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星国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星国李星国姓名:李星国电话:010-6276-5930传真:010-6276-5930电子信箱:xgli(at)学术简历:1978.2~1982.1华中科技大学学士1984.10~1987.3日本岩手大学硕士1987.4~1990.3日本东北大学博士主讲课程:材料物理、今日新材料工作简历:1882.1~1984.9华中科技大学助教1990.3~1991.10日本日新制钢新材料研究所研究员1991.11~1993.9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1993.10~1994.9日本北海道工业研究所博士后1994.10~1999.9日本岩手大学副教授1999.10~2000.3日本岩手大学教授1999.12~present北京大学教授获奖: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获日本材料技术研究协会外国人特别奖2005年获通用公司中国科技成就奖研究领域和兴趣:1.微米/纳米材料:微米/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粉体科学与技术,等离子体合成和材料加工2.能源材料:氢气与材料的作用,氢气的吸附、储存和氢能源利用,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3.其它:磁性材料,磁加工和检测技术,稀土功能特性近期代表性论文:1.X.G.Li,S.Takahashi,K.Watanabe,Y.KikuchiandM.Koishi,HybridizationandCharacteristics ofFeandFe-CoNanoparticleswithPolymerParticles,NanoLetters,1(2001)475-4802.TongLiu,YaohuaZhang,HuaiyuShao,XingguoLi,PreparationsandcharacteristicsofSm2O3andNd2 O3nanoparticles,Langmuir,19(2003)7569-7572.3.X.G.Li,A.Chiba,M.SatoandS.Takahashi,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nanoparticlesofAlnicoall oys,ActaMaterialia,51(2003)5593-5600.4.H.Y.Shao,H.R.Xu,Y.T.WangandX.G.Li,PreparationandhydrogenstoragepropertiesofMg2Niintermetallicnanoparticles,Nanotechnology,15(2004)269-274.5.Y.T.Wang,H.Zhang,H.Y.Shao,X.G.Li,L.F.ZhangandS.Takahashi,AnomalousdiamagnetismofSm NiAlduetohydrogenationandfield-cooling,AppliedPhysicsLetter,88,072505,2006.。
北大考研-工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夏定国

dationinDMFC:PtBi/XC-72withPtSolid-SolutionStructure,J.Electrochem.Soc.,2010,Volume157,Is
sue4,PagesB580-584.
6.JiongLi,HaimingLi,Xianqing,Liang,ShuoZhang,TingZhao,DingguoXia*,ZiyuWu,FirstPrinciples
InvestigationofElectronicConductivityandOccupancySitesofMoDopedintoLiFePO4byabInitioCalc
ulationandX-rayAbsorptionSpectroscopy , 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 , 2008 ,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aniawithDifferentPolymorphsatRoom-temperature,Adv.Mater.,2010,22,1258-1262.
3.TaoYang,FanLi,DingguoXia*,AuBICUVOX10CompositeCathodeforNovelStruc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eLow-Tempe
StudyontheDiffusionofAlkali-MetalIonsontheArmchairSingle-WallNanotubes,JournalofPhysicalC
hemistryA,2009,Volume113,Issue5,Pages791-796.
7.ShaoruiSun,DingguoXia*,ThetheoreticalstudyofthecationicconductivityofAgBr,SolidStateIonics
北大考研-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尚俊杰 ,副教授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尚俊杰,副教授姓名:尚俊杰职称:副教授办公室:电话:Email:个人网页:/jjshang所授课程:《教育游戏专题》、《数字化学习与生存》、《虚拟校园——网络社区中的师生互动》、《网络与大学生发展》研究领域:虚拟现实与教育游戏(游戏化虚拟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下学生发展与学生管理、信息技术教育发表成果:部分期刊论文尚俊杰,萧显胜.游戏化学习的现在和将来——从GCCCE2009看游戏化学习的发展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09,(5):69-73.尚俊杰.教育游戏与快乐学习[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6-8.尚俊杰,庄绍勇.游戏的教育应用价值[J].远程教育杂志,2009,(1):63-68.霍晓丹,尚俊杰,袁文旭.基于高校BBS使用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11):35-37.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李浩文.教育游戏的动机、成效及若干问题之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8,(6):64-68,75.(该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李浩文.个案研究方法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6):20-23.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李浩文.游戏化学习行为特征之个案研究及其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8,(2):65-71.周玉霞,李芳乐,李浩文,尚俊杰.玩还是学:学习村庄中学生的知、情、意、行.中国远程教育[J],2008,(1):57-61.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李浩文.VISOLE的动机策略及其成效研究[J].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报,2007,5(1-2):72-84.(该文曾于第十一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或优秀论文奖.)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李浩文.网路游戏玩家参与动机之实证研究[J].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报,2006,4(1-2):65-84.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4-26.尚俊杰,张铮,高利明.基于Web的教学软件评价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3):66-68.张铮,尚俊杰.人·远程教育·需要[J].电化教育研究,2003,(2):29-31.(该文曾荣获2002年唯一数码奖全国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论文评比二等奖.)尚俊杰,李芳乐.香港中小学教师资讯科技培训考察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50-57.尚俊杰.基于Internet的教学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论文特辑),2001,(11):109-111.(该文曾荣获新世纪网络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评比二等奖)尚俊杰,李芳乐.高校文科信息技术课程构想[J].高教研究与探索,2001,(4):124-127.Jong,M.S.Y.,Shang,J.J.,Lee,F.L.,&Lee,J.H.M.Harnessinggamesineducation[J].JournalofDistanceE ducationTechnologies,2008,6(1):1-9.Cheung,K.F.,Jong,M.S.Y.,Lee,F.L.,Lee,J.H.M.,Luk,E.T.H.,Shang,J.J.,&Wong,K.H.FARMTASIA:a nOnlineGame-basedLearningEnvironmentBasedontheVISOLEPedagogy[J].VirtualReality,2008,1 2:17-25.Shang,J.J.,Jong,M.S.Y.,Lee,F.L.,Lee,J.H.M.,&Law,puterGamesinEducation:AComparati veStudybetweenHongKongandBeijing[J].JournalofComputationalInformationSystems,2006,2(2):4 81-487.(EI检索)部分会议及其他论文蒋宇,张结实,尚俊杰.教育游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价值[A].//陈琳.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第8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论文集,2009:419-424.(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李浩文.虚拟互动学生为本学习环境中的问题解决过程与策略[A].//第十三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C].台北师范大学,2009:150-158.(荣获优秀论文奖)尚俊杰,庄绍勇.教育游戏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困难和障碍[A].//徐福荫,孟祥增.挑战、机遇与发展: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创新.第七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8)论文集[C].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19-125.(荣获优秀论文奖)周玉霞,李芳乐,李浩文,尚俊杰.玩还是学:学习村庄中学生的知、情、意、行[A].//第三届全国教育技术博士论坛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341-350.(荣获“优秀论文奖”)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李浩文.VISOLE的动机策略及其成效研究[A].//李浩文,施国琛,汪琼,赵勇.第十一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8-375.(荣获“优秀论文奖”)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梁怡,邹桂昌.网络游戏的内在动机及其在VISOLE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C],夏威夷,2005:649-653.尚俊杰,李芳乐.增加虚拟成员、促进协作学习[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G].昆明,2002.(该文荣获2002年唯一数码奖全国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论文评比三等奖.)Jong,M.S.Y.,Shang,J.J.,Lee,F.L.,&Lee,J.H.M.Teachers’concernsabouttheimplementationoftheVISOLEpedagogy[A].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 eonComputersinEducation(ICCE2008):BuildingandCross-FertilizingTheme-BasedResearchComm unities[C],Taipei,Taiwan,2008,665-672.Jong,M.S.Y.,Shang,J.J.,Lee,F.L.,&Lee,J.H.M.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theVISOLEpedagogy[A] .PaperpresentedatHongKongITinEducationSymposium2008,HKSAR,China,2008Shang,J.J.,Jong,M.S.Y.,Lee,F.L.,&Lee,J.H.M.VISOLE:AnExampleofHybridLearning[A].//J.Fong, R.Kwan,F.L.Wang.(Eds.)HybridLearningandEducation:Proceedingsof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 eOfHybridLearning(ICHL2008)[C].LectureNotesinComputerScience5169,Springer,2008:348-358.(EI检索)Shang,J.J.,Jong,M.S.Y.,Lee,F.L.,&Lee,J.H.M.APilotStudyonVirtualInteractiveStudent-OrientedLe arningEnvironment[A].//Proceedingsof1stIEEEInternationalWorkshoponDigitalGameandIntellige ntToyEnhancedLearning(DIGTEL)[C].Taipei,2007.(StudentasFirstAuthorBestPaperNominations(FullPaper))Jong,M.S.Y.,Shang,J.J.,Luk,E.T.H.,Cheung,K.K.F.,Ng.F.K.Y.,Lee,F.L.,&Lee,J.H.M.Teachers'Perce ptionsofHarnessingVISOLEforLearningandTeaching[A].//J.H.M.Lee,T.Shih,Q.Wang,&Y.Zhao.(E ds.)ResearchinITandEducation:aMulti-DisciplinaryPerspective:Proceedingsofthe11thGlobalChine seConferenceofComputersinEducation[C].Beijing:BeijingNormalUniversityPress,2007:392-399. Jong,M.S.Y.,Shang,J.J.,Lee,F.L.,&Lee,J.H.M..AnExploratoryStudyonVISOLE–ANewGame-basedConstructivistOnlineLearningParadigm.2007AmericaEducationalResearchAsso ciationAnnualMeeting(AERA2007).Chicago,2007.Shang,J.J.,Jong,M.S.Y.,Lee,F.L.,Lee,J.H.M.,Wong,M.K.H.,Luk,E.T.H.,&Cheung,ingthe" Record-Replay"FunctionforElaborationofKnowledgeinEducationalGames[A].//R.Mizoguchi,P.Dil lenbourg&Z.Zhu(Eds.),Learningbyeffectiveutilizationoftechnologies:Facilitatingintercultural[C].N etherlands:IOSPress,2006:503-506.Shang,J.J.,Jong,M.S.Y.,Lee,F.L.,&Lee,J.H.M.VISOLE:ANewGame-basedSituatedLearningParadi gm[A].//Proceedingsofthe6th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dLearningTechnologies[C]. Kerkrade,TheNetherlands,2006.Jong,M.S.Y.,Shang,J.J.,Lee,F.L.,Lee,J.H.M.&Law,H.Y.Anexploratorystudyonteachers'perceptions ofgame-basedsituatedlearning[A].//R.Mizoguchi,P.Dillenbourg&Z.Zhu(Eds.),Learningbyeffective utilizationoftechnologies:Facilitatingintercultural[C].Netherlands:IOSPress,2006:525-532Jong,M.S.Y.,Shang,J.J.,Lee,F.L.,&Lee,J.H.M.TwoCriticalTeacherFacilitatingTasksinVISOLE:Scaf foldingandDebriefing.The10thGlobalChineseConferenceofComputersinEducation.Beijing,2006. Jong,M.S.Y.,Shang,J.J.,Lee,F.L.,Lee,J.H.M.,&Law,H.Y..Learningonline:Acomparativestudyofasitu atedgame-basedlearningapproachandtraditionalweb-basedlearningapproach[A].//Z.Pan,R.Aylett,H. Diener,X.Jin,S.Gobel,&L.Li(Eds.),TechnologiesforE-LearningandDigitalEntertainment[C].Lectur eNotesinComputerScience,Springer,2006:541-551.(SCI检索)Shang,J.J.,Lee,F.L.,Lee,J.H.M.Lightgame:Thefutureofthedigitalgame-basedlearning[A].//The16thI nternationalConferenceofSocietyforInformationTechnology&TeacherEducation(SITE2005)[C].Ph oenix,USA,2005:722-725.部分著作尚俊杰,赵海霞,姬虹.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第二版)[M].北京:铁道出版社,2008.(该书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教材)尚俊杰.网络程序设计-ASP(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该书曾获2005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004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尚俊杰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该书曾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畅销书一等奖.)尚俊杰.网络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尚俊杰,郭文革,吴筱萌,赵先明,王文彦.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科研项目:2009.9-2012.9主持《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之子课题《学生网络娱乐方式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国家重点课题(编号:ACA090008),总课题负责人王珠珠。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导师介绍——闫学杉新祥旭考研辅导

1985.9~1986.7,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从事语言信息与处理研究
1986.9~1994.7,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从事计算学信息管理系,从事信息科学和人类信息学的教学与研究
学术论文:
5、 Yan,Xue-Shan."Information Science:I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20(2):113-120。说明:华中科技大学以此文为基础,于 2006 年 5 月成立了世界首
家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
2、“关于 21 世纪信息科学发展的一些见解”,科技导报,1999(8):3-6。说明:此文
被许国志院士主编的《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年 10
月),孙小礼教授主编的《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8 月)
等著作予以全文转载。
1、“人类信息学的基本问题”,国外社会科学,1997(6):31-37。说明:此文为除了
新祥旭.未名堂
日本名古屋大学人类信息学研究生院等机构之外,中文学术界第一篇讨论人类信息 学的文章。 ▲ 花絮读物:社会信息科学研究十人谈(上) ▲ 花絮读物:社会信息科学研究十人谈(下) ▲ 花絮读物: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教授课程: 本科生:信息科学概论 研究生:人类信息学 获奖情况: 1、1998 年台湾中流文教基金奖(人民币 5000 元) 2、2000 年台湾陆铿海峡两岸专家学者新闻与传播研究奖(新台币 10 万元) 社会兼职: Vice-President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tudies (国际信息学会副主席) E-Mail:yxs@, Mobile Phone:13611171573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程硕士导师信息

副教授
通信网中的资源管理,业务流模型,信道纠错编码
1
曾参加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研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评估,基于通用小卫星平台的高中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以及国家863计划卫星移动通信方案和设计等项目。研究兴趣包括卫星与地面无线通信中的资源管理,通信网中的业务流模型,以及信息论与编码理论。承担本科生“电子线路实验”和“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的教学任务。目前指导研究生5人。
62765830
wmwang@
陈景标
62756853
jbchen@
王建民
62762772
jmwang@
周小计
62755834
xjzhou@
李正斌
62754815
lizhb@
副教授
量子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
光电子技术与
生物医学光学
2
主要从事物理与生物医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主要研究:激光生物技术(激光光镊、激光微束、激光微区光谱)、核磁共振成像以及与新型原子钟相关的原子物理研究。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和国防863等科研项目。
王为民
博士
副教授
核磁共振与成像技术
3-5
从事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在医疗和石油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特别是在医疗磁共振成像系统研制、工业核磁共振分析仪器开发、核磁共振技术的可视化石油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王志军
62757494
wangzj@
高繁民
62763330-3
gaofm@
毛新宇
62763330-3
maoxy@
张云峰
62754253
yfzhang@
杨延军
62752140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科技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科技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信息安全领域是新近崛起的信息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信息安全成为各国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信息安全领域及其技术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
知识领域包括密码学与保密技术、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与通信安全、软件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的理论、技术、管理、工具与方法,也涉及到高科技犯罪与道德法律等领域。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基础,熟悉软件工程和软件技术理论,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通过掌握先进的程序设计技术、主流系统平台与工具,进行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以及信息系统领域的安全系统及安全机制的设计、研究、分析、管理。
毕业后可从事信息系统安全领域及其它安全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实践以及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等。
二、研究方向1.密码理论与技术2.数据存储及数据库安全技术3.网络安全技术4.软件安全与可靠性技术5.信息对抗理论与应用技术6.移动计算中的安全7.可信计算8.多媒体安全9.基于生物特征的信息安全技术10.备灾技术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
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四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
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
专业基础课中有“x”标志的为全校共选专业基础课。
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要求补修相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2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
未通过者不能选修专业课。
北大考研-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万小军_ 副研究员

爱考机构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北大考研-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简介-万小军_副研究员
万小军:1979年生,2000年7月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获理学学士,2003年7月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同年加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2007年8月晋升为副研究员。
2008年获北京大学宝洁奖教金,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与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B类),2010年获北京大学王选青年学者奖。
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与文本挖掘。
现为ACM、ACL与CCF会员,多个国际一流会议(ACL、WWW、SIGIR、CIKM、COLING、EMNLP等)程序委员会委员,担任ACL2011领域共同主席,并担任多个国际权威期刊(T-ALIP、T-KDE、T-ALSP、KAIS、IPM等)审稿人。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含接收)论文30多篇,其中包括领域顶级国际会议与期刊(SIGIR、ACL、AAAI、IJCAI、COLING、ACMTOIS、ComputationalLinguistics)正式论文10多篇。
目前主持和承担多项国家科研项目。
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0项,其中获授权7项。
详细情况参见英文主页:https:///site/wanxiaojun1979
研究小组主页:http://59.108.48.12/。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及研究方向

李素芹 李宏煦 白皓 周国治 宋波 郭兴敏 王福明 张梅 邢献然 王新东 李建业 于然波 李建玲 郭敏 唐惠庆 沈少波 闫柏军 胡晓军 陈骏 李延祥 梅建军 李晓岑 潜伟 李秀辉 何积铨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2010年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硕士指导教师名单 2010年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硕士指导教师名单
序号
学科、 学科、专业名称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冶金工程、工业生态 冶金工程、工业生态
职称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经界,2017(4):72-74
第一作者
期刊论文
2015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与监管策略探究
河北金融,015(8):21-25
第一作者
期刊论文
2016
会计业务交易路径分析审计软件
软件著作权2016SR177174
单独
软件著作权
2016
审计法规条款库软件
软件著作权2016SR177226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计算机审计系系主任
所属学院
信管学院办公电话源自个人邮箱lianglijunuse@
任硕导时间
2018.06
任博导时间
最后学历/学位
管理学博士
所属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审计、大数据审计、智能审计等
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应用等
单独
软件著作权
2015
会计用票据存放盒
实用新型专利ZL201520529629.5
排名第二
实用新型专利
2015
基于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体系构建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报告(优秀出站报告)
独著
博士后研究报告
2013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机制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报告
独著
博士后研究报告
其他主要研究领域
近五年主要学术成果(限填10项,包括代表性的论文、专著、专利、科技奖励等,均标注排序)
2017
互联网金融审计:新科技-新金融-新审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独著
专著
2016
会计信息系统、ERP基础与审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三作者
专著
2014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独著
专著
2017
2010.10
2013.05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7.09
2010.07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管理与科学工程专业管理学博士
2000.09
2003.07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工商管理硕士
1994.09
1998.07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会计学专业经济学学士
目前承担科研课题(限填5项,含项目名称、来源,排序)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供应链金融;区块链金融;汽车金融
国外工作/学习经历(含性质、国别、时间段)
2018年7月15日-8月3日英国剑桥大学“大数据及信息安全培训”学习(访学进修)
个人简历
(从大学开始填起)
自何年月
至何年月
就学或工作单位(填至专业或系部)
2015.09
至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管学院计算机审计系(系主任)
2013.11
2015.09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
2018.04-2019.12.基于能力导向的“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改项目,项目主持人.
2017.01-2018.12.复杂金融生态下的互联网金融审计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KM201711232004,纵向(北京市教委项目),项目主持人.
2017.03-2018.12.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改项目,校第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