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6020737 建议课时数: 56 学分:3.5 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先修课程:幼儿卫生与保育开课单位: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组一、课程性质《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群的专业平台课,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为必修。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备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实际的实践能力。
该课程的前置课程为《幼儿卫生与保育》,为本课程学习提供基础。
《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为后续课程,这些课程的基本原理都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探讨的是如何据此推进儿童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年龄 特征、心理过程的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三大方面。
二、课程目标通过《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基 本规律,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现象,在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时,能联系本课程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后续的见习、实习以及工作岗位上,能有意识运用本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观察儿童、理解儿童,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培养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具体体现在:(一)专业知识●掌握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掌握观察、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掌握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二)专业能力●能运用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能运用观察、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能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学前儿童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能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分析教育的适宜性●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二)专业素质●具有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适用对象:普高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制(修)定时间:2022.05.23课程代码:360118 二级学院(部):公共管理学院学分:3 学时:48学时合作企业:先修课程:幼儿卫生与保育后续课程: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幼儿园班级管理制定人:批准人:二、课程的性质与定位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包括24学时的理论教学和24学时的实践教学,在校内完成。
本课程适用于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专业(群),让学生在先修幼儿卫生与保育等课程的基础上,为学习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征的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形成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对幼儿园相关工作任务的学习提升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观察、实验、测验等方法,使学生形成探索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职业素质。
实施课程思政。
深度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具体目标及要求(1)专业能力目标1)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熟悉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关键能力目标1)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解决实际问题。
2)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基础。
3)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能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科学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1、能够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2、能够识别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为幼儿教育和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三)职业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对幼儿的关爱和理解,提高对幼儿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幼儿教育工作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幼儿教育团队提供积极的贡献。
本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一)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等。
同时,本课程还将介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以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教师将通过讲授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四、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的表现等。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职业能力发展程度和职业素质发展程度等方面。
1.能够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状态,以便做出正确的应对。
2.根据幼儿不同的性格特征,采取适当的对待方式。
3.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对其进行有效的意志培养。
4.具备良好的纪律观念,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5.具备教育教学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节约意识。
6.能够解决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7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的一门学科。
学习本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较全面地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能够初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学前教育中的问题。
为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参加工作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学前心理学》也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是一门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既强调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更注重“方法”和“运用”,既学前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课程作用本门学科与学前卫生与保育、学前教育与实践等两门学科一起,以三足鼎立之势,对本专业其他学科起着奠基作用,凸显学前儿童教育主体的特色。
学前教育其他相关学科均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延伸和拓展。
据麦可思2010年职业市场调研,学前心理学被排在本专业应予加强的课程之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及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促进幼儿心理发展和提高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并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
三、前导、后续课程《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习《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学前心理学》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表1 《学前心理学》课程前后支撑关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点及基本规律;3.了解学前儿童主要能力及健康情绪与良好个性的培养方法;4.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初步培养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6.从学前心理与实践理论前沿及国际视野的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初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前沿及大局意识。
儿童发展心理学 刘金花主编 教学大纲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课程内容:1.概述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4.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基本要求:1.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掌握遗传、环境、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2.了解西方和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分别经历了不同的时期;3.熟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的研究方法等知识点。
本章重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基本问题。
本章难点:基本问题;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课程内容:1.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2.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3.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4.儿童动作的发展基本要求:1.了解胎儿的发育过程经过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三个时期;胎儿的正常发育受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2.掌握儿童身体、脑、神经系统和动作的发展有其各自的顺序和规律性。
本章重点:动作发展的规律、动作发展的阶段。
本章难点:基本疾病、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动作发展的规律。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课程内容:1.婴幼儿感觉的发展2.婴幼儿知觉的发展基本要求:1.熟悉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觉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2.掌握婴幼儿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
本章重点:婴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本章难点:婴幼儿感知觉(视觉、听觉、嗅觉和知觉等)发展的特点。
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研究课程内容: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2.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3.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4.信息加工理论5.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研究基本要求:1.掌握儿童思维的发展经过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时期、具体运算时期和形式运算时期四个阶段以及特点;2.了解儿童思维的发展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思维总是朝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了解领域特殊性研究。
3.理解社会文化理论、布鲁纳以及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学制:一年教学时数:801.课程性质《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专业课程,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的一门学科。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学前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概念,开拓学生的学前视野,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什么是学前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各年龄阶段又具有哪些特点。
为培养适应学前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学前专业人才服务。
2.课程定位本课程学前教育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也是学前专业的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为,该课程也是后续《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是幼儿园教师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项目。
3.课程设计3.1设计理念按照“以理论思想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促进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幼儿园实践需要为中心构建学前教育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幼儿园对教师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幼儿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2设计思路《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效地教育创新和改革,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将有助于要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4.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4.1工作任务以幼儿教师的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2课程总学时:36周学时数: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做好学前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必要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课程教学要求:(一)知识目标:着重掌握学前儿童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过程的特点及相关理论知识,全面认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研究学前儿童和教育工作中的心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其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具有科学的儿童发展观以及浓厚的观察和研究幼儿的兴趣;有较完善的心理素养和个性品质。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单元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内容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4.实验法5.问卷法6.测验法(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1.生物因素2.社会因素(四)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1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3.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4.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5.华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6.斯金纳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7.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8.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9.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10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初步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4.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教学重点:1.学前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2.观察法3.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4.皮亚杰、维果斯基的儿童观教学难点: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2.皮亚杰的儿童观第二单元胎儿期的发育教学内容:(一)遗传和环境1.遗传基础2.进化论观点3.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二)胎儿发育1胎儿发育过程4.产前问题5.畸胎诊断教学要求:1.了解胎儿发育的过程与潜在危险2.理解遗传对胎儿发展的意义3.能够用进化论的观点看待儿童的发展4.掌握分娩的过程教学重点:1.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用进化论的观点看待儿童的发展教学难点:遗传基因第三单元学前儿童的感知觉教学内容:(一)认识感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2.感知觉的分类3.感知觉的规律(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4.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H)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1.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2.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及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要求:1.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特征与意义2.领会感知觉规律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3.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方法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的感知觉的特征2.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方法教学难点:感知觉规律第四单元学前儿童的注意教学内容:(一)认识注意1.注意及其外部表现2.注意的种类(二)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2.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三)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1.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2.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3.审慎处理幼儿多动现象教学要求:1了解学前儿童注意的表现及其特点4.理解并掌握注意的概念、分类5.初步学会分析学前儿童活动中的注意及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策略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2.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3.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策略教学难点:1.注意发展的“客体永久性”2.“注意分散”第五单元学前儿童的记忆教学内容:(一)认识记忆1.记忆的概念2.记忆的分类3.保持与遗忘(二)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1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4.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1.记忆敏捷性的培养2.记忆持久性的培养3.记忆准确性的培养4.记忆准备性的培养教学要求:1.掌握保持与遗忘规律2.了解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3.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培养措施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的记忆的特点2.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措施教学难点:遗忘规律第六单元学前儿童的想象教学内容:(一)认识想象1.想象的概念2.想象的分类3.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步发展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2.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3.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4.在活动中训练幼儿的想象力5.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教学要求:1.理解并掌握想象的概念及分类2.了解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3.运用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有关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活动及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策略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2.通过日常生活和活动训练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教学难点:1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3.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第七单元学前儿童的思维教学内容:(一)认识思维1.思维的概念与特点2.思维的过程3.思维的基本形式4.思维水平的评定与智力测验(二)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三)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1.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原则2.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措施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的含义以及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和发展规律3.学会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前儿童思维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2.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前儿童思维教学难点: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前儿童思维第八单元学前儿童的言语教学内容:(一)认识言语1.语言和言语的概念2.言语的分类3.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4.语言获得理论(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5.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6.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7.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三)学前儿童口语的培养1.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的原则2.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的措施教学要求:1了解言语和语言的基本概念3.掌握语言获得理论4.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5.掌握并能运用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策略教学重点:1.语言获得理论2.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3.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策略教学难点:1.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2.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策略第九单元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教学内容:(一)认识情绪与情感1.情绪与情感的概述2.情绪与情感的分类3.情绪的功能(二)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1.三岁前儿童情感的发生和发展2.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和发展(三)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培养1.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2.学前儿童消极情绪的防止途径和方法教学要求:1.理解并掌握情绪情感的概念、分类和功能2.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和趋势3.探究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健康的情绪情感教学重点:1.情绪情感的概念2.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3.学前儿童健康的情绪情感的培养教学难点:情绪与情感的区别第十单元学前儿童的意志教学内容:(一)认识意志1.意志的概念2.意志行动过程3.意志的品质(二)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1.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2.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三)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1.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原则2.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措施教学要求:1.掌握意志的概念、特征2.了解意志的过程及品质3.掌握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和发展4.掌握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原则和措施教学重点:1.意志的概念、特征2.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3.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措施教学难点:1.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2.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第H■"一单元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与师幼交往1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3.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4.学前儿童的师幼交往及其发展(二)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1.儿童社会交往的缘起2.同伴关系的概念及特点3.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三)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培养1.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原则2.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措施教学要求:1.掌握社会交往的基本概念2.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交往3.探索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措施教学重点:1.亲子交往、依恋的概念2.亲子交往、师幼交往、同伴交往的发展3.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措施教学难点: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第十二单元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学内容:(一)认识个性1.个性的概念2.个性的心理结构3.个性的特征4.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二)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1.自我意识的概念2.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萌生3.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三)学前儿童的气质1.认识气质2.学前儿童的气质3.学前儿童的气质和教育(四)学前儿童的性格1.认识性格2.学前儿童的性格教学要求:1.掌握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学前儿童个性结构中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发展的基本特点3.初步运用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各种个性特征体现的行为特教学重点:1个性、自我意识、气质、性格的概念2.学前儿童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发展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1.气质的概念2.学前儿童的气质和教育3.运用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各种个性特征体现的行为特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心理学》2.课程代码:052325073.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4.适用专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5.学时:3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
6.建议开课学期:2020级,三年制大专第3学期二、课程标注基本结构(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教育问题。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别讨论,强调幼儿园的活动设计、游戏更多地是为促使其心智健康发育服务,本着更好地突出教材的时代性、职业性、专业性,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学生能力培养的思想,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
根据本门课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有针对性的列举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来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找出某些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针对问题学生共同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引导。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教育方法、策略的运用。
教师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幼儿游戏教学的新路子,为学生提供发展广阔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的设置以培养幼儿教师为目的,使学生获得幼儿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知识。
教学使学生具有主动迁移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基本技能。
2.课程性质和定位:《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因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
依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开设该门课程。
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包括一日生活管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等,这些任务都属于幼儿教育范畴,要完成这些任务,掌握幼儿教育心理的原理是必须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为专业必修课。
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师观;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必需的基本技能,初步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为准绳,融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相关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高职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与“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分析,强化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形成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学习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熟悉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能力目标:1.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解决实际问题;2.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基础;3.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能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为理论指导,科学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
素质目标:1.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尊重、理解、认同、公平对待每一个儿童,认真观察每一个儿童,发现儿童发展规律,引导儿童成长;2.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四心”(爱心、耐心、细心、关心),树立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的职业理想。
三、课程内容安排四、教学条件(一)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案例法、情景法、探究法等教学模式,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1.案例教学法充分考虑同学的特点,实行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学的真实情况,切实的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标心得体会
2020年07月集体研备——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自贡旅游职业高级中学李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
在此谈谈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的个性心理特征形成隔壁发展的特点其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成为幼儿教师成长的指南。
(一)通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学前儿童的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的清晰认识,还获得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提高如研究思维、评价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作为幼儿教师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平等、尊重、合作的气氛中。
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愿望的能力和机会。
(二)通过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初步学习与了解,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是必要和必须的。
学前期是人的一生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
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就难以更好地与孩子在一起,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学前儿童并不是一出生就具备了人类的各种心理过程,其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和发展方向,且这些顺序和发展方向还带有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作为幼儿教师不能以成人的要求支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
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因此,理解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
要重视并能为幼儿创造力不念旧恶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完整资料).doc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职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征的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形成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知道幼教实践,分析解决幼儿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观察、实验、测验、社会调查等等、方法,探索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基础性、指导性和应用性。
二、课程位置本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安排在第三学期,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
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涉及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专业课程,例如《学前儿童卫生和保健》、《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
但本课程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独特,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支撑。
三、课程目标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4、掌握学前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5、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差异6、学习运用所学的儿童心理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设计第一单元绪论第二单元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三单元学前儿童的注意第四单元学前儿童的感知觉第五单元学前儿童的记忆第六单元学前儿童的想象第七单元学前儿童的思维第八单元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第九单元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第十单元学前儿童的意志第十一单元学前儿童的个性第十二单元学前儿童的社会性五、课程实施安排1、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提醒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加强幼儿园的实践,争取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理论教学尽量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传统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讲课与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最终通过案例分析、设疑置难、自学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任务。
2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1.了解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掌握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课时安排实训/练思考:1、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是什么?3.分析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分析。
3学前儿童情感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1.了解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掌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课时安排实训/练思考:1、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分析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分析。
4学前儿童社会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1.了解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课时安排实训/练思考:1、XXX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3.分析学前儿童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分析。
5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1.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2.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课时安排实训/练思考: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分析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教学、实践活动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为原则,注重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主动参与,营造轻松愉快的研究氛围。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高职)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代号:N04019学时:34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初等教育专业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初等教育专业必修的教师教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师范生熟悉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学生学习规律与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快适应小学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小学教师。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基础心理学。
二、学习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着眼于培养师范生所必需具备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使师范生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知识,逐步积累小学教育的实践知识、经验和体验,掌握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引导师范生接近儿童、热爱儿童,关心帮助儿童,明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与教师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为今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二、分类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和儿童研究的最新成果。
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小学生建构知识、获得技能的过程。
了解小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了解小学生的交往特点,理解同伴交往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能够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学会创设富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场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会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活动,指导和帮助他们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交往对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和独特性,学会组织各种集体和实践活动。
(三)态度目标:愿意接近儿童,关爱儿童,相信教育充满了创造的乐趣,愿意从事小学教育事业。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学习内容结构安排二、学习情境内容要求45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通过检查课后作业及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检查与评价;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问计入平时成绩3.一般心理64.分类心理785.教学心理96.教师心理1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实施建议(一)学习组织形式:1.课堂教学。
2023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补修
开放教育本科《学前小朋友发展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一、名词解释学前小朋友心理学: 是研究0-6岁学前小朋友心理年龄特性和发展规律旳科学。
实证研究法: 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旳控制手段。
观测、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旳对应变化, 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横向研究 : 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种年龄组旳小朋友旳心剪发展水平加以观测, 求出某种心理水平旳代表值, 或求出几种年龄组小朋友旳代表值加以比较纵向研究:对一种或一组小朋友进行定期旳系统旳随访观测(即追踪), 找出心剪发展过程旳系统特点。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小朋友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这种思维旳进行离不开小朋友自身对物体旳感知, 也离不开小朋友自身旳动作。
详细形象思维: 指依赖于事物旳详细形象、表象以及表象旳联想而进行旳思维。
记忆方略: 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旳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旳故意识控制旳心理活动。
自传体记忆: 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旳详细事件旳记忆自我中心语言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旳行为, 包括谦让、协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旳亲密旳, 持久旳情感关系, 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体现对依恋对象旳依恋关系。
移情:当一种人感受到对方旳某种情绪时, 他自己也能体验到对应旳情绪, 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性别稳定性: 是指小朋友对自己旳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旳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旳认识。
观测学习: 就是通过观测他人(范型或称楷模)所体现旳行为及其成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简答题1. 应当怎样理解关键期旳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旳重要概念, 一般是指某一特性在一种特定旳时间内得以形成旳意思。
对关键期旳理解, 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旳期限, 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旳程度, 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关键期是个体对某一刺激尤其敏感或发展水平最高旳某一特定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
程标准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前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历来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了解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了解和研究儿童心理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0—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使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
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将来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系统的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2.掌握中外着名的心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相关的教学活动。
3.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能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三)能力目标?
1.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2.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儿童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心理空间。
3.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知识;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四)素质目标?
1.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
3.有转化、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外部和心理环境。
4.通过学习本门课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三、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精讲与见习实践相结合。
(2)加强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理解基本概念、启发幼儿思维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案例法、情景法、探究法等教学模式,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4)应注重工作情境的模拟,以挂图、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现场见习实习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5)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评价建议: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出勤、学习主动性、学习热情、作业、提问等,课程学习中评价,突出过程与情境或任务结果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任务、任务结果考核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采分,即形成性评价。
理论知识考核:以期末考试方式。
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理论考核分数以卷面分数的50%计入总分。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2)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3)利用幼儿园实训中心,将教学与培训相结合、教学与实训相结合,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编写建议:
《幼儿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编写过程中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
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因此在编写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介绍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便于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突出重点,内容生动,以有利于学生掌握课业;
(3)着眼于新世纪,尽量考虑学生适应未来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注意教材本身的时代性,适当增加教材的声像部分。
(3)尽可能的将幼儿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和家长心理,在幼儿教育的行为环境中统一起来,相互衔接,相互补充。
五、附录:
(一)常用术语解释?
1.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状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两个特点。
2.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
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觉等。
3.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
它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4.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恢复三个环节,其中恢复又分为再认和再现两种形式。
5.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
据加工创造的程度,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两种,还可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
6.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两大基本特征;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是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
的表征,不是词或符号;形成的新形象,可以是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7.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基本特点就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8.言语:个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的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
通过言语活动互相交往,交流思想。
儿童言语发展,首先表现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能够越来越完善地运用语言来和别人交往。
9.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10.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能力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二)典型案例?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
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
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
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
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
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