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苏轼》课件PPT
合集下载
《赤壁赋》ppt课件35张
之须臾,慕长江葫之芦无穷嘱,,劝挟酒飞仙寄以生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
得短暂,托遗响于悲风。”带着
屡次得到
给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
客人因何而悲?
解
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洲,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 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 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 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 十分形象、真切。
阅读第三段,解释重点词义,翻译语句意思。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
容颜改变
端坐
为何,宾语前置
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
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段
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以水与月设喻意在表明: 万物既变又不变。
2、应从变与不变的不同角度去 看待自然与生命的永恒与短暂。
3、表现一个矛盾的苏轼:失意 悲观中又保持豁达乐观,随遇而 安的情怀。
流逝的江水
消失 圆缺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终于
假若
竟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羡慕什么
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
部编版必修上册16.1 《赤壁赋》教学 课件(共25张PPT)
, 简 单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 处 说
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
①②③:状语后置 ④定语后置
夜游赤壁之乐
景:月下赤壁 ——开阔、朦胧、清幽、空灵
事:泛舟赤壁 ——良友相伴、古诗佐酒
第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不 添 明 请 必加即在 过具可此
二 于 体 , 处
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繁琐
内 容
不 必
添 加
,,过具
段 空明兮溯流光;①渺渺兮予注意版
文 字 尽
于 繁 琐
体 内 容
面量,,
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②客 美 言 观简 度意
注 意 版
文 字 尽
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赅 , 简
面 美 观
量 言 简
单度意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
说。赅 明请, 即在简
可此单
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 处 说
——《定风波》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 并没变成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 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故。
——林语堂《苏东坡传》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曹丕《大墙上蒿行》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志》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第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不 添 明 请 必加即在 过具可此
四 于 体 , 处
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繁琐
赅 , 简
面 美 观
量 言 简
单度意
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赤壁赋》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词类活用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 向:向西望,向东望) ②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③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⑥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方位名词作动词:攻占;向东进军))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赤
壁
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 积累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 学习把握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景、情、理
三者融合的写作特点; 3. 正确理解作者纵情山水的情感和文章寄寓
的旨趣; 4.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培养积
极向上的人生观。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 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 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 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 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2.《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景、情、理 是如何融合到一起的?
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这样以景为中心,因景而乐、触景生悲、借景议理,景、情、理 和谐地融为一体!
16.1《赤壁赋》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我们要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情,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志存 高远,却又不拘泥于眼前的小事、杂事、乱事,这样才能以坦荡的胸怀干成 大事!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更是形象地比喻:儒家像粮食店,是中国人的精神粮 食;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不必去理会它;可是精神上一生病,就非 去不可。
五、成有趣之人
经过了赏有趣之景,做有趣之事,修 有趣之心,悟有趣之理后的苏轼,给 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趣之人的形象。 于是,结尾处,苏轼与客人开心地重 新饮酒。
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只是我们习惯了给快乐标上价格。 年轻时,我们都曾告诉自己:等以后月入多少,我一定会很开心;等我 买了房子买了车,我肯定会非常满足。 虽然口袋比年轻时鼓了不少,却也不曾寻见期待的那一份幸福。 其实,世上最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只是缺少一颗能感知幸福的心。
四、合作探究
《赤壁赋》采用“主客问答” 的说理方式,逐层阐述自己的 观点,将人、景、事、情、理 完美融合在一起。那么,你认 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问 答吗?主客所表现的人生态度 有什么不同?
鉴赏理趣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滚滚江水,看似奔腾而去,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逝去。 正如月亮的圆缺,它按照周期变化,最终并未有增加或减少。
。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如果从事物易变来看,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但如果从不变 的角度看,世间一切皆永恒。 既然天地与我们每个人都同在,那又何必去羡慕旁人呢?
武赤壁
全能苏
苏轼(1037年-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铁冠道人。眉州 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美食家、画家。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更是形象地比喻:儒家像粮食店,是中国人的精神粮 食;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不必去理会它;可是精神上一生病,就非 去不可。
五、成有趣之人
经过了赏有趣之景,做有趣之事,修 有趣之心,悟有趣之理后的苏轼,给 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趣之人的形象。 于是,结尾处,苏轼与客人开心地重 新饮酒。
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只是我们习惯了给快乐标上价格。 年轻时,我们都曾告诉自己:等以后月入多少,我一定会很开心;等我 买了房子买了车,我肯定会非常满足。 虽然口袋比年轻时鼓了不少,却也不曾寻见期待的那一份幸福。 其实,世上最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只是缺少一颗能感知幸福的心。
四、合作探究
《赤壁赋》采用“主客问答” 的说理方式,逐层阐述自己的 观点,将人、景、事、情、理 完美融合在一起。那么,你认 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问 答吗?主客所表现的人生态度 有什么不同?
鉴赏理趣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滚滚江水,看似奔腾而去,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逝去。 正如月亮的圆缺,它按照周期变化,最终并未有增加或减少。
。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如果从事物易变来看,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但如果从不变 的角度看,世间一切皆永恒。 既然天地与我们每个人都同在,那又何必去羡慕旁人呢?
武赤壁
全能苏
苏轼(1037年-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铁冠道人。眉州 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美食家、画家。
《前赤壁赋》课件(共51张PPT)
逆流而上 流水上映着 的月光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悠远的样子
心怀
有个会吹洞箫的客人, 按着歌声而吹箫伴奏,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定语后置标志
指代“歌”
箫声呜咽, 象含怨,象怀恋, 象抽泣,象低诉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 《前赤壁赋》是一首诗,一首意境优美的 散文诗,一首探索人生哲理的哲理诗。
• 全文有五个自然段。 • 第一段,(从篇首至“羽化而登仙”)
写作者与客人月夜泛舟的情形和飘飘欲仙 的欢快心情。
• 分两个层次: • 第一层:介绍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 • 第二层:写月出后的景色与登仙之乐。
• 这一段写景主要抓住清风、明月、江水这 三个方面,不仅准确地概括出这次夜游赤 壁具体环境的特点,有力地突出作者的主 要感受;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文章的艺术 构思和结构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 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 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 台诗案”。
•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 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 后苏轼虽经营救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 已变得心灰意懒,精神上也因这一场卑鄙 的文字狱受到沉重打击,于公余便带领家 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 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 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 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 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悠远的样子
心怀
有个会吹洞箫的客人, 按着歌声而吹箫伴奏,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定语后置标志
指代“歌”
箫声呜咽, 象含怨,象怀恋, 象抽泣,象低诉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 《前赤壁赋》是一首诗,一首意境优美的 散文诗,一首探索人生哲理的哲理诗。
• 全文有五个自然段。 • 第一段,(从篇首至“羽化而登仙”)
写作者与客人月夜泛舟的情形和飘飘欲仙 的欢快心情。
• 分两个层次: • 第一层:介绍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 • 第二层:写月出后的景色与登仙之乐。
• 这一段写景主要抓住清风、明月、江水这 三个方面,不仅准确地概括出这次夜游赤 壁具体环境的特点,有力地突出作者的主 要感受;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文章的艺术 构思和结构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 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 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 台诗案”。
•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 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 后苏轼虽经营救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 已变得心灰意懒,精神上也因这一场卑鄙 的文字狱受到沉重打击,于公余便带领家 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 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 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 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 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赤壁赋》ppt课件41张
些句子写出了泛舟者在这样景色下产生的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
景色:
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 的情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 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 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 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 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思想。
少焉:一会儿。
横:笼
白
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纵:放任,任凭。
一苇:一片苇叶,指小舟。 所:……的地方
如:往,到……去 。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无边的江面。 茫然:形容江面旷远迷茫的样子。
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 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 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肴核:菜肴和果品。 既:已经。 狼籍: 纵横凌乱,也写作狼藉。 枕藉( jiè):互相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发白,即天亮。 客人高兴地笑起来,(于是)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 已吃光,酒杯盘碟杂乱地摆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舟中, 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天亮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使…整理。 (使动用句)(形用动) 危:使…端正。 何为: “为何” (宾语前置)
我不禁感到凄怆,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 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
苏轼《前赤壁赋》PPT课件
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案”屡遭贬谪。在困顿中,
他从佛道思想中寻找解脱,
但谈禅而不佞佛,好道而不
避世,妥善地将儒释道融合,
以达观自处的态度来适应复
杂的政治和人生。他一生坎
坷,但在文学史上却光照千
古,是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
领袖。
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前赤壁赋
目录
1 学习要点 2 作者简介 3 创作背景 4 字词翻译 5 思想内容 6 作品赏析 7 辑评
一、
一、欣赏此赋中充盈着的诗情画意和理趣之美 二、掌握重点字词句式。 三、正确看待作品中的虚无主义以及正确评价文
章的思想内容。
夜游赤壁
二、作者简介
东 坡
像
[]
元
苏轼一生在激烈的新旧
赵
孟
党争中度过,又因“乌台诗
可知此赋确是记游的实录。参照同时所 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更可看出 赋中咏及曹操,词中咏及周瑜,两两相当; 而词中“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用 “人道是”三字传疑;比赋中用“此非孟德 之困于周郎者乎”一句传疑 。
四、字词翻译
既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兴:起,作。 凌:越过。 虚:太空。 遗世独立:离开尘世,超然存在。 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 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愀(qiǎo )然:忧郁的样子。 酾(shī )酒:斟酒。 骤:屡次。 适:享用。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竹石 图》等传世。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 合起来。提出“以诗为词”的主张。开阔 了词的意境与内涵,以雄大的才力、开阔 的胸襟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 内涵与表现手法。
《前赤壁赋》(苏轼)80张PPT完整课件
❖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 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苏轼
苏门三学士:苏洵、苏轼、苏辙 散文“欧苏”:欧阳修、苏轼 宋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宋词“苏辛”:苏轼、辛弃疾 宋书法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洞庭秋色赋 苏轼笔迹
苏轼赤壁赋
古木怪石图 苏轼
竹石图
苏轼
画像为李公麟所画
黄问身心 自
州余如似 题
惠平不已 金
州生系灰 儋功之之 州业舟木 。,。,
山 画 像
东坡帽东坡巾
东坡肉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 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 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被贬黄州之后 ,苏轼生活贫困,行动不得自由,过着半囚 徒的日子。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 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
3.余音袅袅( niǎo ) 12.渔樵( 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
5.嫠妇( lí )
14.匏樽( páo )
6.愀然( qiǎo )
15.蜉蝣( fúyóu )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 zàng )
8.舳舻千里(zhúlú ) 17.狼藉( jí )
❖ 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 书法、绘画
❖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乐府》等。
❖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 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 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 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擅长 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 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为 “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 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轼
苏门三学士:苏洵、苏轼、苏辙 散文“欧苏”:欧阳修、苏轼 宋诗“苏黄”:苏轼、黄庭坚 宋词“苏辛”:苏轼、辛弃疾 宋书法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洞庭秋色赋 苏轼笔迹
苏轼赤壁赋
古木怪石图 苏轼
竹石图
苏轼
画像为李公麟所画
黄问身心 自
州余如似 题
惠平不已 金
州生系灰 儋功之之 州业舟木 。,。,
山 画 像
东坡帽东坡巾
东坡肉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 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 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被贬黄州之后 ,苏轼生活贫困,行动不得自由,过着半囚 徒的日子。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 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
3.余音袅袅( niǎo ) 12.渔樵( 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
5.嫠妇( lí )
14.匏樽( páo )
6.愀然( qiǎo )
15.蜉蝣( fúyóu )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 zàng )
8.舳舻千里(zhúlú ) 17.狼藉( jí )
❖ 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 书法、绘画
❖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 乐府》等。
❖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 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 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 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擅长 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 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为 “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 墨竹、怪石、枯木等。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新课导入: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赤壁赋》ppt课件33张
第 三 段 名作动,捕鱼砍柴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朋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喻短暂生命
米
片刻,短暂
同“嘱”,劝请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
一下子 箫声
偕同
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 相劝饮。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颗米粒。哀 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想与神仙一起邀游,同明月一样永世长 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这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押韵
间天然仙
桨光方 慕诉缕妇
-an
-ang -u
用韵换韵情况
稀 飞 诗 昌 苍 郎 -i
-ang
东 空 雄 鹿 属 粟 -(i)ong -u
穷终风
-(u)ong/eng
往长瞬尽 主取月竭 色适
-ang -u -入声
-un/in -ue/ie
酌藉白
-入声
字词正音
1.壬戌( rénxū ) 2.桂棹( zhào )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
7.山川相缪( 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9.旌旗( 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ò ) 12.渔樵( qiáo ) 13.扁舟( piān ) 14.匏樽( páo ) 15.蜉蝣( fúyóu) 16.无尽藏( zàng )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赤壁赋》ppt课件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香草
高洁的品质
美人
课本:所思慕的人(贤君明主)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2.圣明的君主;3.美好的理想
第二段
定语后置句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回顾作者
《自题金山画像》 22岁中进士
26岁凤翔府签判
心似已灰之木, 徐
密州
自请外调杭州
苏
身如不系之舟。 州
湖州
元丰三年黄州
轼
的
问汝平生功业,
哲宗元年回京 元丰七年汝州
仕
途
黄州惠州儋州。 自请外调杭州 颖州 扬州 定州
逝世常州
62岁儋州
59岁惠州
作者思想
儒 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 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 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赏景、饮酒、诵诗、吹箫、与朋友进行思想交流 (对人生发出感慨)
➢ 在整个游玩的过程中,苏轼有哪些情绪变化呢? (找出原文中相应的句子)
“于是饮酒乐甚”
“苏子愀然” “客喜而笑”
乐悲 喜
一、思考诗人为何而乐
第一段
状语后置句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是如何写景的,这两句写景有什 么作用?
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 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 胧,风月无边,秋景如画。
①这两句写景运用了触觉和视觉相 结合的手法。 “徐”从触觉写清风之柔缓,“兴” 从视觉写清风之轻柔,这两句描绘 出秋江的澄净平和。
《赤壁赋》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 悠像久不,太象合细拍长,的但丝线却延有绵深不知其
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断中。道使理得,潜于藏是在才深潭有中下的段蛟的
龙“跳正起襟舞危来坐,”使问得孤客独:小“船何为
上其的然寡也妇?哭”泣起来。
翻译与理解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 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 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 乎?西望夏口 ,东望武 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 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shī酒临江 ,横槊赋 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 今安在哉?
渺沧海之一粟。哀 吾生之须臾 ,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
的间消,逝微想小得到象自大己海仙我的飞水是们无升无要生 穷漫穷摆命 无游的 尽,想脱短 。和到现促 希一人实, 望起生处
以漫游 ,抱而长终。境永,世长却存“。知明不知道可这乎种骤想法得”。
知不可乎骤得 ,托 赋是写不“可客能轻人易”实的现的生,悲只之好因,
享 穷 念用 的了它 宝。们 藏最不 ,后会 我他竭和尽您为。可“这以客是共人大同”自享然用指的的出无。 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
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达开
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
翻译与理解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了酒
杯,重新斟酒再喝。菜肴和果
客喜而笑,品都吃完了,空杯、空盘杂乱
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 , 与山间之 ,耳得之而为声 ,
能 各取有用主。,只“有苟江上非的吾清之风所,有和山,间虽的, 耳 一朵毫听而到莫它取就”成为。声如音此,,眼人睛看世到间它 就 的成荣为辱颜、色得;失取用、它忧们乐没便有不人制足止为,
《赤壁赋》PPT课件30张
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 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摈弃碌碌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 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有,从中得到乐趣。
5.讨论:有人认为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实际上 是阿Q精神的体现,让人有空虚的消极之感,你怎么认为?
【提示】观点一: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率真。他的屡遭贬 斥,从外部原因来说,是北宋党争的产物;从他自身的原因来看, 则毋宁说是一场性格悲剧。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坷多艰。青年时 代的苏轼,由于得到欧阳修的提携,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但随 着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苏轼的厄运也就接踵而来,屡遭贬谪,越 贬越远。
【提示】举 属 诵 歌 纵 凌
③诗人的感觉如何: 【提示】“浩浩乎”“飘飘乎 ”与友人相聚、泛舟江 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内心舒畅飘逸、 超然物外、飘飘欲仙,心中十分喜悦。
2.①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如何变化? 由乐到悲
②它们之间转化的媒介是什么?
箫声
③作者是如何描绘箫声的?
【提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泣孤舟之嫠妇”,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以及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 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 象、真切。
伤时之情,甚为悲伤。明确客之
了文章的经典。
三悲:一由古今历史对比生悲;
二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三由理
想现实矛盾生悲。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 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 历史人物,是写景;再由“而今安 在哉”的问句,揭示人生短促之 “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二人, 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是抒情。
课堂归纳
赤壁赋
月夜泛舟 饮酒赋诗
凭吊古人 由乐转悲
苏子答客 感悟人生
《赤壁赋》ppt课件17张
美人: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 香草美人——最早出自于屈原《离骚》 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① 箫声幽咽悲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 政治失意悲苦: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思考:文章第三节客为何而悲?
(一)叹英雄固难在: 感伤人生的无常。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 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二)对比自然的永恒哀伤生命的短暂渺小。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思考:第三段是怎样将写景、情、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 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
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 议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 之所共适。”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① 箫声幽咽悲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 政治失意悲苦: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思考:文章第三节客为何而悲?
(一)叹英雄固难在: 感伤人生的无常。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 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二)对比自然的永恒哀伤生命的短暂渺小。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思考:第三段是怎样将写景、情、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 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
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 议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 之所共适。”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 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课件(77张PPT)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 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 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 第2自然段主要内容:
写由乐甚到希望为国分忧、建功立 业而不得之忧伤。主客由乐而悲。
容色改变的样子 端坐 连词,表承接关系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
当
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
遮蔽
(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 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酾 (shī)酒:斟酒。槊:长矛
(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当他攻破荆州,夺得江陵,顺流东下的时候战舰千 里相接,旌旗遮天蔽日,面对大江酌酒豪饮,横握 长矛吟诗时,那本是一代了不起的英雄啊!可是如 今在什么地方呢?
管乐器的一种 同声相应。唱和 呜呜咽咽 •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
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使动用法,使……起舞。
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
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细丝。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深谷中 使动用法, 的蛟龙 使……哭泣。
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
向西可望见夏口 向东可望见武昌
环绕
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
草木茂盛苍翠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苏子忧伤得变了脸色,他整好了衣襟, 严肃地端坐着,问那个客人道:“为 什么吹得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道: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就 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可望到夏口, 向东可望到武昌,山和水相互缭绕, 树木茂密,一片苍翠,这不就是曹孟 德被周瑜击溃的地方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全文思考: 读全文思考: 苏轼在游赤壁时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苏轼在游赤壁时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饮酒乐甚
(乐)
愀然
(悲)
喜而笑
(乐)
第一段
通“嘱”劝酒 古 义: 明 月 停 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 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 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 名→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 状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 通“凭”,凭
未尝往也(水)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也( 卒莫消长也(月) 无尽也( 无尽也(人)
水、月、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的问 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 题上,观点有何不同? 题上,观点有何不同? 物 人 客: 无穷、不变 无穷、 (悲) 须臾、变化 (片面) 片面) 须臾、 (全面) 全面)
苏轼: 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 苏轼: (喜)
(用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 用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 这是一种理性的思辩) 这是一种理性的思辩)
分析“取与不取” 分析“取与不取”
取 清风明月 不取 非吾之所有
(大自然是一种抚慰人心灵、开阔人 大自然是一种抚慰人心灵、 胸襟、陶冶人情操、 胸襟、陶冶人情操、启迪人智慧的百 科全书。) 科全书。)
通“缭”,盘 绕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形→使动
苏轼的悲从何而来? 苏轼的悲从何而来?
从歌声中来 从箫声中来 从历史人物中来 从个人境遇中来 (政治失意) 政治失意) (箫声幽怨) 箫声幽怨) (人生无常) 人生无常) (生命短暂) 生命短暂)
第四段
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 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 自倒非人推。(李白《襄阳歌》)
但后人评价说, 王安石身为宰相, 但后人评价说 , 王安石身为宰相 , 气量心 胸也太狭小, 他虽懂得地方上的风俗人情, 胸也太狭小 , 他虽懂得地方上的风俗人情 , 也不应该因苏轼错改了他的两句诗而立 乌台诗案” 置苏下狱, “ 乌台诗案 ” , 置苏下狱 , 进而又随便发 配人家。 这样做, 与搞“ 文字狱” 配人家 。 这样做 , 与搞 “ 文字狱 ” 有何区 其实, 从史实上看, 王安石罚苏东坡, 别 。 其实 , 从史实上看 , 王安石罚苏东坡 , 错改两句诗不过是表面上的次要的原因, 错改两句诗不过是表面上的次要的原因 , 实质上主要原因, 实质上主要原因 , 则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 安石变法。 因此之故, 苏轼先被贬惠州, 安石变法 。 因此之故 , 苏轼先被贬惠州 , 后再次遭贬儋州。 后再次遭贬儋州。
注音
1、壬戌(rénxū 壬戌( ) 2、桂棹(zhào) 桂棹( 3、余音袅袅( niǎo 余音袅袅( ) 4、幽壑( hè ) 幽壑( 5、嫠妇( lí ) 嫠妇( 6、愀然( qiǎo) 愀然( 7、山川相缪( liáo) 山川相缪( zhúlú 8、舳舻千里( 舳舻千里( ) 9、旌旗(jīng ) 旌旗( 10、酾酒( shī ) 10、酾酒( 11、横槊(shuò 11、横槊( ) 12、渔樵( qiáo 12、渔樵( ) 13、扁舟( piān 13、扁舟( ) 14、匏樽( páo) 14、匏樽( fúyóu 15、蜉蝣( 15、蜉蝣( ) 16、无尽藏( zàng 16、无尽藏( ) 17、狼藉( jí ) 17、狼藉( 18、枕藉( jiè ) 18、枕藉(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 , 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 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 , 尤 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 影响下, 早年便‘ 学通经史, 影响下 , 早年便 ‘ 学通经史 , 属文日 数千言” 宋仁宗嘉花二年( 数千言 ” ; 。 宋仁宗嘉花二年 ( l057 苏轼中进土, 年方21岁 年 ) 苏轼中进土 , 年方 岁 , 嘉拓六 年 , 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 公事, 由此, 公事 , 由此 , 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 仕途生涯。 仕途生涯。
第五段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 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写客听了作者一番话后,转悲为喜,开怀 畅饮。
苏轼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苏轼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矛盾关系 变
逝者如斯( 逝者如斯(水) 盈虚者如彼( 盈虚者如彼(月) 时刻在变(人) 时刻在变(
变与不变 取与不取 不变
小结: 小结:
(苏轼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辨中、从自然美景 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辨中、 中解脱了出来, 中解脱了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辨使他乐观旷 达。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 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 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 外散步, 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 外散步 , 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 : 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 “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 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 罗罗 。 ”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 , 走过去问小孩喊 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 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 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象芝麻大的黄色、 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象芝麻大的黄色、 黑色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就问小孩说: 黑色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就问小孩说:“这是 什么虫? 小孩说: 黄狗虫,黑狗虫。 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 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 坡离开花丛 , 来到一棵榕树下 , 正碰到树上有 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便问旁人: 这是什么鸟? 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便问旁人:“这是什么鸟?” 旁人答道: 这叫明月鸟。 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 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古: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 内心所思慕的人, 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的象征。 的象征。
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三段
名 ↓ 状
名 ↓ 意 动
“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 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 古: 对人 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尊称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 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名 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 ↓ 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 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 动 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 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前赤壁赋》 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 , 七月, 《 前赤壁赋 》 写于元丰五年 七月 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 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 。 作者无辜遇 长期被贬, 郁愤之情, 实在难免。 害 , 长期被贬 , 郁愤之情 , 实在难免 。 但 他又能坦然处之, 他又能坦然处之 , 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 上的解脱, 上的解脱 , 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 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 而又自解其愁, 倒 。 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 , 而又自解其愁 , 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者, 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可见赋要 做到“体物” 写志”的完美统一。 做到“体物”与“写志”的完美统一。 探究:赋是古老的文体之一。 体物” 探究:赋是古老的文体之一。“体物”即 描摹景物, 写志”指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描摹景物,“写志”指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体物” 写志” “体物”与“写志”要高度统
二、 简介作者
林语堂在他的《 苏东坡传•序 林语堂在他的 《 苏东坡传 序 》 中写得十分明确 而详尽: 而详尽:“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 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 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 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 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 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 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 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 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 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 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前 赤 壁
苏 轼
赋
问
苏轼
余 平 生 功 业 , 黄 州 惠 州 儋 州 。
心 似 已 灰 之 木 , 身 如 不 系 之 舟 。 自 题 金 山 画 像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 苏轼(1037年 24日),字子瞻, 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 和仲, 东坡居士” 和仲,号“东坡居士”,世 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 人称其为“苏东坡”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豪放派词人代表 词人代表。 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 苏”。 作为杰出的词人,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 放词风, 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 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 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宋 四大书法家之一。 四大书法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