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人的才智为本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所谓“以人为本”是强调领导工作要以人为管理工作出发点,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教育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我对在实际的领导活动之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考是:关注人的需求,凝聚人的智慧,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技能,促进人的发展。
(一)关注人的需求管理学告诉我们: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大量研究表明人是复杂的。
因此,我们作为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人的需求。
既要了解清楚在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还要了解清楚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
比如,除了要关心员工的伙食、交通、工作环境、劳保这些之外,我们还要关心员工有些什么精神追求。
比如他有什么爱好,近来心情如何,业余生活如何度过,个人发展的目标在那里,他的人生理想是什么等等。
关心了解原工的精神需求,员工会觉得领导和他之间有心灵的沟通,他会产生出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凝聚人的智慧人都有愿意展现自己智慧的冲动,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之中,面对系统的、复杂的问题,单个人的智慧又显得是如此的渺小,甚至于人人都觉得自己的智慧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因此大家就会比较的压制自己的智慧本能的发挥。
如果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发挥于与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一些适当的激励措施,个人的智慧就可以在集体中得到巨大的激发,形成一个智慧风暴,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三)激发人的潜能就像我们参加拓展训练所证明的结果那样,人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在没有外部力量激发的时候,由于人的惰性使然,许多的潜能埋伏于人的内心深处。
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前进的动力是取得最大绩效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是否有效,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员工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人的潜能是否得以充分发挥。
只有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们才能积极参与,勤奋工作,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提升人的技能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企业规模在不断膨胀,工艺技术日新月异,设备更替马不停蹄。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主要内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主要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一是中国古代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以君主为本位的。
二是资产阶级的人本思想是以资本为核心的。
三是我们的“以人为本”则是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依归,这就解决了我们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的成果归谁所有的问题。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它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首先,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其次,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再次,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一,制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要以“以人为本”为基本出发点。
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第二,千方百计让普通百姓过上好日子。
lOcAlHost发展必须保证人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人的利益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
一是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出发,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以及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的需要;二是要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有利于人们平等竞争、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内涵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用重要篇幅全面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应对各种风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实践方法。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践行十七大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表述和高度概括,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这几个维度中,笔者认为要特别着重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和最终归宿,是核心和本质。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深厚的历史、现实背景,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我们党深刻的执政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还是西方古希腊时期普罗太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都蕴含着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求提高人的地位,维护人的尊严,肯定人的现世幸福生活,真正开始了人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发现,形成了后来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本质,对以人为本思想作了最根本的规定和最有力的说明。
马克思在《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中写道,“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之外的东西。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Ξ□罗文章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发展本质和核心问题认识的根本转变,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的基本原则。
全面理解和认真把握它,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而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在坚持“五个统筹”基础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这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即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
11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从活生生的人、历史行动中的人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本质:“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人类发展的目标在于“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设想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自由人联合体”,在未来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创造本质和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这些经典论述,实质上是从最一般意义上对以人为本思想作了最根本的规定和最有力的说明,这不仅明确回答了人在人的世界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直截了当地表明人的世界和社会是要以人为本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专业:行政管理:张文鹏学号:101285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摘要: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从背景、内容、贯彻方式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并列举了该思想运用的成功典范。
关键词:以人为本;员工;管理;能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层出不穷,其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篇文章就来简单说一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以人为本”产生的背景“以人为本”的根源其实就是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①。
“人文主义”的核心即是“以人为本”。
虽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阐述和宣扬,但是长期的传统思想主流重物轻人仍大行其道,更有甚者,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大机器的广泛应用代替了手工作坊,一度人沦为的机器的附庸,成为了“物”的支配品。
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后经“启蒙运动”②等思想革命,人成为了世界万物真正意义上的主导者。
在我国,由于古代传统儒家思想“存天理,灭人欲”③的产期压制,严重阻碍了人性的发展,导致人性的缺失,直至现代,人们仍不敢勇于表达自我意识、自我观点,不敢谈论自身利益,没有余地发挥自身长处。
此种文化氛围严重影响了公共部门的发展,因此,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成为了公共部门能否继续向前飞速发展的关键。
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本内容①人文主义(Humanism),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主张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
代表人物有达芬奇、但丁等。
②启蒙运动。
是18世纪资产阶级兴起的反封建反压迫的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以“理性”为核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等。
③存天理,灭人欲。
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提出。
强调虚无缥缈的天理,认为人应该最大限度的压制欲望,该思想严重阻碍了人的思想自由,成为南宋之后封建文化压制人民的最主要的思想枷锁。
推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要五个方面做到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关
人
于
本 本
“ 本”
原
这
物
人
天地万物 唯人为贵
神
个
概
根本
念
关于“人”这个概念 1、对“人”与“本” 的理
2、以人为本是针对 “以物为本”提出的
目的是以人的发展 统领经济、社会发 展,使经济、社会 发展的结果与我们 党的性质和宗旨相 一致,使发展的结 果与发展的目标相 统一。
胡锦涛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 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 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二、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三、怎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 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怎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必须牢 固树立以人为 本的执政理念
首先,要求党在发展的目标指向上,要有利于确保人民的社会主体 地位,逐步改变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对人和物的依赖现象。
“宜民宜人”
“仁政”、“爱民” “民为政本”
“民贵君轻” “吏为民役”
“知人安民”
“以民为本”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 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 “存在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 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 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 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 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 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 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 活动而已。”
二是发展的价值尺度是 “人的全面发展”。坚持 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 发展的有机统一,使经济 社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 创造基础和条件,使人的 全面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价值尺度。
以人为本 毛概
以人为本毛概引言“以人为本”是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应该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毛概是一个对毛泽东思想的概括和总结,其中“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被广泛地应用在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并且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在于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且将人民的需求作为决策和政策制定的中心。
这一理念倡导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旨在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自由幸福。
在经济领域中以人为本在经济领域,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权益和利益应该得到充分保障。
这意味着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此外,还需要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确保人民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人民的素质和健康水平。
在政治领域中以人为本在政治领域,以人为本强调人民的权益和利益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
这意味着人民有权通过选举和政治参与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利益,政府应该依法保障人民的参政权利和言论自由。
此外,以人为本还注重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廉洁和公正,确保政府服务人民的初心不变。
在社会领域中以人为本在社会领域,以人为本强调社会的底层群众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
这意味着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如无业、残疾和老年人等,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以人为本还要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打击各种形式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
在文化领域中以人为本在文化领域,以人为本强调人民对于文化的享受和参与应该得到保障。
这意味着要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供广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人民进行自主的文化创造。
以人为本还注重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结论以人为本的毛概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人为本
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其主要内容包括:1.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以人为本的基础。
2.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是以人为本的尺度。
3.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
4.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的保证。
5.依靠人民群众,使最大多数的人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者与享用者,是以人为本的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杨树荫到底什么叫以人为本,用最通俗的话讲,凡是与人相关的万事、万物,我们都要把人放在事物之根、之源来考虑、来认识。
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以现代人文精神为导向,以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们需求为主线,以保障人的权利、体现人的价值为核心,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实现人的自身发展。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马克思的那句话,“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管窥“以人为本”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99级博士研究生杨杰一、如何认识“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首要强调的“人”重于“物”。
2、“以人为本”其次强调的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3、“以人为本”再次强调的是对无缝沟通的永无止境地追求。
"以人为本”是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而新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网络化。
网络化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沟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二、如何实践“以人为本”万科的“人才是企业之本”;麦当劳的“勤奋的员工乃公司之宝”;联想的“办公司就是育人”;海尔的“我们现在唯一可怕的只是我们自己;领导者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长虹的“尊重每一个人。
管理是管理者思维的管理,是管理者境界的管理,是管理者目标的管理”;格兰仕的“人气,企业最大的财富”;荣事达的“营造…和商…人文环境,规范员工行为”;TCL 的“企业的竞争就是管理理念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要建立一个好企业,首先要练就一支好的队伍”;还有什么“最有意义的一分钟是对人才投资的一分钟”等等。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扩展资料: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这个主题。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的概念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包括4个具体方面:1、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2、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3、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4、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行为是万物的开端。
以人为本,不是历史上的以人为中心主义,以人为中心主义是博弈的自我,自私又会成为博弈失败的幻觉,这不是物理学家的结构,而是政治家的发现。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企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企业经营理念、价值标准、企业作风、传统习惯、道德伦理、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有机整体。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它无时不在、无时不有,融会在企业的观念和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作用,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企业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让员工愿意致力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我党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我们要认真吸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并合理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中。
一个企业的发展成功与否,主要是看企业人文理念是否到位,即在科学发展观中所坚持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左右企业的前进与胜负。
我个人认为企业“以人为本”包含着“用好人”,“服务人”,“依靠人”,三层含义。
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依靠大家的共同智慧和劳动。
以心为本,以智为本,以和为本是企业文化中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一)“用好人”又分为用“好人”和“用好”人二层:一是用“好人”,在我们电力施工企业中,会涉及到还没来得申请专利的新工艺和新技术、财务数据、施工合同内容、招标投标的标的等等都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员工在企业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利益矛盾和诱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员工的职业操守有问题,再加上利益的驱动,很难保证其不作出有损于企业利益之事,这样必会给企业造成损害,从这一点来讲用人上应该辨别良莠,优先考虑员工的道德素养与职业操守;二是“用好”人,在企业中,企业如何发挥每一位员工的最大积极性,让企业内的人才能各尽所长,不浪费人力资源,挖掘每一位员工的最大劳动潜力,使其更好的效力于企业发展。
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一、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动力因素分析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注重引导员工适应当前企业环境的变化,强调员工当家作主的精神;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以人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贯彻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的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在管理中贯彻实行以人为本是一种全新的富有实效的管理方法。
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经济时代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人类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成为发展与财富的源泉,哪一个企业拥有更优秀的智力资本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人的因素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管理者更加的重视人、发展人。
一些国际型的公司也证实了人对社会的重视和依赖程度,企业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充分开发、科学管理人力资源。
同时企业在对外经营活动中,以人为本,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向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2.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知道,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包括企业要关注员工的个人需要,尊重员工正常的心理和情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员工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等各方面都应该给予真心实意的关怀和帮助,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员工的工作创造和谐融洽的环境。
我们知道,要了解员工、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是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企业员工的自身价值得到承认,就能够使员工产生自信、自豪感、进取心。
企业管理者如果独具慧眼,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人力资源的潜力,知人善任,这样就能够为企业节省人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最终促进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企业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企业提出的客观要求。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给企业管理注入人性化的色彩,使刚性的管理充满了柔性化的色彩,体现了现代企业柔性化的发展趋势,不少企业科学合理地运用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浅谈企业“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
成。 企业应该努力使 人成 为创造更多价值 的资本 , 而不是患得患失的 服务型企业 , 奉行 “ 以人 为本 ”提倡 “ , 客户满意是我们追 求的 目 成本。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经 营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企 标” 。有满意的员工 , 才能服 务好客户 , 才能使客户满意 , 客户满意才 业 中“ ” 人 的地位不断提高 , 企业开始要 求员工更广泛、 更积极地投入 能给企业带来长久丰厚的收益 , 才能长久发展 。企业文化也奉行 “ 以 到企业的运作 中, 并通过 员工不断的学 习和 自身能力素质 的提高 , 来 人 为本” 如诺基亚 ,科技以人为本, , “ 诺基 亚” 下面 , “ 。 就 以人为本 ” 中 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 的目标。 这种知识 经济所倡导的管理模式 , 也称 的 “ ” “ ” 关 系谈 谈 个 人 的 一点 见 解 。 人 和 本 的 为 “ 本主 义 ” 人 的管 理 模 式 , 正 为 越来 越 多 国家 的 企业 所 采 纳 。 于 它 对 每一位员工 , 企业的主要作用是构建创 新环境 , 完善创新服务和营造 不少企业推行人性化管理 , 取得很好 的效果 。但 有一些企业陷 创新文化。人才就像森林中的蘑 菇一样 , 企业没有必要去种蘑菇 , 因 入了误 区。企业加强制度建设 , 格考核 , 严 严格按制度执行 , 有些员 为森 林 里 只 要 有一 定 的温 度 , 定 的 水 分 , 菇就 会 成 片 成 片 自然 地 一 蘑
囊 企 业管理 浅谈企Βιβλιοθήκη “ 以人为本 " 的人力资源管理
黄建 荣 ( 深圳市大工业区( 深圳出口 广东 加工区) 合服务中 综 心)
摘 要 : 力 资 源 管理 随着 人 的 存 在 而 产 生 , 力 资 源 管理 以 开 发 和 合 理 我们都是员工 , 人 人 但可能不是标准 员工 , 以你可能不是企业 的本 , 所 更 利用人力资源为基本 内容 , 它通过组织、 协调、 控制 、 督等手段对人力资源 不要以为是 以你为本。安心工作 , 监 并努力成为标准 员工 , 不要抱怨以
新课程教学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共7页word资料
新课程教学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之一,其基本内涵是:“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它强调人是自然、社会、自身的主体”。
现代教育对“以人为本”赋予了新的内容,就是面对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教师如何把社会发展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能力继承传统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科学和未来科学,在不断延续人类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成长,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认识“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
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
在教学中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研究差异,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学习。
既关注那些可能成为“家”的少数学生,更要关心那些成为“匠”的多数学生。
实现教育面前无差生,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育人之本教育的真谛绝不是捧上一张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教育的使命就是让每个生命成为他自己。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对学生采取同一评价标准和整体划一的评价方式,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观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看法。
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如果我们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教鞭下,教师是教书的机器,学生是学习的机器,教师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那就是应该视为教育上的失误。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于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向传统的评价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对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什么是以人为本
什么是以人为本
什么是以人为本
问题:
什么是以人为本
答案: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阅读】
什么是以人为本?王建武高健生刘巩
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含义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增进人民福祉,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和富裕。
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经济增长不仅要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注重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只有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其次,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地位。
科学发展观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的创造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决策制定、政策实施和发展规划中,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权利,完善人民参与的机制,促进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创造。
第三,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均衡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注重公正和公平,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社会发展不能只关注财富和规模的增长,而是要注重发展的公平性,消除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最后,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具有可持续性,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
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求发展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确保人民群众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未来。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发展理念,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主体地位、人的全面发展和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的贯彻实施,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人为本,面向场的企业经营理念
“以人为本,面向市场”的企业经营理念1、以人为本一一即人本管理,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的最重要资源。
人本管理很好地回答了企业是什么?企业为什么?企业发展靠什么的问题。
(1)、企业即人。
人本管理认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企业无“人”则止。
因此,管理应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位置。
时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主导地位。
(2)、企业为人。
人本管理认为,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满足社会的需要,是为了尽可能多的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使企业中的员工得到全面的发展。
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励。
(3)、企业靠人。
人本管理认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办企业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实行“全员经营”有利于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保证经营的正确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在企业内部,人本管理的核心是解决员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亦即如何看待企业员工的权力和需要的问题。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员工多元化的价值追求,不仅是需要满足的愿望,而且是创造中的源泉。
信息时代将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快速、激烈的竞争将迫使企业越来越趋向民主化,因为这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
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在权力,在于工作而不在于等级。
在开放的环境和机会中,人们对级别、地位的看法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知识和能力将构成企业新的价值基础,对级别和地位的竞争将渐渐淡化,这将净化企业内的文化,净化企业内人与人的关系。
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形成也要适应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这种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不仅要考虑到人员的职业,还要考虑到人员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以及他们可能的发展方向。
组织的核心将不再是以业务能力为主要考察对象,而是以人际关系能力和善于把握方向为主要考察对象。
同时,人员的报酬将不是根据职位,而是根据能力和贡献,这意味着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可能因主要贡献在调整人际关系上而比贡献在业务上的属员拿得要少,“升官”不一定“发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首先要正确把握人才标准。根据人才的新概念,《决定》明确提出,选拔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同时还提出了”四不唯“,即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选拔人才的四大要素休系,把品德放在第一位,这是非常正确的。
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全新的人才概念,是人才界定由学历本位转到能力本位的历史界碑。
我国有13亿人口,是人口大国,但不是人才强国。有一个资料,目前,我国拥有劳动力75亿多,是日本的11倍,美国的5倍,俄罗斯的10倍,加拿大的“倍,韩国的31倍。劳动力资源远超过世界各国,但是25岁以上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只有1461万人,这一数字,只有美国的4%,日本的10%,新西兰的5%,加拿大的锄,韩国的9%。在这种状况下,如何把人口包袱变成人力资源财富;把人口压力变成发展动力;把人口大国,变成人才强国,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中央《决定》新概念的提出,人才强国战略,鼓励人人成才,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树立大培训、大教育的观念等等,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人口大国,转变成人才资源强国,继而再把人才强国,变成经济强国。
人以什么为本
在知识经济日益逼近的时代,国家、事业、单位兴旺是以人才为本,是以人的才智为本。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充分的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更有力地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从这个现实意义上说,“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人才。那么人以什么为本?人的本质突出地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认为,人是以其知识、智慧、创新能力和贡献来确立自己。
一是就个人来说,知识才能,是安身立业之资。道理很浅显,从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来看,就业非常困难,很多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不了业,找不到工作,但是如果有一技之长和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那就不一样了,硕士、博士、博士后,马上就有单位来抢你。甚至有些单位和地方不惜以高薪、高级住宅、汽车相许,借以抢夺人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没有高学历,你有一技之长、有特殊的才能,也可以找到工作,就是找不到工作,自己干一摊,也照样能吃一碗好饭。比如,会修车、修理家用电器等等,这都说明,知识、才能是人安身立业的资本,只要有才华,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安身立业,在社会上站住脚。相反,什么也不会,那就只好等着吃救济,甚至挨饿,无法安身立业。
应以战略性高度把握人才标准
关于人才界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对人才队伍的分析、建设,人才评价标准以及制定人才政策等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决定》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原则
性、导向性地阐述:“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段论述,虽然还不是理论意义上的人才定义,但却提出了一个
二是就一项事业来讲,知识、才能是兴业之根基。知识、技能、才智,不仅是个人立业之本,同时它也是各项事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求。鄂尔多斯的亿利集团,花40万年薪聘请归国博士刘凤鸣,工作一年后,研究出畜种群性别控制专利,这个专利价值就超过亿元。这个企业从用高薪聘请人才,获取巨额利润中尝到甜头,后来又从国外以年薪100万元聘请了两个博士,这两个博士又都分别创造了超亿元效益,使一个原来只有几万元固定资产的小企业,几年之间就迅速发展为二三十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我们内蒙古有两所大学,一个重视人才,一个对人才重视不够,其结果截然不同。重视人才的那所大学,在工资分配、福利待遇和科研经费,都向高层次教授倾斜,那些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不但没有流失,相反,还从区外引进一批高级人才来校任教,搞科研,使学校越办越好,.教学质量走进全区前列。而另一所大学不重视人才,工资分配、福利待遇、科研经费仍然吃大锅饭,高层次教师纷纷离开,学校教学水平步步下降。这一反一正的事例表明,有了人才,事业就兴旺发展,丢失人才,事业势必走向下坡,甚至会垮台。我还曾经对一些医院、乡镇卫生院和一些中小学做过调查,许许多多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表明,人才确实是主院之本,立校之本,是事业发展的根基所在。才聚业兴,才散业衰。
其次,要坚持科学评价人才。人才是具体的,不是笼统的。由于人才的类型不同,他的业绩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不同,因此,对人才评价的方式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分层、分类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才评价工作,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事物。虽然搞了多年,但是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探索。
早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远见的国君都认识到,“得士者昌,失士者亡”,“用贤而霸,失贤而衰”。同时实践也证明,“贤才之士,人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定,叛魏魏伤。”人才的流向,对国家的兴亡和民族的兴衰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汉朝初期,文帝、景帝“恭谨爱人”,尊重贤士,很快出现了国力昌盛,天下太平的繁荣景象,史称“文景之治”。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相,又有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等一批战将辅佐,在无立锥之地的形势下,经过几年的征战,建立蜀国,荣登大宝,联吴抗曹,呈三足鼎立之势。相反,30j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人才贤士相继去世后,无能的阿斗继位,轻信黄蜡等奸臣馁言,使蜀国很快灭亡。唐朝李世民,重用魏征等一大批贤臣谋士,广开才路,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盛世”。因此,古人云:“能安天下者,唯在用得贤才”。“人才者,政事之本也”。“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贤人,国之宝也”,“国之宝器,其在得贤”。“得一良将才,胜百连城璧”等等,这些实践经验的总结,都表明了人才是为政之本,国之盛衰系乎人才,这是一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没有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还有可能在黑暗中苦斗更长的时间;没有邓小平的雄才大略,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我们还有可能处在贫穷落后的状态中。
三是就一个国家来说,人才是立国之本。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才工作会上讲到:“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申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胡总书记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人才在兴邦治国中的重要地位,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综观历史,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人才问题却是影响全局的一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