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e5ba7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6.png)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记叙文的基本概念、文章结构、写作特色以及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记叙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和写作特色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作者情感的表达,我会通过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描写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文章中的一个感人场景及其表达的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文章中的一个段落,体验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情感。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特点,提高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词汇、句型,运用所学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高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4.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国家历史,传承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5.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美的表达,学会品味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丰富情感体验。
-阅读策略的运用:培养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细读、分析等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文章主题时,教师可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与内容的关系,从而理解“一着惊海天”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一着惊海天》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一着惊海天》说课稿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44b6127580216fc700afded.png)
《一着惊海天》说课稿——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一、说教材本文出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文文体属于通讯,介绍了我国航母和舰载机的情况。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习了很多文章类型。
本文属于通讯类,通过学习本文,了解通讯有关知识,答案预设通讯的一些特点,了解我国航母及舰载机概括。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
2.品读课文,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
3.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难点:体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激情。
五、说教学课时: 1课时六、说教学准备:PPT、视频等七、说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师指导点拨。
八、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2分钟左右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视频短片)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军强国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全身心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教学新课(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问题预设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主要环节。
答案预设: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着舰前检查准备、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成功着舰、欢呼庆祝等环节,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问题预设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答案预设: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 《一着惊海天》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1)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 《一着惊海天》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1)](https://img.taocdn.com/s3/m/bb289be26bd97f192379e91e.png)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敎學设计【學情分析】本节课的敎學对象是八年级學生,这一阶段的學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學习,學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學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部分學生存在不自信,羞于展示、不善表达但又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所以本节课以活动串联,呈递进式关系展开,力求各层次學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學有所得。
【敎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航母舰载机战斗机首次着舰的通讯报道。
读本文可以让學生感受我国海军的力量的壮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同时,随着社会生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日趋多元,新闻的写法与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认识通讯、了解通讯的特点,學习写作通讯,有助于學生在阅读學习中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了解作者立场与观点,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新闻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敎學目标】1.通过比读和实际运用,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掌握通讯的写作方法。
2.學习准确、及时、生动地记叙一则新闻事件。
3.见证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伟大时刻,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激发學生的家国情怀。
【敎學重点难点】學习准确、及时、生动地记叙一则新闻事件。
【敎學方法】1.比较阅读法。
2.多媒体敎學法。
3.自主合作讨论与敎师点拨相结合。
【敎學准备】敎师:1.录制微课。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粤敎云的使用。
4.筛选不同媒体对南海海上阅兵的通讯报道。
學生:观看南海海上阅兵视频【敎學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學们,在大家的印象中,新闻一般有什么特点?生:简洁、具体、真实、及时……师:是的,这是新闻的一般特点。
昨天我们读《一着惊海天》,当我们读到航母舰载机着舰的震撼瞬间,大家十分激动,直呼如临其境。
这则新闻似乎与大家刚刚提到的某些特点不太一样。
生:更生动、篇幅更长、更详尽……师:事实上,新闻报道一般包括消息、新闻特写、通讯、专访、调查报告等。
八年级上册4《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上册4《一着惊海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d2b5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d.png)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CHAPTER 03
齐读
全班学生齐读课文,进 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和感受。
小组讨论与交流
分组讨论
组内交流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 进行讨论,如“一着惊海天”指的是什么 ?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等。
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形成小组内的共识。
组间交流
教师点评
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分享本 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补充或 质疑。
八年级上册4《一着惊 海天》教案
CONTENTS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活动与互动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CHAPTER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教材分析
《一着惊海天》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课文,选自某著名作家的小说。文章通 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情节,展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气。
专注度
互动与合作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互动情况, 包括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分享观点 、解决问题等,以评估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团队意识。
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包括是 否认真听讲、做笔记、跟随教师思路 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提交情况
记录学生每次作业的提交情况,包括是否按时提交、作业完整度 等,以评估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主性。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上)《一着惊海天》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上)《一着惊海天》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8063d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4.png)
《一着惊海天》说课稿及反思(一)本文属于通讯类,通过学习本文,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了解我国航母及舰载机概括。
1.学习通讯的有关知识,把握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2.学习通讯的写法,培养阅读通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阅读中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在大声诵读中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舰载机着舰时激动人心的情景,感受我国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重点掌握通讯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通讯的兴趣,提高阅读通讯的能力。
难点把握文章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文中情感。
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一、教材简析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
有改动。
本文记者多次协调,随直升机飞降到辽宁舰上。
在战场,记者获准进入辽宁舰舰岛塔这一最佳位置采访,并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见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通讯的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难点:增强自豪,激发爱国热情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交流法五、教学用具课件、录音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首架航空母舰叫什么呀?(学生回答:“辽宁舰。
”)对的,在2012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热潮,同时也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在全世界的面前彰显了中国的强大综合实力,扬我国威,可谓是非常自豪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当时的盛况吧。
2】检查预习略3】四边互动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4ed164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2.png)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人物风采》,详细内容为《一着惊海天》。
该文讲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完成一系列重要任务,展现了中国航天员的勇敢和智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感受航天精神。
2.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讲解描写手法。
示例:“他目光如炬,神情坚定。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杨利伟坚定的信念。
5. 随堂练习:学生仿照例题,选取课文中的另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进行分析。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海天》2. 主要内容:a. 航天英雄杨利伟b. 神舟五号飞船c. 人物描写:目光如炬、神情坚定等d. 航天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示例:“他沉着冷静,勇敢面对挑战。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句子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及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学生了解了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其他航天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
![《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b03ec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f.png)
Part
03
学生参与度反思
学生课堂参与度
课堂氛围
在《一着惊海天》的教学过程中 ,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表 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
参与讨论和思考。
提问与回答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 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课堂互动良好 。
分组讨论
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围绕主 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 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评价。
Part
04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亮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课堂互动: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互动环节丰 富多样,学生参与度高。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教学内容:对《一着惊海天》这篇课文的讲解深入浅出, 易于理解,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提交
作业反馈
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提交作业,表现 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责任心。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及时反馈和 指导,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 改进。
作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
从作业质量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认 真完成作业,作业内容与主题紧密相 关,反映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 度。
学生反馈和建议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一着惊海天》这篇文章,我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激发 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科学精神培养
我强调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和付出,培养他 们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Part
02
教学内容和方法反思
教学内容选择
一着惊海天课后反思
![一着惊海天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e0c37b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f.png)
一着惊海天课后反思《〈一着惊海天〉课后反思》在学完《一着惊海天》这篇课文后,我心里呀,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都有呢。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事儿。
哎呀,刚看到这个内容的时候,我就想,这得多难呀!飞机要在那么小的航母甲板上降落,就好像一只小蚂蚁要精准地落在一片小树叶上,还得稳稳当当的,这不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儿嘛!可是咱们中国的飞行员就做到了,这真的是太厉害了。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详细地分析课文。
当读到描写舰载机降落时那惊心动魄的场景时,我感觉自己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了。
那里面的描写就像是在我眼前放电影一样。
比如说,“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钩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这一段,我读了好几遍。
我就在想,飞行员得多勇敢呀。
要是我,估计早就吓得腿软了。
我就问同桌:“你说飞行员在驾驶飞机降落的时候,心里是不是也很害怕呀?”同桌挠挠头说:“肯定会害怕呀,但是他们肯定更相信自己的技术和训练。
”我们还讨论了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
我发现作者把舰载机着舰这个过程写得特别细致。
这就像是把一个超级复杂的大拼图一块一块地展示给我们看。
从准备着舰,到在空中调整姿态,再到最后的成功降落,每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
我就想啊,要是我写作文的时候也能这样细致就好了。
我经常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把事情写得很笼统,就像画一幅画,只是简单地勾勒几笔,没有把那些有趣的、重要的细节画出来。
我对前桌说:“你看人家写得多好,咱们写作文可不能再那么马马虎虎了。
”前桌也点头说:“是啊,我写作文老是写不长,就是因为没有这么多的细节描写。
”再想想那些为了航母舰载机能够成功着舰而付出努力的所有人。
那些科研人员在背后不知道做了多少试验,经历了多少失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7e371a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1.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4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4.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讯的文体特点.难点: 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着惊海天”,是我们辽宁号航空母舰首次战斗机成功首舰的写照,到底是怎样惊海天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章,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
二、背景透视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三、文体知识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四、预习检测1.字音检测着陆(zhuó)桅杆(wéi)凛冽(lǐnliè)舰艉(wěi)浩瀚(hàn)娴熟(__án)默契(qì)镌刻(juān)澎湃(péngpài)殚精极虑(dān)2.掌握释义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4.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教学反思设计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doc
![4.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教学反思设计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doc](https://img.taocdn.com/s3/m/3aaf6ae979563c1ec5da71fd.png)
4. 一着惊海天I教学过程设计|亲爱的同学:经过一番刻苦学习,大家一定跃跃欲试地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身手吧!成绩肯定会很理想的, 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一定要用学到的知识让知识飞起来,学以致用!在考试的过程中也要养成仔细阅读,认真审题,努力思考,以最好的状态考出好成绩!你有没有做到这些呢?是不是又忘了检查了?快去再检查一下刚完成的试卷吧!怎样调整好考试心态心态就是一个人的心情。
心情的好坏,会直接地影响我们工作、学习的效果。
你也能看到,在体育比赛中,由于心理状态的起伏,参赛选手的发挥会跟着有较大的起伏。
同样的道理,心理状态的正常与否对参加考试的同学来说也至关重要。
心理方面的任何失衡都会使你手忙脚乱,得分率降低,平时掌握的内容也有可能发挥不出来;相反,保持良好的心态,则会使你如虎添翼,发挥出最佳水平。
加强心理调整,保持考前状态考试中的心理偏差有两种:一是过于放松,难以集中注意力,总是想起别的东西;二是过于紧张,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有头晕的感觉。
那么如何进行考前的心理状态调整呢?考前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自身的心理状态调整。
在考前10天:每个学生的实力已经定型,一般无论怎么用功,水平也不会有显著地提高。
所以,考生在这个时段主要应该进行一些提纲挈领的复习,即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特别是检查一下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如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
所以,考前10天考生宜看书而不宜做题。
通过看书可以温习已有的知识,增强自信心,而做题则不同,一旦题目太难,就会挫伤自信心。
另外,考试前人的精神往往高度集中,理解力和记忆力在短期内急剧提高,因此在这个时段内应该加强记忆方面的知识,如历史、地理、政治、英语等,但是也不可过度紧张而耗费考试时的精力。
在考前3天:这个时间很多学生认为万事大吉,完全不沾书本,这是十分错误的。
重要内容虽然已经掌握了,但还是要适当浏览一下,如历史、地理、政冶的基本知识、语文的文学常识、英语的单词、数学的公式等。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cc419c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6.png)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一着惊海天》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课。
本课讲述了中国围棋选手周俊勋与日本围棋选手吉田伸二之间的一场刺激杀机的对局,周俊勋在最后一着惊险获胜的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本文。
一、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一着惊海天》这篇文章之前,我采用了讲授、互动、讨论、分析以及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学习本课之前,我通过讲述和演示教学中涉及的围棋知识,让学生先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再来阅读本课。
在阅读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互动、快读、口头复述等,让学生在读懂作者意图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一着惊海天》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内容的设计。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阅读本文了解围棋,强化了学生的背景知识。
然后,我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文中的关键词、词组和句子,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提供了上下文推机的环境。
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结合自己的常识和经验来推测词语、句子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最后,我重点讲解了文章背景、文学特点以及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通过对作者语言的解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反思在教学《一着惊海天》时,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学生对围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学生的阅读进度也有差异。
这就要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分配不同的任务、提供不同的背景知识,以帮助每个学生适应学习的环境。
其次,学生对于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有限,这就要求我在讲解时,要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提供直观的例子和案例,切入学生的经验和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最后,对于一些文学术语和修辞手法,学生也存在一定的陌生感,这就要求我在讲解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对语言的剖析,掌握文章表述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教学《一着惊海天》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一着惊海天》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一着惊海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49e5d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6.png)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一着惊海天》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中的英雄品质和修辞手法,我看到了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身影。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节奏,但仍有个别学生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简化语言、举例说明等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教材第六单元《一着惊海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一着惊海天》的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可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讲解,并指导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进行模仿和实践。
-通过介绍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英雄人物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
-对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和长句进行理解和分析,这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拆解和分析。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应用,对于初学者来说,区分各种修辞手法并恰当运用是一项挑战。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合作与探究中深入理解课文,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一着惊海天》的生字词学习和掌握,如“精湛”、“楷模”等,这些词汇是学生扩展词汇量的基础,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把握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讲授修辞手法时,我发现自己讲解得有些过于迅速,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完全掌握。为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放慢讲解速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吸收这些知识点。
2024年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2024年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b5ee08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c.png)
2024年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第七章《波动光学》第三节“光的干涉与衍射”,内容主要包括光的干涉现象、衍射现象以及干涉与衍射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干涉与衍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干涉与衍射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器、干涉仪、衍射光栅、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器在教室中演示干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有明暗相间的条纹?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基本原理,阐述干涉与衍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道干涉题目和一道衍射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两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干涉与衍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1. 光的干涉与衍射的基本原理2. 干涉与衍射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3. 例题及解题思路4. 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双缝间距为0.2mm,当用波长为500nm的光照射时,求干涉条纹的间距。
(2)已知光栅常数为1μm,当入射光波长为600nm时,求第一级衍射角。
2. 答案:(1)干涉条纹的间距为1mm。
(2)第一级衍射角为0.243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适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2. 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3. 课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光学实验,加深对光学现象的理解。
拓展延伸:研究光的干涉与衍射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如光学显微镜、望远镜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1bf991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e.png)
③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 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环节三、紧扣标题深领会 (一) 用文章里的一句话来凝练播报和评论的内容。 明确:“一着惊海天”包含两层关键信息。第一,“一着”,即舰载战斗机着陆。第二,这“一 着”具有“惊海天”的气势和效果。 (二)文章是怎样紧扣标题,表现这两层意思的?分小组朗读品析关键语段的描写。
①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 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 善的轨迹迅速下滑。
明确:第一,呈现纪念这一历史时刻。 第二,表现这一刻的艰巨和艰辛。 第三,表达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整篇文章,尤其是这个核心部分,紧扣标题“一着惊海天”,精细刻画 “一着”的过程,表现“惊海天”的场面,传递“惊海天”的成绩和豪情,此环节引导学生从细节 描写的精读品读入手,感受通讯用语的细腻形象和情感色彩。)
明确:第①段写舰载机即将“一着”的状态,具有“惊海天”的气势。 第②段写舰载机“一着”时的状态,同样表现“惊海天”的气势。 第③段写“一着”的结果,是一段象征性的描写。
(三)三个段落依次写舰载机“一着前的瞬间”、“一着时的瞬间”和“着舰后的状态”,是文 章最能表现“一着惊海天”的关键段落。那么,作者描写“一着惊海天”的瞬间,意在表现什么呢 ?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 教学反思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 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a54c6fe33687e21af45a9d1.png)
《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部分
《一着惊海天》是八年级上册“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一:“新闻阅读”中的第四篇课文。
是一篇事件通讯。
根据单元目标和编者意图,本节课教学主要想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通讯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体会、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
3.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通过比较法学习这篇通讯突出的语言特点,二是把学习这篇事件通讯的写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篇通讯的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颂读--积累--感知--探究--品味”。
重点在让学生合作探究这篇事件通讯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以及独特写法。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时引导点拨,让学生理解这篇通讯所运用的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特别是多角度的描写和多种描写手法的成功运用。
其次在构思和写法上独具匠心,反复渲染,层层蓄势,插叙、铺垫、烘托等表现手法运用。
这些都值得学生学习借鉴。
在学生讨论展示的同时,适时穿插点拨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有力地突破了重难点。
第二课时又穿插仿写,达到了讲练结合的目的。
这节课教学环节有条不紊,教学内容环环紧扣,听说读写结合,课堂气氛活跃,有效突破重难点,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有以下这样几点:1.有些问题拔得太高,学生学习感觉有难度,没有照顾到学情;
2.时间分配不合理,给写的环节留的时间较少,展示不充分。
改进措施:结合学情如何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是教学下一步教学研究的重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八上)《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共三篇)
![初中语文(八上)《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共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af2e3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a.png)
初中语文(八上)《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一)《一着惊海天》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本文文体属于通讯,介绍了我国航母和舰载机的情况。
这是一篇通讯,学生首次接触通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作者通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报道,表现了我国海军强军梦终于实现,体现了海军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崇高精神。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习了很多文章类型。
本文属于通讯类,通过学习本文,了解通讯有关知识,答案预设通讯的一些特点,了解我国航母及舰载机概括。
本文情节虽然简单,可是要求学生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想并非易事。
阅读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阅读时及时地建立起有关信息的心理表象,因而我将本文的阅读重点定在"寻找感动"上,我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寻找文章的感动点, 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展现自己的个性阅读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帮助学生化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将发现的机会给了学生。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对文章的主题把握准确,有的学生的分析比我预设的答案还要全面,表现出较高的个性阅读鉴赏水平。
新授这节课,除了介绍文体知识——消息以外,我设计了这样四个问题,以此贯穿课文。
分别是: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主要环节。
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3.勾画出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时惊心动魄的气势。
4.从上述语段中选择一处,细细品读,体会其作用。
新授下来,感觉效果还不错。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之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过程,我每节课都期待在这一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遇见更多的惊喜。
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上,我就初尝甜头,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堂生成顺势引导学生朗读,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全国九年义务教育教师教学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第4课《一着惊海天》反思
![全国九年义务教育教师教学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第4课《一着惊海天》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4390bb4852458fb760b56ed.png)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第4课《一着惊海天》反思《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第4课《一着惊海天》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
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01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
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l ǐn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
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倍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
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浩hàn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澎湃(pài)桅杆(wéi)lǐn(凛)冽浩hàn(瀚)(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倍受”,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备受”。
(3)文中“一丝不苟”中的“苟”意思是随便、马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
B.这段话生动地描写出了总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
C.李嘉诚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
D.有的人费尽心思,以求一夜暴富;有的商家殚精竭虑,只为钻空子,让自己赚得更多。
(解析:D.“殚精竭虑”是褒义词,用于含贬义的句子中不合语境。
)3.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首都百万平安志愿者,②积极开展治安防范、纠纷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一系列工作,③从临时应急机制逐步走向常态治安管理模式,④共同构筑起首都平安,⑤为新时期控制社会治安、化解纠纷,⑥摸索出了一条基层治理、公益服务的道路。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83b399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07.png)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含板书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海洋科学》教材第五章“海洋的奥秘”中的第一节的“海天相连—海天一色”,详细内容涉及海洋与天空的关系、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海洋与天空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海洋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海洋与天空相互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海洋与天空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与天空关系的思考。
2. 知识讲解:a. 海洋与天空的关系b.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c. 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海洋与天空关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海洋生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行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洋生物与天空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海洋与天空的关系a. 光照b. 气候c. 生物2.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a. 蒸发与降水b. 洋流与气候c. 海平面变化3. 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a. 光照对生物的影响b.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海洋与天空的关系。
b. 请举例说明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2. 答案:a. 海洋与天空的关系包括光照、气候和生物等方面。
b.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如蒸发与降水、洋流与气候、海平面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海洋与天空关系的基本知识,但课堂互动较少,今后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海洋与天空关系的研究进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着惊海天课后反思
![一着惊海天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4a4b681700abb68a882fb21.png)
《一着惊海天》课堂反思第四课“一着惊海天”为一篇通讯,对于八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通讯,教师首先要让其了解: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中的一种。
就本篇文章而言,记者通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报道,表现了我国海军强军梦终于实现,体现了海军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崇高精神。
本文情节虽然简单,可是孩子们首次接触通讯这一体裁的新闻,要求学生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想并非易事。
根据我当时上课情况,在此如下反思总结,以期日后能够扬长避短,加速成长。
1.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的生命因学生而精彩,教师的生活因教学而充实。
那么我怎样才能让我的课堂精彩无限呢?经验丰富的其他老师传授给我: 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就必须要备好课。
那么,这节课,我作为组内的中心说课人,同时又是中文系新闻专业出身,自然迫切地想要把我所知晓的新闻知识都传授给孩子们。
我想,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自己肯定要对文本十分的熟悉,并能够对怎么教这篇文章先有一个自己的认识。
于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多次阅读课文,广泛搜集资料,反复琢磨教案,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事前准备,我才能在最终真正站上讲台时镇定自若。
2.控制好课堂生成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之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过程,我每节课都期待在这一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遇见更多的惊喜。
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上,我就初尝甜头,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堂生成顺势引导学生朗读,在飞行员与指挥员的对话那几段,我分别找了两位学生来扮演角色,用牛奶瓶充当“对讲机”,模仿当时的场面。
以上是在我备课预设范围之外的,是学生分析到这里时,情绪和兴趣点很高,我临场组织的一个课堂小活动,收效甚佳,本篇文章“爱国”的主题也比预期更顺利的得了出来。
3.交流反思要及时本课结束后,组内及时组织了评课,我认真听取了来自语文组所有老师的意见,无论小的方面,还是大的方面(探索课堂上评价的开放性)我都收获颇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
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报道,表现了我国海军强军梦终于实现,体现了海军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崇高精神。
本文情节虽然简单,不过要求学生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想并非易事。
阅读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阅读时即时地建立起相关信息的心理表象,因而我将本文的阅读重点定在“寻找感动”上,我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寻找文章的感动点,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现自己的个性阅读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协助学生化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将发现的机会给了学生。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对文章的主题把握准确,有的学生的分析比我预设的答案还要全面,表现出较高的个性阅读鉴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