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组织形貌分析概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焦 面
3.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光路图
光学显微镜包括光学系统和机械装臵两大部分:
目镜 物镜
聚光镜和光阑
反光镜
4. 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
4.1 数值孔径 4.2 分辨率(重点) 4.3 放大率和有效放大率
4.4 光学透镜的像差
4.1 数值孔径
数值孔径(NA)是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介 质的折射率(n)和半孔径角(α)的正弦之乘积, NA= nsinα。表示物镜分辨细节的能力。
161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o)制造了具有物镜、 目镜及镜筒的复式显微镜(左图)。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 胡克(Robert Hooke)用这台复 式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发现了小的蜂房状结构,称为“细 胞”,由此引起了细胞研究的热潮。 1684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Huygens) 设计并制造出双透镜目镜-惠更斯目镜, 是现代多种目镜的原型。这时的光学显 微镜已初具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右图)。
2. 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2.1 衍射的形成
2.2 阿贝成像原理 (重点)
2.1.1 什么是波的衍射?
光即电磁波,具有波动性质。光波在遇到尺寸可 与光波波长相比或更小的障碍物或孔时,将偏离 直线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水波的衍射
障碍物线度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衍射现象可以用“子波相干叠加”的原理来解释。
R0
由斑点光源衍射形成的埃利斑
埃利斑光强分布图
2.2.1 阿贝成像原理(重点)
透射光显微镜的成像过程。光源:准平行 相干光,物体:具有周期性结构。 光通过细小的网孔时发生衍射,同一方向 的衍射光成为平行光束,在后焦面上汇聚。 凡是光程差满足 k,k = 0,1,2,…的, 互相加强,形成0级、1级、2级衍射斑点。 某个衍射斑点是由不同物点的同级衍射光 相干加强形成的;同一物点上的光由于衍 射分解,对许多衍射斑点有贡献。 从同一物点发出的各级衍射光,在产生相 应的衍射斑点后继续传播,在像平面上又 相互干涉,形成物像。
3.1 电子显微镜发展历程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运动的实物粒子(电子、质子、 中子等)都具有波动性质,后来被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 物质波的波长与其动量关系=h/p,200-300 kV加速电压 下,电子束波长为0.025 nm。 1926年布施提出用轴对称的电场和磁场聚焦电子束。 在这两个理论基础上,1931~1933年鲁斯卡等设计并制造 了世界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目前分辨率可达0.2 nm。
脑神经元
白血球
4.1 扫描探针显微镜简介
1981年,IBM公司的两位科学家Gerd Binnig和Heinrich Rohrer发明了所谓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完全失去了传统显 微镜的概念。 扫描隧道显微镜依靠所谓的“隧道效应”工作,它没有镜 头,使用一根金属探针,在探针和物体之间加上一定偏压 (几十mV),当探针距离物体表面很近(纳米级)隧道效 应就会起作用。电子会穿过物体与探针之间的空隙,形成 一股微弱的电流。如果探针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电流 会呈指数级改变。这样,通过测量电流可以探测物体表面 的形状,分辨率可以达到原子的级别(埃,10-10m)。
课程内容
第一篇 组织形貌分析 第二篇 晶体物相分析 第三篇 成分和价键(电子)结构分析 第四篇 分子结构分析
第 1 篇 组织形貌分析
第一章 组织形貌分析概论
第一章 组织形貌分析概论
1. 组织形貌分析的含义和发展阶段 2. 光学显微镜 3. 电子显微镜
4. 扫描探针显微镜
1. 1 组织形貌分析的含义
铁素体的晶粒 和晶界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 灰色:铁素体相,含量40~50% ; 白色:奥氏体相 Ni-Cr合金的铸造组织
2.2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
分辨率是可分辨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制约光学显 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是光的衍射。衍射使物体上的一 个点在成像的时候不会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衍射光 斑。如果两个衍射光斑靠得太近,它们将无法被区 分开来。
成分
原子结构 原子排列
性能
什么是 材料科学 组织形貌分析? 相结构 结构
与工程
显微组织
加工
结构缺陷
1. 1 组织形貌分析的含义
组织形貌或微观结构,包括材料的外观形貌、 晶粒大小与形态、各种相的尺寸与形态(含量 与分布)、界面(表面、相界、晶界)、位向 关系(新相与母相、孪生相)、晶体缺陷(点 缺陷、位错、层错)、夹杂物、内应力。 微观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对于理解材料的本质至 关重要。
孔径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 直径所形成的角度。孔径角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 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物点 物镜
F
4.1 数值孔径
物镜的数值孔径和分辨率成正比: 1. 如果全部接收一级衍射光线,则图像基本不会失去细节。 细节越微小,形成各级衍射斑点的衍射角越大。因此,物 镜口径越大,即衍射角越大,则分辨率就越高。
第 1 篇 组织形貌分析
第二章 光学显微技术
第二章 光学显微技术
1.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2. 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3.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光路图
4. 显微镜的重要光学参数
5. 样品制备
1. 1 光学显微镜的四个发展阶段
1590年,荷兰的詹森父子(Hans and zachrias Janssen) 制造出 第一台原始的、放大倍数约为20倍的显微镜。
(利用电子的波动性)
用于组织形貌分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是在1952年由英国工 程师Charles Oatley发明的,分辨率达1.0 nm。(利用电子
的粒子性)
3.2 扫描电子显微镜简介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将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聚焦成很细 的电子束,用此电子束在样品表面进行逐行扫描,电子 束激发样品表面发射二次电子,二次电子被收集并转换 成电信号,在荧光屏上同步扫描成像。由于样品表面形 貌各异,发射二次电子强度不同。对应在屏幕上亮度不 同,得到表面形貌像。 目前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已经达到了1 nm左右。
Biblioteka Baidu
1.2 恩斯特· 阿贝
在显微镜的发展史中,贡献最为卓著的是德国的 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光学大师恩斯特 · 阿贝(Ernst Abbe)。 他提出了显微镜的完善理论,阐明了成像原理、 数值孔径等问题,在1870年发表了有关放大理论 的重要文章。
两年后.又发明了油浸物镜,并在光学玻璃、显 微镜的设计和改进等方向取得了光辉的业绩。
4.2.2 透镜的分辨率
两埃利斑中心间距等于第一暗环半径R0时 , 样品上相应 的两个物点间距离∆r0 定义为透镜能分辨的最小距离,也 就是透镜的分辨本领,或分辨率。
0.61 r0 R0 / M n sin
透镜的分辨率由数值孔径和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 定。数值孔径越大,照明光线波长越短,分辨率就越高。
0.001 nm 10-12 m
2.1 光学显微镜简介
它的最高分辨率为0.2μm,是人眼的分辨率的500倍。
光学显微镜最先用于在医学及生物学 方 面,直接导致了细胞的发现,在 此基础上形成了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 发现之一——细胞学说。 应用:观察金属或合金的晶粒大小和 特点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岩相分析 等;研究高聚物的结晶形态、取向过 程等。
1. 2 组织形貌显微技术的 三个发展阶段
扫描探针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放大倍率
×10,000,000 ×1,000,000
×100,000
光学显微镜
×10,000 ×1,000 ×100 ×10
分辨率
1000 10-6
100 10-7
10 10-8
1 10-9
0.1 10-10
0.01 10-11
下一标题页
钛靶局部被单脉冲激光烧蚀
1018号钢的断口——塑性断裂
韧窝状形貌 和夹杂物
金纳米线 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断口
回标题页
铁素体的晶粒 和晶界
回标题页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 灰色:铁素体相,含量40~50% ; 白色:奥氏体相
PbMoO4(001)面的位错蚀坑
Si表面(111)原子图像— Si原子空位
2.2.1 阿贝成像原理(重点)
阿贝成像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 为两次干涉作用。 当平行光束通过有周期性结构 的物体时, 1. 不同物点的同级衍射波在后焦面 的干涉 ——形成衍射谱; 2. 同一物点的各级衍射波在像面的 干涉——形成反 映物的特征的 物像。
2.2.2 物与像之间的相似性
物像是由直射光和衍射光互相干涉形成的。不让 衍射光通过就不能成像,参与成像的衍射斑点愈多, 则物像与物体的相似性愈好。 像 面
PbMoO4垂直于(001)面的位错蚀坑
回标题页
1. 2 组织形貌显微技术的 三个发展阶段
组织形貌分析借助各种显微技术认识材料的微 观结构。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就是建立在 不断发展的显微技术之上的。 组织形貌分析的显微技术经历了光学显微镜 (OM)、电子显微镜(SEM)、扫描探针显微镜 (SPM)的发展过程。观测显微组织的能力不断 提高,现在已经可以直接观测到原子的图像。
2.1.2 狭缝衍射实验
狭缝中间连线b上每一点可以看成一个“点光源”,向四面八方 发射子波,子波之间相互干涉(叠加),在屏幕上形成衍射花 样。
整个狭缝内发出的光波在 P0 点的波程差为零,相干增强,形成 中央亮斑。在P1处发生相干抵消,形成光强的低谷。在P2点处, 从狭缝上缘和下缘发出的光波的波程差1½ 个波长,P2成为相干 增强区的中心,称为第一级衍射极大值。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Modern Methods of Materials Analysis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书目
杜希文,原续波主编,材料分析方法,天津大学 出版社 (教材) 刘文西等著,材料结构电子显微分析,天津大学 出版社 李润卿,范国梁,渠荣遴编著 ,有机结构波谱分 析 ,天津大学出版社 范雄主编 ,X射线金属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光强
2.1.3 衍射斑
由于衍射效应,物体上每个物点通过透镜成像后不会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衍射斑——埃利斑。如果两个衍射光斑靠得太近,它们 将无法被区分开来。 0.61M R0 埃利斑第一暗环半径 n sin 其中,n 为物方介质折射率, 光源波长, 透镜孔径半角,M 透镜放大倍数,n sin 数值孔 径。埃利斑半径与照明光源波长成正比,与透镜数值孔径成反比。
分辨率与照明源的波长直接相关,若要提高显微镜 的分辨率,关键是要有短波长的照明源。
紫外线波长和X射线虽然波长比可见光短,但用作 显微镜照明源存在局限性。
2.2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
绝大多数物质都强烈地吸收紫外线,因此,可供照明 使用的紫外线限于波长 200~250nm的范围。用紫外 线作照明源,用石英玻璃透镜聚焦成像的紫外线显微 镜分辨本领可达l00nm左右,比可见光显微镜提高了 一倍。 X射线波长在10~0.05nm范围,γ射线的波长更短, 但是由于它们直线传播且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不能 直接被聚焦,不适用于显微镜的照明源。 波长短,又能聚焦成像的新型照明源成为迫切需要。
4.2 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
1981年,硅原子像(7X7)
硅 (111) –(7X7)原子图像
4.3 STM对单原子和分子的操纵
图中的“IBM”是由单个氙(Xe)原子构成的
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从左至右依次是Ernst Ruska,Gerd Binnig和Heinrich Rohrer 分别因为发明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而分享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扫描电镜与X射线能谱配合使用,使得我们在看到样品的 微观结构的同时,还能分析样品的元素成分及在相应视 野内的元素分布。
钛靶局部被单脉冲激光烧蚀
1018号钢的断口——塑性断裂
韧窝状形貌 和夹杂物
金纳米线 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断口
6~9 m ~100 m
头发分叉处
红血球
~100 m
~10 m
2. 由于光的折射,物镜接收衍射光线的能力也强烈的依赖于 在样品与镜头之间的介质。因此,数值孔径的概念更加能 够有效的描述物镜的成像能力。
油浸物镜
物点
F
物镜
4.2.1 瑞利判据
R0
分辨两埃利斑的判据——瑞利判据:两埃利斑中心间距等于第一暗 环半径R0。此时, 两中央峰之间叠加强度比中央峰最大强度低19%, 肉眼刚刚能分辨是两个物点的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