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及神经肌肉控制作用
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研究应用
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研究应用刘 玉踝关节损伤会导致本体感觉障碍,进而增加踝关节再损伤风险,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治疗踝关节损伤,对预防及减少踝关节再损伤有重要意义。
研究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提炼踝关节损伤与本体感觉训练相关的研究,总结了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训练方案及预防治疗踝扭伤和踝不稳的效果进展,为体育运动中的踝损伤预防治疗及训练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踝关节损伤在体育运动中较常见,在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手球等跳跃和变向类项目中发生率较高。
踝关节运动损伤常导致踝本体感觉障碍,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减弱,稳定性、灵活性和控制能力下降,踝关节不稳易增加再次损伤的风险,反复损伤会导致踝关节退行性改变,关节功能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既本体感觉训练可减少踝关节韧带损伤理论假说后,许多学者也开展了本体感觉训练预防及治疗踝关节损伤的研究。
研究表明本体感觉训练是预防和治疗踝关节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本体感觉训练能改善踝关节扭伤发生率、动态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姿势稳定性、关节位置觉等多个指标。
现就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研究应用综述如下。
1 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踝关节损伤与本体感觉密切相关,踝关节损伤可导致本体感觉障碍,损伤越严重本体感觉下降越明显。
本体感觉训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对运动损伤后康复治疗和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体感觉训练主要是为了改善关节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增强感觉运动系统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达到恢复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受到破坏的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包括闭眼单腿保持平衡,在衡板或踝关节盘上保持平衡,单腿站立保持平衡下完成接球或投球等任务,平衡协调性练习等。
文章总结了关于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各项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表1),训练方案大都采用睁闭眼单腿站立以及借助平衡板等辅助工作的练习,训练时间从4周到12周不等,大都采用6周的训练周期,频率每周3次,在结果测量方面较多采用姿势稳定性测试和本体感觉的测试。
物理治疗技术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神经肌肉控制障碍的系统综述
物理治疗技术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神经肌肉控制障碍的系统综述施晓剑;荣积峰;蔡斌;刘宇;韩甲【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22(28)2【摘要】目的明确物理治疗技术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所致的神经肌肉控制障碍的干预效应。
方法检索2010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PEDro、EBSCO和CNKI中CAI物理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和病例对照研究。
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按牛津循证医学中心(OCEBM)证据水平进行分级。
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
不稳定平面训练为主的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CAI患者下肢平衡控制能力(ⅠA)和肌力(ⅡA);外部设备辅助下可提升干预效率(ⅡC),但对肌肉反应(ⅢC)和本体感觉(ⅡD)效果有限。
6次及以上的手法治疗可提高下肢平衡能力(ⅠA),而贴扎对踝关节的本体感觉的即刻及短期效应并不显著(ⅠA)。
结论以不稳定平面为主的运动干预和手法治疗在改善CAI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方面得到高质量的证据支持,应作为物理治疗的主要干预手段。
贴扎及其他辅助具的应用可以作为辅助干预手段,有助于提高整体干预的效率;目前缺少研究支持理疗设备在CAI神经肌肉控制干预中的使用。
【总页数】12页(P132-143)【作者】施晓剑;荣积峰;蔡斌;刘宇;韩甲【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康复治疗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7【相关文献】1.青壮年慢性踝关节不稳与踝关节肌肉体积萎缩的相关性研究2.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运动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3.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本体感觉疗效4.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运动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5.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落地下肢关节运动幅度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踝关节扭伤防护及其康复研究进展
踝关节扭伤防护及其康复研究进展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是由于不正确的姿势或缺乏适当的锻炼导致的。
扭伤后,患者的踝关节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对踝关节扭伤的防护及其康复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踝关节扭伤的原因与机制、临床治疗方法、康复研究进展以及预防措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踝关节扭伤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动前准备不足,如缺乏热身或鞋子不合适等;二是运动姿势不正确,如跳跃落地时重心不稳或过度内翻等;三是肌力不足或不平衡,如足部肌肉力量不足或踝关节稳定性差等。
当患者出现踝关节扭伤时,通常是由于踝关节周围的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或超出其承受范围而导致撕裂或断裂。
对于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急性期冷敷、压迫包扎、抬高受伤部位以及使用消炎止痛药物等,以减轻患者疼痛和肿胀症状。
还可以采用一些物理治疗手段,如超声波、电磁波等,以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一些较为严重的踝关节扭伤,如韧带完全断裂等情况,通过手术修复受损韧带,以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踝关节扭伤的康复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
在物理治疗方面,一些新的技术如冲击波疗法、激光疗法等被应用于踝关节扭伤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运动康复在踝关节扭伤康复过程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等。
要预防踝关节扭伤,首先应加强足部保健,包括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保持足部清洁卫生等。
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应充分热身,尤其是针对踝关节的热身活动。
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锻炼,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在运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不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以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对其防护和康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踝关节扭伤的原因与机制、临床治疗方法、康复研究进展以及预防措施。
关于足踝部损伤的几个关键点及思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1年• 4月第23卷第4期Chin J ()丨.thopTrai丨ma. April 2021, Vo丨.23,No. 4关于足踝部损伤的几个关键点及思考马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上海 200040D0I:10. 3760/l15530-20210401-00169• 281 •.述评.Key points in foot and ankle injuryMa XinDepartment o f Orthopedics, Hua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 y. Shanghai 200040, China D O I:10. 3760/l 15530-20210401-00169由四足爬行到双足行走,踩关节及足部小关节应 力增加。
运动关节损伤中以踩关节最为常见,高达 64.6%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约占全身韧带损伤 的80%。
芬兰2000年相比1970年踝关节骨折发病率 增加了 319%,在过去的20年间仍在进一步增加。
足部共41个关节,占双下肢关节数量的84%,在以踝关 节为主的大运动中包含了足部微动关节的三维运动,由此形成了人类站立、行走、跑步中的自然摆动运动 与“步态美”。
因此,踝关节的解剖轴线、生物力学及功 能重建等牵涉的问题更多。
正常的踝关节极少发生退 变性踩关节炎,而一旦踝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遭到破 坏,则相比髋关节、膝关节更易发展为创伤性骨关节 炎。
本期共有相关文章8篇,聚焦足踝部损伤,均涉及 了本专业的前沿领域。
一、足踩部骨折(一)跟骨骨折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部跗骨骨折 的60% ~70% ,粉碎性或塌陷性骨折较为常见。
在给 骨折固定增加了困难的同时,多伴发软组织损伤,故局部软组织条件及损伤程度影响着跟骨骨折的愈合 及术后并发症。
跟骨骨折的治疗要兼顾软组织和骨折 复位的平衡。
通过扩大外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近30 年来治疗跟骨骨折的最常用技术,其很好地解决了关 节面的复位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 首选方法。
踝关节的作用
踝关节的作用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重要关节之一,位于胫骨和腓骨与距骨之间。
踝关节是一个复杂的关节,由多个骨骼、肌肉和韧带组成,它在行走、奔跑、跳跃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踝关节具有支撑身体重量的功能。
当人站立或行走时,踝关节承受着身体的重量。
它通过合理地调节骨骼的位置和韧带的张力,帮助身体保持平衡和稳定,保证人体正常的行走姿势。
此外,踝关节的骨骼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抵抗外界的冲击力,保护下肢骨骼不受损伤。
其次,踝关节还具有灵活度和稳定性的功能。
踝关节的各个骨骼之间通过韧带相连,形成稳定的连接。
这种结构能够保证踝关节在正常范围内的灵活运动,使人能够进行各种动作,如踮脚尖、弯曲脚趾等。
同时,踝关节的韧带还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防止关节过度活动和脱位。
这对于保护下肢不受外界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踝关节还参与了人体的运动控制。
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对踝关节的稳定和运动起着关键作用。
这些肌肉包括胫前肌、腓肠肌等。
它们通过收缩和放松,使踝关节进行正常的运动和调整,帮助人体完成各种动作。
踝关节的运动控制功能在体育竞技和日常生活中都至关重要,如足球、篮球等运动需要良好的踝关节控制能力。
此外,踝关节还与人体的平衡和姿势有很大的关系。
踝关节通过与神经系统的配合,可以传递大脑的指令,帮助人体保持平衡和稳定。
当人体的身体重心发生变化时,踝关节能够及时做出反应,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这对于保证人体正常的站立、行走和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踝关节作为人体下肢的一个重要部分,承担着支撑身体重量、提供灵活度和稳定性、参与运动控制以及帮助保持平衡和姿势的多重功能。
保护和强化踝关节的健康对于人体的正常运动和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所以,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和进行日常活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踝关节,避免受伤。
崴脚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作者:蒋锦霞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1年第3期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蒋锦霞很多人都曾在走路或运动时扭伤踝关节(即崴脚),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小伤,养几天就好。
殊不知,踝关节是全身负重最多的关节,几乎承担身体所有的重量,同时它又很纤细,没有强壮肌肉在其周围包裹,这注定踝关节是坚强且相对脆弱的。
如若没有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容易给习惯性崴脚埋下隐患。
扭伤较为常见运动医学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踝关节扭伤是所有运动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占所有运动损伤的40%以上。
一般来说,踝关节扭伤可分为轻度踝关节扭伤、中度踝关节扭伤和重度踝关节扭伤。
轻度踝关节扭伤主要是软组织损伤,在扭伤之后还可以站立或勉强行走。
中度踝关节扭伤一般由于踝关节损伤较为严重,从而引起了周围韧带的损伤,踝关节也会因血液的不断涌入随之肿胀,这时伤者的脚踝一般无法正常移动。
重度踝关节扭伤最为严重,一般是踝关节扭伤引起韧带断裂或踝关节半脱位甚至踝关节骨折。
此时伤者的受伤脚可能会出现畸形,且内、外踝部压痛明显,受伤的踝关节无法活动,出现功能障碍。
规范治疗需重视急性脚踝扭伤后首先应排除骨折,然后采用功能性支撑(支具或者绷带)进行功能性治疗,这种方式要优于传统的石膏固定,康复期建议与运动疗法相结合。
一般来说,踝关节扭伤后的4~7天属于炎症期。
在此期间,建议采用最新发布的指南“PEACE AND LOVE”原则。
PEACE,即Protect(保护,预防二次损伤),Elevate(患肢抬高),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避免消炎处理),Compression(患肢加压),Educate(认知教育);LOVE,即Load(适当负荷),Optimism(乐观),Vascularization(心肺循环),Exercise(运动)。
急性踝关节扭伤疼痛一般在受伤后2周内慢慢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长期疼痛。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动态平衡能力研究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动态平衡能力研究作者:毛宁慧,王平来源:《武术研究》 2018年第11期摘要:目的: 分析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动态平衡能力,从而为后续研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训练和防治提供良好的科学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8 名患有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受试者作为实验组,再根据实验组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匹配8 名无踝关节伤病的受试者为对照组。
采用Dr-wolff 平衡测试仪对受试者进行单双足的动态平衡测试,测试时间均为30s,从而获得评价动态平衡能力的各类指标。
关键词: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动态平衡能力单足双足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11—0151—041 前言人的任何运动可以说几乎都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尤其是大肌肉的活动,更需要有较好的平衡能力才能胜任。
人体平衡能力可以分为两种,即动态平衡能力和静态平衡能力。
动态平衡是指身体在空间移动时,通过不断的控制身体姿势和改变重心而维持平衡的能力。
人体平衡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系统的信息输入及中枢神经系统对其信息的整合和对运动效应器的控制[1-2] 现如今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已普遍出现在运动员中,对于他们来说,在运动中平衡能力较差,则意味着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增加。
本实验采用Dr-wolff 平衡测试仪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与正常人进行动态平衡测试,比较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与正常人动态平衡能力指标的差异,为后续研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训练和防治提供良好的科学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无踝关节无伤病受试者;两组受试者在身高、体重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研究对象为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大一的男生中选取8 名患有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受试者作为实验组,再根据实验组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匹配8 名无踝关节伤病的受试者为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判断依据Kaminski 等[3] 所述,同时满足以下 4 个条件:(1)过去 1 年内, 单侧踝关节至少有一次明显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 导致患侧足无法承重, 或需要使用拐杖。
踝关节扭伤最新最全面的介绍
踝关节扭伤最新最全面的介绍(从流行病学到康复训练的完整思路)一、介绍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损伤,涉及踝关节韧带的拉伸或撕裂(部分或完全)。
当脚踝移动超出其正常运动范围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主要发生在活跃和运动人群中[1]。
二、流行病学踝关节是运动中第二容易受伤的关节,其中踝关节扭伤是踝关节最常见的损伤。
[2]踝关节扭伤最常见的类型是外侧韧带损伤,约占所有踝关节扭伤的85%,最不常见的是急性内侧踝关节扭伤和踝关节联合扭伤,女性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和儿童[3]。
在美国,踝关节扭伤的总费用约为20 亿美元[4][5]。
根据美国军事健康系统在4 年内对39,340 名踝关节扭伤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初次扭伤后康复不良和延迟会增加这种伤害复发的机会,并增加踝关节相关医疗就诊的发生率[6][7]。
Doherty 等人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篮球等室内运动发生踝关节扭伤的风险最大,每1,000 次累积暴露中就有7 人发生扭伤[8]。
严重的踝关节扭伤常见于篮球运动员,这些运动员的复发率大于70%[9]。
根据一项针对澳大利亚精英篮球运动员的研究,McKay 等人(2001) 报告称,脚踝受伤率为每1000 名参赛者中3.85 人,导致37 名脚踝受伤的运动员缺席81.5 周的比赛[10]。
患有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运动员往往会错过练习和比赛,需要持续护理才能保持身体活跃,并且表现不佳。
三、临床相关解剖学对于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最常受损的韧带是前距腓韧带(ATFL)。
ATFL 和跟腓韧带(CFL) 扭伤的机制是当足底弯曲的脚被用力内翻时。
在这种情况下,这意味着跟腓韧带(CFL) 和距腓后韧带(PTFL) 承受破坏性载荷的可能性较小。
PTFL 很少受伤,除非与距骨脱位有关[11]。
至于内侧,由后胫距韧带(PTTL)、胫跟韧带(TCL)、胫舟韧带(TNL) 和前胫距韧带(ATTL) 组成的强三角韧带复合体会因后足的强力旋前和旋转运动而受伤。
踝关节特征对步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踝关节特征对步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重要关节之一,它承担着支撑体重、平衡和保持行走稳定的重要功能。
因此,踝关节的特征对步态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踝关节特征对步态稳定性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踝关节的韧带结构对步态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踝关节由内、外侧韧带和跗骨韧带组成,这些韧带能够稳定关节,防止踝关节的过度移动,保持步态的稳定。
如果韧带松弛或损伤,就会导致踝关节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到步态的稳定性。
因此,维护韧带的完整性对于保持正常步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其次,踝关节的肌肉力量对步态稳定性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包括胫前肌群、腓肠肌和足底肌群等,它们能够提供动力和支持,维持步态的稳定性。
例如,胫前肌群通过提供足背屈的力量,在接触地面时能够使前脚掌先着地,增加支撑面积,提高稳定性。
而腓肠肌则通过提供足背伸展的力量,帮助推动身体向前移动。
如果这些肌肉群的力量不均衡或减弱,就会导致步态不稳定,容易摔倒或受伤。
另外,踝关节的动力学特征也与步态稳定性密切相关。
踝关节的关节运动范围、力矩和角速度等参数,直接影响到步态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范围决定了下肢的减震能力和足弓的支撑程度。
若关节范围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到步态的稳定性。
此外,踝关节的外展和内翻运动也对步态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的步态应该具有较小的外展和内翻运动,过度的外展或内翻会导致步态不稳定,容易摔倒。
最后,踝关节的感知和神经控制对步态稳定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踝关节周围的神经末梢可以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身体姿势的改变。
这些感知信息会被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中,通过神经反射和神经控制,调节踝关节的肌肉力量和关节运动,以保持步态的稳定性。
如果神经功能受损或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步态控制的失调,容易出现步态不稳定的情况。
综上所述,踝关节的特征对步态稳定性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可能影响步态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韧带结构、肌肉力量、动力学特征以及感知和神经控制等。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研究进展
背 屈 、 内 /外 翻 肌 力 之 间 的 关 系 。 其 次 , 扭 伤 多 发 生 在 闭 链 的 模 式 下 , 而 等速 仪 器 是 采 用 开 链 运 动 的 形 式 。 再 次 , 扭
本 体 感 觉 是 指 肌 肉 、 肌 腱 、 关 节 等 运 动 器 官 本 身 在 不 同运 动 状 态 ( 动 或 静 止 ) 时 产 生 的感 觉 。 与 F 患 者 中 踩 运 AI 关 节 周 围 肌 力 之 间 存 在 争 议 不 同 , 踝 关 节本 体感 觉 的缺 陷 获 得 了相 对 一 致 的认 识 。 早 在 16 年 ,Fema 95 re n提 出 由 于韧 带 损 伤 ,导 致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的感 觉 信 息 输 入 减 少 , 进 一 步 导 致 位 置 觉 以及 神 经 反 应 能 力 的 降低 , 从 而 引起 踝 关 节 的重 复 扭 伤 _ 。本 体 感 觉 包 括 运 动 觉 和 位 置 觉 ,运 动 觉 又 包 括 速 度 6 ] 觉 和 力 觉 ,本 体 感觉 具 体评 估 指 标 有 很 多 ,例 如 ,关 节 位 置 觉 (on oi o e s ,P ) Jit s inS ne J S 、肌 肉用 力 觉 ( sl F re P t Muce oc S n e M FS) 和 被 动 活 动 感 觉 ( a i e e , s P s v M O e n S V me t Dee t n M D) 等 。 tci ,P o
2. . 2 1踝 关 节的 关节位 置 觉 关 节位 置 觉 (on oio e s, P )是 对 肢 体 位 置 Jit sinS n e J S P t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011足踝部运动损伤的康复评估和治疗技术
C、平衡训练
D、以上均是
3、受检者直立,两脚并拢,双上肢下垂,或两手于胸前互扣,并向两侧牵拉,闭目直立,维持30秒。以上是什么试验()
A、Romberg试验
B、直立闭目试验
C、单腿跳跃试验
D、A和B
4、测试在圆盘上的单腿的平衡能力,需要让患者维持至少()秒
A、20
B、30
C、40
D、60
5、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
B、跖底神经卡压症
C、跟腱炎
D、跖腱膜炎
11、Jones骨折多发生在()。
A、干骺连接部
B、长骨
C、扁骨
D、长骨骨干
12、跗管综合征特征性体征为()。
A、踝管区Tinel征阳性
B、挤压试验阳性
C、痛性坡形步态
D、拇指主动背伸
13、引起跟跖侧疼痛的原因不包括()。
A、跖腱膜炎
B、踝管综合征
C、跟下脂肪垫炎
A、改善平衡
B、足部姿势的控制
C、恢复缺失的本体感觉
D、以上都是
6、腓侧肌肉组在发生初始肌电活动后要产生具有保护性的外翻力矩所需要的时间,叫做()
A、腓侧肌肉的电动机械性缩短
B、腓侧肌肉的电动机械性延迟
C、肌肉反应时间缩短
D、以上都不是
7、患者被要求单侧前足着地站立,然后连续进行5次前足着地的单足跳跃动作,单腿跳跃东西,双臂向外伸展,以辅助维持平衡。以上是什么试验()
3、急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患者中要注意预防下列哪种并发症()
A、下肢静脉血栓
B、下肢水肿
C、关节融合
D、马蹄足挛缩
4、18岁以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治疗措施下列哪项最为合适()
A、关节镜下软骨损伤清创术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治疗策略
38147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治疗策略连晨宇,王安鸿,熊世凯,杨帅,郭秦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北京 100191)[摘要]反复的踝关节扭伤处理不当容易导致踝关节外侧慢性不稳定。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则需通过韧带修复手术恢复关节的稳定性。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则主要包括解剖修复,非解剖重建和解剖重建。
当受损韧带的质量允许时,推荐进行解剖修复。
当韧带残端无法修复时,则应考虑采用韧带自体移植或同种异体移植进行解剖重建。
踝关节镜是踝外侧副韧带手术的常用辅助工具,并且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其效果。
[关键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不稳定;治疗策略[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踝关节扭伤是体育赛事中最常见的突发性损伤。
特定的或有风险的运动、竞技强度等即为踝关节扭伤的外在危险因素[1],因此,踝关节扭伤在所有运动损伤中占有高达40%的比例[2]。
在美国,由于脚踝扭伤而至急诊就诊的比例超过10%[3]。
75%的脚踝损伤都会涉及外侧踝。
其中,90%的踝关节扭伤涉及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 TFL),50%~75%涉及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只有10%涉及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PTFL)[4]。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也具有一些内在危险因素和外在危险因素踝关节扭伤患者常见的主诉是:自觉踝关节不稳,尤其于不平地面行走时、反复内翻或旋后扭伤、踝关节活动时疼痛。
除此之外,有55.0%~77.2%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长期伴有残余症状。
踝关节外侧慢性不稳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LAI)可以由机械性不稳和功能性不稳导致。
机械性不稳是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重复性应力引起的韧带的解剖学改变。
通过临床检查或应力位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存在韧带松弛所引起的不稳定,其病理机制是踝关节病理性的松弛,如距腓前韧带和(或)跟腓韧带陈旧性撕裂,并常合并有或导致滑膜炎、软骨损伤、骨赘形成、退行性改变等。
综合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30例
文 章 编 号 :0 7 24 (0 0 1 ~0 5 -0 10 — 3 9 2 1 ) 1 0 2 1
踝 关 节 慢 性 不 稳 定 主 要 由韧 带 的 陈 旧 损 伤 引 起 。F e— re
3 疗 效 标 准 与 治 疗 结 果
maL 认为它包含两个 概念 : 械不稳定和 功能不稳 定, 管 n} _ 机
7 ~ 8分 为 良;O 7 分 为 中等 ;0分 以 下 为差 。 5 9 5~ 4 5
不稳定 。它主要由跟腓前 韧带 和跟 腓韧带 的陈 旧损 伤引起 。
笔 者 运 用 综 合 疗 法 治 疗 该 病 3 例 取 得 一 定 疗 效 , 报 道 0 现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1 1 一般 资 料 .
慢 性 踝 关 节 不 稳 是 临 床 常 见 的关 节 疾 患 之 一 , 重 影 响 严 人 们 的 正 常 工 作 和 生 活 , 年 来 随 着 全 民健 身 运 动 的 广 泛 开 近 展 , 关 节 损 伤 越 来 越 多 。 由于 认 识 的不 足 , 多 患 者 忽 视 或 踝 很
能性 稳 定 的关 键 因 素 , 般 采 用 神 经 肌 肉促 通 技 术 ( N ) 一 P F 模
2 治 疗 方 法 21 针灸 . 取 穴 : 取 患 侧 的 申 脉 、 仑 、 五 会 、 海 及 阿 可 昆 地 照
是穴 , 期 可加 太 冲 、 阴交 等 穴 , 后 三 旨在 舒 筋 祛 瘀 止 痛 。 方 法 :
力 带 的伸 屈 运 动 ,O次/ , 次 / ; 衡 训 练 , 侧 单 脚 站 立 , 2 组 1 d平 患 2 1 n组 ,45组 / ; 速 跑 训 练 ( 对 后 期 患 者 ) 度 由 - 5mi/ 2 d变 针 速 慢 到 快 , 间和 力 量 于 自身 所 能 承 受 范 围 为 准 。 1 时 0d为 1 个 疗 程 , 个 疗 程后 统计 疗 效 。 1
踝关节及其常见的运动损伤
踝关节及其常见的运动损伤踝关节是较常见的在运动中发⽣损伤的关节,踝关节⼆次损害更是常见。
⼀、踝关节损伤的流⾏病学踝关节是较常见的在运动中发⽣损伤的关节,据统计,超过70%的篮球运动员发⽣过踝关节扭伤,并且,发⽣⼆次损伤的可能性⾼达80%。
踝关节扭伤占踝关节损伤的90%,⽽踝关节⾻折只占15%左右。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常见损伤类型踝关节由胫、腓⾻下端的关节⾯与距⾻滑车构成。
胫⾻的下关节⾯及内、外踝关节⾯共同作成的“⼌”形的关节窝,容纳距⾻滑车(关节头),由于滑车关节⾯前宽后窄,当⾜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如⾛下坡路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为外踝⽐内踝长⽽低,可阻⽌距⾻过度外翻。
踝关节常见损伤见下图:上图显⽰了典型的踝关节⾻折发⽣的4⼤损伤机制:SA =旋后内收,SE =旋后外旋,PA=旋前外展PE=旋前外旋。
三、损伤暴⼒与扭伤的关系运动过程中发⽣于踝关节部位暴⼒是引发踝关节⾻折和韧带撕裂的重要原因。
确定踝关节是如何扭伤,扭伤的⽅向能有效帮助临床医⽣确定可能存在的韧带损伤。
虽然但⽅向的暴⼒作⽤可以引起踝关节扭伤,但多⽅向多重暴⼒作⽤是踝关节扭伤的关键,这也给临床诊断添加难度。
踝关节内侧韧带的损伤常是发⽣外翻外展造成,内侧韧带群包括内踝、距⾻内侧⾯的韧带以及三⾓韧带。
踝关节外翻通常损伤表层三⾓韧带,如果损伤暴⼒⼤,还可损伤到深层三⾓韧带。
踝关节内踝不撕脱⾻折常发⽣在⽼年⼈⾝上,因为对⽼年⼈来说,内踝部韧带的强度通常强于⾻骼的强度。
最不稳定的踝关节⾻折是因为距⾻和胫⾻间相对过度的旋转造成。
如果⾜部在外旋时发⽣后旋,则容易发⽣腓⾻斜⾏⾻折;如果⾜部在外旋时发⽣前旋,则容易发⽣⾼位或中段腓⾻⾻折。
内侧群包括腓⾻远端,距⾻外侧关节⾯,与外侧副韧带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通常发⽣在旋后外旋暴⼒。
中医骨伤科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中医骨伤科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认识及治疗进展徐 欣1 姜劲挺1 王强强1 马理元2 李祥雨1 杨 波1 张 博1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踝关节扭伤后,失治误治,造成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其最主要的危害是后期的踝关节不稳。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诊断及治疗仍具有争议性。
中医学对于该疾病有独到的认识,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尤其是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综述中医骨伤科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骨错缝;筋出槽;筋骨并重[中图分类号] R2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9)19-55-04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thopedicsXU Xin1 JIANG Jinting1 WANG Qiangqiang1 MA Liyuan2 LI Xiangyu1 YANG Bo1 ZHANG Bo11.Clinical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ansu, Lanzhou 730000, 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ansu, Lanzhou 730000, China[Abstract]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is an ankle sprain, and no treatment or mistreatment can cause old ankle sprain.The most important hazard is the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 joint in the later stag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t present,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nd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especially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in TCM orthopedics.[Key words]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Bone break joint; Sinews off-position; Equal emphasis on bones and tendons人体负重关节诸多,而在维持人体的平衡中,踝关节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是连接脚与腿部的重要关节,也是人体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
踝关节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支撑体重、平衡身体、提供运动稳定性等等。
首先,踝关节具有支撑体重的功能。
当我们行走、奔跑、站立或跳跃时,重力会通过踝关节传导到脚上。
踝关节的结构使得它能够承受来自上半身的压力,并将压力分散到足底的各个部位。
这种支撑体重的功能使得我们能够稳定地行走和站立。
其次,踝关节是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踝关节通过神经和肌肉的协调作用,能够感知身体的位置和动态平衡。
当我们行走或进行其他活动时,踝关节会根据地面的情况自动调整身体的平衡,防止我们因失去平衡而摔倒或受伤。
此外,踝关节还具有提供运动稳定性的功能。
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如跳跃或变换方向时,踝关节会通过肌肉、韧带等结构的协同作用,提供稳定的动作支持。
这种稳定性使我们能够在运动中更加灵活、敏捷地运动而不易受伤。
然而,踝关节也是人体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
踝关节承受着大部分身体重量,并且承担着各种运动活动的冲击力。
因此,踝关节容易受到扭伤、扭曲和骨折等损伤。
一旦踝关节受伤,不仅会影响到踝关节的功能,还会给整个身体带来不便和困扰。
为了保护踝关节的功能,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鞋子,确保鞋子有良好的支撑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包括踝关节的旋转、伸展和屈曲等动作,以增强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运动中要注意不要剧烈运动或突然转向,以减少踝关节受伤的风险。
总之,踝关节具有支撑体重、平衡身体和提供运动稳定性等重要功能。
通过了解和保护踝关节的功能,我们可以减少踝关节受伤的风险,并保持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和健康。
踝关节护具对于不同运动中人体下肢生物力学及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49
2021年(第11卷)第14期
运动人体科学
替 代品,广 泛 用于 运 动员踝 关节 扭伤的预 防 [6 , 9,10 ]。目 前使用最广泛的踝关节支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半 刚性踝关节支撑(Semi-rigid Ankle Brace),如铰链式 (Hinged Ankle Brace)和气垫马镫式(Air-cast Stirrup Ankle Brace),另一种是软壳踝关节支撑(Soft-shell Ankle Brace),如系带式(Lace-up Ankle Brace)。就 系带式踝关节支撑来说,其不仅能够有效限制踝关节 的内翻、外 翻 运 动,而 且 还能 够 限 制 踝 关节的 背屈运 动[11,12],而铰链式及气垫马镫式踝关节支撑能够有效 限制踝关节的内翻运动,但其不限制踝关节在矢状面 上运动[13-15]。
该文总结了在几种基础运动中,佩戴踝关节护具对下肢运动学、动力学、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及可能产生的损伤风
险,发现在不同的运动中佩戴踝关节护具时人体下肢动力链可能会产生适应性调整,以保证运动顺利完成。但目
前缺乏更多的三维运动生物力学数据,以及针对这种生物力学调整的具体神经肌肉调控机制。
关键词:踝关节护具 运动学 动力学 肌电 运动损伤
及测量的准确性,这可能是导致其出现不同研究结果 的原因。
在踝关节矢状面的运动特征上,有研究表明在跑 步运动中佩戴铰链式或者气垫马镫式踝关节支撑,不 会对踝关节矢状面的跖屈和背屈运动产生影响[24,25]。 而 Ta m u r a 等人 发 现,跑 步 过 程中 佩 戴 系带 式 踝 关节 支 撑 时,最 大 跖屈角度、最 大 跖屈速 率及在 脚 趾 离地 时的跖屈角度会明显减少[25],但其未探讨可能存在的 原因,这可能与系带 式 踝 关节 支 撑的 设 计 特点有关, 系带 式 踝 关节 支 撑 不 仅 能 够 限 制 踝 关节 在 额 状面的 运 动,还 可以限 制 踝 关节 在 矢状面的 运 动 [11]。在 踝 关 节额状面的运动特征上,Clercq等人表 示,与不佩戴 踝关节支撑 相比,受 试者在佩 戴系带式踝关节支撑 时,距 下关节外 翻 角度 及 外 翻 速 率 明显 减 少,这可能 提供了一种策略来控制足部支撑阶段的过度内旋 。 [26] 在 跑步 运动中,佩 戴不同踝关节支撑时均能 对踝关 节内翻角度加以限制,但是不同踝关节支撑类型对于 踝关节的额状面运动的限制程度会不同,其中气垫式 及铰 链 式 踝 关节 支 撑更能 有 效限制 踝 关节最 大内翻 角度[8,25]。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5-18T16:24:23.66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09期作者:梁珊珊[导读] 外踝作为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踝关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以及人的正常行走和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梁珊珊(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16170)摘要:外踝作为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踝关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以及人的正常行走和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踝关节的外侧不稳定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它的发生与腓骨长度的改变,韧带、下胫腓联合及腓骨长短肌的损伤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对外踝的结构及其生物力学特征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人们对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踝关节;生物力学;不稳定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002-01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戍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在踝关节上,行走时的负荷值为体重的5倍,因此急性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最易发生的外伤。
踝关节周围韧带扭伤发病率在全身各关节韧带扭伤中占首位[1]。
在美国,每天大约有 23 000 例踝关节扭伤患者。
踝关节扭伤在临床甚为常见,但尚不能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如处理不当会致韧带松弛,瘢痕形成,踝关节不稳,以致反复扭伤,日后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单纯性肥胖人群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外踝的解剖特点及其运动功能腓骨体呈三棱柱形,下端形成外踝,构成踝穴的外侧壁,对踝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外踝略呈三角形,与内踝不在同一冠状面上,较内踝略偏后,正常内外踝最低点连线与踝关节面的夹角为3~11°。
外踝关节面多数呈梨形或三角形,少数为菱形,与距骨的外侧关节面相关节。
外踝后方有腓骨长、短肌腱通过。
内踝、外踝和胫骨下端关节面构成踝穴,包容距骨体,外踝只遮盖距骨体的外侧。
外踝作为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踝关节的各种运动。
踝关节不稳者不同跑速下的下肢肌肉共收缩特征
踝关节不稳者不同跑速下的下肢肌肉共收缩特征王婷;毛文慧【期刊名称】《湖北体育科技》【年(卷),期】2022(41)3【摘要】目的对比评估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者在不同跑速落地阶段踝关节的肌电激活模式,并评估动力学约束对踝关节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招募14名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男青年和14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相匹配的无FAI的对照组,在跑步机上以自选跑速、快速、慢速在跑步机上跑5min,通过三维动作捕捉收集运动学数据和下肢肌电数据,计算跑步各个阶段下肢胫骨前肌(TA)/腓骨长肌(PL)、胫骨前肌(TA)/腓肠肌外侧头(GL)、胫骨前肌(TA)/比目鱼肌(TS)的肌肉共收缩(CII)指数。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两组在自选跑速下TA/PL的CII在着地后100~200ms存在差异(p<0.05),在其他阶段无差异;两组TA/GM的CII在阶段Ⅰ及阶段Ⅳ的存在差异(p<0.01);FAI组与对照组的TA/TS的CII指数在阶段Ⅱ存在差异(p<0.01),在其他任何着陆阶段均无差异。
较快跑速下FAI组与对照组阶段Ⅳ的TA/GM的CII存在差异(p<0.01);TA/PL的CII指数在阶段Ⅳ存在差异(p<0.05)。
较慢跑速下两组的TA/PL在整个跑动过程中的任何着陆阶段均无差异(p>0.05)。
两组在阶段Ⅲ的TA/GM的CII存在差异(p<0.05);TA/TS的CII指数在阶段Ⅳ存在差异(p<0.05)。
结论两组在额状面及矢状面的肌肉共收缩模式相似,FAI 患者采用主动约束的策略来稳定踝关节。
但FAI组的CII仍然大于对照组,FAI着陆策略的无效可能是反馈神经肌肉控制缺陷的结果。
【总页数】6页(P234-239)【作者】王婷;毛文慧【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相关文献】1.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下肢肌肉激活特征研究现状2.不同助跑速度条件下45°急停变向动作的膝和踝关节肌肉激活特征分析3.脑卒中下肢肌肉痉挛状态患者不同收缩状态下的表面肌电特征分析4.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者落地下肢关节运动幅度的影响5.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原地纵跳时下肢肌肉激活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姜军写在课前的话踝关节功能性不稳代表了踝关节周围神经肌肉控制的缺失,神经肌肉控制主要包括了本体感觉、肌肉力量的强弱、肌肉反应时间以及踝关节姿势的控制。
被动性的支持器具会增加本体感觉输入,减少腓侧反应时间,增加等长性的外翻力量的强度,并表现出预防踝关节扭伤的作用。
踝关节的圆盘训练、康复训练似乎是缓解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定症状的一个最有效的康复工具。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可以通过仔细的询问病史,对平衡及本体感觉能力的相关测试来进行。
一、引言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影响运动员的一种伤病,大约有25%的不能参加运动的运动员是因为踝关节的损伤引起的。
外侧踝关节韧带的损伤/扭伤占了踝关节损伤整个的85%,足外翻位导致的内侧三角韧带的扭伤占了5%,胫腓韧带损伤占了10%。
单纯的踝关节外侧扭伤后70 — 80%的运动员会发生反复的扭伤,20 — 40%的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会有外侧不稳定的症状。
长期的外侧不稳定可能会发展为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
针对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外科手段治疗的角色,它主要是在修复加强或者替代受损的韧带结构。
但是不到半数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患者并不伴有这些韧带的解剖性的缺损。
所以外科治疗手段不能完全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的治疗手段。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中的研究发现超过半数患者在标准前抽屉应力或内翻应力下没有临床或影像学的机械性不稳,并且初次扭伤患者只是在扭伤后早期有机械性不稳定,经过12周康复后机械性不稳就会消失。
外科手术和康复在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各自作用?二、踝关节不稳(一)功能性不稳和机械性不稳学习踝关节不稳要分清两个概念,一是踝关节的功能性不稳,二是机械性不稳定,这是两个不同的类型。
踝关节机械性的不稳,通常伴随有解剖学的异常,比如踝关节一个或多个外侧副主韧带,包括跟腓韧带或者距腓前,这都是常见的两个损伤,就是距腓前尤其多见,还有跟腓,很少距腓后受到冷激。
生物力学的一些异常因素,比如说胫骨的内翻、后足的内翻、前足的外翻会激发一些代偿性的颈距关节的旋后运动,从而来导致了这种机械性不稳,就是说机械性不稳应该是有解剖学的异常的,包括发育的甚至是外伤造成的。
另外一种是先天性踝关节周围韧带的松驰,包括内侧、外侧这些韧带的松驰会导致踝关节这个机械性的关节活动范围的增大,也会导致机械性的不稳。
关于踝关节功能性不稳,1965年Freeman首次描述了功能性不稳是一种患者反复扭伤或者感觉踝关节打软的这种状态。
Konradsen将踝关节功能性不稳的原因归结为机械性和功能性的因素。
他认为踝关节功能不稳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或肌肉肌腱机械性的刺激感受器受到损伤,导致踝关节本体感觉反射的部分性神经传入刺激作用的缺失而引起的。
机械性不稳可以导致功能性不稳,感觉运动控制系统损伤被认为是踝关节反复内翻性外伤导致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一个功能性不稳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神经肌肉本体感觉的刺激,这些神经肌肉的控制作用对踝关节的功能性稳定是很重要的,如果它们损伤就会造成踝关节功能性的不稳定。
下图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致病因素小结。
并不是所有机械性的不稳踝关节在功能性就有不稳定的表现。
有一些研究就对444名足球运动员的研究,是Trpp进行的。
发现120名运动员中有一侧或双侧的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在这159个功能性不稳的踝关节中只有66个,也就是占了42%的病例伴有机械性不稳。
初次踝关节扭伤的患者,机械性不稳也不是都伴有功能性不稳,只是在短期内,就是初次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只是在扭伤后的早期内有机械性不稳,在经过12周的康复后这种机械性不稳的症状就会消失掉,也不是都一定会遗留下功能性不稳的症状。
(二)踝关节扭伤和踝关节不稳单纯踝关节外侧扭伤后在运动员中会有70 — 80%反复扭伤,20%反复扭伤的患者会有关节不稳的症状,突然的骨关节炎。
踝关节扭伤的发生比例,外侧占了85%,外翻位内侧三角韧带损伤占了5%,胫腓韧带联合出损伤占到了10%。
踝关节外侧扭伤的病理力学,大多数内翻性的踝关节扭伤发生在足部的跖屈位,因为此时足受到旋后的力距,而小腿受到外旋的应力。
跖屈时距骨狭窄的后部与胫骨关节面相接触,稳定性不如在背伸位。
跖屈时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所承受的张力是最大的。
临床上有一些情绪也是与踝关节扭伤有关的,包括从空中落下着地,跳起着地时踩在他人的脚上,从路沿滑下以及从楼梯上滑下,所以这些前足都先于后足,比如足跟接触,前足通过传动机制和偶联运动相距骨和跟骨传导了旋后的运动。
登地的关节是向踝关节传导旋后运动的始发者的这个事实呢,让人想到踝关节外侧扭伤时足部韧带也会同时受到损伤,确实有报道踝关节外侧损伤的患者有一部分人群同时又踝关节以及距下关节的机械性不稳。
科特和他的同事研究中,对比了12例有但侧踝关节扭伤病史的患者和8例跗骨间关节,发现X光投射下,距骨关节过度倾斜的患者中78%在查体时有距下关节的松驰,而且67%在应力X光透视下表现出距下关节的跟屈关节的松驰,通过距下和跗骨间关节作用于踝关节的旋转应力,比通常用于临床查体育和实验模型中的单纯内翻和前方抽屉应力,更可能造成踝关节韧带的损伤。
这个被忽视的事实在那些对踝关节固有的骨性纹理心理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神经肌肉控制的作用(一)本体感觉神经肌肉的控制就是本体感觉,针对人在步行中发生干扰时的代偿反应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在倾斜的平台和跑步机上处于静止站立和行走时,下肢肌肉组织对于这些干扰的快速反应在进行着测量。
身体的反射机制,整体上旨在满足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身体的重心在双脚上,这是非常重要的。
单脚或双脚位置的突然改变会继发一系列的基于外界反射相互作用的中枢、发生器和程序的肌肉触发。
传入信息有本体感觉、视觉、前庭的平衡以及听觉系统来提供。
程序化的小腿肌肉反应应干扰方向以及步态的实相或足相相对于地面的立线的不同而不同,单侧足和腿的位置改变会激发双侧的反应模式,两侧的反应潜伏期相似,大约在55ms左右,小腿近端和远端的肌肉都发生激活,包括协同组和拮抗组。
在单侧足位置改变的情况下,如果扭伤的时候对侧会发生快速的肌肉收缩,以提供稳定的支持,传入信号与对侧协同反应的介导时受脊髓中间的神经元的环路的控制。
而脊髓的中间神经元环路本身又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产生本体感觉传入信号的受体位于肌肉肌腱关节以及其他组织中,单突出牵拉反射与连接EA神经纤维的肌缩,感受器和连接IB纤维的肌腱器官有关,在诸如绊倒或落地等快速干扰的情况下,单突出反射是不存在的,此时通过源于刺激肌缩感受器的二类和三类传入纤维的传导激发代偿反应,通过单突出反射系统产生恰当的反应中心承启以及脊髓上调控通过复杂的机制相互作用,目前对此机制的了解很少。
前庭和视觉信号对这些反射影响很小,重力和足部关节对足底皮肤表面的压力可能对这些反射有关键的影响。
在太空中失重的情况下,以及悬浮在水面中的实验,显示外周传入信号减弱,对视觉和前庭的信号会增强,而通常前庭信号主要在绊倒过程中维持头部的稳定而起到作用,视觉传入则为了代偿身体的摇摆。
在摔倒时腿部肌肉的肌电图活动的发生主要是由本体感觉反射所诱发的,而并非是前庭系统。
所以说本体感觉是该神经通路中最主要的信息发生器。
踝关节在遭遇到突然的干扰时通过快速的神经反射激活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来维持其稳定,防止扭伤。
踝关节本体感觉感受器的位置在哪里?Freeman等人的研究是包括踝关节的踝关节囊和韧带的机械性,刺激感受其中可以发现大量的神经纤维存在。
不支持的学者的研究,发现踝关节周围韧带在麻醉前后踝关节位置觉得准确性,就是伸展感觉中位置觉得,本体感觉位置觉得准确性没有显著的变化。
踝关节本体感觉的传入反馈可能是由皮肤、周围的肌肉以及其它的关节受体提供的,可能也不单纯是踝关节囊本身及韧带。
(二) 肌肉反应时间神经肌肉的控制上面有一个概念叫肌肉反应时间,叫称为腓侧的反应时间。
腓侧肌肉保护性活动就是所需要的时间。
在静息状态下,稳定的踝关节突然被内翻到30度位的时候,腓侧肌肉的这个反应时间大概在54ms左右。
腓侧肌肉的反射要远快于骨缩肌和跟腱肌肉。
学者Konradsen推断,那些反射比较慢的肌肉是基于中枢调控程序的,而腓侧反射肌肉的反射更依赖于踝关节周围的肌腱或肌肉内的本体感觉感受器。
因为当足被置于内翻位,使其反应时间与外翻位相比,就是明显要会缩短。
腓侧肌肉的电动机械性延迟就是腓侧肌肉组在发生初始肌电活动后要产生具有保护性的外翻力矩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叫做腓侧肌肉的电动机械性延迟。
在产生足够的肌张和预防内翻前还必须在54ms的腓侧反应时间的基础上,再加上这个腓侧肌肉的电动机械性延迟时间大约在72ms左右。
因此,有效的保护性肌肉活动形成前就已经过去了126ms,这个延迟时间对于踝关节内翻到损害韧带程度来说已经非常长。
有一项研究中表明,将足突然内翻到30度位只需要80ms的时间,30度的内翻位就足以产生这个外侧的韧带的损伤,那这样说腓侧的反应时间,就是腓侧肌肉的电动机械性延迟时间那就126ms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在静息状态下做的这个实验。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本体感觉就是会缺失,腓侧的反应时间有明显的延长。
在非静息的状态下,比如说步行、奔跑或者跳跃的情况下,腓侧的肌肉已经提前被活化了,预激活了,那这样的反应时间,电动机械性延迟时间可能会缩短。
维持踝关节稳定,预防踝关节扭伤,特别是外侧的扭伤,关键在于导致扭伤内翻应力与及时的保护性肌肉反应的时间相平衡。
四、踝关节不稳预防、康复锻炼、临床评价(一)反复扭伤的预防踝关节不稳,就是功能性不稳,反复扭伤的预防,目前临床上大概用一个被动的支持的器具就是支具了,目的是缩短腓侧反应的时间。
主要包括弹力绷带,在健康背负负重条件下也用了绷带和包扎,结果发现绷带能明显改善踝关节的外翻力矩,也就是有比较强的抗内翻的作用力。
但是在被试验者运动40分钟后,绷带的这种保护性作用就消失。
其他研究也报道绷带在患者运动10分钟之后便失去它的机械强度。
但是大多数在负重条件下进行的研究,表明绷带具有对抗踝关节内翻的作用,有报道运动性绷带能有效地预防运动员的踝关节扭伤。
还包括能够提供被动支持作用的鞋类,比如我们常常应用的篮球鞋、高腰鞋、高统鞋。
再就是有些支具,支具比绷带更能预防足球运动员的踝关节扭伤,而且支具联合低统鞋,比如足球鞋,比穿单纯的高统鞋要好。
有两种方式可以来加强这种腓侧的肌肉的这种动力性防御来预防踝关节外侧的扭伤。
第一种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被动的支持器具,弹力绷带、高统鞋、支具,以及它们联合应用。
再一种,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要加强踝关节周围的神经肌肉控制的一个特殊训练,包括平衡,还有姿势的控制训练。
(二)康复锻炼本体感觉的缺失会导致腓侧反应时间的延长,以及肢体的就是踝部的平衡,以及踝部姿势控制能力的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