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合集下载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有功电能计量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有功电能计量

分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较低的频率分辨率 , 时 I 町 ¨( z ∈ ) = 0 , , z) ∈ () 4 窗和 频 窗的宽度 可 以调 节 , 适合于检 测 到突变信 很 对 离散信 号 ,采 用式 () 2 、式 ()构造 的小 3 号和 非平稳 信号 。但 是 ,小波变 换是对 低频频 带不 波 包序 列进行 2层 分解 ,分解 结构如 图 1 示 。 所 断地 进行 二进划 分 , 从而 导致对 高频信 号频率 分辨
第 2 卷 第 2期 6
1 4







V0 _6 I .No 2 2 .
2 1 2月 0 0年
El cr cP we ce c n n i e rn e t i o rS in ea d E g n e i g
F b ,2 0 e . 01
基于小波包变换 的有功 电能计量
( v ltT a som,WT Wa ee rn fr )作 为 ∞ 函数 w( 的 闭包 空 间; ” 函数w。) 是 o) t 是 ( f 的闭包空 间 ,并令 满足 双尺度 方 程 :
w (= 2 hkw(t f √ (  ̄ - ) ) 2
小波理 论里 , 何 时域信 号都 可 以用 小波 基 函数 的 任 加 权线 性和 来表 示 , 电压信 号表 示 为
中系数 和 的递 推公 式为
X= 0一 O k ∑h2 ) (

() 6 () 7
) 一 - (时 ∑h:
正交 小波 的重构 公式 为

(= f ∑ ∑ 西 ) (+ ) ( f 七 )
率较 低 。小波 包变 换建立 在 小波变 换 的基础之 上 , 它对 高频和 低频频 带都 做二进 划分 , 后使整 个频 最 带都 被划 分为均匀 的子 频带 , 从而提 高信 号分析和

华北电力导师介绍-电力系

华北电力导师介绍-电力系

电力工程系一、简介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力工程系是我校的骨干院系,成立于1958年建校之初。

四十多年来无数电力人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取得了累累硕果。

电力工程系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5个学科均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工理论新技术是部级重点学科,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实验室是教育部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高电压技术与电磁兼容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磁场分析、测试实验室是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

今天的电力工程系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着一支学术造诣高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杨以涵教授是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杨奇逊教授是我国微机继电保护方向的奠基人。

目前本系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9人,副教授2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6 人。

近五年共承担科研项目近300项,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和其他省部级重点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近5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获专利6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7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200余篇。

电力工程系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已与美国、英国、瑞士、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

硕士论文选题90%以上是来自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生产实际的攻关项目,学位论文水平较高,得到了校内外同行的好评。

一大批研究生毕业后取得多项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大都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

二、专业介绍(一)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与电能的生产、传输、变换使用、控制、管理等有关的专业。

华北电力导师介绍动力系

华北电力导师介绍动力系

动力工程系一、简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共设有6个二级学科,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先后获得其中四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分别是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其中热能工程于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在这几个学科都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还在不断开拓创新,以满足时代的要求。

二、专业介绍工程热物理 080701工程热物理是本一级学科内其它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其它二级学科广泛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主要业务范围: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气动热力学、多相流,能源的清洁高效转换及新能源等。

我校是国内较早从事本学科研究的单位之一。

多年来,在以下一些方向取得了进展,并形成特色。

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一)我校在火用分析与热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我校是我国节能理论与技术早期的倡导者和推进者之一。

早在1974年就把火用分析正式列入教材,1980年开始撰文提倡火用分析。

1982年在国内首次把现代热经济学写入教材,1985年出版了节能方面最早的专著之一《节能原理》,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又进一步致力于把现代节能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单耗分析理论,用于电厂节能降耗、热电联产、海水淡化、余热利用等各领域。

我校是国内热经济学的创始与倡导单位之一。

多年来在热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开创性成果,提出了矩阵模式热经济学、热经济学定价等新理论。

(二)我校在发电厂节能诊断与经济运行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九十年代以来,我校在能量系统的分析和优化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火电厂节能潜力诊断的理论及火电厂热力系统分析的新方法—热耗系数变换法。

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火电机组性能在线监测与能损诊断系统。

本系统已在达拉特旗发电厂、张家口发电厂等几十家电厂投入使用,对指导火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降低发电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直接经济效益达两千多万元。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职工,导师基本信息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职工,导师基本信息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职工基本信息一览表学院领导序号姓名性别职称职务办公室地点办公电话办公电话崔翔男教授博导院长教孙凤杰男教授党总支书记教肖湘宁男教授博导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教艾欣男教授博导副院长教许刚男教授副院长教丁立健男教授副院长教鹿伟男讲师副书记兼副院长教院办公室刘春磊男工程师院办主任教赵宪平女工程师教孙颖女高工教陈国旗男高工调研员教王志斌女高工组织员教徐臻华女教授反聘教科研与学科建设科付行军男助教科长教孟怿女工程师教教学管理科宋金鹏男讲师科长教王玲玲女工程师教郝晓飞女助工教学生工作科李辉男助教团总支书记教王倩女讲师科长教耿晔女助教教张顺涛男助教教马冬男助教教通信技术研究所通信教研室唐良瑞男副教授研究所所长教孙毅男副教授科研副所长教刘文霞女副教授教学副所长教孙凤杰男教授党总支书记教祁兵男副教授支部书记教梁明男副教授教卢文冰男副教授教翟明岳男副教授教仇英辉男讲师教吴启宏女讲师教吴润泽女讲师教朱红云女讲师教杨春萍女讲师教杨秋霞女讲师教徐征女助教工会小组长教崔维新男工程师教冯小安男工程师教薛礼妮女工程师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方研究所杨奇逊男教授博导主任(工程院院士)教五-肖湘宁男教授博导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教李庚银男教授博导副主任教毕天姝女教授副主任(研究所所长)教黄少锋男教授博导科研副所长教-肖仕武男讲师教学副所长(支部书记)教王增平教授博导研究生院(筹)副院长刘万顺男教授博导教-刘建飞男教授转张振华男教授秦立军男教授陈钢杰女副教授郑涛男讲师教王炳革男高工教胥国毅男高工教龙云波男助工教张鹏男助工教许兵男助工工会小组长教-输配电系统研究所城市供用电教研室张建华男教授博导研究所所长教黄伟男副教授科研副所长教徐明荣男讲师教学副所长(工会小组长)教刘宗歧男教授成教学院院长教杨京燕女教授支部书记教刘连光男教授教刘自发男讲师教刘其辉男讲师教于晗讲师教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电力电子教研室韩民晓男教授研究所所长教谭伟璞男副教授科研副所长(支部书记)教文俊女副教授教学副所长教徐永海男教授教夏瑞华男副教授教李焕明男副教授教刘晋男讲师工会小组长教朱永强男讲师教姚蜀军男讲师教。

同时考虑铁损与磁饱和的异步电动机模型研究

同时考虑铁损与磁饱和的异步电动机模型研究
张仲玮 ,焦彦军,朱 颖
(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与 电子工程学 院,河 北 保定 0 10 ) 70 3
摘要:根据交流异 步电动机 理论 ,提 出了一种同时考虑铁损 与主磁路饱和 的异步电动机非线性数 学模型。
根据该数学模型在 M T A /m lk中 A L BS un 搭建了仿真模型。最后以实际电机为例,利用仿真模型对异步电 i i
MA L T AB语言 是 目前 国际上流 行 的一种仿 真
[ , ,; ,…. , ]

厶 +
f 【 m , . ; 输 入磁 化 曲线 中的数据 = ,… , , 】 p p lf ( , ,5; 调用 p lf 函数 = oy t f i m ) oy t i a= 4,a= 2,a= 0 输 出结果 5,a= 3,a = l,a= 由式 ( )~ ( )就构 成 了同时考 虑铁 损与 主 1 4 磁路 饱和 的三 相交流 异 步 电动 机 的动态 数学模 型 。 根据该模型就可 以搭建其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研
2 8
第2 6卷第 2期
2 1 年 2月 00







Vo . 6 1 .No2 2 .
Elc r cP we ce c n g n e i g e t i o rS in ea d En i e rn
F b. 0 0 e ,2 1
同时考虑铁损与磁饱和 的异步 电动机模型研 究
动机启动过程进行 了动 态仿真研 究,验证 了模型 的正确性 。 关键词:异步电动机;铁损;瞬态饱和;MAT AB L
中图分类号:T 4 M3 3 文献标识码 :A
铁损与电机铁心结构,电压频率, 磁通密度等 0 引 言 诸 多 因素有 关 , 很难 精确 计算 。若要在 电机动 态模 型 中考虑 铁损 , 以按照异 步 电动 机物 理模型 的思 可 异 步 电动机 的动态数 学模 型是 一个高 阶次 、 非 想 , 根据 铁损产 生 的机 理 ,把 电机 的铁损 用一 个等 线性和 强耦合 的 多变量系 统, 析起 来十 分复杂 n。 效 的纯 电阻绕 组 的损耗来表 示 。如 图 1 分 】 所示 。 因此通用的异步 电动机数学模型大多是在忽略铁损 以及主磁路饱和等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简化的线性模 型 。但是铁 损 、磁 饱和 、集 肤 效应等 非线性 因素在 电机 的实 际运 行 中是确 实存在 的 , 得一些 参数 不 使

刘云鹏男1976年04月生汉族1999年和2005年获华北

刘云鹏男1976年04月生汉族1999年和2005年获华北

刘云鹏,男,1976年04月生,汉族,1999年和2005年获华北电力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学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9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联合博士后。

2013年3月至今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工程系副主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电网公司“特殊条件下输变电设备绝缘技术科研攻关团队”外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高电压技术》特约评审。

主要从事超特高压输电技术、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和智能化电气设备方面的研究工作。

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高电压技术》、《高电压测量》等课程。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973”子课题1项、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1项,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重点项目6项,以及其他多项横向课题;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特高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智能电网“863”项目等。

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3项,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3项,在《IEEE 绝缘电介质汇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被SCI或EI检索30余篇。

目前主要研究课题包括:(1)复杂环境下超特高压输电的外绝缘和电晕特性;(2)电气设备智能化和状态检修;(3)复合绝缘材料的老化特性。

联系电话:138********E-mail:gylyp@。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通信硕士生导师介绍(有史以来最全)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通信硕士生导师介绍(有史以来最全)

1. 唐良瑞男,中共党员,博士学历,职称为教授,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通信1101班班主任。

在吉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

担任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图像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继电器等多家期刊的审稿专家,同时担任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学科、北京市海淀区科技专项项目评审专家。

主持或主研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篇专著、译著。

本人获奖情况:2006-2007年度优秀班主任;2007-2008年度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指导的论文多次被评为华北电力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被聘为《中国电机工程学报》(ISSN 0258-8013)期刊特约审稿专家;被聘为华北电力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所带班级及学生获奖情况:2011-2012学年:第六届寝室文化节优秀奖。

(百度百科/view/8759638.htm?fr=aladdin)2. 孙毅男,中共党员,博士学历,职称为教授,通信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没有太详细的介绍,只有几则新闻,摘录如下:/topic/1713/a452988.html/p-096107627583.html3. 祁兵没有太详细的介绍,只有一则新闻, 说明这个老师是做需求响应的. 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1、无线通信网络与新技术 2、电力系统通信及信息处理来源:/(S(woqufy55xbe3vcfwrhdrtw45))/Item.aspx?id=421734. 许刚来源:/subview/837058/6047769.htm男,生于1963年10 月,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1984年7月、1993年6月、1997年4月分别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机系、华中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与图象处理研究所、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6月—1999年6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后。

华电导师信息

华电导师信息

梁贵书,男,1961年11月生,汉族,河北井陉人。

华北电力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

现任电力系电工教研室主任,全国电工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曾获河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长期从事电工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电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

近5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被SCI 、 EI 、 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30余篇,出版教材3部;先后完成科研项目 8 项,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李宝树男,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教授,1982 年 1 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理论电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从事电磁测量技术、仪器仪表技术、微机检测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得电力部科技进步奖一项、电力部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电力部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河北省电力局科技进步奖一项、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

目前承担的课题及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瞬态过电压在线监测,光纤传感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气设备状态检测。

颜湘武,男,1965年3月生,汉族,湖南醴陵人,博士,教授,教研室副主任。

1986年7月于湖南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应届考入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1988年留校任教,1993年至199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攻读博士, 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由国家派出到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留学一年,之后回原单位工作至今。

长期从事新能源发电及其并网运行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新型储能与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已培养研究生30余人。

崔翔男,1960 年生。

1988 年毕业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加速物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3 年9 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

现任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电磁场分析、测试与电磁兼容部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方向 1、现代电磁测量技术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现代电磁测量技术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超导电力技术及应用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3、光纤传感技术4、特高压输变电技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3、特高压输变电技术 1、超导电力技术及应用2、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 1、电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系统电磁兼容 1、功率电子学及应用2、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1、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2、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1、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1、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 1、电网络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信息分析与处理 1、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2、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 电机与电器 1、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2、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高压直流输电与柔性输配电技术2、分布式电源系统、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 1、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2、电机控制及节能技术3、交流电机状态监测与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市场 电力经济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3、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2、电力经济分析3、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1、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2、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智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与恢复控制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电力经济分析 1、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2、现代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3、可再生能源发 多媒体信号处理与网络组播 1、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2、实时信号与信息处理 1、现代电子系统2、现代传感与测量技术 1、语音与图像处理2、实时信号与信息处理 1、语音与图像处理2、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研究所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电机运行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所 电机运行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所 电机运行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所 电机运行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所 电机运行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所 电机运行控制与节能技术研究所 电力市场研究所 电力市场研究所 电力市场研究所 电力市场研究所 电力市场研究所 电力市场研究所 电力市场研究所 电力市场研究所 电力市场研究所 电力市场研究所 电力市场研究所 电力市场研究所 电力市场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力系统研究所 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
程养春 詹花茂 唐志国 郑重 全玉生 屠幼萍 王伟 李成榕 李卫国 谭伟璞 文俊 姚蜀军 朱永强 夏瑞华 张一工 韩民晓 刘其辉 刘自发 刘文霞 黄伟 刘宗岐 杨京燕 刘连光 张建华 郑涛 薛安成 肖仕武 徐振宇 毕天姝 黄少锋 王增平 杨奇逊 仇英辉 梁明 卢文冰 马永红 孙毅 翟明岳 吴润泽 祁兵 孙凤杰 唐良瑞 秦立军 孙建平 梁光胜 高雪莲 李守荣 郝建红 郭春林 徐永海 肖湘宁 赵成勇
博导:23人 博导:23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教授:22人 副教授:49人 讲师:14人 合计: 教授:22人 副教授:49人 讲师:14人 合计:
姓名 张卫东 赵志斌 卢斌先 齐磊 焦重庆 刘宏伟 卢铁兵 王泽忠 崔 翔 李 琳 王银顺 张慧媛 文亚凤 李月乔 刘向军 杨慧娜 宗伟 崔学深 刘明基 王红宇 刘晓芳 尹忠东 李和明 麻秀范 舒隽 王雁凌 郑华 曹昉 李岩松 葛炬 毛安家 程瑜 齐郑 姜彤 刘文颖 张粒子 董雷 林俐 刘君 刘宝柱 刘崇茹 马进 张海波 孙英云 鲍海 张东英 赵冬梅 王鹏 艾欣 周明 李庚银 陆俊 孙中伟 赵莲清 廖斌 许刚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职称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教授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教授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教授博导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教授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教授博导 副教授 教授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柔性电力技术研究所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输配电系统研究所 四方研究所 四方研究所 四方研究所 四方研究所 四方研究所 四方研究所 四方研究所 四方研究所 通信技术研究所 通信技术研究所 通信技术研究所 通信技术研究所 通信技术研究所 通信技术研究所 通信技术研究所 通信技术研究所 通信技术研究所 通信技术研究所 现代电力研究院 现代电子技术研究所 现代电子技术研究所 现代电子技术研究所 现代电子技术研究所 现代电子技术研究所 新能源电力研究所 新能源电力研究所 新能源电力研究所 新能源电力研究所
:108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8人
其它硕导:李焕明、 陈钢杰、 其它硕导:李焕明、刘建飞 陈钢杰、张振华
所属二级学科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 电路与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电气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工程 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