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药84749
温里药
![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772d6edc28ea81c758f578b6.png)
温里药⏹定义: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药性:药性温热,多具辛味。
多入脾、胃、肝、肾经。
⏹功效:辛散温通、散寒止痛、补火助阳⏹适应证:用于寒邪内盛,心肾阳衰所呈现的各种里寒证候。
里寒证:常见六方面的病证⏹一是寒邪入里,脾胃阳气受抑所出现的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
⏹二是心阳衰微⏹三是寒凝肝经⏹四是寒饮伏肺⏹五是肾阳不足⏹六是寒凝经脉⏹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
因脾主运化水谷,故常见心腹胀满,脘腹疼痛,呕吐泄泻等消化功能失调表现⏹心阳衰微,表现心悸、胸闷冷痛、遇寒发作、面色青紫甚则出现四肢厥冷,汗出不止,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的“亡阳证”⏹寒凝肝经者,少腹疼痛、疝气疼痛、痛经、闭经⏹寒饮伏肺者,喘嗽胸满、痰多色白清稀、遇寒发作或加重。
⏹肾阳不足,多因年老或多病,常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尿频、遗尿、阳萎、不孕等症⏹寒凝经脉,寒邪有时也可侵犯肌肉、骨节、经络,可见肢体冷痛、阴疽等,[主要药理作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消化系统作用⏹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抗炎、镇痛: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回阳救逆”,“温心阳”功效,用于“心阳衰微”及“亡阳证”。
⏹心阳衰微—与心力衰竭及缓慢型心律失常相似⏹亡阳证—与休克后期症状相似代表药:附子代表方:回逆汤、参附汤、芪附汤强心及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作用、正性频率、正性传导作用机制各不相同:⏹附子中的消旋去甲乌药碱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
⏹肉桂的强心作用与其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有关。
⏹姜的醇提取液对心脏有直接兴奋作用。
⏹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附子、肉桂等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循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
干姜辛辣成分,肉桂水煎液及其有效成分桂皮油等可使体表血管、内脏血管扩张,循环通畅,使周身产生温热感。
⏹抗休克:附子和干姜等还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延长动物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抗休克⏹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一种病理过程。
临床中药学.第11章 温里药
![临床中药学.第11章 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c79618fbcc7931b764ce15dc.png)
精选可编辑ppt
1
概述
一、含义 以温散里寒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
寒证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二、功效与主治
1.共有功效主治
精选可编辑ppt
2
概述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的不同而有多种效用。
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外寒入侵,直中脾胃或 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
精选可编辑ppt
8
附子 《本经》
[来源]为毛茛 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 的加工品。
精选可编辑ppt
9
附子 《本经》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 地。6月下旬到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 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 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精选可编辑ppt
12
附子 《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
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 孕妇及热证、阴虚阳亢者忌用。 反半夏、瓜篓、贝母、白蔹、白及。 生品可外用,内服须炮制。若内服过量,或
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精选可编辑ppt
13
干姜 《本经》
精选可编辑ppt
20
肉桂 《本经》
【药性】辛、甘、大热。 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
精选可编辑ppt
21
肉桂 《本经》
【应用】
1.阳虚诸证。辛甘大热,能补火助阳, 益阳消阴,作用温和持久,亦为补火助阳之 要药。
温里药(中药学)
![温里药(中药学)](https://img.taocdn.com/s3/m/d4fb5072195f312b3069a589.png)
温热药类,易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及孕 妇均当慎用或禁用。
精品课件
Concepts
回阳救逆 助阳补火 温中散寒 引火归源 温肺化饮 助阳止泻
是救治阳气将脱的治法。 扶助命门之火,治疗阳虚证的方法。 治疗脾胃受寒或中焦虚寒证的方法。 使浮越在上的虚阳下归于肾的治法。 为治疗寒饮伏肺的一种方法。 为治疗脾肾阳虚泄泻证的一种方法。
精品课件
乌头为母根,附子为旁生块根, 性味功效相近,乌头尤其善于祛 风除湿,散寒止痛,毒性较附子 更强,草乌又烈于川乌。
精品课件
干姜Dried Ginger
辛热燥烈,作用重在温暖脾肺,散 寒化饮,不论中焦实寒虚寒及肺中 寒饮咳喘,均为常用之品。又兼能 温助心肾之阳而回阳通脉,治亡阳 欲脱。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同为祛寒温里要药
附子
回阳救逆力强,长于温肾阳, 兼能温中,用治中下焦寒证。
干姜
温中暖胃力强,主在温脾阳,兼能 温肺化饮,用治中上焦寒证为主。
附子无干姜不热。 精品课件
同出一物 炮姜
生姜 含有水分,气重于
味,辛散之力较强。 散寒解表,温中止 呕,为外感风寒及 胃寒呕吐之常用药。
走而不守
守而不走
与补气养血药同用,能鼓舞气血生长,如十全大补汤。
还可引火归源,如交泰丸。
精品课件
附子 有毒燥烈,走而不守,为回阳救逆之要药。
附子偏于气分;
肉桂 作用和缓,能走能守,能理血调经。
肉桂偏于血分。
精品课件
两药同出一树,皆有温营血、 助化气、散寒凝之作用。
桂枝
长于发表散寒,振奋气血,主上行而助阳化气,温通经脉。
精品课件
附子Prepared Aconite Root
学习_第十四章温里药
![学习_第十四章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40726d1c5a8102d276a22f46.png)
[应 用]
7.气血不足证 本品温通阳气,通畅经脉,鼓 舞气 血生长。并能减少补药滋腻之 性。
[用法用量]
煎服,3~5g,宜后下或焗服; 研
末冲服,每次1~3g。
[使用注意]
畏赤石脂。
[特 点]
1.本品性缓,善补命门之火,为 治 下元虚冷的要药。
2.又温通经脉,治血寒经闭、痛 经、
【鉴别用药】 附子、干姜、肉桂
花 椒
[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肾经。
[功 效]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应 用]
1.胃寒腹痛吐泻 本品温中散寒止痛、止吐、止 泻, 燥湿。
——大建中汤
[应 用]
2.虫积腹痛 本品驱杀蛔虫。
——乌梅丸
[应 用]
3.湿疹瘙痒,阴痒 本品杀虫燥湿止痒。
[用法用量]
煎服,2~6g。
荜茇
——四神丸
[应 用]
6.寒湿脚气 本品有散寒下气,燥湿止痛作 用。 ——吴萸木瓜汤、鸡鸣散鸡鸣散
[应 用]
7.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 经闭 本品温经散寒止痛。
——温经汤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1.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 不宜 多用、久服。
2.孕妇慎用。
[特 点]
1.疏肝,暖肝,降逆气。 2.为厥阴肝经的主药,善治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特 点]
1.本品性燥,善治中焦里寒,为 温中 散寒的要药。
2.又可温肺化饮,治寒饮伏肺咳 喘。
肉桂
《本经》
[药物来源]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粗枝 皮。
肉桂
[性味归经]
温里药
![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50dd519d19e8b8f67c1cb9d7.png)
5.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善温暖脾胃
学习小结
附子
干姜
温
里
肉桂
药
吴茱萸
花椒
善补心、脾、肾之阳
善温脾阳,暖中焦
善温补心、脾、肾, 暖肝散寒
善温补脾、肾,暖肝, 疏肝。
善温暖脾胃
回阳救逆,补火 助阳,散寒止痛
特点:味辛,性温热,辛散温通、能温里散寒、温经止痛
适应证:用于里寒证。如:①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② 肺寒痰饮证;③肝经受寒证;④肾阳不足证;⑤心肾阳虚 证;⑥亡阳厥逆证;⑦脾肾阳虚型黄褐斑、肥胖症、胞虚 如球等损容性疾病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性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助火,凡实热 证、阴虚火旺、精血亏虚者忌用;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第九章 温里药
目录
一、概述 二、具体药物:
1.附子 2.干姜 3.肉桂 4.吴茱萸 5.花椒
重点难点
1.重点:
•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的性能、功效及美容应用
2.难点:
•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的温里特点
温里药
含义:以温里祛寒为主要功效,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 称为温里药,又称袪寒药
1.寒凝诸痛证 2.胃寒呕吐 3.虚寒泄泻 4.湿疹,口疮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 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花椒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应用】
1.中寒腹痛,寒湿吐泻 2.虫积腹痛,湿疹,阴痒,顽癣等 3.秃头发稀,齿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温里药
![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6c8175b565ce0508763213ff.png)
【毒性】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
不宜久煎;研末,0.5-1.5g;或 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或浸酒涂擦。 【禁忌】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 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 走油及香气散失。
3.丁香
【来源】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 干燥花蕾。由于其形状像钉子、有强烈 的香味而得此名。 【别名】丁子香、支解香、公丁香、雄 丁香 【药用部位】花蕾
•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 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 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 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 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 (黄糖及菜油制成)使附片染成 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 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 续烘干。
【药材性状】
Hale Waihona Puke 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
白 附 片
黑 顺 片
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
1.7~5cm,宽0.9~3cm,厚0.2~ 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 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 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
约0.3cm。
【药性药味】药性大热 ,味辛、甘 .
药材性状: 干燥果实呈卵圆形或椭
圆形,长约2~3cm,直径约0.6~ 1cm。外表呈褐色或带有土红色粉末, 粗糙,多细皱纹,上端宿萼有4裂片。 质坚脆,破之常纵裂为2瓣,内藏少 数种子。气微香,味辛辣。
•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 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 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 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 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
•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 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 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 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 厚约0.3cm 的片,用水浸漂, 取出,蒸透,晒干。
温里药,温里药的基本作用简介.docx
![温里药,温里药的基本作用简介.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313ff164431b90d6c85c714.png)
温里药,温里药的基本作用简介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温里药具有温里散寒、止痛等作用,其中部分药物还有温阳、回阳作用。
里寒证常见以下二个方面的病证:一是寒邪入里,脾胃阳气受抑;因脾主腐化水谷,脾阳受侵,则水谷不消,见心腹胀满、脘腹疼痛、呕吐、泄泻等,宜温中散寒。
二是心肾阳气虚弱,寒从内生,见腰膝酸痛、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尤其心肾阳衰,而见汗出不止、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的“亡阳证”必须温肾回阳。
根据温里药的近代研究结果,将其药理作用归纳如下。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温里药具有“回阳救逆”和“温心阳”的功效,用于“心阳衰微”及“亡阳证”。
心阳衰微与心力衰竭及缓慢型心律失常等有关,亡阳与休克的症状相似。
“回阳救逆”的代表药有附子等,代表方有四逆汤、参附汤、芪附汤等。
它们用于心脏病及各种休克和低血压、缓慢型心律失常等均有一定疗效。
实验证明附子、乌头、干姜、肉桂、细辛等对心血管系统均有明显作用,现分为强心、抗心律失常和抗休克二方面加以叙述。
①强心反抗心律失常。
附子及乌头煎剂对各种动物的离体心脏和在位心脏均有强心作用。
可使收缩力加强,心率加速,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
亦能增加培养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振幅,提高家兔实验性窦房结病的心率,使动物恢复窦性心律,使大部分动物的ST一T波的改变恢复正常。
并能对抗小鼠实验性缓慢型心律失常。
临床用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各型休克均有较好疗效,这与附子的“温阳”功效是一致的。
细辛亦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明显改善左室泵功能。
姜的酒精提取液对心脏有直接兴奋作用。
②抗休克。
熟附片制剂可引起麻醉猫或犬的血压下降,同时引起下肢血管扩张,冠脉流量增加。
附子及芪附、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缺氧的耐受力,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并能缩小和减轻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人参四逆汤对失血性低血量休克能延长其存活时间和存活百分率;对纯缺氧性休克、血管栓塞性休克及心源性休克等能提高平均动脉压,加强呼吸运动,稳定中心静脉压和延缓因缺氧而引起的异常,心电图波形的出现,延长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并能提高常压下小鼠耐缺氧的作用。
温里药概述
![温里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a25459c6bec0975f465e274.png)
温里药概述凡以温里散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本类药物味辛性温热,能驱散脏腑间寒邪,适用于各种里寒证。
里寒证分为里实寒证(阴盛则寒)和里虚寒证(阳虚则寒),本类药物主要治疗里实寒证,部分药有助阳功效,亦可用于里虚寒证。
本类药因归经不同而分别适用于不同脏腑的寒证: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外寒内侵,直中脾胃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白等;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可用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可用治肾阳不足证,症见腰膝冷痛、阳痿宫冷、夜尿频多、遗精滑精等;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脉、回阳救逆,可用治心肾阳虚证及亡阳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及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入肝经者,能暖肝散寒止痛,可用治寒凝肝脉,症见少腹冷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痛等。
总之,治疗里寒证,须辨明寒邪所在脏腑,选用对证的温里药。
使用温里药还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
里寒表寒兼见者,当配伍辛温解表药;实寒虚寒并存者,应配伍补阳药;脾胃虚寒每兼气虚,宜配伍补气药;肺寒证每多痰饮,常配伍温化寒痰药;寒凝肝脉者多兼经气不利,宜配伍疏肝之品;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伍行气活血药;寒湿内阻,配伍芳香化湿药;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宜耗阴动火,故凡属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及孕妇均应忌用或慎用;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禁用;根据《素问·六元正气大论》“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的理论,天气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适当减少用量。
温里药小结本类药物多为辛温、辛热之品,均有温里散寒之功,主治各种里寒证。
其中:1.附子、干姜均能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常相须为用,用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
但附子大热,峻散三焦寒邪,又能补火助阳,为回阳救逆之要药;干姜温里回阳之力不及附子,主要治疗中上二焦寒证,温中止痛、温肺化痰是其所长。
温里药
![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cba8c6f97c1cfad6195fa755.png)
花
椒
【来源】
为芸香科灌木或
小乔木植物花椒 或青椒的成熟果 皮。
花
【药材性状】
椒
分果瓣多单生,偶有2 个,罕为3个并生,直 径4~5mm,果皮由腹面 开裂或延伸至背面亦稍 开裂;外表面红紫色或 红棕色,极皱缩,散有 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 直径0.5~1mm;内果皮 淡黄色,常由基部与外 层果皮分离并向内反卷。 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
来自幼树(5-6年)干 皮或粗枝皮名“官桂”, 卷成筒状名桂通,采自 十年以上的干皮,卷曲 成线槽状名企边桂;去 表皮者又名桂心。来自 老树近地面的干皮,成 扁平板状名板桂。油脂 较多者名油板桂或紫油 桂。
肉
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 40cm,宽或直径3~10cm, 厚0.2~0.8cm。外表面 灰棕色,稍粗糙,有不 规则的细纹及横向突起 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 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 色,略平坦,有纵纹, 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 易折断,断面不平坦, 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 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 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花
椒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应用】
1、中寒腹痛,寒湿吐泻。
2、虫积腹痛,湿疹,阴痒。
吴茱萸
【炮制】 生用――偏辛热苦燥,作用峻猛。 甘草水泡用:缓其毒性及辛燥之性。 黄连汁炒:偏清肝和胃止呕。 醋炒:偏疏肝止痛。 盐水炒:偏下气止痛。 姜汁炒:偏温胃止呕。 【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 经。
吴茱萸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 助阳止泻。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 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 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g,或 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或煎水洗。 【禁忌】不宜多服、久服;阴虚火旺 者禁服。
温里药~~
![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cb8b810e6f1aff00bfd51e6a.png)
但附子长于回阳救逆,用治亡阳厥逆; 肉桂长于补火助阳,兼能温经散寒,引火归元,用治寒
凝经脉之阴疽、痛经且虚阳上越之证.
肉桂与桂枝:前者是树皮,后看是嫩枝.二者均能温
经散寒,止痛,而用治寒凝疼痛.
但肉桂长于温里寒而善治里寒证,用治脾胃虚寒证,并
兼补火助阳而治肾阳虚及引火归元治虚阳上浮证。
逆。
临床应用:休克,急性乳腺炎,冻疮。
《本草纲目》称其「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 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然而所治病症无 非肺脾两经,而其效用则兼理气燥湿、化痰健 脾也。
药理作用:
本品煎剂小剂量可增强心脏收缩力, 使心输出量增加;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 鲜橘皮煎剂能扩张气管及祛痰作用.本 品还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及抗突变 等作用.
2.若肝气郁滞由肝血不足、肝经受寒、瘀血阻 滞所致者,须分别配伍养血柔肝、温肝散寒、 活血祛瘀药用;
3.肺气壅滞由外邪客肺、痰饮阻肺所致者,宜 配伍相应的宣肺解表、祛痰化饮药治疗
五、使 用 注 意
1.气虚阴虚者慎用,孕妇慎用破气药; 2.气味芳香,不宜久煎。
橘皮
处方别名: 陈皮、广陈皮、新会皮
四、使用注意:因其性多辛热燥烈,易耗阴 动火,故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 忌用;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附 子
[来源] 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性味归经] 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热峻烈,药力颇强,上助心阳、中补 脾阳、下壮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治亡阳 及阳虚诸证每用。又善温散走窜,为散阴寒、除风湿、止 疼痛之猛药,治寒湿诸痛常投。
(4)寒疝疼痛。
2.调经止痛: 治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痛经,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帥也”。
中药学-十四章-温里药
![中药学-十四章-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88df224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e.png)
第十四章温里药【配伍】外寒已入里,表寒仍未解者,当与辛温解表药同用;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血药;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凡热证、阴虚证忌用;孕妇慎用。
【使用注意】1.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2.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禁用;3.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4.孕妇慎用。
三种附子饮片【采制】多于秋季剥取,刮去栓皮、阴干。
因剥取部位及品质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种规格,常见的有企边桂、板桂、油板桂等。
生用。
【处方名】肉桂、玉桂、上玉桂、油肉桂、紫油桂、赤油桂、上肉桂、上油桂、广肉桂、黄瑶肉桂、安南肉桂、安南桂、清化肉桂、官桂、肉桂心、肉桂末。
肉桂【食疗】1.羊肉肉桂汤:将6克桂皮放在1斤左右的炖肉中,炖熟之后,无论吃肉还是喝汤,都可以起到温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气胀的作用。
2.肉桂红糖茶:桂皮3~6克,红糖12克,水煎去渣,分2次温服。
可治妇女产后腹痛;在月经前用3克桂皮、9克山楂肉、30克红糖,适量水煎煮三五分钟,分2次服下,可治月经来潮时腹胀痛。
肉桂、附子和干姜功用的鉴别相同点:三者性味均辛热,能温中散寒止痛,用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
不同点:干姜主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而止呕;肉桂、附子味甘而大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冷痛甚者及寒湿痹痛证,二者又能补火助阳,用治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
肉桂还能引火归原、温经通脉、用治虚阳上浮及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
附子、干姜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
此功附子力强,干姜力弱,常相须为用。
干姜尚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咳喘。
肉桂和桂枝功用的鉴别相同点:二者性味均辛甘温,能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治寒凝血滞之胸痹、闭经、痛经、风寒湿痹证。
不同点:肉桂长于温里寒,用治里寒证;又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之虚喘、心悸等。
温里药
![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cf019667b84ae45c3b358c1b.png)
温里药温里散寒—里寒证(温里祛寒,外寒直中脏腑经络或阳气不足、阴寒内生所致里寒证)1、补火助阳—肾、脾、心阳虚证散寒止痛—寒凝诸痛证附子:回阳救逆—亡阳证+干姜辛热有毒,久煎解毒,不与半蒌贝蔹及同用肉桂:温经通脉—寒凝血滞诸痛(内、妇科病症)寒凝血瘀要药,引火归源2、温中散寒止痛—脾胃寒症止呕—胃寒呕吐干姜:回阳—亡阳证温肺化饮—肺寒痰饮常与附子同用增效减毒高良姜:善散寒止痛+和胃止呕辛散温通—治脘腹冷痛常用药丁香:温肾助阳—肾虚阳痿常须配伍丁香畏郁金;辛香温散—伤阴助火—热证+阴虚内热忌荜拨:温中散寒止痛:可单用辛热助火伤阴:孕妇慎用吴茱萸:疏肝下气—肝经寒凝诸痛燥湿止泻—寒泄治疗呕吐吞酸之要药,辛热有小毒,不可过量久服小茴香:温肾暖肝散寒—疝痛、痛经单用炒热/布包温熨腹部花椒:杀虫止痒辛热有小毒:孕妇慎用澄茄子:行气活血,平喘,利尿胡椒:开胃进食花椒、胡椒、澄茄子、小茴香:温中止痛,止呕不显著附子+干姜=相须为用,增强回阳救逆疗效,在降低附子毒性方面,二药相畏相杀,主要用于回阳救逆附子+肉桂=相须为用,增强补火助阳之效附子+人参=附子用于回阳救逆,人参用于益气固脱,共收回阳益气之功,主要用于亡阳气脱之证附子+细辛、麻黄=附子辛热,善补阳散寒,麻黄辛温善开腠里而发汗散寒,细辛辛温气烈,善去少阴经风寒,三药相合,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肉桂+川芎(或其他活血药)=共收温经活血之效,增强化瘀之力,宜用于寒凝血瘀证肉桂+黄芪(或其他补气血药)=共收温运阳气、补益气血之效,可增强补气血药作用,宜用于气血亏虚而兼阳气不足者吴茱萸+黄连=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吴茱萸辛苦而热燥湿疏肝下气,两药相合,清热泻火燥湿,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吴茱萸+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性热善温阳散寒燥湿,补骨脂性温善温脾肾而止泻,五味子性温善滋肾涩肠止泻,肉豆蔻性温善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四药相合,温补脾肾之阳,涩肠止泻,散寒燥湿和中,治脾肾阳虚之久泻有功。
温 里 药
![温 里 药](https://img.taocdn.com/s3/m/b265f4cdaa00b52acfc7cab0.png)
五、使用注意:
1.阴虚阳亢、孕妇忌服。
2. “半蒌贝蔹及攻乌”
不良反应: 附子中含有多种乌头碱类化合物,有较强毒 四肢及全身发麻,恶心呕吐,可绿豆甘草煎
性,尤其表现为心脏的毒性。轻者口麻流涎,
水服或服生姜汁。重则心率减慢、心室颤动,
血压下降,可用阿托品等抢救。
参考:主要药理作用:
第七章
温里药
概述
一、概念:
温里药——凡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 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二、药性特点: 1.性味:大多辛温热 2.归经:入五脏(均入脾经)
三、功用:
温里散寒——主治里寒证。 1.温中散寒——治脾胃寒凝及脾胃虚寒证 2. 温肺化饮——治肺寒痰饮证 3.温肝散寒——治寒侵肝经证 4. 温肾壮阳——治肾阳不足证 5.温回通脉——治心肾阳虚证
四、配伍:
表邪尚存者:配辛温解表药 1.外寒内侵者 寒凝经脉者:配温通经脉药
2.阳气不足 宜温而兼补:多配温补脾肾之品
阴寒内生
3.寒凝气滞、寒凝血瘀者:配行气活血药 4.亡阳气脱者:配峻补元气之品。
五、使用注意:
1.辛热而燥,易助火伤阴,故实热证、阴虚源自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或慎用。
2.回阳通脉:治亡阳证,常与附子相须为用。
如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
(1)胃寒脘腹冷痛:配高良姜,如二姜丸 (2)虚寒腹痛,呕吐泄泻:如理中丸 3.温肺化饮:用治寒饮喘咳。常配麻黄、细 辛、五味子,如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
中药学温里药
![中药学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6a8408ffeff9aef8951e06a9.png)
【配伍】 外寒已入里,表寒仍未解者,当与辛温解表药同
用; 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血药; 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 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凡热证、阴
虚证忌用; 孕妇慎用。
附子
功效主治
1.回阳救逆——亡阳证。 2.补火助阳——阳虚证。上助心阳以通脉,
姜与生姜、肉桂与桂枝 3.掌握温里药的特点。 附子——心、脾、肾 肉桂——肾 干姜——肺、脾 吴茱萸——肝
【学习要点】
3.特殊用法: 肉桂——后下 附子——先煎(与石膏意义不同) 4.特殊功效:肉桂——引火归元、鼓舞气血生长 5.配伍禁忌: 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肉〔官〕桂——畏赤石脂 丁香——畏郁金
③先煎久煎30~60分钟,或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④孕妇忌用。 ⑤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⑥本品附乌头而生,故名。
干姜
运用
1.温中散寒——为温中散寒之至药。用于脾胃寒 证(无论外寒内侵之寒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寒 证)。
2.回阳〔救逆〕通(老根)干燥而成。 ②生姜、干姜同出一物,均能温中、温肺。生姜
3.温经通脉——用于血寒经闭、痛经、阴疽。 4.引火归元——用治元阳亏虚,虚阳上浮的面赤、
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等(本品能使 因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归故里,故曰引火 归源)。 5.鼓舞气血生长——气血亏虚的病证(①本品无 补气补血作用;②能温化阳气,助气血生化之源; ③在补气血方中作佐使药用)。
运用
①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音ju,利用蒸气 使密封容器中的食物变熟〕服;研末冲服,每次 1~2g。
②畏赤石脂。
③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 用。
第七章 温里药
![第七章 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55fb4ec40066f5335b81210b.png)
凡药性温热,以温里散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里寒证,包括中焦寒证、心肾阳衰之亡阳证、肾阳虚证、寒滞肝脉之疝痛、风寒湿痹、经寒痛经等。
兼治寒饮咳喘、虫积腹痛等。
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助火、伤津,故热证、阴虚证及孕妇忌用或慎用。
附子1【性味归经】辛,大热。
有毒。
归心、肾、脾经。
【性能特点】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壮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病证】(1)亡阳欲脱。
(2)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尿频。
(3)脾肾阳虚之脘腹冷痛、泄泻、水肿。
(4)心阳虚衰之心悸、胸痹。
(5)寒湿痹痛,阳虚外感。
【配伍】附子配干姜:附子辛热,功善回阳救逆、温助脾阳;干姜辛热,重在温中,兼能回阳。
两药相配,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证效佳。
附子配细辛、麻黄:附子辛热,善补阳散寒;麻黄辛温,善开腠里而发汗散寒;细辛辛温气烈,善祛少阴经风寒。
三药相配,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阳虚外感风寒功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有毒,故孕妇忌服。
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干姜1【性味归经】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性能特点】为温中祛寒之要药,无论实寒、虚寒证皆宜。
【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1)脾胃受寒或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
(2)亡阳欲脱。
(3)寒饮咳喘。
【配伍】干姜配高良姜:干姜辛热温散,功能温中散寒止痛,尤长于温脾阳;高良姜辛热燥散,功能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尤长于散胃寒。
两药相配,善散寒温中、止痛止呕,治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吐泻。
肉桂1【性味归经】辛、甘,热。
归肾、脾、心、肝经。
【性能特点】消沉寒痼冷而散寒止痛;温通经脉而活血散瘀。
长于益阳消阴、缓补肾阳与引火归元,亦为补火助阳之要药;又入血分,善温通经脉,改善微循环,血瘀有寒者宜用。
温里药
![温里药](https://img.taocdn.com/s3/m/794481b850e2524de5187eb9.png)
小茴香
药材小茴香
小茴香 《新修本草 》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 燥成熟果实。
小茴香 《新修本草 》
【药性】 辛,温, 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 散寒止痛, 理气和胃。
┌寒疝腹痛—乌药、木香、川楝子等(天台
│
乌药散《医学发明》)
二.药性特点: 温里散寒,温经止痛,助阳,回阳。 性味:辛热(温) 归经:心脾肾(肝、肺)偏走脏腑
辛散温通 入心脾肾偏走脏腑——温里散寒
散寒助阳 入心经走上焦—温心阳以助阳 温通经脉 入脾胃走中焦—温中阳以健运 入肾经走下焦—温肾阳以回阳 散寒止痛 入肺经——温肺化饮 入肝经——温肝散寒止痛
三.适应症:
丁香 《药性论》
【药性】 辛,温。 归脾、胃、肺、肾经。 【功效】 温中降逆, 散寒止痛, 温肾助阳。 (降逆止呃的要药)
┌虚寒呕逆—柿蒂、党参、生姜等(丁香
│
柿蒂汤《症因脉治》)
1.温中降逆│
│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白术、砂仁等(
└丁香散《沈氏尊生书》)
2.散寒止痛—脘腹冷痛—高良姜、小茴香等
为草乌。附子与川乌、草乌均能散风寒,除寒湿,镇痛。 但附子助阳散寒力强,且毒性较弱,川乌,草乌重在祛寒 通痹止痛,且毒性较强;川乌与草乌毒性相较,前者毒性 较弱,后者毒性更强.均与半夏相反。
肉桂
肉桂
药材肉桂
肉桂
肉桂 《本经》
[来源] 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 燥树皮。
干姜┐
┌主温脾胃之┐
│温散里寒│ 阳兼温肺│亡阳证及脾
│治里寒,│
│肾阳虚同用
附子│之脘腹冷│主温肾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附注射液 四逆汤 附子
失血性 存活时间
延长心多源种性 存活百分率 休克感动染物中毒性 平均动脉压↑
缺氧性
-
温里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对消化系统
1)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2)促消化作用 3)利胆、止吐、抗溃疡
-
温里药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对消化系统作用
对肾上腺皮质功能
对神经系统影响
-
抗炎、镇痛作用
温里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
温 回阳救逆
里
的功效,用于 亡阳证:心阳衰弱
药 温心阳
具
四肢浮肿
有
心收缩无力,心律失常
小便不利
类似休克
类似心力衰竭,过缓型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传导阻滞)。
对阴虚、阳虚证动物模型影响
-
附子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⑴强心作用:附子及其有效成分具有 正性肌力作用,其中去甲乌药碱作用 最为显著,为β受体部分激动剂,可增 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 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
强心
50-60年代中外均报导有强心作用
实验: 制附子 心肌收缩力↑ 四逆汤 心率↑
温里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
1)强心作用 2)对心率的影响 3)抗心肌缺血 4)改善循环 5)抗休克
-
1、强心、加快心率、加快传导 (正性肌力、正性频率、正性传导)
附子、乌头煎剂 ①在体蛙心 参附注射液 离体蛙心、
心输出量↑ 心肌收缩力↑、心律↑
细辛、
培养心肌细胞
心肌耗氧量↑
干姜提取物
②对抗异搏定(verapamil)等所引起
第十一章 温里药
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 里寒症的药物。
温里药
-
里寒症病因 寒邪入里
心肾阳虚
-
温里药
寒邪侵入脾胃,使脾胃阳气受抑: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
里
可见心腹胀
寒
满脘腹疼痛、呕吐泄泻。
证 心肾阳虚 汗出不止、四肢厥冷
心肾阳衰 脉弱欲绝……亡阳症
与现代医学中的休克很相似,实质为心血管系统功能低下,
对肾上腺皮质功能
附子、肉桂、干姜对垂体- 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可 使肾上腺中维生素C、胆固醇含 量降低,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 合成。
-
温里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对神经系统影响
附子、肉桂、吴茱萸等有镇静 作用。附子、乌头、花椒有局麻 作用。温里药还可通过影响植物 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功能。
-
对神经系统影响
-
1、健胃、助消化
胡椒 干姜 肉桂 吴茱英
胃液分泌↑ 其味辛辣,属胃辛粘辣膜健血胃流量↑
直接刺激消消化化道酶粘活膜性↑
刺激消化 促进吸收
-
2、驱风
肉桂 挥发油 →刺激肠胃蠕动↑→排出胃肠积气 吴茱英 辛辣成分
3、镇吐
干姜 丁香 镇吐、降逆:姜的浸膏能抑制犬由于CuSO4→呕吐 吴茱英
-
温里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
镇痛
附子、干姜、 肉桂、细辛、 吴茱英
热板法……痛反应时间↑ 提高痛醋阈酸扭体法……扭体次数↓
电刺激法……刺激强度↑
-
常用药物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
附子
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
附子
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以四川 所产最佳。夏秋二季采挖。加工炮制为盐 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 片、炮附片。
四逆汤:热Ⅰ方(附子、肉桂、干姜) 兴奋交感神经
热Ⅱ方(附子、肉桂)
→产热↑
实验:附子→延缓处于寒冷环境下动物体温的下降, 延长其存活期
参附汤→甲状腺机能减退大鼠:加速肝糖原分解和 酶活性,促进机体能量代谢,增加热量产生。
-
温里药共同的药理作用
抗炎、镇痛
经实验研究证明,附子、乌 头、干姜等温里药具有一定的 抗炎、镇痛的作用。
心输出量 增加衰竭心脏的工作效率:心输出量↑
心肌耗O2↑
-
原理:
DMC→兴奋β-R⊕(部分激动剂)→强心(类似异 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去甲鹿尾草碱 →→α-R⊕ β-R⊕
氯化甲基多巴胺 →α-R⊕
-
附子
⑵对血管血压的影响 附子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 附子对血压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 成分有关。研究证明,去甲乌药碱是降压有效 成分,具有兴奋β受体及阻断α1受体的双重作 用。氯化甲基多巴胺为α受体激动剂,去甲猪 毛菜碱对β受体和α受体均有兴奋作用,二者 是升压有效成分。
-
附子
⑶抗休克作用: 附子所含去甲乌药碱具有正性肌力作用;
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α受体均有兴奋作用, 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 压;氯化甲基多巴胺为α受体激动剂亦有强 心升压作用。因此附子对多种休克均可提高 平均动脉压,延长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率表 现明显的抗休克作用。
“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剂。” 《本草求真》
-
主要成分
附子
附子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以乌 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为主。 此外还含有消旋去甲乌药碱、氯化甲 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等。
-
附子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强心作用
对血管血压影响 抗休克作用
抗心律失常
心肌保护作用 抗寒冷耐缺氧
抗炎、镇痛 对消化系统影响 镇静、局麻
的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
-
强心成分: 消旋-去甲乌药碱 (dl-demethylcocaurine,DMC)
附子 乌头 均含有DMC→⊕β-R→心脏传导↑、心率↑、心缩力↑ 细辛 吴茱萸
-
2、扩张血管,改善循环
(1)扩张外周血管: 附子 细辛 扩张全身血管→循环通畅 肉桂 →周身产生温热感 干姜
(2)扩张冠脉:冠脉流量↑→改善心肌循环 实验:a、对抗垂体后叶素(pituitrin)所致心肌缺血;
病理基础为心输出量↓外周循环阻力↑微循环障碍。
-
休克
因各种原因(如大出血、创伤、烧伤感 染、过敏、心泵衰竭等)引起的急性血液 循环障碍,微循环动脉血灌流量急剧减少, 从而导致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 损害的复杂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
临床表现
精神萎靡,表情淡漠或意识丧失,面 色苍白,皮肤及四肢湿冷,心率快,脉 细数,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小,尿量减 少,呼吸浅促。
-
[功效]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
[主治]
附子
肢冷脉微,阳痿, 宫冷,心腹冷痛, 虚寒吐泻,阴寒 水肿,寒湿痹痛
-
峻补元阳,益火之源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补火助阳
中温脾阳,散寒助运
(阳虚证)
脾阳不振,虚泻不止
益火暖脾,助阳化气
脾肾两亏,阳虚水肿
-
“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 《伤寒- 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