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知识介绍

合集下载

黄芪的知识

黄芪的知识

黄芪的知识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学名为黄芪属植物的根部。

黄芪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百草之王”,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下面我将从黄芪的来源、性味、功效、用途等方面为大家介绍黄芪的知识。

黄芪的生长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草原地带,如内蒙古、甘肃、河北等地。

黄芪的根部呈长圆柱形,表面黄褐色,有纵纹和横裂纹,质地坚韧,具有一定的弹性。

黄芪的采挖一般在秋季进行,选取生长年限在3-6年的黄芪根进行采收。

黄芪的性味为甘平,归脾经、肺经。

黄芪具有补气、益阳、固表的功效,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黄芪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以预防感冒、疲劳、肝炎等疾病的发生。

根据中医理论,黄芪有很广泛的用途。

首先,黄芪可以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病症,如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

其次,黄芪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也有治疗作用。

此外,黄芪还可以用于治疗痰湿阻滞、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另外,黄芪还可以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等问题。

除此之外,黄芪还可以作为辅助药物用于肿瘤、抗衰老等方面。

黄芪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服用,最常见的是泡水饮用。

将适量的黄芪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静置片刻即可饮用。

此外,黄芪还可以炖汤、煮粥等方式进行食用。

对于一些特殊病症,还可以将黄芪研磨成粉末,然后用于外敷或制作成丸剂、胶囊等剂型进行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黄芪虽然具有很多功效,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群。

对于体质偏热、气虚不实的人群,不宜过量使用黄芪。

此外,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黄芪时需要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黄芪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并且可以用于治疗气虚、脾胃虚弱、呼吸系统疾病等病症。

但是在使用黄芪时需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或不适当使用。

如有需要,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黄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厨房知识短文食物系列:黄芪

厨房知识短文食物系列:黄芪

黄芪药食同源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饮食养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本文提供关于黄芪的小知识,以供大家参考选用。

黄芪别 名:黄耆、独根、箭芪、绵芪、口芪、黑皮芪、白皮芪、红芪、独芪适宜人群:身体虚弱,面色黄白缺乏光泽者。

骨骼不健壮,手腕和脚腕偏细,皮肤黄白者。

易浮肿、肌肉松软者,平时易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者。

禁忌人群:腹胀、风热咳嗽、感冒者;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忌食。

基本介绍:黄芪(huáng qí),又名黄耆,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

清朝绣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

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黄芪属约有2000种,除大洋洲外,全世界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产,但主要产于北温带。

中国产270余种,分布于东北至西南部。

功效作用:味甘性微温。

归肺、脾、肝、肾经。

补齐固表,托疮生肌。

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1.益气固表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补气养血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

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

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
1. 中药物质基础:熟地、桂枝、黄芪等天然药材的形态、性状、性味等特征,以及其所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

2. 中药药理学:中药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的影响与作用,掌握中药对各种疾病的防治作用和适应症,以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3. 中药制剂学:中药在制剂中的配置、制作和作用,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等剂型的制备技术。

4. 中药品质评价:中药材和制剂品质的检测和评价方法,包括质量控制,如有效成分、杂质检测和质量规范。

5. 中药药事管理:中药药房的管理和操作,包括中药存储、采购、销售和药品配方的处理。

6. 中药临床应用:中药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如中药分类的选择、剂量和常见病证的辨认。

7. 中药药物学:中药的药物代谢机制及药效评价,包括药效强度、药效持久度等。

8. 中药方剂学:中药方剂制作及配方设计,包括方剂选择、方剂部位、炮制、配伍等。

9. 中药病理学: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用于指导中药治
疗的选择和应用。

10. 中药古籍论著:中医方剂典籍的内容及阐述,领会中医的理论精髓和治疗原则。

中草药别名大全之根茎类

中草药别名大全之根茎类

中草药别名大全之根茎类中草药以其独特的治疗功能在中医药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对于中草药的名称,除了其常用名称外,还有一些别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根茎类中草药的别名大全,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草药知识。

1. 黄芪(学名:Radix Astragali)别名:黄精、北五加、黄耆、黄皮、甘草头、白芪、钟乳草2. 当归(学名:Radix Angelicae Sinensis)别名:女药、血建草、恶胎芙蓉、男当归、川当归、龙胆草3. 丹参(学名: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别名:红参、鼠血草、地黄、赤箭、真参、三七、七活血4. 白术(学名: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别名:白苓、白草、秫草、白秫、地刘寄、大柱茎术、北五加、樟芷5. 知母(学名:Rhizoma Anemarrhena)别名:遗明、白藜、龙骨草、白药、马蔺、独蒜、白癣6. 鸡血藤(学名:Radix Muehlenbeckiae)别名:白花葛藤、天台山藤、白莲、藤藤葛、腺毛伏藏7. 茯苓(学名:Poria)别名:白茯苓、地胆、地黄、粉苓、猪苓、茯菟、麦肉8. 茶树菇(学名:Rhizoma Taphrins)别名:茶肉、土鸡腿、饼肉、茶花、黄花、鸡泡茶9. 半枝莲(学名:Rhizoma Belamcandae)别名:花会穿、傅引草、粉金硖、无心菜、美草10. 桃仁(学名:Semen Persicae)别名:扁桃核、桃脑、花开山、铁托子、瘦桃仁、焦桃仁、土桃仁11. 川楝子(学名:Fructus Toosendan)别名:山桠果、佛手子、鱼麦菜、熊列、山香子12. 牡丹皮(学名:Cortex Moutan)别名:脱西红花、芍药皮、水牡丹、鹿茸皮、赤芙蓉、土芙蓉13. 白芷(学名: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别名:丁香根、殺白蓮、羌活14. 金银花(学名:Flos Lonicerae)别名:忍冬藤、忍子花、金銀菊、钩吻花、黄形羊耳、木丙糖15. 陈皮(学名: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别名:龙眼皮、生龙眼、黑皮、柑皮、红皮16. 木香(学名: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别名:沉香、沉水、乌水木、木天竺、罗布木、白檀香17. 防风(学名:Radix Saposhnikoviae)别名:待童、水当归、隔风根、长愁草、防山、躲风草18. 味菊(学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别名:氹菊、滚滚心、狗草、狗蒺藜、白蓟、蚊母草19. 益母草(学名:Herba leonuri)别名:婆婆姜、益母之草、到老人、羊角穿、二婆种20. 茜草(学名:Radix Rubiae)别名:濯缨之草、草黄、贯众、似麦秸、黄草以上就是根茎类中草药的部分别名大全,这些别名不仅反映了中草药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还揭示了中草药在不同地区的使用习惯和传统文化背景。

中药黄芪医学知识课件

中药黄芪医学知识课件


助正气、托脓外出(托里透脓散)

溃疡后期,疮口难敛,可与人参、当归、肉桂等配伍以补气血——中风、痹症后期之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黄芪补气

以行血(补阳还五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古代医家应用
• 李杲曾在《药类法像》中提出黄芪可“泻肺中火”,《脾胃论》中记载“黄芪、人参、 甘草3味,退热之圣药也”,以及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运用黄芪治疗气虚发热,血 虚发热中得到进一步认证。
• 用法用量: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中国药典一部》
• 黄芪功能与主治: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
肌。 • 功效: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本草纲目》主治
• 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 小结:《本草纲目》中黄芪的用量在二钱到六两不等,剂量跨度较大,其中 在治疗小便不通、白浊、老人便秘时用量较小,不足一两;在咳脓咳血、萎 黄焦渴、酒疸黄疾中用量较大,多在二两以上。在白浊、老人便秘与咳血时 均用研磨成粉,易于服用。甲疽、疮疡可外用,肺痈成脓亦可内服。
• 《药性论》中用黄芪治疗“肾衰耳聋”。
• 治疗消渴: • 参苓饮子——《卫生宝鉴》中:麦门冬 五味子 白芍药 熟地黄 黄耆各90克 白茯苓8克 天
门冬 人参 甘草各15克 ,功效:生津增液,养胃进食,主治:消渴,不思饮食。

与人参、白术配伍可补气摄血(归脾汤)

中药化学知识点有关的案例

中药化学知识点有关的案例

中药化学知识点有关的案例1. 中药药理研究案例:中草药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通过对小鼠模型的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系统疾病。

这一研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黄芪的药理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2. 中药制剂研究案例:通过对石斛中活性成分的筛选和提取,研究人员成功制备了一种石斛多糖酸脂乳剂。

该剂型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且石斛多糖酸脂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乳剂可以显著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体力不足等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这一研究为中药制剂优化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 中药质量控制案例:对某种中药材进行正品质量控制研究,通过对不同产地的中药材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

进一步研究发现,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指纹图谱与采集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一研究结果对保证中药材的质量稳定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4.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案例:对某种中草药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通过采集静脉注射药物后的血浆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血浆浓度,进而计算药动学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该草药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速度较快,服用后的血浆浓度峰值出现较早,但持续时间较短。

这一研究为中药的合理用药提供了药代动力学依据,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5. 中药毒理学研究案例:对某种中草药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通过给动物连续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观察动物的行为、体重、血液学指标、器官病理学等指标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该草药在一定剂量下对动物没有明显毒副作用,但超过一定剂量后,可能会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

这一研究为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和剂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黄芪粉的功效与作用,你认识黄芪吗?【健康小知识】

黄芪粉的功效与作用,你认识黄芪吗?【健康小知识】

黄芪粉的功效与作用,你认识黄芪吗?
文章导读
黄芪是一种比较多见的中药,用途也是很广泛的,对于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
疗效,黄芪能够补脾益气,还能够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胃溃疡等疾
病。

一、黄芪的功效
1、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

北芪的补气
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

常配党参、
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

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2、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自汗。

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

北芪的固表止汗
作用较好。

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同补气
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

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
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

中药岗专业知识面试

中药岗专业知识面试

中药岗专业知识面试引言中药岗位是医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职业,对于从事中药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药岗专业知识面试的相关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面试。

一、基础知识1.问:什么是中药学?答:中药学是研究中药药物性质、药用植物及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2.问:中药的分类有哪些?答:中药可以分为草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类。

3.问:什么是中药制剂?答:中药制剂是指由药材或药用植物提取物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的成品药物,如丸剂、散剂、口服液等。

4.问:什么是中药配方?答:中药配方是指将多种药材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在一起,以达到特定的治疗效果。

二、常用中药药材1.问:请简要介绍一下黄芪。

答: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具有补气、健脾、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

2.问:请介绍一下当归。

答: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材,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等作用。

3.问:请介绍一下人参。

答: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药材,具有补气、健脾胃、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三、中药煎煮方法1.问:什么是水煎法?答:水煎法是指将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后保持沸腾一段时间,然后取出药液的一部分作为药物使用。

2.问:什么是汤煮法?答:汤煮法是指将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用小火慢煮,使药液浓缩后取出。

3.问:什么是蒸煮法?答:蒸煮法是指将药材放入蒸锅中,用蒸汽蒸煮,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蒸馏水中。

四、中药药理作用1.问:请简要介绍一下黄连的药理作用。

答: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止泻和抗菌作用。

2.问:请介绍一下川芎的药理作用。

答: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的作用。

3.问:请介绍一下白芍的药理作用。

答:白芍具有活血止痛、调经止痛和镇静安神的作用。

五、中药的临床应用1.问:请介绍一下黄连的临床应用。

答:黄连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病、痢疾、黄疸等症状。

2.问:请介绍一下川芎的临床应用。

答:川芎可以用于治疗痛经、偏头痛等症状。

3.问:请介绍一下白芍的临床应用。

中药药理学知识辅导:黄芪

中药药理学知识辅导:黄芪

主要成分:黄芪多糖、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黄芪多糖→显著促进免疫功能。

(2)增强造血功能:
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3)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促进血清、肝脏蛋白质的更新,对蛋白质含量无影响。

增加脾脏蛋白质合成,使脾脏细胞增生。

糖代谢:呈双向调节作用。

(4)增强性腺功能。

(5)抗应激: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抗疲劳。

(6)延缓衰老。

(7)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①强心: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

特点:对中毒、疲劳衰竭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加强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糖代谢),加强其功能。

②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黄芪多糖→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

③扩血管:降低脑血管、外周血管、冠状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阻力,但对肾血管具有收缩作用。

④调节血压:对血压具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

降压:γ-氨基丁酸、黄芪皂苷甲→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

升压:休克时→黄芪→使血压稍上升、保持稳定。

1 2 下页。

健康养生小知识之13种养生中药

健康养生小知识之13种养生中药

健康养生小知识盘点十三种养生中药一、何首乌——滋补良药何首乌最青春的功能是乌发,经炮制后,它可以补肝肾、益精血,而且不寒不燥,实为乌发良品。

后来西医研究又发现了它降脂、降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体内细胞氧化的功能。

如何使用:●首乌洗发:何首乌60 克,用水煎煮,水色成浅黄即可使用,先用普通洗发水洗净头发,然后用何首乌汁浸洗。

●首乌蛋:何首乌60 克、鸡蛋2 只。

将何首乌洗净、切片,放人砂锅内,加进鸡蛋,煮至蛋熟,捞出去掉蛋壳,再放锅内煮片刻,加盐、味精即可。

二、黄芪——最能补气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可以用来缓解气虚乏力、中气不足。

现代研究发现,黄芪还能增强代谢,使机体细胞生长旺盛,同时消灭体内自由基,预防衰老。

如何使用:●代茶饮:黄芪5~6 片,用沸水冲泡饮用,可以缓解身体困倦、无力、气短。

●煨枣:取大枣30 个、生黄芪30 克,一同煨煮。

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三、人参——补充元气提及人参的抗衰老功能,是最没有悬念的一个。

据现代药理研究,人参可以激化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提高脑力和体力的作用,并能迅速消除疲劳。

如何使用:●人参茶。

人参片3 克,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能强心安神,迅速消除疲劳。

●人参粥。

人参3 克、粳米100 克,用文火煎熬至熟。

适宜在秋冬季早晚空腹食用,用来补充元气,调和五脏。

四、三七——调血妙品在中医史上,三七很早就出名了,但一直被作为止血、定痛、消肿的伤科补品来关注。

近些年才发现,它还可以扩张血管、清除血脂、恢复血管弹性,在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甚至比人参还有明显的优势。

如何使用:●三七鸡。

将母鸡1 只加调料蒸至8 成熟时,加入三七粉6~9 克蒸熟即成。

可以大补气血,益色养颜,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萎黄、产后血虚者。

“生活熟补”三七的用法,素有“生活熟补”之说,它的意思是指:用生的三七,有活血、止血作用;用熟的三七则有生血、补血作用。

五、剌五加——强壮要药刺五加可以养血、安神、滋补、强壮身体,在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交战中,都有一定疗效。

中药灸黄芪的功效是什么?

中药灸黄芪的功效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药灸黄芪的功效是什么?
导语:现在的人对于养生方面都有很多的研究,尤其是一些中医方面的知识,也是比较多的了,大家都听过黄芪,黄芪是一味比较常见的中药药材,黄芪分
现在的人对于养生方面都有很多的研究,尤其是一些中医方面的知识,也是比较多的了,大家都听过黄芪,黄芪是一味比较常见的中药药材,黄芪分为生黄芪和灸黄芪两种,都是很好的药材,对人的身体有很多的好处也有很多的医药价值,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灸黄芪的功效是什么呢!
灸黄芪是补气良药。

中医学很注重气血的调养。

气血虚弱的人食用它,变可改变体衰的情况。

调养合理的话,即可摆脱全身无力、脉细虚弱的现象。

灸黄芪是治疗各种胃病的良药。

黄芪配上甘草桂枝等药可治胃寒、慢性肠炎等各种胃病。

人体在脾胃不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它有很好的改善。

灸黄芪有治疗妇科疾病的功效。

黄芪人参当归等药材合用,能够治疗子宫下垂、脱肛等症状。

它还能消肿利尿。

灸黄芪还能增加人体免疫力。

灸黄芪含有很多抗菌的微量元素,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使用可以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抵抗传染病菌对人体的入侵。

但是,凡有实热、肝阳上亢、气火上冲、湿热内停、气滞湿阻、食积腹胀、阴虚阳亢、表实邪盛、阳证疮疡、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的人,都不宜服用。

在妊娠晚期一定注意慎用黄芪。

据临床文献报道,在妊娠晚期因用黄芪不当而致过期妊娠,胎儿过大造成难产者比较多。

黄芪虽好,但我们在使用黄芪进补时,一定要由少逐渐增加。

像黄芪这种中药材虽然有一定的医药价值,但是在使用过程当中,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草药的知识

中草药的知识

中草药的知识
中草药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是中华文化遗产之一。

中草药存在于
很多的中药配方中,可以治疗很多疾病。

中草药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它
们可以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增加免疫力等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
1.人参:人参是一种大补养身的中草药,它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增加体力和免疫力。

2.甘草:甘草具有止咳化痰、舒肝解毒等作用,是常见的中草药之一。

3.决明子:决明子具有明目、滋阴、利水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眼病和
水肿。

4.银杏叶:银杏叶能促进血液循环,抗衰老,预防脑血栓等作用。

5.黄芪:黄芪有补气、益养、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是一种常见的草药。

6.当归:当归是一种养血草药,有调经、止痛等功效。

7.熟地黄:熟地黄有很好的滋阴补肾作用,长期服用可以延缓衰老和
增加体力。

以上是一些中草药的常见用途和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草药
治疗时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面试中药专业知识

面试中药专业知识

面试中药专业知识1. 引言在医学领域中,中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来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面试中药专业知识是中药学相关岗位面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面试中药专业知识的相关内容,包括中药的来源、制备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2. 中药的来源中药的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2.1 植物药植物药是指以植物全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为原料的药物。

常见的植物药包括川芎、黄芪、人参等,它们通常具有药理活性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进行提取和制剂。

2.2 动物药动物药是指以动物的组织、器官、分泌物、排泄物等为原料的药物。

例如,鲨鱼烯、牛黄等就是常见的动物药材,它们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2.3 矿物药矿物药是指以矿石、矿渣、矿泉等为原料的药物。

例如,石膏、硫黄等就是常见的矿物药材,它们通过研磨、提取等方式进行制备,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3. 中药的制备方法中药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煎煮、浸泡、蒸馏、烘干等。

3.1 煎煮煎煮是中药制剂中最常见的制备方法之一。

它是将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用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煮至水剩一半时即可。

这种制备方法能够有效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且通过调整煎煮时间和火候可以控制药物的药效。

3.2 浸泡浸泡是将干燥的药材放入适量的溶剂中进行浸泡,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溶剂中。

这种制备方法适用于一些药材硬度较高或易溶于溶剂的情况,如人参等。

3.3 蒸馏蒸馏是通过加热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蒸发,然后通过冷凝使其凝结成液体,最后进行收集和分离。

这种制备方法适用于一些药材中有效成分易挥发的情况,如薄荷等。

3.4 烘干烘干是将湿润的药材放入烘箱或太阳下晾晒,使其失去大部分水分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这种制备方法适用于一些药材需要保存较长时间或需要进行其他加工处理的情况。

4. 中药的临床应用中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预防、治疗和调理多种疾病。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气车维修专业技术总结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气车维修专业技术总结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气车维修专业技术总结黄芪的功效1、补气生阳,比如黄芪水可以治疗说话没劲、气短、神疲;2、黄芪有固表止汗的作用,比如玉屏风颗粒就由黄芪、防风、炒白术组成,可以治疗多汗症,尤其是白天出汗,即自汗;3、利水消肿,比如浮肿可以服用煮黄芪水来治疗;4、可安胎,像先兆流产,可以用一些含有黄芪的成分中药;5、黄芪有敛疮生肌的作用,比如受伤以后,肌肉久不长或伤口老是不愈合,可以用黄芪来治疗。

主治气车维修专业技术总结20xx年秋季学期过去了,开心忙碌同时也是收获多多。

在本学期我接任了汽修专业的汽车概论、汽车材料、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对于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是一种挑战。

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学习专业知识,更新教学理念,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二、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注意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之间的联系。

通过学生熟悉的、贴近现实生活得内容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汽车知识,使生活经验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

通过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感受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本课程活动经验和应用意识。

三、关注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喜欢汽车方面知识。

以“学生喜欢学”为宗旨,注重突出趣味性。

教学时无论是教师语言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直观试验设备的运用、教学的组织等方面,都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欣赏水平,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从而愿意学习。

四、注重知识的形成和预设,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或事实的传统教材模式,尽量的多带学生下实训室,建构符合学生认知活动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式教学活动的课程形态。

通过开放性的、激励性的活动指导,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变为学生实训室中多动手的认知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变单一的答案和“最优”方法的接受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活动体验的反思和交流。

黄芪小知识

黄芪小知识

黄芪小知识
嘿,咱来说说黄芪这玩意儿哈。

有一回啊,我去看中医。

医生给我把了把脉,然后说:“你这身体有点虚啊,得补补。

我给你开点黄芪吧。

”我就纳闷了,这黄芪是啥东西啊?
回家后,我就上网查了查黄芪的资料。

哎呀,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这黄芪原来有这么多好处呢。

它可以补气、提高免疫力啥的。

我就想,这东西还挺厉害。

后来,我去药店买了点黄芪回来。

看着那黄黄的一片片的东西,我心里还有点怀疑,这真能管用吗?
我就按照医生的嘱咐,用黄芪泡水喝。

一开始,我觉得没啥味道,不好喝也不难喝。

但是喝了一段时间后,我还真感觉自己的身体有点不一样了。

以前我总是觉得很累,没精神。

现在感觉精神好多了,也没那么容易累了。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爬山。

以前我爬一会儿就气喘吁吁的,得歇好几次。

但是这次,我居然一口气爬了上去,都没觉得怎么累。

我就想,这肯定是黄芪的功劳。

而且啊,我发现黄芪还可以用来煲汤。

我妈就用黄芪煲了一锅鸡汤,那味道,可鲜美了。

我喝了一碗又一碗,肚子都撑得圆滚滚的。

总之啊,黄芪这东西还真不错。

以后我要多了解一些中药知识,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嘿嘿。

黄芪,党参,枳壳,枳实

黄芪,党参,枳壳,枳实

黄芪,党参,枳壳,枳实篇一:中药药用知识中药药用知识一发热1、外感风寒-----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羌活白芷2、外感风热-----桑叶菊花薄荷蝉蜕蔓荆子3、温病-----(卫分)或热毒银花连翘牛蒡子大青叶板兰根4、热入营血-----(营分)生地丹皮元参赤芍5、火毒-----川连黄柏黄芩枝子6、少阳证-----柴胡黄芩7、阳明气分证-----石膏知母花粉8、阳明腑实证-----大黄芒硝元明粉二一切头痛1、外感风热-----菊花蔓荆子薄荷蝉蜕2、外感风寒-----羌活荆芥白芷藁本细辛3、鼻渊头痛-----苍耳子辛荑薄荷白芷4、湿邪头痛-----藿香苍术防风羌活5、肝热头痛-----龙胆草夏枯草枝子黄芩6、肝阳上亢-----石决明草决明钩藤菊花7、痰厥头痛-----川芎细辛南星陈皮云苓半夏枳实甘草8、少阳头痛-----(偏头痛)柴胡黄芩玉竹9、太阳头痛-----(后头痛)川芎麻黄羌活独活10、少阴头痛-----(前额痛)升麻石膏白芷葛根(此条“少阴”应为“阳明”)11、太阴头痛-----苍术半夏南星12、少阴头痛-----麻黄附片细辛13、厥阴头痛-----(头顶痛)人参吴萸藁本生姜大枣14、气虚头痛-----黄芪人参炒白术升麻15、血虚头痛-----当归熟地炒白芍川芎首乌鸡血藤16、阴虚头痛-----元参山萸白芍枸杞玉竹女贞子生地17、阳虚头痛-----鹿茸鹿角胶附子肉桂苁蓉巴戟仙灵脾18、顽固头痛-----全蝎白姜蚕白附子蜈蚣三眩晕1、外感眩晕-----川芎天麻半夏羌活桔红茯苓甘草。

生姜2、内伤眩晕-----人参当归茯苓枣仁菊花天麻桔红3、肝风内动-----菊花钩藤天麻地龙薄荷4、肝阳上亢-----珍珠母代赭石石决明龙骨牡励5、肝热眩晕-----夏枯草菊花龙胆草草决明6、气虚眩晕-----黄芪党参升麻人参7、血虚眩晕-----当归熟地首乌白芍8、肾阳虚晕-----鹿茸紫河车锁阳仙灵脾仙茅9、气滞头晕-----木香丁香砂仁桔皮花苓炒白术10、痰湿头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四咽喉痛1、外感风热-----牛旁子蝉蜕薄荷元参竹叶2、肺气不利-----射干桔梗麦冬3、肺胃热盛-----山豆根牛黄马勃通大海花粉4、热毒-----银花连翘板兰根枝子5、失音-----通大海川贝冬花五口舌痛1、心胃火盛-----川连枝子石膏黄芩木通竹叶灯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等的根。

蒙古黄芪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沟旁或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新疆、本期等地,在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有栽培;膜荚黄芪生于向阳山坡或灌边缘,或见于河边沙质地。

播种后1至7年采收,气温高、土质较差的地区生长1至2年即可采收。

于9至11月或春季冬芽萌动前采挖,深刨以防折断根,切下芦头,抖净泥土,晒至半干,堆积1至2日再晒,直至晒干为止,剪去侧根及须根,扎成小捆。

内蒙古黄芪根呈圆柱形,上粗下细,少有分枝,长20至60厘米,直径1至3厘米。

表面淡黄棕色,有明显的皱纹及横切长皮孔。

质硬而韧,断面纤维状,略带粉性。

气特异,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

膜荚黄芪根与蒙古黄芪的根相似。

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黄芪适合人群:
表实邪盛、湿阻气滞、肠胃积滞、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禁服。

黄芪食疗作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入气分,可升可降: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行水消肿,托毒生肌。

黄芪的功效:
具有内伤劳倦,神疲乏力,脾虚喘嗽,胃虚下垂,久泄脱肛,阴挺,带下,吐血,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盗汗,水肿,血盖,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黄芪食物相克:
黄芪恶白鲜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黄芪做法指导:
1、补气升阳宜炙用;益卫固表、行水消肿、托毒生肌宜生用。

2、气虚体弱,倦怠乏力,食少懒言者,宜与人参或党参相须为用。

3、若脾虚食少,便溏或泄泻者,可与白茯苓、薏苡仁同用。

4、体弱表虚,基表不固之自汗,及虚人易感风邪者,宜与防风、
白术同用。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核白细胞数
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正常人服用后,血浆IgM、IgE显著增加,以全草效果最好。

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具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和增加脾重的作用。

以上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存在,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同样有显著作用。

黄芪对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有增强作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

黄芪的有效成分F3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功能有完全的恢复作用,在体内动物模型试验中显示出可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提示黄芪成分在免疫治疗中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黄芪可以提高淋巴因子(白介素-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LAK)的活性。

2、对干扰素的作用
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

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
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著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
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著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

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小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4、促进机体代谢
黄芪能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这可能是通过细胞内的cAMP,cGMP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5、改善心功能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
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

100%黄芪注射液可使离体心脏收缩加快、加强。

黄芪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还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延长有效不应期所致。

6、降压作用
以黄芪煎剂、水浸剂、醇浸剂皮下或静脉注射于麻醉动物(犬、猫、兔),均可使血压下降,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降压作用
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

将黄芪注射液注入实验犬的冠脉、椎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脑血管、肠血管等内脏血管,可使血管阻力指数下降,但注入肾动脉,肾血管阻力指数反而增高,提示黄芪对肾血管的作用与对其他部位血管不同。

7、保肝作用
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鼠四氯化碳性肝炎有保护作用。

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转阴也有一定作用。

对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有效率。

8、调节血糖
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影响。

9、抗菌及抑制病毒作用
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

10、激素样作用
黄芪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有良好的影响。

11、其他
黄芪能显著降低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性质与强度和丹参注
射液相同。

100%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收缩作用。

黄芪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鸡胚股骨有促进生长作用。

黄芪还有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的作用。

一是补气升阳。

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

二是固表敛汗。

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

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

三是托疮排脓。

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

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

四是利尿消肿。

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用而之。

综上所述,人参与黄芪之功效,有同有异,股不可一见气虚久混用之,否则,已弄巧成拙。

黄芪自古被医家列为上品,<<本草备要>>认为,黄芪“生用古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炙用补中,益元气”。

清代皇宫绣著的<<本草求真>>中,白黄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

黄芪入药用膳食,历来受人们青睐。

日常生活中,可用黄芪配党参、山药、大枣、母鸡、羊肉、猪肉、乳鸽等保健食品,烹调成老少皆宜的药用膳食。

黄芪当归大枣汤去黄芪30克,当归9克,大枣10枚。

煎服,每日1剂,具有补气养血之功。

黄芪薏米赤豆粥生黄芪、薏苡仁、赤小豆个30克,鸡内金10克,金桔饼3枚,粳米100克。

先将前3味清洗干净,黄芪装入纱布袋中,然后共煮一会,在放粳米煮成粥。

具有剖利税、消肿的作用。

是与慢性肾炎等病症。

黄芪猴头汤黄芪30克,猴头菌150克,调料适量。

将黄芪、猴头菌清洗干净,把猴头菌温水泡发,加入调料,小火煨约两小时,服用。

具有益气养血、强身补脑的作用。

适用于病后体弱、营养不良、贫血、神经衰弱、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病症。

复方黄芪汤取生黄芪、生牡蛎、山药各12克,白术、陈皮各 6
克,防风3克。

共研为细末,每日服2次,每次3克。

用于预防体弱儿呼吸道感染,也可用来治疗小儿阳虚自汗。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传统中药,其应用悠久。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医书<<本草备要>>里就有很强和白蔹、芍药、肉桂、干姜、蜀椒、吴茱萸、甘草等配伍治疗疽病的记载。

本品素有补气药中“耆长”之誉,有关“补气”的功效。

历代本草记载和医家论述甚多。

每谈及黄芪,必言其补气,似乎定论已成。

时至今日,黄芪作为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常用药,为世所公认。

历版全国统编<<中药学>>教材、<<中国药典>>以及有关中药学的专著中,在论及其功效或功能主治是也只言以上五方面作用。

而更有甚者,在言及其他功效是也要把补气作为基础,似乎补气已经成为了黄芪的中心功效,其他功效仿佛成了补气后的间接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