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调研试题

合集下载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调研历史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调研历史试题

新乐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调研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距今四千年的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和华北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出土了铜镰、铜斧、铜刀、铜凿、铜钻、铜锥、铜铲等多种铜制工具。

这些考古发现反映出当时我国A.青铜文明领先世界B.青铜农具普遍使用C.冶炼技术水平较高D.农业重视精耕细作2.北魏开始实行的均田制实际上是“限田”,即规定每家每户占据土地的具体份额。

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唐朝,推动了唐初盛世局面的出现。

由此可推知,均田制A.利于缓解社会矛盾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C.平均分配封建土地D.旨在维护小农的利益3.佩文齐的《咏物诗选・茶具类》收录了唐人徐黄诗云:“巧刻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清。

”该诗歌咏茶具最有可能的是A.陶器B.瓷器C.金器D.银器4.自元明两代提倡植棉以后,非但机织业与桑蚕业分离,且属桑蚕业之领域,亦日为种棉业所侵蚀而缩小。

据此可知,元明时期A.棉纺织技术超过丝织业B.丝织业的技术日渐落后C.丝织品只为贵族所消费D.棉纺品的应用日益广泛5.下表是唐宋时期岁入钱与物的数量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A.农民所受剥削日益加重B.小生产者参与商品交换的活动增多C.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D.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6.南宋时的临安(今杭州),市内城郭广阔,户口繁盛,民居屋宇,接栋连檐,拥有作坊、团行、质库、邸店、酒楼、茶馆、勾栏、瓦肆,商业异常繁华。

这一现象可用于佐证南宋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国内市场的范围扩大1。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家庄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河北省⽯家庄市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教学质量调研试卷⼀、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1.明史记载:⼗九⽇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呜钟集百官,⽆⾄者。

(崇祯)乃复登煤⼭。

书⾐襟为遗诏,以帛⾃缢于⼭亭,帝遂崩。

这⾥“皇城不守”的原因是A.李⾃成的起义军攻⼈北京B.吴三桂引清⼈关攻⼈京C.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宁城D.李⾃成率军攻⼈西安全城【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

李⾃成在崇祯⼆年起义,并且提出“均⽥免赋”等⼝号,获得⼴⼤⼈民的欢迎。

李⾃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中原以后,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后来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致使崇祯帝⾃缢于煤⼭,所以这⾥“皇城不守”的原因是李⾃成的起义军攻⼈北京,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当⼤洋彼岸的丘吉尔得知此事件后,⾼兴得⽼泪往下淌,他说的第⼀句话就是:“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战争要胜利了!”并且还特意打电话给罗斯福,装着糊涂揣着明⽩的问这位⽼兄到底发⽣什么事了。

材料中“此事件”指A.⽇本偷袭珍珠港B.《联合国家宣⾔》签署C.斯⼤林格勒战役胜利D.诺曼底登陆【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12⽉7⽇清晨,⽇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第⼆次世界⼤战,终于实现了丘吉尔让美国参战的⽬的,故A符合题意;《联合国家宣⾔》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故B不符合题意;斯⼤林格勒战役胜利是第⼆次世界⼤战的转折点,故C不符合题意;诺曼底登陆使德国陷⼊两线作战之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他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钢笔书写在答题卷上的规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不断发展,下列主要成就或发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曲辕犁②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③灌钢法④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A.②③①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3.《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认为A.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B.秦汉行重农抑商政策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4.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官营洋务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B.民族资本官营洋务资本外国资本C.外国资本官营洋务资本民族资本D.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营洋务资本5.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诱导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高一年级历史19-20下学年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年级历史19-20下学年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学校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检测高一历史试题命题人:(本试卷共两大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所选选项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方框内。

2.材料题按题号书写答案,超出答题区域者为无效答案。

3.题卷分离,学生只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国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这种现象对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B.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D.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所有制2.《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汉时期瓷器制作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B.宋代的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C.元代的制瓷中心景德镇,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D.清代粉彩瓷工艺发达,还发明了珐琅彩4.《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

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段记载描述的是()A.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湛B.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D.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民间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最高水平B.民间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C.官营手工业生产效益低下,弊端丛生,其产品不计成本,不入市场D.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6.“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1. 本试卷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50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三道大题(共50分)。

2.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每小题1分,共计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有①玉米②水稻③棉花④粟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 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3. 中国古代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是在A. 商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4.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A. 唐都长安B. 北宋开封C. 南宋临安D. 元朝大都5. 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B.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 均有无而通万物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6. 明朝中期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经济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是A. 重农抑商政策瓦解B. 西学东渐现象出现C. 农商并重格局形成D.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7. 徽商、晋商等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是在A. 两汉时期B. 唐宋时期C. 元代时期D. 明清时期8.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历史高一(下)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历史高一(下)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历史高一(下)期末调研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以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的海地在内”。

文中的“我”是:A.达•伽马B.迪亚士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的是美洲,C选项符合题意。

达伽马到达的是非洲好望角,A 选项排除。

迪亚士到达的是印度,B选项排除。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D选项排除。

2.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

据此可知当时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骨针等工具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说明当时生产工具来源多样,故B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纺织技术日臻完善,原始社会末期也不可能有发达的纺织技术,故A选项错误;材料不仅仅限于陶制工具,还有骨制工具,故C选项错误;仅凭材料的有限信息也不能反映手工行业分工细致,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骨针”分析出当时的工具有陶制工具,还有骨制工具,据此即可判断生产工具来源多样。

ACD都属于典型的干扰项。

3.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从新中国成立到1981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

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解读是A.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B.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D.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属于中美关系相对不友好的时期,所以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就没有任何文字表述,其实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时代变化影响也会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故B正确;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差异不会消失,A错误;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就没有任何文字表述,所以历史教科书没有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调研试题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距今四千年的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和华北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出土了铜镰、铜斧、铜刀、铜凿、铜钻、铜锥、铜铲等多种铜制工具。

这些考古发现反映出当时我国A.青铜文明领先世界B.青铜农具普遍使用C.冶炼技术水平较高D.农业重视精耕细作2.北魏开始实行的均田制实际上是“限田”,即规定每家每户占据土地的具体份额。

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唐朝,推动了唐初盛世局面的出现。

由此可推知,均田制A.利于缓解社会矛盾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C.平均分配封建土地D.旨在维护小农的利益3.佩文齐的《咏物诗选・茶具类》收录了唐人徐黄诗云:“巧刻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清。

”该诗歌咏茶具最有可能的是A.陶器B.瓷器C.金器D.银器4.自元明两代提倡植棉以后,非但机织业与桑蚕业分离,且属桑蚕业之领域,亦日为种棉业所侵蚀而缩小。

据此可知,元明时期A.棉纺织技术超过丝织业B.丝织业的技术日渐落后C.丝织品只为贵族所消费D.棉纺品的应用日益广泛5.下表是唐宋时期岁入钱与物的数量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A.农民所受剥削日益加重B.小生产者参与商品交换的活动增多C.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D.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6.南宋时的临安(今杭州),市内城郭广阔,户口繁盛,民居屋宇,接栋连檐,拥有作坊、团行、质库、邸店、酒楼、茶馆、勾栏、瓦肆,商业异常繁华。

这一现象可用于佐证南宋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国内市场的范围扩大C.城市坊市格局已解体D.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7.宋代设立了管理景德镇瓷务的衙门―“博易务”。

全国百姓哪怕是买卖一些极为普通的日用品,也都要在朝廷设立的“市易务”(后改称“市易司”)进行交易。

这说明宋代A.政府严格管制工商业B.社会经济平稳有序运行C.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极低8.徽商“耗费巨资利润来促使自己谱绅化”,但其“又将大量的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墓,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

徽商的这种做法A.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B.补充和强化了自然经济C.是宗法制度动摇的体现D.反映了其政治地位下降9.这一政策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隔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社会解体的过程,造成了明清几百年的落后状态。

这一政策是A.重农抑商B.海禁闭关C.朝贡贸易D.盐铁官营10.下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进口关税税率的变化。

这些税率变化的主要影响是A.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控制B.顺应了英国掠夺原料的需要C.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D.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11.据1887年牛庄口海关的报告,每包重300斤的洋纱,卖价为57两白银,而同样重量的一包土纱,卖价却在87两左右。

据此可知,当时A.中国传统经济仍在持续发展B.西方工业品在中国非常畅销C.中国土纱的竞争力弱于洋纱D.中国经济结构向多元化发展12.李鸿章曾作如此记录:“进口新式150马力的轮船,只要十几万两银子,江南制造局制造的旧式50马力轮船,仅工本费和薪金就要30万两银子。

”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管理的弊端B.政府的阻挠C.洋匠的要挟D.社会的阻力13.“晚近机械纺织之术进,海外输出之途开,农民亦颇多注意植棉”,广西原本“不以产棉著名”, 但自民国九年始,“植棉地亩,又大加推广,骤增棉四百倍”。

这表明近代中国A.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平衡B.机械化生产刺激了农业发展C.农产品主要向海外市场销售D.被卷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4.1913年,在中国的进口棉布中,英国货占56%,日本货占18%;1917年英国货减至33%,日本货增至55%;1919年,英国货再跌为26%,日本货则增至62%。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中国逐步废除闭关锁国政策B.列强侵华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C.日本已经掌控中国经济命脉D.英国暂时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15.一战期间,新建纺织厂逐渐越出江浙两省,向腹地城市扩散。

直隶、湖北、湖南、山东等省,都分别创办了2家到8家纱厂。

这说明A.纺纱是发展最快的民族产业B.近代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侵略D.民族企业摆脱了半殖民地化16.下图是1920-1936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比重情况。

对图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A.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B.经济发展停滞不前C.近代化水平有所提升D.经济转型已经完成17.193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并宣布:各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气事业,“分别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所必需的物品经济部得“随时分别各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

此条例A.促使官僚资本急剧膨胀B.使民族企业得到了扶植C.抵制了日本的经济侵略D.旨在优化中国经济结构18.下图是1948年国统区民众上街买东西的场景,每人都要携带大量金圆券。

当时人有“百元粒米,十万寸布”一说。

造成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A.民族企业大量破产B.美国加紧对华侵略C.国民党发动了内战D.官僚资本的压迫19.到1952年年底,我国现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还只占43.1%,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的产值只占35.5%。

基于此,中共中央决定A.进行土地改革B.优先发展重工业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D.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20.下面是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朱宣咸1958年创作的一幅漫画《人民公社・丰收》。

该漫画反映出当时A.计划经济体制发挥良效B.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C.农业生产领域高速发展D.农民迫切希望改变落后面貌21.下表是我国各类城市非农业人口增长率。

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国民经济政策调整D.文化大革命22.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副产品统购统派制度,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或以协议价格卖给国家......农业税由过去向农民征收实物改为折征现金。

这些政策有利于A.推进农产品商品化B.大大减轻农民负担C.调整农村产业结构D.变革农村经济体制23.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学家提出:“企业应当是企业全体职工的联合体......企业的权利是掌握在全体职工的手中的,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

”当时中共中央的决策是A.发展农村乡镇企业B.强化对企业管理C.开始工业化的建设D.扩大企业自主权2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1/4,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 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

”这表明邓小平主张A.设立沿海经济特区B.深入推进对外开放C.深化行政体制改革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 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材料一汉高祖颁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汉武帝时,赵过创造了代田法,使得新式耕地用具耦犁和播种用具接车相继出现,“用力少而得谷多”。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太仓之栗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从而迎来了统一以来中第一个强盛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材料二明清基本上是沿用宋元的农具,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 如手摇小型水车―拔车。

明代盛期人口约1.2亿,至清代乾隆末年人口猛增为三亿,这一时期每人平均占有粮食耕地面积由3.76亩减少到1.7亩,粮食在单位面积产量继续提高的同时,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却明显下降。

——摘编自李根蟠著《中国古代农业》(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粮食丰盛与明清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继续提高的相同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却明显下降”所反映的问题。

(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当今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到北宋时期有了一个新的转折。

由于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加之为解决战争和“岁币”造成的财政困难,政府很重视商业,所以北宋城市商业有了新的发展。

其表现在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政府允许工商业者“纳资买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结合的趋势;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市镇的集市发展,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

——摘编自吴威《宋代商品经济与城市发展》材料二明代中叶,城镇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明前期,宋元以来的一些老城镇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浙江地区的一些草市和村落很快发展成为有数百家、数千家,甚至上万家居民的规模,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市镇网络。

在明中叶兴起的城镇中,不仅出现了大量以商品集散或转口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商业性城镇,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以手工业为专业特色的市镇。

如江浙的盛泽、璞院、双林、乌镇、南洋等镇,就是随着丝织业的发达而发展起来的。

枫径、沫径、朱家涌等市镇,则与棉纺织业的发达直接相关。

浙江崇德县石门镇因为榨油业发达而成为拥有数千家的大镇,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著称,广东佛山镇以铁器制造业闻名。

......在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几个城市共同组成一个市场辐射圈,如江苏嘉定县城所辖镇市,向南方西方呈扇形辐射、大约有五层市场圈,每层大约间隔六里,最远的镇距县城四十里。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

(4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宋代城市发展相比,明代城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城镇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9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近代中国所有制结构(不包括东北和台湾地区,按1936年不变价格计算)。

——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4辑从材料中提取有关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一条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明确提取材料信息,说明须史论结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从1979-1982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包括牌价、议价、加价和市价)共提高41.6%,平均每年递增9.1%。

4年间,农民共多得差价收入746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