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论初中《思想品德》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论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95ac1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7.png)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摘要: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这句话很通俗地告诉了我们授予方法的重要性。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既教会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又指导了学生学会学习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学会〃为"会学〃,重视学法指导,再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最后再进行长期不懈地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法指导思维训练持之以恒正文:”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淮南子・说林训》中如是说,由此可见教会学生会学比单纯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为重要。
可是有些数学课上,老师们只注重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忽略了数学教学中的灵魂…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指导,最后即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付出很大的努力,结果却是差强人意,效果不佳。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既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又让学生掌握到一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呢?下面我将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感悟:一、变〃学会〃为〃会学〃,重视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要教、学合一。
〃为人师者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近20年的我,更是深刻体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掌握才应是学生学习时最先要达到的目标。
刚参加工作时,我曾教学过北师大版三年级有关〃单位名数改写〃这部分知识,遇到过如0.5千克=O克、300千克=()吨这类题型。
这种题本身比较抽象,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还关联到不同单位间的进率及小数的乘除法等诸多相关的知识,题型较灵活多变,因此很多学生在解题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地错误。
面对这种情况,我按照教科书上的教学方式反复地讲解,又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但收效甚微。
万般无奈之下,我便向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
品社课堂中的授以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品社课堂中的授以以鱼,不如授人以渔](https://img.taocdn.com/s3/m/ae4d0025192e45361066f577.png)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和思考,也包括学生与同伴合作开展的学习和探究。
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避免放任学生进行盲目而低效的探究活动。
教师要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对获取的信息和他人提出的观点进行大胆质疑,同时尊重并积极回应他人的质疑,并帮助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修正和改进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教师自身要做到并且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掌握的事实材料作出判断和结论,不要盲从和轻信他人的传言和不实信息。
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下面就谈一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
一、创设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课的伊始,我都会用谈话的形式导入课,把休憩中的孩子慢慢的拽入课堂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要学会让学生质疑,设计符合该年纪阶段的的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情境当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讲《健康的杀手》这课时,先出示了一幅图片:一个小男孩因迷恋电子游戏“中毒”的可怕的样子,父母站在旁边难过的在流泪。
学生看到后很惊讶,看到学生惊讶的表情我便问到“你知道这个比我们大不几岁的小男孩怎样了?”,学生在摇头并问我“老师,他这是怎样了,你给我们说说”,可以看出他们很想知道原因,这时我便很自然的交待了一个自主学习的任务:看课本第三十一页,很快你就能找到答案!学生便带着这个问题自觉地积极地去课本找答案。
二、老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一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上老师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探究,让学生处于自主的学习状态。
例如:我在上《健康的生活最美丽》这一课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观察两幅图片:一幅是健康的生命,一幅是不健康的生命,分别让他们说说两幅图的心情,我并提了为什么会出现不健康的现象的问题,然后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_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_](https://img.taocdn.com/s3/m/3c0dfb15964bcf84b9d57b48.png)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作者:刘建美来源:《现代教育科研理论》2013年第12期教学活动的过程应该包括两个过程,即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智力的过程和教会学生如何独立学习的过程。
教与学是矛盾统一、互相促进的关系。
教法和学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同步研究,同步改革,互相协调,共同发展,才能达到提高质量、培养人才的目的。
一、学法指导的重要意义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授之以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正确途径。
外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都要通过学生积极思维才能实现。
解决知识的无限性和在学时间的有限性这个矛盾,只能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果教师只埋头教书,不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不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影响,不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只能是一句理想的空话。
二、树立全面的学习观和质量观过去,我们往往把会读书与会学习划上等号,以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就等于具备再学习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学习的观念和内涵正逐步扩展和延伸。
学习观念的更新,必然引起学习方法的改革,归纳起来,可分为下列五个方面的变革:1、由"数量式"到"数量+结构式"过去只偏重单一的外语知识(如单词、语法、句型等)的增加和积累,忽视知识结构的系统学习。
随着人类知识总量的迅猛增长,各种知识相互迁移和渗透,如果知识结构单一,学习潜能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必然受到制约。
2、由"勤奋式"到"勤奋十方法式"。
勤奋学习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和先决条件,但我们往往片面强调勤奋,忽视科学方法的掌握,结果是勤奋学习者众,获得成功者寡。
年级越高,知识容量越大,越要讲求学习方法。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授以鱼与授以渔”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授以鱼与授以渔”](https://img.taocdn.com/s3/m/790257adf524ccbff1218420.png)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授以鱼与授以渔”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课程,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要。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这充分说明了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
这就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站在这次改革的前沿,改变自己的角色,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活动过程,真正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技能,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
一、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传统观念,直面课改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改变传统观念,由只教授课本知识向既教课本又教学生学法转变,把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充分重视学法在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上的作用。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教授他们知识,而且教授他们怎样去掌握知识,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在某种程度上说,“渔”比“鱼”还要重要。
改过去以讲为主成现在的引导为主,从以前课堂中的主角成为现在课堂的配角。
教师必须树立加强指导学法的观念,在备课、授课、辅导、作业批改等环节,时刻注意对学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走出学政治就是死记硬背的误区,让学生爱学政治、会学政治, 提高政治课教育教学质量。
二、变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以合作者的方式出现,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
合作学习能够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可以改变当前政治教学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局面,营造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以致用的课堂教学新形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88bd0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a.png)
基础教育P UBLIC C OURSE129OCCUPATION2014 03摘 要:中职数学教学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教学普遍低效。
笔者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从授人以渔需以生为本、授人以渔需以学为先、授人以渔需能力为重三个方面阐述何为授人以渔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指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教学为例文/蒋凤君一、为什么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尽管大家都说教学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但实际教学中远没有落到实处。
下面两个思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这一点。
思考一:“蝴蝶的启示”。
有人发现已经裂开了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破茧而出。
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
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
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这就是现在一些学习的误区:教师把结论告诉学生,免得学生探究花时间,把过程省略掉看似更快,其实是要付出代价的。
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不要动脑筋,只要记忆、练习就能掌握老师所讲的东西,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思考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曾出现一道一元二次方程求根题目难倒全场24位女嘉宾,难道女嘉宾们仅仅小学毕业?事实并非如此,她们学历基本大学以上,有的还是研究生。
事实上,对待一元二次方程求根这样的重点知识,老师往往都会反复讲解,反复练习。
也许时光倒退到她们初中时光,她们就能如孟非女儿一样一分多钟就能解出。
而过了那么长时间,尽管她们学历更高了,可初中的数学知识基本忘记,自然解不出这道题。
笔者曾经调查过周边的朋友,发现他们现在从事的工作跟数学毫无关系,对于数学知识基本回归到中小学水平。
授人以鱼_不如授人以渔_谈中学历史课堂学法指导_柳晓萍
![授人以鱼_不如授人以渔_谈中学历史课堂学法指导_柳晓萍](https://img.taocdn.com/s3/m/53edfe07866fb84ae45c8dad.png)
2010年第11期科学大众·科学教育Popular Science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管教,还要管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历史教学实践,谈谈中学历史课堂学法指导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①可见,阅读能力是获知、创新的基础。
就历史教学讲,它将直接影响到历史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重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源泉,所以教师应时时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把自己的讲授内容落实到教科书上,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讲课时,可有意识地把教科书中难读难解或关键的字句提出来,着重讲解并适当板书,借以消除学生阅读时的障碍。
而一些简明易懂的课文就让学生自学。
学生在自学时,可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找出关于背景、原因、经过、性质和历史意义等等的论述,并做好记号,或阅读之后用自己的语言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史实做出概括性的结论。
例如:在讲“文艺复兴”时,用五个小标题。
先板书“1.历史背景”。
让学生带着“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阅读课文,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共有两点:⑴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⑵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精神世界的控制,进而分析得出:随着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从而掀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授鱼不如授渔——初中政治课改之我见
![授鱼不如授渔——初中政治课改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fc75015b336c1eb91a375d25.png)
授鱼不如授渔——初中政治课改之我见课改的春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课改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我校的教学效益。
近几年我一直担任学校思想政治学科课改主实验人,并积极参加学校、县、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初中思想政治课在一定程度上普遍认为枯燥无味,引不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产生兴趣,然而,中招试题的开放性给学生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开放性试题就是材料比较通俗、活泼、清新,其内容、形式、来源不拘一格,从文字、图片、数据到报刊、杂志、互联网的消息被大量采用,学生解答时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现成的书本表述可以套用,必须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提炼,综合加工,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认识,积累的经验来回答。
工作中,我不断的摸索、总结,归纳出:如果教学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在享受,教室气氛始终能充满乐趣、欢快、轻松和舒适,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
在这里,我就针对适应开放性试题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关探索和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一、要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以育人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判断、评价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
因此就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养成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习惯。
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新思路。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变“填鸭式”为“启发式”。
比如,我运用自然贴切、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巧譬妙喻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深为浅,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或者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简短有趣的又能说明问题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或者利用多媒体用直观手段和演示操作,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或者给学生指点迷津,拨开疑雾,使学生明确思路,抓住要旨等等,这些都紧紧地抓住了学生求知的心理,在亲身体验成功中增强了学习政治的动力。
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方法的浅析与理解——以“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为视角
![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方法的浅析与理解——以“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083b6b7969eae009581bec73.png)
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方法的浅析与理解———以“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为视角■曾惠东/临川二中实验学校摘 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习中,不仅强调要加强针对思想政治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出优秀的自我学习方法,以便更科学地掌握相关教学规律,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深入研究,最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本文拟以“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为理念前提,对自我学习的基本能力意识进行概述介绍,以阐述思想政治专业自我习得的重要意义,并对思想政治专业学习的方法进行理论思考总结,以便完善深化对于思想政治的认知。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育 学习方法 理念21世纪是人才快速发展的世纪,是每一个人全面持续成长的新世纪,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变得更加频繁,对于追求新知的要求变得愈来愈高,只有不断满足自身对于知识的学习需要,才能为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学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持续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的教学更应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学习的能力。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授指导,重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实际上,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必须要做到“授人鱼”,更需“授人以渔”。
一、何谓“自主学习能力”伴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及推进,自主学习无疑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知识的海洋,仅仅靠教师教授知识,来让学生进行较为被动的学习已经变得十分不可能,毋庸置疑,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界普遍认同的基本习得样式。
一些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态势,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知识主动学习者,甚至是知识创造者和传播者。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自主学习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息息相关。
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学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状况来确定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身学习方法,以便可以完成学习目标,笔者对此的认识是,自主学习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学生作为核心,有目标、有计划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学生独立完成知识探索,进而从根本上建立对知识的认知和认同,乃至自觉推进对知识的更新。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想政治课的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想政治课的学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8541680a0116c175f0e489e.png)
2 0 1 4 第 2 期 ( 总 第 8 6 期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 以渔
思 想政 治课 的学 法 指导
口 邢 代清
中国有句古话叫“ 授人以鱼不 ( 2) 题 目中涉及 的“ 观 点正确” 时, 如授之 以渔” 。现结合 自己的教学 先摆观点 , 再 分析说明观点 。( 3 ) 实践 , 与大家分享几种学法指导。 题 目中涉及的 “ 观点错误 ” 时, 先 指 导 学 生 学 会 阅 读 把它改成 正确 观点 ,然后分析说 l 、 带着问题去阅读。老师先列 明观点。( 4 ) 题 目中涉及的观点具 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 有两面性时 ,正反两方面都要分 观点判断不准的不摆观点 , 直 读, 这样做的 好处是: 学习 目 标明确, 析; 学生积溉胜高, 理篇 记 舷效果好。 接分析理由。( 5 ) 最后 , 概括总结 2 、 抓 中心 、 找观点。 指导学生 观点。 阅读时 ,教给他们找准每段 的中 3 、 做材料题 的方法 。材料题 心句 , 用横线画 出来 ; 中心 句找到 类 型很 多 , 例如做 “ X× 建 议” 类 了,也就抓住 了重点 、明确 了观 型 的试题 ,一般答题方法是 : ( 1 ) 点 。阅读时 ,还要指导学 生做 到 国家层面 : 一要坚持依法治 国, 制 “ 眼、 口、 手、 心” 四到 。 “ 眼至 0 ” 即是 定关 于“ 某某 ” 的法律 法规 ; 二要 眼看教材 , “ 口到” 即是 出声 阅读 , 实施 “ 某某 ” 战略 , 坚持 “ 某 某” 的 “ 手到” 即是边看边在关键词上做 基本国策 ; 三要在全社会宣传 “ 某 标记 , “ 心到” 即是边看边思考 。 某” 的重要性 , 对公 民加强 教育 , 二、 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 提 高公 民的道 德 觉悟 和 文 明 素 1 、 用不 同符号标记不 同知识 质 ;四要国家增加经费 ,加大对 点 。 比如 , 记 忆类 知识用 “ ▲” 标 “ 某某 ” 的资 金投入 。 ( 2 ) 相 关 部 记; 概 念用 “ 口” 标记 ; 关 键 词用 门: 一要加强对“ 某某” 管理 , 担 负 “- . , ’ ( 着重 点 ) 标记; 重要观点用 起监管责任 ; 二要严格执法 , 加 大 某某” 行为的处罚力度。 ( 3 ) 公 “ ” 横线( 下画线 ) 标记; 重要 对“ 问题 用 “ ★” 标记 。 民或青少年 : 一要增 强“ 某某” 意 2 、为 了方便保存 和复习 , 把 识 和“ 某某 ” 观念 ; 二要积 极宣 传 某 某” 的重 要性或 危害 ; 三要 敢 补充 的内容 、 整理 的知识体 系 、 归 “ 纳 的专题都粘在书上 。 于 同“ 某某 ” 行为做 斗争 ; 四要 积 三、 指 导 学 生 学 会 做 题 极 向有关部门提关于“ 某某 ” 方 面 不同类型试题, 做题方法不同: 的合理化建议。 1 、 做选择题 的方法 。教会学 总之 , 加强学法指导 , 让 学生 生 “ 三个排 除” : 排除观点错误 的 学会学 习,能使学生获 取更 多的 “ 授之 以渔 ” 远 比“ 授 选项 ; 排 除与要求无关 的选 项 ; 排 知识 。可见 , 除观点片 面或绝对 的选项 。 人 以鱼 ” 更重要 。 2 、 做辨析题的方法。( 1 ) 题目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 濮阳市油 中涉及有 “ 概念 ” 的, 先解 释概念。 田第十八 中学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语文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语文学习方法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f4ffe7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7.png)
探索篇•方法展示语文不仅仅在初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整个的教育教学环境下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承担着传授学生基础语言能力的任务,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和根本。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教师往往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缺乏,更遑论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那么,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哪些举措来培养学生适当合理的学习方法呢?一、问题情境进行导入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从小学进入到高强度的初中,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增多,往往就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与设定好的学习目标产生偏离,从而没有跟上教师的步伐。
再加上没有学会合理有效的自主学习,就会导致知识链的断裂。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就要采取一定的迎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语文学习注意力,促进学生听课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设定:你认为本课当中写得比较好的句子都有哪些?在同学们挑出来的这些好句中,你能不能发现主要都是侧重描写什么的?你认为鲁迅先生的童年有趣吗?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童年故事等。
通过各种问题的设定,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文的研读。
长此以往,学生在进行课文理解时,就能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趣味活动同步开展学习方法没有形成系统,自主学习无处下手,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都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当明确这样的一个教学观: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是决定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了,学生的成绩才能得到稳步的提升。
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中,首先就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内驱力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课外故事或者音乐视频进行结合,让学生不仅接受到文字的刺激,而且接受到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形式的刺激,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自主地完成学习中的探究活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浅谈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浅谈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0fc4313b9f3f90f77c61bc6.png)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浅谈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摘要】教师的天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会学习是一项促进全人类和谐发展的战略决策,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学会学习。
因而,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学习兴趣的启动:首先应尊重主体,突出个性;其次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方法的培养: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注重自学;重视体验方面进行。
学习精神的养成:应提倡竞争,注重合作和突出创新。
【关键词】学会兴趣方法精神对策会学教师的天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特别是当前我国教育正面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阶段,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写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达尔文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方法,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如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因此,施教之功在于授法。
教学中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各国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就人才的素质培养进行了许多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取得了颇多的可喜成果。
其中之一共识,便是普遍认为:学会学习将成为21世纪新人的生命活水。
一、学会学习的时代要求和理论依据1.时代要求学会学习是一项促进全人类和谐发展的战略决策,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社会的急剧变化必将产生许多人们昔日不曾遇到的新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人们又将采取怎样的对策?因此,培养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学会学习已成为新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而,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授人以渔”,即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明确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学习方法的人。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捆绑着学生的身心。
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记忆知识,考试还原知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https://img.taocdn.com/s3/m/a052615b77232f60ddcca143.png)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初中生物学法指导初探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这句古话在新课程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也同样有效。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文规定,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因此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更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物的过程。
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把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我的工作重心。
为此我在教学中有如下尝试,力求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一、注重教材的利用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根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正确的主动使用课本,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非常有效。
(1)有效阅读教材。
在学生看书的过程中,我一直要求学生要有效读书,手中拿一支笔来阅读一直是我对学生阅读习惯的要求。
例如,在课程探究学习中,有些需要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得出相关知识,这时就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出科学过程的方法,或者关键字句,并做相应记号。
再例如,对于相关概念的学习,我也会在课件中注意关键字词的突出,并用不同颜色标出,提醒学生在书本上有所侧重,并在重点词句下加上着重符号,并随着习惯的培养慢慢的要求学生自己归纳资料中的大意,找到重难点,久而久之,学生也养成了阅读并找寻知识重点的好习惯。
课后对教材的使用也同样很重要,除了温故而知新,还需要学生尝试自己梳理知识。
教材上的自我评价更使学生自我反馈的重要依据。
(2)理解教材图表。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常有很多知识点蕴涵在一些图片和图表之中,此时学生的阅读就不只是简单的阅读,还包括对图表的理解记忆,因此在生物学习中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对教材图表的使用,明确其意,领会其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思品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微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思品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微探](https://img.taocdn.com/s3/m/9091f04b312b3169a451a459.png)
测。 在操作过程 中, 切忌设框框条条 。 要鼓励学生表达想法 : 尤 其 是 当学 生 的看 法 有 不 同 时 , 我 不 马上 下 结 论 . 而是 师 生 平 等 地讨论 、 切磋 , 直至达成共识 为止 。在整个过 程中 , 学 生 是 主 体, 老师是主导 , 师生 互 动 , 教学相长。 2 . 目标 导 学 式 我根据《 课程标 准》 的要求 , 将 每 堂 课 的 教 学 目标 以 预 习 思 考 题 的形 式 出示 给学 生 ( 可课前 预留 , 也 可 当堂 出示 ) . 让 学 生 围 绕 问 题 自学 , 老 师 辅 导 。基 本 程 序 是 : 出示 问题 一 自学一 讨论 一 明 确 目标 一 检 测 反 馈 。 这是 带 有 演绎 性 的 自学 方 式 . 学 生 自始 至 终 在 老 师 编 制 的 自学 阅 读 提 纲 ( 问题 ) 的 框 架 内 自
积极 性
关 键 词 :自学 学 习 指 导 方 法 初 中政 治课 “ 学 为 主体 , 教为主导” 是素质 教育的教学理念 . 倡 导 让 学 生成为课 堂的主人 , 老 师 是 课 堂 教 学 的导 演 . 既然是 “ 导” . 就 要 把 学 生 领 进 知识 的 大 门 , 带 领 他 们 畅 游知 识 的海 洋 。 如今 全 社会都在倡 导“ 减负” , 那 么 如何 在 减 少 学 生 学 习 时 间 的 同 时 又提高学习效率 。 是 当前 我 们 亟 待 解 决 的课 题 . 指 导 学 生 学 会 自学 是 解 决 上 述 问题 的一 条重 要 途 径 。 古人云 : “ 授 之 以 鱼。 不如授之 以渔。” 给 学 生 再 多 的鱼 不 如 给 他 渔具 、 教他渔术 , 从而开发学 生的潜 能 , 学 习 更 多 的 新 知 识 。尤 其 像 初 巾政 治 , 有思想 品德教育 、 法 律 常 识 和社 会 常 识 三 部 分 内 容 ,这 些 内 容 可 以 说 涵 盖 中 学 生 生 活 的 点 点 滴 滴, 从 身边小 事到 国家大事 , 教 学容量 大 、 知识 面宽 ; 它 是 开 卷考 , 分值五 十分 , 更 需 要 指 导 学 生 学 会 自学 , 花 最 少 的 时 间 争 取 更 高 的 效 率 。指 导学 生 自学 是 一 门教 学 艺 术 , 方 法 多 种 多样, 每 个 老师都 有 方法 , 而 学 生 的情 况 不 同 , 教 学 环 境 不 同。 方 法 也 不 同 。 我 结 合 多 年 来 指 导 学 生 自学 取 得 的 经 验 谈 谈看法 。 在 备课 中有 计 划 地 设 计 学 生 自学 大 纲 是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的依 据 ,我 在 期 初 制 订 教 学 计 划 时 认真研 究教学大纲 , 熟读教 材 , 以教纲为准绳 , 对 教 材 各 部 分 在 课 堂 教 学 巾处 理 做 到 心 中有 数 , 从而实现备教材 、 备 教 法 和 备学生实际的统一 。 精 心 挑 选 适 合 学 生 自学 学 习 的 内 容 。 备课时 . 对 自学 学 习 的 内容 进 行 精 心 的 设 计 。 指导学生 自 学 主 要 是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将 教 学 目标 问题 化 .创设 问 题 化 的 教 学情境 . 调 动 学 生 的主 动性 、 创造 性 , 强 调 让 学 生 带 着 问 题 进 课堂 . 而 问题 不 止 于 教 师 。 在 创 造 性 地 解 决 问 题 之 后 , 提 出 新 问题 让 学 生 带 着 问题 上 课 。 因此 , 我 在 指 导 学 生 自学 时 , 事 先 精心设计 、 巧 妙设 问 , 努 力 实现 教 学 目标 的 问 题 化 。例 如 初 二 “ 向 自 己的 目标 迈 进 ” 这 一 课 的 教学 中 , 我 课 前 设 计 以下 问题 : 1 . 根据所 给的故事材料 , 请 你 分 析 确 立 目标 对 人 生 的 重 要 性 ; 2 . 观看刘翔 的视频后 , 你 觉 得 我 们 在 制 定 自 己 的 目标 时 要 注 意 什 么 ?3 我们 是否 制 定 好 目标 就 意 昧 着 能 实 现 它 了 ?怎样 才 能 真 正 实 现 目标 ?4 . 我 们 制 定 目标 有 大 有 小 , 根 据 材料 分析 应 怎 样 实 现 大 目标 ?5 . 在 实现 目标 的过 程 中不 可 能 一 帆 风 顺 , 那 么 遇 到 困难 时应 该 怎 么办 ?6 . 目前 . 你 给 自己 制 定 了 怎 样 的 近 期 目标 和 长远 目标 ?你 准 备 怎 样 实 现 它 ? 二、 用 恰 当的 方 法 指 导 学 生 自学 现 行 的 巾学 政 治 教材 形式 活 泼 .图 文 并 茂 。 内容 可读 性 强 . 但 学 生 自学 时 往 往 满 足 于 一 知 半 解 , 不求 深入 , 或 流 于 形 式 为 提 高 学 生 自学 的 针 对性 、 实效性 和主动性 , 在 没 有 其 他 自学 教 材 的 情 况下 , 我 根 据 现 行 教材 的 特 点 , 给学 生 编 写 自学 纲 要 。 一 般 可 采用 自由式 和 目标如 “ 授 人 以 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中学语文的语法教学艺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中学语文的语法教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98df2ecb6f1aff00bed51ed8.png)
授 语 文的语 法教 学艺术
@ 潘欣茵 利敏仪
众所周 知, 在语文学科中 , 中学生学 习一些语法是有益处 的, 但 是在 新课标改革 的背景 下应如何讲授语 文语 法呢? 对学生来说 , 学 习语法 , 不 是死记硬背 , 而是为 了提高听说 读写能 力。 语法 教学要 改变 以前纯理 论 的教学 , 要在阅读 、 诗 歌、 文言文 、 写作 、 口语交际等方面采取 多种形 式的 教学模式 , 把语法教学 自然地融会贯通到 日常的语文学 习中。 结 合 阅读 教 学 点 拨 语 法 这主要是指学生在阅读 中碰到一些不易理解 的词句 时 , 可结合 一些 语法知识去分析。 例如 , 赏析“ 说着就举起他 的旱烟袋算 马鞭 子 , 下 边虽 然坐着 , 上边就抡 打起来 ”中的“ 抡打”一词 , 可以 向学生 讲解些许 关于 词的构成知识 , 使其理解“ 抡打”是意思相 近的字构成 的复合词 , 可从 已 知字“ 打 ”的 含 义 揣 摩 未 知 字 “ 抡 ”的 含义 。 从 而 明 白词 语 意 思 , 进 而 理解 句子。 更具意义的是 , 这样可 以使学 生掌握根 据构词 法推测 词语大 意的 诀窍 , 方便学生解答诸如此类的问题 , 从本质上提 高他们 的阅读水平。 二、 结 合古 代 诗 歌 点 拨 语 法 在诗歌教学 中, 抓住关键性的字词的含义和作用也是 理解诗词 的一 种好方法。 如杜甫的《 春望》一诗 中“ 感 时花溅泪 , 恨别 鸟惊心” , 其 中的 “ 溅” 、 “ 惊”两个动词作何解释? 花、 鸟本非人 , 如何 溅泪 , 惊心? 教 师可通 过这样的提 问引发学生的思考 , 从而更 加深刻地 体会 到诗人 的情感 。 在 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字词的知识来赏析诗歌 , 学 生不仅体会到 了诗 歌凝练的特点 , 同时也提高 了诗歌鉴赏能力。 其他的方法还有 , 结合语境, 理解语序所表达的语义。 诗歌 的语言要求 凝练、 对仗 , 因而与散文 的语序有时就不同。 我们要结合语境 、 词语间的涵 义联系调整语序 。 如王维《 山居秋 暝》中 的佳句“ 竹 喧归浣女 , 莲动 下渔 舟” , 如果我们在赏析时将词语的顺序调换成正常语序 , 那样就更方便学生 理解 。 但是诗人为什么要利用这样 的语序呢? 我们可以将改后的诗句与原 有诗句加以比较 , 就可看出差异。 通过 比较 , 我们可品味出原句 自然成为名 句的道理。 其实对于诗句的品读 , 教师与学生鉴赏诗歌时 , 如果遇到 十分难 懂的诗句或者需要变通 的句子 , 可以采取 的一些办法辅助理解。 三、 结合文言文点拨语法 以掌握实词的活用为例。 古代汉语的实词的基本语法特点与现代汉语 实词大体一样 , 但古代汉语实词活用的现象 比较多 。 掌握词类 的活用现象 , 对于理解语句有很大的帮助” 。 在理解词类活用时 , 完全可以利用现代汉语 语法 的知识。 词类活用的分类很多 , 但是不管怎样 , 学生首先必须对词性有 所了解 , 否则就是讲词类活用 的概念 、 分类记得滚瓜烂熟 , 到具体运用时也 无法判断是哪种词类的活用。 如“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 臣诸侯。 ” ( 《 史记 ・ 平 原君列传》 ) “ 臣” 词性本是名词 , 可是它的后面却又跟了个名词, 所 以可判 断这 里的“ 臣”已被活用为动词“ 臣服” , 由于后 面跟了个名词“ 诸侯” , 所以
思品课教学要“授学生以渔”
![思品课教学要“授学生以渔”](https://img.taocdn.com/s3/m/0051ae20ed630b1c59eeb5cd.png)
思品课教学要“授学生以渔”——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课本和资料目前,对于学生而言,思品课是比较难学的功课;对于教师而言,思品课是比较难教的课程。
很多学生面对开卷考试,不会思考,胡乱抄袭,遇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题目,更是两眼发呆、才思枯竭,或牛头不对马嘴,言之无物,抓不到采分点,或者三言两语道几句了事,稀里糊涂答完卷子,分数自然很低。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结果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妥当。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不可忽视教学的研究与学法的指导,要“授学生以渔”。
在某种程度上讲,“方法”就是教学效率,“方法”就是教学质量。
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做法:一、严把学生教材“背诵”关中考突出能力考查,但是“能力是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提高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铺垫的,所以学好思品学科必须从基础入手,以提高能力为目标。
夯实基础知识,就是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尤其是那些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如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权利和权力等等。
因此,必须让每位学生过教材“背诵”关,准确识记教材中的理论和观点。
二、指导学生“抄”书试题的开放性越大,难度也就越大。
但学生却始终认为开卷考试不就是抄书吗?老师也说过“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更何况还有诸如《思品考场速查》、《思品一本全》、《考点热点难点解读》等许多资料,所以“有书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
正因为有了这种思想,在考试过程中,学生生搬硬套而失分的现象时有发生。
那么,学生应该怎么“抄”书呢?一般来讲,要提高得分率,所写内容一定要做到“精、简、准”。
所谓“精”就是要做到,既要语言精练,又要有逻辑性、层次性和条理性,同时内容要紧扣题意,不打擦边球。
所谓“简”就是切忌大段大段的抄,要把所学的内容综合归纳升华后才写。
有些学生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把相关知识或者段落都抄进去就不怕不得分,但事实是,学生答案很多,答出答案要点却很少。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关于对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学法指导的探索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关于对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学法指导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58119bba26925c52dc5bf00.png)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关于对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学法指导的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育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自已获取知识的能力呢?一、自学方法——首要之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阅读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教给学生以下阅读方法:1、语句分析法。
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学生看过记住的内容比听过记住的内容多而持久,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首先必须认真读好教科书。
因此,我在教学生预习课文时,先教给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符号。
要求学生看书时要心、眼、手同时到位,用不同的圈点符号,边看书边对内容进行圈圈、点点、划划、注注,找出知识要点。
如概念句的名词用方框,关键词用圆圈,还用波浪线、横线、括号等符号,以显示不同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使学生在复习时能一目了然。
2、“三步”读书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特点,把自学的基本方法概括为“三步”读书法。
第一步是“粗读”,在指导学生自学时,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一遍教材的小标题、黑体字,要求学生找出每框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归引导、归纳。
第二步是“细读”,要求学生在“粗读”的基础上,全面理解教材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同时区分知识的重点与非重点。
第三步“精读”,要求深刻理解知识点和重点知识及关键句子,还应结合历史与社会实际提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论初中《思想品德》学法指导
发表时间:2010-08-30T08:28:06.340Z 来源:《新学术论坛》2010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越云[导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湖南省衡阳县樟木中学王越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是新课改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务必在教授课程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人在乡村中学一线教学20年,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指导学生“阅读法”学习
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能力、自身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实际,以下几种效果较好。
1、依纲阅读法。
即教师依据本节课所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先列出简明易懂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因为目的性明确,所以学生容易抓住概念,理解观点,达到熟悉教材,初步培养了其自学能力。
2、粗读教材法。
所谓粗读教材法就是粗略地通读一遍,是一种较快速度的翻阅法。
它要求学生提纲式地把握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因为是泛读,所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印象不深,对问题理解的通透力不强。
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听课,并为下一步细读奠定基础。
3、细读教材法。
细读教材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点、线、勾、圈等记号划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关键词,理出基本知识结构。
能够比较、联想本框题新的概念、观念与所学过的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认知体系中。
二、指导学生“纲要浓缩法”学习
纲要浓缩是指借助一种直观教具、结构图表或比较图表浓缩学习内容,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线”的记忆变成“面”的记忆,形象直观,重点突出,脉络清楚。
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节、课、单元或全书小结。
三、指导学生“发现法”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要把学生看做主动学习的对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还可以多提供给学生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发现。
教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
课堂教学是“学会发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牢牢把握这个阵地,坚持不懈地实施培养策略,学生的发现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培养。
四、指导学生“思考法”学习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思维的主动性上。
而思维的主动性又表现在主动探究和遵循学习规律,由形象思维活动上升到抽象思维活动。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避免一味的把教学内容、要点及其联系,全盘托出,完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而应尽可能给学生设计充分的思考空间并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逐步形成创新思维。
五、指导学生“实践法”学习
新修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而且湘教版新教材也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动内容。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它试图通过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我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注意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努力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同时也着意于利用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在《关爱自然》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曾就农村环境的现状让学生作一调查。
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农民们的衣食住行有了极大改善,家家都盖了新房,而且打扫得干干净净。
但走到附近的河边或田头,却发现到处堆有垃圾、污秽不堪,河水变脏变臭。
到了收割季节,焚烧稻草,烟雾缭绕……。
针对此种情景,同学们感触极深,就此提出了保护农村环境的种种措施。
如:必须重视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专人负责处理生活垃圾;治理整顿河道;参加义务劳动;对于稻草,同学们建议通过科学方法进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同学们尽情地发挥自已的想象力,提出了许多建议。
尽管有些建议不成熟,但这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
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充分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问题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会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