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与特点(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327b0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1a.png)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手工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生产工艺。
下面将为您介绍陶瓷生产的详细工艺流程。
首先,陶瓷生产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材料。
通常使用的原材料包括黏土、石英、长石等。
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粉碎、筛分和配比的处理,以确保其质量和均匀性。
接下来是制作陶坯的工艺。
制作陶坯可以采用手工或者机械生产的方式。
在手工生产中,陶工通常需要将原材料混合搅拌,然后采用手工技艺将其制成坯体。
而在机械生产中,则通常使用制瓷机进行成型和压制。
制成陶坯后,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是陶瓷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烧制的温度对陶瓷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常烧制过程分为干燥、初烧和烧成三个阶段,以确保陶瓷的坚固和美观。
最后,是进行装饰和釉彩的工艺。
陶瓷制品的装饰和釉彩是增添其艺术价值和美观度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工艺环节中,陶工可以运用绘画、雕刻、镶嵌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
而釉彩则可为陶瓷制品赋予色彩和光泽。
综上所述,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陶坯制作、烧制和装饰釉彩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
陶瓷生产的详细工艺流程。
通过这些工艺环节的精心打磨和完善,才能制造出具有艺术魅力和实用功能的陶瓷制品。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d8698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1.png)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制造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艺过程,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创新。
从原料的准备到成品的烧制,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的设计和操作。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陶瓷制造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石膏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筛选和混合,确保其成分和质量达到要求。
2. 成型:原料在经过混合后,需要进行成型。
成型的方法有手工成型、机械成型和注塑成型等。
通过成型,原料可以被制成各种形状的陶瓷坯体。
3. 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坯体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水分未能充分去除,会在烧制过程中导致产品变形或开裂。
4. 装饰:一些陶瓷制品需要进行装饰,可以使用绘画、贴花、贴金或刻字等手法。
这些装饰可以增加产品的美观度和附加值。
5. 烧制:烧制是陶瓷制造中最重要的环节。
陶瓷坯体需要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以将其变成坚硬的陶瓷制品。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会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和原料特性有所不同。
6. 磨光和包装:烧制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磨光处理,以去除
表面的毛刺和不平整。
随后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完整性。
以上便是陶瓷制造的典型工艺流程,虽然每一步骤都显得简单,但实际操作中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
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生产出更加优质的陶瓷产品。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a2f45e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c.png)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1、原料配制:将陶瓷原料(如高岭土)按照配方设定的配料比例细
磨混合,并将细磨后的原料加入适量的水,使原料能够均匀混合;
2、成形:将混合后的原料按照所需高度进行成形,陶瓷成形的形式
有抛丸成型、轻重压成型等;
3、烘干:将成形的陶瓷在恒温烘干炉中,干燥到合适的干湿度;
4、烧结:将烘干后的陶瓷磨具放入工作区域,并且加入辅助剂进行
烧结;
5、喷釉:将烧结好的陶瓷制品交付喷釉工序,根据客户要求选用色
釉喷层,以获得所需的釉效果;
6、烧成:将喷后处理后的陶瓷制品放入烧成炉中,按照规定时间温
度进行烧成,烧成后的陶瓷即可完成;
7、检验:对完成的陶瓷制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外观质量、规格质量等;
8、包装:将质量检验合格的陶瓷产品进行严密的包装,以避免交付
过程中的损坏情况。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完整版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a92b0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c.png)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完整版引言陶瓷作为一种重要的人造材料,已经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美观的外观,被广泛应用于家居装饰、建筑材料、电子设备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烧结和装饰等环节。
原料准备陶瓷的生产最基本的原料有粘土和瓷石。
粘土是一种含有高量黏土矿物质的天然土壤,具有粘性和可塑性。
瓷石是一种含有高量非黏土矿物质的岩石,它是陶瓷产品的硬质骨料。
在原料准备阶段,需要将粘土和瓷石分别进行洗净、筛选和粉碎,以确保原料的纯净度和细度。
成型成型是将原料制作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常用的成型方法有手工塑型、注浆成型、挤出成型等。
其中,手工塑型是最传统的成型方法,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通过手工方式将原料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注浆成型利用模具将稀浆进一步硬化成型。
挤出成型则是将原料加热至可塑状态后通过模具挤压出所需的形状。
烧结烧结是将成型后的陶瓷坯体加热至高温并使其结合成坚固的工艺。
烧结温度需要根据陶瓷材料的成分和使用要求确定。
烧结过程中,陶瓷材料的颜色、强度和密度将发生变化,使其具备所需的物理性能。
常用的烧结方法有窑烧和立式烧结等。
装饰装饰是陶瓷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给陶瓷表面添加颜料、釉料或其他装饰材料,使其具备美观的外观。
装饰方法包括绘画、雕刻、印花等,其中绘画是最常见的装饰方式。
一些高级装饰技术还包括粘贴纸饰和镶贴花等。
结论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烧结和装饰等环节。
原料准备是确保陶瓷材料纯净度和细度的关键步骤,成型阶段将原料变成所需形状的产品。
烧结过程使陶瓷坯体结合成坚固的材料,而装饰则赋予陶瓷美观的外观。
以上流程共同完成了陶瓷的生产过程,使其成为广受欢迎的人造材料。
(总字数:211)。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64ca5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6.png)
陶瓷制作工艺流程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贵重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而陶瓷制作工艺是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手段,最终成为美观实用的陶瓷制品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陶瓷制作工艺的流程。
第一步:原料准备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瓷石、石英、长石等。
首先需要将这些原料进行筛选和加工。
其中,粘土要经过洗净、混合、通风等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分。
第二步:成型成型是陶瓷制作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
手工成型主要是指利用手工技艺将粘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造型,常见的有泥塑、拉坯、挤塑等方法。
机械成型则是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进行成型,如注塑、挤出、压制等。
第三步:干燥成型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成型过程中残留的水分,以保证制品的稳定性和不会在高温烧烤中破裂。
常见的干燥方式有自然风干和烘干两种。
自然风干是将制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其自然蒸发水分。
而烘干则是利用专门的烘干设备,通过加热排除水分。
第四步:修整和装饰干燥后,需要对陶瓷制品进行修整和装饰。
修整主要是清除制品表面的不平整和瑕疵,使其更加光滑和完美。
而装饰则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图案、花纹或色彩的涂饰。
常见的装饰方法有刻花、接花、绘画等。
第五步:烧制修整和装饰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是将制品置于特定的炉中,通过高温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变化,变为坚硬、致密的陶瓷材料。
烧制的程度取决于制品的种类和用途,一般分为低温烧制、中温烧制和高温烧制三种。
烧制过程需要掌握好温度、时间和气氛的控制,以确保制品的质量和效果。
第六步:质检和包装烧制完成后,需要对陶瓷制品进行质检。
质检主要是通过观察、测试和检测等手段,对制品的外观、尺寸、质量等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合格的制品经过质检后,便可进行包装和销售。
总结:陶瓷制作工艺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历原料准备、成型、干燥、修整和装饰、烧制、质检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fc5244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8.png)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矿物颜料等。
首先需要将这些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以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混合时,一般会加入一些润滑剂和分散剂,以提高材料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二、制备坯料原料混合后,需要进行制备坯料的步骤。
这一步主要包括研磨和筛分两个过程。
研磨是将原料的颗粒变得更加细小和均匀,以提高成型的精度和品质。
筛分是将研磨后的原料按照粒径进行分级,以便后续的成型工艺。
三、成型成型是将坯料塑造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塑型、注塑、压制、转盘成型等。
手工塑型是一个传统的成型方法,通过手工将坯料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注塑是将坯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注入模具中,然后通过压力或真空将其冷却并固化成型。
压制是利用机械设备将坯料挤压成型,常用于生产大规格和规整形状的陶瓷制品。
转盘成型是将坯料放置在转盘上,通过转动来塑造成型。
四、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坯料中的水分。
干燥的目的是防止在烧成过程中出现开裂和变形等问题。
一般采用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两种方式。
自然干燥是将成型的制品静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水分慢慢自然蒸发。
热风干燥则是利用热风设备将制品中的水分加热蒸发。
五、装饰装饰是为了增加陶瓷制品的美观和艺术性。
常见的装饰方法包括釉料涂饰、绘画、雕刻等。
釉料涂饰是将制品表面涂上一层釉料,然后进行烧成。
绘画是使用彩色颜料在制品表面绘制图案或图像。
雕刻则是利用刀具或其他雕刻工具在制品表面进行刻画。
六、烧成烧成是制造陶瓷制品的关键步骤,也是使其具有所需性能和坚固度的必要过程。
烧成的温度和时间根据制品和生产要求而定。
烧成过程分为预烧和成品烧两个阶段。
预烧是将装饰后的制品进行低温烧结,以固化釉料和陶瓷化坯料。
成品烧是在高温下对预烧后的制品进行高温烧结,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
七、包装烧成后的成品需要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的完整性和减少运输损伤。
包装通常采用泡沫箱、纸箱、木箱等方式进行,同时也需要进行标识和说明的贴附。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cc99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a.png)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工艺品,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陶瓷制作工艺繁复而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陶瓷作品。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陶瓷的生产工艺始于原料的准备。
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黏土、瓷石、瓷土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混合、搅拌、过筛等工序,才能够得到适合制作陶瓷的坯料。
在这一过程中,原料的质量和配比将直接影响到最终陶瓷制品的质量。
接下来是成型工艺。
成型是陶瓷制作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陶瓷制品的形状和结构。
常见的成型工艺包括手工成型、拉坯、注塑成型等。
无论采用何种成型工艺,都需要经过精细的操作和调控,以确保陶瓷制品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然后是干燥工艺。
成型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增强其硬度和稳定性。
通常采用自然风干或者人工干燥的方式,但需要注意控制干燥速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导致的裂纹和变形。
接着是烧制工艺。
烧制是陶瓷制作中最为重要的工艺环节,也是决定陶瓷制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烧制的温度、时间和气氛都会对陶瓷制品的颜色、质地和强度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陶瓷制品需要采用不同的烧制工艺,以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最后是装饰和包装。
陶瓷制品通常需要进行装饰处理,以增强其艺术性和观赏性。
常见的装饰工艺包括彩绘、贴花、釉面处理等。
完成装饰后,还需要进行包装,以保护陶瓷制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
综上所述,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制、装饰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细的操作和严格的控制,才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陶瓷制作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加欣赏和珍惜这一古老而又珍贵的工艺。
陶瓷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制造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96454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3.png)
陶瓷制造工艺流程陶瓷制造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包括了原料准备、成型、烧制、装饰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在整个制造工艺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美观。
下面我们将逐步介绍陶瓷制造的工艺流程。
首先,原料准备是陶瓷制造的第一步。
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瓷石、石英和长石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配比和混合,以确保陶瓷制品具有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在原料准备过程中,还需要对原料进行粉碎和过筛等处理,以确保原料的细度和均匀性。
接下来是成型环节。
成型是将混合好的原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成型,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手工成型、注塑成型、挤压成型和注浆成型等。
不同的成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陶瓷制品,但无论采用何种成型方法,都需要确保成型后的制品尺寸精准、表面光滑、结构均匀。
然后是烧制环节。
烧制是陶瓷制造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陶瓷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烧制过程中,需要根据陶瓷制品的种类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烧制工艺和烧制参数,包括烧制温度、烧制时间、气氛控制等。
通过烧制,原料中的有机物质烧尽,陶瓷制品逐渐变得致密和坚硬。
接着是装饰环节。
装饰是陶瓷制品的点睛之笔,它可以通过彩绘、贴花、喷釉等方式进行。
装饰不仅可以美化陶瓷制品,还可以增加其附加值。
在装饰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和方法,确保装饰效果和制品质量。
最后是包装环节。
包装是陶瓷制品出厂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式,以确保陶瓷制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同时也要注重包装的美观和环保性。
综上所述,陶瓷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烧制、装饰和包装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4e17c8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2.png)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分为原料处理、成型、烧制和装饰四个阶段。
首先是原料处理。
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等,这些原料首先需要进行分选去杂,然后进行破碎、研磨和混匀,以确保陶瓷制品具有均匀的成分。
接下来是成型阶段。
成型是把原料加工成特定形状的过程。
主要有手工成型和机器成型两种方法。
手工成型需要熟练的工匠用手艺将原料粘结在一起,形成所需的形状。
机器成型则是使用机械设备如压力机、注模机等进行成型。
成型后的产品通常还需要经过干燥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水分。
然后是烧制阶段。
烧制是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放入窑炉进行高温加热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陶瓷类型和成品要求,烧制温度和时间会有所不同。
烧制过程中,陶瓷制品会逐渐进行干燥、脱水、胚体硬化和结晶等反应,最终形成致密坚硬的陶瓷制品。
最后是装饰阶段。
装饰是为了增加陶瓷制品的美观性和装饰效果。
常见的装饰方法包括彩绘、贴花、釉上彩等。
彩绘是在成品上使用颜料进行绘画,贴花是将花纹图案印制在陶瓷表面,釉上彩则是在烧制完成后,在陶瓷表面进行染色。
装饰完成后,通常还需要进行二次烧制,以固定装饰层。
总的来说,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理、成型、烧制和装饰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需要经过精细的工艺操作和严格的
控制,才能制作出优质的陶瓷制品。
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文化底蕴丰富的手工艺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装饰和收藏品。
陶瓷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及特点
![陶瓷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12d8f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7.png)
陶瓷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及特点一、陶瓷生产过程的特点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
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
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
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
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
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
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隧道窑虽然是连续生产,但其速度尚不能与成型工艺的流水作业线相配合,需要做存坯、装坯和装窑等一系列烧成准备工作。
工艺陈设瓷的生产更是带有浓厚的手工作坊式色彩,缺少工业化生产的规模与条件。
因此进行工艺革新,实现连续化生产,对于提高陶瓷工业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陶瓷工业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长期的习惯观念认为,技术不是这个行业的主要因素,因而忽略了对其的技术改造,再加上国家资金有限,陶瓷工业技术装备长期处于落后状况,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低,大部分机械设备只相当于先进制瓷国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有的甚至处于二三十年代水平;彩绘、检验、包装等工序还依靠手工操作。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
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包括基本作业时间、多余时间和无效时间。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d87a94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2.png)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制作是一门古老而复杂的工艺,它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精湛的技艺。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1. 筛料:首先,原料是陶瓷生产的起点。
常见的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硼砂等。
这些原料需要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合格的颗粒。
2. 混料:将经过筛选的原料进行配比,并添加适量的水和助剂,开始混合搅拌。
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原料充分混合,制成均匀的泥料。
3. 造型:泥料经过混合后,需要进行造型。
这个步骤不仅需要工匠的技艺,还需要精湛的经验和耐心。
常见的造型方式包括手工塑型和模具成型等。
4. 干燥:完成造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
这个过程需要依靠自然风干或者人工烘烤。
干燥的时间长度取决于陶瓷制品的大小和厚度。
5. 烧制:干燥完成后的陶瓷制品进入烧制环节。
烧制是陶瓷生产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它决定了陶瓷的质量和特性。
烧制温度、气氛和时间都对陶瓷制品产生重要影响。
6. 装饰:烧制完成后的陶瓷制品可以进行装饰。
这包括上釉、彩绘、镶嵌等各种装饰工艺。
装饰是为了增加陶瓷制品的美感和附加价值。
7. 包装:最后,陶瓷制品经过装饰后,需要进行包装。
包装不仅是为了保护陶瓷制品,还是为了方便运输和销售。
通过以上步骤,整个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就完成了。
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严格的操作和精湛的技艺,才能制作出优质的陶瓷制品。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文库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6374c5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8.png)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文库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涉及到陶瓷原料的准备、成型、烧制、装饰和包装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工艺流程。
首先,陶瓷的生产过程开始于原料的准备。
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和石灰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筛分、混合等工艺处理,以确保原料质量的稳定和均匀性。
接下来是成型过程。
成型是将陶瓷原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造型的过程。
陶瓷的成型方式包括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
手工成型主要是指使用手工工具和模具将原料逐渐塑造成所需形状,而机械成型则是通过压力或者挤压等机械力使原料形成所需形状。
成型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经过烧制过程。
烧制是将陶瓷制品置于高温环境下进行加热的过程,从而使陶瓷制品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最终形成坚硬的陶瓷材料。
烧制一般分为干燥、烧结和冷却三个阶段。
干燥过程是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水分的蒸发。
烧结过程是将已干燥的陶瓷制品置于高温炉中进行加热,使原料颗粒之间的结合更为牢固。
冷却过程是将烧制完毕的陶瓷制品缓慢冷却,以防止温度变化过快导致破裂。
烧制完成后,陶瓷制品就可以进行装饰了。
装饰包括上釉和绘画两个环节。
上釉是在烧制完毕的陶瓷制品上涂抹或喷涂一层釉料,以提升陶瓷表面的亮度和光泽,并增强其防水性和耐用性。
绘画是在釉面上进行绘画或印刷工艺,以增加陶瓷制品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性。
最后是包装过程。
包装是将已完成的陶瓷制品进行包装、标识和封装的过程。
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陶瓷制品免受损坏,并确保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烧制、装饰和包装等环节。
通过精细的工艺处理和严格的控制,可以制作出各种精美、耐久的陶瓷制品。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68aa0d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4.png)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品,它通过对陶土进行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步骤制作而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1. 选料。
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陶土,而陶土的种类不同,制作的陶瓷也会有所差异。
在选料阶段,首先需要对陶土进行筛分,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陶土配比。
2. 成型。
将经过筛分的陶土与水混合,形成泥浆状的陶泥。
然后将陶泥放入成型机中,经过压制或注塑成型,制成陶瓷制品的初型。
3. 干燥。
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一般来说,干燥分为自然风干和人工烘干两种方式。
自然风干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而人工烘干则需要将陶瓷制品放入烘干室中进行加热处理。
4. 装饰。
陶瓷制品在干燥后,可以进行装饰处理。
这包括上釉、彩绘等工艺步骤。
上釉是为了增加陶瓷制品的光泽度和硬度,而彩绘则是为了赋予陶瓷制品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5. 烧制。
装饰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是整个陶瓷生产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最为复杂的一步。
烧制的温度、时间等参数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
一般来说,烧制分为初烧和再烧两个阶段,其中初烧是为了将陶瓷制品中的有机物质烧尽,而再烧则是为了使陶瓷制品达到所需的硬度和密度。
6. 检验。
烧制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检测。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质量检验,陶瓷制品才能够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
7. 包装。
通过质量检验合格的陶瓷制品将进行包装。
包装是为了保护陶瓷制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损坏,一般采用纸箱、泡沫等材料进行包装。
8. 成品。
经过包装后的陶瓷制品就成为了最终的成品,可以进行销售和使用。
以上就是陶瓷生产的详细工艺流程。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控制,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能够对陶瓷生产工艺有更深入的了解。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a5600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d.png)
陶瓷的制造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制造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建筑和工业领域。
其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成型、烧制和装饰这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原料准备,陶瓷的制作需要选用适合的原料,通常包括粘土、石英、石灰石和长石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和筛选,以获得均匀细腻的颗粒,以便后续的成型和烧制。
接下来是成型步骤,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成型方法。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注模成型、挤压成型和注塑成型等。
手工成型最为传统,工艺最为复杂,需要经过多次的捏塑、抛盘等步骤。
注模成型适用于制作规格统一的产品,通常用于大量生产。
挤压和注塑成型通常适用于制作管道、砖块等形状规则的产品。
成型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是将成型后的产品经过高温加热,使其产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最终形成坚硬的陶瓷材料。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原料的组成和产品的要求。
通常,烧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干燥,粘土在低温下剥离水分;烧结,粘土在较高温度下发生重排和结晶;润饰,一些产品需要进行润饰,以增加表面的质感和装饰效果。
最后是装饰步骤,陶瓷制品通常需要进行装饰,以增加其艺术价值和商业吸引力。
装饰方法包括手绘、浸渍、刻花、贴花等。
手绘是最常见的方法,艺术家们用颜色和笔触给陶瓷制品增添美感。
浸渍是将陶瓷制品浸入涂料中,涂上均匀的色彩。
刻花和贴花则是通过雕刻和贴附图案的方式进行装饰。
总之,陶瓷制造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精心选择原料、精准成型、恰当烧制和精细装饰。
经过多个步骤的加工和处理,最终产生出具有艺术和实用价值的陶瓷制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陶瓷制造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人们对各种不同样式的陶瓷制品的需求。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6a266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0.png)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制品,具有耐高温、耐酸碱、不易磨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化工等领域。
它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原料的准备。
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砂、长石等。
这些原料需要进行筛选、洗净和混合,以确保原料的质量。
接下来,原料的成型。
成型是陶瓷生产的一环,通常有手工成型和机器成型两种方式。
手工成型需要熟练的工人用手将原料按照设计要求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器物,而机器成型则通过模具和压力对原料进行加工形成。
然后,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干燥。
陶瓷制品在干燥过程中,需要逐渐去除水分并形成稳定的结构,以避免在下一个烧制的环节中出现破裂等问题。
常见的干燥方式有自然风干和加热风干两种。
接着,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是陶瓷生产的关键环节,它使得原料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形成坚硬而稳定的陶瓷结构。
烧制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升温阶段,将陶瓷制品逐渐加热至预定的温度;然后是保温阶段,将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以确保陶瓷完全烧结。
最后,烧制完成后的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包括清洁、抛光、上釉等工艺。
清洁可以去除烧制时产生的杂质和粉尘,抛光可以提升陶瓷的光泽度和质感,上釉则是为了增加陶瓷表面的装饰效果和保护作用。
总的来说,陶瓷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制和后处理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和质量要求,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正在不断涌现,使得陶瓷制品的生产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陶瓷主要工艺流程
![陶瓷主要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58cca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7.png)
陶瓷主要工艺流程陶瓷是一种以土坯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烧结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制品。
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制备、成型、干燥、修整、装饰、烧结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陶瓷的主要工艺流程。
首先是原料制备。
陶瓷的主要原料包括粘土、石英等。
原料的选择和配比是制作陶瓷的关键,不同种类和用途的陶瓷所需的原料和配比也会有所差异。
在原料制备过程中,需要将原料进行混合、研磨和筛分等步骤,确保原料的均匀性和细度,以便后续的成型工艺。
第二是成型。
成型是将制备好的陶瓷原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塑形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手工成型、模压成型和注浆成型等。
手工成型是将陶瓷原料放在轮盘上,通过旋转和推拉等方式进行成型;模压成型是将陶瓷原料放在模具中,施加压力使其成型;注浆成型是将陶瓷原料加水调成浆状,通过注射成型或挤出成型等方式进行成型。
成型后的陶瓷坯体还需要经过修整和加工等步骤,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接下来是干燥。
成型后的陶瓷坯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需要通过干燥去除水分,使其达到烧结所需的含水率。
干燥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以避免陶瓷坯体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
通常采用自然干燥和辅助干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室温下的自然风干和加热风干等步骤完成干燥过程。
然后是修整。
干燥后的陶瓷坯体表面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和不平整,需要进行修整。
修整工艺一般包括切割、修磨、打磨等步骤,使陶瓷坯体表面光滑平整,达到装饰和烧结工艺的要求。
接下来是装饰。
装饰是为了增加陶瓷制品的艺术价值和装饰效果,常见的装饰方式包括釉料涂装、图案绘制、贴花、镶嵌等。
装饰工艺的选用和施工需要根据陶瓷制品的用途和风格进行确定,使陶瓷制品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观赏性。
最后是烧结。
烧结是将装饰完成的陶瓷制品置于特定的炉内进行高温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形成致密的晶体结构。
烧结温度和时间是影响陶瓷制品品质的重要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控制。
烧结完毕后,陶瓷制品经过冷却、检验和包装等步骤,最终成品陶瓷制品可以投入市场销售或用于各种领域的应用。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8ee2a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0.png)
陶瓷生产详细工艺流程陶瓷生产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艺过程,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和步骤。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选材是陶瓷生产的第一步。
通常,陶瓷制作用的是粘土和瓷石这两种原料。
粘土是较便宜和常见的原料,用于制作普通的陶瓷。
而瓷石则是质地坚硬,透明度高的原料,用于制作高级的瓷器。
其次,对原料进行处理。
对于粘土,需要经过筛网和挤压等步骤去除杂质和使其均匀。
对于瓷石,需要研磨成粉末状,以便后续的操作。
然后,是成型步骤。
成型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
手工成型主要依靠陶工的技巧和手工具进行,而机械成型则是使用模具和机械力量来完成。
成型之后,需要进行修整和打磨,使得陶瓷的形状更加精确和平滑。
接下来是干燥步骤。
通过将成型的陶瓷置于通风的环境中,使得其中的水分逐渐蒸发。
干燥的时间通常需要根据陶瓷的大小和厚度而定,以确保在烧制工艺中不会出现破裂。
然后是装饰步骤。
装饰可以是直接在陶瓷表面上绘制,也可以是将釉料涂抹在上面。
绘制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陶瓷颜料和细笔,在陶瓷未经烧制之前完成。
而涂抹釉料则需要在烧制之前进行,以保证釉料在炉中熔化并覆盖整个陶瓷表面。
最后,进入烧制步骤。
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通常需要使用窑炉进行。
烧制的温度和周期需要根据陶瓷的类型和要求而定。
通常,高级的瓷器需要经历多次的烧制和釉炉处理,以获得更好的质量和光泽。
以上就是一个典型的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当然,陶瓷生产还涉及到其他更细致的工序和环节,如瓷的调配、釉料配方的确定等。
但总的来说,这个工艺流程展示了陶瓷生产的大致过程。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d1682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2.png)
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有价值的材料,它经历过不断发展与改进,今日的陶瓷制品以其不易破裂、优美的外观和抗污渍等明显特点,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陶瓷的制备需要原材料,这些原材料通常包括矿石、粘土、石英等。
制作陶瓷的步骤主要包括矿物的采集、筛选、清洗和细磨。
粘土也是一个重要的陶瓷原料,通常需要挖掘、削减、清洗和过滤,以去除任何杂质。
石英通常是粘土和其他原料的补充,用于增加坚硬度和耐磨性。
第二步是将原材料混合。
将粘土和其他原料进行混合,通常需要进行反复翻转和搅拌,以确保混合物均匀分布,同时保持一定的湿度。
然后将细磨后的原料与水混合,制成泥浆状物质。
第三步是模型制作。
陶瓷通常通过模型制造而成,不同的陶瓷形状需要不同的模型。
模型通常通过手工切割或机器雕刻制作而成。
具体步骤包括设计、切割、反复打磨和涂抹模具油以防止泥土粘在上面。
第四步是制成材料。
将泥浆缓慢倒入模具中,使其自然定形,然后用桨子或机器压实泥土,以去除空气和水分。
然后将物体从模具中取出,并在厚度均匀的同时进行设计和修整。
第五步是烘干。
处于天然状态下,陶瓷制品通常需要保持一定湿度以加速干燥过程。
干燥将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具体取决于模型的大小和形状。
完全干燥的陶瓷制品通常翘起并难以加工。
在完成干燥之后,通常需要对制品进行检查和更多的修整。
第六步是烧制。
将制成的陶瓷放入炉子里高温加热,以烧结成一体,通常温度在一千多度或更高。
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制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成分。
通常需要使用一个陶瓷烧炼炉,根据制品的具体需要运用不同的烧制工艺。
最后一步是上釉。
陶瓷上釉可以增加其光泽和防水性。
使用洁净的刷子将釉料涂在制品的表面。
该涂层等待烘干,然后再次置于烤箱中进行烧制,直到釉料熔化变得光滑,使缀饰和颜色显现。
烧制完成之后,制成的陶瓷产品就可以享受使用了。
综上所述,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的采集与混合、模型制作、制成材料、烘干、烧制和上釉。
陶瓷的制作过程
![陶瓷的制作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a6a7142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4.png)
陶瓷的制作过程陶瓷是一种常见的器物材料,它的制作过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中,人们都创造了众多种类的陶瓷器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陶瓷制作的过程。
一、陶瓷的种类陶瓷按照材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瓷器,另一种是陶器。
瓷器主要是指用高岭土、石英、长石等原料烧成的器物,其特点是釉面光亮、材质坚韧、声音清脆;陶器则是指用黏土等原料烧成的器物,其特点是釉面粗糙、材质脆弱、声音沉闷。
在中国陶瓷中,瓷器分为官窑和民窑两大类。
官窑是专门为皇帝和宫廷烧制的高档瓷器,具有高贵典雅的风格;民窑则是指地方民间的瓷器工坊,它们的造型和装饰更具有民风民俗的特点,价格也便宜许多。
二、制作陶瓷的工艺流程1.原料准备陶瓷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黏土,黏土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采集,另一种是通过人工调配。
自然采集的黏土主要分布在各种河流、湖泊、草原等地方,通常含有少量碳酸盐、铁氧化物等杂质,需经过筛选、清洗、沉淀等处理方式降低杂质含量,并添加适量的消泡剂、过滤剂等辅助剂,达到适合制陶的条件。
人工调配的黏土则需要选取不同量的不同种类的黏土进行混合,在保证黏度和可塑性的前提下,获得最适合的制陶原材料,通常需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确定配方。
2.坯料制作坯料制作是指将黏土等原料按照一定配比、比例和程序,将黏土揉和成均匀的状况,制成可塑性较高的坯体。
制陶的生产工艺是以人为本,依赖手工操作,因此传统制作方法多采用脚踩式或手摔式的方法,现在也有电动或液压机等先进设备作辅助。
完成坯料制作后,还需要进行晾干、切割、成型等环节,确保坯体状况合适。
3.成型成型是指创造出所需的器形和造型。
陶瓷器物的造型多种多样,传统制陶方法主要有两种:手工成型和轮盘成型。
手工成型是指将干燥的坯料放在制陶棚板上,然后用手按照设计稿的需求来塑造所需的器形。
这种方式对工匠的手工技巧和经验有很大的要求,操作难度较高,但塑造出的器形可以更具个性。
轮盘成型是指将坯料置于陶轮上,在转速恒定的情况下,用手缓慢调整黏土的位置和形状,使其逐渐成形成所需的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陶瓷生产过程的特点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
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
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
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
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
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
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
隧道窑虽然是连续生产,但其速度尚不能与成型工艺的流水作业线相配合,需要做存坯、装坯和装窑等一系列烧成准备工作。
工艺陈设瓷的生产更是带有浓厚的手工作坊式色彩,缺少工业化生产的规模与条件。
因此进行工艺革新,实现连续化生产,对于提高陶瓷工业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
陶瓷工业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长期的习惯观念认为,技术不是这个行业的主要因素,因而忽略了对其的技术改造,再加上国家资金有限,陶瓷工业技术装备长期处于落后状况,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低,大部分机械设备只相当于先进制瓷国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有的甚至处于二三十年代水平;彩绘、检验、包装等工序还依靠手工操作。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
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包括基本作业时间、多余时间和无效时间。
陶瓷生产的周期较长,从矿山采掘、原料处理、产品成型、锻烧到销售,工序多,过程长,但在陶瓷生产周期中,真正利用的基本作业时间所占的比重是不大的,一般在30%一40%左右,时间的利用率较低。
因此,减少或消除作业中的多余和无效时间,增加基本作业时问的比重,这是陶瓷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待于在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开发新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去缩短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等消耗量大。
石膏模型是采用可塑法或泥浆法成型坯件的重要辅助材料,其强度较低,耐热性差,使用寿命较短,所以在陶瓷企业中消耗量很大。
由于废石膏的利用尚未得到满意解决,给厂区环境带来了影响。
匣钵是陶瓷制品在烧成工艺中作为承烧物的耐火材料制品,匣钵的使用次数一般在10—15次,匣钵质量的低劣往往造成制品变形、落渣、火刺等一系列缺陷.因此,如何提高石膏模和匣钵的质量,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以及解决废石膏模和匣钵的利用问题,是值得陶瓷企业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陶瓷生产过程中,坯体瓷化、釉层玻化需在1000℃左右高温条件下进行,日用陶瓷和电工陶瓷的烧成更需要在1300℃以上,加上各种机械和电器也需要消耗能源而获得动力.因此,陶瓷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据统计,陶瓷工业生产成本中,燃料要占30%以上,在我国,用于燃料的平均成本费用更高达40%。
居各项成本的首位。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
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
此外,在陶瓷生产操作过程中,运输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如:球磨机的装料、榨泥机的卸料、坯泥及半成品的运输、制件的成型上釉等等。
这就要求陶瓷企业一方面在厂址选择、空间布置、厂内运输线路的安排等方面力求合理,尽量减少运输量,另一方面力求实现陶瓷企业运输操作的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
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
力争采用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成型修坯车间应装有吸尘器,避免粉尘污染。
榨泥机排出的废水应尽量回收,反复使用,废匣片、废瓷片也应尽量回收粉碎,继续使用。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如陶瓷企业几乎都有原料、成型、烧成、彩绘、包装与机修等车间和工段,这就使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劳动生产率低下。
今后,必须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造我们的陶瓷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向组织结构合理化要潜力。
二、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陶瓷企业生产过程能顺利进行,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使整个陶瓷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个生产环节和各道工序之问都互相衔接,密切配合,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少,耗费量最小,效益最高。
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注意按下列要求组织陶瓷企业生产过程: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即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各个工序之间的移动,在时间上是紧密衔接的、连续的,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中断现象。
也就是说在整个陶瓷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没有或很少要停顿与等待现象。
保持和提高陶瓷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可以更好地利用物资、设备和生产面积,减少产品在停放等待时可能发生的损失;有利于改善产品的质量。
陶瓷产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在不同的生产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制泥工艺过程产品单一,属大量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对象属于连续不断的流动状态,但生产操作中运输工作占很大比重,原料的停放、等待时间较长。
成型工艺阶段多属小批量生产,产品品种规格较多,劳动对象处于周期、轮番地连续状态。
焙烧工艺过程主要是在窑炉中进行的,坯体成批送入,成品成批输出,处于周期性的连续生产状态。
针对陶瓷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搬运工作量大的特点,要保证和提高其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首先,在企业和车间内部要有一个符合工艺路线次序的总体布置,使生产流程所经过的路线尽量短,减少厂内运输距离和时间;第二,要提高运输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减少工人搬运量;第三,要作好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和日常生产服务工作,减少停工待料时间。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即在整个陶瓷生产过程中,基本生产过程同辅助生产过程之间,生产各个阶段、各个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组织陶瓷现代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充分利用陶瓷企业的人力、设备和生产面积,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停放等待时间,保证各个环节均衡地、成套地出产产品。
为了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在工厂设计或生产系统设计时,就要正确规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种机器设备、各工种工人在数量和生产能力方面的比例关系。
在陶瓷生产中,各环节之间应保持的比例关系有:坯料制备能力与坯体成型能力,坯体成型能力与生坯干燥能力,成型能力与烧结能力,白瓷制造能力与彩绘能力,生产过程的各种设备能力,设备维修同基本生产。
原燃材料提供能力与基本生产需要,工艺过程与检验过程、运输过程之间的比例等等。
比例性对于陶瓷企业的设计,现有工厂的技术改造,各种生产设备的革新。
生产计划的安排和日常生产的组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陶瓷生产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新技术的采用、产品结构的变化、质量的提高、原材料条件的变化和工艺革新等等,都会改变原来的比例关系,出现新的不平衡现象。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生产组织工作,及时调整各种比例不协调的现象,建立新的比例关系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保证陶瓷企业生产的发展。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节奏性亦即均衡性,是指生产过程从投料到最后完工产品入库,各阶段、各工序生产都能保持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要求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大致相同数量或递增数量的产品,避免前松后紧,即月初完不成任务,月末加班加点突击完成任务那种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均衡地进行生产,能够充分利用设备和人力,防止突击赶工,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避免资金积压和各种损失浪费,还有利于安全生产和保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应当体现在原材料投入、生产和出产产品三个方面。
出产节奏性是计算原科、坯料投入以及生产节奏性的基础,而投人节奏性和生产节奏性又是出产节奏性的可靠保证。
因此,陶瓷企业要加强计划组织工作,使各个生产环节协调进行,注意及时投料、及时成型和及时焙烧,以及日常生产准备和生产控制。
4.生产过程的平行性。
即各个阶段、各个工序之间平行交叉地进行作业,它们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空间上是并存的。
不仅生产的各主要环节如陶瓷生产中的原料处理、成型、焙烧是平行地进行工作,而且一个生产环节中的基本生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环节也是平行地进行工作。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对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合理使用生产设备和仓库占地面积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实质上是为了使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得到进一步体现而提出的一种更高要求。
为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必须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否则,即使个别设备或人力的不足,都会形成薄弱环节,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是指生产过程适应市场多变的特点,能灵活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不断满足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
一个企业要实现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除了要达到前面四项基本要求外,还应有生产过程适应性这一要求。
即当产品品种发生变动时,就可以用最少的投资,以最快的速度,灵活地调整生产过程,以便顺利而及时地转人新产品的生产,否则,便会因产品陈旧过时而被淘汰。
由于陶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市场对陶瓷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迫使陶瓷企业要不断发展新产品,而不能不考虑产品的变动这个因素对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影响。
为了增强适应性,陶瓷企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新产品的研究能力,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还必须采用计划评审法、成组工艺和多品种混流生产等先进的生产组织方法,采用适应性强的机器设备以及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适应生产变动的需要。
从以上阐述的合理组织陶瓷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比例性、节奏性、平行性和适应性这五项基本要求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和平行性是实现连续性的前提。
而比例性、平行性和连续性又是实现节奏性的前提。
因此,在组织陶瓷生产过程时,必须对上述基本要求全面加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