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建筑陶瓷是指建筑物室内外装饰用的较高级的烧土制晶,它属精陶或粗瓷类。其主要品种有外墙面砖、内墙面砖、地砖、陶瓷锦砖、陶瓷壁画等。
第一节陶瓷的基本知识
一、陶瓷的概念与分类
陶瓷的生产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传统的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瓷发展到今天的氧化物陶瓷、压电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虽然所采用的原料不同,但其基本生产过程都遵循着“原料处理一成型—煅烧”这种传统方式,因此,陶瓷可以认为是用传统的陶瓷生产方法制成的无机多晶产品。
根据陶瓷原料杂质的含量、烧结温度高低和结构紧密程度把陶瓷制品分为陶质、瓷质、和炻质三大类。
陶质制品为多孔结构,吸水率大(低的为9%—12%,高的可达18%—22%)、表面粗糙。根据其原料杂质含量的不同及施釉状况,可将陶质制品分为粗陶和细陶,又可分为有釉和无釉。粗陶一般不施釉,建筑上常用的烧结粘土砖、瓦均为粗陶制品。细陶一般要经素烧、施釉和釉烧工艺,根据施釉状况呈白、乳白、浅绿等颜色。建筑上所用的釉面砖(内墙砖)即为此类。
瓷质制品煅烧温度较高、结构紧密,基本上不吸水,其表面均施有釉层。瓷质制品多为日用制品、美术用品等。
炻质制品介于瓷质制品和陶质制品之间,结构较陶质制品紧密,吸水率较小。炻器按其坯体的结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粗炻器和细炻器两种,粗炻器吸水率一般为4~/0—8%,细炻器吸水率小于2%,建筑饰面用的外墙面砖、地砖和陶瓷锦砖(马赛克)等均属粗炻器。
二、陶瓷的原料
陶瓷工业中使用的原料品种很多,从它们的来源来分,一种是天然矿物原料,一种是通过化学方法加工处理的化工原料。天然矿物原料通常可分为可塑性物料、瘠性物料、助熔物料和有机物料等四类。下面介绍天然原料主要品种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在陶瓷工业中的主要用途。
1.可塑性物料——粘土
粘土主要是由铝硅酸盐岩石(火成的、高质的、沉积的)如长石岩、伟晶花岗岩、斑岩、片麻岩等长期风化而成,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和体。
粘土通常分为:
(1)高岭土——也称瓷土,为高纯度粘土,烧成后呈白色,主要用于制造瓷器。
(2)陶土——也称微晶高岭土,较纯净,烧成后略呈浅灰色,主要用于制造陶器。
(3)砂质粘土——含有多量细砂、尘土、有机物、铁化物等,是制造普通砖瓦的原料。
(4)耐火粘土——也称耐火泥,此种粘土含杂质较少,熔剂大多少于10%,在自然条件下其颜色甚多,但经熔烧后多为白色、灰色或淡黄色。耐火粘土的耐火度在1580℃以上,为制造耐火制品、陶瓷制品及耐酸制品的主要原料。
2.瘠性物料
揉成可塑泥料的粘土,在干燥的过程中,由于水分排出,粒子互相靠拢而发生收缩。烧制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也会引起收缩。为了防止坯体收缩所产生的缺陷,常掺有无可塑性而在焙烧范围内不与可塑性物料起化学作用、并在坯体和制品中起骨架作用的物料,称为瘠性物料或非可塑性物料,如石英等。
3.助熔物料
助熔物料亦称熔剂,在焙烧过程中能降低可塑性物料的烧结温度,同时增加制品的密实性和强度,但会降低制品的耐火度、体积稳定性和高温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常用的助熔剂有长石一类的自熔性助熔剂和铁化物、碳酸盐一类的化合性助熔剂。
4.有机物料
有机物料主要包括天然腐植物或由人工加入的锯末、糠皮、煤粉等,它们能提高物料的可塑性。在焙烧过程中,还能碳化成强还原剂,使氧化铁还原成氧化亚铁,并与二氧化硅生成硅酸亚铁,起辅助助熔剂的作用。若其含量过多,会使制品产生黑色熔洞。
三、陶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在大量的建筑陶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陶瓷墙地砖。以下以陶瓷墙地砖作为代表来简单介绍其生产工艺流程。
与其他建筑陶瓷一样,墙地砖是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原料,经准确配比、混合加工后,按一定的工艺方法成型并经最后烧制而成的。由于墙地砖产品的外形均为规则的薄板状,因而大多采用半干压法成型,故适于自动化流水作业线上生产,陶瓷墙地砖典型生产流程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