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案例
獐子岛事件(1)
獐子岛事件(1)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獐子岛事件1、企业情况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为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
集团公司位于中国大连市,于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
獐子岛由大连市长海县獐子岛镇所属集体企业改制而来,控股股东为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占股45.76%。
第二、三大股东分别是长海县獐子岛褡裢、大耗经济发展中心,是獐子岛镇下属褡裢村、大耗村集体企业。
这些企业都是集体资产管理,管理层分别为镇级、村级基层干部。
在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设立分支机构。
国内经销商500余家,产品进入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遍布60多个重点城市,冻品及调理食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是以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为主业,集冷链物流、休闲渔业、渔业装备等相关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海洋企业。
形成了以海洋牧场、大洋渔业、高原泉水为“三大资源”、以冷链物流、渔业装备、休闲渔业为“三个支撑”的产业格局,构建起育种、育苗、养殖、暂养、加工、仓储、流通、贸易的一体化供应链保障体系。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黄海北部拥有1600余平方公里远离大陆的国家一类清洁海域——亚洲最大的现代海洋牧场,其生态价值与实践成果广泛赢得世界关注和认可。
依托北纬39°地域资源优势,在国内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国家级虾夷扇贝原良种场的基础上,形成以虾夷扇贝、海参、皱纹盘鲍、海胆、海螺等海珍品为主要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公司2013年度利润为96,942,753.45元。
2014 年度、2015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242,936,260.14和负1,189,327,466.52元,均为负值。
公司股票自 2016 年 5 月 4 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獐子岛”变更为“*ST 獐岛”。
獐子岛案例 (2)
西安理工大学MPAcc案例题目:獐子岛“海鲜劫”周沛林2152522082 班级:研1527獐子岛案例分析(1)注册会计师是否注意到存货规模和占比的异常现象,并履行了应有关注的基本职业道德?案例中提到獐子岛海鲜底播的面积和规模逐年扩大,从而使得其存货规模(主要是底播虾夷扇贝)不断增加,从2006年的3.88亿增加到2013年的26.8亿元,7年时间增加了近7倍。
同时,存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30%增加到2013年的50%左右。
同时,负责对獐子岛进行审计的大华事务所执行了以下核查程序:第一,了解存货的内部监测制度,查阅獐子岛公司制定的关于存货内部检测的相关制度,主要为《虾夷扇贝三级苗种育成操作指导书》、《虾夷扇贝底播增养殖作业指导书》、《虾夷扇贝苗种和浮筏养成品种管理规定》、《虾夷扇贝存量抽查管理规定》;第二,查阅 2011 年至 2014 年度的存货监测资料,主要为《苗种调查测量记录表》、《底播虾夷扇贝春季、秋季存量调查报告》等。
根据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审计是可能涉及检查的主要业务有:计划和安排生产、原材料发出、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储存产品的成本、发出产品的成本。
主要涉及的凭证和记录有:生产指令、领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工薪汇总表及工薪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等。
对獐子岛存货大华会计事务所审计人应该履行以下实质性分析程序:第一,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供应商的发展历程、贸易条件、行业习惯和行业现状的了解,确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以及存货周转和费用的支出项目的期望值;第二,根据本期存货余额组成、存货采购、生产水平与以前期间和预算的比较,定义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存货可接受的重大差异额第三,比较存货余额和预算周转率第四,计算实际数和预算数之间的差异,并同管理层使用的关键业绩指标进行比价较。
第五,通过调查实质性分析程序得出的重大差异额是否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獐子岛扇贝事件分析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獐子岛扇贝事件分析獐子岛扇贝事件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动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手段,以达到管理层希望的会计结果的行为。
獐子岛扇贝事件的发生是因为獐子岛公司在2017年、2018年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盈余管理手段,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獐子岛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在2017年,獐子岛公司收购了一家拥有大量扇贝养殖场的公司,并将其纳入公司财务报表,实现了大幅度的盈余增长。
这种手段只是将原本在其他企业的扇贝养殖利润转移到獐子岛公司头上,并没有真正创造经济利益。
獐子岛公司对扇贝养殖成本进行了虚报。
獐子岛公司在会计报表中低估了扇贝养殖的生产成本,以提高盈余数额。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对公司真实盈利状况的认识,也扭曲了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评估。
獐子岛公司通过提前销售记账的方式进行了收入的滞后确认。
公司将未来的扇贝销售收入提前计入当期的财务报表,使得当期盈余得到了提高。
这种做法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会对下一期的财务报表造成负面影响。
獐子岛公司还采取了挪用资金的手段进行了盈余管理。
公司将原本用于扇贝养殖投资的资金转移到其他项目中,以实现对盈余的控制。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投资者的权益,也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獐子岛扇贝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案例。
獐子岛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虚报成本、滞后确认收入和挪用资金等手段来管理盈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公司治理的漏洞,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应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和识别,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獐子岛案例分析
獐子岛案例分析獐子岛,位于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东部,是中国最大的岛屿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海参产地之一。
獐子岛海域水质清澈,海洋生态环境良好,适宜海参生长繁殖,因此被誉为“中国海参之乡”。
然而,近年来,獐子岛海参产业频频受到质量问题的困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8年,獐子岛集团因涉嫌虚报利润、违法违规等问题,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獐子岛案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案例,也引起了海内外投资者的关注。
獐子岛案例的分析,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问题,更是整个海参产业的问题。
首先,獐子岛集团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了中国海参产品的形象和信誉,给整个海参产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獐子岛案例也暴露了中国海参产业在监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行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对于獐子岛案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要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獐子岛集团是如何在内部管理上出现问题的,是财务管理不规范?还是生产管理存在漏洞?其次,要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中国海参产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产品质量不稳定,监管不力等。
最后,还要从监管机构和政府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监管机构在监管企业和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
针对獐子岛案例,我们应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生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其次,行业需要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提升产品质量和信誉。
最后,监管机构和政府也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
总的来说,獐子岛案例的分析不仅仅是对一家企业的问题进行研究,更是对整个海参产业的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对獐子岛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海参产业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中国海参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海参产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消费者和投资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案例
獐子岛“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案例一、生物资产及减值准备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古老产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殊产业,因此,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
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四个部门。
农业生产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制度风险、技术风险的多重影响。
从自然风险来说,如种植业一般暴露在自然状态之下,受制于当地的气候水文、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病虫害侵袭,并且生产周期较长,播种期和生长期的投入在收获前遭遇不测,可能化为灰烬。
从市场风险来说,如畜牧业从母猪配种到商品猪出栏大约一年左右,生猪养殖对价格波动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价格大开大合。
资本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分散的农业生产在市场中在定价中更是“看天吃饭”了。
所以,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相比不确定性更大。
规模化生产的企业摆脱不了农业生产的规律,《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2006)》对此进行了规范。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收获后的农产品,不属于生物资产的范畴,计入存货。
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企业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期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进行检查,有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生物资产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关于獐子岛8亿扇贝失踪事件的探究及思考
关于獐子岛8亿扇贝失踪事件的探究及思考关于獐子岛8亿扇贝失踪事件的探究及思考一、案例介绍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海洋水产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2021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69),并创造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曾被誉为“海上蓝筹”、“海底银行”。
2021年10月31日,獐子岛发布《关于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核销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告》,公告中称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根据抽测结果对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7.35亿;计提跌价准备2.83亿。
獐子岛在扣除递延所得税之后一共影响净利润7.63亿人民币。
二、案例疑点分析(一)冷水团是否真的存在獐子岛2021年与中科院海洋所进行合作,在獐子岛海面安放浮标群测试多种数据,用GPS卫星系统将这些数据传递到中科院海洋所的黄海海洋观测基站室里,并通过多要素同步观测,对獐子岛海洋牧场实施24小时监测。
在2021年的年报和面对申银万国的质疑时,多次强调:公司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海域环境的监控能力。
种种迹象表示獐子岛对于冷水团是有着密切的监控措施的。
根据2021年10月21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会议纪要》:冷水团的发生是在2021年8月份或之前。
但是在冷水团发生时獐子岛公司并没有进行任何披露,而是到第三季度报告时才加以说明。
可以得出结论:獐子岛的智能化系统的24小时监测存在重大问题;或者獐子岛是故意的推迟或隐瞒披露这次事件,在重大事项的披露方面存在问题。
《关于部分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核销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告》中指出的: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对冷水团作出了解释说明。
然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獐子岛有着密切的合作:2021年4月,双方共同成立了“海洋健康养殖联合实验室”;2021年至2021年,獐子岛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海洋观察站建设”项目提供了450万元的科研经费;2021年9月13日,獐子岛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各出资500万达成了“海洋生态养殖联合实验室二期”项目的合作协议。
獐子岛案例分析
獐子岛案例分析獐子岛案例是指獐子岛公司因虚假宣传涉嫌欺诈投资者的事件。
獐子岛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渔业企业之一,曾被誉为“中国水产品之王”。
然而,在2010年左右,有关獐子岛公司的丑闻开始浮出水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
獐子岛案件曝光后,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舆论关注。
其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虚假宣传、财务造假、违法操作等。
獐子岛公司通过掩盖生产情况、操纵销售数据等手段,使得公司业绩看起来非常优秀,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投资和信任。
然而,实际上,獐子岛公司的生产状况严重恶化,渔业资源丰富度下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导致实际销售额与公司公开宣传的数据存在巨大差异。
獐子岛案例揭示出了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薄弱之处。
虽然一些投资者和媒体对獐子岛公司存在质疑,但由于监管机构对公司进行的审查不够严谨,对虚假宣传行为的监管不力,獐子岛公司能够长期以来欺骗投资者,维持其虚假的业绩报告。
这也凸显了中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行业乱象。
獐子岛案例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教训。
企业应该正视自身的问题,打造诚信和透明的企业形象。
虚假宣传只会是短暂的,一旦被揭穿,将会失去市场的信任,遭受巨大的声誉和经济损失。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注重科学合规经营,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和自律。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獐子岛案例提醒了他们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手段和制度,提高监管效能。
只有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罚违法行为,才能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总体来说,獐子岛案例是一个典型的企业道德和资本市场监管问题。
该案例揭示了企业在宣传和经营过程中应注意诚信和透明,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
獐子岛案例的启示和总结报告
獐子岛案例的启示和总结报告獐子岛案例的启示和总结报告1. 引言獐子岛案例是中国海洋业界的一起重要事件,这起案件揭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治理、品质管理、经营责任等方面对獐子岛案例进行探讨。
2. 公司治理2.1 公司治理结构獐子岛案例中,公司治理结构薄弱,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管理层失职、造假行为被放任不管。
这一问题的教训是,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独立董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机构,加强内部监督与管理。
2.2 公司信息披露獐子岛案例暴露出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问题,使得投资者无法及时了解公司真实情况。
企业应及时发布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
3. 品质管理3.1 产品质量监管獐子岛案例中,公司未能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导致产品问题频发,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企业应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管,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3.2 食品安全意识獐子岛案例凸显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也提醒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加强食品安全意识与措施。
企业应加强供应链管理,合规经营,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4. 经营责任4.1 社会责任獐子岛案例中,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未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对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等问题缺乏足够关注。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方面为社会作出贡献。
4.2 内部控制獐子岛案例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不到位,导致经营失当和造假行为的发生。
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规范的流程和制度,确保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5. 总结和观点獐子岛案例的教训是多方面的,涉及公司治理、品质管理和经营责任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要建立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和责任意识,注重长期发展而非短期利益。
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保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在此案例的启示下,我们应时刻牢记企业社会责任,注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最新獐子岛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最新獐子岛财务造假案例分析獐子岛财务造假案例分析獐子岛是一家致为中国最大水产养殖企业之一,于2003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要经营海参、海蜇、鲍鱼、海参等水产养殖和加工业务。
然而,2018年6月,獐子岛发布了一份公告,称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问题。
此事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并在业内掀起了一阵风暴。
本文将就獐子岛的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
一、案件过程1、2018年5月獐子岛爆出收入造假案件据獐子岛公告,2018年5月24日,公司收到了一份匿名举报信,并随后由会计师事务所展开了内部审计。
审计报告显示,公司存在销售收入、净利润等重大财务数据的造假行为。
2、公司应对措施无果,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8年6月28日,中国证监会对獐子岛立案调查,并且暂停了獐子岛股票的交易。
之后,公司公告称,如果未能及时恢复股票的交易,可能会对公司的资金流和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3、调查过程中出现更多问题2018年7月16日,獐子岛在一份公告中披露,公司在业务收入、成本、预收款项等方面存在更多的虚增和虚报问题,甚至出现了销售不存在的产品、卖已过期的产品等行为。
此举令市场震动,导致其股价暴跌。
4、獐子岛股票终于复牌2018年9月21日,獐子岛股票终于复牌,当天盘中股价一度跌停。
公司公告中称,通过整改和改进,公司的经营健康状况有望迅速恢复。
5、公司面临处罚和索赔2020年5月,证监会公布对獐子岛的行政处罚决定,公司被罚款1.5亿元,并要求支付39亿元的索赔款。
二、造假原因通过分析獐子岛的造假事件,可以发现造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不严格獐子岛成立于2003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水产养殖企业之一。
但由于其快速扩张,内部控制不严格,部分业务员通过伪造销售订单和合同等方式实现了虚增业绩的目的。
2、高管背景不清晰獐子岛的高管群体来自不同的地域和行业,很多人的背景相对模糊,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有限,在执行中容易出现问题,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基于财务视角的獐子岛“黑天鹅”事件分析
基于财务视角的獐子岛“黑天鹅”事件分析一、本文概述獐子岛“黑天鹅”事件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和内部控制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财务视角出发,对獐子岛“黑天鹅”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以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有益的启示。
文章首先将对獐子岛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公司的历史沿革、业务构成和财务状况等。
然后,将详细回顾獐子岛“黑天鹅”事件的发生过程,包括事件的触发、发酵和影响等。
接着,文章将运用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对事件背后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揭示公司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文章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獐子岛“黑天鹅”事件的全面分析,本文旨在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情况,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也希望引起上市公司对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高度重视,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獐子岛事件概述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是中国知名的海洋渔业企业,主要从事海水养殖、水产加工、海洋捕捞等业务。
然而,自2014年起,獐子岛接连曝出多起财务造假和“黑天鹅”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014年,獐子岛首次出现“黑天鹅”事件,其公告称因北黄海遭遇异常的冷水团,导致公司100多万亩海底存货遭受灭顶之灾,由此巨亏近9亿元。
然而,随后的调查显示,这次事件存在诸多疑点,如灾害发生前的预警不足、灾害发生后的处理不当等,引发了市场对獐子岛财务真实性的质疑。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獐子岛又相继曝出多起财务造假事件。
例如,2018年,獐子岛因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最终查实其存在虚构利润、虚增资产等多项违法行为。
獐子岛还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担忧。
这些“黑天鹅”事件对獐子岛的声誉和财务状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近年来精选典型审计案例
近年来精选典型审计案例那我给您说几个近年来比较典型的审计案例哈。
一、獐子岛的“扇贝去哪儿”审计案例。
1. 事件经过。
獐子岛那可是搞水产养殖的企业,主要就是养扇贝。
可是它家扇贝老是出状况。
一会儿说扇贝大量死亡,一会儿又说扇贝神秘失踪了。
就好像扇贝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小家伙,时不时玩个消失不见的戏码。
这可就苦了审计人员了。
审计师们要搞清楚扇贝到底怎么回事,这可不像数钱或者盘点普通货物那么简单。
扇贝在海底呢,看不见摸不着。
企业说扇贝没了,审计师还得去核实。
2. 审计问题。
审计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证据难以获取。
企业说扇贝没了,审计师怎么证明是真没了还是企业在搞鬼呢?他们只能通过一些间接的方法,像抽样调查啊,查看养殖数据之类的。
但是企业要是在数据上做手脚,审计师就很容易被误导。
而且在这个案例中,獐子岛的内部控制也被质疑。
正常情况下,一个好的企业对于养殖产品应该有完善的监测和管理体系,但是獐子岛老是出这种扇贝消失的怪事,这就说明它的内部控制可能是存在漏洞的。
比如说可能在养殖环境监测、扇贝数量盘点方面做得不到位,那审计师就要指出这些问题,可这难度就像在一团乱麻里找线头一样。
二、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审计案例。
1. 事件经过。
瑞幸咖啡可是曾经风光无限啊,到处开分店,号称要挑战星巴克在中国的地位。
可是后来被爆出财务造假。
它就像一个在舞台上表演得很夸张的演员,表面看起来很华丽,实际上背后全是问题。
它通过虚增收入来美化自己的财务报表。
比如说,它虚构了很多咖啡的销售订单,就好像凭空变出来很多杯咖啡被卖出去了一样。
这在审计的时候就露出了马脚,因为这种虚增的销售额和实际的运营数据是对不上的。
2. 审计问题。
对于审计师来说,瑞幸咖啡的造假手段有一定的隐蔽性。
它利用了很多复杂的关联交易和销售数据的操纵。
审计师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这些造假的痕迹可不容易。
而且瑞幸咖啡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开了很多分店,这也给审计增加了难度。
就像你要在一个快速旋转的陀螺上找瑕疵一样,它转得太快了,你不容易看清。
獐子岛案例及详细分析
獐子岛案例及详细分析
獐子岛案是1991年由湖北省武汉市市县涉及的一起抵制行政强制行为案件。
案件牵
涉到獐子岛的九座房屋及其内的九个家庭的权益,也涉及到当地的政治利益。
当时,市县
政府出于综合整治以及社会秩序改善的目的,要求受损户及其家庭在一定时期内搬空他们
的家园,并接受一次性补偿。
此次抗命事件发生后,群众和当地政府形成不断的纠纷,双方最后达成了和解。
就是
在一种选择的权利的驱使下,受损户及其家庭最终接受了政府提供的一次性补偿金,才得
以继续生活。
然而,最终的和解对受损户的抗议并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反而增加了他们的损失。
就经济原因来说,受损户付出了一大笔赔偿金,当然也进一步加大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而
在文化上,受损户搬空他们的老家,也有可能失失去原有的文化传承以及家庭聚会的机会。
从这一案件可以看出,行政强制行为往往会带来一定程度上对受损户带来经济负担以
及精神负担,这也就提醒着行政管理者并让他们能够意识到政府行为引起的社会影响的分
量和重要性,以及不可忽视的社会责任。
因此,无论维持社会秩序,还是促进社会发展,
都应当遵循合理、科学、合法的原则,维护受损户的权利和利益,推行以政府当局的宣传
指导,加强群众的参与和参与程度。
獐子岛存货审计案例
獐子岛存货审计案例咱今儿个来唠唠獐子岛这个存货审计的事儿,那可真是相当的“精彩”啊。
一、獐子岛的背景。
獐子岛呢,本来是一家挺有名气的搞水产养殖的公司。
就想象一下,茫茫大海里,那都是他们家的“大宝藏”,也就是存货。
这存货可不像一般企业仓库里堆着的那些货物,看得见摸得着,獐子岛的存货是在海里游来游去的虾兵蟹将和扇贝啥的。
二、第一次存货“消失”1. 突然的亏损公告。
有一天啊,獐子岛突然就发布公告说,我们家海里的扇贝不行了,大量死亡,公司要巨亏。
这可把股民们吓了一跳,就像你正满心欢喜地等着吃大餐呢,结果人家告诉你,菜没了。
2. 审计师的难题。
这对于审计师来说,那就是个超级大难题啊。
他们怎么去核实海里到底还有多少扇贝呢?总不能一个个潜水下去数吧。
他们只能依靠獐子岛自己提供的数据,什么养殖面积啊,投放种苗的数量啊,还有以前的生长记录之类的。
但是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就很难保证了。
比如说,獐子岛说他们在某个海域投了多少万颗扇贝苗,那这苗到底有没有投够数呢?谁知道呢?就好像有人说他在地里种了很多很多土豆,但是有没有真种那么多,全凭他一张嘴。
三、存货盘点的“戏法”1. 所谓的抽样盘点。
獐子岛说他们会进行抽样盘点。
就好比是从一大锅汤里舀出几勺尝尝,看看味道咋样,来推断整锅汤的情况。
但是啊,这海洋那么大,他们抽样的范围是不是合理呢?是不是就专门挑那些扇贝长得好的地方去抽呢?这就像是有人想知道一片果林里果子的数量,只去数那些长得茂盛的几棵树,然后就说整个果林的果子数量,这肯定不靠谱啊。
2. 难以核实的海底世界。
海底可不是透明的玻璃缸,审计师看不到那些扇贝在海底到底是个什么真实的生存状态。
獐子岛说扇贝死了,是因为冷水团啥的。
可是这冷水团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破坏力,谁能真正说得清呢?审计师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去探测海底每一个角落的扇贝死活,就只能听獐子岛的解释。
这就好比你去看病,医生说你得了一种很罕见的病,但是你又没办法去验证,只能相信医生的话。
用会计学原理解释獐子岛审计案例
用会计学原理解释獐子岛审计案例哎呀呀,咱们来唠唠獐子岛这个事儿哈。
这獐子岛啊,在审计里可真是个特别的存在呢。
从会计学原理的角度来看哈,会计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可靠性。
企业的财务报表得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啊。
獐子岛呢,说什么扇贝跑了,一会儿又说扇贝死了,这就很不靠谱啊。
你想啊,扇贝又不是长腿的小动物,说跑就跑啦?这就像是你跟朋友说,我钱包里的钱突然就没了,也不知道为啥,这谁能信呢?在会计学里,企业得有合理的依据来记录资产的变化。
獐子岛这么随便一说扇贝没了,这就违背了可靠性原则。
再说说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企业在做会计处理的时候,要谨慎对待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獐子岛在扇贝这件事情上,感觉就像是没有谨慎对待。
如果扇贝真的有什么问题,那在之前的养殖管理、财务预估里就应该有一些迹象或者预防措施。
不能等到要报业绩的时候,突然就说扇贝没了,然后就把资产减值之类的大幅调整。
这就好比你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到了月底突然说钱不知道去哪了,肯定是有问题的呀。
从审计的角度来看呢,审计师就像是企业财务报表的质检员。
他们得检查企业有没有按照会计学原理来做报表。
可是獐子岛这个情况,审计师好像也挺难的。
为啥这么说呢?如果獐子岛提供的信息都是假的或者不准确的,审计师就像是在迷雾里找真相。
但是呢,审计师也有责任去深入调查啊。
比如说,扇贝到底有没有那么多,难道就只能听企业说吗?他们可以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像抽样调查啊,或者检查养殖环境的历史数据啥的。
如果审计师没有做到这些,那就是没有尽到责任。
对于投资者来说呢,他们是看了獐子岛的财务报表才决定投资的。
这就像你去市场买东西,你得看这个东西值不值这个价。
投资者看财务报表,就是想知道这个企业有没有赚钱的能力,资产是不是真实的。
獐子岛这样一搞,就像卖给投资者一个注水的猪肉,表面看起来挺好,其实里面都是空的。
那些小股民啊,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钱投进去,结果因为獐子岛的不靠谱,钱就打了水漂。
这多让人心疼啊。
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一、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的背景
獐子岛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海洋经济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海洋 资源,獐子岛一直是渔业发展的重要区域。然而,自2014年以来,獐子岛公司 的财务报告多次出现不真实的记载和信息披露的重大遗漏,暴露出了内部控制 严重失效的问题。
二、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
1、信息披露不真实
四、结果与讨论
1.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分析
(1)组织架构不合理:獐子岛集团存在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现象,导致权责 不清、决策效率低下。
(2)风险评估不足:企业对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难 以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
(3)信息沟通不畅: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受阻,员工对政策、制度的理解程度 参差不齐,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獐子岛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项业务活动的流程和责任,并 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同时,应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并纠正 内部控制缺陷。
8、加强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
董事会应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督和管理层的考核,确保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 效执行承担责任。同时,管理层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提高内部控制 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度。
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目录
01 一、獐子岛内部控制 失效的背景
02
二、獐子岛内部控制 失效的表现
03
三、獐子岛内部控制 失效的原因
04
四、獐子岛内部控制 失效的后果
05 五、结论与建议
06 参考内容
獐子岛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是中国最大的海产品生产商之一,但近年 来,该公司暴露出一系列内部控制失效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本次演示以 獐子岛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进行分析。
獐子岛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獐子岛财务造假案例分析近日,獐子岛因财务造假被曝光,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獐子岛是一家从事海洋养殖的企业,目前主要生产海参、贝类和鱼类等产品,是中国知名的海洋养殖企业之一。
然而,獐子岛财务造假案距今已有多年之久,该公司被指控使用虚假财务数据来欺骗投资者,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和投资。
本文将对獐子岛财务造假案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案例背景獐子岛财务造假案最早披露于2018年6月,当时该公司被指责在2017年半年报中存在虚假陈述。
由于该案涉及金额巨大,獐子岛股价也因此大幅下跌。
2019年4月,该公司的审计机构再次发现了虚假账目,认定该公司在2018年年报中也存在虚假陈述,进一步证实了獐子岛存在长期、规模庞大的财务造假问题。
二、案例分析1.原因分析獐子岛财务造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的快速发展和利润承诺的压力。
随着该公司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张和国内市场的逐步饱和,獐子岛的业绩增长进入了瓶颈期。
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资金和维持公司的高增长率,獐子岛在财务数据中对公司的业绩进行了人为的夸大和虚报。
此外,由于公司过于依赖外部融资来支持其发展和扩张,公司的资金压力也比较大,迫使其在财务数据中伪造现金流和利润。
2.造假手法獐子岛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主要涉及虚构销售业绩、虚增利润、虚假资产账面价值等。
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獐子岛通常会将未发生的产品销售列入收入,同时将采收的海产品暂时放入存货库存中,并不断向市场输送虚假销售所带来的收益。
3.造假影响獐子岛的财务造假存在不仅使公司投资者遭受经济损失,而且还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公司利用虚假业绩数据来欺骗投资者,掩盖了自身困难和问题的真相,损害了公司形象和信誉。
此外,对于投资者而言,财务造假也让他们在购买獐子岛股票时失去了信心,甚至可能损失惨重。
三、结论和建议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獐子岛的财务造假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的利益,也会对整个资本市场造成恶劣的影响。
獐子岛审计案例
獐子岛审计案例
獐子岛审计案例是指中国A股市场上涉及河豚业的上市公司獐子岛(600ZZ)因涉嫌虚假申报和财务数据造假而引发的审计案件。
獐子岛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河豚养殖和加工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淡干河豚、鲍鱼和其他水产品。
该公司在2011年在中国A股上市,曾一度是投资者们追捧的热门股票之一。
然而,在2015年底,一家名为“中信认证”的第三方机构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獐子岛存在财务数据造假的问题。
报告指出,獐子岛虚报了养殖规模、收入和资产等数据,而且其真实经营状况远不及公告所称,并且公司存在涉及高管和前高管的内部贿赂问题。
此后,中国证监会发起了对獐子岛的调查,并最终认定獐子岛存在大量财务数据造假行为。
根据证监会的调查结果,獐子岛的实际养殖规模只有公告数据的十分之一,而且其销售收入和净利润被大幅虚增。
这一审计案例引发了投资者们的强烈不满和质疑,獐子岛的股价在事件曝光后暴跌,投资者遭受了巨额的投资损失。
最终,獐子岛被中国证监会处以巨额罚款,并决定暂停公司股票的交易,直到公司进行全面整改和重新审计。
这个案例揭示了中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公司财
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等。
这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大连獐子岛“黑天鹅”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事件回顾2014年12月4日晚,当各家企业都开始清算自己这一年的资产负债,试算自己的盈亏平衡时,停牌已久的大连龙头农业企业——大连獐子岛集团有限公司,突然公布了一系列核查文件,其中包括大连证监局出具的监测报告,而这些文件带来的无疑是一则爆炸性的新闻:獐子岛于近三年前投放到黄海海域的虾夷扇贝颗粒无收,同时2014年獐子岛的经营状况从盈利1亿元跌入亏损8亿元的极大困境当中,这场高楼轰然坍塌的事件被人们称为又一起“黑天鹅事件”。
该事件一经公布,就在公众和媒体之间形成了轩然大波,媒体们更是无孔不入,极力地要求獐子岛有关负责人来澄清事实的真相。
《大连晚报》、《半岛晨报》等大连本地的报社也派记者前往獐子岛岛屿,对整个獐子岛育苗养殖基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但獐子岛为何一夜之间扇贝绝产的真实内幕,也没有及时的反馈出来。
这无外乎是因为本身獐子岛育苗过程的复杂性,和这一庞大的农产品行业所处的特殊地位和错综复杂的公司结构所导致的。
除了媒体的持续关注和追踪之外,证监部门也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勘查行动,但整个过程并没有做到完全的公正、公平、公开,所有的活动都是在12月4日事件被曝光之后被和盘托出的。
12月4日,大连证监局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认为,獐子岛的管理层在此次事件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各项监督和决策机制存在严重纰漏,尤其是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方面,在此次事件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公司必须及时发现问题病源并限期改正。
同时证监局还表示:獐子岛前期盲目收购周边海域进行深海底播,而底播活动并没有经过权威论证,在技术和信息披露方面都有严重问题,公司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并没有严格的按照底播标准进行。
集团主要养殖的虾夷扇贝属于深海海域养殖品,应该在每次底播前都要做到充分的预防措施,不要盲目的去追求产量,而獐子岛此次底播显然缺乏充分的试验与理论支撑,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通过这段简短的报告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证监局对这次事件的调查结论有一种避重就轻的嫌疑,事情远远没有解释的这么简单。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食品安全案例频频发生,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威胁,也令人们对食品质量产生了广泛的质疑。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三个典型的食品安全案例。
一、河南獐子岛集团海洋牧场出问题事件河南獐子岛集团海洋牧场是一家生产海螺的企业,被很多人称作“中国的北极星”。
然而,在2018年6月,这个饱受赞誉的企业却被曝出涉嫌违法生产问题,其海螺产地环境极其恶劣,使用的化学药品没有经过安全监测,导致海螺肉中的重金属超标。
该事件在舆论中引起广泛关注,獐子岛集团被迫全面停产整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个事件的教训表明,食品生产企业不应该只追求速度和利润,而应把食品生产中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企业要尽可能做好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确保自己生产的食品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
二、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中较为典型的案例之一。
在2008年,由于三鹿集团在生产儿童奶粉时添加了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成千上万的婴儿中毒,其中多名婴儿被危及生命,引发社会广泛反响。
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追求极大的利益并采用低成本的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
该事件不仅是企业的信誉受损,更影响了国际形象,让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产生了持久的恐慌。
三、麻辣烫问题麻辣烫问题源于小餐馆和摊贩,因其小规模,方便快捷而盛行。
2019年,重庆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管专项整治取缔135家麻辣烫店,其中个别麻辣烫店被查出添加泡打粉、鸭粉、猪油等低劣添加剂的现象。
麻辣烫问题的原因在于食品生产流程中的安全监督不严格、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不够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企业应该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压缩成本,做到真正的严格监督,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
獐子岛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獐子岛未如实反映扇贝核销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的 客 观 情 况 遥 2018 年 公 司 对 107 .16 万 亩 虾 夷 贝 库 存 进
行 核 销 袁 对 24 .30 万 亩 虾 夷 贝 库 存 进 行 减 值 遥 然 而 调 查
显 示 袁 核 销 海 域 中 袁 2014 年 尧 2015 年 尧 2016 年 底 播 虾 夷 贝
分 别 有 6 .38 万 亩 尧 0 .13 万 亩 已 在 以 往 年 度 采 捕 袁 致 使 虚
增 资 产 减 值 损 失 1 110 .52 万 元 袁 占 减 值 金 额 的 18 .29 % 遥
渊 4冤 虚 增 尧 虚 减 利 润 总 额 遥
综合考虑对营业成本尧营业外支出尧资产减值损失
科 目 的 人 为 调 整 袁 獐 子 岛 2016 年 度 虚 增 利 润 13 114 .77
一尧引言 近 年 来 袁 中 国 证 监 会 秉 持野 依 法 尧 全 面 尧 从 严 冶 的 监 管 理念袁按照依法依规尧改革创新尧协同共治的基本原则袁 不断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遥 而随着科创板的 推出及制度的完善袁证监会的角色定位也从事前监管逐 渐向事中尧事后转变遥 面对屡禁不止的上市公司违法行 为袁证监会应借助多元化的治理框架袁进一步提升规则 制定能力袁加大调查和惩处力度袁在其相对薄弱的监管 领域积极与自律组织尧市场机构等合作治理袁强化信用 监管尧创新监管制度尧优化监管资源尧建立诚信机制袁提 高 证 券 市 场 的 经 济 效 率 和 治 理 效 果渊 吕 成 龙 袁 2019冤 遥 2019 年 7 月 袁 证 监 会 对 獐 子 岛 开 出 行 政 处 罚 及 市 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袁 獐子岛因涉嫌财务造假尧 虚假记 载 尧 未 及 时 披 露 信 息 等 问 题 袁 中 国 证 监 会 拟 对 其 进 行 60 万 元 的 顶 格 处 罚 袁 一 众 董 监 高 处 以 3 万 元 耀 30 万 元 罚 款不等袁 对董事长吴厚刚则开出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 处罚遥 本文笔者基于舞弊三角理论袁在分析獐子岛财务 舞弊的动机及其原因基础上袁 提出了加强上市公司财 务舞弊监控的若干对策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