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

合集下载

12、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_评乌尔里希_贝克_风险社会_

12、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_评乌尔里希_贝克_风险社会_

2008年第4期理论观察N o .4,2008 (总第52期)T heo retic O b servati onSerial N o .52 [收稿日期]2008-07-01[作者简介]甘佳荫(1983—),女,湖南株洲人。

社会学硕士研究生,主研方向:经济、社会学。

●●新视点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评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甘佳荫(中南大学法学院,长沙,410075) [摘 要]通过对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的整体结构的介绍,解读《风险社会》中与反思性现代化相关的主要内容,对全球化下我国面临的现代化的风险并对我国的现代化进行反思性。

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要加强现代化的反思能力;健全制度,倡导民主;社会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融合;对精神信仰反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风险社会;现代化;反思性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C 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4-0050-02 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是一本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作,作者将后现代社会诠释为风险社会,即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潜在的副作用”使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一个风险社会。

乌尔里希・贝克是一位关注风险社会、生态启蒙、生态政治和全球化的社会学家,他既是现实主义者又是建构主义者,是“建构主义的现实主义者”“反思的现实主义者”。

贝克今年九月访华,出席在上海举行的“全球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的会议,他指出当前全球化存在普遍主义和民族主义,并以欧盟的经验提出世界公民主义降低社会风险。

可以看出贝克从1986年《风险社会》出版到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的乌托邦”全球的风险社会,一直在致力于现代社会的研究,也可以看到社会学大师思想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一、《风险社会》的整体结构《风险社会》全书探讨的就是有关工业社会的“反思性现代化”。

作者力图以“社会学上受到启发和得到的训练的思想来把握和概念化这些当代精神中的不安全感”〔1〕,以社会学的研究框架来研究当代精神中的不安全感。

风险意识启蒙与反思性现代化_贝克和吉登斯对风险社会出路的探寻及其启示

风险意识启蒙与反思性现代化_贝克和吉登斯对风险社会出路的探寻及其启示

风险意识启蒙与反思性现代化
现代性的“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不同 ,它彰显了一 种“负责任的现代性”———第二现代性 。
再次 ,政治和道德替换科学论证的优先权 。 贝克关注“有组织的不负责任”,而其中的一个重 要方面就是科技体制的安排 。在贝克看来 ,科技 体制问题的症结 ,正在于“科学理性”与“社会理 性”的断裂 。科学技术实践一旦脱离了道德的约 束和价值的审查 ,很可能引发破坏性的后果 。核 技术以及当代基因 、生化等先进科技都潜存着巨 大的科技风险 。贝克强调 ,在风险时代 ,应破除对 科学的权威性的迷信 ,他说 “: 取消科学的权威不 是失败而是成功 。可以说 ,在这个世纪 ,科学越成 功 ,就越反射出其自身的确定性方面的局限 ,它们 就更多地成为反思性的人为不确定性的源泉 。科
贝克的理论一直关注实践 ,从其对风险社会 出路的探讨中 ,可以看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这 一特点也是吉登斯的理论特色 。作为英国工党执 政理念的重要理论支撑 ,吉登斯的《超越左与右》、 《第三条道路》无疑既具有鲜活的理论魅力又具有 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
学在可能性范围内发挥作用 ,这并不排除最坏的 情况 。”λξ科学技术实践本身的不确定性就潜存着
143
2009. 1
破解的途径就在于“启蒙”。贝克认为 “: 正是由于 现有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逻辑基本上是自我毁灭 式的 、掠夺式的 ,才需要人类透过多方面的思考与 实际行动努力去校正当代的大量生产 、大量消费 的社会秩序 。”⑤贝克指出 ,在风险社会 ,风险成为 公众认知和争论的主题 ,公众的风险意识日益普 遍化 ,这就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对现代化的自觉的 “反省”意识 ,因此风险社会必然成为反思性社会 。 在贝克看来 ,启蒙首先是由现代新风险所诱发的 , 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 ,它 是一种风险意识的启蒙 。他说 “: 核物理学家们对 核裂变的政治后果感到震惊之时就是这种风险社 会的诞生之日 。这种震惊曾导致了一场关于自身 的启蒙运动 ,并引起了反思 。”⑥与此同时 ,贝克更 强调当代启蒙的主导理念是“自我批评 、自我反 省 、自我校正”的反思精神 ,他说 “: 风险社会从本 质上表明自己是个自我批评的社会 ,不仅是针对 个别情况进行批评 ,而且还在原则上进行自我批 评 。”⑦从这个意义上讲 ,当代启蒙不同于强调“理 性至上 、主体至高 、人性至尊”的启蒙运动 ,贝克因 此将之称为“第二次启蒙”。“第二次启蒙”在现实 层面首先表现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并在全球范 围内形成了大规模的环保运动 ,所以“第二次启 蒙”实际上也是生态启蒙 。贝克指出 “: 对我来说 , 启蒙不是一种历史概念和一系列观念 ,而是一个 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批评 、自我批评和人性 起中心作用 (目前我的研究主题) 。”⑧虽然贝克至 今并没有提出更系统的观点 ,但他能充分认识到 这一点的重要性 ,并自觉地把它作为研究主题 ,这 足以显示其思想的深刻性 。并且 ,贝克指出了一 个非常重要的努力方向 ,那就是从“人性”角度审 视当代风险问题及其出路 ,这已经不单纯是一个 社会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哲学问题 。

风险社会、韧性治理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风险社会、韧性治理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风险社会、韧性治理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易承志 龙翠红内容提要 风险社会是与现代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概念。

现代化在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突显的各种风险。

当前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风险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特征。

风险社会中充满了各种复杂和高度不确定的风险因素,给社会成员带来了结构性、系统性的社会风险,此类社会风险不是分散和个体性的,而是普遍性地涉及所有社会成员。

面对社会风险可能给全体社会成员带来的潜在损失,需要通过韧性治理进行有效地应对。

韧性治理作为一种新的风险治理模式,体现国家治理能力并以国家治理能力为支撑。

基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需要从理念重塑、结构优化和法治践行三个方面推进风险社会的韧性治理。

关键词 韧性治理 风险社会 国家治理能力〔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2)12-0078-09 现代化在促进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突显的各种风险。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阶段,风险自身成了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风险社会带来了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社会风险,需要有效的治理予以应对。

韧性治理作为一种新的风险治理模式,依托于国家治理能力并反映国家治理能力。

本文将在现有风险社会及其治理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当代中国的实践背景,着重对风险社会、韧性治理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关系逻辑和互动路径进行分析。

一、对风险社会及其治理的研究梳理风险社会是与现代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概念。

贝克在其提出的风险社会概念基础上系统地阐释了风险社会理论。

在他看来,现代化分为传统的现代化和工业社会的现代化,或者说古典的现代化和反思性的现代化。

①风险社会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对应的是反思性的现代化,在这一现代化阶段,“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知的程度”。

②经过贝克的阐述,风险社会理论很快受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研究者的关注并被广泛运用在研究中。

从当代中国语境看贝克的风险社会与第二现代性理论

从当代中国语境看贝克的风险社会与第二现代性理论
责任编辑 丁海
第三,全球化深度发展对中国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当前的全球化发展发达国家居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处于明显有利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而言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转嫁风险的状况。这必然增加中国的社会风险状况。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与环境安全等都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相应地也就增加了中国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文化风险与生态风险。
这样,第二现代性理论就在与工业现代性或第一现代性既存在一定关联又根本相区别的意义上被建构起来。与第一现代性相联系的是工业社会,与第二现代性相联系的是风险社会。如果把工业社会当作工业现代性的同义语,那么风险社会就是第二现代性或反思性现代性的同义语。“工业社会被淘汰的另一面是风险社会的出现。这个概念指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社会、政治、经济和个人的风险往往会越来越多地避开工业社会中的制度监督和保护制度。”“风险社会”这一语词并不是单纯被用作反思性现代性的指称,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孩我们可以随便给他取个什么名字一样,这一概念还是反思现代性阶段社会根本特点的表征,风险成为这一社会阶段的根本的和主要的社会现象,“风险社会的概念指现代性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工业化社会道路上所产生的威胁开始占主导地位”。。就是说,“风险社会”概念标明了第二现代化阶段与第一现代化阶段的根本差别。这样,贝克就在理论基点上把第二现代性与风险社会联系起来。第二现代性与风险社会成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谈到前者就意味着后者,反之亦然,二者互相补充,互相说明。
在社会发展方面,阶层分化和利益分割加剧,以收入差距为核心的社会差距日益扩大。不仅不同社会主体在利益分配上不平衡,并且付出的成本与收益之间也不平衡,由此加剧了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产生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利益分化加剧的负面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和缓解,就会增加社会风险,成为社会冲突和社会动荡的潜在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倡导科学发展观,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在发展方略上作出调整。但是长期发展所积累的风险问题要得到根本的解决不是短时期内所能奏效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先前积聚的风险还会进一步展现并恶化。

反思现代性的新视角——风险社会理论的兴起及其当代价值

反思现代性的新视角——风险社会理论的兴起及其当代价值
思考 。

毋庸 讳 言 , 一个 社 会越 是 迫切 地关 注未 来 和积 极地 塑造 未来 。 险观念 就越普 遍化 。在 现代 社会 , 风 对未 来 如何 是 可能 的 、可 信 的和 可 能得 到 的说 明 , 变得 比对过 去 的说 明 更重 要 。 因此 , 对风 险 的 意识
国社 会 主 义 现 代化 建设 提 供 了有 益 的 思 想 资 源 。
【 键 词 】 险 ; 险 社会 ; 代 性 危机 ; 代 社会 发展 模 式 关 风 风 现 现
[ 中图分类号 ] B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O788 (o2o—030 lO—472 1)503—4
【 日期]0 2 0 - 5 收稿 2 1- 3 0
确切 地说 , 它是 面 向未来 的 , 开放性 的 敞开 。在这 是

点上, 它跟命 运是 相对 的 。在 传统 社会 , 命运 的意
【 基金项 []0 9年教 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重大项 目(0 9J 7 0 1 ) ] 20 2 oJD 20 9 。
[ 要] 摘 从二十世纪后期开始 , 人们不断关注世 界 图景 中的风险 问题 , 险社会理 论随之 兴起 。从人 类的实践 活动过程 来 风
看 , 险社 会 是 现 代 性 危 机 深化 的 结果 。风 险 社 会 理 论 既 没 有 忽略 后 现 代 理 论 加 以批 判 的现 代 性 危 机 , 风 又没 有 放 弃 拯救 现 代 性 的历 史使 命 , 是 提 供 了一 种反 思现 代 性 的 理 论 新 视 角 。 更 为 可贵 的 是 . 险社 会 理 论 为我 们 反 思现 代 社 会 发 展 模 式和 推 进 中 而 风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的要求,社会治理日益聚焦社会问题,突出问题导向。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风险的主要特征
全 球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风险具有有跨时空特色,全体性的整体风险愈 来愈多,且经常性地波及到每个人。全球化让整个世界联系成为一个
性 紧密的整体,使得即使是局部性的风险也很容易迅速蔓延至更广泛的
和 世界范围内,从而造成更大的影响。比如SARS和诞生于华尔街的金融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风险的主要特征
人 为 性
在人类改善基本生存环境的同时,人为风险开始显现,并呈现不断扩大的态 势。吉登斯认为“人造风险”,是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到风险社会的重要标 志。而“人造风险”的出现并逐渐成为社会风险的主要形式,则源于人类工业理 性狂妄野心的无限膨胀和驾驭这种野心的社会制度的日渐衰落。可以说,风险社 会的形成从总体上说是人类工业理性滥觞以及社会在组织制度架构上无力阻止、 挽救这种滥觞的合力结果。人造风险"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主观人为风险, 即人们在主观上已经预知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潜在危机而不自制所引发的风险, 比如环境污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 二是客观人为风险,即由人类活动 而导致的自然风险,如“沙尘暴”、“温室效应”等; 三是介于主客观之间的 制度化风险,即由社会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或由于社会制度 的过于完善从而产生一种超稳定结构,由这种超稳定结构所掩藏或导致的风险。
性 际损害还无法精确测算。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风险的主要特征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更多、更为复杂的难题。与过去相比,现代
社会风险已不再是个别的、单一的、简单的和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出
现的社会风险和问题,而是大量的相互关联、相互制变化性和发展性的各种社会风险

课题研究论文: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课题研究论文: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80254 社会其它论文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一、风险社会及其对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一)风险社会的内涵“风险社会”这个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首先提出,这里风险指的是:“完全逃脱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现代风险社会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现代社会风险是围绕“人”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其中包括由于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未知性后果、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的未知变化、社会制度本身缺陷所带来的风险。

第二,现代社会风险具有一般风险所有的不可预见性和无法度量性。

第三,现代社会风险具呈现全球化和高危化趋势。

(二)风险社会对国家治理提出的新要求首先,风险社会背景下,政府应当高度关注风险预防和治理工作,将其纳入到核心职能当中。

如今,巨大的风险可能使得多年积累的财富化为乌有(亚洲金融危机),政府非常有必要将社会风险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其次,政府应当提高对自然、社会风险的预见能力。

尽管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但是政府作为一国资源和信息的最终掌握者,识别和预警风险并非绝无可能,政府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理性评估事项收益和风险的得失。

第三,政府应当具备较强的宏观驾驭能力的同时拥有合作精神。

风险的全球性和高扩散性使得一些局部事件可以迅速演化为全国性社危机。

政府应当具有强有力的宏调控手段,同时与他国政府、社会力量积极寻求合作,果断而坚决地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第四,制度化风险的存在要求政府不断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着力构建民主、公平、开放的社会体系。

中国当下面临的最严峻的社会风险是制度风险,其中主要包括:制度转轨风险;以收入差距为核心的社会差距的扩大;信息的流动和控制以及金融危机等。

虽然社会风险的防治看起来更依赖于政府的调控,但事实上更加需要畅通的信息沟通,高度的社会合作和公民的自觉配合。

二、风险社会下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困境结构性失效涉及以国家为中心构建的整个治理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软弱,政府无法承担应有的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众安全的功能,更无法保证市场和公民社会的正常运行;另一种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市场的关系不平衡,甚至僭越了他们的功能,从而诱发了后两者的失效,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

后现代社会理论梳理--贝克

后现代社会理论梳理--贝克
而风险社会的风险一般是不被感知的,并且只出现在物理和化学的方程式中(如核威胁和食物中毒)。换言之,在风险社会中,风险绝不是具体的物,它们是看不见的,也是人的感官感觉不到的。风险社会中,风险源于工业的过度生产,与早期工业风险相比,核物理的、化学的、生态的和基因工程的风险,既不能以时间也不能以空间被限制,又不能按照因果关系、过时、责任的既存规则来负责,与此同时,它们也不能被补偿和保险。因为它们是现代化的风险,是工业化的一种大规模产品,而且系统地随着它的全球化而加剧。
在四个阶段中,关于风险的争论经历了从专家和公众对技术和环境的关注到对社会的制度基础的关注的转变。这意味着风险不再是发生在局部领域中的问题,相反,它使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带来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换言之,在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工业生产的无法预测的后果转变为全球的生态困境,而这本来就不是一个所谓的环境问题,而是工业社会本身的一种意义深远的制度性危机。
(三)风险社会的理论要素
1.风险社会的焦点
贝克指出,从总体上说,风险社会指的是世界风险社会。就其轴心原则而言,它面临的挑战是现代文明制造的危险,它们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无法从社会的角度加以限定。因此,第一次的、工业现代性的基本状况和原则——阶级对立、民族的国家地位以及线性的、技术经济理性与控制的想象等,均被绕过和废除了。
2)风险概念扭转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贝克指出,作为对未来的威胁和诊断,风险拥有并发展出一种与预防性行为的实践联系。风险意识的核心不在于现在,而在于未来。在风险社会中,过去失去了它决定现在的权力,它作为当下的体验和行为之原因的位置被将来所替代,即被那些并不存在的、被建构和虚构的东西所替代。
3)风险陈述不仅仅是事实的陈述,也不仅仅是价值的陈述。
这一广义上的风险概念表明了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性的后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性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战胜种种副作用。这种体现了控制要求的风险概念是以空间、时间和社会方面的明确界定的后果为前提的,这就是阶级社会的风险性质。由于阶级社会的风险及其后果是限于某个区域的,即只涉及有限的人员范围和有限的地区,因而也就可以通过保险手段予以地域。与此同时,阶级社会的风险是通过我们的感知可以明确感觉到的。

贝克、读书笔记

贝克、读书笔记

贝克《风险社会》读后感一.读完风险社会后的总体感受《风险社会》这本书终于是看完了,说实在的话这本书读得让人感到很是纠结。

作者乌尔里希贝克以他独特的视角阐述了随着现代文明发展起来的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但是他的风社会理论,绝不是消极的悲观主义,相反的是这是他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他称之为第二次现代化反思性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指的的是现代工业文明下的社会)。

风险社会理论主张全面提升人类整体的风险意识,它并不否认人类实践,但强调要重视人类实践的负面后果;它并不否认发展科学技术,但强调要重视社会发展的副产品;它也不否认发展科学技术,但强调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副作用,归根结底,就是要强调重视社会发展的风险。

什么是风险?风险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它充斥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可能早在人类社会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有了。

风险不同于危险以及灾难,它是一种对未来的反思,是还没有发生的灾难,但是一旦它发生那造成的危害那将是毁灭的东西。

从另一方面来说,风险是一种对未来的反思。

只有人们通过文化来理解,这也是贝克把风险称为文明的风险的主要原因。

要了解风险我们必须从它产生的根源来了解它。

风险的根源是很难弄清楚的一件事情。

到底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的还是人类社会政治体系导致的,这一直是一件困扰我的事情,看完风险社会之后,我还是没有弄清楚。

但当我看了贝克先生写的相关论文之后我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归根结底,我认为风险产生的最终根源就是恐慌政治。

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风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和隐蔽,工业社会的统治阶级和利益集团用以维持工业文明的合法性已经逐渐消失,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方法来维持他们统治的合法性,即学者们所说的恐慌政治,虽然贝克先生没有说,他的观点差不多也就是这个。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福利国家的兴起,使阶级也在逐渐消失。

人们对笼罩在科技理性上的神圣光环,深信不疑,他们抛弃了对宗教的热诚。

认为任何风险都可以通过科技的发展来加以规避,只要技术得当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技术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

《风险社会》课后答案

《风险社会》课后答案

序言20170406已完成1【单选题】本书的主题是________。

∙A、传统社会的古典现代化∙B、工业社会的“反思性现代化”∙C、工业社会的后现代化∙D、城市社会的反思性我的答案:C ❌2【多选题】《风险社会》一书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A、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风险社会概观∙B、社会不平等的个体化∙C、反思性现代化:论科学和政治的普遍化第三条到道路:超越真理和启蒙我的答案:ABC3【多选题】贝克认为工业社会“核心家庭的传统”包括下列哪些事物?∙A、婚姻∙B、亲子关系∙C、性我的答案:ABC4【多选题】关于“反思性现代化”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理解:∙A、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相互掺杂。

∙B、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相互隔绝。

∙C、社会阶级文化和传统正处于不断丧失传统特性的过程之中。

社会阶级文化和传统正处于不断重拾传统特性的过程之中。

我的答案:AC5【填空题】《风险社会》的作者是_____国著名社会学家________。

我的答案:第一空:德第二空:乌尔里希·贝克6【填空题】社会何以可能?这个问题是________提出的,我的答案:第一空:涂尔干❌7【判断题】本书的论点是:我们正在见证的不是现代性的终结,而是现代性的开端——一种超越了古典工业设计的现代性。

我的答案:√8【判断题】贝克认为,工业社会是一个半现代社会,它内在的反现代成分是陈旧的或传统的东西。

我的答案:×9【判断题】贝克认为,工业社会是一个半现代社会,它内在的反现代成分并非是陈旧的或传统的东西,而是工业时代自身的结构和产物。

我的答案:×❌10【判断题】贝克认为:工业主义中的传统的基础开始在现代化的反思性中瓦解和粉碎了,而并非是加强了。

我的答案:√第一单元测验已完成1【单选题】贝克指出:现代化正变得具有反思性,即现代化正在成为它自身的主题和问题。

他认为今天的人们最迫切需要关注下列哪个议题:∙A、如何利用大自然?∙B、如何将人类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C、科技发展和使用的系列问题。

“风险社会”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性

“风险社会”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性

“风险社会”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性摘要:一个以风险为特征的新型社会形态已经来临,不仅风险数量多,而且性质复合。

风险社会理论对西方传统工业化模式及其严重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和批判,对增长的盲目乐观将被更加审慎和全面的发展观所取代,过去的经验已不足以成为当前的依据和理由;人们当前的行为选择同时还受到对未来预期的影响,现代风险已经从制度上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处在现代转型与向世界开放的中国,如何应对风险?风险社会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显然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

关键词:风险社会风险社会逻辑信任风险1986年,德国著名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在其德文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使用了“风险社会”(risksociety)[1]的概念,用来描述当今西方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反思并批判现代性带来风险因素日益突出的社会现象。

对于风险社会的理解,有学者总结为三个理论流派:[2]第一种是现实主义的,认为风险社会的出现是由于出现了新的、影响更大的风险,如极权主义增长、种族歧视、贫富分化、民族性缺失等,以及一些局部性的或突发的事件能导致或引发潜在的社会灾难,比如核危机、金融危机等。

第二种是文化意义上的,认为风险是作为一种心理认知的结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解释话语,不同群体对于风险的应对都有自己的理想图景。

因此风险在当代的凸现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社会秩序。

第三种理解是制度主义的,以贝克,吉登斯等人为代表。

贝克关注当前社会个体的焦虑并善于把私人问题与公共议题相联系,重视全球化与个体化之间的联系,凸出全球化和个体化在各领域产生的结构性影响的洞察,因此对当代西方和全球的现实和理论界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内涵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性。

一、风险与风险社会(一)风险的涵义“风险”(risk)不同于“危险”(Gefahr)或“灾难”(Katastrophe),而是一种相对可能的损失(Nachteil)、亏损(Verlust)、和伤害(Schaden)的起点,风险是对未来的反思,是还没有发生的危险,但是一旦它发生,那造成的危害将是毁灭性的不可挽救性的灾难。

自反性现代化与风险社会:贝克、吉登斯和拉什思想比较

自反性现代化与风险社会:贝克、吉登斯和拉什思想比较
题不断突现。全球化 的形成及发展逾越 了国家间的
《 现代性后果》( 1 9 9 1 ) 和《 现代性与 自我认同》( 1 9 9 2 ) 及拉什 的 《 自反性现代化 : 美学 纬度》( 1 9 9 4 ) 论 文 中。从理论视角来看 , 贝克、 吉登斯 和拉什的 “ 自反
性现 代化 ” 理 论有 所 差别 。国 内外学 者对 他们 的
( 一) 自反性现代化 内涵
“ 自反 性现 代 化”( r e f l e x i v e n  ̄ d e r n i z a t i o n )的
概念 出现于贝克的 《 世界风险社会》( 1 9 9 9 ) 、 吉登斯的
【 收稿 日期l 2 O l 5 一O 5 —2 5
社会 时期 ” 。贝克把现代化 阶段分为传统性 以及 自
与辩 护 ; 与之 对应 的, 现 代化 通过 自主 的现 代化 力
合理 界定反身性现代 化 内涵 , 探 寻现代化 困境及风
险社会的根源 以及我 国应对和规避社会风险有效路
径。

量挖 了 自身的墙角 。这是 出乎意料的 , 所 以不存在
反思。 ” 这一理论并非是反思 ( r e f l e c t l o n ) , 正
第 2 4卷
V o 1 . 2 4
总第 1 1 2期
S u m N o . 1 1 2
广东开放大学学 报
J0URNAL OF OPEN UNI VERSl TY OF GUANGDONG
2 0 1 5年 第 4 期
N o . 4 . 2 0 l 5
自反性现代化与风险社会 : 贝克 、吉登斯和拉 什思想 比较
【 作者简 介】 王晓楠 ( 1 9 7 8 -)女 ,河北容城人 ,博士研究生,上海开放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

试析对现代化风险的思考

试析对现代化风险的思考

试析对现代化风险的思考论文摘要科技日新月异,工业与信息化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追求现代化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我们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时,乌尔里希·贝克指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风险社会”里。

本文从科学理性和社会理性、阶层性和民主性、反思现代化和反思风险社会三个方面,对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进行剖析和论述,对现代化风险进行思考。

本文认为我们应当以辩证的观点认识风险,对待风险。

论文关键词风险社会理性阶层民主我们生活在高速发展,物质生活较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丰富的现代社会。

我们过去很长时间在追求的,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在追求的都是现代化。

现代化似乎对于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褒义词,没人能否定它给我们带来的极大便利和益处,但贝克却指出“现代化正在成为自身的主题和问题” ,就在我们享受着各种现代成果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有越来越多的破坏力量被释放出来,即便人类的想象力也为之不知所措。

”正如我们今天所能明显感知到的北京的空气质量,PM2.5成为人们每天起床后首要关注的问题,这时我们也才感受到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多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与困扰。

各类污染越来越多的被我们所了解与认识,但这或许也仅仅是我们所能认识到的现代风险的一小部分。

正如柴静在《穹顶之下》所说的,在前些年我们并不认为雾霾是一种污染,而仅仅是将其看作“大雾”,这或许正好说明了现代风险的隐蔽性。

大多数人对PM2.5的认识大多始于美国使馆发布的北京空气质量报告,其结果与北京市的气象部门有着极大差别,一时间舆论哗然,结果的差异源于测量标准的不同。

人们也开始去认识和了解PM2.5,才将“大雾”成为雾霾。

生活在追求现代化中的我们,也许正享受在科技发展对人类带来的极大便利中,但同时,我们也确实生活在一个风险社会里。

一、科学理性还是社会理性“科学理性和社会理性确实是分裂的,但它们同时保持着互相交织,互相依赖的状况” 。

在对污染的界定中,正如贝克所说,科学家们、环境问题专家们在报告里通常所用的是“平均量”、“可接受水平”,反映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考状况。

浅谈风险社会的应对机制——风险的知识杜会学考察(一)

浅谈风险社会的应对机制——风险的知识杜会学考察(一)

浅谈风险社会的应对机制——风险的知识杜会学考察(一)论文关键词:个体化社会化机制风险社会论文摘要:在高度现代性下的风险社会中,有效抵御风险须在把握风险社会个体化趋势的基础上发挥风险社会的社会化机制。

这种社会化机制所形成的最基本的安全保护壳就是调整和构筑新型社会关系、形成基于脱域机制下的社会信任体系。

一、风险社会的内涵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风险社会”理论。

“风险社会指明工业主义的一个日益不可把握的阶段,这个阶段更为现代,并且被疑虑笼覃,因为它处于人为制造的自我毁灭的可能之阴影中,提出了自我限制的主题。

这才是风险社会的新意,它与所有相互角逐的概念形成对照。

风险社会概念促使社会学乃至社会—对生态学问题的投人。

但风险与危机所显明的是一种新的社会冲突动力,社会学必须把握这种冲突……风险社会是进人我们置身其中的社会的无人之地的津梁,主流的过去概念掩盖了这片无人之地,门上了进人它的大门。

吉登斯判断我们身处一个生态破坏、贫困、全面战争和极权政治的高风险社会,而各类风险都是人类行动和抉择的未能预期的后果阁。

风险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区别在于:风险社会是工业社会发展的结果,正是由于工业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才形成了同工亚社会不相同的一种社会形态;工业社会是一种阶层社会,所分配的是财富,而风险社会中所分配的却是风险,所以财富分配和风险分配是区分工业社会和风险社会的基本标准。

刘小枫认为,在贝克的用法中,“风险社会”概念构成了一个历史的社会理论的范畴:以此不仅从社会的机体的角度,而且从社会结构乃至历史哲学的角度来描述现代性的危机潜能。

卢曼认为,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主要的危险来自自然的灾害,所以,危险性则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要素。

在现代社会中,危害直接源于人或社会群体的观念或者行为。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因此是‘归咎习惯’的转变,这就意味着危机或危害或不幸的根源不再由天命来负担,不再由神意来担保”,而是由社会秩序来负担和担保。

贝克_风险社会_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贝克_风险社会_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刘 莹 1986年,德国著名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在其德文版的《风险社会:迈向一种新的现代性》一书中首次使用“风险社会”(risk s ocie2 ty)的概念,用来描述当今西方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从社会学层面反思、批判现代性出现以来风险因素日益突出的社会现象。

随后,贝克又发表了《全球风险社会》等著作①,形成了他关于风险社会理论的基本框架。

近年来,这一理论在社会理论界、政策研究界和公众中的影响与日俱增。

本文将着重探讨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一、“风险社会”的内涵及其特性风险(risk),不同于“损失”或“冒险”,指的是依未来的可能性来计算损失。

“风险”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7世纪海上保险业中估算帆船驶入未标明水域的可能损失,后来用在银行业务或投资上,用于对投资可能结果的计算。

现代资本主义正是通过精确计算未来得失、风险大小,来赚取更多的金钱。

福利国家基本上也是一种风险管理系统,其用意是当个体在遭遇意外伤害、疾病、失业或年老时,能免受其害。

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并没有“风险”的概念,而只有“危险”。

20世纪80年代,贝克在他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中赋予“风险”一词新的涵义,他指出:“风险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

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

风险概念表明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性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的措施战胜种种(发展带来的)副作用。

②”他认为风险是一个很现代的概念,当人们进入工业化社会后,有了理性思考能力,认为能够以人为的方式介入自然界与社会生活,才有了现代风险的概念。

但是,人们为了处理可能的困境不惜使用各种方式,其结果却在解决前一个问题之时,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一种“风险”。

贝克将“风险”定义为:处理因现代化本身所引起的危机(hazards)与不安全(insecu2 rities)的一套系统方法。

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书籍介绍

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书籍介绍
提出了"反思性现代化"的概念,认为现代社会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超越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他主张建立一种"全球风险社会"的理论框架,以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
贝克在本书中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认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风险社会。与传统的工业社会相比,风险社会更加注重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书籍介绍
导师:xxx
-
1
2
3
4
《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书籍介绍
《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是一本深入探讨现代社会风险现象的学术著作,作者乌尔里希·贝克是当代风险社会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本书对现代性的反思和超越,以及风险社会的理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
感谢观看
日期:XXXX
汇报人:XXXX
添加标题内容
总结与建议
4
总结与建议
11
《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是一本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著作。通过对现代社会的深入剖析和对风险社会的全面探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挑战。同时,它也为我们指明了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方向和方法
建议读者在阅读本书时,结合实际案例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例如,可以结合当前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思考如何应对这些全球性风险;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规避风险和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此外,还可以进一步阅读贝克的其他著作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文献,以深入了解风险社会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背景与意义
1
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简析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简析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CULTURE区域治理简析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中央财经大学 陈楠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人类社会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这一发展进程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难以预测,潜伏在人类社会当中,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

面对这种社会现实,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著名的风险社会理论,他从风险社会概念、成因以及化解途径等多个方面着手分析,使人们开始意识到现代社会中潜藏危机,人们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被唤醒,在面临风险时也不再是一昧的听从专家的意见,而是凭借自身的风险认知做出相应的行动。

关键词:风险;风险社会;现代性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3-0295-0002现代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这些风险难以预料,使整个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

人类无法预知当下所作出的决定会对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虽然每一个计划、政策的实施都是在人们可控的范围内做出的,但这些计划本身就包含着诸多不确定性,在其实施之后所产生的各种后果也是人类无法预料的。

这些不确定的、难以预料的因素在某些时刻就会引发各种风险。

因此,基于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思考,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创造性的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这一理论的理出不仅产生了跨学科的影响,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成为了各国执政者解决风险问题的理论依据。

一、何为风险社会?要理解风险社会的概念首先应该理解“风险”一词的含义。

风险是一种放射现象,它完全脱离人类的感知能力,即人类不会轻易的觉察感受到风险的到来,另外风险还包括来自空气、水、食品中的有毒物和污染物,以及由此对动植物和人所造成的短期或长期的影响。

风险所带来的损害是系统性的,通常不可逆转,大多也不可见(王小钢,2007)。

正是由于风险的逐渐增多和分配,所以整个社会的风险处境形成了。

贝克从以下几个层面对风险概念进一步阐释:风险既非毁坏也非对安全的信任,而是一种非现实;当前行为的变化会对未来产生一定的威胁;风险与人们对文化的定义以及当下生活是否可容忍相联系,它关涉到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构想;从人类行为自身所造成的不确定性这一点可以看出,政府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还是比较有限的,因此不能仅靠国家和政府来控制风险;当代的风险概念是涉及了知识和不意识以及无知识的某种特殊的综合;新产生的风险有可能既是地区性的又全球性的;日常生活中的认识也不足以识别出风险讯号,因此知识和风险的潜在影响之间存在差距;风险社会的概念消除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差异(乌尔里希·贝克,2004:174-190)。

贝克《风险社会》的主要内容

贝克《风险社会》的主要内容

贝克《风险社会》的主要内容1986年,乌尔里希•贝克出版了《风险社会》一书,他将现代社会解释为风险社会,标志着风险社会理论的诞生。

该书的主要内容有:第一部分为“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风险社会概观”,文章一开始就开宗明义,直接提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风险,认为现代社会就是一个风险四伏的社会。

“在发达的现代性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1] ,“在现代化进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破坏力被释放出来,即便人类的想像力也为之不知所措”。

[2] 接着,贝克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讨论了现代社会财富分配和风险分配逻辑的可笑性。

指出现代社会财富的制造者在制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制造大了风险,制造的财富分配于内部,而其制造的风险却让整个社会来承担。

对于这些风险的界定,科学对理性的垄断打破了,夹杂了更多的政治成分和利益成分。

即使是人们所依赖知识,也能以界定社会风险,“关于风险,不存在什么专家”[3]。

而且,受知识的域限,越来越多的风险至今还没有被人类所认识到。

在贝克看来,现代社会的某些风险随时会对人类造成致命的威胁,“换言之,定时炸弹在滴答作响。

在这个意义上,风险预示一个需要避免的未来”[4]。

更糟糕的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步步加快,风险也正在全球化,并发生着循环。

这就造成了风险不仅威胁着风险的制造者,也威胁着无辜者。

“那些生产风险或从中得益的人迟早会受到风险的报应。

风险在它的扩散中展示了一种社会性的‘飞去来器效应’,即使是富裕和有权势的人也不会逃脱它们”,[5]“社会风险的循环可以总结如下:在现代风险的屋檐之下,罪魁祸首与受害者迟早会同一起来”。

[6] 贝克进一步揭示道,当风险社会的制造者━━发达国家认识到以生态掠夺为代价的现代工业具有的一系列风险之后,便将危险的工业转移到了不发达国家,形成了新的国际不平等。

“危险的工业已经转移到低工资的第三世界国家。

这不是巧合。

在极端的贫困和极端的风险之间存在系统的‘吸引’。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摘要】现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复杂风险和挑战,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成为当下研究的焦点。

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指出,传统社会秩序的崩溃使得人们不再盲目相信权威和科学,而开始关注风险与后果。

反思性现代化强调个体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能力,带来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在应对风险社会带来的挑战时,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应对措施,包括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加强科技监管等方面。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地重视社会风险,同时加强个体的反思意识,共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总结,我们能更好地认识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与启示。

【关键词】风险社会、反思性现代化、乌尔里希·贝克、关联、影响、应对措施、未来展望、总结与启示1. 引言1.1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概念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是当代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风险社会指的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发展、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些风险可能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健康、经济发展、社会安全等方面,给社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挑战。

反思性现代化则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需对过去的传统进行反思和批判,不断调整和完善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以期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的概念相辅相成,体现了人类对于现代社会发展中种种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同时也展现了应对这些问题的努力和探索。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的概念愈发重要,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主要包括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概念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风险社会理论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他认为传统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人们主要面对的是自然灾害和劳动危险,而在当代的后工业社会中,技术发展、环境污染、信息社会等新的风险因素不断涌现,给社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摘要】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在眉睫。

本文首先分析了风险社会的特点和挑战,强调了风险防范与治理的紧迫性。

接着对我国治理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后探讨了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建设需求,提出了路径选择与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重点讨论了信息化技术在治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强调了其促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在论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策略,并倡导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

本文旨在为我国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探索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治理能力跟上时代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风险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特点、挑战、现状分析、建设需求、路径选择、改革创新、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交流。

1. 引言1.1 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和全球化的深化,各种风险与挑战也随之而来。

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革和提升。

在风险社会中,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会给我国的治理体系带来新的考验。

传统的治理模式往往是单一的、片面的,无法全面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治理体系,吸纳各方面的智慧和资源,形成多元化的治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社会中的挑战。

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建设也是当务之急。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可能。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共享和信息透明度,可以提升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治理效率和能力,为风险社会的治理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治理路径。

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适应风险社会的需要,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通过对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的整体结构的介绍,解读《风险社会》中与反思性现代化相关的主要内容,对全球化下我国面临的现代化的风险并对我国的现代化进行反思性。

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要加强现代化的反思能力;健全制度,倡导民主;社会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融合;对精神信仰反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标签:风险社会;现代化;反思性现代化[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是一本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作,作者将后现代社会诠释为风险社会,即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潜在的副作用”使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一个风险社会。

乌尔里希·贝克是一位关注风险社会、生态启蒙、生态政治和全球化的社会学家,他既是现实主义者又是建构主义者,是“建构主义的现实主义者”“反思的现实主义者”。

贝克今年九月访华,出席在上海举行的“全球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的会议,他指出当前全球化存在普遍主义和民族主义,并以欧盟的经验提出世界公民主义降低社会风险。

可以看出贝克从1986年《风险社会》出版到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的乌托邦”全球的风险社会,一直在致力于现代社会的研究,也可以看到社会学大师思想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一、《风险社会》的整体结构《风险社会》全书探讨的就是有关工业社会的“反思性现代化”。

作者力图以“社会学上受到启发和得到的训练的思想来把握和概念化这些当代精神中的不安全感”〔1〕,以社会学的研究框架来研究当代精神中的不安全感。

书的第一部分:风险社会概况,是从整体上对作者认为的后工业社会——风险社会进行论述。

第二部分:社会不平等的个体化,是从个体角度说明生活形式和传统的消亡,个体所面临的风险。

前两部分是对有关工业社会的反思性现代化过程的指导性理论观念得到两条论证路线。

第三部分:反思性现代化,通过(1)“个体化进程在理论上被概念化为反思性的产物,在其中,福利国家所保护的现代化进程使得那些构建后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解传统化”(2)“现代化进程的反思性也可以通过财富生产和风险生产的关系得到说明。

”〔2〕将两条论证路线相互联系。

通过全书的结构可以清楚的看到作者试图超越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体的二元对立,进行微观——宏观、能动性——结构的整合形成理论综合的努力。

作者以观看社会的一个视角来分析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一种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分析维度。

让读者既在宏观理论上能进行深层次思考,也能很好的联系微观的个人经验,像他谈及的个体化、劳动力市场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个体息息相关。

以反思和创新与学习的态度来阅读西方社会学的名著,来引导中国社会的发展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思考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要面对、预防、解决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二、《风险社会》中与反思性现代化相关的主要内容1.现代化与反思性现代化随着社会发展阶段,处于前现代性经验性视域中的现代化,正在为反思性现代化所取代。

在“第一次工业现代社会”中,现代性”知识”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的盲目信仰和崇拜,演变为“科学万能主义”,是对人类未知自然的一往无前的探索。

这一阶段的“发展逻辑依赖于一种被削减的科学化,在其中,对知识和启蒙的科学理性吁求仍旧排除了对科学自身应用科学怀疑论”。

〔3〕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自然与社会间对立的结束,自然不再能被放在社会之外理解,社会也不再能被放在自然之外理解。

不可见的自然的社会化之副作用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威胁的社会化,以及它们向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对立和冲突的转化。

在“第二次反思现代社会”这一发展阶段中,发展逻辑“基于一种完全的科学化,将科学怀疑论扩展到科学自身的固有基础和外在结果上”。

“反思性现代化”,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自我批判,对现代化的目标、价值、前提、联系、道路进行世界主义的讨论。

2.风险的分配逻辑贝克所说的风险,指完全逃离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

它们引致系统的、常常是不可逆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一般是不可见的。

由于过度生产和科技的加速进步,生态危机出现并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一危机在社会化层面也日益显现出来,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风险社会”。

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長,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知的程度。

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

贝克用日常语言表达了工业社会和风险社会的区别,他说:“阶级社会的推动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则可以用另一句话来概括:我怕!”在工业社会中,财富生产的“逻辑”统治着风险生产的“逻辑”;而在风险社会中,这种关系就颠倒了过来,风险生产和分配的逻辑代替了财富生产和积累的逻辑作为社会分层和政治分化的标志。

用贝克的话说,就是“在风险社会中,不明的和无法预料的后果成为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

3.现代化中的风险风险带来的不仅是自然和人类健康的问题,而且是这些副作用所带来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后果——市场崩溃、资本编制、对工业决策的官僚化审查、新市场的开辟、巨额浪费、法律程序和威信的丧失。

贝克所看到的社会风险和社会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现代化过程中都大量的出现了,借鉴他的风险社会的理论对我们反思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危机(1)现代化导致了信仰与科学知识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

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利益,但也使人生存的自然和精神基础产生了负面影响。

人越来越局限于功利追逐和物质享受,精神信仰却越来越贫乏。

(2)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断裂。

在风险界定的争论中,处在文明的危险可能性上科学理性和社会理性之间的缺口越来越清晰明显。

社会理性不断地挑战专家对科学理性的垄断地位。

社会理性与科学理性的互动越来越重要,所谓“没有社会理性的科学理性是空洞的,但没有科学理性的社会理性是盲目的”。

(3)现代化带来了社会阶级、家庭模式、性别身份、婚姻、职业等传统模式的解传统化,个体成为生活中社会性的生产单位,“个体化”也就加强了个体的风险感。

贝克提倡反思现代化,他洞察到现代性中理性的困境,又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困境。

三、全球化下我国面临的现代化的风险贝克的文化背景毕竟为欧洲文化,因此在我们吸收其理论时应以一种全球化的视角来思考。

以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待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并以反思的态度来应对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全球环境、生态风险博帕尔毒物泄漏事故,使得现代化中工业灾难的观念进入到全球公众的意识之中。

很多危险的工业已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到低工资的第三世界国家。

以贝克的观点是“在极端的贫困和极端的风险之间存在系统的吸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其经济优势将高危险的工业转移,最直接的环境、生态危害虽然体现在第三世界国界,但通过“飞去来器效益”全球生态环境必然受到影响。

全球的生态环境都处于风险之中。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然会遇到更多的风险。

我们不仅要解决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己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要面对全球环境的风险。

像全球气候日益变暖、森林大面积被砍伐、全球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艾滋病、禽流感在全球的蔓延都说明了全球的环境、生态风险。

在面对环境、生态风险时,我们应该反思现代化,吸收发达国家经验教训。

2.全球亚政治“在哪里现代化风险被‘承认’,不仅仅有知识,而且有集体的对风险的知识和信仰,以及对原因和结果的关联链的政治阐述,在哪里风险就发展出一种难以置信的政治动力。

”〔4〕像很多污染事故,政府和企业有意掩盖各种各样的风险。

公众的担心被说成是无根据的和不科学的。

尽管政府和企业想掩饰风险,但意识到风险严重性人联合起来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自下而上地质疑政府的作为和不作为,贝克称此为“亚政治行动”。

在“亚政治行动”的逻辑下,科学界和政治界对专业知识和理性的垄断被打破了。

对工业发展风险的科学关怀事实上依赖于社会期望和价值判断。

在我国“亚政治行动”也越来越多,人们也更加意识到科技的两面性,像化工企业对水源、土地、空气的污染,人们对技术进步的长处的疑虑越来越多,在现代化中加强反思性现代化,风险社会极其恶劣的后果就能够得到遏制,一种建立在更为人道的技术之上的未来社会就有可能实现。

四、对我国现代化过程的反思性思考我国现阶段的现代化应该包括了贝克所指的“现代化”和“反思现代化”两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相互重叠的过程,我们既要进行物质财富的现代过程又要反思科技现代化带来的副作用。

同时还要面临全球风险化的大背景反思现代化的缺失。

对于现代化的反思根据贝克的《风险社会》我思考到以下几点:1.加强现代化的反思能力。

风险社会理论的核心就是风险社会的反思能力。

政府、企业、个人都应该加强对于现代化的反思能力。

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应该对环境、对风险社会进行反思。

2.健全制度,倡导民主。

中国的法律政策系统本身并不健全,社会功能分化在制度方面进行也不充分。

在我们法律和政策系统本身就存在重大缺陷的时候,中国就要遭遇已经具备相对健全的法律和政策系统的西方发达国家不能充分应对的风险社会问题,同时还遭遇全球风险社会的支配和控制问题。

因此。

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

3.社会理性与科學理性的融合。

正如贝克说:“没有社会理性的科学理性是空洞的,但没有科学理性的社会理性是盲目的”。

4.对精神信仰反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我们反思“科学万能主义”时,我们更要加强对精神信仰的反思,统一信仰与知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1〕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2〕斯科特·拉什.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J〕.王武龙,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4).〔3〕谢立中,阮新邦.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章国锋.反思的现代化与风险社会——乌尔里希·贝克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1).〔5〕洪晓楠,林丹.全球风险社会及其策略回应——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评介〔J〕.学术交流,2007,(4).〔6〕王小钢.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启示——评《风险社会》和《世界风险社会》〔J〕.河北法学,2007,(1).〔7〕〔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在思考〔J〕. 郗卫东,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