溅渣护炉

溅渣护炉
溅渣护炉

转炉溅渣护炉的效果,决定于溅渣层与炉衬间的结合状态。溅渣层与炉衬的结合原理包括炉渣如何与炉衬砖有机地相结合,炉渣层如何有效地保护转炉炉衬。

1 溅渣层的成分与结构

生产实践证明,采用溅渣护炉在转炉炉衬表面形成的溅渣层,在成分和岩相结构方面,不仅和炉衬砖有明显的差距,而且和转炉终渣(或改质处理后的炉渣)也有区别。这种区别是由于反复溅渣过程中,炉衬耐火材料与炉渣间经过长时间的高温化学反应扩散渗透与溶解脱熔、熔化与析出、剥落与烧结等复杂的过程逐步形成的。

2 溅渣层成分的变化

(1)在溅渣过程中,炉渣成分(指终渣溅后渣和溅在炉壁表面上的炉渣)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喷溅到炉壁上的炉渣(或溅后渣)成分与终渣大致相同。

(2)由于炉衬表面温度不同和炉衬传热热流密度的差别,在溅渣过程中炉渣成分也会发生微小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溅渣中发生了“异相分流”效应,使渣射到炉衬表面上的一些液态低熔氧化物流失。这就导致溅渣层表面高熔点化合物浓度稍有增加(如MgO结晶,C2S 和C3S),而低熔点氧化物(如FeO等)减少(溅后渣成分变化的趋势则相反),溅渣中“异相分流”引起的成分变化一般不超过2%。

(3)溅渣层的成分与转炉终渣有明显的区别,高熔点化合物(MgO结晶,C2S和C3S)的浓度明显增加;有一些氧化物(如MnO,P2O5,Al2O3,SiO2等)显著减少。

(4)对于不同的溅渣工艺,溅渣层的成分有明显的区别。采用高FeO炉渣溅渣,溅渣层中MgO含量很高,达到58.4%;而TFe含量比终渣略有降低,CaO、SiO2等成分显著降低。这说明高FeO炉渣溅渣形成的溅渣层主要以MgO,(MgO,Fe2O3)为主相。采用低FeO 炉渣溅渣,溅渣层中CaO和MgO含量富集,SiO2含量略有降低,碱度升高,说明该溅渣层是以C3S为主相,以C2S和MgO结晶为辅相。

根据上述溅渣层与转炉中渣有成分上的明显差异,可以得到进一步推论如下:

(1)溅渣层是通过炉渣与炉衬耐火材料间在较长时间内发生化学反应逐渐生成的。这主要表现为高熔点化合物(MgO和C2S或C3S)含量增加。

(2)在溅渣层的形成过程中,经过多次“溅渣一熔化一溅渣”的循环和反复使溅渣层表面一些低熔点氧化物发生“分融”现象。低熔点化合物(如C2F,RO相等)不断被下一炉次的高温炉渣所熔化、流失,造成溅渣层中低熔点氧化物含量明显降低。

(3)溅渣工艺,特别是终渣FeO含量的控制,对形成溅渣层的成分有明显影响。采用高FeOx炉渣溅渣(TFe≥15%),由于溅渣层内FeO,Fe2O3和2CaO Fe2O3(C2F)含量高,高温下发生以下反应:

FeO固溶于MgO生成镁方铁矿(MW):

MgO+3FeO=(MgO·FeO)

同时在高温下一定比例的Fe2O3和MgO发生反应,MgO与Fe2O3反应生成镁铁矿(MF) MgOq+Fe2O3=(MgO·Fe2O3)

溅渣层之中存在着较多的C2F,溶解炉衬砖上的MgO大颗粒,并使之脱离砖体,从而形成了以MgO结晶和MF为主相的溅渣层。

3 溅渣层的岩相结构特点

采用高FeOX炉渣溅渣所形成的溅渣层,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溅渣层以MgO结晶为主相,以MF及C2F为胶合相含有少量的C2S和C3S。

(2)溅渣层中MgO结晶的含量远远大于终渣的含量。

(3)随终渣FeO,含量的增加,溅渣层中MgO相将减少,而MF相的含量增加,导致溅渣层熔点降低。

(4)因此,从溅渣护炉的目的出发,对于高FeO。炉渣合适的终渣FeO。含量应控制在

18%~22%。

低FeO。炉渣溅渣形成的溅渣层基本特征如下:

(1)溅渣层以硅酸钙(C2S和C3S)为主相,以C2F为结合相,含有少量的小颗粒MgO结晶。

(2)和终渣相比,溅渣层碱度升高,低熔点相含量降低。

(3)由于终渣FeOx含量偏低,MF很少。

1 复吹转炉溅渣技术

1.1 高温低碳钢种溅渣技术

当出钢碳低(如[C]<0.05%),出钢温度高于1700℃时,炉渣氧化性较强,渣中TFe含量高,炉渣熔点低,流动性强。此种炉渣若不采取改质措施,就会造成溅渣时间大大延长,氮气用量大,溅到炉壁上的炉渣耐侵蚀性能差,降低了溅渣护炉效果,并将对下炉操作产生不良影响,增加了炼钢操作的难度。

不同的钢厂低碳钢比例不同,武钢二炼钢厂超低碳钢目前已达70%。因此必须采取工艺措施提高高温低碳钢种的溅渣效果,主要经验是:

(1)降低渣中TFe含量。此种炉渣的一个明显特点是TFe含量高,溅渣时应加入改质剂,以降低TFe含量,增加渣中MgO含量,降低炉渣温度,使炉渣黏度提高。加入改质剂量应灵活掌握,不能加入量太大使渣变“干”,也不能加入量太少,合理的加入量应视出完钢后渣量大小,氧化性程度而定,改质剂的加入方法采用分批加入,溅渣前加一批,溅渣时视渣况加入1~2批。基本原则是保证加入改质剂后溅渣时间在2—3min。

(2)合理控制枪位,范围0~2m,过程枪位要保证炉口可见起渣状况良好。

(3)高温低碳钢种溅渣效果应保证炉渣黏稠,无明显稀渣,无大量未熔渣料,炉衬有明显溅渣附着层。

1.2 溅渣护炉大面维护技术

采用溅渣护炉后,可以使炉衬寿命大大延长,转炉炉衬前大面补炉次数减少。但对于未采用副枪的中小型转炉,由于终点要多次倒炉测温取样,高温钢水和前大面炉衬接触时间长,使得前大面溅渣层侵蚀相对于其他部位炉衬侵蚀的速度要快,因此怎样维护好溅渣条件下的炉衬前大面,使其同其他部位寿命同步也是采用溅渣护炉以后面临的课题。

目前武钢二炼钢厂大面的维护主要采取留渣护炉技术,即出完钢后利用每炉之间的间隙时间将溅完渣后的残余炉渣平铺在前大面,炉渣自然冷却时必然有一部分炉渣粘附在大面炉衬上,从而起到保护大面炉衬延长其寿命的作用,有时也采用镁质料修补转炉前大面。

1.3 溅渣前渣量控制技术

合适的留渣量应保证在炉衬内表面形成足够厚度的溅渣层,并可在溅渣后对装料侧和出钢侧进行摇炉挂渣,剩余的炉渣倒人渣罐。形成溅渣层的渣量可以根据炉衬内表面积、溅渣层厚度及炉渣密度计算。溅渣护炉所需的总渣量可按溅渣层理论重量的 1.1~1.3倍来估算,炉渣密度可取3.5t/m3。在上述计算中,大型转炉的溅渣层厚可取25~30mm,中、小型转炉可取15~20mm(大于200t以上转炉为大型转炉,100t以下为小型转炉)。留渣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W=K·A·B·C

式中W——留渣量,t;

K——渣层厚度,m;

A——炉衬内表面积,m2;

B——炉渣密度,t/m3;

C——系数,取1.1~1.3。

留渣量大将增加调渣剂的消耗,提高溅渣护炉的成本;留渣量过小不能形成足够厚度的溅渣层和不能有效地进行摇炉挂渣。对于中、小型转炉由于未采用副枪,出钢前多次倒炉,部分炉渣倒出,使溅渣前的渣量偏少,不能满足溅渣护炉的需要,因此对于中小型转炉要采取措施尽量留住炉渣,一是控制终渣泡沫化程度,这样倒炉时倒的渣量少,二是控制转炉倾动的角度,在满足测温取样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倾动的角度,三是提高一次拉碳水平减少倒炉次数,四是合理确定铁水、废钢配比,确保终点温度,严防钢水过氧化。

1.4 延长转炉氧枪枪龄技术

武钢二炼钢厂在采用溅渣护炉技术初期,由于没有配套的氧枪刮渣技术,氧枪枪龄急剧下降,一度氧枪枪龄只有50次左右,造成枪龄低的原因一是氧枪结瘤严重,提不出氮封,与氧枪重砣平衡而导致割枪,二是氧枪外套管烧损、漏水,被迫换枪。

采用刮渣技术后粘枪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但烧枪事故频繁,造成不安全隐患和生产中断。针对这种现象,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烧枪的主要部位集中在氧枪焊缝以上150mm以内。烧枪的主要原因是氧枪粘钢,吹氧时发生回火造成。一般来说,当氧枪喷头部位干净时,不会导致烧枪,只有当喷头和喷头以上部位粘钢,溅完渣后被炉渣包住,下枪吹炼时若喷头部位还处于红热状态或枪位偏低就容易引发回氧点火,粘附在喷头附近的钢皮与氧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导致氧枪外套管烧穿漏水。为了杜绝烧枪,二炼钢采取了如下措施:

(1)优化过程冶炼控制,减少炉渣返干粘枪,减低金属喷溅。

(2)转炉钢水必须出尽。

(3)对氧枪铜头焊缝进行打磨处理。

(4)溅完渣后及时刮渣,保证氧枪干净,包括喷头及附近部位。若氧枪粘钢严重,溅完渣后粘钢刮不动,下炉下枪时开吹枪位应相对调整,防止回火烧枪。若终点刮渣,粘钢仍然刮不动时,应组织换枪。

(5)对刮渣器进行改进,改善刮渣效果。

2 溅渣复吹转炉底部供气元件的“蘑菇头”的形成技术

顶底复吹转炉采用溅渣护炉技术以后炉龄大幅度提高,从溅渣前的平均3300炉上升到20000炉以上。分析转炉顶底复吹同步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底部底吹供气元件端部形成透气性能良好的“蘑菇头”是实现顶吹和底吹同步的关键;它不仅减轻了底吹供气元件受到的严重化学侵蚀,而且起到了减轻底吹供气元件急冷急热,避免了金属液体和炉渣直接冲刷的作用。因此要实现顶吹和底吹的同步,必须在炉役初期快速形成透气性能良好的“蘑菇头”,在炉役过程中防止炉底大幅度地下降和上涨,确保底吹的冶金效果。

2.1 炉役前期底吹供气元件“蘑菇头”的形成和维护

根据转炉炉龄增长情况和炉衬侵蚀速率的特点,一般在炉役前期(1500炉以前)不溅渣,而这期间是“蘑菇头”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旦控制不好,将造成底吹供气元件端面长期裸露,导致底吹供气元件快速侵蚀。会在不锈钢细管喷嘴处发生反应,使不锈钢细管喷嘴处形成变质带。

3(FeO)+2Cr=(Cr2O3)十3[Fe]

同时,在镁炭套砖上发生反应,形成脱碳层,降低镁炭砖的强度和耐蚀性能。

[FeO]+C=CO+[Fe)

经过上述化学反应,破坏了底部供气元件原有性能,形成强度低的变质层,一旦被钢水熔蚀,造成底部供气元件的熔蚀而形成喇叭口状,容易被炉渣灌满而造成底部供气元件堵塞。

炉役前期底吹供气元件“蘑菇头”的形成和维护措施:

(1)合理控制炉渣成分,MgO控制在8%~12%,尽量避免钢水过氧化。

(2)出钢前充分利用底吹的后搅功能,降低渣中TFe含量,提高炉渣熔点,使炉渣进一步黏稠。

(3)出完钢后将炉体处于竖直位置,利用底部上升气体贯穿炉渣,冷却炉渣,MgO结晶析出,C2S、C3S晶体长大形成弥散多孔保护渣层,即“蘑菇头”。

(4)合理控制“蘑菇头”的大小。通过目视和测“零位”操作判断,当炉底上涨严重时应及时吹氧涮炉底,确保“蘑菇头”高度控制在50—150mm范围。

2.2 炉役溅渣期间底吹供气元件“蘑菇头”的形成和维护

(1)当炉底见砖缝,底吹供气元件完全裸露或“蘑菇头”端头面积小于两倍底吹供气元件截面积时,溅渣时间要合理控制,保证溅完渣有一定的流动性,并将炉子竖至零位位置放置一段时间,以便形成透气性能良好的“蘑菇头”。

(2)“蘑菇头”形成后要密切注视炉底上涨情况,当炉底上涨严重时要采用吹氧涮炉底操作。

(3)根据炉底上涨情况,合理安排品种钢结构,把此作为控制炉底升降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当炉底上涨超过300mm时,可适当增加高温低碳钢比例。

溅渣层的侵蚀原理

通过对生产中溅渣残砖和实验室内溅渣层熔融热态模拟实验,研究溅渣层熔损前后岩相结构的变化,分析溅渣层熔蚀特点,探讨溅渣层的蚀损原理,然后再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充分发挥溅渣层的护炉作用。

1 溅渣层蚀损的影响因素

1.1 渣成分对溅渣层熔损的影响

溅渣层熔损率主要与溅渣层中TFe含量有关,TFe愈高,蚀损愈严重。TFe含量相同的两种合成渣GR(高碱度低MgO含量)与GM(低碱度高MgO含量)相比,高MgO含量渣抗蚀性更强些。

1.2 TFe对炉渣熔化性温度的影响

R=3.5左右,MgO=5%~8%,TFe由10%提高到15%时,熔化性温度可由1550℃降到1400℃,流动性温度可由1600℃降到1500℃。

在R=3.5左右,TFe=10%~15%时,溅渣层的熔化温度对TFe波动较敏感,而MgO

的影响较弱,因而MgO加入量达到饱和即可无需加入更多。

1.3 溅渣层岩相结构的影响

当炉渣碱度大于2时渣中除产生C2S外,Fe2O3可部分或全部与CaO结合为C2F,合成渣GR和GM中都有C2F存在,且GR中更多些。

在同样TFe含量(13%)下,GR与GM相比,GR中因CaO浓度很高,不仅满足于形成C2S 和C3S的条件,亦为形成C2F提供良好条件。

C2F是低熔点相,其含量增加意味着在炼钢末期高温条件下,溅渣层中的液相量增加,因此,对同样的TFe含量,高碱度GR炉渣比GM渣更容易蚀损。

MgO在渣中的作用,一方面稠化炉渣,另一方面可以吸收渣中FeO并与之形成固溶体。在GM和GR中都有含MgO的RO相。将GM、GR中的RO相做电子探针分析,GR渣中RO相固相线温度仅为1570℃,而GM渣中RO相的固相线温度达2000℃。这是由于GM中MgO含量高,

FeOx主要赋存在 C2F中,其余分散地分配到富MgO结晶中。在1650℃时,GR渣中RO相多数成为液相,而GM渣中RO相仍以固相质点弥散在渣中,这是GM渣比GR渣耐蚀损的原因。

因此,从工艺上可调整溅渣层的TFe、碱度R和MgO含量,以提高溅渣层的强固性,以减少蚀损,也就是强调减少渣中液相量,或提高固—液比。其中的关键是减少C2F和提高RO相的固相线温度。

2 溅渣层的岩相结构

根据溅渣要求,适当调整转炉终渣成分,将终渣碱度控制在3.5左右,MgO含量控制在8%~10%,达到或超过MgO的饱和溶解度值。进行溅渣护炉操作后,溅渣层岩相结构有较多的板条状C3S和纺锤状C2S,还有大量针状的C3S和黄色的方镁石颗粒,还发现在溅渣层与炉衬砖的局部结合处有密集的C3S 呈针状与方镁石颗粒紧密结合,形成了溅渣结合层骨架。在C3S、C2S和方镁石颗粒外面有尚未融化的石灰颗粒,而RO相和铁酸钙相对较少。这样的溅渣层岩相结构,高温固相多,抗高温耐侵蚀好。当终渣碱度在3以下时,即使有较高MgO溅渣层的岩相结构中,C2S显著减少,C2S也呈点状。这样的溅渣层抗高温和耐侵蚀能力都明显降低。因此对溅渣的终渣成分要求应具有较高的碱度(3.0~3.5),MgO含量达到或超过饱和溶解度值,较低的FeO含量(FeO= 15%~13%)的熔渣。

3 转炉渣对溅渣层蚀损的原理分析

3.1 转炉初期渣对溅渣层的侵蚀

转炉初期渣是开吹3—5min,熔池温度约1450~1500℃时的炉渣,初期渣的特点是:碱度较低,R≤2,MgO含量接近或达到饱和值(MgO= 6%~7%)。其相组成几乎全部为硅酸盐,MgO、FeO等存在于硅酸盐相中,有时存在少量铁浮氏体,初期渣中的主要物相为亮白色长条状镁硅钙石,结合相为橄榄石。

溅渣层的R=3.5,主要的硅酸盐为C3S在试验温度下C3S和C3MS2二者接触不能共存,必然发生反应,并依下式进行:

3CaO·MgO·2SiO2(s)+3CaO·SiO2(s)=3(2CaO·SiO2)(s)+MgO(s)

尽管溅渣层成分有一定差别,但因溅渣层的熔化温度较高,溅渣层均未明显熔化,且反应产物均为高熔点C2S和MgO结晶,故熔蚀较好。

实际操作中,初期渣温度较低,对溅渣层侵蚀不严重。

3.2 转炉终点渣对溅渣层的侵蚀机理

转炉终点渣碱度为3~4.0,渣中全铁含量波动在13%~25%,MgO含量波动较大,多数控制在10%左右,超过饱和溶解度值。终点渣的岩相特点是,渣中的主要物相为粗大的板条状C3S和少量针状或点球状的C2S,结合相为铁酸二钙(C3F)和RO相,约占总量的15%~40%,MgO结晶相包裹于C3S晶体中或游离于C2F结合相中。

对溅渣层的侵蚀主要发生在转炉吹炼后期,转炉终点渣对溅渣层的侵蚀机理主要表现为高温熔化与高FeOx炉渣化学侵蚀。因此,如何尽可能地提高溅渣层抗转炉终渣的侵蚀能力,合理控制终点渣成分和出钢温度(终点渣的温度是由出钢温度决定的)是发挥溅渣护炉技术的效果提高转炉炉龄的关键。

将溅渣后的试样作为溅渣层再进行侵蚀,分析侵蚀后的渣层相组成,发现以C3S、C2S 为主体的高熔点相的骨架没有完全被侵蚀。

3.3 溅渣层的岩相结构对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熔渣的成分决定了溅渣层的岩相结构。碱度是决定氧化镁及过饱和熔渣的相组成和高温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碱度大于2时,全部或大部分CaO和SiO2结合以高温相析出,但一般转炉渣是以MgO—CaO—SiO2—FeO四元相图相结合的渣中以FeO为主的RO相和铁酸钙等,则以低熔物出现,它们在形成化合物时都不消耗或消耗不多的MgO,而使渣中的MgO得以方镁石(MgO

结晶)的形态存在。

对于MgO过饱和的熔渣,必须有一部分氧化镁未溶解在渣中(包括出钢后加入终渣的未溶解的镁质调渣剂),而溶渣中低熔相形成的液相,分布在方镁石晶体的周围形成液膜,在生产条件下促使溅渣层的高温强度因液膜滑移而急剧下降,因而在溅渣层中低熔点相多时,势必降低了抗转炉渣渗透侵蚀能力,加速了溅渣层被侵蚀的速度。渣中过高的MgO含量,也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将转炉终点渣的碱度控制在3.5左右,MgO含量达到或略超过饱和溶解度值,降低渣中FeO含量,可以使CaO和SiO2富集在方镁石晶体之间并生成CaO/SiO2比高的结晶相,如C2S、C3S等高温固相,从而减少了晶界中低熔点相的数量,提高溅渣层的结合强度和抗侵蚀能力。

转炉炼钢过程工艺控制的发展与展望要求

转炉炼钢过程工艺控制的发展与展望要求 发表时间:2018-12-31T11:57:53.6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作者:亓传军[导读] 转炉炼钢工艺的优化大大提高了转炉炼钢的发展,同时增强了炼钢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山东泰山钢铁有限公司不锈钢炼钢厂技术科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在转炉冶炼控制方面,钢厂关注更多的是终点钢水是否合格,但随着日益增加的市场竞争压力和环境要求,钢厂希望尽可能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气体排放,而过程控制的优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通过对转炉炼钢过程进行优化控制,使炼钢进程以合理的方式进行,使辅料和能源消耗最小化,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具竞争力,并且过程控制也是转炉全自动控制发展的重要部分。文章 重点就转炉炼钢过程工艺控制的发展与展望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关键字:转炉炼钢;工艺技术;发展对策;未来展望 引言 转炉炼钢工艺的优化大大提高了转炉炼钢的发展,同时增强了炼钢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工艺优化,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炼钢企业的年产量,节省各项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各项技术指标的提高,进一步优化炼钢工艺,带动炼钢业的经济发展。 1转炉炼钢工艺的目的 转炉冶炼主要是将生铁里的碳及其它杂质(如:硅、锰)等氧化,产出比铁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力学性能更好的钢。钢与生铁的区别:首先是碳的含量,理论上一般把碳含量小于2.11%称之钢,它的熔点在1450-1500℃,而生铁的熔点在1100-1200℃。在钢中碳元素和铁元素形成固熔体,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钢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力学性能,可进行拉、压、轧、冲、拔等深加工,其用途十分广泛。按照配料要求,先把废钢等装入炉内,然后倒入铁水,并加入适量的造渣材料(如生石灰等)。加料后把氧气喷枪从炉顶插入炉内,吹入氧气(纯度大于99%的高压氧气流),使它直接跟高温的铁水发生氧化反应,除去杂质。用纯氧代替空气可以克服由于空气里的氮气的影响而使钢质变脆,以及氮气排出时带走热量的缺点。在除去大部分硫、磷后,当钢水的成分和温度都达到要求时,即停止吹炼,提升喷枪,准备出钢。出钢时使炉体倾斜,钢水从出钢口注入钢水包里,同时加入脱氧剂进行脱氧和调节成分。钢水合格后,可以浇成钢的铸件或钢锭,钢锭可以再轧制成各种钢材。氧气顶吹转炉在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棕色烟气,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尘粒和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等。因此,必须加以净化回收,综合利用,以防止污染环境。从回收设备得到的氧化铁尘粒可以用来炼钢;一氧化碳可以作化工原料或燃料;烟气带出的热量可以副产水蒸气。此外,炼钢时生成的炉渣也可以用来做钢渣水泥,含磷量较高的炉渣,可加工成磷肥等。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具有冶炼速度快、炼出的钢种较多、质量较好,以及建厂速度快、投资少等许多优点。但在冶炼过程中都是氧化性气氛,去硫效率差,昂贵的合金元素也易被氧化而损耗,因而所炼钢种和质量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2转炉炼钢过程工艺控制现状 针对当前钢铁行业所面临的处境,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炼钢生产成本势在必行。而在炼钢生产中,金属炉料成本约占炼钢生产总成本的80%以上,所以抓好金属炉料成本是控制炼钢生产成本的关键。为进一步减少金属炉料消耗,炼钢厂通过探索,优化炉料结构,改进炉前冶炼工艺和优化合金料的使用,采用少渣炼钢工艺、改进吹氧工艺、引用低成本合金等措施,有效地降低金属炉料消耗、氧耗和合金成本,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近年来,炼钢厂通过完善溅渣护炉、低铁水比冶炼、高效转炉、低耐材消耗达到了转炉炼钢厂生产工艺的优化组合。 3转炉炼钢过程工艺控制的发展对策3.1优化入炉料结构,合理使用好铁矿石有数据测得,与原材料成分相近的高炉铁水和铁块的实际金属收得率约为93%和92%,自产废钢和社会废钢的金属收得率约为97%和88%。根据铁钢产能的平衡及铁水废钢价格,通过热平衡和物料平衡计算,优化了入炉料结构。实际炉料结构中采用增大入炉原料中铁水比例,降低废钢配比,增加矿石使用量的工艺措施,可有效地提高炉料金属收得率,降低金属料消耗。为了尽量增加矿石用量,提高矿石还原效果和减少吹炼过程中矿石加入量过多对冶炼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对矿石加入工艺进行了调整。在转炉溅渣及加废钢后,根据铁水的条件直接将2/3左右的矿石加入炉内后再兑铁,在兑铁过程中与废钢搅拌以促进部分矿石的还原。在保证化渣效果和避免喷溅的原则下,尽量保证剩余矿石早加和均匀加入,以保证矿石化渣还原时间和效果。吹炼中期采用分批少量加入控制,避免吹炼中期加入量集中造成的喷溅,吹炼后期严禁加矿石,避免矿石加入过晚造成熔化还原效果差和炉渣氧化性强对脱氧合金化的影响。 3.2优化冶炼工艺,减少炉渣铁耗和氧耗3.2.1优化吹炼工艺,减少喷溅和氧耗喷溅是造成铁耗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消除或减轻喷溅采取了以下措施:根据天车限载的要求,进一步降低装入量,使转炉装入量得到合理控制,适当提高了炉容比,有效地保证了炉内有效工作容积,以利于减少喷溅;前期化好渣,在第二批造渣料加入前后,通过提前成渣的方法,将泡沫渣的高峰期前移,以便与脱碳的峰值时刻错开;改进吹炼工艺,吹炼前期采用大氧压适当降低枪位操作,利于熔解废钢,在硅氧化完毕之后、脱碳的高峰期到达之前,暂时降低供氧强度,然后再将其平缓地恢复到正常值,吹炼终期采用大氧压低枪位操作,加强熔池搅拌,保证终点钢水成分和温度的均匀,降低了氧耗,同时降低炉渣氧化性。 3.2.2优化造渣工艺,实施少渣炼钢,减少炉渣铁耗为了减少单炉产渣量,在生产中采取精料方针,在进一步完善转炉留渣溅、渣操作工艺应用基础上努力提高入炉原料质量,使用高品位石灰和矿石,采用轻烧白云石造渣。根据铁水Si、S含量情况合理调整造渣料消耗,在确保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石灰量消耗。铁水中硅、锰含量低及无需脱硫,这些条件会改变造渣机理及动力特性,因为这时石灰消耗下降,渣量减少,渣碱度及氧化度增高。在这样的条件下,渣的精炼功能只限于铁水脱磷,这样就能在转炉冶炼本身中多次利用渣,使渣具有很高的精炼能力。4转炉冶炼工艺过程控制的未来展望

溅渣护炉技术 冶金

毕业设计(论文) 学校: 专业:冶金技术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溅渣护炉技术作为一项工艺简单、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新技术,正别外国许多厂家推广、使用,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及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转炉溅渣护炉是在出钢后,将转炉内留渣的粘度和氧化镁含量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在车间原有的氧枪或另设专用喷枪,向氧化镁含量、高粘度的炉渣喷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氮气,将粘渣吹溅到炉衬上全面涂挂、冷却、凝固成一层炉渣质的保护层,避免了在冶炼时炉衬和炉渣的直接接触,从而起到减缓耐火材料的蚀损,延长转炉炉龄的作用。溅渣护炉作为一项实用技术,经过国内外许多钢厂实践后,对提高转炉炉龄和降低耐火材料消耗的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溅渣护炉;转炉;应用

目录 1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1) 2溅渣护炉工艺的冶金因素及其优势 (2) 3国外溅渣炉技术的发展 (3) 4国内转炉炉龄现状及溅渣护炉技术的发展 (5) 5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6) 致谢信 (7) 参考文献 (8)

1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不可能没有缺陷,在一些早期设备上,氧枪结瘤就是一个问题。溅渣技术使用后,往往使枪结瘤出现次数增加。实践证明,在溅渣过程中,若炉内残留少量钢水,氧枪结瘤将更加严重。解决这个问题,有几种方法证明是有效的。第一,有充足冷却水的炉子不出现结瘤问题;第二,将用于吹炼的热氧枪移走,换上冷枪完成溅渣,氧枪结瘤几乎完全消除。这表明氧枪结瘤与温度和热量的传递有关。渣子和冷枪的表面结合并不紧密,如果在溅渣时冷凝钢不出现在氧枪上,那就不会再氧枪上形成粗糙的外壳以使炉渣粘附其上。溅渣后将氧枪停放在支架上,形成的渣壳将冷却,并与氧枪分离,脱落。使用底吹搅拌技术的BOF转炉对溅渣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溅渣时炼钢工必须小心,不能使炉底的渣太多;氮气的流速必须足够高,以便将炉渣吹离炉底;另外要调整经过透气砖喷吹气体的压力、流量。最终,随着炉衬寿命的提高,额外的操作需要增加辅助设备的使用寿命,如BoF炉的烟罩、钢包车和轨道等设备。当这被认为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就要求计划停炉检修以保持和延长这些设备的寿命。在转炉从新砌筑时,这项工作的实施刻不容缓,因为过去被认为是正常的周期不再出现,而且炉衬不会因为耐材问题而被拆卸。 2溅渣护炉工艺的冶金因素及其优势 溅渣护炉工艺的步骤如下:(1)钢水从转炉浇入大包;(2)炼钢工目测炉渣以确定是否应向炉内加入添加料,同时也观察炉衬已决定那些特殊部位需要特别处理;(3)摇动转炉将装料侧和出钢侧炉衬挂上一层渣;(4)将氧枪下降到预定位置并切换成氮气。氮气射流与以设计好的氧枪射流相似;(5)氧枪的高度由计算机或炼钢工控制,以便炉渣涂满整个炉膛,或者氧枪保持在一固定位置,使炉渣涂挂在特殊部位,处理时间由炼钢工控制决定;(6)关掉氮气,移走氧枪,将炉内残留的炉渣倒入渣罐;(7)氧气顶吹转炉准备装料进行下一炉的冶炼。在倒炉过程中,由操作工取样、测量熔池地温度、检查炉衬状况。 在引进渐渣护炉时曾考虑的冶金因素包括可能引起钢中磷或硫含量的增加,但目前实践中还没有此种现象发生。使用高MgO炉渣护炉对炼钢工作者来说是一个

(完整版)连铸工初级工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题

填空(共题,将适当的词语填入题中的划线处,每题2分) *ac1. ________被称为连铸机的心脏. ab2.中间包钢流控制装置有____系统、滑板系统、塞棒和滑板组合系统。*ca3.铸坯的表面缺陷主要决定于钢水在_________ 的凝固过程。 *ca4.结晶器材质一般为_______。 *ab5.铸坯切割方式分为________、机械剪切两种。 *ab6.连铸机拉速提高,铸坯液芯长度增加,引起铸坯出结晶器后坯壳厚度变______,二次冷却段的铸坯易产生鼓肚。 *ca7.结晶器振动的主要参数为______________,频率。 *cb8.大包保护套管的作用是防止钢水飞溅,防止_____________. *ac9.铸机机型为R6.5/12-1200型板坯连铸机,其中6.5为________,1200为辊身长度。 *ba10.浇铸温度是指______________内的钢水温度. *a11.浇注温度偏低会使钢水夹杂物不易上浮,水口,浇注中断。 *ba12.第一炼钢厂方坯、3#板坯铸机、4#板坯铸机的冶金长度分别是9m,14.6m, m。 *bc13.目前第一炼钢厂方坯中间包使用的定径水口材质是质复合。 *ab14. 结晶器材质要求是性好,强度高,高温下膨胀差,易于切削加工和表面处理。 *cb15. 连铸二冷水系统装置由总管,支管,喷架和、等组成。*ca16.连铸漏钢常见有裂纹漏钢,漏钢,夹渣漏钢,漏钢,上挂漏钢,开浇漏钢等。 *bc17.我厂3#铸机、4#铸机结晶器振动时,振幅分别是±3.5mm, mm。*cb18.目前我厂3#、4#铸机使用的中间包工作包衬主要材质为质涂抹料。 *cb19. 铸坯的内部缺陷主要是中间裂纹,三角区裂纹,,中心线裂纹,中心和疏松、夹杂。 *ba20.连铸坯的矫直方式有固态全凝固矫直和_______ 矫直。 *cc21.拉矫机的作用是拉坯、矫直和________.

氧气转炉留渣-冶金之家

氧气转炉“留渣+双渣”炼钢工艺技术研究 王新华1,朱国森2,李海波2,吕延春2 (1.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首钢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3) 摘要:首钢迁钢公司和首秦公司大规模采用了“留渣+双渣”转炉炼钢新工艺,大幅度减少了炼钢渣量和石灰、白云石消耗。文章介绍了其中所开发的3项重要技术:①脱磷阶段采用低碱度(w(CaO)/w(SiO2)∶1.3~1.5)和低MgO质量分数(≤7.5%)渣系,形成流动性良好和适度泡沫化炉渣,解决了脱磷阶段结束难以快速足量倒渣和渣中金属铁质量分数高这两大问题;②针对脱磷阶段底吹搅拌弱问题,采用了低枪位和高供氧强度吹炼方法,利用顶吹氧气流加强金属熔池搅拌,获得了良好脱磷效果;③通过加快生产速度,特别是对“炼钢-精炼-连铸”生产合理组织调配,在转炉冶炼时间增加大约4min情况下,钢产量并没有减少。 关键词:转炉炼钢;少渣;石灰消耗;脱磷;炉渣 中国钢铁工业近20年来发展迅速,对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节省资源、能源和减少炉渣等固体废弃物排放等方面,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以占中国产钢量90%以上氧气转炉炼钢为例,每年生产约6.2亿t粗钢,要产生6000万t以上炉渣,消耗3100万t以上石灰和700万t以上轻烧白云石,而用于生产炼钢石灰和轻烧白云石的石灰石与生白云石矿产均为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 2001年Ogawa等[1]报道了新日铁开发的MURC转炉炼钢新工艺及其在8t转炉的试验情况,该工艺将转炉冶炼分为2个阶段,在第1阶段主要进行脱硅、脱磷,结束后倒出部分炉渣,然后进行第2阶段吹炼,吹炼结束后出钢但将炉渣保持在炉内,下一炉在炉内留渣情况下装入废钢、铁水,然后进行第1和第2阶段吹炼,并以此循环往复。近年来,新日铁陆续报道了MUCR工艺相关情况[2-10],新日铁公司的大分、八幡、室兰、君津等钢厂采用了该工艺,产钢占新日铁总产钢量55%左右,转炉炼钢石灰消耗减少40%以上,但对其中许多关键技术,如液态渣固化、脱磷阶段炉渣碱度、供氧参数、脱磷工艺、倒渣控制等基本没有报道。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一些转炉钢厂在铁水硅、磷质量分数高时,为了降低石灰消耗,减少吹炼过程喷溅,改善脱磷效果,曾采用过出钢后留渣或“留渣+双渣”炼钢工艺。后来,随着高炉生产水平提高(铁水硅质量分数降低),高磷铁矿石用量减少(铁水磷质量分数降低),以及顾忌留渣造成铁水喷溅安全隐患,留渣或“留渣+双渣”炼钢工艺没有在更大规模推广采用。 近年来中国国内钢厂开始试验采用“留渣+双渣”转炉炼钢工艺,其中首钢在其迁钢公司5座210t复吹转炉和首秦公司3座100t复吹转炉大规模采用了该工艺方法,取得了炼钢石灰消耗减少47%以上,轻烧白云石消耗减少55%以上,渣量降低30%以上的效果。 1 首钢采用“留渣+双渣”炼钢工艺情况 首钢迁钢公司第一和第二炼钢分厂共拥有5座210t顶底复吹转炉,氧枪采用5孔喷头,马赫数为2.0,供氧强度在3.3~3.4m3/(min·t)范围,年产钢810万t,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家电用冷轧钢板、电工钢板、管线钢板、容器板、造船板等。首秦公司拥有3座100t顶底复吹转炉,氧枪采用4孔喷头,马赫数为2.0,供氧强度在3.6~3.8m3/(min·t)范围,年产钢260万t,主要生产优质中厚板(管线、造船、桥梁、高层建筑、海洋平台用钢板等)。如图1所示,迁钢公司和首秦公司采用的氧气转炉“留渣+双渣”炼钢工艺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①转炉冶炼结束出钢后将炉渣留在炉内;②采用溅渣护炉将部分炉渣溅至炉衬表面加以固化,再补加一定量石灰、白云石对炉底液态渣进行固化;③对炉渣固化加以确认,然后装入废钢、铁水;④进行第1阶段吹炼(脱磷阶段),结束后倒出炉内60%左右炉渣;⑤进行第2阶段(脱碳阶段)吹炼,结束后出钢,但将炉渣留在炉内,进入下炉次冶炼并以此循环往复。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应用方法 1.溅渣护炉的基本原理,是在转炉出完钢后加入调渣剂,使其中的Mg与炉渣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系列高熔点物质,被通过氧枪系统喷出的高压氮气喷溅到炉衬的大部分区域或指定区域,粘附于炉衬内壁逐渐冷凝成固态的坚固保护渣层,并成为可消耗的耐材层。转炉冶炼时,保护层可减轻高温气流及炉渣对炉衬的化学侵蚀和机械冲刷,以维护炉衬、提高炉龄并降低耐材包括喷补料等消耗。氧气顶吹转炉溅渣护炉是在转炉出钢后将炉体保持直立位置,利用顶吹氧枪向炉内喷射高压氮气(1. 0MPa) ,将炉渣喷溅在炉衬上。渣粒是以很大冲击力粘附到炉衬上,与炉壁结合的相当牢固,可以有效地阻止炉渣对炉衬的侵蚀。复吹转炉溅渣护炉是将顶吹和底吹均切换成氮气,从上、下不同方向吹向转炉内炉渣,将炉渣溅起粘结在炉衬上以实现保护炉衬的目的。溅渣护炉充分利用了转炉终渣并采用氮气作为喷吹动力,在转炉技术上是一个大的进步,它比干法喷补、火焰喷补、人工砌砖等方法更合理,其既能抑制炉衬砖表面的氧化脱碳,又能减轻高温渣对炉砖的侵蚀冲刷,从而保护炉衬砖,降低耐火材料蚀损速度,减少喷补材料消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炉衬使用寿命,提高转炉作业率,减少操作费用,而且不需大量投资,较好地解决了炼钢生产中生产率与生产成本的矛盾。因此,转炉溅渣护炉技术与复吹炼钢技术被并列 为转炉炼钢的2项重大新技术。

2 溅渣护炉主要工艺因素2. 1 合理选择炉渣并进行终渣控制炉渣选择着重是选择合理的渣相熔点。影响炉渣熔点的物质主要有FeO、MgO和炉渣碱度。渣相熔点高可提高溅渣层在炉衬的停留时间,提高溅渣效果,减少溅渣频率,实现多炉一溅目标。由于FeO易与CaO和MnO等形成低熔点物质,并由MgO和FeO的二元系相图可以看出,提高MgO的含量可减少FeO相应产生的低熔点物质数量,有利于炉渣熔点的提高。从溅渣护炉的角度分析,希望碱度高一点,这样转炉终渣C2 S 及C 3 S之和可以达到70%~75%。这种化合物都是高熔点物质,对于提高溅渣层的耐火度有利。但是,碱度过高,冶炼过程不易控制,反而影响脱磷和脱硫效果,且造成原材料浪费,还容易造成炉底上涨。实践证明,终渣碱度控制在2. 8~3. 2为好。由于溅渣层对转炉初渣具有很强的抗侵蚀能力,而对转炉终渣的高温侵蚀的抵抗能力很差,转炉终渣对溅渣层的侵蚀机理主要表现为高温熔化,因此合理控制转炉终渣,尽可能提高终渣的熔化温度是溅渣护炉的关键环节。合理控制终渣应着重从终渣的MgO 含量和FeO含量着手。2. 1. 1 终渣MgO含量的控制在一定条件下提高终渣MgO含量,可进一步提高炉渣的熔化温度,这种高熔点炉渣在冶炼初期产生的溅渣层减轻了渣对炉衬的机械冲刷,并与渣中SiO2 、FeO反应,避免了渣对炉衬的化学侵蚀;在冶炼中期,溅渣层中的MgO与炉渣中的FeO生成高熔点物质,在下一次溅渣操作中成为溅渣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溅渣层被反复利用,减少了炼钢中造渣剂的使用,降低了生产和操作成本。因此,终渣MgO 含量应在保证出钢温度前提下超过饱和值,但含量也不宜过高,以免

天津2012年自考“连铸设备与工艺”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连铸设备与工艺课程代码:3448、4244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连铸设备与工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冶金技术(专)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其中包括连铸设备、凝固原理、连铸操作和质量检验几部分内容。 连续铸钢是现代钢铁企业的重要铸钢生产方法,因此课程注重实践性、应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考生通过学习连铸设备与设备的操作,掌握钢液凝固的基本理论及连铸岗位的操作要求,为考生从事连续铸钢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考生: 1、了解连铸过程中使用设备的基本参数、具体构造、工作的理论依据、工艺性能及简单操作方法; 2、掌握金属结晶的基本条件、结晶的过程及凝固(冷却)过程的力学变化影响,掌握连铸坯凝固的过程及控制; 3、熟悉连铸过程各个岗位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4、掌握铸坯质量的各种质量缺陷,形成原因及预防手段; 5、了解合金钢连铸及其它连铸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的考生必须先掌握物理化学、金属学、工程材料的相关理论。同时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希望考生能利用各种实习实践机会,深入生产一线,最大限度的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习质量。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铸钢的发展历史,连铸使用的主要设备,掌握连铸与模铸的区别。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铸钢概论(一般) 识记:铸钢的任务、分类、模铸、连铸的概念;铸机的主要设备、铸机分类及分类方法 理解:连铸与模铸相比的优越性 第一章连铸设备与操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连铸使用的主要设备,结构、使用前准备、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更换的相关操作。应达到掌握连铸设备使用方法及公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水渣定义为非固废

寻关于国家将水渣定义为非固废的文件 浏览次数:584次悬赏分:100 |提问时间:2010-6-16 18:47 |提问者:zhanghua172|问题为何被关闭 听说国家规定:高炉水渣不是固体废弃物,到底是哪个文件?最好有文件的地址问题补充: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 我自己都找到这个文件了 其他回答共3条 高炉水渣 (Q/BQB 901-2005 代替Q/BQB 901-1998 ) 宝钢资源查询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炉水渣的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运输、贮存、检测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高炉炼铁产生的水渣。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203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GB/T 6003.2—1997 金属穿孔板试验筛 GB/T 6645—1986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电炉磷渣 GB/T 10322.5—2000 铁矿石交货批水分含量的测定 3 定义 高炉水渣为高炉冶炼生铁时所产生的以硅酸钙与硅铝酸钙为主的熔融物,经水淬冷成粒的材料,简称水渣、水淬矿渣等。 4 技术要求 4.1 质量系数和化学成分 高炉水渣的质量系数和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高炉水渣质量系数及化学成分指标名称指标 质量系数()不小于 1.60 氧化锰(MnO),% 不大于 2.0 二氧化钛(TiO 2),% 不大于 1.5 硫化物(以S计),% 不大于 1.5 水分(H2O),% 不大于15.0 注1:质量系数中的CaO、MgO、Al2O3、SiO2、MnO、TiO 2均为质量百分数。 注2:加钛矿护炉二氧化钛大于1.5%时,由供需双方协商。

转炉炼钢工艺的优化实践

转炉炼钢工艺的优化实践 摘要: 目前,我国炼钢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同时炼钢技术的进步主要围绕着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低能耗、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对于炼钢技术采取优化措施,结合工艺优化和综合降耗,从炉料消耗、氧气消耗、石灰、合金消耗、煤气回收、除尘灰、钢渣综合处理等环节有效控制,明显提高炼钢的经济和质量效益。在整体上提高炼钢行业的竞争性,创新炼钢工艺,不断优化炼钢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转炉炼钢工艺优化 0 前言 转炉炼钢工艺的优化大大提高了转炉炼钢的发展,同时增强了炼钢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工艺优化,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炼钢企业的年产量,节省各项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各项技术指标的提高,进一步优化炼钢工艺,带动了炼钢业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炼钢行业现状的分析,结合成功经验,对炼钢工艺优化提出一些既有效又经济的方法,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炼钢产量,节约能源。笔者分析探讨了炼钢工艺优化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 1总述炼钢行业的现状 针对当前钢铁行业所面临的处境,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炼钢生产成本势在必行。而在炼钢生产中,金属炉料成本约占炼钢生产总成本的80%以上,因此抓好金属炉料成本是控制炼钢生产成本的关键。为进一步减少金属炉料消耗,略钢炼钢厂通过探索,优化炉料结构,改进炉前冶炼工艺和优化合金料的使用,采用少渣炼钢工艺、改进吹氧工艺、引用低成本合金等措施,有效地降低金属炉料消耗、氧耗和合金成本,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近年来炼钢厂通过完善溅渣护炉、低铁水比冶炼、高效转炉、低耐材消耗达到了转炉炼钢厂生产工艺的优化组合。 2炉料结构优化思路 目前,常用的转炉金属炉料有高炉铁水、铁块(生铁)、自产废钢、社会废钢( 以中型和小型废钢为主)等。炉料结构优化应以满足转炉炼钢需要为基础,以提高炉料金属收得率为出发点,找出成本最低的炉料配比为目的。炉料金属收得率是指某一金属炉料的单位投入量通过冶炼可以产出合格钢水的百分率。它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方面是炉料自身含量,另一方面是在冶炼过程中的各种损耗,包括原料中杂质元素化学损失、烟尘损失、喷溅及炉渣带钢造成的铁耗等。 3 提高炉料金属收得率工艺措施 3.1 优化入炉料结构,合理使用好铁矿石

转炉留渣操作技术

转炉留渣操作技术 1 前言 氧气顶吹转炉留渣操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提出,由于没有掌握留渣后操作安全规律,在兑铁时时常出现大喷,因此,留渣操作一直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但氧气顶吹转炉留渣操作可以大大降低钢铁料消耗、节约石灰,在转炉吹炼初期可以快速成渣,而且是高碱度氧化渣,有利于提高生产率,我们知道,钢铁料消耗占转炉生产成本80%左右的水平,因此,留渣操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于我们某厂公司,铁水资源不足的钢厂效益更是立竿见影,所以,只要从理论上找出留渣后兑铁发生大喷的根本原因,从操作上找出切实可行的规避措施,留渣操作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层面上是大有可为的。2转炉留渣操作的可行性 某厂二炼钢铁水成分如下: 铁水平均温度1250~1300℃冶炼终渣成分为:CaO:52%、MgO:8%、Si02:10%、FeO:18%。 兑铁时发生喷溅的主要原因是在兑铁瞬间,铁水中的碳和钢渣中的FeO发生激烈的C-O反应,生成的CO气体急剧膨胀,把铁水和钢渣带出炉口,因此,只有解决兑铁时的C-O激烈反应,才能避免大的喷溅。 3留渣操作的特点 由于炼钢生产节奏快,一炉钢在冶炼过程中,其吹炼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也就是说要在十几分钟的吹氧时间内形成具有一定碱度、良好流动性、合适且

TFe和MgO含量正常泡沫化的炉渣,以保证冶炼成分和温度同时双命中的钢水,并减少对炉衬的侵蚀,留渣操作贯穿于炼钢整个冶炼周期,主要是靠所留炉渣的物理热和炉渣化学性能,使其具有迅速参与反应、并促进前期炉渣的快速形成、提高去除P、S的效率、节省石灰用量。 3.1有利于去磷 在氧气顶吹转炉中,磷的氧化是在炉渣-金属界面中进行的,其反应式为: 生成的磷酸铁在高温下极其不稳定,它可以重新分解生成P2O5,而P2O5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因此,仅靠生成P2O5。不能去除磷,但P2O5是酸性化合物,若用碱性化合物与其结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可以去除。研究认为,在碱性渣中P2O5与CaO形成稳定的(CaO)x P2O5型的化合物,其中x为3或4,因此,操作中需加入石灰,使其生成稳定的化合物3CaO· P2O5。或4CaO·P2O5存在于渣中,才能有效去磷,其反应为: 从式中可以看出脱磷的条件,(1)提高CaO含量即提高炉渣碱度,(2)提高炉渣氧化性,即FeO含量,(3)降低熔池温度。 以上分析可以说明,留渣操作对脱磷是有利的,因为(1)冶炼初期熔池温度比较低,碱度一般在1.8~2.2之间,且渣中含有一定的FeO,满足脱磷的热力学条件,(2)留渣操作可以使初期成渣速度更快、流动性好,满足脱磷的动力学条件。 3.2提高钢水收得率 一般转炉终渣FeO含量在15%左右,渣中游离的铁渣按8%计算,每炉留渣

溅渣护炉的基础资料

溅渣护炉工艺 一、冶炼过程炉渣的调整 二、终点渣成分控制 三、调渣剂的选择 四、留渣量的确定 五、调渣工艺 六、溅渣工艺参数的确定 七、溅渣操作程序 八、溅渣时间与溅渣频率 九、溅渣效果与炉况监测 十、氧枪(溅渣)的设计与维护 十一、炉底上涨的解决 十二、炉口结渣的清理 十三、溅渣与喷补的配合 十四、溅渣设备 十五、设备隐患与安全维护

一冶炼过程炉渣的调整 目的是在采用溅渣护炉技术后,减少炉渣对炉衬的化学侵蚀,在不影响脱磷、脱硫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终渣MgO 含量,使终渣适合于溅渣护炉的要求。 二终点渣成分控制 影响终耐火度的主要因素是MgO、TFe和碱度(CaO/SiO2)。碱度和氧化铁含量由原料和钢种决定,其中氧化铁在10%-30%范围波动,为使溅渣层有足够的耐火度成分,主要措施是调整(MgO)含量。 终渣MgO含量 三调渣剂的选择 带用调渣剂有:轻烧白云石、生白云石、轻烧菱镁球、冶金镁砂、菱镁矿渣和含MgO较高白石灰。 调渣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MgO)含量,因此,调渣剂中MgO、SiO2含量是重要物性参数。

在具体选择何种调渣剂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价格和热耗的问题。 生白云石粒度应为5-15mm,轻烧镁球和轻烧白云石稍大些,但不应大于25mm。 四留渣量的确定 溅渣层厚度取20mm,炉渣密度按305t/m3计,经计算为4.5吨,作为开始溅炉时的参考,经一段时间摸索,应据济钢具体情况,确定合理渣量。 五调整工艺 调整工艺指炼钢结束后,通过观察炉渣状况,判定炉况是否适宜溅渣。如炉渣过稠发干,应加入少量化渣剂稀释;反之加少量稠渣剂,使其适宜溅渣操作。 采用出钢后调渣工艺: 即在出钢后,据炉渣状况适当加入调渣剂,使其适当进行溅渣操作。该工艺适合于中小型转炉,出钢温度偏高,炉渣过热度较高的现状;同时原料条件不稳定,往往造成后吹,多次倒炉使(FeO)升高,渣稀且(MgO)达不到饱和值,故需在出钢后加入调渣剂进行调整。 调整操作程序: 1、吹炼终点,控制炉渣中的MgO含量达8%-10%。

铜冶炼水淬渣中铜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铜冶炼水淬渣中铜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本文采用湿法冶金技术对我国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淬渣进行铜的资 源化利用研究,研究采用氧化氨浸法对铜冶炼水淬渣中铜进行浸取,并考察浸取 时间、浸出温度、过硫酸铵用量、氨水浓度、渣样粒度大小、搅拌转速、液固比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得出铜浸出的最佳条件。浸出后的溶液与硫化铵反应,制取硫化铜,并研究硫化铵用量、反应温度、机械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对浸出液中铜回收率及硫化铜纯度的影响,得出影响浸出液中铜回收率及硫化铜纯度的最佳条件。 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取10g渣样,当控制温度为50℃,浸取时间为120min,粒径大小为100目,转速为400r/min,(NH4)2S2O8用量为渣样的0.7倍,NH3·H2O 浓度为10mol/L时考察液固比(m/m)对铜冶炼水淬渣中铜、锌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液固比为4:1(m/m),此时,Cu浸出率为49.1%,Zn浸出率为 0.32%。 (2)取10g渣样,当控制液固比(m/m)为4:1,浸取时间为120min,粒径大小为100目,转速为400r/min,用量为渣样的0.7倍,NH3·H2O浓度为10mol/L时考察温度对铜冶炼水淬渣中铜、锌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温度为35℃,此时,Cu的浸出率为53.5%,Zn的浸出率为0.15%。 (3)取10g渣样,当控制液固比(m/m)为4:1,温度为35℃,粒径大小为100目,转速为400r/min,用量为渣样的0.7倍,NH3·H2O浓度为10mol/L时考察浸取时间对铜冶炼水淬渣中铜、锌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浸取时间为180min,此时,Cu的浸出率为58.3%,Zn的浸出率为0.23%。 (4)取10g渣样,当控制液固比(m/m)为4:1,温度为35℃,浸取时间为180min,转速为400r/min,用量为渣样的0.7倍,NH3·H2O浓度为10mol/L时考察粒径大

转炉少渣工艺技术分析

转炉少渣工艺技术分析 摘要:阐述了少渣炼钢的工艺路线,分析了转炉少渣吹炼的供气制度、造渣制度、温度制度、合金化制度等,介绍了国内外几家钢厂典型的少渣炼钢工艺及其冶金效果,指出少渣炼钢是未来炼钢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转炉;少渣炼钢;工艺制度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Less Slag Steelmaking Process Abstract: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cess line of less slag steelmaking,and analyzes the system of gas supplying,slagging and alloying,that 0f the temperature and SO on.of less slag blowing in converter.introduces the typical processes of less slag steelmaking and its metallurgical effects of seven steel plants at home and abroad,meanwhile,points out that less slag steelmaking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teelmak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onverter;less 8lag steelmaking;process system 铁水“三脱”使传统炼钢工艺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铁水预处理阶段进行脱硅、脱磷和脱硫,使炼钢转炉的主要功能转变为调温和脱碳,同时炼钢渣量减少,形成了少渣炼钢工艺。由于少渣炼钢用的铁水硅含量很低,造渣用石灰加入量明显减少,降低了渣料消耗和能耗,喷溅少,铁损低,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因渣量少,氧的利用效率高,吹炼终点钢水中氧含量低,余锰高,合金元素收得率较高,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少渣炼钢工艺终点命中率高,改善了钢水的纯净度,为生产超纯净钢创造了条件。 1 少渣炼钢工艺路线 常见的转炉炼钢工艺路线有四种。第一种是传统的炼钢工艺,欧美各国的炼钢厂多采用这种模式,即铁水先脱硫预处理后,再转炉炼钢。通常转炉炼钢渣量占金属量的10%以上,转炉渣中FeO含量在17%左右。此外,渣中还含有约8%的铁珠,该工艺钢铁料消耗高。第二种炼钢工艺是先在铁水沟、混铁车或铁水罐内进行铁水“三脱”预处理,然后在复吹转炉进行少渣炼钢,这种工艺的不足之处是脱磷前必须先脱硅,废钢比低(≤5%),脱磷渣碱度过高,难于利用。第三种炼钢工艺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各大钢厂试验研究成功的转炉铁水脱磷工艺,该工艺解决了超低磷钢的生产难题。与第二种工艺路线的明显区别是脱磷预处理移到转炉内进行,转炉内自由空间大,反应动力学条件好,生产成本较低。具体工艺是采用两座转炉双联作业,一座脱磷,另一座接受来自脱磷炉的低磷铁水脱碳[1、2],即“双联法”。典型的双联法工艺流程为:高炉铁水_+铁水预脱硫-+转炉脱磷_+转炉脱碳_+炉外精炼.+连铸。由于受设备和产品的限制,也有在同一座转炉上进行铁水脱磷和脱碳的操作模式,类似传统的“双渣法”。第四种炼钢工艺是对第三种炼钢工艺进行了改进,与第三种工艺的明显不同是将部分脱碳渣(约8%)返回脱磷转炉,脱磷后的铁水进入脱碳转炉脱碳。该工艺是目前渣量最少、最先进的转炉生产纯净钢的工艺路线。在上述四种转炉炼钢工艺路线中,后三种炼钢工艺铁水经过“三脱”预处理后再脱碳炼钢,能够做到少渣操作。四种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工艺参数优化_高泽平

第5期2002年9月 湖 南 冶 金HU N AN M ET AL L U RG Y N o.5Sept.2002 收稿日期: 2002—03—10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工艺参数优化 高泽平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摘 要:着重对溅渣护炉技术的工艺参数优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确立了溅渣调渣原则,对转炉留渣量、 出钢温度、氮气压力和流量、溅渣枪位与时间、溅渣率等工艺参数的控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湘钢条件下的溅渣工艺参数的适宜范围。 关键词:转炉;溅渣护炉;工艺参数;优化 中图分类号:T F702+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84(2002)05—0031—04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OF CONVERTER SLAG SPLASHING G AO Ze ping (Hunan Metallurgy College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0,Hunan )ABSTRACT : The optimisatio n o f some techno logical pa ram eters of the co nv er ter slag splashing w 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s.Th e principle of adjustment of spla sh slag com po-sitio n was established by this discussio n .The controlling of splash slag quantity ,the tap-ping temperature,the nitrog en pressure a nd flux,the lance height in splashing slag ,and the rate o f splashing slag w ere analy zed too in this.The rang e of technological param e-ters of slag splashing a t the Xia ng tan Iro n a nd Steel Group Co .was described .KEY W ORDS :co nver ter ;slag splashing patching ;technological parameter ;optimizatio n 1 前 言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是近年来提高转炉炉龄的一项新技术。我国于1996年开始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溅渣护炉工艺。湘钢采用该技术后,转炉炉龄由原来的2000多炉提高到现在的平均炉龄过万炉,并在2001年成功突破了15000炉大关,转炉作业率上升到91%,年钢产量达200万t 。溅渣护炉的综合经济效益可达8.5元/t ,年创效益1700万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溅渣护炉就是用喷枪将高压氮气喷出,使渣从喷射撞击区的孔穴外侧喷溅并粘附到转炉炉衬 上形成渣层,对下一炉冶炼起到保护炉衬的作用。因此,转炉终渣不仅满足冶炼过程的要求,而且 还应符合溅渣护炉的条件,即炉渣易于喷溅到炉衬上;溅到炉衬上的炉渣能很好地与之结合;所溅炉渣具有一定的抗高温侵蚀与耐火能力。这三个条件除与炉渣的成分有关外,溅渣动力学条件也极为重要。本文结合湘钢正常吹炼条件及溅渣工艺,对溅渣护炉技术参数的优化作进一步的研究。 2 溅渣护炉技术应用条件 湘钢转炉炼钢厂主体设备有80t 氧气顶吹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收稿日期:2006212207; 修订日期:2007205230 作者简介:李小明(19742  ),陕西洛川人,讲师.研究方向:冶金相关技术. ?今日铸造 Today ’s Foundry ?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李小明,王冠甫,杨 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溅渣护炉充分利用了转炉终渣并采用氮气作为喷吹动力,是转炉技术一个大的进步。采用溅渣护炉不仅可减少炉衬蚀损、提高炉龄,而且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操作费用,提高生产率。合理控制终渣成分、留渣量、出钢温度和枪位是取得良好的溅渣护炉效果的关键技术和必备条件。我国转炉因具有容量小、数量多、生产负荷大、半钢冶炼转炉原料条件差、热源不足、复吹转炉底吹元件寿命低等特点,使得我国溅渣护炉技术朝多元化方向发展,适宜于各种炉型和原料条件以及工艺特点的溅渣护炉技术蓬勃发展,尤其在复吹溅渣护炉技术方面,已达到先进水平。但转炉经济炉龄还不确定,氮气源还不足,调渣剂的成分还不能动态调整,溅渣时间和枪位还不能自动控制,今后应积极探索终渣动态调整以及溅渣自动控制等技术。关键词:转炉;炉龄;溅渣护炉;应用 中图分类号:T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365(2007)0821140204 Pr o gr e s s a n d S t a t us of BO F Pr ot e c ti o n Te c h n ol o g y b y Sla g Sp la s hi n g L I Xiao 2ming ,WANG G uan 2f u ,YANG Jun (School of Metallurgical E ngineering ,Xi ’an U 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 echnology ,Xi ’an 710055,China) Abs t rac t :I t is a big progre ss for the converter using the finishing slag to prevent the furnace and the nitrogen as the splashing power.Slag splashing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furnace lining ero sion ,prolong the furnace life ,but also decrease the manual intensity and the operating co st ,thus enhance s the productivity.The key technology and e ssential conditions to obtain good splashe s effect are to control the ingredients and quantitie s of finishing slag ,the tapping temperature and the gun po sition reasonably.As the dome stic converter has low capacity ,big production load ,the bad raw materials for the semi 2steel converter ,the insu fficient heat source and low life of bottom blowing component of combined blown converter ,the slag splashing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towards the multiple direction ,so that the slag splashing technology can be suitable for various converter ,raw materials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combined blown converter has reached the advance standards.H owever the economical furnace life of converter is indefinite ,the nitrogen source for slag splashing is also insu fficient ,the ingredient of slag modifier cannot be adjusted dynamically ,the splashing time and the gun po sition cannot be controlled automatically ,so the finishing slag dynamic adjusting and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ie s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future. Ke y w ords :BOF ;Company life ;Slag splashing ;Application 炉龄是转炉炼钢的一项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高温、高氧化性的炉渣对炉衬的机械冲刷和化学侵蚀是造成炉衬蚀损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炉龄,炼钢工作者相继对炉衬砖材质、砌筑方法、补炉技术、溅渣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和开发。1983年普莱克斯公司获得了溅渣专利[1,2],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溅渣护炉技术才随着耐火材料质量的改进而蓬勃发展起来。 本文从溅渣护炉的基本原理出发,讨论影响溅渣 护炉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并结合我国转炉的特点,分析我国在小型转炉、半钢冶炼转炉以及复吹转炉溅渣护炉方面取得的技术进步,同时分析我国溅渣护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1 溅渣护炉原理及优势 溅渣护炉的基本原理,是在转炉出完钢后加入调渣剂,使其中的MgO 与炉渣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系列高熔点物质,被通过氧枪系统喷出的高压氮气喷溅到炉衬的大部分区域或指定区域,粘附于炉衬内壁逐渐冷凝成固态的坚固保护渣层,并成为可消耗的耐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