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详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人教版初三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初三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大全人教版初三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大全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下面跟着课件网一起来看看吧。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3、功的公式:W=Fs 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牛(N); 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m)4、功的单位:主单位:焦耳(J),1J= 1N bull;1m常用单位:千瓦时(kwh) 1 kwh=3.6x10J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理想情况下:W机械= W人即:Fs=Gh二、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2、功率的定义:物体(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3、功率的公式:P=W/t 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w); 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S);4、功率的单位:主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换算:1 kw=1000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器材、步骤、表达式)三、机械效率1.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3、机械效率公式: eta;表示机械效率,用; 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动能与功率-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 动能的计算公式:$E_k = \frac{1}{2}mv^2$,其中$E_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frac{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所做的功,$t$表示所用的时间。
光的传播与反射-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以直线传播,传播速度为光速。
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 反射的现象:光线遇到光滑的表面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 光的反射规律:$i = r$,其中$i$表示入射角,$r$表示反射角。
- 镜子的反射:平面镜和曲面镜都可以实现光的反射。
- 平面镜的特点:反射光线平行,像与物距相等。
- 曲面镜的特点:反射光线不平行,像与物距和物的位置有关。
电的基本知识- 电荷:物质带有的电性质。
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载流电荷的定向流动。
- 电流的计算公式:$I = \frac{Q}{t}$,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量,$t$表示时间。
- 静电场:电荷周围形成的电场。
- 电压: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电势能。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电阻的计算公式:$R = \frac{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机械能与守恒定律- 机械能:物体由于位置和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系统的动能守恒。
- 势能守恒定律:在没有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系统的势能守恒。
声的传播与反射- 声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在空气中约为343m/s。
- 声的反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反射声与入射声的角度相等。
- 声的反射应用:声纳、雷达等。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初中物理全部公式及知识点

中考物理复习知识要点一、一些重要物理量的决定因素1、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 ,除与 振幅 的大小有关之外,还跟 距发声体远近 有关。
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 频率的大小有关。
2、导体的电阻与材料、 长度 、 横截面积 、和温度有关。
3、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由 电流的方向 和线圈的绕法 决定;磁性的强弱与 电流的大小和 线圈匝数的多少 有关。
4、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 电流的方向 和 磁场的方向 有关。
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磁场的方向 和 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 有关。
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
7、压强的大小跟 压力 和 受力面积有关。
8、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是 液体密度和 深度 。
9、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是 液体密度 和 排开液体的体积 。
10、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质量 和 运动速度有关。
11、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和 高度 有关 12、电流的大小与 电压 和 电阻有关。
13、质量的大小与 密度 和 体积 有关。
14、重力的大小与 质量 和 重力常数 有关。
15、电功率的大小与 消耗的电能的多少 和 通电时间的长短 有关。
电功率的大小也等于 电流 与 电压 的乘积。
16、功的大小与 力 和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有关。
17、功率的大小与 功 和 做功时间 有关。
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功率的大小也等于 力 和 速度 的乘积。
18、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 电流的大小 、 电阻的大小 和 通电时间的长短 有关。
19、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大小与 比热容 、 质量和 升高(或降低)的温度 有关。
【无物态变化】 20、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热值和质量有关。
二、常用的物理常数1、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 。
2、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3、水的密度是1×103 kg/m 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 m 3 水的质量是1×103 kg 。
物理九年级下50个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下50个知识点一、力和运动1. 力的定义和单位2. 弹力和重力3.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4. 平衡与不平衡力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6.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8. 动力学:质量、加速度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9. 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10. 弹性势能和动能二、力的分解和合成11. 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2. 力的分解:力的三角法则13. 影响物体平衡的力14. 斜面上的力和加速度15. 垂直平衡与平衡绳法则三、机械能守恒16. 势能和机械能17. 弹性碰撞和不弹性碰撞18. 动能定理:功与动能的关系19. 机械能守恒定律20. 惯性与牛顿摆四、波动与声音21. 机械波与电磁波22. 纵波和横波23.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24. 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25. 立体声和多普勒效应26. 乐器声音的谐振五、光线的传播27. 反射和折射28. 光的直线传播和密度反差29. 光的颜色和色散30. 成像原理:物距、像距和焦距31. 透镜的成像和光的散射32. 雾、云和彩虹的形成六、光的反射和折射33. 镜子和光的反射34.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35. 折射率和折射定律36. 像的位置与倍率37. 屈光度和眼镜的度数七、电学基础38. 电荷与电场39. 电流的定义和单位40.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41. 串联和并联电路42. 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43. 电场强度和电势能44. 电荷守恒定律八、静电场与电势差45. 静电力和库仑定律46. 静电感应和静电势能47. 球形电容器和平行板电容器48. 电容和电势差49. 极化和介电常数50. 静电场与电势差的应用以上是物理九年级下50个知识点的简要概述,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物理学的基础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详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模块:光学、电学和电磁学。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这些模块的知识点。
一、光学部分:
1.光的多次反射:平面镜的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等;
2.光的折射: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关系、光的全反射等;
3.凸透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凸透镜的焦距等;
4.凹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凹透镜的焦距等;
5.球面镜:球面镜的成像规律、像的性质、球面镜的焦距等;
6.波的反射和折射:波的特性、反射波和折射波的特点、波前的形状等;
7.等强线和等相位线:等强线和等相位线的特点、等强线和等相位线的相互关系等;
8.棱镜的色散:棱镜的工作原理、棱镜将白光分成各种颜色的原理、计算折射角等。
二、电学部分:
1.电阻、电流和电压: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的计算、电流的方向等;
2.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路的等效电阻等;
3.电功和电功率: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电器的使用功率等;
4.静电场和带电粒子:带电粒子的基本属性、静电场的特点、等势面
的性质等;
5.静电力和电场:电荷之间的静电力、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的计算等;
6.电流的热效应:热效应的特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计算等。
三、电磁学部分:
1.磁场和磁力:磁场的概念、磁力线的性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力
的规律等;
2.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的应用、电磁感应的特点等;
3.电磁铁和电磁电磁吸铁石的特点和应用;
4.变压器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本文档对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概括和回顾该册内容。
第一章运动的规律- 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图象:匀速直线运动图象、变速直线运动图象- 相对运动第二章力及其作用与运动一、力的作用力和相互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方向:平行、垂直、斜向- 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状态有关二、力的计量-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图解法- 力的平衡:平衡力、不平衡力三、摩擦力- 摩擦力的产生:有形摩擦和无形摩擦- 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受物体之间压力大小和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影响- 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四、力的分解和合成- 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 力的合成:合力- 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的合成第三章力的图示法- 力的作用方向:合成力图示法- 力的合成和分解:合力的图示法、分力的图示法- 平衡的示意第四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的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转化为势能- 机械能的守恒定律:封闭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五章压力和浮力- 压力的概念:压力的定义和计算- 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原因和大小- 浮力的应用:浮力的应用于浮力所在位置的物体第六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公式- 功与机械能转化:功率和能量转化的相互关系- 能量的守恒定律:能量的守恒定律简单应用以上为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生复该册内容时有所帮助。
(文档总字数:176个字)。
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人教

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人教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些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
一、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方向: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线沿着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 i = r。
3. 镜面反射:光线在镜面上的反射。
4. 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会出现折射现象。
二、光的色散1. 颜色的形成: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2. 颜色的反射特性: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吸收和反射的光线决定的。
3. 莫尔斯定律: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三、电流的特性1. 电流的定义: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
2. 电流的方向:根据电荷的正负性来确定电流的方向。
3. 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截面积、电荷的数量和电荷的速度有关。
4. 电路的连通关系: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
四、电压和电阻1. 电压的定义: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2. 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或伏特表进行测量。
3. 电阻的定义:阻碍电流通过的物体特性。
4. 电阻的影响因素: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截面积和物质的电阻率。
五、直流电路1. 小灯泡和导线的明暗:电流通过的地方灯泡亮,没通过的地方灯泡灭。
2.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压相同,串联电路电流相同。
六、电磁学知识点1. 电磁感应: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来导致电流的产生。
2. 电动势: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压差。
3. 电磁铁:通电后能够产生磁场的装置。
4.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波动现象。
七、机械知识点1. 力:物体受到的推力或拉力。
2. 测量力量:弹簧秤或测力计进行测量。
3. 加速度:速度的改变量除以时间。
4. 牛顿三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力的作用。
综上所述,这些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是我们在学习物理时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