,是藏在心里的“观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它指导着行为。

3.廷克利泡夫的实验廷克利泡夫的猴子找香蕉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4.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的心理过程4阶段班杜拉是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社会”一词主要是交际/人际交往。

班杜拉把儿童进行社会学习的方式归结为模仿。

“模仿学习”或“观察学习”有4个阶段:(1)注意。

儿童之所以深受“电视暴力”的影响,是因为“电视专家”以简单,特色,流行,有用,肯定5种手段吸引了儿童的注意。

(2)保持。

学习者主要采用意象和语词两种方式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

(3)复制。

在这一阶段观察学习者试着做出或比划那些行为,而不是真正的使用,表现为“闹着玩儿”,比如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就是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的复制阶段。

(4)动机。

5.循环往复的“放大”作用儿童学到行为后,是否把这个行为表现出来,是由人际环境、个体认识和期望信念这3个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的。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攻击性行为
概念: 概念:攻击是伤害某个想逃避此种伤害的个体 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 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 类型: ):依据意图或目的分类 类型:一):依据意图或目的分类 仇视行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依据行为的性质和方式分类 二):依据行为的性质和方式分类 直接的和间接的攻击、 直接的和间接的攻击、敌意性和工具性的攻 击
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 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榜样的示范作用、 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榜样的示范作用、 情景的模糊性 )、内部因素 二)、内部因素 认知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 认知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 个体的特征
亲社会行为培养和道德教育
一、学会抵制诱惑 强化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惩罚对于建立到的禁令的影响 二、学习道德价值和行为 价值澄清课程 行为修正和道德行为 教授道德推理 移情训练
亲社会行为
概念:亲社会行为指对行为者本身无 亲社会行为指对行为者本身无
显好处、 明 显好处、而给行为的受体带来 一类行为。 利益的 一类行为。 中介过程:注意过程、评价过程、 中介过程:注意过程、评价过程、计 划过程
亲社会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一、亲社会行为与利他行为 辩论: 辩论: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的差别 二、亲社会行为研究的理论模型 1、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道德行为的获得是通过与其 他行为的获得相同的机制来完成的, 他行为的获得相同的机制来完成的,即通过直接 教授和模仿过程而完成。 教授和模仿过程而完成。 例如,先让一组7 11岁的儿童观看成人玩耍滚木球 例如,先让一组7至11岁的儿童观看成人玩耍滚木球 游戏模式,并将所得部分奖品捐赠给“ 游戏模式,并将所得部分奖品捐赠给“贫苦儿童 基金会” 基金会”;然后让同样年龄的另一组儿童单独玩 这种游戏。结果发现, 这种游戏。结果发现,后一组儿童远远没有前一 组儿童所做的捐献多。班杜拉认为, 组儿童所做的捐献多。班杜拉认为,亲社会行为 靠训练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靠训练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有时强制的命令可能 会一时奏效,但会有反复, 会一时奏效,但会有反复,只有模式的影响才更 有用,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有用,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 概念。他认为靠直接经验获得的任何行为都 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来获得。观察学习 不同于模仿,模仿是指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 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 学习过程,是从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 信息。其中可能包含模仿,也可能不包含模 仿。
社会学习理论
15220002 陈颖颖
社会学习论的发展过程
社会学习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是试图用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原理系统地解释人们的社会行 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说。行为主义的主要假定是: 先前的学习决定着现在的行为。俄国的И.П.巴甫洛 夫和美国的J.B.沃森是这一观点的早期主要代表, 美国的C.L.赫尔和B.F.斯金纳则是后期的代表。到 了20世纪60年代, F.奥尔波特、 Q.米勒和J.多拉 德把学习原则运用到社会行为的研究上,并经A.班 杜拉发展成为一种理论方法。按照社会学习论的理 解,某一个体在某一确定情境下习得了某一行为, 一旦他再遇到类似情境,就倾向于作出同样的行为。
保持过程的相关实验
关于言语系统的作用,班杜拉等人(1966) 做过的实验是:让儿童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观 察榜样的活动.第一种条件,儿童利用语言 大声说出榜样的活动;第二种条件,儿童仅 仅观察榜样而无其它任何要求;最后一种条 件是要求儿童在观察榜样的同时快速地计数。 结果显示,在三种不同条件下,就其模仿榜 样行为的能力而言,用言语进行对榜样行为 描述的一组儿童,成绩最好;而在观察过程 中计数的儿童成绩最差。
社会学习论概念
社会学习论是心理学界行为主义学派 的大师--班杜拉提出的心理社会心理 学基础理论,这一理论源于行为主义 学派的强化学习理论--即学习本质上 说是受到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无强 化、惩罚的影响,而改变了行为的发 生概率。例如,小孩说真话,就得到 了糖果奖励,以后他就会更多说真话; 小孩说谎话,得到了糖果,以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期
的关系 榜样的特征 观察者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
保持期 象征性演练或外显的练习活动 动作形成期: 动作形成期: 再现 动机过程: 个人选择的内部动态、意图、 动机过程: 个人选择的内部动态、意图、自
我调控、自我效能和自我评价 我调控、自我效能和自我评价
四要素
影响因素
观察学习
又称为替代学习, 又称为替代学习,它是指通过对他人的行 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 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 个体获得某 些新的反应, 些新的反应, 或已有的行为反应特点得 到修正。 到修正。
观察学习的特点
1、不一定具有外显行为反应 2、不依赖直接强化 3、具有认知性 4、不同于模仿
社会学习理论
定义:所谓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 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于 1977年提出的,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 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的理论
核心内容:
交决定论 观察学习理论
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认为,行为既不单由内部因素决定, 也不单由外部因素控制。一方面,个体的 预期与价值观等主体因素影响或决定他的 行为方式;另一方面,行为的内部反馈和 外部结果反过来又影响他的预期与价值观 等个人因素。简言之,人的行为是由行为、 内部因素(认知、情感等)与环境交互作 用所决定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行为学习理论,即个体通过社会交往中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获得新的行为,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到基因和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进行详细的探讨,重点介绍该理论的特点、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概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起源于他对动物学习的研究。

他认为,动物的行为主要受到外部刺激和回报的影响,即刺激-反应机制。

然而,人类的行为是更加复杂和灵活的。

人类表现出一种更高级别的学习方式,即通过社交学习来获取新的行为和技能。

人类的社交学习主要依赖社会认知的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意图和动机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发生的。

也就是说,个体能够学习新的行为,是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然后模仿他们的行为来实现的。

2. 学习不仅是基于明确的奖惩机制,而是基于内在的强化机制。

也就是说,个体内在地决定什么是正确和有价值的行为,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

3. 学习过程涉及很多认知过程,例如注意、记忆、评价和自我监控等,而这些过程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4. 人类的行为不仅受到内部生物学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意味着环境和社会因素可以对人类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5. 学习过程不仅依赖于个体内在的动机和目标,还依赖于个体对具体情境的理解和评价。

基于以上特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范式,强调了社会因素在人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为社会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为了证实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许多研究人员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其中一个典型的实验范例是博卡洛夫老鼠实验。

实验者将一群老鼠放在一个带有一定空间的圆形迷宫中,观察它们如何找到食物。

其中,每只老鼠都只有一次机会。

结果表明,当老鼠被放在一个新的迷宫中时,它们无法找到出路。

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分布式认知学习理论

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分布式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人的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

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

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其学习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离开了学习者本身对刺激的反应及其所受到的强化,学习就不能产生;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如果人们只通过第一种方式进行学习,就会非常缓慢而费力的,有时还要付出很大代价。

幸好,人类可以通过观察榜样进行学习,实际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

正因为人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所以人们才能不依靠尝试错误一点一点地掌握复杂的行为,而很快地学到大量复杂的行为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儿童、青少年的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地位就更为重要。

因此,班杜拉对观察学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证资料。

他的社会学习理论就是以观察学习为核心而建立的。

二、观察学习(一)观察学习的实验研究班杜拉以儿童的外部行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一系列实验对儿童的社会学习行为做了大量的研究。

下面介绍班杜拉关于观察学习的两个经典实验。

模仿学习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将被试儿童分为甲、乙两组,在实验的第一阶段让两组儿童分别看一段录像片。

甲组儿童看的录像片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给大孩子一些糖果作为奖励。

乙组儿童看的录像片开始也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为了惩罚这个大孩子不好的行为,打了他一顿。

看完录像片后,班杜拉把两组儿童一个个送进054一间放着一些玩具娃娃的小屋里,结果发现甲组儿童都会学着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而乙组儿童却很少有人敢去打一下玩具娃娃。

第一阶段的实验说明对榜样的奖励能使儿童表现出榜样的行为,对榜样的惩罚则使儿童避免榜样行为。

三、社会学习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们在社会环境中通过观察、模仿、强化等方式学习行为和态度。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于1952年提出,并逐渐发展成为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和态度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的。

这种观察和模仿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进行解释:1.观察阶段:人们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器官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并对其进行编码和记忆。

2.模仿阶段:在模仿阶段,人们将观察到的行为和态度复制到自己的行为中,并尝试模仿它们。

这种模仿可以是无意识的,也可以是有意识的。

3.强化阶段:当人们模仿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后,会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反馈和强化。

这种强化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如果人们模仿的行为得到了正面强化,那么这种行为和态度就会得到加强和巩固;如果得到了负面强化,那么这种行为和态度就会减弱或消失。

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治疗、社会工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来帮助学生学会新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可以通过示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和模仿优秀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和强化,以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

此外,社会学习理论还可以用于心理治疗中,帮助患者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来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和态度。

除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社会学习理论流派,如符号互动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这些理论流派都强调人们在社会环境中通过观察、模仿、强化等方式学习行为和态度,但它们在解释人的行为和态度方面有所不同。

例如,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的行为和态度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人们通过符号和意义来理解彼此的行为和态度。

而社会认知理论则强调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对自我、他人和环境的认知对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总之,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们在社会环境中通过观察、模仿、强化等方式学习行为和态度。

幼儿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习理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及其经典实验,知道社会学习以观察学习为主要途径。

2. 掌握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及其经典实验,熟悉观察学习理论,了解三元交互决定论、强化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

3.能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明观察学习的过程及其结果。

导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经典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了认知学习理论的元素,也称之为新行为主义。

一、社会学习理论概述(1)代表人物:班杜拉。

(2)【举例】两岁女童智救病父(详见电子教材)。

(3)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包括观察学习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强化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等。

其中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观察学习理论1.经典实验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行为。

第一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被表扬,第二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受批评,第三组儿童看到成人榜样的行为既不受奖也不受罚。

把三组儿童都带到一间游戏室,里面有成人榜样攻击过的充气娃娃。

结果发现,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最多,榜样受罚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最少,控制组居中。

启示:儿童通过观察成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学习,即观察学习。

2.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提问:什么样的榜样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呢?观察者与榜样之间的空间距离;观察者与榜样之间相似程度;榜样人物的魅力程度等。

例如子女较多地模仿父母,学生较多地模仿教师,斗殴分子则更易于模仿电视剧中的攻击行为。

【案例】楷模的故事(详见电子教材)(2)保持过程人们如果不能记住所观察到的榜样行为,那就不会受观察的影响。

(3)复制过程(动作再现过程)一个人可能充分注意到了榜样行为,并把它编码后保持在记忆里,但如果没有适当的动作能力,就不可能再现这种行为。

(4)动机过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习得(acquisition)与表现(performance)作了区分,因为人们并不会去表现他们习得的每一个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I. 觀察學習的過程:
榜 樣 行 為 表 現
注 意 階 段
保 留 階 段
動 作 再 現
動 機 階 段
經 模 仿 學 得 行 為
1
2
3
4
A. 注意過程(attentional processes)
注意過程決定了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行為作為觀察對 象,以及他會擷取到哪些訊息。
B. 保留過程(retention processes)
社會學習理論
950I008 能玨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I. 社會認知理論 II. 交互決定論 III. 觀察學習的過程 A. 注意過程(attentional processes) B. 保留過程(retention processes) C. 動作再現過程(motor reproduction pocesses) D. 動機過程(motivational processes) IV. 複雜學習的性質 A.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 B. 自我調節系統
I. 社會認知理論:
班杜拉認爲兒童透過觀察他們生活中重要人物 行爲而學得社會行爲,這些觀察以心理表像或其 他符號表徵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來幫助他們模 仿行爲。
II. 交互決定論:
這一觀點認爲個體、環境和行爲是相互影響、
彼此聯繫的
個體(P) 行為(B) 環境(E)
這些相對影響力,視環境和行為的性質而有所不同。有時候, 環境的影響力足以箝制行為,有時候則環境深受人為因素影響
D. 動機過程(motivational processes)
1. 社會學習論區別獲得和表現 2. 因表現所觀察到的行爲而受激勵。
IV. 複雜學習的性質:
A. 自我效能感:
1. 定義:是種特定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完成某項 工作 2. 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自我效能感的判斷,奠基於四個訊 息來源: (1) 成就行為: (2) 替代經驗: (3) 語言說服: (4) 生理興奮:
示範者不在眼前的時候,觀察者之所以能夠指引自己, 就是依靠保留在記憶中的已經符號化的反應模式。 映象表徵 符號性表徵 語文表徵:對人類學習助益最大的
C. 動作再現過程(motor reproduction pocesses)
要再現一個行為,首先要根據示範者的反應模式來組織自己原 有的反應元素(component responses),使其配合某個場合 和時機。
B. 自我調節系統:
人們能觀察他們自己的行爲,根據自己的標準進 行判斷,由此強化或懲罰自己,並調節自己的行 為以獲致所期望的效果。
V. 結論
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所討論之自我增強和模仿學 習對於我們對態度、理想和價值的學習歷程之了 解頗有助益,而且對個人態度,理想和價值等行 為方式之修正與改變也深具意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