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更始五铢钱的辨别
汉中出土五铢钱
2 . 米 ,厚 1 毫 米 ,穿 9 毫 米 ,重 3 ( 51 毫 . 4 . 5 克 图9)。
版别种类 比较 多。既有郡 国铸钱 、上林三官铸钱 ,也
有 民间奸铸钱 。这应该是埋 藏于东汉末 年的一罐私家 钱 。从大 的类别整理 ,其 中面穿 为平 口者8枚 ,面穿 2 上 口带 横杠 者3 枚 ,面穿 下 口带 半 星 ( 月 )者2 6 半 9 枚 。最 重的5 ,直径 2 . 克 7 毫米 ,厚2 毫米 ,穿9 毫 2 . 3 . 5
色的五铢钱近千枚 ,笔者有幸 购得其 中的17 。 4枚 经过清洁整理 ,发现罐藏 钱虽 然全是 五铢钱 ,但
3 . 钱 ,朱旁 上下均 圆折 , “ ”字 交笔微弯 ,字 薄形 五 口平 浅 ,外 廓 平夷 。直径 2 .毫米 ,厚 1 毫 米 ,穿 48 . 4 1 毫米 ,重30 ( 0 . 克 图8)。 三、穿下半 星 1 . 细长 ,金旁字头偏 三角形 , 字体
( 5)。 图
二 、 穿 上 横 杠 1 旁 字 头箭 簇 形 , . 金 “ 五”字上 下两横笔较
长 ,交笔 圆曲呈鼓状 , 外 廓 阔 平 , 钱 体 较
出土 与 发 现
厚。直径2 . 55 毫米 ,厚 20 . 毫米 ,穿 93 米 , .毫
重 39 ( 6 .克 图 )。2 . 朱
o O o o o o O O O o
笔 圆曲呈 鼓状 ,直径2 . 66 毫米 ,厚 1 毫 米 ,穿9 毫 . 8 . 3 米 ,重 3 克 ( . 5 图2 );3偏头 大三角金 ,朱旁 上下均 .
圆折 , “ 五”字上下两横笔不出头 ,左右交笔斜直微
五铢钱11个版别知识
五铢钱11个版别知识1. 郡国五铢: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行铸“五铢”钱。
面无内郭,重如其文。
因郡国共铸,世称“郡国五铢”,这是最早的五铢钱。
2. 赤仄五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命令京师钟官铸“赤仄”(轮郭上带赤色)钱,面文“五铢”,铸工精湛,形体厚重,以一当五行用。
世称“赤仄五铢”。
3. 上林三官五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将铸钱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面文“五铢”,铸工精美,钱文规范。
世称“上林三官五铢”。
(三官:钟官、技巧、六厩)4. 昭、宣帝三官五铢: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6年),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又有两次大规模的铸行“五铢”钱,此二类币风格相似,铜质、形体、书体在西汉钱中都独树一帜,宣帝铸钱尤为精美。
史称这两种钱为“昭帝三官五铢”和“宣帝三官五铢”。
5. 建武五铢: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刘秀行铸“五铢”钱,形制规范,字文精整美观。
世称“建武五铢”或“东汉五铢”。
此钱在东汉行用时间极长,期间少有大规模的铸造新钱。
6. 四出五铢: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铸“五铢”钱,背四出纹。
世称“四出五铢”。
当时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危机四伏,人民饱受剥削压迫,老百姓就利用钱上形象诅咒统治者,称“四出破京师”或“京师将破,天子下堂,四道而去”,表达对当政朝廷的不满。
7. 董卓五铢:东汉末,董卓取秦始皇铜人铸钱,文字夷漫不清,质地拙劣,无郭,旧称“董卓五铢”。
但近年不少泉家提出疑问,认为其文字不清,难以辨认,不宜再用“五铢”这个名号。
现多被称为“无文小钱”。
8. 蜀五铢:西川自刘焉父子起一直行铸“五铢”钱。
蜀汉建立后,又沿袭行铸了这种“五铢”钱,世称“蜀五铢”。
钱分两式。
一式形体稍大,制作粗薄,钱身常带阴文“川”字;二式型小,有内郭,制作规整。
因二式近年常于河西走廊一带出土,有专家又认为此系前凉张轨所铸五铢钱式。
9. 直百五铢:刘备攻成都时,因军用不足,采刘巴建议,铸“直百五铢”,以一当百行用。
走近西汉,看“五铢”
走近西汉,看“五铢”“五铢”,一枚与西汉王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货币。
它的产出是西汉王朝探索货币改革,取得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
自此,它的铸行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货币史,也影响着伟大的中华文明。
今天,咱们主要讲的是在西汉历史上曾经铸行过的五铢钱。
西汉王朝,从高祖刘邦建国到王莽篡汉历时211年,共有14位皇帝。
而五铢钱的发行则是从那位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开始的。
起初,铸行的是郡国五铢,而后是赤仄五铢、三官五铢、鸡目五铢,到后来的宣帝五铢,五铢在西汉的铸行才暂时落下了帷幕。
郡国五铢的辨认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如上图所示。
1、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字样,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
2、直径在2.5厘米左右,重3.5克上下。
3、“五”字交笔斜直或弯曲,“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材质为紫铜。
铸行的工艺上因不同的郡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有的铸行工艺非常的精湛而有的则显得非常的粗糙。
赤仄五铢是武帝时期郡国五铢向三官五铢过渡时期的产品,行用两年后而废止。
赤仄五铢的辨别主要集中在字体和重量上。
1、钱文给人一种清秀之感,轮廓均匀,“五”字交笔只有缓曲一种,“五”字上下两横或有出头。
2、钱的重量基本上在4克左右。
上林三官五铢,是武帝元鼎二年中央收回地方铸币权,统一发行的货币。
上林三官五铢的辨别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钱文秀丽,“铢”字的“金”字四点较短,“朱”字头方折,下垂笔基本为圆折,头尾和“金”字平齐,笔画粗细一致。
2、重量在3.5克左右3、通常有特殊的记号,如穿上半月,穿下半月,星月文,四决文等标志。
鸡目五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五铢。
其辨别非常的简单,主要在其直径和重量上,直径相对于平常的五铢而言较小,重量较轻。
宣帝五铢,即汉宣帝在位时,继承了三官五铢的形制而铸行的五铢钱。
稀见的传形西汉五铢
其钱“蔺”这也许是战国半两及秦半两、五分钱的传形品出铸造的郡国五铢钱传形的特铢断代的常用“悉禁郡国无一百多年间。
其后的货泉都有传。
在此后的东,南朝的孝建国铸造的传形各类钱铸行赤仄五铢钱中,传形,据报道海昏,现在已经里,传形五铢稀少。
中,先后见到毫米,重4.05,钱轮细孔有郭线、郭线四角略带浑圆,钱文字体短而宽放,“五”字交笔缓曲,“铢”字模糊,其中“朱”字旁上方折下圆折、“金”字旁为小三角形头。
从以上特征可以断定,此钱是一枚标准的郡国五铢,其重量与郡国五铢平均重3.9克的重量也相近。
①第二枚(图二)直径25.6、穿9.8、厚1.6毫米,重3.06克。
此钱通体绿锈,被人为去锈后露出水银锈钱肉地张,此钱轮郭深峻、规矩,无记号,“五”字交笔缓曲,并带有束腰的意味,斜曲笔与横笔笔画交叉处略向内收,“铢”字字体修长,“朱”字旁上下方折,钱文笔画粗细一致,重量略小于上林三官五铢的平均值3.5克。
从以上特点分析,这枚传形五铢与西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五铢基本相似,但是已经带有一些昭帝时期五铢的特点,此钱铸造时间初步可以定为西汉武帝末期至昭帝时期。
第三枚(图三)直径25.1,穿9.3,厚1.6毫米,重3.71克。
此钱红绿锈色包浆,钱轮周正,但穿孔不规矩,略有歪斜,背轮郭浅平。
此钱“五”字较上两品宽肥,像两个相对的炮弹,横划出头接郭,与新莽大泉五十的“五”字写法相类似,“朱”字旁上下方折,其重量略高于西汉五铢的平均值。
此钱从文字风格上分析,符合西汉晚期元、成、哀、平四帝时期五铢的特点。
另外,《天津钱币》杂志报道的一枚左读五铢与本文的这枚传形五铢也很类似。
②以前有钱币藏家认为“西汉五铢没有传形品,传形图一面图一背图二面图二背石父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钱币》一书中相关内容。
》2018年第三期17页。
钱币专栏2019.09行业①③见《汉书·食货志》。
②见《史记·平准书》。
④董亚巍、周卫荣著《范铸法铸钱工艺演进变革因素探讨》,《内蒙古金融研究98/99-19页。
五铢钱种类
五铢钱种类1什么是五铢钱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货币之一,源于汉代的货币结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一文钱就是五铢钱,即五铢钱等于一文钱。
一般来说,一文五铢是把1文等于100钱,按照一文五铢的比例,其中一个钱等于20分,即一钱等于5铢。
2五铢钱可以分辨几种种类在古代,五铢钱可以分辨成五种种类:官铢、桂铢、吴铢、义铢、越铢。
官铢是使用印发的汉朝官府,淮朔通用,它代表官方力量。
桂铢主要是在湖南和四川一些地区使用,桂铢的质量略优于官铢。
吴铢的产地在苏提尼雅和苏德尔,义铢的产地在关东苏德尔。
越铢主要是军队使用,这种铢有着淮朔、苏提尼雅共同发行。
3五铢钱沿用时间长五铢钱从汉朝开始沿用,一直持续到清朝,而在此期间,又跨越了唐、宋、元、明等朝代,大约历时2000多年。
在这段时间里,五铢钱是朝代更替时十分重要的货币之一,它不仅在家庭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在官府也一直在使用。
4五铢钱的特点与其他货币相比,五铢钱的工艺十分精湛,它是在铜锭上面压出现成的,所以它的装札也特别好。
此外,五铢钱的背面通常带有花纹和动物图案,也表明其中的文化元素的内涵,同时也展示了汉朝时代的水平。
5五铢钱的收藏价值五铢钱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的货币生活,更可以了解很多古代的经济和文化,同时也令人惊叹它的艺术水准。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对五铢钱也十分感兴趣,也使它的收藏价值有了一定的提高。
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货币,这种货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被认为是古代货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历了几千年,五铢钱仍然保存着完整的历史文化价值,其精美的花纹和动物图案也一直备受收藏家们的追捧。
五铢钱的简单知识
五铢钱的简单知识
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通货,由汉武帝于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发行,直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停止流通。
五铢钱的重量约为3.5克,与它的名称相符,是当时的标准货币。
在五铢钱的正面,通常会铸造“五铢”二字,这两个字的形态修长秀丽,风格较为一致。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中央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钱。
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
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
五铢钱的流通时间较长,其形状、大小、重量等都有一定的变化。
在考古发现中,不同时期的五铢钱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上林三官五铢钱的特点是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风格较为一致,“五”字交笔缓曲,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略向内收。
“铢”字“金”头有三角形、箭镞形两种,四点方形较短。
“朱”字头方折,下垂笔基本为圆折,头和尾与“金”字旁平齐,笔画粗细一致。
总的来说,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种货币,它不仅是当时的经济枢纽,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通过对五铢钱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五铢钱发展史
武帝五铢成色年代: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含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
面文有穿上半星、穿上横廓,四决文等不同形式。
轮廓深峻、文字精美。
武帝五铢开创了七百三十九年铸行“五铢”钱的历史,成为中国古代“铢两制”铸币的主流。
东汉前期五铢成色年代:公元40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采纳马援建议开始大铸行。
面文特征是“金”字头较大,“五”字交笔更弯曲,“朱”字头圆折,竖画两头较细。
铸造较为规整。
五铢钱剪边五铢东汉五铢钱成色年代:东汉晚期又称“錾边”五铢或“剪轮”五铢,指边廓连同部分钱肉均被剪去或錾切的五铢钱。
无外廓,“五铢”二字残留偏旁。
董卓五铢成色年代:公元190年。
东汉末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所铸。
无内外廓,“五铢”二字夷漫不全,很难辩认,世讥称之为“无文”。
该钱堪称我国货币史上最劣质轻贱之小钱。
直百五铢蜀直百五铢成色年代:公元214年汉献帝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入蜀后铸于成都。
初铸钱大而厚重,后铸逐渐减重,最轻薄者,不足0.8克。
面文篆书“直百五铢”,即价值“一百枚五铢钱”。
常背铸或背刻阴文和文饰,也有背铸阳文,如“为”字或四出文。
蜀五铢成色年代:公元214-263年。
刘备入蜀后铸,时约公元214-263年。
形体小于两汉五铢,较厚,面背均有外廓,笔画较肥,铜质晦暗。
魏五铢成色年代:三国时期。
魏文帝,明帝皆铸有五铢,新钱形仿汉制五铢,故称“魏五铢”。
魏五铢轮廓清晰,钱形厚重,边廓压金。
沈充五铢成色年代:公元318-321年。
东晋孝元帝太兴年间(公元318-321年),吴兴沈充所铸大孔小钱。
钱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隐约,钱体轻小,似为东汉“剪轮”钱式的仿铸品。
太和五铢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在洛阳铸行年号钱“太和五铢”。
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
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
钱体大小轻重不一,大者直径2.5厘米,重3.4克;小者直径2厘米,重2.5克左右。
汉更始五铢钱的辨别
最近一段时间接手一种五铢,无意间发现和上博藏更始二年十月铜母范上的五铢风格极为相近,在论坛上把这个想法贴出来后,得到大家的基本认同。
现在把这段时间对更始五铢的认识整理一下,也许对仍有疑惑的泉友有帮助。
上博藏“更始二年十月”五铢铜母范更始五铢实物更始五铢的特征1、铜质精良,钱肉平坦细密,所见都是薄绿锈,不知道是坑口还是铜质的原因;2、钱体翘变比例稍大,大概10%,也许和合金成分有关?3、有面穿上粗短横、无标记两种;4、外缘规整,可见水平打磨痕迹,个别有垂直挫痕;5、穿口附近钱肉较厚,有轻微斜度,所以面大背小;6、外廓从边到肉呈弧度向下,面无内廓,背内廓有一定弧度,微四决;7、文字轻微重文现象普遍,大概20%;8、文字布局合理美观,五字交笔有较直和中曲两种,朱字上下折有直折曲折两种;9、文字纤细高挺,高度一致,由上到下逐渐变粗,类似楔形;更始五铢和西汉五铢的对比西汉五铢有几种明显的分类,一般称郡国、武帝三官、昭帝三官、宣帝三官等,形制都很有特点,和更始五铢明显不同,就不再细说。
这里只就文字方面说几个区别:1、文字高度:西汉五铢无论是早期郡国五铢,或者以后的武帝、昭帝、宣帝三官五铢,文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五铢两个字各个比划的高度不同,即一般所谓的隐起。
更始五铢的文字所有比划几乎等高;2、更始五铢文字从上到下呈楔形,这在西汉五铢少见;3、重文现象在西汉极为少见,更始五铢比例却不小,这应该和铸造工艺有关;更始五铢和东汉五铢的对比常见东汉五铢制作粗劣,文字不规整,比划高度比较浅,和更始五铢几乎不能同日而语,暂时也不细说了判断为更始五铢的理由1、最基本的当然是根据上博藏更始二年十月范判断,文字形制几乎一样;2、不是西汉五铢的理由上面的帖子已经说明;3、不是东汉五铢的理由上面的帖子已经说明,当然有一个疑问,会不会是东汉早期所铸,下面第5点会有一点说明;4、文字和形制上和莽钱特征基本相符;5、五铢断代没有出土资料的印证只能是推测,期待有更多的材料来证实这一点。
西汉【上林三官】五铢科普及分期初探
西汉【上林三官】五铢科普及分期初探(上林三官五铢)上林三官上林三官五铢是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由上林三官铸造的钱文为五铢的圆形方孔铜币。
西汉武帝时期在长安上林苑设水衡都尉,其下属铸钱机构为钟官、辨铜、技巧,统称为上林三官。
其后昭、宣、元、成、哀、平诸帝时期所铸五铢均沿袭三官钱制。
(上林三官五铢·元帝)新发现贮有五铢钱的记铭为汉成帝“阳朔四年”、“上林铜汤壶”的铜罐证明成帝主政晚期依旧保留有上林苑官署。
上林苑铸币遗址中发现的新朝钱范佐证了上林铸币机构直至新莽时期依旧铸币。
因此上林三官所铸规格整齐的五铢钱成为钱币学与考古学上的重要分期标志。
(上林苑新朝钱范)研究综述西汉三官五铢普遍采用直流分铸的方式进行铸造,留下了大量钱范实物。
这些钱范多在范首部位记录铸钱机构、钱范制作时间和制范人的姓名等信息,为研究者提供了相关考古依据,由此达成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最为重要的当数杜维善先生所著的《五铢图考》和王泰初等先生关于西汉钱范的研究。
《五铢图考》一书基本界定了历代五铢钱的样式;王泰初先生等历年致力于西汉三官五铢及其钱范的收集整理,并发表了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文章。
这些研究为三官五铢的辨别与分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王泰初老师的整理研究成果,西安相家巷出土穿上横杠(下文简称上横)钱范、窝头寨出土穿下半星钱范。
相家巷与窝头寨均属于西汉上林苑范围内,也印证了三官分铸的史实。
(上林三官五铢)钱模辑录实物分期本文在整理前辈所提供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将钱与范上钱模相对应的方式,厘清西汉各朝相对典型的五铢钱样式。
并结合大量同坑信息进行合理推断,最终将西汉上林三官五铢分为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平时期六个部分。
直流分铸的钱范上每个钱模(腔)由于手工刻制的差异均具有唯一性,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制范工匠的作品也存在结字风格上的个人化倾向,因此一定不能按图索骥收集,而应当以此为样式参考,结合钱范、出土信息等资料进行研究。
大汉五铢钱分类,赶紧收藏吧!
大汉五铢钱分类,赶紧收藏吧!
泉藏古藏论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
方圆之间天地大,古往今来岁月明
根据发现的钱范将两汉五铢分为:武帝五铢(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三官五铢)、昭帝五铢、元帝五铢、成帝五铢以及更始五铢、建武五铢。
下边根据出土中央铸造发行的钱制将其的实物作为分类的标准品,以供泉友研究分类参考。
汉武帝将铸钱权上收后,为形制统一及铸量大而采用平板范。
制作先刻阴文石祖范(一般一年仅刻两方,汉宣帝时由叫乘山和长寿的工匠分别每人每年仅刻制作一方),然后制作陶母范,再用母范制作铜子范,用子范铸钱。
1-1.武帝早期五铢
2-2武帝五铢
2-1昭帝五铢,纪年铭文:元凤六年七月戊寅造
3-1汉宣帝五铢,纪年铭文:地节二年乙巳造
3-2汉宣帝,地节五年二月甲寅造
3-3 汉宣帝本始五年钱模及范纪年铭文。
铭文:“本始五年十一月壬申造”
4-1汉元帝五铢,建昭五年三月乙酉
西汉元帝以后的五铢钱范,注意觅集了30年也没看到一块实物,还好,有前辈收藏大家留有一张图,为西汉元帝五铢的确定提供了标准品。
成帝以后至目前尚未发现一方纪年铭文范,因此就缺少成帝以后的五铢钱(难以确定是否铸钱)。
东汉五铢的鉴定与收藏的意义
东汉五铢的鉴定与收藏的意义国钱币收藏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钱币收藏爱好者遍及全国各个城市流散民间的珍稀历史钱币不断被发现,特别是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不少历史钱币重见天日,期间不乏出谱很多精品,钱币投资成为时下收藏热门。
东汉时期所铸五铢钱,无特殊记号者难与西汉五铢区分,后期出现过背四出文的五铢,另有传形、剪边、綖环、阴刻文等多种。
历史年代:东汉时期。
钱面文字:面文“五铢”篆书。
面值:基本货币单位。
铸造背景: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都城洛阳,是年为建武元年。
东汉王朝刚刚建立,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动荡。
半两钱、西汉五铢钱、王莽的货泉和大泉五十等,杂混在民间流通。
直到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才重铸五铢钱。
自此以后,东汉各帝均铸五铢钱。
不过,从光武帝到明帝、章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五铢钱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将东汉前期铸行的五铢钱称为“建武五铢”。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东汉后期特别是东汉末年,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统治阶级为了挽救经济危机,在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改铸“四出文”五铢钱。
更有甚者,在献帝时,董卓铸无文小钱,致使原本混乱的币制越发不可收拾。
建武以后各朝五铢钱比西汉各朝五铢钱轻薄,钱径多在2.5cm,厚约0.1cm,一般为3g。
收藏价值:东汉五铢铸造时间长、存世量大,目前普通品市场价格在5万左右,有特殊记号或文字者价格稍高,如四出五铢目前市场价格在15万左右。
虽然叠铸法一次浇铸钱币的数量多于平板铜范,但在同样的时间里,平板铜范铸造的次数多于叠铸法,结果铸造出来的钱币数量反而超过了叠铸法王莽时期是最多的,说明叠铸法是当时主要采用的一种铸钱方法。
既然叠铸法铸钱数量并不高,王莽时期还大量采用这种方法,可能与当时“不惜铜,不爱工”有关。
我国除清朝以外,其他朝代的铸币背面多为无图案者,但也有极少数的钱币背部有日出纹、月纹、星纹、瑞雀纹,以及表示钱监和铸币年代等等的特殊标记,有图案记号的古钱币要比背部无图案花纹者要昂贵多倍。
七年级历史五铢钱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五铢钱知识点
在中国古代,五铢钱是一种常见的货币形式。
五铢钱有多种材
质和形式,但最初是由铜制成的圆形硬币,上面印着五个小圆点,每个小圆点代表一文钱,总共五文钱,因此称为五铢钱。
五铢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各国铸造货币的方
式不统一,而且货币材质不一。
到了秦朝,秦始皇进行了货币统一,铸造了重量为三百铢的方孔铜钱,被称为“半两钱”。
在汉代,五铢钱作为半两钱的一种变体出现。
五铢钱最初由铜
制成,每枚重量为五个铢。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铢钱也经历了许
多变化,包括形状、大小和材质。
有些五铢钱是由黄铜制成,而
其他五铢钱可能是由黑铁或白银制成。
在明清时期,五铢钱的常
见形式是由黄铜制成的圆形硬币,重量为3至4克。
除了货币的用途外,五铢钱也被用作饰品和护身符。
据传说,
五铢钱具有辟邪的功能,可以保佑拥有者平安、健康和好运。
回顾历史,五铢钱不仅是一种货币形式,更代表了古代中国的
经济和文化。
五铢钱的出现和发展,体现了古代中国在经济和货
币领域的大力发展和创新。
珍稀的五铢钱在今天也成为了收藏家们的宝贝,展现着历史文化的厚重和价值。
历代五铢版别实物图谱(图很多)
历代五铢版别实物图谱(图很多) 五铢钱长铸近800年,在中国钱币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版别款式浩如烟海,令集藏者眼花缭乱,真真是趣味盎然,蔚为大观。
为助益各位泉友五铢版别集藏研究,现辑录高人集藏的五铢版别实物图谱,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的泉识提高和鉴赏及集藏方略有所裨益,此甚善。
大致按五铢通行年代倒置贴图,自隋五铢开始反至大汉,贴图太多,重在图示标示说明,顺序错乱在所难免,敬请谅解。
1、隋朝置样五铢2、隋朝曲笔五铢3、隋朝直笔五铢正样(一排)、小样(二排)4、北魏永平五铢5、北魏永平五铢减重版现代经济一不好就使劲发行钱币,古代经济一不好就减重~~其实原理都一样,钱币里掺水~~6、南朝陈五铢7、北周五铢(有称陈五铢二式)8、南朝梁两柱五铢(有说曹魏两柱五铢)9、南齐五铢?10、六朝无文11、六朝传形12、沈郎五铢13、沈郎五铢(横隔五、纵隔五、传行)14、六朝两柱五铢15、曹魏五铢两版16、蜀五铢(或刘焉五铢)17、六朝五铢背四出南梁五铢这个是~梅长苏买宅子用的就是这个~~得用一车~~18、剪边极限方五铢19、鸡目五铢普品20、鸡目五铢广穿21、鸡目五铢上杠22、鸡目宽边上下杠鸡目五铢,是陪葬品,也就是冥币~~23、更始五铢更始五铢前边介绍过,需要了解的朋友回复“更始五铢”四个字就能收到相关介绍文章。
24、背四出25、背四决纹26、五金版27、赤仄五铢-面四决纹28、东汉阔缘29、鸡目五铢(穿下半星)30、实心金头31、传行32、磨边传行33、剪边合背(背文逆时针旋转90°)34、剪边合背(背文顺时针旋转90°)35、剪边合面36、合面37、饼子五铢(直径:27.15mm 厚:2.76mm 重:7.0g)38、趣味品(实心五内上部分,实心金头;五笔画上巨星)39、趣味品(实心五内上部分,实心金头;五笔画上巨星)40、趣味品(古人不知为何作此造型?当纽扣?)41、浅字模糊版42、面接穿上全星43、面接穿下全星44、“五”叠文版45、“铢”叠文版46、'五'、'铢'两字都叠文47、纵隔五版48、横隔五版49、'五'内上星50、“五'内下星51、“五”左旁星52、'五'右旁星53、面上双星54、面下双星55、“五”下星、“铢”下星56、五内双星57、面上四星58、面上三星59、面下三星65、面上单星68、“五”上横杠69、“五”下横杠70、“铢”上横杠71、“铢”下横杠72、面上横杠73、面下横杠74、“五”上竖杠75、“五”下竖杠76、“铢”上竖杠77、“铢”下竖杠78、穿上竖杠79、穿下竖杠80、面上阳文卧“王”81、面上阴文卧“王”。
《随笔泉话》五铢钱各时期版别图文鉴赏
《随笔泉话》五铢钱各时期版别图文鉴赏我国是世界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便已进入货币时代。
在这数千年的历史上曾铸造使用过不少成功的出色的货币,其中以五铢钱最为突出,自汉至清末基本上行用不废,长时期成为我国古代的货币制度的标杆。
秦朝灭亡后,西汉初期仍使用秦制半两,由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制较乱,以致出现重仅一克的荚钱。
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
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
往后很多朝代在不同时期也分别铸造很多版别不一的五铢钱,而五铢钱也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
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
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
“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
分享一下自藏各个时期版别不同的五铢钱。
郡国五铢(元守五铢)铸期: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至西汉末年(新莽时期一度停废)币质:青铜为主。
另见有金、银、玉铅、锡、铁等不同质地特征:西汉五铢面铸外郭无内郭,字体较宽大上林三官五铢铸期:汉武帝元鼎四年币质:青铜为主特征: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
三官钱形制及“朱”字头方折的特点,系由三铢钱继承而来,记号有穿上横和下半星两种。
宣帝五铢铸期:汉宣帝晚期币质:青铜特征:宣帝五铢是汉宣帝在位期间铸行的。
该钱铜质、形制、书体、铸造均已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钱文笔画挺拔,给人以清秀超逸之感。
“五”字交笔弯曲,上下横画超出交笔末端外,“铢”字的“金”头多呈等腰三角形而低于“朱”字。
汉朝时期五铢钱特征,如何辨别五铢钱的真伪?
汉朝时期五铢钱特征,如何辨别五铢钱的真伪?五铢钱相当精美,铜色浑厚匀称,文字端庄俊秀,并且采用了战国时刀币、环钱边缘突起的轮廓,以保护币上的文字不致磨损,同时增加牢度。
这一边缘突起轮廓的铸造法从此就固定了下来。
五铢钱大小得体,轻重适中。
在这以前,大的如某些刀币,长十九厘米,重五十多克;小的如荚钱,直径不到一厘米,象豌豆那么一粒,携带与计数都很不方便。
五铢这一标准是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实践得来的,因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将铸造钱币的大权收归中央所有,并在上林苑设立负责铸钱的机构,称作"上林三官"。
铸造钱币有了专门机构负责,钱币的质量就有了保证。
这时铸钱已经采用了铜质母范的方法,即先用泥土制成非常精美的凹模祖范,然后铸出凸模铜母范,用它可以造出无数的凹模泥范,因此铸出的铜钱大小和式样完全一致。
至于钱的边缘,原来是用手工来锉平的,到了这时,已经改为叠串在一起用车刀车平,在技术上有了进步。
从史书的记载看,汉代在发行了五铢钱以后,钱币使用得更加广泛,流通的渠道也更多了。
钱可以买到官职,也可以赎罪。
汉以前,作为政府一大开支的官吏薪俸,都是以谷和粟等实物来支付的;到了西汉,名义上虽然叫若干石,但在实际发付时,有的发一半谷粟、一半铜钱,有的则完全发钱。
东汉时的官俸,连名义上都改为一半钱、一半谷粟了。
钱币的用处这么大,人们对于它的追求也就更加强烈。
汉代钱范上,常有"日入千金"、"日入千万"、"大利千万"等字样。
"金钱万能"好象已成为一般人的座右铭。
从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元鼎元年)起,五铢钱已作为唯一的钱币,独步于汉帝国的疆域。
直到一百二十多年后,王莽称"假皇帝",代行皇帝职权,才发行了三种新钱:大泉、栔[qì气]刀和金错刀。
在中国货币史上,王莽的币制最为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然而它也促进了铸钱工艺水平的大大提高。
对一枚吉语五铢钱文的辨识
对一枚吉语五铢钱文的辨识
吉语五铢钱文是中国近代历史中应用频繁的一种钱币,为宋代以来流通频繁的金质货币。
识别方法:
①铸币面上系应当有“吉语”字样,金质铸币表面常常左右有半椭圆形
的偏瓣,多有花纹,如梅花、葛藤、孔雀、禄存等。
②正面一般有帝王肖像,及祥龙与五朵云凤的图案,背面一般有“吉语”字样,并有“五铢”的标识。
③左右有一半椭圆形的偏瓣,多有花纹,如梅花、葛藤、孔雀、禄存等。
④另外,还可以根据钱币文字所写以及文字布局来识别,比如每一枚
钱币中文字应有“永乐大元”、“光宗耀祖”、“汉文书法”等常用文字,边缘上也有文字铭刻,如“吉语”等。
各式五铢钱的区别
在宝文排列上,除大多为右读外,还有直读、左 读(即传形)以及合背钱文。此外,除大多数宝 文为五铢二字外,还有外加直百太和永安常平龟 兹等四字宝文的五铢钱。
在众多五铢钱中,宝文中的异书现象在门类 众多的古钱币中可谓独树一帜。如有的宝文是三
然而猫偶尔回到家中时,也会趁着机会偷吃,但它从来都会逃脱掉
五一铢,有的是两五一铢,有的是两五两铢,有 的是一五两铢,等等。此外,还有些五铢钱在宝 文上是简化了的,但同样是五铢钱形制。如五金 五十五一五二五子五工五王五泉五州五君五五 铢铢,等等。上述情况,有的钱币学家认为多出 于私铸,虽存世罕少,却不是正用珍稀品,可作 为戏作趣味品看待,但无论如何,它们还是为五
除宝文中的上述现象以外在一些五铢钱上还发现或阳文或阴文而阴文二廿八等等几十种字样且这些字文的分布多不规矩划一上下左右面背之处几乎都有发现
五铢钱的版式比较复杂,如果官炉、私铸加 在一起,大小版别区别均考虑在内的话,目前已 经面世的版别大约有几百个。
五铢钱的版别主要从形制、宝文和纹饰等几 个方面分析。
首先,从形制上看,五铢钱有大、小、薄、
0c12f3c 易博
铢钱的版别增添了许多色彩。
此外,五铢钱中还有一些带吉语文的,如五 铢大吉五铢大通五铢大富长宜子孙宜官秩吉,等 等பைடு நூலகம்这些,虽可能多属厌胜性质,但却是不可多 见的一些特殊版式。
除宝文中的上述现象以外,在一些五铢钱上
然而猫偶尔回到家中时,也会趁着机会偷吃,但它从来都会逃脱掉
然而猫偶尔回到家中时,也会趁着机会偷吃,但它从来都会逃脱掉
第二,从宝文上看,五铢钱除古龟兹文外多 为篆书,但也有阳文、阴文及书体变化之别。有 的篆书类玉筋篆,如梁武帝的天监五铢;有的又 是方折篆体,如北魏的太和五铢。而在五字的写 法上,有曲笔、直笔之区分,又有异五、隔五之 说法。在铢字写法上,则有升铢细字、金无点、 长腿铢、绑腿铢、朱右金左、朱左金右等样式。
[转载]五铢的资料一
[转载]五铢的资料一五铢的资料一作者:whm5121.剪边极限方五铢铁2.六朝无文3.鸡目普品4.鸡目广穿5.鸡目上杠6.鸡目宽边上下杠7.北魏永平减重版8.北魏永平9.面接穿上全星10.面接穿下全星11.更始五铢12.南朝陈五铢13.隋朝直笔五铢正样(一排)、小样(二排)14.隋朝曲笔五铢15.隋朝置样五铢16.董卓无文17.綖环五铢18.剪边五铢19.“五”叠文版20.“铢”叠文版21."五"、"铢"两字都叠文22.背四出23.背四决文24.纵隔五版25.横隔五版26."五"内上星27.“五"内下星28.“五”左旁星29."五"右旁星30.面上双星31.面下双星32.“五”下星、“铢”下星33.五内双星34.面上四星35.面上三星36.面下三星37."五"上星38.“铢”下星39.“五”左下星40.“五”左上星41.“铢”右上星42.面上单星43.面下单星44.“五”上横杠44.“五”上横杠45.“五”下横杠46.“铢”上横杠47.“铢”下横杠48.面上横杠49.面下横杠50.“五”上竖杠51.“五”下竖杠52.“铢”上竖杠53.“铢”下竖杠54.穿上竖杠55.穿下竖杠56.五金版57.面上阳文卧“王”58.面上阴文卧“王”59.面下阴文卧“王”60.背上阴文卧“王”61.背右阴文立"王"62.中竖无尾"铢"63.中竖无头"铢"64. 中竖出头"铢"65.北周五铢66.面上下阳文直纹67.面上下阴文直纹68.背上下阳文直纹69.背上下阴文直纹70.背左右阴文直纹71.面上多竖阳文72.面上五竖阳文73.穿上扁星74.不知版别的背四出75."五朱"76.面四决文77.上杠下半星78.上全星下杠79.面上右向倒T纹80.面下右向倒T纹81.面上左向倒T纹82. 面下左向倒T纹83.面上阳文“十”84.面下阳文“十”85.背上阳文“十”86.面上阴文“十”87.面下阴文“十”88.背上阴文“十”89.背下阴文“十”90. 背左阴文“十”91.东汉阔缘92.郡国五铢大字大样(直径:26.63mm,厚:2.23mm,重:5.1g)93.郡国面四决文(缩头金头)94.郡国两版(菱形金头、实心金头)95.郡国五铢(出头“铢”)96.郡国五铢(穿上半月)97.郡国五铢(穿下半星)98.郡国五铢(穿上尖星)以上五铢系衍水客收藏。
五铢钱的鉴赏
五铢钱的鉴赏五铢钱的鉴赏冯京三崔建平汉朝初,一开始沿用半两钱,后经过几次折腾,主要是各地藩王自行铸钱,大小不一,不利于市场流通。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政府决定改革币制,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发行货币。
在桑弘羊的主持下,不惜工本,精工铸造五铢钱,史称上林三官五铢钱。
至此,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通700多年。
上林三官五铢钱形制规矩(径2.6厘米),铸工精美,重量标准(3.2~3.4克),记号统一(都为上横杠一种)。
货币的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产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强盛王朝----西汉。
五铢钱作为中国历史的标准货币,流通了约720年之久。
期间经历了西汉,王莽时期,东汉,三国时期,西晋,东晋,南北朝时期,隋朝。
朝代的更迭,自然就有币制的变化。
然而,不论各个朝代的币制怎么变化,五铢钱在这一段历史上,始终是市场流通的标准货币。
因此,收藏界以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宋通宝概括中国古钱的发展脉络。
在五铢钱的这个历史系列中,比较特殊的有王莽时期的货币。
王莽篡汉,自立为皇帝,建立了“新朝”(公元9年---23年)。
王莽好铸造钱币,18年间,三次改革货币制度,致使流通市场混乱,经济发展严重衰败,最后,其王朝被绿林军推翻。
不过,王莽的钱币,因其形态、文字多样,也有很多精工细作的精品,成为中国古钱收藏界众人求索的宝物。
王莽本人也被称为中国古钱发展史上的二大铸钱圣手之一(还有一位是宋徽宗)。
由于五铢钱历史阶段,战乱的年代较多,因此,还有一些钱币在中国古钱收藏界留有大名。
比如:綖环钱,剪边钱,榆荚钱,董卓无文小钱,鹅眼钱,一铢,二铢,三株,四铢,大泉五十,值百五铢,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一刀平五千(金错刀),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太货六铢等等。
这些钱币,有很多都因为铸行时间太短,遗留下来的极少而成为中国古钱收藏史上的大珍品。
隋朝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最后一次铸行全国统一标准的五铢钱,禁止使用历朝古钱,并在各关口设卡检查,收缴不合标准的古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一段时间接手一种五铢,无意间发现和上博藏更始二年十月铜母范上的五铢风格极为相近,在论坛上把这个想法贴出来后,得到大家的基本认同。
现在把这段时间对更始五铢的认识整理一下,也许对仍有疑惑的泉友有帮助。
上博藏“更始二年十月”五铢铜母范
更始五铢实物
更始五铢的特征
1、铜质精良,钱肉平坦细密,所见都是薄绿锈,不知道是坑口还是铜质的原因;
2、钱体翘变比例稍大,大概10%,也许和合金成分有关?
3、有面穿上粗短横、无标记两种;
4、外缘规整,可见水平打磨痕迹,个别有垂直挫痕;
5、穿口附近钱肉较厚,有轻微斜度,所以面大背小;
6、外廓从边到肉呈弧度向下,面无内廓,背内廓有一定弧度,微四决;
7、文字轻微重文现象普遍,大概20%;
8、文字布局合理美观,五字交笔有较直和中曲两种,朱字上下折有直折曲折两种;
9、文字纤细高挺,高度一致,由上到下逐渐变粗,类似楔形;
更始五铢和西汉五铢的对比
西汉五铢有几种明显的分类,一般称郡国、武帝三官、昭帝三官、宣帝三官等,形制都很有特点,和更始五铢明显不同,就不再细说。
这里只就文字方面说几个区别:
1、文字高度:西汉五铢无论是早期郡国五铢,或者以后的武帝、昭帝、宣帝三官五铢,文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五铢两个字各个比划的高度不同,即一般所谓的隐起。
更始五铢的文字所有比划几乎等高;
2、更始五铢文字从上到下呈楔形,这在西汉五铢少见;
3、重文现象在西汉极为少见,更始五铢比例却不小,这应该和铸造工艺有关;
更始五铢和东汉五铢的对比
常见东汉五铢制作粗劣,文字不规整,比划高度比较浅,和更始五铢几乎不能同日而语,暂时也不细说了
判断为更始五铢的理由
1、最基本的当然是根据上博藏更始二年十月范判断,文字形制几乎一样;
2、不是西汉五铢的理由上面的帖子已经说明;
3、不是东汉五铢的理由上面的帖子已经说明,当然有一个疑问,会不会是东汉早期所铸,下面第5点会有一点说明;
4、文字和形制上和莽钱特征基本相符;
5、五铢断代没有出土资料的印证只能是推测,期待有更多的材料来证实这一点。
更始五铢的版别
因为本人接触更始五铢并不多,只能按照自己见过的进行暂时的分类:
1、标记:目前所见的有面穿上横、无标记两类;
2、文字:文字总体区别不大,按高度可分长字、短字,按铢字朱旁写法可分为方折、圆折,另外有一种铢字金头退后的异品不知道能不能算得上版别;
上横标记
金头退后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