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跨文化传播的语言问题

跨文化传播的语言问题
② Tita Beaven , A Life in the Sun : Accounts of
New Lives Abroad as Intercultural Narratives ,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7 ( 3) , 2007 , pp. 188 ~
二 、语言与文化身份的建构
化 (switching of codes) 。这反映了他Π她的文 化身份是多样的和流动的 ,并形成于与他人
跨文化叙事必须承认的是 :一个社群的 界限是流动的 ,是能够按照个人和群体的需 要 、语境的需要 ,根据“他者”是否在场而被建 构 、重构 、解构 、想象或否认的 。英国开放大 学的比文 ( Tita Beaven) 通过分析三位在西班 牙定居的英国人有关新生活的叙事 ,探讨了 这些跨文化叙事对构成定居者新的社会文化
的协商之中 。 语言只是界定文化身份的标准之一 ,其
他如种族 、宗教 、阶级 、性别 、政治观点 、经济 地位等也从不同角度界定着一个人的文化身 份 。尽管如此 ,语言仍然是显示文化身份最 敏感的指标 ,因为它与人们的思维密不可分 , 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所以 ,为了维
身份所形成的三个重要要素 :物理环境 、通过 定居者适应性的表象来探询他者 ,以及跨文 化经历者所暗含的对自我的重新定义 。通过 故事的叙述 ,人们得以了解身份是如何朝异 国文化以不同的速度和结果而流变的 ,并最 终演变成为一种新身份 。跨文化叙事所表征 的种族景观 ( ethnoscape) 对接受国文化和母 国文化都有影响 ,而中介景观 (mediascape) 则 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意想和意义生产机制 , 这些能使他们接触有关跨文化交往的事件 ,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分析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分析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分析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历史渊源流长,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做了分析研究。

由于跨文化交流沟通的研究难度较大,从内容和功能来看,语用失误是由于人的主观认知造成的。

本文主要从语用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论述语用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对策,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跨文化商务沟通中遇到的问题。

标签: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对策一、前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跨文化商务沟通就成为了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多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势必回事当代人遇到越来越多的源于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形成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尤其语用问题表现得越来越重要,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曼早就指出:“一个优秀的跨国企业管理人员和商人所具备的品质之一是应该能说几种语言,并熟悉各国的法律、风俗、政策、礼节、宗教、艺术状况。

”由此可见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由于语用文化造成的沟通障碍是我们以后的文化发展和包容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大势所趋。

二、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1.跨文化交际的含义“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 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换言之,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一个文化群体和另一个文化群体之间的接触和交流,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一种语言本身已经具有与另一种语言的区别性特征。

因此,跨文化交际往往又是指一个语言群体的人与另一个语言群体的人之间进行交流。

2.语用失误的含义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

研究语用失误对于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方面,它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了解对方,意识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话语在不同的文化氛围里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言语行为,发现交际故障之所在并知道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规范,避免交际冲突。

跨文化语用学

跨文化语用学

跨文化语用学概述摘要: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学科,其形成是不同文化下的人类交际的结果,该文对跨文化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内容以及功能对等问题等进行梳理和概述。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学;人际交际;研究;功能对等一引言语用学(pragmatics)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人们对其研究的范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语用学研究的是“使用中的意义”,有的语用学家认为语用学研究的是“相互作用中的意义”。

大家普遍认为语用学研究的是说话者的意义,而不是词或者是句子的意思。

也就是说,语用学研究一般都是以某种文化为背景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用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开辟了许多新领域。

跨文化语言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是在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将文化因素引入跨文化交际中意义研究的一种宽泛的语用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语用问题。

跨文化语用学着眼于不同语言的表层形态,结构方式和话语意义等的比较,深入到语言的深层文化内涵,关注动态语用的文化差异,语用主体的语用策略等,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概括来说,跨文化语用学重点在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直接交际过程中的语用现象及规律。

在英语文献中,跨文化通常用inter-cultural和cross-cultural两个术语来表示。

就跨文化交际而言,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不只对言语交际感兴趣, 它还力图对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

它研究的重要是在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上, 尽管不否认语言在体现文化差异上的重要性, 但文化问题似乎比语言问题更为重要。

而跨文化语用学( cross- cultural pragmatics) 强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研究。

所以, 跨文化语用学中的跨文化我们用cross-cultural 而不用inter- cultural。

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

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

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低语境文化则是对跨文化交际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一大因素。

本文将从高低语境文化的视角,探讨跨文化交际中高低语境对交际双方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高低语境文化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信息的传达与理解对环境因素的依赖程度。

高语境文化强调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对环境的敏感度和对非言语信息的依赖,而低语境文化则更注重言语信息,倾向于用明确的言语来传递信息。

在跨文化交际中,高低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交际双方在沟通和理解上的障碍。

高低语境文化对语言习惯产生了影响。

高语境文化的语言常常包含着丰富的隐含意义,需要听者从整体环境中去理解。

而低语境文化的语言更注重直白的表达,力求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

例如,中西方文化在表达感谢时的语言习惯就有所不同。

在中文的高语境文化中,我们常常会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感谢,如“麻烦你了”“辛苦你了”等,而在英文的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则更倾向于直接说“Thank you”来表达感谢。

高低语境文化对沟通方式产生了影响。

高语境文化的沟通方式更倾向于含蓄内敛,注重非言语信息的传递,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而低语境文化的沟通方式则更加直接明了,强调言语信息的沟通。

例如,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人可能会对东方人的含蓄表达方式感到困惑,而东方人可能会对西方人的直率产生误解。

高低语境文化还对文化差异产生了影响。

高语境文化通常更加强调群体意识和共性,注重面子、尊严等抽象概念。

而低语境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独立性,强调逻辑和事实。

这种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导致交际双方的误解和冲突。

针对高低语境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之策:培养文化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认知。

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价值观和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高低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

提高沟通技巧:在不同语境文化中,沟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比较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比较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比较中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委婉语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只有互相理解差异才能更好地交流合作。

委婉语是用温和、含糊和迂回的说法替代粗俗、生硬和直率的说法。

明确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避讳、避俗、礼貌和掩饰的功能,进而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留意、积累、掌握委婉语的运用,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指用婉转含蓄或拐弯抹角的说法代替会使人不越货不够尊敬的言词。

委婉语是语言实现其交际功能的一个重要和必要的途径,因而委婉语研究在语言研究中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人们要谈及一些忌讳性话题,但又不能直截了当的表达,于是委婉语便应运而生。

委婉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根植于各国文化系统中,体现了五彩的社会心理状态和语言文化内涵。

在经济低糜的战争年月下,语言普遍粗野化,委婉语出现频率较少;若在太平盛世,人们自然追求语言文明,委婉语出现频率相对增多。

近代社会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经济状况变化大,进展快,人类也不断变动、进步,出现大量的社会、心理、语言的忌讳,这成为产生委婉语的前奏。

中西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也有着不同的语用功能。

首先体现在英汉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中的避讳功能。

委婉语的产生源于禁忌,它是委婉语的原始功能。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相信预言这种符号与它的真实内容之间存在一种同一和效应关系,它不仅能赐福与人,而且具有降祸的神奇魔力。

为避凶求吉,同时达到交际目的,人们创造了委婉语。

中西方仁在谈到诸如疾病、死亡、性等现象时,都是用委婉语以达到禁忌或文雅的目的。

例如,令人最忌讳的“死”(death)常用“pass away”,“to fall asleep”,“God rest his soul”“,fall asleep”“,to be with God”,“to go west with”等来表达,其目的即减少或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感,从而达到忌讳的交际功能。

认知语用学视角下英语课堂沉默研究

认知语用学视角下英语课堂沉默研究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0 7
在国内, 左 岩( 1 9 9 6 ) 在L e v i n s o n分 类 的基 础 上, 以英语 会 话 为 例 , 用位置 ( 1 o c a t i o n ) 、 长度 ( d u — r a t i o n ) 和频率 ( f r e q u e n c y ) 三 个参 数 对 其 中 的沉 默
要: 有声语言是人 类交际的重要手段 , 同样 , 无声语 言也能传递丰富的信息 , 有时甚至
是有声语言难 以或无法表达的。作为非言语 交际手段之一的沉默是英语课 堂交际 中常见的现
象, 同时 , 也 是 最 容 易被 我 们 忽视 和 误 解 的 , 以 致 引起 交 际 失误。本 文将 在 关联 理 论 ( S p e r b e r &Wi l s o n , 1 9 8 6 ) 和认 知 语 境等 相 关知 识 构 建 的平 台之 上 , 结合 英语 课 堂会 话 中师 生沉 默 的例 子 , 探讨 其 丰富含 义 的生成 和理 解机 制 , 从 而提 高教 学效 率 。 关键 词 : 关联 理论

中, 当前 说 话 者 c( c u r r e n t s p e a k e r ) 的话 轮 到 了可 能 的话 轮转 换 处 , 但 没 有 人 自选 说 话 , 于是 , 当 前 的说 话者 自 己继续 说 话 , 再 继 续 说 话 之 前 所 产 生

段 话语 的空 白即为话 轮问沉 默 。
话轮 间沉 默 ( i n t e r —t u r n s i l e n c e ) : 在 口语 交 际
有声语 言 是 人 类 相 互 交 际 的 重 要 手 段 。 同
样, 无声语言也能传递丰富的信息, 有时甚至是有 声语 言 难 以 或 无 法 表 达 的 内 容 。 B i r d w h i s t e l l ( 1 9 7 0 ) 的研 究证 实 : 人们 在 社 会 交 往 中 高达 6 5— 7 0 %的信息是通 过无声语 言获 得的, 有声 语言传 递的信息仅 占3 0 — 3 5 %。作为非言语交际手段之 的沉 默 , 在 不 同的 语 境 和 千 差 万 别 的文 化 背 景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第3 6卷 第 2期 21 0 0年 4 月
J OURNAL OF QI NGHAINATI oNALI ES UNI TI VERS T I Y
(o il ce cs s ca in e ) s
V o L. 6 3 No. 2

语码 转换 的概 念 及种 类
语码转换是指 “ 同一次对话或交谈 中使用 两种 在
甚至更多 的语言变体 。语码转换 不拘数量 ,可以仅 仅
是一个词或几分钟 的谈话 ;转换 的语 码 ,可 以是 没有 谱 系关 系 的另一 种语言或 同一语言 的两种语体 。 F ” 2 2
社 会 心 理 学 家 戈 夫曼 ( o ma , 15 ) 曾提 Gf n 95 出 “ 面子 行 为 理论 ” ,认 为 面 子 是社 会 交 往场景 重 新确 立交 谈 的性 质 ,这样语言代码 的使用 与交谈 的社会 意义之间是有
联系 的 ;另一方面语码转换也反 映了人们 的社会心理
及对某种语言或变体所持 的态度 。
二 、语码 转换 在跨 文化 交 际中
的社会 语用 功能
( ) 语 码 转 换 与 “ 子 ” 论 一 面
多方 关 注 ,语 言 学 家们 从 句法 学 、社 会 语 言 学 、 心理 语 言 学 和 会 话 分 析 等 多 维视 角 来研 究语 码 转 换 。如 果从 跨 文化 交 际 角度
来看,语码转换 句法 简单 ,社 会功能丰富,具有较强 的实用性。
关 键 词 : 跨 文化 交 际 ;语 码 转 换 ;语 用 功 能 中图 分 类 号 : 0 H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9 2 (0 0 0 — 17 0 17 — 2 7 2 1 )2 0 3 — 3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知识的语用功能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知识的语用功能研究

2021年21期总第565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并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就为跨文化交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各个国家的文化是存在差异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也有明显不同,若想保证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展开,交际者必须要对交际技巧、语言运用数量进行掌握,如此方使得沟通的有效性大幅提高。

在对外语进行学习时,切不可只是针对语言、文化等知识展开学习,重点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使得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大幅提升。

语用知识涵盖的内容是较多的,若想保证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出作用,必须要对其语用功能展开全面分析。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知识;语用功能【作者简介】李晶莹,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引言对语用知识进行分析可知,其就是要确保对语言有深入的理解,并予以合理运用,尤其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可以保证语用知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使得交际者拥有的语言交际能力大幅提升。

在将语言知识转变成语言表现的过程中,语用知识能够起到决定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语用知识的实际运用展开全面分析,寻找到可行的措施,使得交际者能够拥有较强的语用意识,并可保证交际策略更加的适宜,尤其是在展开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能够促使语用效果有明显的提升。

一、元语用标识语对语用意识的构建展开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指示性话语可以使得交际意图清晰呈现出来,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语言来对范围予以确定。

这样的话语呈现出明显的指示特征,可以将表达者的元语用意识展现出来,此种语言用法即是常说的元语用现象。

展开交际活动时,通过元语用意识可以使得人们在交际时选择合适的语言,简单来说就是表达者会对可以采用的语言形式进行权衡,确保和语境是相符的,进而使得交际目标能够切实达成,在对语言进行选择前必须要针对语言意义展开适当调节,如此能够使得交际任务切实达成。

由此可知,元语用意识能够对元交际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其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从交际者的角度来说,若元语用意识能够切实构建起来,其对语言文化规约、语用策略展开学习会更为积极。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作者简介:张佳,硕士研究生。

鲍志坤,教授。

收稿日期:2020-8-11何运用委婉语来实现顺利的跨文化交际成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1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一般而言,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有避讳功能、礼貌功能、趋雅功能和掩饰功能;有的学者认为英语委婉语还具有幽默功能和避俗功能。

笔者认为幽默功能属于礼貌功能一类,而避俗功能属于趋雅功能一类,因此本文从避讳功能、礼貌功能、趋雅功能和掩饰功能四方面来具体探究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1.1 避讳功能委婉语最直接的功能是用来回避某些禁忌,避免因直接表达而产生不愉快的情景。

任何一种文化和社会都存在禁忌,而禁忌多是不好的、有害的或者令人不适的事物。

委婉语的避讳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死亡、疾病和生理现象的避讳。

死亡是人们不愿面对的伤痛之事。

英汉语中皆有关于“死”的委婉语。

英语往往避免使用die ,而是用一些委婉语来替代,如be in heaven,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be with God, leave the world 。

同样,汉语用“驾崩、薨、仙逝、离世、走了、上天堂、没了”等表达“死亡”之义。

这些相对柔和的词汇可以缓解死亡给人带来的不安情绪。

英语中有很多关于疾病的委婉说法,如cancer 被称为 the big C 或 long illness ;mad 被美化为mental problem ;venereal disease (性病)被V .D.所代替。

生活中人们往往避免直接谈论某些生理行为,尤其在庄重正式的场合。

欧美人倾向于选择优雅的词汇来回避粗俗和不雅的事情,如:fart (放屁)用make a noise, pass air 等代替;urinate (排便)用wash one ’s hands 或go to the bathroom 替代。

这些表述婉转合理地避免了交际中的尴尬,帮助人们得体地完成交际目标。

1.2 礼貌功能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类语言活动受到文明这条准绳的约束(何兆熊,2000)。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09电气班汪晶098320127摘要:语言行为是交际的主导因紊,非语言行为是语言行为的重要辅助手段。

跨文化交际中,保持两者的和谙一致是交际双方都应遵循的原则。

文章拟在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与语言交际行为之关系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两者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并对于如何进免冲突、保持两者间的和谐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锐词: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跨文化交际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

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交际。

在研究交际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只注重语言行为,而无视了非语言行为。

但是,同语言行为的交际功能相比,非语言行为具有更真实地传递信息、更准确地表达情感等功能。

在跨文化交际中,同语言行为一样,非语言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防止地会受文化的影响,同样的形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亦有不同的含义,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严重影响彼此的交际。

本文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进行分析。

一、非语盲交际1.非语言交际的界定“非语言交际(NonvethalConununieauon)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

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

,,[’〕广义的非语言交际包括除言语交际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

狭义的非语言交际包括那些个人发出的有可能在他人头脑中产生意义的非语言暗示的加工过程,它是一种表达非语言行为的过程,在特定的场合或语境中要么单独出现,要么与语言行为同时发生。

非语言交际是一门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它的涵盖范围广,涉及到多个知识领域,如:人类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社会语言学等。

非语言交际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体态语由人体各部分的动作来提供的交际信息,包括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目光交流、手势、姿势、体触等。

一类是场景(setting),由个体与环境相结合来提供的交际信息,包括时间概念、空间取向、沉默等。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视阈下跨文化交际中的沉默现象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视阈下跨文化交际中的沉默现象

读·闻·观73摘要:沉默是无声的却能够传达丰富的或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

不同的人对文化持有不同的态度,这些差异通常会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本文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通过比较中西文化之间沉默现象的差异,为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和成功提供参考。

关键字:沉默;跨文化交际;文化维度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仅有语言方式的交流,还出现非语言交际行为。

据统计,日常交流中多数信息都来源于非言语交际,非语言交际是指对信息发出者或接收者具有潜在价值的非语言因素[1]。

本文首先阐明了沉默的本质,然后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比较分析中西文化中的沉默现象,旨在研究两种文化对沉默的态度和理解不同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可行和有效的建议。

一、沉默的类型与功能沉默的本质是一种非语言符号。

此外,沉默也是一种深层的心理现象,为特定群体的文化信仰和活动提供了非语言暗示,还可传达行为者的各种思想情绪和心理状况[2-3]。

根据语音形式和语用功能,沉默可以分为话轮内沉默、话轮间沉默和话轮沉默[4]。

从狭义上讲,沉默是指无声的言语行为,也可称为“静默语”,具有合分作用、情感作用、启示作用、判断作用和思想表现作用[5]。

除此之外,沉默还具有文化功能,西方人将语言视为探和表达真理、自我提高和影响他人的工具,通常认为沉默是消极的。

二、中外沉默现象分析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对中外文化交际中的沉默现象进行分析,由于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对沉默的态度有所不同。

1.权力距离中国文化中,权力无处不在,长辈说话时,晚辈不能随意打断,应保持沉默以示尊重。

职工也总是保持沉默,并听从领导的命令。

相比之下,在西方国家,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默不做声是对讲话人不礼貌或不尊敬的表现。

2.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

沉默有时比言语更有说服力,是一种积极的和适当的方式,但当我们想要传递信息或交流情感时,沉默是消极的和不适当的。

语言交际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基础

语言交际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基础

语言交际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基础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空间语是非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更确切地说, 是属于环境语的范畴, 是一种非语言手段。

然而, 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空间语不同的内涵。

所以, 对空间语的了解与掌握是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

故而, 文章拟从跨文化的视角对空间语的概念、在交际中的作用、文化差异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空间语的概念空间语是非语言交际中环境语的一个方面。

空间语的理论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最早提出的。

1959 年, 霍尔出版了影响深远的无声的语言一书, 书中以空间会说话 ( Space Speaks ) 为题专门用一章的篇幅对这一理论做了精辟的论述。

霍尔认为空间可以交流信息。

那么, 何谓空间语言, 用毕继万教授的话来界定, 空间语言就是人类利用空间表达某种思想信息的一门社会语言。

霍尔将空间范围分为三种类型: 固定空间、半固定空间和非正式空间。

根据他的解释, 固定空间是由固定的墙栏和物体构成的空间, 半固定空间是由桌椅板凳之类较大物体构成的空间, 非正式空间是人们在与他人交往中每个个体所习惯维护的个人空间气泡( bubble of personal space) 。

也就是说,非正式空间指的是人际交往中近体距离和领地要求, 具体可以分为拥挤、近体距离、领地性、空间取向及座位安排等几个方面。

二、空间语在交际中的作用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形式。

至于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更有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表明, 非语言行为和手段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甚至认为, 在通常面对面的交际中,仅有大约 35% 的信息是由语词表达的, 其余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

梅拉弁( Albert Mehrabian) 则认为, 情绪信息有 7% 通过语言表达,55% 由视觉符号传递, 38% 由副语言符号传达[ 3]。

由此, 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非语言行为和手段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哲学基础——言语行为理论

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哲学基础——言语行为理论

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哲学基础——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形势的驱动下,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日愈频繁。

跨文化交际活动大致可以分成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种形式。

非言语交际主要是指通过除了语言之外的形式进行的信息交流。

与借助于图形、旗语、手势等手段进行的非言语交际相比,言语交际在整个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言语交际主要依靠语言作为信息传递媒介,因此言语成为了整个活动中的核心。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许多话语并不传递信息,而是相当于“行为”。

因此,对跨文化言语交际的研究可以转换成对交际双方言语行为的研究。

这就要求我们关注言语活动参与者的意向,并结合相关语境等语用因素对言语交际进行理解。

这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正确理解言语行为的文化含义,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言语行为论也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它为语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哲学理论基础。

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如何正确把握说话者言语行为的深层含义对确保交际活动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更需要我们准确地体会和分析言语行为。

在言语交际中,我们应当深入地了解言语行为,运用其理论指导我们的交际实践。

深入研究语言交际行为对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将尝试从语言哲学视角对跨文化交际领域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并剖析和探索西方语言哲学研究成果(特别是言语行为理论)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指导作用。

一、言语行为理论综述全面正确地理解言语行为理论,了解理论框架的创建和发展过程,准确把握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内涵是将其运用于指导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言语行为论的哲学基础和发展历程,其次是理解其系统的理论构架。

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是在哲学家对语言行为关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有着深刻的哲学渊源,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关注和认识也是在此过程中日趋成熟的。

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

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

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作者:祁佳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2期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出发,首先对沉默语的共同语用功能进行了总结。

其次,以中美文化为例,指出沉默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现。

最后分析了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通过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层次的了解沉默,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提高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一、引言沉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虽然有着共同的表达形式,但是,处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对沉默持有的态度和理解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失误。

为了保证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沟通的顺利,本篇论文总结了沉默的语用功能,深入的对比了中美在沉默语上的表现差异,分析了差异存在的原因。

二、沉默的内涵沉默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属于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一种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来说,沉默泛指一切的非言语交际行为。

所谓非言语交际行为涉及对输出者或接收者来说具有潜在信息价值的一切非言语因素,包括面部表情、穿着打扮、身体的接触、手势、身势、眼神、和讲话人之间的距离等(李杰群 2002:271)。

从狭义上来说,它是指在讲话或交谈中不作出有声的表示,而作出无声的反应或停顿(毕继万 2001:46)。

本篇论文中主要从沉默的狭义方面进行讨论。

三、沉默的语用功能1.表露社会文化特征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行为一样,都可以通过某种交际方式来标识或体现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职业、地位和年龄。

比如:在东亚文化体系中,以中国文化为例。

年幼者在长辈面前应少言多听,而不应在年长者和地位高的人面前夸夸其谈。

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和“讷于言,而敏于行”文化理念。

2.传达心理语言在交际过程中运用沉默语以表达交际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例如当交际者在不了解跨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贸然问及一位美国女孩的年龄及婚姻状况时,对方在回答之前会出于尴尬和惊讶的沉默一会。

表现出了交际者此时紧张和惊讶的心理状态。

跨文化语境中的语用等效翻译_陈静梅

跨文化语境中的语用等效翻译_陈静梅

跨文化语境中的语用等效翻译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陈静梅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实质是文化与文化的交融。

本文从翻译的实质,分析翻译中跨文化语境中文化对翻译产生的制约,提出语用等效翻译对跨文化翻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语境;语用翻译;等效1.引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的功能不外乎为三种,即认知表达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学功能。

语言的文化功能是指语言具有记载和储存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的信息或内容的作用。

一种语言总是与某种特定的文化相联系在一起。

语言储存着前人全部的劳动和生活经验,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精神生活、民族的文化心态及民族的思维方式。

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也是一种深层的文化交流活动,因此,翻译必然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

如何跨越文化障碍,成功地完成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是翻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跨文化语境2.1语境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

对于语境的概念,不同学者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Halliday认为它是由场景、交际者和方式三个部分组成;而王宗炎先生在《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对“语境”给予了简明、具体的界定,“语境”是“指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并指出,“上下文常常可以帮助理解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的特定意义”。

维索尔伦在《语用学新解》中将语境归纳为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

2.2文化语境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knowski)针对人类文化语言学中分析手段的不完善性率先提出“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两个术语以及两种语境对话语意义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他认为语言研究必须同时考虑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和生活环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总是在某种文化中,它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文化语境指的是交际活动的文化大背景,所涉范围十分宽泛,诸如时代、地域、民族、阶层、职业、性别、年龄及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出发,首先对沉默语的共同语用功能进行了总结。

其次,以中美文化为例,指出沉默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现。

最后分析了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通过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层次的了解沉默,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提高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一、引言
沉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虽然有着共同的表达形式,但是,处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对沉默持有的态度和理解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失误。

为了保证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沟通的顺利,本篇论文总结了沉默的语用功能,深入的对比了中美在沉默语上的表现差异,分析了差异存在的原因。

二、沉默的内涵
沉默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属于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一种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来说,沉默泛指一切的非言语交际行为。

所谓非言语交际行为涉及对输出者或接收者来说具有潜在信息价值的一切非言语因素,包括面部表情、穿着打扮、身体的接触、手势、身势、眼神、和讲话人之间的距离等(李杰群2002:271)。

从狭义上来说,它是指在讲话或交谈中不作出有声的表示,而作出无声的反应或停顿(毕继万2001:46)。

本篇论文中主要从沉默的狭义方面进行讨论。

三、沉默的语用功能
1.表露社会文化特征
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行为一样,都可以通过某种交际方式来标识或体现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职业、地位和年龄。

比如:在东亚文化体系中,以中国文化为例。

年幼者在长辈面前应少言多听,而不应在年长者和地位高的人面前夸夸其谈。

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和“讷于言,而敏于行”文化理念。

2.传达心理语言
在交际过程中运用沉默语以表达交际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例如当交际者在不了解跨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贸然问及一位美国女孩的年龄及婚姻状况时,对方在回答之前会出于尴尬和惊讶的沉默一会。

表现出了交际者此时紧张和惊讶的心理状态。

四、中美文化中的沉默
1.态度差异
在中国,沉默被赋予了一种积极意义。

比如,中国人常说“沉默是金” “言多必失”。

在东方人看来,沉默是可以使内心平静达到身与心的宁静与和谐。

在美国,人们对待沉默往往持消极的态度。

在美国文化中,人们交谈的会话模式为“乒乓球”式,如果某一交谈者在会话中出现沉默不语使得交际中断,会让听话者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

这在美国文化中是所反对的消极行为,会让听话者觉得是讲话者缺乏自信的行为或是不愿交谈的不礼貌行为。

2.编码方式差异
中美文化之下人们的交际中存在不同的编码方式。

根据霍尔的观点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之下人们的交际依赖于交际情景,话语信息并非只存在于言语表达中,而是要结合交际情景和话语者的心理状态来探寻和揣摩。

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中的话语信息会直接体现在语言符号的编码过程中。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一般说话会“开门见山”,而中国人为什么会“三思而语”“传情达意”的缘故了。

五、差异产生的原因
1.语言观不同
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属道家学说和儒家文化。

根据老子的观点,人类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人不可能用言语穷尽大自然神秘莫测的真理。

大自然的“道”——规律是其自身默默运作,不可言语的。

儒家思想也和道家文化一样,孔子经常教导弟子“慎言、寡言和戒言”强调君子应“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诫弟子应少言,而是将苍白的话语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去。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希腊时期开始,人们就有比较积极的语言观。

西方人擅长用语言来表达和解释一切事物,大多数人们习惯用清晰的语言和具有感染力的言辞,来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避免出现沉默使会话陷入尴尬。

2.价值观不同
东方人一般崇尚的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集体的利益大于个体,当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相互冲突时,个体利益要服从集体的利益,因此东方人以礼貌、平和、中庸的处事方式和态度而著称。

这种价值观在会话方面的表现一般是说话委婉、谨慎、含蓄、和沉默。

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崇尚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权益、个性解放、自由发展。

体现在会话上就是積极倡导言论自由,说话明了,不饶弯子,敢于坚持己见。

喜欢标新立异,追求自由的西方人,在双方谈话中会毫不吝啬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所以在会话中他们很少以沉默的方式来回应对方。

六、结语
综上所述,沉默作为非语言交际的一种交际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相同的语用功能和不同的交际功能,因此在当今多文化交汇的社会中,沉默语的功效不容忽视。

同时要注意沉默的跨文化差异,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保证在跨文化环境之下,会话的成功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