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第12章旋转全等模型之夹半角模型讲义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夹半角”模型模块一:夹半角模型知识导航夹半角,顾名思义,是一个大角夹着一个大小只有其一半的角,如图所示。
这类题目有其固定的做法,当a取不同的值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结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一类问题。
夹半角的常见分类:(1)90度夹45度(2)120度夹60度(3)2a夹a题型一:90°夹45°例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AB=BC=CD=AD,E在BC上,F在CD 上,且∠EAF=45°,求证:(1)BE+DF=EF;(2练习:1、在例1的条件下,若E在CB延长线上,F在DC(1)DF-BE=EF;(2)∠AEB+∠AEF=180°.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AC=∠、CN、M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题型二:120°夹60°例2、已知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且∠MDN=60°.(1)求证:BM+CN=MN;(2)若将上题条件中的“△ABC的一个内角∠A=60°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练习: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90°,∠且∠EBF=60°,求证:AE=EF+CF.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CD=90°DC延长线上,且AE=EF+CF,求证:∠EBF=60°.题型三:2a夹a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M、N分别为AB、,∠∠BDC,求证:BM+CN=MN.例4 在等边△ABC的两边AB、AC,BD=DC,当M、N分别在直线AB、AC(1)当点M、N在边AB、AC上,试求出BM、NC、ABC的周长L 的关系;(2)当M 、N 分别在边AB 、CA 的延长线上试,若AN=2,则Q=__________(用含有L 的式子表示)。
练习: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为 等腰直角三角形,A (4,4). (1)求B 点坐标;(2)过点A 作y 轴的垂线交y 轴于E ,F 为x 轴负半轴上的一点,G 为EF 的延长线上,以EG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Rt △EGH ,过A 作x 轴垂线交EH 于点M ,连FM ,等式1AM FM-=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第一章有理数1.1 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表示方法•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1.2 有理数的比较与排序•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排序•有理数的绝对值大小比较1.3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原理•有理数的减法原理•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综合运用1.4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原理•有理数的除法原理•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综合运用1.5 有理数的运算与性质•有理数的运算律•有理数的消去律•有理数的分配律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2.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解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2.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解问题时的方程建立和方程求解2.3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概念•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解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2.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问题•解问题时的不等式建立和不等式求解第三章二次根式3.1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定义•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化简3.2 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二次根式的加法原理•二次根式的减法原理•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综合运用3.3 二次根式的乘法与除法•二次根式的乘法原理•二次根式的除法原理•二次根式的乘法与除法综合运用3.4 二次根式的应用•二次根式的应用问题•解问题时的二次根式建立和二次根式计算第四章图形的认识4.1 点、线、面及平面图形•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平面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的特征4.2 角的认识•角的定义及分类•角的性质•角的计算4.3 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计算4.4 四边形的认识•四边形的定义及分类•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的计算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教学内容概要。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同学们可以全面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以及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等基础知识。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讲 全等三角形(一)预习讲义
B.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D.所有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⑶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
D 度.
【例 2】⑴如图:△ABC≌△DBF,∠B 的对应角是
,∠C 的对应角是
,∠BAC 的对应
角是
;AB 的对应边是
,AC 的对应边是
A
B
C
知识点
典型范例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 写成“边边边”或“SSS”).
在△ABC 和△DEF 中,
AB=DE BC=EF
E
AC=DF
∴△ABC≌△DEF(SSS).
典例精练
【例 3】如图,已知△ABC 中,AB=AC,点 D 是 BC 边上的中点.求证:△ABD≌△ACD.
证明:∵D 是 BC 的中点,
ALeabharlann ∴.在△ABD 与△ACD 中,
_______ ∵ _______
AB = AC
B
D
C
∴△ABD≌△ACD(SSS)
3
【例 4】如图,点 B,E,C,F 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D.
【例 5】如图,已知 AC,BD 相交于点 O,且 AB=DC,AC=DB,能得到∠A=∠D 吗?为什么?
,BC 的对应边是
.
⑵如图,△ABC≌△CDA,AB 和 CD,BC 和 DA 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
⑶如图,△OCA≌△OBD,点 C 和点 B,点 A 和点 D 是对应顶点.写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
边和角.
A
C B
B O
D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讲义-11.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人教版
精讲精练【考点精讲】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注意:(1)理解多边形的定义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在同一平面内”;二是“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两者缺一不可。
(2)多边形通常以边数来命名,具有n条边的多边形叫n边形。
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
2. 多边形的内角、外角、对角线的概念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
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注意: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出(n-3)条对角线,过n个顶点有)3(-⨯nn条对角线,但每条对角线都计算了两遍,所以n边形共有2)3(-nn条对角线。
3. 正多边形的概念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称为正多边形。
注意:正多边形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各边相等”、二是“各角也相等”,两者缺一不可。
例如,各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各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只有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正四边形)。
【典例精析】例题1 在凸多边形中,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经过观察、探索、归纳,你认为凸八边形的对角线条数应该是多少条? 简单扼要地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思路导航:对角线是由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相连接而构成的,因此应从顶点入手。
可先探求从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多少条对角线,当归纳出对角线的条数与多边形顶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后,就可以解决本题了。
凸n边形每个顶点不能和它自己以及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作对角线,所以可作对角线的条数是(n-3)条,凸n边形有n个顶点,所以可作n(n-3)条。
由于每条对角线有两个端点,也就是每条对角线被计算了两次,所以凸n边形共有1(3)2n n-条对角线。
当n=8时,有18(83)45202⨯⨯-=⨯=条对角线。
答案:凸八边形的对角线应该是20条。
点评:本题主要对同学们探究问题的过程进行考查,可以通过类比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探究方法来进行,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牢记某些结论,还要多体验探究这些结论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初中数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的化简 求值 与证明讲义
分式的化简 求值 与证明考点•方法•破译1. 分式的化简、求值先化简,后代入求值是代数式化简求值问题的基本策略,有条件的化简求值题,条件可直接使用,变形使用,或综合使用,要与目标紧紧结合起来;无条件的化简求值题,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或通过分式巧妙变形,使得分子为0或分子与分母构成倍分关系特殊情况,课直接求出结果.2. 分式的证明证明恒等式,没有统一的方法,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一般分式的恒等式证明分为两类:一类是有附加条件的,另一类是没有附加条件的,对于前者,更要善于利用条件,使证明简化.经典•考题•赏析【例1】先化简代数式(11x x -++221x x -)÷211x -,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x 的值代入求值.【解法指导】本题化简并不难,关键是x 所取的值的选择,因为原式的分母为:x +1,x 2-1,要是原式有意义,则x +1≠0且x 2-1≠0故x ≠1,因而x 可取的值很多,但不能取x ≠1解:(11x x -++221x x -)÷211x - =[2(1)(1)(1)x x x -+-+2(1)(1)x x x +-]·(x +1)(x -1)=(x -1)2+2x =x 2+1 当x =0时,原式=1. 【变式题组】01.先化简,再求值222366510252106a a a a a a a a--+÷•++++,其中a =.02.已知x =2,y =22211x y x y x y x y xy ⎛⎫⎛⎫+--•- ⎪ ⎪-+⎝⎭⎝⎭的值03.先化简:222a b a ab --÷(a +22ab b a+),当b =-1时,请你为a 任选一个适当的数代入求值.04.先将代数式(x -1x x +)÷(1+211x -)化简,再从-3<x <3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x 代入求值.【例2】已知1x+1y =5,求2322x xy y x xy y -+++的值.【解法指导】解法1:由已知条件115x y+=,知xy ≠0.将所求分式分子、分母同除以xy ,用整体代入法求解.解法2:由已知条件1x+1y =5,求得x +y =5xy ,代入求值. 解:方法1:∵1x+1y =5,,∴x ≠0,y ≠0,xy ≠0将待求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xy . 原式=(232)(2)x xy y xy x xy y xy -+÷++÷=112()311()2x y x y+-++=2552⨯+=1.方法2:由1x+1y =5知x ≠0,y ≠0,两边同乘以xy ,得x +y =5xy 故2322x xy y x xy y -+++=2()()2x y x y xy +++=25352xy xy xy xy ⨯-⨯+=77xy xy=1.【变式题组】 01.(天津)已知1a -1b =4,则2227a ab ba b ab---+的值等于( ) A .6 B .-6 C . 215 D . 27-02.若x +y =12,xy =9,求的22232x xy yx y xy+++值.03.若4x -3y -6z =0,x +2y -7z =0,求22222223657x y z x y z ++++的值.【例3】(广东竞赛)已知231xx x -+=1,求24291x x x -+的值. 【解法指导】利用倒数有时会收到意外的效果.解:∵2131x x x =-+∴231x x x -+=1∴x -3+1x =1∴x +1x =4. 又∵42291x x x -+=x 2-9+21x =(x -1x )2-11=16-11=5. ∴24291x x x -+=15. 【变式题目】01.若x +1x=4,求2421x x x ++的值.02.若a 2+4a +1=0,且4232133a ma a ma a++++=5求m .【例4】已知ab a b +=13,bc b c +=14,ac a c +=15,求abcab ac bc++的值. 【解法指导】将已知条件取倒数可得a b ab +=3,b c bc +=4,a cac+=5,进而可求111a b c++的值,将所求代数式也取倒数即可求值. 解:由已知可知ac 、bc 、ab 均不为零,将已知条件分别取倒数,得345a babb c bca cac+⎧=⎪⎪+⎪=⎨⎪+⎪=⎪⎩,即113114115a b c b a c ⎧+=⎪⎪⎪+=⎨⎪⎪+=⎪⎩ 三式相加可得1a +1b +1c =6,将所求代数式取倒数得ab ac bc abc ++=1a +1b +1c =6,∴abc ab ac bc ++=16.【变式题组】 01.实数a 、b 、c 满足:ab a b +=13,bc b c +=14,ac a c +=15,则ab +bc +ac = . 02.已知xy x y +=2,xzx z+=3,yz y z +=4,求7x +5y -2z 的值.【例5】若a b c +=c b a +=a c b +,求()()()a b c b a c abc+++的值. 【解法指导】观察题目易于发现,条件式和所求代数式中都有a +b ,c +b ,a +c 这些比较复杂的式子,若设a b c +=c b a +=a cb+=k ,用含k 的式子表示a +b ,c +b ,a +c 可使计算简化. 解:设a b c +=c b a +=a c b+=k ,则a +b =ck ,c +b =ak ,a +c =bk ,三式相加,得2(a+b +c )=(a +c +b )k .当a +b +c ≠0时,k =2;当a +b +c =0时,a +b =-c ,1a bc+=-,∴k =-1.∴当k =2时,()()()a b c b a c abc +++=k 3=8;当k =-1时,()()()a b c b a c abc+++=k3=-1.【变式题组】01.已知x 、y 、z 满足2x=3y z -=5z x +,则52x y y z -+的值为( ) A .1 B . 13 C . 13- D . 1202.已知a 、b 、c 为非零实数,且a +b +c ≠0,若a b c c +-=a b c b -+=a b ca-++,求()()()a b b c c a abc+++的值.【例6】已知abc =1,求证:1a ab a +++1b bc b +++1cac c ++=1【解法指导】反复整体利用,选取其中一个的分母不变,将另外两个的分母化为与它的分母相同再相加.证明:∵1a ab a ++=a ab a abc ++=11b bc ++1c ac c ++=c ac c abc ++=11a ab ++=abc a abc ab ++=1cbbc b++∵1a ab a +++1b bc b +++1c ac c ++=11bc b +++1b bc b +++1bc bc b ++=1 【变式题组】01.已知1a b +=1b c +=1c a+,a ≠b ≠c 则a 2+b 2+c 2=( ) A .5 B . 72 C .1 D . 1202.已知不等于零的三个数a b c 、、满足1111a b c a b c++=++.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3.若:a 、b 、c 都不为0,且a +b +c =0,求222222222111b c a c a b a b c+++-+-+-的值.演练巩固 反馈提高01.已知x -1x=3,那么多项式x 3-x 2-7x +5的值是( ) A .11 B .9 C .7 D . 5 02.若M =a +b ,N =a -b ,则式子M N M N +--M NM N-+的值是( )A . 22a b ab -B . 222a b ab -C . 22a b ab+ D . 003.已知5x 2-3x -5=0,则5x 2-2x -21525x x --= . 04.设a >b >0,a 2+b 2-6ab =0,则a b b a+-= .05.已知a =1+2n ,b =1+12n ,则用含a 的式子表示b 是 .06. a +b =2,ab =-5,则b aa b+= .07.若a =534-⎛⎫- ⎪⎝⎭,b =-534⎛⎫ ⎪⎝⎭,c =534-⎛⎫⎪⎝⎭,试把a 、b 、c 用“<”连接起来为 .08.已知1n m -⎛⎫⎪⎝⎭=53,求的222m m n m n m n m n +-+--值为 . 09.若2x =132,13y⎛⎫⎪⎝⎭=81,则x y 的值为 .10.化简24322242c b c b a b a ca -⎛⎫⎛⎫⎛⎫•-÷- ⎪ ⎪ ⎪⎝⎭⎝⎭⎝⎭为 .11.先化简,再求值:221122x y x y x x y x +⎛⎫--+ ⎪+⎝⎭,其中x,y =3.12.求代数式的值:222222144x x x x x x -++÷--,其中x =2.13.先化简,再求值:22121124x x x x ++⎛⎫-÷⎪+-⎝⎭,其中x =-3.14.已知:2352331x A B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 15.若a +1a =3,求2a 3-5a 2-3+231a +的值.培优升级 奥赛检测01.若a b =20,b c =10,则a b b c++的值为( ) A . 1121 B . 2111C . 11021D . 2101102.已知x +y =x -1+y -1≠0,则xy 的值为( )A . -1B . 0C . 1D . 203.已知x +1x =7(0<x <1)的值为( ) A . -7 B .-5 C . 7 D . 5 04.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ab =a +b ,则b aab a b+-=( ) A . -2 B .12 C . 12- D . 2 05.已知1a -a =1,则1a+a 的值为( )A .B .C .D .1 06.已知abc ≠0,并且a +b +c =0,则a (1b +1c )+b (1a +1c )+c (1b +1a)的值为( ) A . 0 B . 1 C . -1 D .-3 07.设x 、y 、z 均为正实数,且满足z x y x y y z z x<<+++,则x 、y 、z 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 )A . z <x <yB . y <z <xC . x <y <zD . z <y <x08.如果a 是方程x 2-3x +1=0的根,那么分式543226213a a a a a-+--的值是 .09.甲乙两个机器人同时按匀速进行100米速度测试,自动记录表表明:当甲距离终点差1米,乙距离终点2米;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离终点1.01米,经过计算,这条跑道长度不标准,则这条跑道比100米多 . 10.若a +1b =1,b +1a =1,求c +1a的值.11.已知a 、b 、c 、x 、y 均为实数,且满足ab +a b =341-x y ,+bc b c =31x ,+cac a=341+x y ,++abc ab bc ca =112(y )(其中)求x 的值.12.当x 分别取值12009,12008,12007, (1)2,1,2,……2007,2008,2009时,分别计算代数式221-1+x x的值,将所得的结果相加,其和是多少?13.在一列数x 1,x 2,x 3…中,已知x 1=1,且当k ≥2时,x k =x k -1+1-4([14k --24k -])(取整符号[a ]表示不超过实a 数的最大整数,例如[2.6]=2,[0.2]=0)求x 2010的值.14. 已知对于任意正整数n ,都有a 1+a 2+…+a n =n 3,求211a -+311a -+…+10011a -的值.。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 讲义
斜边直角边(HL )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温馨提示:SSA 、AAA 不能证全等!!1、如图,点C 在∠DAB 的内部,CD ⊥AD 于D ,CB ⊥AB 于B ,CD=CB 那么Rt △ADC ≌Rt △ABC 的理由是( )A .SSSB. ASAC. SASD. HL 2、如图,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AC ∥DB ,且AC=BD ,那么Rt △AEC ≌Rt △BFD 的理由是( ).A .SSS B. AAS C. SAS D. HL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③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4、在△ABC 和△C B A '''中,如果AB=B A '',∠B=∠B ',AC=C A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A .全等 B. 不一定全等 C. 不全等 D. 面积相等,但不全等5、 下列可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条边对应相等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C.一个锐角对应相等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6、给出下列条件:①两边一角对应相等②两角一边对应相等③三角形中三角对应相等④三边对应相等,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②④7、李明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如图所示的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商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8、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B=∠CB、AD=AEC、BD=CED、BE=CD9、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是()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有一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10、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A=∠DB、BC=EFC、∠ACB=∠FD、AC=DF11、在Rt△ABC和Rt△DEF中,∠ACB=∠DFE=90°,AB=DE,AC=DF,那么Rt△ABC与Rt△DEF___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12、如图,∠B=∠D=90°,要证明△ABC与△ADC全等,还需要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写一个即可)13、如图,AC⊥BC,AD⊥DB,要使△ABC≌△BAD,还需添加条件________(写一个即可)14、如图,点B在AE上,∠CAB=∠DAB,要使△ABC≌△ABD,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F E D C B A 15、如图,已知AD=BC.EC ⊥AB.DF ⊥AB , C.D 为垂足,要使ΔAFD ≌ΔBEC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若以“ASA ”为依据,则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16、如图,AB=CD,AD 、BC 相交于点O ,要使△ABO ≌△DCO,应添加的条件为_________(添加一个条件即可)17、如图,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E ⊥BC ,DF ⊥BC ,AB=DC ,BE=CF ,试判断AB 与CD 的位置关系18、已知 如图,AB ⊥BD ,CD ⊥BD ,AB=DC ,求证:AD ∥BC.A D BC19、如图,Rt△ADC与Rt△BCD,∠A=∠B=90°,AC=BD,求证AD=BC20、如图,AD是△ABC的高,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具有BF=AC,FD=CD(1)求证:BD=AD(2)(八字模型)试探究BE与AC的位置关系2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直线DE经过点C,且AD⊥DE于D,BE⊥DE于E。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与分组分解法》专题讲义(含答案)
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例题精讲一、十字相乘法十字相乘法:一个二次三项式2ax bx c ++,若可以分解,则一定可以写成1122()()a x c a x c ++的形式,它的系数可以写成12a a 12c c ,十字相乘法就是用试验的方法找出十字线两端的数,其实就是分解系数a ,b ,c ,使得:12a a a =,12c c c =,1221a c a c b +=,2()()()x a b x ab x a x b +++=++若24b ac -不是一个平方数,那么二次三项式2ax bx c ++就不能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二、分组分解分组分解法:将一个多项式分成二或三组,各组分别分解后,彼此又有公因式或者可以用公式,这就是分组分解法.一、十字相乘【例 1】分解因式:⑴256x x ++ ⑵256x x -+⑶276x x ++ ⑷276x x -+【解析】 ⑴(2)(3)x x ++;⑵(2)(3)x x --;⑶(1)(6)x x ++;⑷(1)(6)x x --【巩固】 分解因式:268x x ++【解析】 268(2)(4)x x x x ++=++【巩固】 分解因式:278x x +-【解析】 278(8)(1)x x x x +-=+-【例 2】分解因式:2376a a --【解析】 2376(32)(3)a a a a --=+-【巩固】 分解因式:2383x x --【解析】 2383(31)(3)x x x x --=+-【巩固】 分解因式:25129x x +-【解析】 25129(3)(53)x x x x +-=+-【巩固】 分解因式:42730x x +-【解析】 4222730(3)(10)x x x x +-=-+【巩固】 分解因式:2273320x x --【解析】 2273320(94)(35)x x x x --=+-【例 3】分解因式:212x x +-【解析】 221212(3)(4)x x x x x x +-=-++=+-+【巩固】 分解因式:2612x x -+-【解析】 22612(612)(23)(34)x x x x x x -+-=-+-=-+-【例 4】分解因式:2214425x y xy +-【解析】 2214425(16)(9)x y xy x y x y +-=--【巩固】 分解因式:22672x xy y -+【解析】 22672(2)(32)x xy y x y x y -+=--【巩固】 分解因式:22121115x xy y --【解析】 22121115(35)(43)x xy y x y x y --=-+【例 5】分解因式:⑴2()4()12x y x y +-+-;⑵2212()11()()2()x y x y x y x y +++-+-【解析】 ⑴把x y +看作一个整体,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即可.2()4()12(2)(6)x y x y x y x y +-+-=+++-⑵将,x y x y +-看作整体,则原式[][]4()()3()2()(53)(5)x y x y x y x y x y x y =++-++-=++.【巩固】 分解因式:257(1)6(1)a a ++-+【解析】 [][]257(1)6(1)53(1)12(1)(23)(23)a a a a a a ++-+=-+++=-+【巩固】 分解因式:2(2)8(2)12a b a b ---+【解析】 [][]2(2)8(2)12(2)2(2)6(22)(26)a b a b a b a b a b a b ---+=----=----【例 6】分解因式:1a b c ab ac bc abc +++++++【解析】 把a 视为未知数,其它视为参数。
第十一章 三角形讲义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讲义题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例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A.2 cm,2 cm,4 cm B.3 cm,4 cm,3 cmC.4 cm,4 cm,9 cm D.3 cm,4 cm,5 cm例2、若a、b、c是△ABC的三边的长,则化简|a-b-c|-|b-c-a|+|a+b-c|的结果是()A.a+b+c B.-a+3b-c C.a+b-c D.2b-2c变式1、下列每组数据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能用它们摆成三角形的是( )A.2 cm,5 cm,8 cm B.13 cm,12 cm,25 cm C.3 cm,3 cm,6 cm D.13 cm,12 cm,20 cm变式2、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b,a,c|,__________.变式3、如果将长度为a-2、a+5和a+2的三根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题型二、三角形的稳定性例1、下列选项中,有稳定性的图形是()A.B.C.D.变式1、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题型三、三角形中的线段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都是射线②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③三角形的中线就是经过一边中点的线段④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⑤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A.④⑤B.①②④C.②④D.④例2、如图3,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已知△C =80°,△B =40°,则△ADC 的度数为( )A .50°B .60°C .70°D .80°例3、如图4,已知CD 是△ABC 的中线,E 为CD 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为1,则△ACE 的面积为( )A.21 B .31 C .41 D .51变式1、如图,在△ABC 中,∠1=∠2,G 为AD 中点,延长BG 交AC 于点E,F为AB 上一点,CF AD ⊥于H.下面判断正确的有 (1)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2)BE 是ABD ∆的AD 边上的中线 (3)CH 为ACD ∆边AD 上的高线 (4)AH 是ACF ∆的角平分线和高线变式2、如图,AD 是△ABE 边BE 上的中线,AE 是△ACD 边CD 上的中线,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 )A .3对B .4对C .5对D .6对变式3、如图,在△ABC 中,∠ABC =56º△∠ACB =44º△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出∠DAE 的度数。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讲义及答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用资料三角形全等之动点问题(讲义)➢课前预习已知:如图,AB=18 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以2 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BA以1 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请解答下列问题:(1)AP=_______,QB=_______(含t的式子表达);(2)在P,Q相遇之前,若P,Q两点相距6 cm,则此时t的值为_______.➢知识点睛由点(___________)的运动产生的几何问题称为动点问题.动点问题的解决方法:1.研究_____________;2.分析_____________,分段;3.表达_____________,建等式.➢精讲精练1.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10,点E为边EAD上一点,且AE=7.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连接AP,DP.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当t=1.5时,△ABP与△CDE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当t为何值时,△DCP≌△CDE.2.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AD=12,BC=2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D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CB向点B运动,P,Q同时出发,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连接PQ,DQ.设点P运动时间为x秒,请求出当x为何P D A值时,△PDQ ≌△CQD .3.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10 cm ,BC =8 cm ,点D 为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3 cm 的速度由点B 向点C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点C 向点A 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若某一时刻△BPD 与△CQP 全等,求此时t 的值及点Q 的运动速度.D CBA4.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 cm,点E在边AB上,且AE=4 cm,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 cm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点C向点D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若某一时刻△BPE与△CQP 全等,求此时t的值及点Q的运动速度.5. 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DC =4,AD =BC =5.延长BC 到E ,使CE =2,连接D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CD -D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 (1)请用含t 的式子表达△ABP 的面积S .(2)是否存在某个t 值,使得△DCP 和△DCE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DA6. 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CD =3 cm ,AD =BC =5 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 cm 的速度沿BC 方向向点C 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以每秒2 cm 的速度沿CD -DA -AB 向点B 运动,P ,Q 同时出发,当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随之停止,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含t 的式子表达△CPQ 的面积S ,并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某个t 值,使得△ABP 和△CDQ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DA【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2t,t(2)4s➢知识点睛速度已知1.研究背景图形,标注;2.分析运动过程,分段;3.表达线段长,建等式.➢精讲精练1.解:(1)当t=1.5时,△ABP≌△CDE.理由如下:如图,由题意得BP=2t∴当t=1.5时,BP=3∵AE=7,AD=10∴DE=3∴BP=DE在矩形ABCD 中 AB =CD ,∠B =∠CDE 在△ABP 和△CDE 中AB CD B CDE BP DE =⎧⎪∠=∠⎨⎪=⎩∴△ABP ≌△CDE (SAS ) (2)如图,由题意得BP =2t ∵BC =10 ∴CP =10-2t若使△DCP ≌△CDE ,则需CP =DE即10-2t =3,t =72∴当t =72时,△DCP ≌△CDE .2. 解:如图,由题意得AP =x ,CQ =2x∵AD =12 ∴DP =12-x要使△PDQ ≌△CQD ,则需DP =QC 即12-x =2x ,x =4∴当x =4时,△PDQ ≌△CQD .3. 解:如图,由题意得BP =3t∵BC =8 ∴PC =8-3t∵AB =10,D 为AB 中点 ∴BD =12AB =5 ①要使△BDP ≌△CPQ , 则需BD =CP ,BP =CQ 即5=8-3t ,t =1 ∴CQ =3t =3则Q 的速度为Q v =s t =31=3(cm/s )即当t =1,Q 的速度为每秒3cm 时,△BDP ≌△CPQ .②要使△BDP ≌△CQP ,则需BP =CP ,BD =CQ 即3t =8-3t ,CQ =5∴t =43则Q 的速度为Q v =s t =5×34=154(cm/s )即当t =43,Q 的速度为每秒154cm 时,△BDP ≌△CQP .综上所述,当t =1,Q 的速度为每秒3cm 或t =43,Q 的速度为每秒154cm 时,△BPD 与△CQP 全等.4. 解:如图,由题意得BP =2t∵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0cm ∴AB =BC =10 ∴PC =10-2t ∵AE =4 ∴BE =10-4 =6①要使△BEP ≌△CPQ , 则需EB =PC ,BP =CQ 即6=10-2t ,CQ =2t ∴t =2,CQ =4则点Q 的速度为Q v =s t =42=2(cm/s )即当t =2,Q 的速度为每秒2cm 时,△BEP ≌△CPQ . ②要使△BEP ≌△CQP , 则需BP =CP ,BE =CQ 即2t =10-2t ,CQ =6∴t =52则点Q 的速度为Q v =st=6×25=125(cm/s ) 即当t =52,Q 的速度为每秒125cm 时,△BEP ≌△CQP .综上所述,当t =2,Q 的速度为每秒2cm 或t =52,Q 的速度为每秒125cm 时,△BEP 与△CQP 全等.5. 解:(1)①当P 在BC 上时,如图,由题意得BP =2t (0<t ≤2.5)1214224ABP S AB BP t t∆=⋅=⨯⨯=∴②当P 在CD 上时,(2.5<t ≤4.5)12145210ABP S AB BC∆=⋅=⨯⨯=∴ ③当P 在AD 上时,由题意得AP =14-2t (4.5<t <7)12141422284ABP S AB APt t ∆=⋅=⨯⨯=∴--() (2)①当P 在BC 上时, 如图,由题意得BP =2t要使△DCP ≌△DCE ,则需CP =CE ∵CE =2 ∴5-2t =2,t =1.5即当t =1.5时,△DCP ≌△DCE②当P 在CD 上时,不存在t 使△DCP 和△DCE 全等 ③当P 在AD 上时,由题意得BC +CD +DP =2t ∵BC =5,CD =4, ∴DP =2t -9要使△DCP ≌△CDE ,则需DP =CE 即2t -9=2,t =5.5即当t =5.5时,△DCP ≌△CDE .综上所述,当t =1.5或t =5.5时,△DCP 和△DCE 全等.6. 解:(1)①当Q 在CD 上时,如图,由题意得CQ =2t ,BP=t ∴CP=5-t (0<t ≤1.5)2121(5)22 5CPQ S CP CQt t t t ∆=⋅=-⋅=-∴11 ②当Q 在DA 上时,(1.5<t ≤4)121(5)327.5 1.5CPQ S CP CDt t∆=⋅=⨯=∴--③当Q 在AB 上时,由题意得BQ =11-2t (4<t <5) 2121(5)(112)2215522CPQ S CP BQt t t t ∆=⋅=-⨯-=-+∴(2)①当Q 在CD 上时,不存在t 使△ABP 和△CDQ 全等 ②当Q 在AD 上时,如图,由题意得DQ =2t -3要使△ABP ≌△CDQ ,则需BP =DQ∵DQ =2t -3,BP =t∴t =2t -3,t =3即当t =3时,△ABP ≌△CDQ .③当Q 在AB 上时,不存在t 使△ABP 和△CDQ 全等 综上所述,当t =3时,△ABP 和△CDQ 全等.。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专题突破:尺规作图讲义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用资料尺规作图(讲义)➢课前预习1.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其中“尺”指没有刻度的直尺,作用是作线;“规”指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和_______.2.读一读,背一背常见的几何语言,并在旁边画一画:①连接AB;②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AB;③延长线段AB交线段CD的延长线于点E;④过点A作AB∥CD;⑤过点A作AB⊥CD于点E.➢知识点睛1.基本作图:①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③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书写作法时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用作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作图方案;②调用__________________完成图形.➢精讲精练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已知:如图,线段a.求作:线段AB,使AB=a.作法:(1)作射线AP;(2)以_________为圆心,_______为半径作弧,交射线AP于点B.___________即为所求.),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2.已知线段a,b(a bab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如图,∠ABC.求作:∠DEF,使∠DEF=∠ABC.A作法:(1)作射线EF ;(2)以________为圆心,_______为半径作弧,交BA于点M ,交BC 于点N ;(3)以____为圆心,____为半径作弧,交EF 于点P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弧,交前弧于点D ; (5)作射线ED . ∠DEF ______________.证明:如图,连接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作)(已作)(已作)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4. 作一个已知角的倍角.5.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已知:如图,A 是直线MN 外一点. 求作:直线AB ,使AB ∥MN .NMA6.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m,n,∠α.求作:△ABC,使∠A=∠α,AB=m,AC=n.αn m7.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已知:如图,∠AOB.求作:射线OP,使∠AOP=∠BOP(即OP平分∠AOB).AOB作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弧,交OA于点M,交OB于点N;(2)分别以______,______为圆心,______________为半径作弧,两弧在________________交于点P;(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已知角的四等分线.已知:如图,∠AOB.求作:射线OP,OQ,OM,使∠AOP=∠POQ=∠QOM=∠MOB(即OP,OQ,OM四等分∠AOB).AOB9.为打造“宜居城市”,某市拟在新竣工的扇形广场的内部修建一个音乐喷泉,要求音乐喷泉M在广场的两个入口P,Q的连线上(P,Q的位置如图所示),且到广场两边AB,AC的距离相等.请在题目给的原图上利用尺规作图作出音乐喷泉M的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0.请画出草图,解决下列问题:(1)在△ABC中,点D是AC边的中点,连接BD,若AB=5,BC=3,则△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____________.(2)在△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点D,过D作DE∥BC交AB 于点E,则∠AED和∠EDB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BO与CO交于点O,过点O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则DE_____BD+CE(选填“>”、“<”或“=”).(4)已知:在△ABC中,CE平分∠ACB交AB于E,过点E作ED∥AC 交BC于D,过D作DF∥CE交AB于F,则∠EDF和∠BDF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已知:在△ABC中,∠A=80°,AB=AC,BD平分 ABC交AC于点D,CE ⊥BD交BD延长线于点E,则∠ECD=_______.(6)若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另一腰所在的直线夹角为4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圆规、度量、截取2.略➢知识点睛1.点线取名称,作弧说心径2.①画出草图②基本作图➢精讲精练1.点A a长线段AB图略2. 略3. 作法:(1)作射线EF ;(2)以 点B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BA 于点M ,交BC 于点N ;(3)以点E 为圆心,BM 长为半径作弧,交EF 于点P ; (4)以点P 为圆心,MN 长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点D ; (5)作射线ED . DEF ∠即为所求. 证明:连接MN ,DP . 在BMN △和EDP △中BM EDBN EP MN DP =⎧⎪=⎨⎪=⎩(已作)(已作)(已作) SSS BMN EDP DEF ABC ≅∠=∠∴△△()∴ 4. 略 5. 略 6. 略7. (1)以点O 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2)点M点N大于12MN 长AOB ∠内部(3)作射线OP 射线OP 即为所求 8. 略 9. 略 10. (1)2 (2)2AED EDB ∠=∠ (3)=(4)EDF BDF ∠=∠ (5)15°(6)50°或1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八年级数学讲义第11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的概念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ABC中,边:AB,BC,AC 或c,a,b.顶点:A,B,C .内角:∠A ,∠B ,∠C..二、三角形的边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1.1判断三条已知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当a最长,且有b+c>a时,就可构成三角形.1.2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2.三角形的主要线段2.1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2.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2.3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AC BAD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三、三角形的角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论1:△ABC中:∠A+∠B+∠C=180°※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ABC中,∠C=180°-(∠A+∠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2.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2.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2.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四、三角形的分类(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五多边形及其内角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
八年级上册讲义第十一讲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及三角形的稳定性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外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1【知识精要】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四)三角形的内角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1)构造平角①可过A点作MN∥BC(如图)②可过一边上任一点,作另两边的平行线(如图)(2)构造邻补角,可延长任一边得邻补角(如图)构造同旁内角,过任一顶点作射线平行于对边(如图)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表示: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那么∠A+∠B=90°(因为∠A+∠B+∠C=180°)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ABC中,∠C=180°-(∠A+∠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五)三角形的外角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为△ABC的一个外角,∠BCE也是△ABC的一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大小相等.2.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如图中,∠ACD=∠A+∠B , ∠ACD>∠A , ∠ACD>∠B.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3.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六)多边形①多边形的对角线2)3(nn条对角线②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③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考点11.对下面每个三角形,过顶点A画出中线,角平分线和高.AACA2题图DCBAEE ACBACBABC ABCEE6题图7题图5题图FEDDFD EB CA ACB B CA考点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C.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D.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形是( )3.如图3,在△ABC中,点D在BC上,且AD=BD=CD,AE是BC边上的高,若沿AE所在直线折叠,点C恰好落在点D处,则∠B等于()A.25° B.30° C.45° D.60°4. 如图4,已知AB=AC=BD,那么∠1和∠2之间的关系是()A. ∠1=2∠2B. 2∠1+∠2=180°C. ∠1+3∠2=180°D. 3∠1-∠2=180°5.如图5,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ABCS∆= 42cm,则S阴影等于( )A.22cm B. 12cm C.122cm D.142cm6.如图7,BD=DE=EF=FC,那么,AE是 _____ 的中线。
人教版 小学8年级 数学上册 幂的运算法则(讲义及答案)
精品资料·人教版初中数学幂的运算法则(讲义)➢ 课前预习1. 背默乘方的相关概念:求n 个相同因数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___.用字母表示为n a ,其中______叫底数,______叫指数,读作“________________”. 2. 补全表格:3. 类比迁移: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学生计算45a a ⋅. 小明是这么做的:4545459a a a a a a a a a a aa a +⋅=⋅⋅⋅⋅⋅⋅⋅⋅==个个请你类比小明的做法计算:m n a a ⋅.➢ 知识点睛幂的运算法则:1. 同底数幂相乘,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2. 同底数幂相除,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3. 幂的乘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4. 积的乘方等于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 规定:0a =_______(___________); p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精练1. ①122m m +⋅=________;②31·m a a -=________; ③2·m n n p p --=________; ④2121()()n n a b a b +-+⋅+=______; ⑤m n m n a a a -⋅⋅=________; ⑥124m m m x x x x +⋅-⋅=______; ⑦23273n -⨯=_________; ⑧432()()a a a ⋅-⋅-=_________. 2. ①21m m a a -÷=__________; ②233m m -÷=_____________;③63(2)(2)-÷-=_______; ④82()()m n m n -+÷+=______; ⑤3622-⨯=____________; ⑥20152016333⨯÷=_________;⑦221222m m m -+-⋅÷ ⑧3212 m m m p p p p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⑨2242(2)2----⋅-÷;⑩22211(π7)332--⎛⎫⎛⎫-⨯-÷ ⎪ ⎪⎝⎭⎝⎭.3. ①23(5)=__________;②32()a -=______________;③42()n b =____________; ④2()m x x ⋅=_____________;⑤43()()n n b b -⋅=_______; ⑥2643 5()()a a -=____________; ⑦()()m n n m p p -⋅=_________;(p ≠0) ⑧322326()()()n n n b b b ⋅÷=___________.(b ≠0)4. ①3(2)x =____________; ②43()ab =______________;③22()n a -=__________; ④6()n xy -=_____________. ⑤3322(3)(2)x x ⎡⎤--⎣⎦⑥1001001001236⎛⎫⨯⨯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 ①2(3)a =______________; ②24()a b -=_____________;③22()n xy --=__________. ④242(2)(2)x x ⎡⎤---⎣⎦⑤201520162015134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①336()a a =; ②236(2)8a a -=-; ③22m m b b b ÷=;④m m a a a ⋅=; ⑤31(2)8--=; ⑥4442b b b ⋅=.7. (1)若32110n n a a a -+⋅=,则n =________;(2)若22()n n x x x =⋅,则n =_________; (3)若3039273m m m ⋅⋅=,则m =______; (4)若212128x +=,则x =________; (5)若105x =,则210x =________;(6)若105x =,102y =,则10x y +=________; (7)若2n a =,3n b =,则6n =________. 8. 混合运算:①2(21)(12)(21)m m x x x -⋅-⋅-(m 为正整数);②5324102()(2)()x x x x x -⋅+--÷;③1 032132(3)4--⎛⎫-+-- ⎪⎝⎭;④1021(3.14)(2)(1)3--⎛⎫--π+-⨯-⎪⎝⎭.【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幂,a,n,a的n次幂2.2,3,2的3次幂2,3,2的3次幂的相反数2 5,5,25的5次幂(a+b),(a+b)的m次幂3.m na+➢知识点睛1.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 m·a n=a m+n2.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 m÷a n=a m-n3.底数不变,指数相乘,()m na=a mn 4.乘方的积,(ab)n=a n b n规定:1(a≠0);1pa1()pa(a≠0,p是正整数)➢精讲精练1.①22m+1②a3m③-p2m④(a+b)4n⑤a2m⑥-3x2m+1⑦32n⑧-a92.①a m +1②-3m ③-8 ④-(m+n)6⑤8 ⑥1 ⑦2 ⑧0⑨-1 ⑩27 43.①56②-a6③b8n④x2m+1⑤b-n⑥4a12⑦1 ⑧14.①8x3②a3b12③a4n④-x n y6n⑤-55x6⑥15.①9a2②a8b4③-x2n y4n④0⑤-36.②7.(1)4;(2)2;(3)5;(4)3;(5)25;(6)10;(7)ab8.①(2x-1)3m+1;②14x8;③478;④74。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讲义带答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1.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重点: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难点:应用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判断3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2-3页,掌握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完成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其中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2)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3)三角形按内角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三角形按边的大小关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可分为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点拨精讲: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自学2:自学课本P3-4页“探究与例题”,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5分钟)总结归纳:一般地,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如图①,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它的边分别是AB,AC,BC(或a,b,c),内角是∠A,∠B,∠C,顶点是点A,B,C.点拨精讲:三角形的边也可以用边所对顶点的小写字母表示.2.图②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CDE,△BCD,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ABE,△BEC,△CDE,以∠D为角的三角形是△CDE,△BCD,以AB为边的三角形是△ABE,△ABC.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有②:①3,4,11;②2,5,6;③3,5,8.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2)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他两边的长.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3x cm,依题意得2×3x+x=28,解得x=4,3x=12,∴三边长分别为4cm,12cm,12cm.(2)设另一边长为x cm,依题意得,当6cm为底边时,2x+6=28,∴x=11;当6cm为腰长时,x+2×6=28,∴x=16.∵6+6<16,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不能围成腰长为6cm的等腰三角形,∴其他两边的长为11cm,11cm.探究2某同学有两根长度为40cm,90cm的木条,他想钉一个三角形的木框,那么第三根应该如何选择?(40cm,50cm,60cm,90cm,130cm)解:设第三根木条长为x cm,依题意得90-40<x<40+90,∴50<x<130,∴第三根应选60cm或90cm.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图中有6个三角形,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有△ABE,△ADE,△ACE;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ABD,△ADE,△ACD.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C.A.3,4,8B.5,6,11C.2,4,53.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等于3cm,一条边等于6cm,则它的周长为15_cm.点拨精讲:注意三角形三边关系.(3分钟)(3分钟)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2.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相关计算时,要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同时要注意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所求三条线段长能否构成三角形.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可依据三边关系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有关概念.2.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画法;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重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概念的简单运用及它们的几何语言表达.难点: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4页,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完成下列填空.(4分钟)作出下列三角形的高:如图①,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则有∠ADB=∠ADC =90°.总结归纳:三角形的高有3条,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外部.自学2:自学课本P4-5页,掌握三角形的中线的画法,理解重心的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作出下列三角形的中线,回答下面问题:如图①,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则有DB=DC=BC;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中线有3条,相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取一块质地均匀的三角形木板,试着找出它的重心.自学3:自学课本P5页,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画法,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完成下列填空.(3分钟)作出下列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回答下列问题:如图①,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有∠BAD=∠DAC=∠BAC;总结归纳: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有3条,相交于一点,且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角平分线是射线.点拨精讲: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完成课本P5页的练习题1,2.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如图,在△ABC中,AE是中线,AD是角平分线,AF是高,则:(1)∵AE是△ABC的中线,∴BE=CE=BC;(2)∵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D=∠DAC=∠BAC;(3)∵AF是△ABC的高,∴∠AFB=∠AFC=90°;(4)∵AE是△ABC的中线,∴BE=CE,又∵S△ABE=BE·AF,S△AEC=CE·AF,∴S△ABE=S△ACE.点拨精讲: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既是性质,也可以做为判定定理用.探究2如图,△ABC中,AB=2,BC=4,△ABC的高AD与CE的比是多少?解:∵AB·CE=BC·AD,AB=2,BC=4,∴CE=2AD,∴AD∶CE=1∶2.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都是(C)A.直线B.射线C.线段D.射线或线段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B)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3.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的线段是(D)A.中线B.高C.角平分线D.以上都正确4.如图,D,E是边AC的三等分点:(1)图中有6个三角形,BD是三角形ABE中AE边上的中线,BE是三角形DBC中CD边上的中线,AD=DE=EC=AC,AE =DC=AC;(2)S△ABD=S△DBE=S△EBC=S△ABC;(3)S△ABE=S△DBC=S△ABC.(1分钟)1.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既可得到角与线段的数量关系,也可做为判定三角形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6-7页,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将准备好的木条做成的三角形木架、四边形木架取出进行操作并观察:(1)如图①,扭动三角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如图②,扭动四边形木架,它的形状会改变吗?总结归纳:由上面的操作我们发现,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会改变.(3)如图③,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想一想其中的道理是什么?总结归纳: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课本P7页练习题第1题.2.请例举生活中关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实例.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要使四边形不变形,最少需要加1条线段,五边形最少需要加2条线段,六边形最少需要加3条线段……n边形(n >3)最少需要加(n-3)条线段才具有稳定性.点拨精讲:过一点把一个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几条线段.探究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此等腰三角形分成9cm,15cm两部分,求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解: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cm,底边长为y cm,依题意得,当x>y时,解得当x<y时,解得∵6+6=12,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故舍去.∴此三角形的周长为10+10+4=24(cm).答: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点拨精讲:此题用到分类思想,同时要考虑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1.课本P9页第10题.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有(C)A.梯形B.长方形C.三角形D.正方形3.体育馆屋顶的横梁用钢筋焊出了无数个三角形,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4.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中线、高,且AB=5cm,AC=3cm,则△ABD与△ADC的周长之差为2_cm;△ABD与△ADC的面积关系是相等.5.如图,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DE∥AC交AB 边于E,DF∥AB交AC边于F,且∠ADE=∠ADF.求证:AD是△ABC的角平分线.证明:∵DE∥AC,DF∥AB,∴∠ADE=∠DAC,∠ADF=∠DAB,又∵∠ADE=∠ADF,∴∠DAC=∠DAB,∴AD是△ABC 的角平分线.(1分钟)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2分钟)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三角形的内角(1)1.会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11-12页“探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归纳总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已知:△ABC.求证:∠A+∠B+∠C=180°.点拨精讲: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作辅助线是几何证明过程中常用到的方法,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证明:延长BC到点D,过点B作BE∥AC,∵BE∥AC,∴∠1=∠A,∠2=∠C,∵∠1+∠2+∠ABC=180°,∴∠A+∠ABC +∠C=180°.自学2:自学课本P12-13“例1、例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5分钟)你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例2的问题吗?点拨精讲:可过点C作CF∥AD,可证得CF∥BE,同时将∠ACB分成∠ACF与∠BCF,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ACB.解:过点C作CF∥AD,∵AD∥BE,∴CF∥BE,∵CF∥AD,CF∥BE,∴∠ACF=∠DAC=50°,∠FCB=∠CBE=40°,∴∠ACB =∠ACF+∠FCB=50°+40°=90°,∵∠CAB=∠DAB-∠DAC =80°-50°=30°,∴∠ABC=180°-∠CAB-∠ACB=180°-30°-90°=60°.答:从B岛看A,C两岛的视角∠ABC是60°,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完成课本P13页的练习题1,2.点拨精讲:仰角是当视线在视平线上方时视线与视平线所夹的角.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7分钟)探究1①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②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钝角;③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④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的度数至少为60°.为什么?点拨精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探究2如图,在△ABC中,EF与AC交于点G,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B=45°,∠F=30°,∠CGF=70°,求∠A 的度数.解:在△CGF中,∠GCF=180°-∠CGF-∠F=180°-70°-30°=80°,∴∠ACB=180°-∠GCF=180°-80°=100°,在△ABC中,∠A=180°-∠B-∠ACB=180°-45°-100°=35°.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8分钟)1.课本P16页复习巩固第1题.2.在△ABC中,∠A=35°,∠B=43°,则∠C=102°.3.在△ABC中,∠A∶∠B∶∠C=2∶3∶4,则∠A=40°,∠B=60°,∠C=80°.4.在△ABC中,如果∠A=∠B=∠C,那么△ABC是什么三角形?解:∵∠A=∠B=∠C,∴∠B=2∠A,∠C=3∠A,∵∠A+∠B+∠C=180°,∴∠A+2∠A+3∠A=180°,∴∠A=30°,∴∠B =60°,∠C=90°,∴△ABC是直角三角形.(3分钟)(3分钟)为了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2.1三角形的内角(2)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2.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重、难点:理解和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13-14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其性质,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1)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写成Rt△ABC.(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10分钟)1.在Rt△ABC中,∠C=90°,∠A=2∠B,求出∠A,∠B的度数.解:Rt△ABC中,∠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A=2∠B,∴2∠B+∠B=90°,∴∠B=30°,∠A=60°.2.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ACD与∠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解:结论:∠ACD=∠B.理由如下:在Rt△ACB中,∠A+∠B=90°,在Rt△ACD中,∠A+∠ACD=90°,∴∠ACD=∠B.点拨精讲: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以方便地证出两角的相等关系.3.如图,∠C=90°,∠AED=∠B,△ADE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解:结论:△ADE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在Rt△ABC中,∠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等).∵∠AED=∠B,∴∠A+∠AED=90°,∴△ADE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如图,AB∥CD,AE,CE分别平分∠BAC,∠ACD.求证:△ACE是Rt△.证明:∵AB∥CD,∴∠BAC+∠ACD=180°,∵AE,CE分别平分∠BAC,∠ACD,∴∠EAC=∠BAC,∠ACE=∠ACD,∴∠EAC+∠ACE=∠BAC+∠ACD=90°,∴△ACE是Rt△(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探究2如图,在Rt△ABC中,∠C=90°,AD,BD是∠CAB,∠CBA的角平分线,求∠D的度数.解:在Rt△ABC中,∠CAB+∠CBA=90°,∵AD,BD是∠CAB,∠CBA的角平分线,∴∠DAB=∠CAB,∠DBA=∠CBA,∴∠DAB+∠DBA=∠CAB+∠CBA=45°,在△ADB中,∠D=180°-(∠DAB+∠DBA)=180°-45°=135°.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在△ABC中,∠A∶∠B∶∠C=1∶2∶3,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ABC中,∠ACB=90°,∠ACD=∠B.求证:△ACD是Rt△.证明:在Rt△ABC中,∠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ACD=∠B,∴∠A+∠ACD=90°,∴△ACD是Rt△(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分钟)(3分钟)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个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②两边互相垂直;③有两个角互余;(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2.2三角形的外角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利用学过的定理证明这些性质.2.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重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难点: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有关角的计算及证明问题.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14页,掌握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完成下列填空.(3分钟)如图1,把△ABC的边BC延长到D,我们把∠ACD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思考:①在△ABC中,除了∠ACD外,还有那些外角?请在图2中分别画出来;②以点C为顶点的外角有2个,所以△ABC 共有6个外角;③外角∠ACD与内角∠ACB的关系是:互为邻补角.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每一个三角形都有6个外角;每一个顶点相对应的外角都有2个;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自学2:自学课本P15页“探究与例4”,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学会运用.(7分钟)如图,△ABC中,∠A=70°,∠B=60°,∠ACD是△ABC 的一个外角.能由内角∠A,∠B求出外角∠ACD吗?如果能,外角∠ACD与内角∠A,∠B有什么关系?认真思考,完成下面的填空:(1)∠ACB=50°,∠ACD=130°,∠A+∠B=130°,∠ACD=∠A+∠B;(填“>”“<”或“=”)(2)∠ACD>∠A,∠ACD>∠B.(填“>”“<”或“=”)总结归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如图,是△BFD的外角有∠CDA,∠BFC,∠DFE,以∠AEB为外角的三角形是△CEF,△CEB.2.如图,∠1,∠2,∠3是△ABC不同的三个外角,求∠1+∠2+∠3.解:∵∠1=∠ABC+∠ACB,∠2=∠BAC+∠ACB,∠3=∠ABC+∠CAB,∴∠1+∠2+∠3=2(∠ABC+∠ACB+∠BAC),∵∠ABC+∠ACB+∠BAC=180°,∴∠1+∠2+∠3=2×180°=360°.3.课本P15页练习题.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如图,在△ABC中,∠A=α,△ABC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且∠P=β,试探求下列各图中α与β的关系,并选一个结论加以证明.解:①β=α+90°;②β=α;③β=90°-α.证明:(略)探究2如图,∠A=50°,∠B=40°,∠C=30°,求∠BPC 的度数.解:连接AP并延长到点E,∵∠BPE=∠B+∠BAP,∠CPE =∠C+∠CAP,又∵∠BPC=∠BPE+∠CPE,∴∠BPC=∠B+∠BAP+∠C+∠CAP=∠BAC+∠B+∠C=50°+40°+30°=120°.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C)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2.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为(C)A.90°B.110°C.100°D.120°3.如图,∠1+∠2+∠3+∠4+∠5+∠6=360°.,第4题图)4.如图,BE∥CF,∠B=50°,∠C=75°,求∠A的度数.解:∵BE∥CF,∴∠ADE=∠C,∵∠ADE=∠B+∠A,∴50°+∠A=75°,∴∠A=25°.(3分钟)(3分钟)1.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都有2个外角,这两个外角互为对顶角,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为邻补角.2.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三个外角的和为360°.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三角形有关角的计算与证明的常用依据.(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多边形1.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2.认识凸多边形及正多边形,掌握正多边形的定义及判定.重点:理解多边形的相关概述.难点:掌握正多边形的定义及判定.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19页,掌握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自学2:自学课本P20页,掌握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1)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2)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3)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四边形有4条边,4个顶点,4个内角,8个外角;五边形有5条边,5个顶点,5个内角,10个外角;n边形有n条边,n个顶点,n个内角,2n个外角.2.画出下列多边形的全部对角线:3.四边形的一条对角形将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2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选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过m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边形没有对角线,求mn的平方根.解:由题意可得m-3=7,∴m=10,n=3,∴±=±.探究2:填表……………n边形n n-3 n-2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下列图形中,是正多边形的是(D)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长方形D.正方形2.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8个三角形,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3.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等于它的边数的4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解:设这是一个n边形,依题意得=4n,∵n≥3且为整数,∴n=11.(3分钟)1.在初中阶段所讲的多边形指的都是凸多边形.2.已知多边形的边,可以推导出其对角线的条数和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反过来,已知过一点所画对角线的条数或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可以推导出多边形的边数.(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会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重点: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难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21-22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完成下列填空.(5分钟)填写下列表格:总结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任意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度;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度;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一条,那么它的内角和就增加180°.点拨精讲:多边形可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将多边形内角和转化成三角形知识(如图1,2).自学2:自学课本P22-23例1,例2和探究,掌握多边形外角和应用.(5分钟)如图3,根据前面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探索在每个五边形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五边形的外角和,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六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总结归纳:n边形的外角和是360°.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课本P24页练习题1,2,3.2.七边形的内角和900°,十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那么它是九边形.3.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1∶2∶3∶4,则∠C=108°.4.求出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的内角的度数.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它是几边形?(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它是几边形?解:(1)设它是n边形,则有180°·(n-2)=×360°,∴n=3.(2)设它是n边形,则有180°·(n-2)=2×360°,∴n=6.探究2如图,六边形ABCDEF的内角都相等,∠DAB=60°,AB与DE有怎样的位置关系?BC与FE有这种关系吗?解:结论:AB∥DE,BC∥FE.证明:(略)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它的边数为12.2.一个多边形的边都相等,它的内角一定都相等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都相等,它的边一定都相等吗?3.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五边形的内角和的2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解:设这个边多形的边数为n,则有180°(n-2)=2×180°×(5-2),∴n=8.(3分钟)1.已知多边形的边数可以求出其内角和,根据其内角和也可以求出其边数.2.内角和的推理要用到转化的思想,将多边形的知识转化为三角形的知识.(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和性质的应用.难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一、自学指导自学:自学课本P31-32页“探究、思考1、思考2”,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对应元素,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完成填空.(5分钟)总结归纳:(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1.下列图形中的全等图形是d与g,e与h.2.如图,△ABC与△DEF能重合,则记作△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对应顶点是: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对应边是:AB与DE,AC与DF,BC与EF;对应角是:∠A与∠D,∠B与∠E,∠C与∠F.,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相等的边有AC=DB,AO=DO,CO=BO,相等的角有∠A=∠D,∠C=∠B,∠COA=∠BOD.点拨精讲: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4.已知△OCA≌△OBD,若OC=3cm,BD=4cm,OD=6cm.则△OCA的周长为13_cm;若∠C=110°,∠A=30°,则∠BOD=40°.点拨精讲: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周长分别对应相等.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3分钟)探究1如图,下面各图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其中△ABC可以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另一个三角形?点拨精讲: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解:①△ABC≌△DEF,A和D,B和E,C和F是对应顶点,AB与DE,AC与DF,BC与EF是对应边,∠A与∠D,∠B与∠E,∠C与∠F是对应角,△DEF是△ABC经过平移得到的.②△ABC≌△DBC,A和D,B和B,C和C是对应顶点,AB 与DB,AC与DC,BC与BC是对应边,∠A与∠D,∠ABC与∠DBC,∠ACB与∠DCB是对应角,△DBC是△ABC沿BC所在直线向下翻折得到的.③△ABC≌△AED,A和A,B和E,C和D是对应顶点,AB 与AE,AC与AD,BC与ED是对应边,∠BAC与∠EAD,∠B 与∠E,∠C与∠D是对应角,△AED是△ABC绕点A旋转180°得到的.探究2如图,△ABC≌△DEF,AB=DE,AC=DF,且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证:BE=CF,AC∥DF;(2)若∠D+∠F=90°,试判断AB与BC的位置关系.解:(1)证明:∵△ABC≌△DEF,∴BC=EF,∠ACB=∠DFE,∴AC∥DF,BC-EC=EF-EC,∴BE=CF.(2)结论:AB⊥BC.证明:∵△ABC≌△DEF,∴∠A=∠D,∠ACB=∠F,∵∠D +∠F=90°,∴∠A+∠ACB=90°,∴∠B=90°,∴AB⊥BC.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如图,△ABC≌△CDA,求证:AB∥CD.证明:∵△ABC≌△CD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讲义第11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的概念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ABC中,边:AB,BC,AC 或c,a,b.顶点:A,B,C .内角:∠A ,∠B ,∠C..二、三角形的边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判断三条已知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当a最长,且有b+c>a时,就可构成三角形.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2.三角形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三、三角形的角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论1:△ABC中:∠A+∠B+∠C=180°※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ABC中,∠C=180°-(∠A+∠B)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四、三角形的分类(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五多边形及其内角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多边形的对角线(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4、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
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多边形最多有3个内角为锐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3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5、实现镶嵌的条件: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考点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8、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b-c)(c-a)=0,试判断△ABC的形状。
9、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ca,试判断△ABC的形状。
10、若△ABC的三边为a、b、c(a与b不相等),且满足a3-a2b+ab2-ac2+bc2-b3=0,试判断△ABC的形状。
二、三角形角有关计算1.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 50°,∠C = 70°求∠DAC,∠AOB 解∵AD是△ABC的高,∠C = 70°∴ ∠DAC =180°-90°-70°=20°∵ ∠BAC =50°∴ ∠ABC =180°-50°-70°=60° ∵ AE 和BF 是角平分线 ∴ ∠BAO =25°, ∠ABO =30°∴ ∠AOB =180°-25°-30°=125°2.如图, △ABC 中, D 是BC 边上一点,∠1= ∠2, ∠3=∠4,∠BAC= 63°,求∠DAC 的度数3. 已知:P 是△ABC 内任意一点. 求证:∠BPC >∠A4.如图,∠1=∠2, ∠3=∠4,∠A= 100°,求x 的值5.已知△ABC 的∠B 、∠C 的平分线交于点O 。
求证:∠BOC=90°+ ∠A (角平分线模型)6.已知:BP 、CP 是△ABC 的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P 。
求证:∠P=90°- ∠A (角平分线模型)7.△ABC 中,∠ABC 的平分线BD 和△ABC 的外角平分线CD 交于D ,求证:∠A=2∠D (角平分线模型):0000000000112,2312234422418026318039633924x x x x BAC x x x DAC ∠=∠=∠∴∠=∴∠=∠+∠=∠=∠∴∠=∠+∠+∠=∴++=∴=∴∠=-=Q Q Q 解设又又8.△AOB 中,∠AOB=90°,∠OAB 的平分线和△ABC 的外角∠OBD 平分线交于P ,求∠P 的度数9.如图:求证:∠A+∠B+∠C=∠ADC (飞镖模型)第12章 全等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
(1)表示方法:两个三角形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记作ABC ∆≌DEF ∆ 2、性质:(1)对应边相等(2)对应角相等(3)周长相等(4)面积相等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SSS), (ASA), (AAS),(HL)2.全等三角形证题的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③②①3全等三角形的隐含条件:①公共边(或公共角)相等 ②对顶角相等 ③利用等边(等角)加(或减)等边(等角),其和(或差)仍相等 ④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全等三角形(SAS )【知识要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几何表示如图,在ABC ∆和DEF ∆中,BC EABC EF BC E B DE AB ∆∴⎪⎩⎪⎨⎧=∠=∠=≌)(SAS DEF ∆【典型例题】【例1】 已知:如图,AB=AC ,AD=AE ,求证:BE=CD.证明:在△ABE 和△ACD 中, AB=AC ,∠B AE =∠C AD AD=AE∴△ABE ≌△ACD (SAS ) ∴BE=CD.【例2】 如图,已知:点D 、E 在BC 上,且BD=CE ,AD=AE ,∠1=∠2,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给出证明.【例3】 如图已知:AE=AF ,AB=AC ,∠A=60°,∠B=24°,求∠BOE 的度数.【例4】如图,点A 、F 、C 、点B 和点E 分别在直线AD 的两侧,AB∥DE且AB =DE ,AF =DC 。
求证:BC∥EF。
【例5】如图,已知△ABC 、△BDE 均为等边三角形。
求证:BD +CD=AD 。
ADBECD EC A FDA B CE全等三角形(SSS)【知识要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几何表示【典型例题】【例1】如图,在ABC∆中,M在BC上,D在AM上,AB=AC , DB=DC 求证:AM是ABC∆的角平分线证明:在△ABD和△ACD中,AB=ACDB=DCAD=AD∴△ABD≌△ACD (SSS)∴∠B AD=∠C AD又∵AB=AC∴MB=MC∴AM是ABC∆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例2】如图:在△ABC中,BA=BC,D是AC的中点。
求证:BD⊥AC。
例 3. 如图:AB=CD,AE=DF,CE=FB。
求证:∠B=∠C。
例4. 如图,在ABC∆中,ο90=∠C,D、E分别为AC、AB上的点,且AD=BD,AE=BC,DE=DC.求证:DE⊥AB。
全等三角形(AAS )【知识要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AAS ”,【典型例题】【例1】已知如图,DE AB DE AB D A //,,=∠=∠,求证:BC=EF【例2】如图,AB=AC ,C B ∠=∠,求证:AD=AE【例3】已知:如图,AB =AC ,BD A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BD 、CE 相交于点F ,求证:BE =CD .【例4】已知如图,43,21∠=∠∠=∠,点P 在AB 上,可以得出PC=PD 吗?试证明之.A DECADB EC FAC B DEF AB CDP 1 23 4全等三角形(ASA )【知识要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AAS ”,【典型例题】【例1】如图,已知中,,、分别是及平分线.求证:.【例2】如图,在△MPN 中,H 是高MQ 和NR 的交点,且MQ =NQ .求证:HN =PM.证明:∵MQ 和NR 是△MPN 的高, ∴∠MQN=∠MRN=90°,又∵∠1+∠3=∠2+∠4=90°,∠3=∠4 ∴∠1=∠212MQ NQMQP NQH ∠=∠⎧⎪=⎨⎪∠=∠⎩在△MPQ 和△NHQ 中,∴△MPQ≌△NHQ(ASA ) ∴PM=HN【例3】已知:如图AC⊥CD 于C , BD⊥CD 于D , M 是AB 的中点 , 连结CM 并延长交BD 于点F 。
求证:AC=BF .全等三角形(HL )【知识要点】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HL ”【典型例题】1、如图,AB =CD ,DE ⊥AC ,BF ⊥AC ,E ,F 是垂足, DE =BF .求证:AB ∥CD .例2、已知:BE ⊥CD ,BE =DE ,BC =DA ,求证:① △BEC ≌△DAE ;②DF ⊥BC .例3、如图:在△ABC 中,∠C=90°,AC=BC ,过点C 在△ABC 外作直线MN ,AM⊥MN 于M ,BN⊥MN 于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