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之唯物论试题整理归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海南单科卷20).《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淮南子》中射日的“后羿”,《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和《聊斋志异》中的一个个善良的“狐仙”,这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型”。这是因为(A)

①意识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能够在反映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

③观念中的矛盾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不具有同一性

④观念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上海单科卷2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B )

A.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 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C. 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 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3、(上海单科卷23). 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真理是人们(D)

A. 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 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C. 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上海单科卷26)还记得上海世博会仿佛刺猬的英国馆吗?馆内藏有6万粒种子。也有人说它像蒲公英,反正就是不像我们常见的建筑。那座种子神殿,出自英国青年设计师托马斯.赫斯

维克之手。他说他不是在建房子,而是在种房子,建筑可以像植物一样是活的,在花园中绽放笑容。“种”这个动词诠释了。( D )

A、意识是事物感性形象在大脑中的再现

B、意识是受制于客观物质条件的主观形式

C、意识能够准确认识事物生动丰富的外表现象

D、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

5、(上海单科卷27)亚里士多德从人的自然发展角度,即从人由身体、情感到理性的自然发展过程来思考教育问题,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从人与社会联系和交往来思考教育问题。两者虽有不同,但都基于对教育对象------人的尊重。他们思考的角度表明( A )

A、教育应该反映客观世界

B、教育应该解释客观世界

C、教育应该推动客观世界发展 C、教育应该改造客观世界

6、(天津卷4).现实世界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史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B)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

D.对客观对象直观的反映

7、(全国大纲卷28).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C)

①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全国大纲卷29).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实验”进一步佐证了:(B)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北京卷6).中国早起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这表明:(C)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江苏单科卷27). 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C)

A.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11、(江苏单科卷28). 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

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A)

A.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成19-20题。

12、(新课标卷II 20).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C)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新课标卷II 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