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课件】动医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案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e047ae8762caaedd33d494.png)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案课程《家畜环境卫生》周4学时共64学时系(部)动物科学系学期授课计划课程:家畜环境卫生周数: 16 周课时: 4 理论课总课时 64 教师:王志强课程及教材分析一、课程性质《家畜环境卫生》是高职(高专)动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行为学、气象学、土壤学、水质卫生学、建筑材料学等为基础理论,为畜禽生产、疾病防治、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等专业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同时又与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动物遗传育种等专业基础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按照家畜生理和行为的需要,并考虑社会和经济条件,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以保持家畜健康,预防疾病﹑充分发挥生产潜力,实现安全优质无污染的畜产品生产。
掌握粪尿﹑污水﹑恶臭和药物残留等畜产公害的控制和处理方法,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了解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
将家畜环境卫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工作实践,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养殖技术人才。
三、教学内容经过反复比较,我们选择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蔡长霞主编的《畜禽环境卫生》(第一版)作为本门课使用教材。
其理论教学包括三部分,一是家畜环境生理,讲述外界环境因素的组成,各种环境因素的特佂、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对家畜生理机能、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二是家畜环境的控制,阐述畜牧场选址、规划、布局、畜舍设计及畜牧场和畜舍环境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三是畜牧场的环境保护,研究如何消除外界环境对畜牧场的污染及畜牧生产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防治畜产公害。
全书共分五章,建议讲授56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家畜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畜禽的体温调节,太阳辐射、气温、气湿和气流与畜禽的关系,畜舍采光、温度、湿度、通风换气控制,畜舍空气污染及其控制,水卫生,畜牧场规划布局与公共卫生设施,畜舍设计与建造,畜牧场环保措施等。
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课程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4946c5960590c69ec376d8.png)
《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说明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是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养殖类各专业方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课内学时90,5学分。
现代畜牧业正快速地由分散、小规模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迈进,舍饲畜牧业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流。
家畜饲养环境的好坏,工程技术应用是否到位,对能否充分发挥畜禽的优良遗传性能、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疾病产生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家畜环境与设施是一门涉及到动物生产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环境调节工学、建筑工程学及机械、电子等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
它主要包括动物生产所用的设施、装置和环境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动物的生物学特点和行为习性及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二是动物生产的设施与设备,如畜禽舍建筑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施工,饲养设备的选型配套;三是环境调节控制技术,如畜禽舍内采暖、降温、通风、照明等设备的选型配套、安装调试以及使用技术;四是粪污处理与利用、畜禽场公共卫生防护。
二、教材情况1、文字教材《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为合一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12月第一版,主编李保明教授。
文字教材较系统、较全面地介绍了家畜环境卫生与设施课程内容。
2、录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包括习题课、复习课在内。
由李保明教授主讲,每课内容安排如下:讲次章节(录像标题)内容学时1 第一章家畜环境卫生,畜产设施现状,畜产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0.52 第二章太阳辐射与畜禽,空气温度与畜禽,空气湿度与畜禽,气流、气压与畜禽,气象因素的综合作用13 第三章畜舍小气候特点,畜舍建筑与小气候环境,畜舍热湿环境的调控,畜舍采光、畜舍空气质量及其污染控制,畜舍通风换气24 第四章畜牧场环境污染,畜牧场环境保护,畜牧场环境管理,水源卫生,畜牧场环境卫生检测1 5 第五章现代养鸡生产的特点,养鸡生产工艺,鸡舍建筑, 13、根据教学进度、安排10次教学、难点提示、综合练习和部分答案,同时,网上可通过BBS回答问题:次数内容1 第一章2 第二章3 第三章4 第四章5 综合练习一6 第五章7 第六章8 第七章9 第八章10 综合练习二三、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教学内容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网上辅导1 绪论;第一章√√2 太阳辐射与畜禽;空气温度与畜禽第二章第一、二节√√3 空气湿度与畜禽;气流、气压与畜禽;热环境因素的综合利用第二章第三、四、五节√√4 畜舍小气候特点,畜舍建筑与小气候环境第三章第一、二、节√√5 畜舍热湿环境的调控,畜舍采光,第三章第三、四节√√6 畜舍空气质量及其污染控制,畜舍通风换气第三章第五、六节√√7 畜牧场环境污染,畜牧场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一、二节√√8 畜牧场环境管理,水源卫生,畜牧场环境卫生检测第四章第三、四、五节√√9 现代养鸡生产的特点,鸡舍建筑第五章第一、二节√√10 鸡场设备,孵化场工艺与设备第五章第三、四节√√10 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第六章第一节√√11 猪舍建筑,猪场设备第六章第二、三节√√12 现代奶牛生产的特点第七章第一节√√13 奶牛场选址和总平面布局第七章第二节√√14 奶牛舍建筑第七章第三节√√15 牛场配套设施与设备第七章第四节√√16 消毒设施,尸体处理设备,运输设备,辅助工具第八章√√17、18 复习四、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教学媒体主要内容主要作用时间安排文字教材系统介绍全部内容系统传授知识共16周,自学为主录像教材重点讲解;现场,参观讲授重点讲解根据教学进度收看网上辅导(电大在线)教学大纲,辅导教学过程辅导。
【畜牧课件】动医-家畜环境卫生学教案
![【畜牧课件】动医-家畜环境卫生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6388d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5.png)
2.评价的内容3.环境质量指数4、污染源的评价方法
六、环境应激
小 结
(5分钟)
1.家畜环境。
2.家畜环境分类。
思 考 题
1. 家畜环境的分类。 2、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方法。
家 畜 环 境 卫 生 学 教 案
次 数
第2 次
教学课题
第一章温 热 环 境
课型
(一)猪(二)鸡(三)牛
八、气温对产乳和产蛋的影响
(一)产乳量和乳的组成
(二)产乳量和乳组成的季节性变化
(三)气温对产乳量、乳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四)产乳量和蛋的品质
九、气温与家畜健康
(一)直接致病的因素(二)病原体和媒介虫类的存活和繁殖
(三)影响饲养管理和营养状态(四)影响家畜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
2.熟悉:气温对家畜的影响,气湿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教学重点
水汽压,绝对温度,相对温度,饱和差,露点。气湿与畜体热调节。
教学难点
气湿与畜体热调节。
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5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4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六、气温对采食量和饮水的影响
(一)采食量(二)饮水量
七、气温对生长、肥育的影响
三、畜舍内有害气体对家畜的影响(自学)
(一)氨(NH3)1、来源与分布2、氨对家畜的危害
(二)硫化氢
(三)一氧化碳
(四)二氧化碳
四、消除畜舍中有害气体的措施
第三节 空气中的微粒
一、概念(自学)
二、畜舍内的微粒(自学)
(一)来源 (二)对家畜的危害(三)减少畜舍内微粒的措施
家畜环境卫生学畜牧场规划PPT课件
![家畜环境卫生学畜牧场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0ed5bb81c758f5f71f6728.png)
(二)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内容 1、畜舍的种类和数量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中,畜群组成、占栏天 数、饲养方式、饲养密度和劳动定额的计算, 并综合考虑场地、设备规格等情况而确定。
分娩哺乳舍
哺乳猪 5~6周 断奶
配 种 区
公猪、待配 母猪养5周
断奶 母猪
哺乳 仔猪 养5周
仔猪
仔猪培育阶段 生长肥育
断奶仔猪舍
断 奶 仔 猪
育 成 猪
6 周
8 周
生长肥
肥 育 猪
7~8 周
后备母猪群 4周
上市
19
3、六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妊娠期
泌乳期
保育期
育成期
空怀配种期
特点
肥育期
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饲养营养,
35
36
B.TMR(total mixed ration)饲喂技术
概述:将喂给奶牛所有饲料充分混合后一次 性喂食的方法,当然TMR必须通过合理的喂 食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优点:简化日粮的配置程序,减少了饲喂时 间和饲养员工作量;饲料混合均匀避免偏食; 自由采食延长了奶牛的采食时间,保证干物 质的摄入量;提高奶产量。
环境管理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生长潜力。
20
猪群
类别
100
公猪(含后备) 5
后备母猪
10
空怀母猪
25
妊娠母猪
51
分娩母猪
24
哺乳仔猪
200
断奶仔猪
216
育成育肥猪
495
合计存栏
1026
全年产商品猪 1612
基础生产母猪头数
200 300 400 500
10
15
20
家畜环境卫生学8PPT教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8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e92f9869eae009591becc0.png)
二、水体污染
• (四)水体自净 • 水体受到污染后,以其自身物理、化学及生物学 • 过程使污染物能够得到稀释或消除,由污染型转 • 化为净化型。
第31页/共79页
二、水体污染
• 水体自净方式 • 沉降逸散 • 日光照射 • 有机物分解 • 水栖生物的拮抗作用 • 生物学转化及生物富集 • 中和 • 混合稀释
第2页/共79页
一、卫生防护
• 3、造成畜牧场环境污染的原因 • (1)工业环境污染 • (2)农业 • (3)畜牧场废弃物(臭味:鸡粪>猪粪>牛粪)
第3页/共79页
恶臭的表示方法
•
浓 度 法 : 用 恶 臭 气 体 的 浓 度 大 小 表 示 : mg/m3,%,
ppm
•
六级法:表示臭气强度0~5级
第22页/共79页
二、水体污染
• (二)水体污染的判断 • 1、是否污染 • 2、判断污染物质 • 是动物(Cl、N、P含量高)还是植物(化学耗量 • 高,但N、P、Cl不很高)
第23页/共79页
二、水体污染
• (二)水体污染的判断 • 1、是否污染 • 2、判断污染物质 • 3、定量分析 • 污染程度的大小,是否对人畜造成危害
第42页/共79页
二、消毒方法
• 1、机械清除 • 2、物理消毒 • 3、化学消毒 • 4、生物学消毒
第43页/共79页
化学消毒
• 常见的消毒剂: • 氢氧化钠(烧碱)、草木灰、石灰乳(氢氧化钙)、漂白粉、克辽林、石炭酸、高锰酸钾、氨水、碘酊、
福尔马林等
第44页/共79页
化学消毒
• 1、福尔马林 • 甲醛能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 • 可熏蒸,也可用2%~5%福尔马林液洗涤墙壁、地面、天棚、用具及饲槽。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70aadc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6.png)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及开设依据(一)课程信息(二)课程开设依据本课程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制订卫生标准、卫生要求,提出利用,保护和改造外界环境的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畜牧业发展,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畜产品的目的。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改善和控制环境条件,维护家畜的健康,提高生产力。
制订各种家畜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利用措施,兴建畜牧场和设计不同类型畜舍。
以家畜群体为对象,着重于改善和利用外界环境条件,以预防疾病,增进家畜健康。
二、课程目标(一)具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①掌握各种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利用所学知识,改善和控制环境条件,维护家畜的健康,提高生产力;②能根据不同饲养目的大体设计相应畜舍;③掌握畜牧生产种污染物的控制及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④掌握畜牧场及畜舍环境监测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测定方法,畜舍通风量计算,畜舍采光系数的测定,畜牧场内的微生物和常见的有害气体测定。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三、课程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支撑(一)理论教学安排(二)课内实践教学安排注:1、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综合、设计、研究。
2、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
3、8学时以上(不含8学时)实践环节需单独设置大纲。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
平时考核方式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内实验情况及实验报告的完成度、阶段性测验等。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二)成绩评定1.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2.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100%)=出勤率(10%)+课堂表现(20%)+阶段性测验(50%)+课内实验情况及实验报告(20%)3.期末成绩评定期末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家畜环境卫生学PPT教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f9f231f8c75fbfc67db2c0.png)
(二)行为的分类
1. 正常行为:摄食、排泄、性行为、母性行为等, 2. 异常行为:猪咬尾、鸡啄肛啄羽、犊牛吸吮脐带等。
(三)行为学在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正常行为:模仿行为装车、药浴;训练习惯(条 件反射);避免异常行为。实例图1.14
12
第11页/共64页
(二)适应或抵抗阶段(stage of adaption or resistance)
• 克服激源的作用而获得适应 • 代谢恢复正常,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占优。 • 总抵抗力提高。(总抵抗力是指机体对逆境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致病动因作用
的稳定性)
(三)衰竭阶段 (stage of exhaustion)
第20页/共64页
图1.3 环境变化与动物适应方式
22
第21页/共64页
图1.4 外界环境因素作用强度与家畜机体机 能的表现
图1.4 外界环境因素作用强度与家畜机体机能的表现
23
第22页/共64页
表1-1 纬度与中国猪体尺
纬度与 体高 体长 胸围 体重
相关系数r= 0.5784 0.4053 0.4541 0.4643
不同脉搏频率下牛的心脏收缩和舒张的
33
第32页/共64页
图1.12 糖原分解
糖原分解
有活性的磷酸化酶a 磷 酸磷 化酸 酶酶
无活性的磷激酸化酶b 酶
b
- 6-磷酸葡萄糖、ATP + AMP、Pi
34
第33页/共64页
低血糖
血糖↓
脂肪组织分解↑→ 脂肪酸↑
进入血液 血液中游离脂肪酸↑
进入肌肉组织的量↑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四章PPT演示文稿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四章PPT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d0aec6d790c69ec3d5bb75e0.png)
一、大气环境及特点
4)逆温层:与温度分层有关 地球表面的温度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
加而温度下降,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不 断升高,这种现象叫逆温层。
逆温层
导致大气自净能力丧失。
7
一、大气环境及特点
出现逆温层的原因: 1)昼夜温差较大:地球高温向外幅,一旦
骤冷使上层温度高于地面温度。 2)日间温差较大。 3)大气层微粒减少,近地球表面温度传到
26
二、H2S
4.危害 1)导致炎膜炎症 2)影响生理生化功能 3)抗病力下降,易发生胃病、心衰等。 4)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多发性神经炎。
27
二、H2S
4.危害 1)导致粘膜炎症 2)影响生理生化功能 3)抗病力下降,易发生胃病、心衰等。 4)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多发性神经炎。 5)食欲下降,采食量下降。
11
二、大气污染对家畜危害
2.SO2 来源:含硫矿石的燃烧产生的废气。 危害:刺激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导致呼吸
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 牛对SO2最为敏感。 卫生学标准:
0.5mg/ m3 (一次监测),0.15mg/ m3
12
水的低pH值使得鱼的骨骼畸形生长,最终导 致死亡
13
引起树木的大量不正常死亡
第四章 空气中有害气体、微粒及 微生物
第一节 大气污染对家畜的危害 一、大气环境及特点 二、大气中的污染物及来源
第三章 光和噪声
1
一、大气环境及特点
1.成分 N2:78% O2:20.94% CO2:0.03% 少量的惰性气体、臭氧(O3)、水汽(H2O) 恒定成分:N2、O2、少量的惰性气体 可变组分:O3、H2O、CO2(含少量自然环境、人类
14
严重腐蚀建筑物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2章 应激与畜牧生产PPT课件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2章 应激与畜牧生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4d68f20722192e4436f635.png)
(2)低强度长期应激原 这种应激原作用 弱,动物反应不明显,但持续时间长,不易 为人们发现和重视。在畜牧业生产中,特别 是高度集约化的畜牧业生产,这种应激原非 常多,对生产造成的损失较大,如猪群中等 级地位低的个体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生 产力和健康状况差,成为“垫窝猪”,死亡 率极高,应予以足够重视。
•抵抗或适应阶段
•在抵抗或适应阶段,动物机体克服了 应激作用而获得了适应,表现为:机体 物质代谢恢复正常,应激初期应激原的 不良作用得到补偿
•衰竭阶段
•如果应激原持续作用下去或强度过大,而 且动物没有躲避的可能,则动物进入衰竭 阶段。异化作用重新占据优势,组织中蛋 白质和脂肪等机体贮备养分被分解,出现 各种营养不良,体重和生产力急剧降低。 最后机体贮备养分耗尽,新陈代谢出现不 可逆变化,各系统功能陷入紊乱状态,许 多重要机能衰竭,导致动物死亡。
应激的整个发展过程为:
•惊恐或动员阶段
惊恐或动员阶段是机体对应激原作用的早期反应和全身 防卫的总动员,出现典型的全身适应综合症。惊恐或动员 阶段的作用是动员动物体内贮存的能量抵御应激原刺激, 以恢复内环境的稳定,但此时机体尚未获得适应。表现为 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刺激物,毛发竖立,目光锐利,血管收 缩,呼吸加快,心搏过速,因而称为惊恐阶段。
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应激反应可以进入 适应阶段,如果应激原作用不再加强或 作用停止,各种反应过程均可完全恢复 正常状态,并不出现衰竭阶段的反应。 在畜牧生产中,动物的大多数应激反应 属于此类。
2.1.4.机体对应激的反应与机理
机体对应激的反应据其性质可分为:生 理性的反应和心理性的反应。产生这 两方面反应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应激 因子对机体的作用,使机体处于体内平 衡状态。
提要
家畜环境卫生学大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b2afa16ff00bed5b9f31df8.png)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家畜环境卫生学英文名称:Livestock environmental health课程编号:802A0071-01课程类型: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开课学期:春季学时:32学分: 2.0前导课程: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制订卫生标准、卫生要求,提出利用,保护和改造外界环境的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产力、促进畜牧业发展的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其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利用所学知识,改善和控制环境条件,维护家畜的健康,提高生产力。
制订各种家畜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利用措施,兴建畜牧场和设计不同类型畜舍。
以家畜群体为对象,着重于改善和利用外界环境条件,以预防疾病,增进家畜健康。
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重点及难点第一章(2学时)重点:家畜环境的概念以及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通过讲授要求学生了解该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内容,需要学习的知识以及该门学科在畜牧兽医科研和生产中的地位。
第一节家畜环境卫生学概念一、家畜与环境二、家畜环境卫生学概念第二节家畜环境卫生学发展史一、家畜环境卫生学在国外的发展二、家畜环境卫生学在国内的发展第三节家畜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学科一、家畜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二、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性质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四节学习与研究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意义一、家畜环境卫生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二、学习与研究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意义第五节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环境因子对家畜作用的一般规律(1学时)重点:阐明家畜环境因素、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调节性等,并且讲授环境因素的分类、环境因子对家畜作用的规律。
第一节家畜的环境一、家畜环境的概念二、环境的分类第二节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一、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二、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三、环境因子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四、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调节性第三章适应、应激与生物节律(3学时)重点:阐明家畜适应、环境应激的基本概念,并且讲授适应的种类、应激的基本过程和机制以及应激对生物生产的影响及检测、预防。
《畜禽环境卫生》理论教学大纲
![《畜禽环境卫生》理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c2c575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d.png)
《畜禽环境卫生》理论教学大纲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畜禽环境卫生》是高职学院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的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 先修课程知识要求《畜禽环境卫生》主要讲述畜禽环境生理、畜禽环境控制和保护等内容,它应以许多基础课程如物理学、化学、气象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基础,又与饲养学、行为学、生态学、繁殖学、育种学、牧场经营管理有密切联系。
3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畜禽外界环境的组成、各环境因素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对畜禽的影响;掌握合理规划畜牧场及正确设计畜舍的理论和方法,并掌握消除外界污染物对畜牧场的影响和防止畜牧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的措施。
通过实训,逐步掌握畜禽环境测试技术,进而对畜舍环境作出准确的评价。
4 教学要求层次本大纲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一般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4.1 了解:指对有关知识的涵义有感性和初步的理性认识,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述和辨认。
4.2 一般掌握:指对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用正确的语言叙述和解释;对有关的基本操作能按要求正确地完成。
并对所学知识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解决一些生产上遇到的问题。
4.4熟练掌握:对所知识应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灵活、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5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5.1绪论5.1.1 教学内容⑴家畜环境卫生研究的对象与目的;⑵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简史;⑶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地位和作用;⑷家畜环境卫生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5.1.2 教学要求一般掌握:畜禽环境卫生学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了解:畜禽环境卫生的概念及研究目的;畜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简史;我国环境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新进展。
5.2 温热环境5.2.1 教学内容5.2.1.1 畜禽的体温调节⑴体温、皮温;⑵产热;⑶散热;⑷热平衡及其调控5.2.1.2 太阳辐射与畜禽⑴太阳辐射强度;⑵太阳辐射光谱;⑶太阳辐射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5ab04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5.png)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家畜环境卫生学是农业科学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家畜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卫生问题,包括疾病预防、环境污染控制、动物福利等方面。
本文将从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它规定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在制定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具备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能力和素养。
其次,要确定教学内容,包括环境卫生基础知识、疾病预防与控制、环境污染治理、动物福利等方面。
最后,要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二、课程设置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在理论教学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环境卫生基础知识、疾病预防与控制原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动物福利法律法规等方面。
在实践教学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场、实验室或者开展实地调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讲授环节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际案例和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在实验环节中,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四、评价体系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全面客观,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可以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小组项目等多种评价方式。
考试可以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实验报告可以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课堂讨论可以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组项目可以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35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绪论
一、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一)家畜环境卫生学定义(二)目的
二、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发展史
(一)国外的发展历史(二)国内的发展历史
三、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二)试验研究法(三)监测法
(五)加热饲料和饮水
小结
(5分钟)
1.体热的来源与去路
2.体温、皮温分布特点。
思考题
1.家畜进行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作用散热的条件?
2.家畜在何种情况下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作用而得热?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案
次数
第3次
教学课题
第一章温热环境
课型
家畜环境卫生学理论课
对象
01级动医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概念,畜体热平衡的调节机制,气温与畜体热调节的关系。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案
次数
第1次
教学课题
绪论
课型
家畜环境卫生学理论课
对象
01级动医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环境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及应激、应激源的概念。
2.熟悉: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含义、研究目的、内容、研究对象、发展史。
教学重点
研究方法,家畜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环境应激、应激源。
教学难点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一)热平衡的调节
1、物理调节;2、化学调节
(二)热平衡的调节机制
第二节太阳辐射
一、太阳辐射的概念
二、太阳辐射与畜体热调节
(一)动物被毛隔热作用(二)太阳辐射与热平衡
三、太阳辐射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第三节空气温度
一、概念、二、畜舍中的气温
三、热区与临界温度
(一)概念:等热区,临界温度,过高温度,舒适区。
教学难点
气湿与畜体热调节,气流与畜体热调节
(一)产乳量和乳的组成
(二)产乳量和乳组成的季节性变化
(三)气温对产乳量、乳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四)产乳量和蛋的品质
九、气温与家畜健康
(一)直接致病的因素(二)病原体和媒介虫类的存活和繁殖
(三)影响饲养管理和营养状态(四)影响家畜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
(五)影响幼畜的被动免疫
第三节空气湿度
一、概念
1.等热区在畜牧生产中的实际意义?
2.家畜在高温、低温时的热调节过程?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案
次数
第4次
教学课题
第一章温热环境
课型
家畜环境卫生学理论课
对象
01级动医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有关概念,畜舍内的气湿分布特点和湿度标准。气湿与畜体热调节。
2.熟悉:气温对家畜的影响,气湿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评价类型:①预判评价②回顾评价③现状评价
2.评价的内容3.环境质量指数4、污染源的评价方法
六、环境应激
小结
(5分钟)
1.家畜环境。
2.家畜环境分类。
思考题
1.家畜环境的分类。2、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方法。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案
次数
第2次
教学课题
第一章温热环境
课型
家畜环境卫生学理论课
对象
01级动医本科
教学目的
二、畜舍中的气湿
(一)畜舍内的气湿分布特点(二)畜舍中的湿度标准和预防潮湿的措施
三、气湿与畜体热调节
(一)气湿对蒸发散热的影响(二)气湿对非蒸发散热的影响
(三)气湿对产热量的影响(四)气湿与热平衡
四、气湿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一)生殖(二)生长和繁殖(三)产乳量和乳的组成
小结
(5分钟)
1.相对湿度,露点,绝对湿度
2.熟悉:太阳辐射与畜体热调节的关系。
教学重点
空气温度、等热区、临界温度、舒适区等概念,畜舍中的气温分布特点,家畜在高温、低温时的热调节机理。
教学难点
气温与畜体热调节
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5分钟
15分钟
6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章温热环境第一节体温和 Nhomakorabea体热调节
四、热平衡及其控制
第一节体温和畜体热调节
一、体温、皮温和平均温度
(一)体温(body temperature)(二)皮温(skin temperature)
(三)平均体温
二、体热的来源
(一)基础代谢产热(basal metabolism heat production)
(二)热增耗(heat increment)(三)肌肉代谢活动产热
(四)生产过程产热(五)外源热
三、体热的去路——散热
(一)辐射散热(radiant heat loss)
(二)传导散热(conduction heat loss)
(三)对流散热(coavection heat loss)
(四)蒸发散热(evaporation heat loss)
1、皮肤蒸发2、呼吸道蒸发
水汽压,绝对温度,相对温度,饱和差,露点。气湿与畜体热调节。
教学难点
气湿与畜体热调节。
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5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4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六、气温对采食量和饮水的影响
(一)采食量(二)饮水量
七、气温对生长、肥育的影响
(一)猪(二)鸡(三)牛
八、气温对产乳和产蛋的影响
2.畜舍防潮措施。
思考题
1.试分析畜舍内表面发生冷凝的原因?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案
次数
第5次
教学课题
第一章温热环境
课型
家畜环境卫生学理论课
对象
01级动医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气湿、气流与家畜热调节的关系,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气候的服习、驯化和适应
2.熟悉:气湿、气流、气压对家畜的影响。
教学重点
气流与畜体热调节
四、目前主要研究内容
(一)环境因素对家畜的影响及控制方法(二)环境营养
(三)牧场建设(四)畜产公害的治理(五)医学数理统计的应用
五、家畜环境的基本概念
(一)家畜环境(environment of domestic animal)
(二)家畜环境的分类
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3、生物学因素4、群体因素
(三)家畜环境质量的评价
(二)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主要因素
四、气温和畜体热调节
(一)高温时的热调节
(二)低温时的热调节
(三)热平衡的破坏
五、气温对生殖的影响(学生自学)
(一)公畜(二)母畜(三)初生子畜(四)高温影响生殖的机制
小结
(5分钟)
1.等热区,临界温度,过高温度,舒适区。
2.高温时的热调节,低温时的热调节。
思考题
1.掌握:动物体热的来源与去路。
2.熟悉:温热环境概念
教学重点
温热环境,气象,体温、皮温及其在分布规律,体热的来源与去路。
教学难点
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5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章温热环境
有关概念:
温热环境,气象,气象因素,天气。气候,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