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前赤壁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开头一句,在“缺月”和“疏桐”之间着 一“挂”字,自然而巧妙地把天与地的景 色连接起来,显示出无限幽渺的夜空。由 此奠定了本词的感情基调,并为引出全词 的审美意象——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这 般夜色之中,仿佛有个幽人独来独往,如 同孤鸿之影。这“幽人”可能是想象的, 也可能是苏轼自比。作者在这里以幽人来 比况孤鸿,暗示自己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的品格和操守。
正音及解词 属( zh ǚ ):劝请。舷( xi á n ) 窈窕( y ǎ oti ǎ o )指女子步行舒缓的样子。 少( sh ǎ o )焉:不多一会儿。酾( sh ī )又读 (sh ā i) :斟酒。 冯( p í ng )虚:冯,通“凭”。凌空之意。 倚歌而和( h è )之:按照歌曲的节拍,同声应和。 袅袅 ( ni ǎ o )形容声音悠长婉转。嫠( l í )妇:寡妇。 愀( qi ǎ o )然:忧愁的样子。缪( li á o ):通“缭”,盘绕。 舳( zh ú )舻 (l ú ) :舳,船尾;舻,船首。 槊( shu ò ):长矛。糜( m í ):鹿的一种。 扁( pi ā n )舟:小船。渚( zh ǔ )水中小块土地。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
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 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
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 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 乌台诗案:针对苏东坡的文字苏轼的诗词在社会 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 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 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 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 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文体知识:
• 赋:是汉代形成的一种文体,有“汉赋” 之称,赋讲究词采、对偶、韵律和铺叙, 常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有诗歌和散文 特点。后来或向骈文方向发展,称为 “骈赋”、“律赋”,或进一步散文化, 称为“文赋”、“散赋”。“文赋”也 是散韵结合,但散文意味颇重,特别是 到了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具一 格。本文就是一篇文赋,是一篇记游散 文。
《狱中寄弟子由》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写作原因
有趣的是,这两首诗使苏轼逢凶化吉, 死里逃生。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投狱 中,绝望之余作此诗,传到宋神宗手里,神 宗看后大为感动,对他从轻发落,贬到黄州。 这就有了苏子泛舟赤壁,忆古抚今,千古佳 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 也得以诞生。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孤鸿缥缈不 定,刚一栖身,又遭惊扰。“却回头”, 极逼真地描摹出倍受惊扰的神态。“有” 什么“恨”,苏轼未正面回答,以空白的 笔法给读者留下思维空间,增强了本词的 诱发力和神秘色彩。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 心怀幽怨和不满,宁愿寄宿于荒冷的沙洲, 也不肯栖于寒枝之上。“拣尽”和“不肯” 两词,明确地表明了孤鸿不愿随俗同污, 入世屈志的孤高品质。“寂寞”和“冷”, 则说明孤鸿甘于忍耐寂寞和苦痛。
• 全文以风、水、月为描写主景,画意、诗情、 哲理交融一体。文章首段先写画意,描绘清风 明月、波光万顷的秀美景色。作者陶冶于大自 然的美景中,产生心旷神怡、羽化登仙之“诗 情”。此为由景生情,寓情于景。二段主客饮 酒乐甚,主人扣舷而歌,乐极生悲,客吹洞箫, 更渲染悲情。三段客由赤壁之景,联想到与赤 壁有关的历史人物,再抒发人生苦短的悲怀, 将诗情渲染到极致。四段移情入理,主人面对 同景而生异情,以水与月为喻,论述变与不变 的哲理。最后主客得到解脱,由悲变喜。全文 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情景理水乳交融。
作业
1、阅读《后赤壁赋》,领悟文中景、情、理 的交融; 2、欣赏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风波》,体会这两首词中的思想感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 作》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 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读】 •
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 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 民,心中不满,发泄于词中,因而激怒新 党,被捕入狱,历时百余日。出狱后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暂居定慧院。这段经历, 总不免使他产生孤寂之感。
3、理清线索:提问本文有什么线索?可分为几部分?
情感线索:


三部分
—— ——

1、乐 设疑:苏子因何而乐?从哪可以看出?
(第一自然段)
泛舟游玩→见景而乐 精美语句→可以看出
2、悲 讨论:苏子缘何转悲?有几层原因?
(第二、三自然段)
客人吹箫,箫生悲愁; 主客问答,人生苦短
3、喜
(第四、五自然段)



苏 轼

苏轼其人
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 通。儒家和佛老思想。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联系背景,迁移导入
1. 苏轼绝命诗 2. 苏轼《赤壁赋》
苏轼绝命诗
《狱中寄弟子由》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千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参考: 阐述哲理→转悲为喜
(变与不变的庄子相对主义哲学思想, 纵情大自然。)
• 本文以作者的感情的变化为贯串全文的 内在线索,先写因泛舟江上而生遗世独
立之乐,再写听到箫声呜咽而兴人生无
常之悲惨,wenku.baidu.com后经过相互辩驳,认识归
于一致,终于“喜而笑”,精神得到了
解脱。
本文的主题
• 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 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他身处逆 境仍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主客对话实质上反映了作者思 想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
• 文中的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 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作者把政 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把乐观旷 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主终于说服客, 反映了其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战胜了消极 的一面,从而肯定了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写作特色:景、情、理有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