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学会简要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学会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解题1、介绍时代背景(略)2、抓题眼“和”,理解题意(略)。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要求:(1)查字典学习字词,解词要联系上文;(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给文章分段;(4)拟定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注意:廉颇蔺相如胆怯抵御上卿(2)组词:秦璧击协渑泰璧缶胁淹(3)解词: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理直气壮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4)指名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并说明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
(6)给三个故事拟小标题。
四、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直奔中心,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板书课题后提问:(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后相继被赵王封为上大夫和上卿。
这却引起了威震朝野、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廉颇的强烈不满,廉大将军对此是怎么说的'呢?(生看书,找到廉颇说的话。
)二、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人物品行。
(一)、品读廉颇的话,感知人物性格。
1、指名读廉颇的话。
师:要知道廉颇可是一介勇夫,他坦率直爽,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说这番话时,他正在气头上,表情和语气可能是怎样的呢?师:请各自揣读廉颇的话(加表情、动作)。
2、再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廉颇只有一点不满。
允许我读一次吗?师范读(生鼓掌)师:谢谢你们的鼓励!能像我这样读吗?3、请愿意读的男生齐读。
(学生基本能读出那种粗声大嗓、毫不顾忌的气话来了。
)(评:开课就抓住廉颇的话反复读,有利于对廉颇性格的了解,并为学习“负荆请罪”埋下了伏笔。
)(二)、创设情境,深入文中,走近蔺相如。
师:作为旁观者,你们怎么看待廉颇这番话?“蔺相如被封为上卿是不是靠一张嘴”?假如请你当说客,你又将怎样说服愤怒的廉大将军呢?1、我想请三位同学扮演廉颇,其余同学扮说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古代历史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文章通过赵奢与赵括的不同军事观念和做法,展示了将相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以及赵括在战争中的失败。
文章寓意深刻,告诫人们不能只凭书本知识行事,而要结合实际,注重实践和经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对于将相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以及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所传达的道理。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赵奢和赵括的人物形象。
3.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明白不能只凭书本知识行事,而要结合实际,注重实践和经验。
4.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赵奢和赵括的人物形象。
2.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课文课件或黑板。
3.分组讨论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老师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赵奢和赵括的人物形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赵奢和赵括的不同军事观念和做法,以及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拓展(10分钟)老师提问:“你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做才能避免像赵括一样的失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实用6篇)
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实用6篇)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教师借机板书)二、交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幻灯片)三、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接着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大段。
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3.再默读这一大段。
同时思考:(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2)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3)面对这个难题,蔺相如是怎么说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体会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4)轻声读第八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①蔺相如看到秦王无诚意拿城换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表现了他什么品质?②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请大家找找比理直气壮更勇敢的词。
这儿为什么用撞而不用磕、碰?③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④面对蔺相如,秦王为什么处处表现的很被动呢?⑤归纳:秦王爱宝,绝口不提给城;相如假说有瑕,把玉要回。
秦王怕玉碎,假意答应让城。
相如一面要求典礼,一面暗中派人把宝送回。
最后,秦王不得不放蔺相如回国。
(5)这场斗争的结果怎样呢?让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6)复述完璧归赵(提示:复述不是背诵,同学们可以根据故事梗概进行。
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相和》一文,让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是赵国的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蔺相如则是赵国的一位聪明智慧的相国。
故事主要围绕两人的矛盾冲突展开,表现了他们各自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认识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廉颇和蔺相如吗?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呢?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词语和句式,进行情景对话或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将相和廉颇:勇猛善战,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蔺相如:聪明智慧,为国家解决难题。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特点,写一篇短文。
3. 课后向家长讲述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交流学习心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将相和》一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普及。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说课稿(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说课稿(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与文臣蔺相如之间的故事。
通过廉颇与蔺相如的争执,以及后来他们的和好,展现了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宽容大度的品质。
课文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古代历史故事也有较高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人物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明白宽容、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人物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境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历史背景,丰富学生认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廉颇与蔺相如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人物品质。
4.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品质教育。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朗读、讨论、作业等方面进行。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将相和》说课稿(第一课时)
《将相和》说课稿(第一课时)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下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将相和》,以下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步骤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教学。
一、说教材《将相和》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箸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
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的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根据新课标的三位目标设计体系,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正确认读生字、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3个故事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其中我把教学目标中的3、4点定为本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与学法二、说教法与学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
教学时,我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力求“抓住一个点,牵出一条线,铺开一个面,勾出一个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努力达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自能读书的理想境界。
三、说教学过程这是我今天说课的重点,这个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牢牢的把学生吸引住”。
我直接板出课题,设制疑问: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设疑,激起学生阅读期待。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布置以下作业:①抄写生字词,既要注意字形,又要注意字的结构,要写匀称。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美好品质。
2、分清每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3、把三个小故事任选一个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
2、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3、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学生讨论交流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媒体设计】录相带、投影片及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思路〗通过第一课时和课下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联系全文评价故事中的人物,适当加入自己的褒贬态度;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通过教师梳理,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弄清“将相和”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的联系;最后总结全文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教学过程〗一、通过上节初读课文,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都知道了哪些问题?1、引导学生围绕从题目、主要内容、对人物(廉颇、蔺相如、秦王、赵王)个性的褒贬态度等方面回答,要紧紧抓住课文的叙述、描写来说,同时加入自己的看法。
2、鼓励学生说出谁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让我们大家帮助他。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将相和”的故事里,去深入了解和认识这些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呢?二、看录相(完璧归赵)师:你从录相里能够看懂哪些内容?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交流,质疑问难,发表见解,鼓励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生:这段录象讲述了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的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的和秦王斗争,作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生;我知道了蔺相如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不畏强权。
我从文中“……”看出来。
生:我从“当满朝文武……挺身而出”看出廉颇很勇敢。
问:蔺相如真的要连头和璧一起撞碎吗?可围绕这几方面回答:1、不是的,因为蔺相如答应赵王,如果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就把璧送回来。
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教学设计:将相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相和的精神,树立团结协作、共创美好未来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故事以赵奢为将,赵括接替父亲担任将领,但由于缺乏实战经验,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惨败,赵国因此遭受重创。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只凭理论知识行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将相和的精神,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教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讨论赵括为什么会在长平之战中失败,以及将相和的精神如何体现在这个故事中。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讲解赵括失败的原因,阐述将相和的精神,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5. 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将相和赵奢:实战经验丰富,善于用兵赵括:理论知识丰富,缺乏实战经验长平之战:赵括失败,赵国遭受重创教训:实事求是,不能只凭理论知识行事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将相和的故事梗概。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将相和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将相和的精神,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教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环节,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6《将相和(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6《将相和(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第1课时)》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通过讲述赵奢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以及赵括继承父亲遗志,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事迹,展现了将相和睦、代代相传的家族精神。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很好的效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也需要加强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将相和睦、代代相传的家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将相和睦、代代相传的家族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法;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故事的兴趣;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人物形象;3.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把握人物性格特点;4.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体会将相和睦、代代相传的家族精神;5.情感体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将相和睦、代代相传的家族精神;7.布置作业:学生课后抄写课文,加强语文素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和:家族精神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考察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把握;2.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合作探究等方面;3.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其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本课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经过,写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也赞扬了廉颇的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课文人文思想丰富,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习写法的好范例。
关于教学目标本课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本着简简单单教学的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于如下考虑: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二个故事。
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主人公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
3、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最有较手段和途径。
对于本文的人物表现,也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真正体会其机智勇敢、爱国思想。
4、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这样课文就显得长,要在一个课内完成对三个故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也由于这三个故事中,前两个是第三个故事的因,这两个故事有一定的统一性,所以这节课安排学习《完璧归赵》《渑池会》。
5、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中学习中学读学写。
本文是写人文章,展现人物的品质突出,是学生学习写人的好例子,所以学习目标中设置了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
以完成阅读教学的使命。
关于教学重难点1、重点:阅读教学从读入手,以读解文,学习本文也不能例外。
文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利内容,所以本课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为教学重点。
2、难点:秦王叫赵王鼓瑟并记录下来,这是对赵王本人的也是对整个赵国的侮辱,关于这一点,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学生一下子可能不能明白。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设计1.1 教材介绍《将相和》是一本适合初学者的双语汉语教材,共分为4册,每册包含10课,特别适合海外外语学习者学习汉语。
本教材突出了汉语的实用性,并帮助学生掌握中国文化、历史和习惯。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将相和》课程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基本的汉字、拼音和简单的日常用语。
1.2 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的目标是:1.学生能够正确发音并认读汉语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
2.学生能够认读和书写汉语中的20个基本汉字。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汉语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1.3 教学步骤1.3.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1.3.2 自我介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国籍和所学语言等信息,以此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学习情况。
1.3.3 学习汉字通过PPT或者黑板上书写,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读和写出一些基本的汉字,如“一、二、三、上、下、中、人、口、日、月”等。
并且教师可以对于汉字的结构及笔画进行详细解释。
1.3.4 学习拼音学习拼音是汉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多次发音练习让学生掌握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标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拼音的发音和形式。
1.3.5 对话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编排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模拟会话进行对话练习。
如:在饭店点菜,介绍自己和家人等。
1.4 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发音并认读汉语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
2.学生是否能够认读和书写汉语中的基本汉字。
3.学生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的汉语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二、课后反思经过本次课堂教学,我发现本节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在学生中收到良好的反响。
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1.许多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发音,在发音和语调方面需要加强练习。
2.学生的书写汉字速度较慢,需要经常反复练习,加强基本汉字的书写能力。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廉颇教学准备:战国末期七国草图,录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推敲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过渡句、段打好基础2、学习推敲言行理解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才智超群,不胃强暴,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精神4、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查阅资料(3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将相和》,一起把课题念一下。
生齐读课题:13、《将相和》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是很熟悉。
因此呢,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认认真真地去预习了这一课,同时呢,也可以上网去查寻一些有关将相和的资料。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
请大家把自己查到的资料上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二、揭题、审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分1、课题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从“和”字可以看出什么?2、那么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我们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下,想象一下这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三、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赵括的骄傲自大,只会纸上谈兵,不知变通,而赵国也因此失去了长平之战的胜利。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于古代的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他们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翻译来理解文章的含义。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策略和古代兵法可能了解不多,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相和》,使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长平之战的背景和经过,理解赵括的错误和教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将相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战争中的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将相和》的主要内容和教训。
2.难点: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以及战争策略和古代兵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2.互动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境教学法: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战争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策略和古代兵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将相和》相关的课件,包括课文翻译、战争策略和古代兵法的讲解等内容。
2.视频:准备与长平之战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上的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将相和》。
2.呈现(10分钟)老师播放与长平之战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3.操练(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会认“廉”、“蔺”等9个生字,会写“完”、“负”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语气变化。
(3)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学会借助资料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懂得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学习。
2. 课文内容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
4. 朗读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新词的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朗读训练,读出语气变化。
2. 教学难点:(1)理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将相和”这个成语吗?它出自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2)板书课题:将相和2. 生字新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学生跟读。
3. 课文内容理解(1)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
4. 人物形象分析(1)学生讨论,分析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5. 朗读训练(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变化。
(2)教师指导,示范朗读。
6. 课堂小结(2)教师补充,强调学习重点。
六、板书设计将相和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临危不惧、以国家利益为重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故事情节图。
3. 写一篇关于“将相和”的小练笔。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掌握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
在朗读训练中,学生能够注意语气变化,读出情感。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积极,今后需要加强训练。
《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
《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教材】《将相和》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个历史故事,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博大胸怀。
文中的三个小故事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且各有中心,又密切联系,合起来又成来一个完整的故事。
文章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思想广博深刻,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字感染力。
本课是安排在讲读课文《草船借箭》之后,学生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拘于本课教材的结构安排别具匠心,比上一课复杂了一点,所以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深入,为下单元“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作铺垫。
以至我仍把“抓住重点练习段,理解课文内容,疏理条理,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立足“教材特点”及新大纲精神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弄懂每个故事各自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文章的感情,培养学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教学目标,把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有机融合,既体现词句训练(理论依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补充。
)【说教法】(变序导读法、举一反三法、引探法。
)根据本文篇幅长,结构独特,但故事趣味性强等特点,我决定在强调预习的基础上采用“变序导读法”、“举一反三法”和“引探法”有机结合。
变序导读法,即不按照文章结构的顺序去逐段进行讲读与分析,而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维支撑点,(本文便是造成将相不和的根源点,造成将相和好的是“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入手,追根溯源,寻清前因,达到读懂课文进行语文训练的目的。
《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
《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通用8篇)《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和氏璧既然已经回到自己手中,蔺相如再说话可就——理直气壮了。谁能 读出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来?(抽生同时提醒学生:现在,我们就是秦王,听听蔺 相如的话。)
秦王们,你心里想什么?(预设交流:可别真的摔碎了和氏璧,哎哟,这可不 行…….)也恰恰是这个“撞”字,你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交流:勇敢、 无畏。)是啊,这真是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大无畏精神呀!板书。
在学生汇报蔺相如支持赵王去渑池赴约时,教师创设情境:教师就是赵王, 正在犹豫不决时。同学们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赵王说。
2)、蔺相如的胸怀宽广主要体现在不与廉颇计较,躲避廉颇。重点引导学生 体会读廉颇和蔺相如的话语,指导学生表演,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文章的结尾写到:他俩“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时,教师适时讲解他俩是怎 样辅佐赵王,使赵国强大起来的,以此向学生渗透团结的重要性。
4、大大方方 我们来合作读读第九段,我读旁白,大家读蔺相如的话。 同学们,放下书,回顾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组关联词来总结: 在这场和氏璧的争夺战中,之所以有“完璧归赵”的结果,是因为 ------------------------.(生添:蔺相如不畏强敌,勇敢机智,……) 5、不辱使命 当然,作为强大一方的秦国对赵国的威胁并没有因此结束,几年后的渑池之 会中,蔺相如更是面对秦王对赵王的的侮辱,说出了怎样的话?(生读蔺相如的话) 来一起告诉廉颇,蔺相如是靠的耍耍嘴皮子立功的吗?靠的是什么?(预设交流: 面对强敌,蔺相如靠的是拳拳爱国之心,过人的谋略和勇气取胜) 6、顾全大局就是这样一位在敌人面前勇敢无畏的上卿,面对廉颇的这些片 面评价时却说出了怎样的话?(抽生读),你听出了什么?(预设交流:蔺相如回避廉 颇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 四、将相之和,品名著之魅力 同学们,我们尚且听出了蔺相如的识大体、顾大局,更何况是大将军廉颇呢! 来看 60 页的插图,廉颇与蔺相如共同的爱国情怀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璧、臣”等 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会写“召、臣”等 12 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 15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有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
在那个时期,经常发生战争,各国都想争夺土地和人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赵国。
2、板书课题:将相和3、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将是谁?相是谁?他们为什么和?)(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璧、臣、蔺、强、诺、划、廉、抵、御、辞、辱、缶、卿、削(2)指名读,正音。
重点指导“强、划”的读音。
(3)理解词语:无价之宝、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3、指导书写生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召、臣、议、宫、献、诺、典、抄、罪、怯、拒、荆(2)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说说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将相和”讲了几个故事?分别是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四)深入研读“完璧归赵”1、自由朗读“完璧归赵”的部分,思考: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和》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从而告诉人们“和”的重要性。
其次,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
鉴于《将相和》这篇课文的脉络和主题都很清晰,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这一理论,我决定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小标题概括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理解故事情节;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探索,帮助学生理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转变过程,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品悟“和”在
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跳板,了解中国的“和”文化。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将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品读词句”“以读为主”等语文学习方法,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下面就着重来谈谈我的具体教学思路。
整堂课我分成二大环节,即“走近《将相和》”、“走进《将相和》
一、走近《将相和》,引出和的概念
为了在教学伊始就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我用前面学过的《晏子使楚》的故事背景导入课文,先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引出“和”的概念,然后相机板书课题“将相和”。
接下来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首先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为了让他们做到读与思相结合,我布置了阅读过程中的要求:
①、疏通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②、试着用小标题来概括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充分朗读之后,通过词语填空的方式对学生生字词的学习进行检查,着重检查指导学生对生字音形的准确把握,如“璧”字写的时候既要注意字形,又要注意字的结构,要力求写匀称。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读这些词语。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始终觉得中华文化的传承,应该且必须是从识字写字开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所以可以这样说:识字写字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起点!
紧接着,通过交流小标题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行训练。
二、走进《将相和》
以矛盾冲突为切入点,即抓住“和”字组织教学。
《将相和》的题眼在“和”字上,作者的思路是将相由不和到和好。
教学时,我首先用逆推式方法提问,揭示矛盾,直奔中心。
“将相为什么不和”一问,把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打破了从头学起的老框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廉颇对蔺相如的错误评价上。
课件出示廉颇的话,然后质疑:蔺相如真的像廉颇说的那样,光靠一张嘴吗?自然导入第一、二个故事的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前两个故事的学习带上了问题,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然后再通过一、二个故事的读议把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树立起来,廉颇的错误说法不批自倒。
为了帮助学生弄明白这一问题,我将课堂充分放手交给学生,具体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蔺相如“勇敢、机智和爱国”,放手让学生去抓文中关键的语句,并通过“有感情地读”来体会蔺相如的人格特点。
1、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当蔺相如看到秦王并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时,他就理直气壮地说了这么一段话:“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其中的“撞”字就是一个很好的抓点,这一“撞”,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机智过人!
2、领悟蔺相如的“爱国”
为了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所以第9自然段我采
用了师生讨论的教学方式,抛出问题。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尊重学生答案的同时,联系课文第17自然段中蔺相如与秦王的对话,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感受蔺相如的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结:蔺相如屡为赵国立功,受到了重封,他本应该受到文武大臣的敬仰,不料却引起了廉颇的不满。
课件再次出现廉颇的话,激化矛盾。
三、再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不和→和”,简简单单一条线,一目了然!它既向学生晰地呈现出了《将相和》一文的行文思路,这样做,是为了逐层递进,拉近学生与秦、赵两国,与蔺相如、廉颇之间的距离,通过文本的细读,使学生深入理解矛盾冲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最后升华到一定的认知高度。
四、最后,有必要说一下,由于是第一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太熟悉,因此我努力做到“以读为主”,课堂中我两次让学生读课文,并给足充分的时间。
我觉得“读”永远是最好的语文实践。
读字,读词,读句……读文化!在这一节课中,我始终没有忘记这一点!
附: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完璧归赵
不和
渑池之会
和负荆请罪(为了赵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