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新闻浅析

合集下载

新闻游戏融合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新闻游戏融合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新闻学XINWENXUE- 1 -[作者简介]丁峰(1983—),男,江苏如皋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中国江苏网视频中心副主任。

新闻游戏融合报道的实践与思考◎丁 峰[摘要]新闻游戏是在新时代融合新闻报道中应运而生的一种交互新闻报道形式。

文章以新闻游戏《重走长征路》为分析对象,从非线性与线性相结合的新闻叙事策略、真实与虚拟交融的开放式交互新闻和沉浸式体验的第一人称的参与式新闻三个方面,分析新闻游戏的融合新闻报道特色,并指出新闻游戏融合报道在实践中的不足和缺陷。

[关键词]新闻游戏;融合新闻;新闻叙事当下,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观点的主要载体。

媒体生态与舆论格局正发生较大的转变,用户信息生产、机器生产等模式冲击了原本以主流媒体为中心的舆论场。

在新时代、新阶段,主流媒体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与把握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战略的媒体融合,是主流媒体为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而采取的主动行为。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要想在互联网激烈的竞争下取胜,主流媒体不仅需要在内容、渠道上进行融合,还要在信息制作、信息发布和用户反馈上做出调整。

新闻游戏是在新时代融合新闻报道中应运而生的一种交互新闻报道形式。

国内传统主流媒体和商业网站都曾尝试应用新闻游戏、h5、VR 等新技术手段来创新报道模式,例如:共青团中央制作出品《重返长征路》;针对G20杭州峰会,《人民日报》根据Pokemon Go 改编而成的新闻游戏《G20小精灵GO》;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网易新闻与橙光游戏合作出品新闻游戏《逃跑人的日常》。

这些新闻游戏通过可视化的表达、趣味性的交互以及融合性的信息,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新闻游戏是对传统新闻报道的补充,能够使用户获得全新的新闻体验,丰富了新闻形式,提高了用户参与,拓展了传播视野,是值得研究的融合新闻报道模式。

一、新闻游戏的特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游戏以其新颖性和趣味性进入媒体内容场域。

对受众参与新闻报道现象的分析与思考-《扬子晚报》为例

对受众参与新闻报道现象的分析与思考-《扬子晚报》为例

对受众参与新闻报道现象的分析与思考-《扬子晚报》为例
随着新闻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受众参与新闻报道的现象越来
越普遍。

以《扬子晚报》为例,该报以其针对性强、深度适中、新
鲜感十足的新闻报道,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关注并促进了其社会影响
力的提升。

一方面,受众的参与为该报提供了新的报道线索和信息来源,
可以更好地反映社会动态和受众关注的话题,丰富新闻内容;另一
方面,受众的参与也可以增强该报的公信力,减少新闻操作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增加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然而,受众参与新闻报道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受
众的参与可能会引起新闻报道过程中的主观性和偏见。

其次,受众
参与的信息可能存在不实、夸大等问题,需要记者进行核实和筛选。

最后,受众参与的方式和深度也不尽相同,如何平衡受众的参与程
度和新闻报道质量也是一个考量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新闻媒体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与受众建立准
确而广泛的互动机制、强化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加强新闻
记者的专业素养等,以保证受众参与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靠性,同
时增加读者参与互动的更多关注点,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浅谈“参与式新闻”在网络中的发展与特点

浅谈“参与式新闻”在网络中的发展与特点

浅谈“参与式新闻”在网络中的发展与特点08新闻学王宏博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对现代社会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在如此庞大的受众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以及不断被唤醒的公民权利意识的孕育下,“参与式新闻”的传播模式便渐渐被人们所了解。

“参与式新闻”的概念源于90年代的美国,即“普通公众通过现代化数码科技和网络技术主动地加入到新闻传播活动中”中国自加入互联网以来,网民数量便不断增加,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公众意识的加强,“参与式新闻”的传播模式在中国也逐渐发展起来,周曙光是中国第一个被冠以“公民记者”的人,他所报道的中国《最牛钉子户》,比任何一家新闻媒体都更具耐心。

因为他的坚守,不少人看到了“公民记者”在中国发展的潜力.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发现在网络的世界里,自己有着与现实生活中无法比拟的话语权与参与权,也终于意识到网络时代所赋予给他们的更多的东西——网络话语权的觉醒,“人人皆记者”的口号以及“公民记者”的身份。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中受众被看成是一个毫无自主能力的靶子,只能被动地接受媒介的刺激,而现在网民通过互联网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双向互动,导致新闻媒介及受众的需求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早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受众对事件过程的认识与媒介对该事件的报道频率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新闻媒介在报道的实践中未能全面的告诉受众事件发生的全貌。

这也就导致了更多的受众主动参与到新闻的报道中去,而“低门槛”的互联网,无论是时效性、选择性还是保存性都无疑是公众最佳的选择,所以在互联网技术的平台上,公民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成为了主动的信息传播者。

在国内,自2003年“木子美事件”后,博客走进人们的视野,直到2006年两会期间,各媒体的新闻工作人员和六位政协委员及两位人大代表在分别开设了自己的博客,用以倾听民声、搜集民情和传达民意。

至此,中国的“选民”突然发现可以与他们的代表距离如此之近,此举被网民和媒体盛赞为“拉近了两会同民众的距离”。

浅析“参与”语境下新闻生产机制创新

浅析“参与”语境下新闻生产机制创新

浅析“参与”语境下新闻生产机制创新作者:周正昂来源:《教育传媒研究》2017年第06期【内容摘要】参与式新闻从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传统新闻的生产模式,在新闻信息采集、新闻内容生产和文本呈现、新闻“把关”以及新闻传播诸环节重塑了新闻生产机制。

众包、草根性、协作过滤以及社交化是其变革与创新的主要体现。

“参与”语境下的新闻生产的变革与创新,对新闻传播业提出了挑战。

为应对“后真相”的舆论生态,专业新闻媒体必须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和功能;为维护新闻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新闻“社会化”的边界;当“新闻专业主义”边缘化愈发明显,新闻业面临着从“客观性”向“对话性”的理论转向。

【关键词】参与式新闻;新闻生产;创新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的概念源于公共新闻(Civil Journalism)。

公共新闻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改革运动中诞生,它强调新闻业应创造一种交流的方式,使公民参与进来,公开讨论和解决公众议题。

公共新闻理念的产生是西方媒体为挽救日益丧失的公众信任而作出的调整。

针对公共新闻实践,有论者提出下一步发展应是公共新闻和更强调普通公众直接参与新闻生产的“公民新闻”合流,成为“参与式新闻”。

蔡雯对“参与式新闻”的解释是:“普通公众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主动加入到传播活动中。

”这个解释强调了“参与”和新媒体普遍应用之间的关联性。

参与式新闻的实践形态,目前在我国出现的主要有: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主流媒体网站上的参与式新闻平台、网络社区,以及少量的草根新闻网站、App。

就国外而言,草根新闻网站的相关实践相对更丰富些。

参与式新闻的类别,以成果来划分,主要有:参众评论,协作参与,草根新闻报道和非新闻内容(另类改写);以受众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关系来划分,主要有:传统媒体主导型和参众(受众)主导型,我国主要是传统媒体主导型。

关于参与式新闻的性质及其对传统新闻的影响,学界具有共识性的看法是:作为一种草根新闻,参与式新闻引发了信源革命,赋予普通公众更多媒介接触权,增加了新闻生产的复杂性。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在新闻标题课中的应用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在新闻标题课中的应用

新闻标题 是新 闻的广 告 、门面 。新 闻标 题现 已从新 闻 编 辑学 中分化 出来 ,成 为 新 闻学 中一个 独 立 的分支 学科 。 我们 应试教育 的课 堂教 学设 计 主要 是 以教师 为主 ,偏重 于
教 师 的 教 ,不 太 注 意 甚 至 忽 视 学 生 的 学 , 造 成 学 生 厌 学 。
力。 [ 2 3
是 题不对 文 ,还是 以偏概 全 ,抑 或语 法毛病 ,等等——拿 出来 与大家讨论 、分 析 ,激起学生们 的头脑 风暴 ,找 原因 ,
比优 劣 学改题 。 ( 二) 情景教学 。清华大 学新 闻学 教授李希 光认 为 ,新 闻学作为 一 门实践 教育 和职业 教育 ,新 闻学需 要 的是实 战
学质 量不可能 有大 的改 变 。教学方 法创 新是 提高教 育质量
的需 要 ,是改 变传统 的大学 教育教 学工 作 的要求 。参 与式 教学法 是一种建 立在教 育学 和心理 学等 学科 理论知识 基础
上 的 ,起 源 于 西 方 的新 型 教 学 法 , 目前 在 我 国 还 处 于 引 进
学 习摸索 的起 步 阶段 。如 I s a b e 1 S e r r a n o — S a mp e d r o f 2 0 0 0 )
所 言 ,原有 的教 学方 式 “ 是在强 化教师是 ‘ 表演者 ’ ,学生 是 ‘ 受 众 ’的 观念 ,学 生被 动地进 入教 师设定好 的一 系列 活动 ,而这些活 动 的 目的常 常不为 学生所 见 。这 与培 养学
周仁 清
( 琼 州学院人文社科学 院,海南 三亚 5 7 2 0 2 2 )

要 :本文试 图从 提高学生 上课积极 性 和参 与性 的角度 ,探 讨参 与式教学 法在新 闻标 题课 中应 用的必要

社交媒介-参与式新闻教育的新路径

社交媒介-参与式新闻教育的新路径

社交媒介:参与式新闻教育的新路径摘要: 21世纪,新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媒介的快速发展、参与式文化环境的兴起及媒介与传播生态的变化让新闻教育面临转型。

新闻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专业教育,而是开始拓展到针对提高公民媒介素养的大众媒介教育。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在参与式文化环境下探讨新媒介,特别是社交媒介给新闻教育带来的挑战,并针对这些新挑战提出应对策略,探讨将社交媒介引入新闻教育的可能性,进而推动新闻教育在参与式文化环境下的发展。

希望通过与时代同步的参与式新闻教育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交媒介参与式新闻教育媒介素养据2013年1月15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数达到5.64亿;社交网站用户数增长至2.75亿,网民使用率为48.8%;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网民使用率为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网民使用率为65.6%;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4.68亿,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2.9%;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3.72亿,网民使用率为66.1%。

以上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参与”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网民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

参与式文化在新媒介生态之下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媒介文化样式。

“参与式文化”最早由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于1992年提出①,用来描述媒介文化中的互动现象。

在网络时代,人们通过加入网络社区、通过网络表达自己、与他人合作性地解决问题、传播信息等形式形成一种更具参与特点的参与式文化。

参与式文化指“以web2.0网络为平台,以全体网民为主体,通过某种身份认同,以积极主动地创作媒介文本、传播媒介内容、加强网络交往为主要形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自由、平等、公开、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样式”②。

参与式文化强调互联网时代新媒介生态下人们对于信息传播的参与性。

参与式新闻报道—都市报身份构建的有效手段

参与式新闻报道—都市报身份构建的有效手段

参与式新闻报道—都市报身份构建的有效手段都市报的诞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其诞生之初作为党报和机关报的有益补充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给报业带来了新鲜血液。

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都市报迷失了自己,在政治经济等硬新闻的报道方面,党报和机关报凭借先天优势和后天政府财政支持可以独领风骚,而都市报可以独霸报业的领域——社会新闻领域出现了低俗化庸俗化等三俗现象。

都市报穷则思变,谋求报道方式的突破,定位服务市民,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服务市民绑定在一起。

发展成一份服务市民的报纸。

开通市民热线、民生新闻版积极与市民互动,利用其自身报纸版面多的优势,开展连续报道。

积极调动市民参与为报纸提供消息源,并参与报道策划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参与性报道,将事件的当事人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使得不同阶层得以对话,而党报机关报高高在上,不可能像都市报这样“降尊纡贵”主动接触市民。

都市报利用参与性报道方式找到自身的定位,在党报机关报以及专业报纸中占有一席之地,找到自身的定位。

参与式新闻报道策划的例子

参与式新闻报道策划的例子

参与式新闻报道策划的例子
在参与式新闻报道策划中,记者们通过与受访者和读者互动,提供深度的报道
和参与的机会。

这种报道策划的目的是建立更紧密的读者与新闻机构之间的联系,使新闻报道更加准确、多样化,并反映公众的需求和关切。

一个典型的参与式新闻报道策划的例子是社区调查。

记者们可以走访社区,与
居民们面对面交流,了解社区的关注点和问题。

通过这样的互动,记者们可以准确反映社区的声音,并把居民们的故事和意见融入报道中。

另一个例子是众包新闻报道。

在这种策划中,记者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或在线
论坛征求读者的意见、建议和新闻线索。

读者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提出问题,参与讨论。

这种众包模式不仅能够拓宽新闻报道的范围,还能增加新闻故事的深度和多样性。

此外,一些新闻机构还通过举办公众参与活动来推动参与式新闻报道。

例如,
举办公众听证会、社区论坛或在线问卷调查,以征求公众在具体议题上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的活动能够促进公众参与、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并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加全面的观点和分析。

参与式新闻报道策划的例子还可以包括与公众合作的新闻系列。

记者们与特定
的群体或组织合作,共同策划和实施一系列报道。

通过这种合作,记者们能更好地理解公众的需求和利益,确保报道更加全面准确,并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总之,参与式新闻报道策划通过与受访者和读者的互动,使报道更加亲近公众、准确全面,以期反映公众的需求和关切。

社区调查、众包新闻报道、举办公众参与活动和与公众合作的系列报道等都是参与式新闻报道策划的典型例子,为新闻机构提供了更多机会与公众进行深度互动和合作。

传媒融合时代的新闻报道方式探析

传媒融合时代的新闻报道方式探析

传媒融合时代的新闻报道方式探析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融合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方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探索传媒融合时代的新闻报道方式,并对其影响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

一、传媒融合带来的新闻报道方式变革1. 多媒体报道方式的兴起传媒融合时代,传统的纸媒报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新闻的多样化需求。

多媒体报道方式的兴起成为了新闻报道方式的重要变革之一。

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融合,新闻报道不仅能够提供更全面、真实的信息,还能够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2. 移动互联网推动的移动报道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报道也成为了新闻报道的重要方式。

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移动报道的兴起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新闻的传播速度,还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新闻阅读、评论和交流平台。

3. 社交媒体的崛起社交媒体的兴起也给新闻报道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即时分享新闻信息、评论和互动,这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

同时,社交媒体的兴起也加强了民众参与新闻报道的能力,使新闻报道更加多样化和民主化。

二、传媒融合时代新闻报道方式的影响1. 加强了信息传播的效果传媒融合时代的新闻报道方式,通过多媒体、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手段,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地传播新闻信息。

这不仅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还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多种形式的新闻报道方式相互融合,使新闻信息可以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传递给读者,从而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2. 促进了参与式新闻报道的发展传媒融合时代,社交媒体等互动平台的兴起使得民众参与新闻报道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普通人可以轻松地分享新闻信息、发表意见和参与讨论,从而成为新闻报道的参与者和共享者。

这种参与式的新闻报道方式不仅使新闻报道更加民主化,还能够提高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新闻报道策划系列谈_三_警惕参与式报道策划背离新闻宗旨

新闻报道策划系列谈_三_警惕参与式报道策划背离新闻宗旨
在揭露批评报道中,有些 领域的采访是有危险的,记者 需要有勇于“入虎穴”的精神。 但是, 记者也要善于保护自 己。因此,对某些危险性大的 隐性采访,记者要向编辑部报 告;认真研究对策,行动以两 人以上为宜,还要争取有关部 门的配合和保护,不要孤军深 入。有的记者为了刺探和揭露 某个犯罪团伙的内幕, 采取 “介入”办法,像公安部门的侦 察员那样打入犯罪团伙。记者 这么做, 也许主观愿望是好 的 ,但 非 必 须 。记 者 “介 人 ”, 不仅仅个人的安全得不到保 证,还因为“介人”以后,哪些 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难于 把握界限,因此这种“介入”有 很大危险性,不宜提倡。
新闻大课堂 WRITING 写作
新闻报道策划系列谈(三)
警惕参与式报道策划 背离新闻宗旨
■ 赵振宇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我 们的一切报道都可以称之为 “参与 式 报 道 ”。因 为 ,没 有 哪 一篇报道不是记者编辑与被 报道的人或事或资料相联系 的。 不论是事件性的报道,还 是非事件性的报道,离开了第 一性的客观反映的事物或材 料,也就没有第二性的新闻报 道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 们所看到一切新闻报道都可 称之为参与式报道。
近年来时有记者参与报道 受到被报道者报复打击的事 例,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新闻工作者正当采访应 受到法律的保护,有关单位特 别是政府机关、公安部门应该 充分发挥行政治安管理的作 用,以保障记者的人生安全和 正常的采访工作。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新 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NEWS&WRITING 2010.09 77
(四)注意安全,保护自己 参与式采访和报道,由于
记者对被采访的对象和环境 并不十分了解, 容易产生意 外,对此要十分注意。在采访 前, 记者要事先做好体验的 基本准备, 有的通过查看资 料,掌握一下基本知识即可, 有的则要先到实地察看,提 前进入场地, 熟悉环境和事 实发展的基本过程, 做到心 中有数。

对电视参与式节目的解读

对电视参与式节目的解读

对电视参与式节目的解读作者:徐刚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7期【摘要】电视参与式节目近年蓬勃发展,本文在对参与性节目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这种节目实际上是媒介与大众之间的博弈和沟通的结果。

它一方面是媒介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大众文化成长催生了这种节目样式。

【关键词】参与性节目媒介文化大众文化当今社会,技术革新已经成为社会变革的强有力的推动力。

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兴旺发展的时代,电视媒体的地位日益受到挑战。

新兴媒体正在以“参与”优势对传统媒体形成挑战。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其优秀特性已经深入人心:超强的时效性、海量信息、集多媒体于一身、全球化、个性化与小众化。

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指出:“所谓被动的收听者、消费者、接受者或目标对象,这些典型的受众角色将会终止,取而代之的将是下列各种角色中的任何一个:搜寻者(seeker)、咨询者(consultant)、浏览者(browser)、反馈者(respondent)、对话者(interlocutor)、交谈者(conversational-ist)。

很显然,在大众受众兴起长达一个世纪之后,这样一种变化也许确实堪称革命。

”①互联网为受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参与自由——可以对资源主动搜索。

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式”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这样的节目也开始频繁地在电视荧屏上亮相。

所谓“受众参与式”节目是指媒体将受众请入节目的演播现场,使其亲身参与演播过程的一种节目形式。

在这类节目中,受众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所以要研究这类受众的特点,就要弄清其发展过程。

传统电视媒体主动向参与互动靠拢与网络相比,电视显然更符合传统线性的传播形式,在当今年代,这样的传播模式也形成了一定的弊端——剥夺了受众接受信息的自由权。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受众以互联网作为他们获得信息的首选渠道,为了缓解竞争的压力,电视媒体已经采取的策略有两种:一、是寻求媒介融合这是电视媒体取网络之长,补自身之短的最直接的办法。

多元化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的创新

多元化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的创新

多元化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的创新随着多元化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报道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新闻报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多样化信息的需求,因此媒体和新闻机构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报道方式和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本文将从多元化媒体时代对新闻报道的影响、新闻报道创新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新闻报道创新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方面进行探讨。

多元化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闻报道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传统的新闻报道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传播,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的兴起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立体和多样化。

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只能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来呈现新闻,而在互联网上,新闻报道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来呈现,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和直观。

互联网也使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获取新闻信息,这也使新闻报道的传播更加广泛和快速。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新闻报道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

以前,新闻报道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来传播,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区域内,而通过移动互联网,新闻报道可以随时随地传播,受众群体也变得更加全球化。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这也使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更加深远。

多元化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立体、多样化和全球化,也给新闻报道带来了更多的创新空间。

二、新闻报道创新的形式和内容在多元化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创新形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媒体融合报道,二是读者参与式报道。

读者参与式报道是指通过读者的参与来丰富和改善新闻报道。

在多元化媒体时代,读者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点赞、转发等形式来参与新闻报道,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一些新闻网站会设置评论栏,读者可以在评论栏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媒体与公民参与新闻如何推动社会变革

媒体与公民参与新闻如何推动社会变革

媒体与公民参与新闻如何推动社会变革现代社会中,媒体的力量愈发显著,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同时,随着公民参与意识的觉醒,公众在新闻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媒体与公民参与新闻是如何共同推动社会变革的。

一、公民媒体的兴起公民媒体是指由个人或民间组织创建和运营的媒体平台,通过该平台公众可以发表观点、报道事件,分享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民媒体的兴起成为可能。

公民媒体的特点是相对独立、自主,不受商业利益驱动,更加注重民意代表性。

公民媒体的兴起为公民参与新闻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在传统媒体被商业化、被政治化的情况下,公民媒体的出现填补了信息空缺,让公众有机会参与自主媒体的建设和运营,对新闻报道发表自己的声音。

公民媒体赋予了人们主动参与社会变革的能力,发挥了公众的监督作用。

二、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几乎所有社会变革中,媒体都充当了宣传工具的角色。

通过传播信息、报道事件、批判社会问题,媒体影响着公众的认知和态度,引导舆论。

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媒体舆论引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公众表达观点、互动交流的主要渠道。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民意,抗议不公,推动议程设置等。

这种媒体舆论引导作用直接促进了社会变革的发生。

三、新闻的监督功能新闻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的代表,具有对政府和权力机构进行监督的重要职责。

通过报道腐败、贪污、官员失职等问题,新闻媒体将社会问题曝光,揭示不公,扭转舆论,推动改革。

公民参与新闻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增加了一种对权力的监督手段。

公民参与通过互联网技术,监督政府行为和新闻媒体的失职。

公民参与可以通过更加专业的分析、调查,以及自身经历的分享来深入报道问题。

这种对权力的监督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更好地推动社会变革。

四、打造公民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公民记者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敢于揭露真相、报道公共事件的公民记者,通过报道改变着社会。

论参与式新闻与传统新闻的不同

论参与式新闻与传统新闻的不同
“ 费 ”新 闻 , 动 地 被 告 知 , 是 主 动地 消 被 而
谈到, 传统媒 体 的模 式是 “ 先过 滤 , 然后
发 表 ”, 民 新 闻 则 是 “ 发 表 , 后 过 公 先 然
《 市场术语 》 中对 Bo l g的描述是 这
样 的 : 一 个 Bo 就 是 一个 网页 … … 通 过 “ l g Bo 方 式 实 现 个 人 网络 化 后 , 个 人 层 面 l g 从
2 互 动 方 面 、
力去 “ 寻根问底”。“ 我们认 为 自媒体 是

种 普通市 民经过数 字科技 与全球知识
体 系相联 。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 、 自
身新 闻的途径 。 ⑥ ” 因此 , 与传统新 闻的内
容 选 择 相 比较 , 与 式新 闻 的 内容 选 择 更 参 加 宽泛 、 加 多元 化 。 更 五 、 播 效 果不 同 传
择 ,构建 出这一时期的社会 核心价值 。 由 于他 们的权威性 、 业性 , 专 无需 过分担心
社 会 的 价 值 观 引 导 问 题 。 eM da中 Weh e i t

新 闻 传播 的主 体 不 同
在传 统三 大媒体一报纸 、 广播 、 电视 的信息传播 中 , 信息的发布者是 相对 权威 的新 闻机构 ,有专业素养 的新 闻工作者 。 所以 , 信息在经 过他们 的鉴别 、 把关 等一 系列传播 活动后 , 最终经过过滤呈现的信 质量 。 比较而 言 , 与式新 闻更加强 调 相 参 受众 的能 动作用 , 在传统新闻中被动接受 布者 。受 众借 助于新技术和 网络平 台, 成 为信息发 布的主体 。 受众不再仅仅局限于
广播 、电视三大媒体 向受众发布的信息。

“参与式新闻”对传统新闻生产理念的解构

“参与式新闻”对传统新闻生产理念的解构
第1 3卷 第 2期 2 0 1 5年 4月
福建 工程 学 院学报
J ou r n a l o f F u j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
Vo I .1 3 No . 2
Ap r .2 01 5
摘要 : 媒体转 型背景 下, 以“ 用户生成 内容” 为核 心特 征的参 与式新 闻, 因其传 播主 体的 多元化 。 弥补 了传统新 闻生产的不足 , 赋 予新 闻 内容产品新 的活力, 解构 了“ 内容 为王” 、 新 闻价值 判断标 准等被 视 为理所 当然的传统的新 闻生产理念 , 可以架设起一座通往 未来新 闻的桥 梁。
参与式新闻正是回应新闻传播领域上述变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介融合的兴起而产生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公民作为主体参与到新闻活动中所带来的新闻模式的变革又常常被称为开放信源新闻草根报道博客新以参与与分享为核心精神的参与式新闻与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弥补了传统新闻生产的不足赋予了新闻内容产品新的活力在传媒转型升级的当下更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新闻收稿日期
me n t s t a n da r d ,whi c h c a n b u i l d a b r i d g e t o t h e f u t u r e n e ws .
Ke y wo r d s : p a r t i c i p a t o y r j o u r n l a i s m; r e a l c o n s e q u e n c e ;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o n c e p t o f n e w s p r o d u c t i o n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

2016.11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报纸研究参与性新闻报道实际上就是新闻事实的传播不再由新闻工作者一人进行,拓宽了新闻传播的途径。

相比之下,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更加适合电子媒介,电子媒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象化,二是形象化,三是直观性,四是可感性,比较适合受众参与其中。

如今,参与性报道方式应用的比较广泛,形成了多种社会新闻景观。

一、参与性报道方式应用于报纸新闻的局限(一)无法反映问题全貌虽然参与性报道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报纸新闻中,但是在参与性报道方式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和改善。

参与性新闻报道在选择信息源时往往会忽略当事人的存在,无法真正全面的反映出新闻报道的本质。

很多报纸新闻报道的信息源都是以下人员:一是专家,二是学者,三是企业家,四是官方人士,五是政府机构代表,以上新闻源参与到报纸新闻中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报纸新闻的权威性,但是以上新闻源的选择忽略了受众,也就是平民百姓的存在,只能反映出少数社会群体的利益,违背了报纸新闻的报道宗旨。

比如:在一篇名为《保护四合院》的报纸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只听取了政府机构的意见,却忽略了四合院住户的意见和想法。

在编写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很多新闻工作者认为只有加入专业的意见和想法,才能体现出报道的权威性,但是与新闻报道相关的当事人的想法却被忽略了。

当然,并不是全部报纸新闻报道都可以让受众参与其中,但是如果是与受众生活相关的新闻报道就必须要听取受众的意见和想法,这才能体现出报纸新闻的亲民性。

(二)新闻报道观点与实际不符人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是固定的,很难被改变。

比如:很多人会认为农民工的文化水平都很低,素质都很差,农村的经济基础一定要比城市差等等。

在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要求他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思维框架,抛弃自身对社会现象的偏见。

但是,还是有部分新闻工作者缺乏职业素养,带着自身的思维框架编写新闻报道,导致新闻报道观点与实际不符。

融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新闻”

融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新闻”

融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新闻”摘要:当前,日新月异的数字传播技术推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媒体整合趋势日益显现。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在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讲好百姓故事、传递正能量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而在当下,很多新闻采访人员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在新闻报道中充分融合了新媒体的创作技术和制作理念,用受众“参与式新闻”的方式讲好新闻故事。

关键词:融媒体;参与式新闻;讲好新闻故事在2015年度广东省县(市、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参评作品评点会上,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部分获奖作品充分融合了新媒体的创作技术和制作理念,用受众“参与式新闻”的方式讲好新闻故事,是新形势下好新闻的鲜明特质。

一、什么是参与式新闻“参与式新闻”的概念源起于美国,又被称为“公民新闻”、“草根报道”。

丹-吉尔默(Dan Gillmor)在《we the Media》一书中,把参与式新闻定义为:“一个或一群公民,搜集、报道、分析、散播新闻和信息的积极行动,目的在提供民主所需的独立的、可信的、准确的、广泛的、切合需求的信息。

”二、参与式新闻的报道方式与我们以往常用的体验式新闻不同的是,参与式新闻的主体是受众。

受众可以借助现代数码和网络技术主动地加入到传播活动中,他们对新闻信息的报道可以采取他们愿意采取的任意方式、任何体裁、任一角度和立场,他们没有传统媒体对新闻报道方式的束缚,完全随心所欲、一吐为快,可以尽显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三、从参与式新闻入手,做到媒介融合当前,日新月异的数字传播技术推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媒体整合趋势日益显现。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在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讲好百姓故事、传递正能量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这方面,在去年的作品评选中,有不少电视台选送的作品都作了很好示范。

总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受众直接参与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以第一人称讲故事。

参与式新闻的主要实践形式

参与式新闻的主要实践形式

中华文化论坛 2009年7月 参与式新闻的主要实践形式Shayne Bowman Chris W illis (著) 欧阳俊杰(译)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实现参与式新闻的三种代表方式:开放源代码、bl og 和wiki,并分析了参与式新闻对传统新闻模式的影响以及它给传统新闻模式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 参与新闻;开放源代码;bl og;wiki;传统新闻模式〔作者简介〕欧阳俊杰,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四川自贡 643000。

一、想要理解新闻的演变,我们需要理解促成它的技术这一章主要谈论实现参与式新闻的三种代表方式:开放源代码、bl og 和wiki 。

因为对于bl og 的中文译名目前争议颇多,也许直接引用英文更能表达它的原意。

像I P V6网格技术、P2P 技术、bl og,wiki,RSS,宽带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等,都在某一个方面对现有的网络媒体产生着影响。

当然,它们并不是孤立的,未来的网络媒体的面貌取决于它们共同的作用。

它们有些是从硬件方面改变网络,有些则是从应用方式上改变网络,两者相互促进。

今天,由于开放源代码软件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交流信息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比如,网络日志(webl ogging )工具就比多数电子邮件软件的使用更为简单,网络日志也成为如今越来越流行的网络发布工具,据推测,仅在中国目前就有两百万的网络日志使用者。

(一)开放源代码(open -s ource )开放源代码原本是一个计算机名词,代码(s ource )简单地说即一种计算机语言。

开放源代码即被定义为描述其源码(s ource code )可以被公众使用,并且代码的使用,修改和分发也不受许可证的限制。

开放源代码开放模式的名字及其特点最早是由美国电脑黑客埃里克·斯蒂芬·雷蒙(Eric Steven Ray mond )在他的著作((大教堂与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Bazaar )等一系列论文集中提出并探讨的,《大教堂和市集》也被誉为开放源代码运动的“圣经”。

试论论参与式新闻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的运用的论文

试论论参与式新闻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的运用的论文

试论论参与式新闻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的运用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关键词】参与式新闻电视节目【论文摘要】本文从参与式新闻出现的原因及特征入手,阐述了其在我国地面频道民生新闻节目中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做好参与式新闻所需要具备的要素,并指出目前参与式新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电视新闻比其他传统媒介新闻的优势在于新闻现场,新闻现场不仅提供了复杂的视听符号系统,还刺激着、调动着受众的注意力。

但是对电视新闻而言,新闻现场也仍然处于“可遇难求”的境地,技术、设备、财力等等条件的限制,让很多新闻工作者仍处在追求“现场”的路上。

电视新闻需要现场,但现场供给却成瓶颈,这一矛盾为另一种新闻制作方式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这一方式被称之为“参与式制作”,它与传统电视新闻制作最大的区别,通俗地讲在于,传统的是专业人士走出去,后者是受众走进电视媒介。

通过这样的参与制作出来的新闻被称之为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是草根新闻(grassroots journalism)或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一种表征。

参与式新闻的特征在于普通公众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参与新闻的报道和发布,使得他们不仅是新闻受众,而且是新闻的生产者与传播者①。

从某种意义上讲,参与式新闻在电视新闻传播格局中出现并立足,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贴近性”的需要,是大众参与电视制作和某种表达的需要。

这种参与式新闻制作与传播正在悄悄地改变着电视传受之间的传播格局,在现如今我国地面频道的民生新闻节目中,这种“参与式制作”模式正渐渐形成规模。

眼下地面频道是五花八门,不少频道称那些手持dv,活跃在新闻现场的人为dv爱好者,dv通讯员,dv信息员等等,也有个别寻求不同称谓的,比如湖南经视称之为dv队员,深圳都市频道叫dv纪录员。

参与式新闻 公民新闻

参与式新闻 公民新闻

90年代开始,美国兴起“公民新闻”运动,职业记者不光要报道事实,还要主动引导社区事务,让公民知道为什么必须知道这个事实。

21世纪,互联网和视频技术兴起,公民新闻转化成“参与式公民新闻”。

从此,这场运动不再只是职业记者的事,而是所有人和职业记者一道,共同记录这个世界,评价这个世界。

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它冲破了传统新闻学的所有理论,也带来前所未有的问题。

在汶川大地震的公民报道中,可以看见各级电视台和各类期刊不及报道的大量珍贵的事实、图片、视频,这是好事,是参与式新闻存在的明证,但同时可以看到各种谣言,可以看见血腥不加遮掩,可以看到大量未成年人成为集中报道的对象,可以看见中学教师放大自己的胆怯和不孝,可以看见网络暴民对王石、莎朗斯通、余秋雨进行断章取义的过分围剿……这一切,无非是卢因的“把关人”理论失效,没有新的方式在网络时代维护传播理性。

它击溃了传统媒介的专业性和倾向性,呈现出部分事实和原态,但却毫不顾及新闻伦理,甚至公然违背公共道德。

如果新闻是历史的第一稿,参与式公民新闻写就的那一部分,鲜活而无序,重要却可疑。

这一点,史学家需要尤为注意,新闻专家也需寻找答案。

公民新闻“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0时代的到来而兴盛。

对公民新闻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公民新闻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一种颠覆,它代表了‘新闻媒体3.0’( 1.0是指传统媒体或说旧媒体(old media),2.0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新媒体(new media)或者叫跨媒体,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we media)的个人媒体或者叫自媒体。

公民新闻的诞生,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群体在传播中的地位,传播者和受众群体不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在意义上可以互换,实现了传播主体的位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
青年记者・2006年第22期
68

于互联网络、DV、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和飞速发展,这些原本以信息交流或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新
技术,对传统的新闻业产生了有目共睹的深刻影响,使新闻传播的结构、方式、主体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突破了传统的载体藩篱。

在这样的新闻传播变革的背景下,新闻信息的传递由传统的一对多变成了多对多,新闻传播的“传” 和“受”走向了一体化。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性,它的海量的存储信息、超级链接所带来的新闻背景的立体化呈现及其个性化的服务,使普通公众可以借助现代网络及数码技术主动地加入到传播活动中,从而导致“参与式新闻”这一新名词出现在传播领域,“博客记者”、“公民记者”、“市民记者”成为这一概念的外在表现,“每一个人都可以当记者”则成为多元话语时代的传播理念。

“参与式新闻”这一概念源起于美国,英文名为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Participatory”的含义是“提供参与的机会、供人分享的”,参与式新闻即指普通公众可以借助现代数码和网络技术主动地加入到传播活动中,又被称为“公民新闻”、“草根报道”。

在丹・吉尔默(Dan Gillmor)的著作《We theMedia》一书中,他把参与式新闻定义为:“一个或一群公民,搜集、报导、分析、散播新闻和信息的积极行动,目的在提供民主所需的独立的、可信的、准确的、广泛的、切合需求的信息。

” ① ,在书中他把民治和民享看做是这种草根新闻的根本特点。

参与式新闻的发展历程
被称为“个人媒体”的博客(亦即“网络日志”,台湾称之为“部落格”)近年风生水起,即是互联网络技术条件下促生的参与式新闻的一种典型表现。

在国外博客新闻源于上世纪90年代德拉吉对美国总统克林顿性丑闻的报道,而在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期间,曾经做过《纽约日报》记者的奥布瑞顿开设了一个名为“回到伊拉克” (www.back-to-iraq.com)个人网站,向订购他的伊战新闻的网民收取一定的费用,他利用这些费用完成他到伊拉克的新闻采制,被称为“第一位专业化的博客战地记者”、“第一位独立的网络记者“。

较早研究这一新闻传播现象的纽约大学新闻系主任Jay Rosen认为,网络技术为参与式新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因为“读者和观众现在有更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新闻来源渠道,他们
参与式新闻浅析
● 牛光夏
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丧失对传统新闻媒体的敬畏。


在国内,自2003年“木子美现象”后,博客开始为人们认识,此后开始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和生活。

在2006年的“两会”报道中,博客成为一个关键词。

各媒体的一些名记者、名主持人纷纷开设了自己的博客,如王小丫的“小丫跑两会”博客等,籍此征集民众感兴趣和关注度高的选题。

在人民网专门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设的“两会博客”中,有六位政协委员和两位人大代表开设了自己的博客,以倾听民声、搜集民意和传达民意。

由此,中国的“选民”突然发现可以与他们的代表“零距离接触”和“互动”了,此举被网民和媒体盛赞为“拉近了两会同民众的距离”。

除个人博客外,各种网络社区、论坛、BBS等,都可以成为参与式新闻的发布和传播平台。

参与式新闻的传播模式
参与式新闻的传播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一是受众主动参与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

这类模式一方面表现为主流媒体或其记者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博客网页,而受众则通过电子邮件或直接发贴对某些新闻事实作评论或补充;另一方面表现为受众直接参与到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去,如有些报纸为某一新闻活动策划征集“市民记者”参与报道,这是2005年9月29日《南京晨报》刊登的一则启事:“十运盛会即将来临,南京晨报现招募200名‘十运市民记者’,您愿意抓住这个机会加入我们的报道队伍,用您手中的笔记录盛会一景吗?职责:负责报道与十运会有关的社会新闻;要求:身体健康、关注十运、新闻敏感性强,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吃苦耐劳并服从晨报统一调度……” 2006年《三峡商报》自4月27日征集10名“市民记者”现场播报各地黄金周旅游新闻,大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报名者众多,市民记者的报道也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和关注,他们想知道从普通人角度出发而报道的新闻事实。

《南京零距离》等一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则鼓励和支持那些拥有DV机的民众自己拿起摄像机,拍摄下身边的新闻,提供给他们,甚至聘请了一些素质较高人士作为特约记者,从而能够 “短平快”地把新闻现场零距离地呈现在屏幕上。

二是在各大新闻信息网站或综合网站的博客板块或社区新闻、BBS、论坛上,网民上传自已的文字或视频、音频的原始资料,发表自己的评论,发布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闻事实。

新媒体
69
青年记者・2006年第22期
三是独立的参与式新闻网站。

如韩国的OhmyNews(我的新闻)网站,一个主要由业余记者提供新闻的网络媒体,它高举“每一个市民都是记者”的旗帜,在韩国掀起了市民个体参与新闻报道的浪潮。

网站创办时,业余记者数是727人,现在已经有38000人以上,包括大学生、教师、白领、家庭主妇,每天有150-200条市民记者写就的新闻发布在OhmyNews上,平均每篇文章有3500条评论。

参与式新闻的价值取向
新闻价值是指一个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和各种素质的总和②,是人们衡量新闻的尺度和标准。

新闻价值取向,则是指实践主体在进行新闻的采访、制作、编辑等活动中遵循的以相应价值为衡量标准的判断和决策方向。

也就是说,是对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及时性、趣味性等新闻价值诸要素的侧重与取舍。

对于这些非职业新闻工作者的参与者来说,他们对于所发布的新闻信息的价值判断是以接近性为第一要素,即与他们在地理、心理、职业、年龄等方面较为接近 ;其次是对趣味性的追求,是他们感兴趣的、也是他们认为会引起其他人的兴趣和关注的,再次是对及时性的追求,尽快地把自己掌握的新闻信息发布出去,但由于不像报纸、电台、电视台那样有截稿时间等等的限制,不发布也不会对自己有何不利,所以时效性并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至于重要性、显著性,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而这个标准有时和传统媒体的会大相径庭。

另外,一般而言,他们对新闻真实性的把关也不会像正规媒体那样严格和苛刻,也不会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参与式新闻的报道方式
对参与式新闻的传播主体来说,他们对新闻信息的报道可以采取他们愿意采取的任意方式、任何体裁、任一角度和立场,他们没有传统媒体对新闻报道方式的束缚,文言或白话、方言或普通话、书信体或对话体、倒金字塔还是章回体,完全随心所欲、一吐为快,可以尽显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参与式新闻引发的思考
大量的事实证明:新技术产生的新媒介使普通公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新闻传播的能力,他们可以借助手机、博客、播客、BBS等新的传播平台,发布自己亲眼见到的、亲身感受到的、亲手拍摄下来的新闻,表达他们最直接、最真实的观点。

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一类来自“草根记者”的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已经产生了全球性的轰动效应,如美国的“9・11”事件、东南亚的海啸、英国伦敦的地铁爆炸案等等,这些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出的现场新闻报道都来自普通民众而非职业记者。

据美联社报道,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有3000个普通民众向美国航天管理部门和《达拉
斯晨报》,提供了他们的目击材料,包括文字、照片和影像,而之前当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初次出现致命故障的时候,是美国的一家在线论坛首先披露了这一信息,比美联社对此发的电讯稿早了11分钟。

参与式新闻的出现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

Grassroots媒体网的创始人丹・吉尔摩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以往的历史由新闻记者撰写,但现在的历史由人民大众书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改变。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新一代媒体将颠覆传统媒体扮演的角色”,新一代媒体颠覆传统媒体扮演的角色这句话有危言耸听之嫌,传统媒体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力量。

但可以预言:在未来的新闻事业中,传统媒体的专职记者和一群出色的业余报道者将会形成共生共存的关系,民众在他们的博客或播客中所提供的信息将会成为传统媒体一个生生不息的、巨大的新闻信息源,在去年的哈尔滨松花江水污染造成的停水事件中,杭州的《都市快报》就连载了东北一市民的博客日志,作为对这一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

那么由此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来自普通民众的新闻和言论在新闻传播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与此同时,新闻传播效果会具有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相应地新闻媒介组织对新闻传播的控制也会越来越难,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新闻传播现象。

同时,由于普通民众新闻职业素养的缺乏,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的监管缺失,非职业新闻工作者参与新闻传播,难免使新闻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对这些积极参与新闻传播的草根民众来说,如何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遵守法规、加强自律,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媒介,提高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和辨别力,增强对新闻信息的采编制作能力,是每一位参与新闻传播的公民都面临的问题,这就又牵涉到了加强民众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

参与式新闻的出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利用这些新的个体传播活动,更好地使参与式新闻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补互动;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和新闻事业内涵会不会由此改变;没有职业道德规则的界定及行业、协会纪律的管理,将由谁来约束和规范这些个体传播者的传播行为,普通民众的媒介素养教育亟待提上日程等等,都是应当引起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甚至是全社会关注的新课题。

注释:
①Dan Gillmor.We the Media「M」.O'Reilly Media,2005.p3.
②陈祖声,张宗厚.简明新闻学「M」.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p 271.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