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对台政策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对台政策

建国以来对台政策

实现祖国统一,使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不息,孜孜以求的目标. 从建国以来到现在大陆对台湾的态度可以分为大体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0年代末──50年代中“武力解放台湾”阶段第二阶段:50年代中──70年代末“和平解放台湾”阶段第三阶段:70年代末──现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阶段一.第一阶段: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节节胜利,祖国大陆解放在即,这时国民党部队节节溃败,这时的蒋介石集团,首要任务是争取沿海岛屿驻站稳脚跟,伺机“反攻大陆”。

并制定了一台湾岛为中心,以东南沿海为前沿,争取美国支援,与大陆长期对抗的军事战略方针。

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则是,用革命的武装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包括台湾和沿海岛屿在内的全中国,完成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民主革命.为此中共中央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解放台湾,武力收复台湾,解放全中国,已经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中心,并且为此做着周密的工作。

但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导致远东的军事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当时的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无法在中国的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同时作战,因而“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也因抗美援朝展示搁置。

二.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也紧接抗美援朝伟大战争的胜利之后,随着美军在朝鲜战场的失利,远东紧张局势开始缓和,整个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对和平的呼声日渐高涨。

从国际及国内形式看这个时候在武力收回台湾会招致很多国家的反对。

国内全面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台湾的蒋介石由于美援支持和进行内部改革,其经济不仅恢复发展,而且政局逐步走向稳定。

军事势力在美国的支持下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武力收复台湾也比较困难,并且此时蒋介石反对美国划峡而治,并且在“一个中国”立场上存在共识,使和平解放台湾也成为可能。

中共也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审时度势,提出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这一重大对台方针。

并且两岸都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两岸也有了良性互动。

对台政策论述

对台政策论述

对台政策论述1. 引言对台政策是指中国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与台湾地区有关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台政策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中国对台政策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论述。

2. 历史背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湾地区与大陆分隔开来,并形成了两岸关系。

在此期间,两岸关系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从最初的敌对对抗到改革开放后的互利合作,再到近年来的紧张局势,两岸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3. “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对台政策的核心。

这一原则认定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交的基础,并得到了广泛国际认可。

4. “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指大陆与台湾地区就两岸关系达成的共同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根据这一共识,大陆和台湾都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各自有不同的解释。

这一共识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

5. 和平统一与和平发展中国对台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和平统一。

中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两岸问题,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增进互信与理解。

6. 经济交流与合作经济交流与合作是中国对台政策的重要方面。

自1987年起,大陆逐步放宽了对台湾地区的经济限制,并鼓励两岸企业开展合作。

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不断增加,为两岸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7. 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是增进两岸互信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大陆积极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并鼓励人员往来。

通过教育、旅游、学术交流等方式,两岸人民更加了解彼此,增进了互相的认同感。

8. 维护台湾地区利益中国对台政策也关注维护台湾地区的利益。

大陆致力于改善台湾同胞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中国也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稳定。

9. 台海局势与挑战当前,两岸关系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

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

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

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高2013级6班张逍逍任美霖丁丹怩张钰莲陈利谢谨竹祝宇航一、问题产生的背景:台湾大陆本一家,一国两制显优越。

台湾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如: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立台湾府等史实皆可证明。

后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使港澳回归。

如今,马英九上台推出了一系列与大陆联系的政策,台胞与大陆人民交往日益密切,政策一出台世界各地对政策看法不一,有支持有反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有责任和义务了解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

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用3---4天查询资料,了解中国对台政策及对台湾来大陆投资的优惠政策(一白皮书,一法律法规,一联合公报,一重要文献,一政策解答,一外交部谈台湾问题等)2、行动研究法:用一周时间在网上与关心台湾问题的人讨论对待台湾问题的态度。

3、经验总结法:对以上结果做好记录并加以分析,认真深入的了解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

三、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收集一些关于应对台湾问题政策的书籍、法律法规(如一白皮书、一联合公报、重要文献、外交部谈台湾问题)(二)实施阶段准确的分工,分配给每个同学不同的任务,让成员去阅读不同书籍、法律法规,然后同学聚在一起分别谈谈自己对于自己分配任务完成后的见解。

在学校、社会里展开调查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

四、研究结果:1、资料的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向台湾地区远洋渔轮派遣渔工劳务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一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摘录)•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1982)•中美联合声明(摘录)重要文献:•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2000年2月)•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2000年5月10日)•汪辜会晤达成四点共识(1998年10月15日)•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1995年1月30日)•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1993年8月)•汪辜会谈共同协议(1993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外交部谈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2、实验结果分析:1、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党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涉港澳台事务篇形势政策

涉港澳台事务篇形势政策

涉港澳台事务篇形势政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涉港澳台事务在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推动涉港澳台事务的发展,本文将对我国涉港澳台事务的政策措施、形势分析以及未来展望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引言1.背景介绍近年来,两岸关系、港澳局势以及涉及华侨华人事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对我国涉港澳台事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涉港澳台事务的形势政策对于维护国家主权、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文章目的本文旨在梳理我国涉港澳台事务的政策措施,分析当前形势,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涉港澳台事务篇形势政策概述1.涉港澳台事务的重要性涉港澳台事务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我国内外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涉港澳台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增进同胞福祉。

2.形势政策的定义和作用形势政策是指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发展需要,制定和实施的相关政策。

在涉港澳台事务中,形势政策起着引导和调控作用,推动两岸关系、港澳局势以及涉及华侨华人事务的发展。

三、我国涉港澳台事务的政策措施1.政策框架我国涉港澳台事务的政策框架主要包括对台政策、港澳政策以及涉及华侨华人政策。

2.主要政策内容2.1 对台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2 港澳政策“一国两制”原则,保持港澳繁荣稳定,加强与港澳同胞的沟通与合作。

2.3 涉及华侨华人政策保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促进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加强与华侨华人的联系与合作。

四、涉港澳台事务形势分析1.两岸关系形势近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今后,两岸关系发展将更加注重民生、民意和法治。

2.港澳局势港澳局势总体稳定,但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仍面临一定压力。

未来,港澳发展将聚焦经济创新、民生改善、加强与内地的合作。

对台工作 宣传政策

对台工作 宣传政策

对台工作宣传政策
对台工作是指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宣传政策、经济合作、人员往来等方面。

宣传政策在对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向台湾地区传达大陆的发展成果和政策主张,增进两岸民众对大陆的了解和认同,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对台宣传政策首先要传达大陆的发展成果,通过宣传大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向台湾地区展示大陆的发展成就。

这有助于增进两岸民众对大陆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的认识,为台湾地区在经济方面与大陆开展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对台宣传政策还要传达大陆的政策主张。

大陆对台政策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通过宣传大陆的政策主张,向台湾地区传递大陆对两岸关系的态度和立场。

这有助于增进两岸民众对大陆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社会基础和民意支持。

最后,对台宣传政策也要加强对台湾地区民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宣传大陆的文化优势和制度优势,向台湾地区传递大陆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有助于增进两岸民众的认同感和亲近感,推动两岸民众的心灵契合和文化交流。

总之,对台工作中的宣传政策是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向台湾地区传达大陆的发展成果和政策主张,加强两岸民众的了解和认同,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与政策

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与政策

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与政策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涉及到国家的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

在此背景下,中国一直坚守着相对一贯的对台政策,不断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

首先,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这是中国对台湾问题的核心立场,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一个中国原则指的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谓的“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中国不允许任何国家同台湾进行官方外交往来,维护着对台湾的主权要求。

这是基于历史、法理和事实的,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其次,中国坚持和平统一的原则。

中国一直呼吁通过和平对话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武力威胁和武力解决。

中国坚信只有通过两岸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对台湾保留了最大的善意和诚意,希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关系。

而且,中国一直采取台胞同胞优惠政策,鼓励两岸人民的交流与合作。

再次,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为台湾同胞在国际上争取发展空间。

中国一直尊重台湾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制度安排,允许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和活动,但必须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

中国不仅将台湾同胞视为自己的血肉亲人,也将其视为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背景,因此愿意为台湾同胞争取国际上的机会和声誉。

最后,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政策是稳定和一贯的,不会轻易改变。

中国一直坚持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逆转的。

中国政府也不会容忍任何对台湾的分裂行径和挑战,绝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只有通过两岸的和平发展、合作与共赢,中国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

综上所述,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政策具有稳定性、一贯性和坚决性。

中国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和平统一的原则,致力于通过和平对话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中国尊重台湾同胞的发展模式和制度安排,并为其争取国际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立场和政策不仅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也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福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台政策的理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台政策的理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台政策的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台政策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台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台政策进行理解和分析。

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台政策主要是围绕“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展开。

然而,由于国共内战的影响,台湾地区未能实现和平统一。

195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开始实行“反攻大陆”政策,对台湾进行军事封锁和经济制裁。

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后,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这一方针至今仍是中国对台政策的核心。

现状当前,中国对台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反对“台独”分裂势力。

同时,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两岸民间互动。

例如,实行“31条惠台措施”,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区建设,开通两岸直航等。

未来未来,中国对台政策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两岸民间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同时,台湾地区的政治局势也在发生变化,台湾当局的“台独”倾向越来越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需要更加积极地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间互动,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台政策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致力于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

未来,中国政府需要更加积极地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大陆对台政策演进

大陆对台政策演进

大陆对台政策演进第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至50年中期前―武力解放台湾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筹划关于解放台湾问题的决心和计划,首先是建立在武力解放基础上的。

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设想,解放台湾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迅速组建海军、空军,掌握制海权、制空权;第二步,尽快解放东南沿海各岛,扫清外围,建立攻台前沿阵地;第三步,发起对台全面作战。

1949年2月1日至3日,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来访的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时说:“目前,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

现在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

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下。

这样,台湾问题比西藏问题更复杂,解决它更需要时间。

”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

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7月初,毛泽东与朱德讨论了进攻台湾的问题。

7月3日,毛泽东和朱德致电华东军区的陈毅、张爱萍:“新中国就要成立了,希望你们抓紧做好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加强海军力量,做到中央一声令下,随时歼灭敌人。

”党中央研究后决定:1950年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肃清境内一切国民党残余力量。

随着1950年5月海南岛的解放,人们普遍认为解放台湾已为期不远了。

但到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到7月中旬,朝鲜战局严重恶化,美军从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遭受严重伤亡,形势急转直下。

10月2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很快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

严峻的形势,迫使毛泽东不得不把解放台湾的时间向后推延,将大量的精力和军队投入到“抗美援朝”中去。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毛泽东认为是该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了。

1955年初,华东部队开始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的计划。

到2月25日,全部解放浙江沿海各岛。

建国以来对台政策

建国以来对台政策

实现祖国统一,使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不息,孜孜以求的目标. 从建国以来到现在大陆对台湾的态度可以分为大体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0年代末──50年代中“武力解放台湾”阶段第二阶段:50年代中──70年代末“和平解放台湾”阶段第三阶段:70年代末──现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阶段一.第一阶段: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节节胜利,祖国大陆解放在即,这时国民党部队节节溃败,这时的蒋介石集团,首要任务是争取沿海岛屿驻站稳脚跟,伺机“反攻大陆”。

并制定了一台湾岛为中心,以东南沿海为前沿,争取美国支援,与大陆长期对抗的军事战略方针。

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则是,用革命的武装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包括台湾和沿海岛屿在内的全中国,完成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民主革命.为此中共中央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政策.解放台湾,武力收复台湾,解放全中国,已经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中心,并且为此做着周密的工作。

但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导致远东的军事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当时的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无法在中国的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同时作战,因而“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也因抗美援朝展示搁置。

二.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也紧接抗美援朝伟大战争的胜利之后,随着美军在朝鲜战场的失利,远东紧张局势开始缓和,整个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对和平的呼声日渐高涨。

从国际及国内形式看这个时候在武力收回台湾会招致很多国家的反对。

国内全面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台湾的蒋介石由于美援支持和进行内部改革,其经济不仅恢复发展,而且政局逐步走向稳定。

军事势力在美国的支持下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武力收复台湾也比较困难,并且此时蒋介石反对美国划峡而治,并且在“一个中国”立场上存在共识,使和平解放台湾也成为可能。

中共也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审时度势,提出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这一重大对台方针。

并且两岸都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两岸也有了良性互动。

惠台政策26条

惠台政策26条

惠台政策26条(完整文档)惠台政策 6 26 条1.台资企业可同等参加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建立,可同等参加产业创新中心、工程讨论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建立。

2.台资企业可按市场化原则参加大陆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品测试和网络建立。

3.台资企业可同等参加大陆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和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工程。

4.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投资航空客货运输、通用航空效劳,参加符合相关规划的民航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建立,开展询问、设计、运营维护等业务。

5.台资企业可投资主题公园,可以特许经营方式参加旅游根底设施和配套效劳建立。

6.支持符合条件的台湾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台资企业集中地区发起或参加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

7.鼓舞各地依据地方实际,为台资企业增加投资供应政策支持。

8.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向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申请担保融资等效劳,可通过股权托管交易机构进展融资。

允许台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

9.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依法享受贸易救济和贸易保障措施。

10.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依法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保障出口收汇和降低对外投资风险。

11.对从台湾输入大陆的商品实行快速验放模式,建立有利于标准和进展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治理制度,在风险分析的根底上,科学、稳妥、有序推动台湾输入大陆商品第三方检测结果采信。

对来自台湾的符合要求的产品实施风险评估、预检考察、企业注册等治理,推动两岸食品、农产品、消费品安全监管合作。

12.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参加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共同促进两岸标准互联互通。

13.符合条件的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可以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论述大陆对台政策

论述大陆对台政策

论述大陆对台政策[摘要] 台湾,中国自古以来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条件下,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的建设性意见。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这些对台政策有效地缓和了两岸之间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为加速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中华民族改革开放两岸关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平发展交流合作“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大陆和台湾同根同源,实现统一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岂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所能阻挡得了的!改革开放以来,台湾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关切的问题之一,台海局势时时刻刻牵动着我国政府的敏感神经,可以说能不能解决好台湾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防安全,更关乎政府的公信力与政权的稳定。

建国60年以来,大陆对台湾政策的演变对发展两岸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

一、建国初期大陆对台政策与台海关系的缓和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共中央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

朝鲜战争的爆发,加上美国派兵入侵台湾海峡,解放台湾的进程受到干扰。

五十年代,周总理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这体现了我国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变——由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的转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在1963年,周总理提出了“一纲四目”;七十年代,党和国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了外交斡旋的手段以孤立台湾当局,使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建国后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对台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台海地区的战争危机,缓和了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为新时期“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实施和两岸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制定与实施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开创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困难台胞救助方案

困难台胞救助方案

困难台胞救助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胞来到大陆,寻求发展和机会。

虽然两岸关系和解,但一些台胞仍然会面对个人困难。

为了帮助这些困难台胞,大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方案。

一、就业创业方面的支持在大陆就业创业的台胞,可以享受到如下支持:1. 就业优惠政策就业台胞在享受城乡居民医保、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和本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同时,就业台胞还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比如个人所得税减免等。

2. 创业扶持政策针对创业台胞,大陆政府推出了多项政策,包括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和技术支持等,以鼓励和支持台胞在大陆创业。

二、教育方面的支持大陆对台湾学生实行和大陆居民同等待遇,台湾学生可以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可以享受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等待遇。

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还鼓励高校为台湾学生提供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

生活在大陆的台胞,在享受了大陆居民同等待遇的基础上,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1. 台胞服务中心各地台办可以设立台胞服务中心,为台胞提供法律咨询、医疗保险、就业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帮助台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紧急救助在大陆遇到突发紧急情况的台胞,可以向当地派出所或台胞服务中心求助,大陆政府将提供必要的救助。

3. 活动组织各地台办会定期组织文艺、体育等活动,让台胞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增进两岸友谊。

四、法律保障大陆依法保障台胞在大陆的正当权益,保护台胞的人身、财产安全。

同时,大陆政府还为台胞提供与大陆居民同等的司法公正保障,确保台胞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除了以上提到的支持措施,大陆政府还针对特殊群体制定了相关的帮助政策,比如老年台胞子女护理等。

同时,大陆政府鼓励社会各界人士为台胞提供帮助。

总之,大陆政府一直非常关注台胞在大陆的生活和发展情况,致力于为台胞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得台胞能够更好地在大陆生活、学习和发展。

台湾政治转型与大陆对台政策

台湾政治转型与大陆对台政策

Hu’s Six Points
A Road Map for peaceful development
• Not wasting diplomatic resourc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 Ending hostility and reach a peace agreement – Military exchange and CBMs
Hu’s Six Points
A Framework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 Both sides belong to one China as the base for building political mutual trust
– Political relations redefine – Reunification is not a recreation of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y, but ending the political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a legacy of the Chinese civil war
观察等待(2000.3-2002.8)
• “听其言, 观其行” – 原因 – 不等于无所作为 – 加强军备 – “两岸同属一中” – 钱其琛2002.1谈话
3.台湾政治转型嬗变期的对台政策
• “先经济,后政治”
– 不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 – 小三通 – “另起炉灶” – “四不一没有”/“未来一中”& “一中两市/ “宪 法一中”/ “统合论”
•密使往来 •开放探亲 •民间交流 •汪、辜会谈 (以三通促和谈的体现)
2. 台湾政治转型启动期的对台政策

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

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

二.中国政府对台的政策 二.
(一).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
毛泽东:统一方式从解放战略到和平统一战略 邓小平:对台湾的具体政策从‘‘社会改革’’到‘‘一国两制’’
三.两岸关系的转变 1.时代背景的转换:冷战的结束与国际社会反 恐的开始 2.两岸的不断交往
四.台湾的现状与展望
1.两岸实现三通。
台湾问题及中国的对台政策
制作人:全涛.谷欢.成玉萍.贾雯荔. 年级:2011级37班
பைடு நூலகம்
台湾问题及中国的对台政策
1.台湾问题的由来 2.中国政府对台的政 策 3.两岸关系的转变 4.台湾的现状与展望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1.抗战结束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 2.国共内战 3.国民党战败,退台湾,开始了 台湾与大陆的敌对状态
2.蒋经国自1965年出任‘‘行政院’’副院长 以来,到1988年去世,实际领导台湾有二十年 之久。台湾的经济奇迹就在那是产生,跻身亚 洲四小龙之列

对台政策方案

对台政策方案

对台政策方案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岸关系一直比较复杂。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推出了多种对台政策。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对台政策的方案,以及该方案如何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对台政策的核心。

该原则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能够改变这一事实。

基于该原则,中国政府在一系列重要场合提出了做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工作的方针。

这一方针旨在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同时保护台湾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体制不受影响。

这一方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理解。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针是中国对台政策的物质基础。

该方针认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应该共同发展。

两岸关系的未来应该是往和平发展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两岸关系得到了空前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两岸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得到了迅速提升,互动日益密切。

这不仅是两岸关系进步的表现,也是中国对台政策丰硕成果的体现。

三、“怀柔政策”与“反分裂国家法”“怀柔政策”是中国对台政策中一个重要的方案。

该方案认为,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倡导和弘扬“同胞互爱、寻求共同点”的理念。

中国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台湾同胞解决现实问题,增强了两岸同胞的感情纽带。

而“反分裂国家法”确立了中国政府应对台湾“台独”分裂势力的立场。

该法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

另同时该法也强化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权威性,有效维护了中国统一大业。

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政策“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政策是中国对台政策中一个非常成功的方案。

该方案旨在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在台湾旅游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这不仅为台湾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收入,也为两岸同胞之间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五、对台政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中国对台政策的推动,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实现中国统一的决心,也得到了台湾同胞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对台政策论述

对台政策论述

对台政策论述对台政策论述1. 引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外困扰已久的一个重要事务。

•对台政策是一项关系两岸关系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政策。

2.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核心立场。

•我们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是不可容忍的。

3. 推进两岸交流与合作•加强两岸经贸、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

•主张通过各种方式增进两岸交流与合作,消除敌意,促进和平发展。

4. 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对台政策的重要目标。

•双方应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争取和平统一。

5. 支持两岸民众互动•政府应积极支持两岸民众的互动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促进两岸民众的交流有助于弥合分歧,增进和平稳定。

6. 高度关注台湾同胞权益•对台政策要始终关注台湾同胞的利益和权益。

•保障台湾同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增进两岸同胞的利益共享。

7. 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对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外部势力都予以坚决反对。

8. 和平统一大势不可逆转•和平统一是历史的大势,不可逆转。

•面对挑战和困难,我们要坚信和平统一的前景,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

9. 结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交流与合作,维护和平稳定,关注两岸人民权益,反对外部干涉,是我们对台政策的基本立场。

•通过努力,我们相信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以上是我的对台政策论述,这些政策旨在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

我们坚信通过双方的努力,两岸关系将迈向更好的未来。

10.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对台政策中,我们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

•双方应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求和平解决两岸分歧,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11. 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是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

•双方应加强贸易往来、投资合作等领域,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12. 促进文化交流与互动•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岸人民感情的重要途径。

涉港澳台事务篇形势政策

涉港澳台事务篇形势政策

涉港澳台事务篇形势政策涉港澳台事务一直是中国的重要敏感问题,涉及到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处理这些事务时,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国际法,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下面将从形势和政策两方面进行相关的参考内容。

形势分析:涉港澳台事务形势复杂严峻,涉及到国家的核心利益和民族感情。

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然而,近年来,香港和台湾的一些势力利用特殊地位,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甚至谋求分裂,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

与此同时,国际上也有一些势力对涉港澳台问题进行干预,试图干扰中国的内政。

面对这些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政策分析: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将涉港澳台事务视作国家的核心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下面是中国政府涉港澳台事务的相关政策:1. 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港独”、“澳独”和“台独”,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政府致力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统一的中国梦。

通过推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和认同。

3. 推动“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顺利实施:中国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为两地提供高度自治,并积极推动两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

4. 加强与台湾的交流合作:中国政府倡导两岸同胞的和平交流与合作,推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的福祉。

5. 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6. 打击港澳台的犯罪活动:中国政府通过加强执法合作,打击港澳台的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结语:涉港澳台事务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处理这些事务时,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推动“一国两制”在港澳的顺利实施,增进两岸民众福祉。

对台具体措施

对台具体措施

对台具体措施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国政府一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政府积极推出了一系列的对台具体措施。

1. 推动经济合作中国政府通过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加强经贸交流,为台湾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具体措施包括:•放宽对台开放政策:中国政府放宽了对台投资限制,鼓励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优惠待遇:对于台湾企业赴大陆投资,享受与大陆企业一样的待遇,享受相应的税收减免和其他优惠政策。

•促进贸易便利化:加强两岸贸易合作,简化通关手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贸易壁垒。

2. 文化和人员交流通过加强文化和人员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为两岸和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教育合作:鼓励两岸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合作项目。

•交流访问:鼓励两岸人员互访,促进学术、文化、体育、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旅游合作:扩大两岸旅游交流规模,提供更多的旅游资源和服务。

3. 维护两岸社会稳定维护两岸社会稳定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两岸社会稳定的维护。

具体措施包括:•坚持和平发展理念: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发展理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互利共赢:鼓励两岸双方共同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加强交流对话:推动两岸各界开展对话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4. 支持台湾民众福利中国政府致力于支持台湾民众的福利,改善台湾民众的生活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改善医疗服务:为台湾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加强两岸医疗合作,提高台湾民众的医疗水平。

•深化社会保障合作:加强两岸社会保障合作,为台湾民众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提供就业机会:为台湾民众提供更多的在大陆就业机会,改善台湾民众的就业状况。

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出更多的对台具体措施,致力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的目标。

台海两岸 形势与政策

台海两岸 形势与政策

浅谈两岸和平发展新形势摘要:时光飞逝,光阴荏苒。

过去的30年是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30年,也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取得重大进展的30年。

台湾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形势出现重大转折,两岸关系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面对新形势,两岸双方紧紧抓住难得机遇,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初步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9年之久的协商,海协会陈云林会长首次率协商代表团成功访问台湾,两会相继签署两岸直航、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等6项协议,两岸制度化协商进入历史新阶段。

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

两岸同胞的亲情、感情也在共襄北京奥运会的历史盛举和共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灾难中进一步加深。

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共同成功举办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取得一定成果.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台海两岸大陆对台国际形势美国一、当前的两岸局势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

这主要表现在: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

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

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对台政策:变化与走向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

报告对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阐述,基本上是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和“江八条”的延续,但其中出现的若干新提法,从中可以看出未来大陆对台政策的变化和走向。

“新三段论”重新解释“一个中国”的内涵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大陆开始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后,“一个中国”原则被中共历代领导人视为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或底线。

但“一中”的内涵则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解读。

一九六三年,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邓小平在提出以“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的构想时,强调的一个主要原则也是“一个中国”。

中共第一、二代领导人对“一中”内涵的解释是一致的,即世界上祇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一九九二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虽然这时双方对“中国”所指称的涵义仍是“各自表述”的,但这是迄今为止双方立场最接近的一次。

此后,大陆在处理两岸关系上显示了更为务实的态度,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的提法改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一九九九年七月十八日,江泽民在同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谈话中对此作了明确表达:“世界上祇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绝不容分割”。

两年后的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江泽民在北京接见台湾“中国统一联盟”时,针对两岸关系中的一个主要难点即“国号”之争,提出在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基础上,两岸可以共议双方都能接受的具体“国名”,统一后可以考虑以“中国”为涵盖两岸的国名。

据此,二○○二年一月,在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之际,钱其琛副总理对“一个中国”的内涵作了新的表述:“世界上祇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也正式使用这一表述。

与以前的提法相比,“世界上祇有一个中国”和“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没有变化,但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提法改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这一被海外媒体称之为“新三段论”的表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努力争取早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诚意,也体现了大陆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所持的务实态度,有利于消除歧义,增进共识,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没有时间的“时间表”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上,中共十二大曾把“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作为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之一。

同时,邓小平也指出,虽然我们希望“早日”完成统一,但“实现和平统一需要一定时间”,“解决台湾问题要花时间,太急了不行”。

这是鉴于当时在台湾执政的国民党当局及其领导人蒋经国所持的反对国家分裂、追求统一的基本立场而作出的一种考虑。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台湾的政治体制和岛内政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动。

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体制结束,国民党与民进党两党竞争的“政党政治”已经成形;接替蒋经国上台主政的李登辉在权力逐渐稳固后,开始调整大陆政策,并借“宪政改革”之机力图奠定“两个政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的法源基础;岛内的“台独”思潮也开始蔓延。

正是根据岛内局势的变动,特别是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的形势,江泽民在一九九五年适时提出了“八项主张”。

在一九九八年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江泽民首次引人注目地提出解决台湾问题要有“时间表”:“台湾问题马上解决有困难,但不解决是不行的,早解决比晚解决好。

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完成祖国的统一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总要有一个时间表”。

二○○○年十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把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作为新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指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重申台湾问题不能无期地拖延下去,不过报告没有如有的媒体事先所预计的那样提出解决的具体“时间表”,这也就为未来领导人的灵活掌握留下了可以回旋的时间和空间。

和平解决与使用武力“两手准备”邓小平在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时指出,“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

……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

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邓小平的考虑是,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拖延统一或搞“台独”,如果外国势力插手干涉,大陆将被迫使用武力解决统一。

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坚持这一基本原则立场,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首先,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一九九五年,江泽民在“八项主张”中说,要“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在二○○一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说:“我们有最大的诚意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在十六大上,江泽民重申,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其次,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

在一九九二年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首次提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包括就两岸正式谈判的方式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讨论,找到双方都认为合适的办法”。

在“八项主张”中,江泽民指出,什么都可以谈,“当然也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对“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更加具体的阐明:“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问题”。

江泽民的讲话,释放出大陆方面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诚意,也表明了大陆充分考虑到台湾的实际情况,对于在台湾实施的“一国两制”,比在港澳地区更为宽松的态度。

第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

在“八项主张”中,江泽民就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此后,江泽民多次强调,“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原因很清楚,台湾岛内和国际上都有一股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势力。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决不会坐视”。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重申了上述原则立场,并严正指出,维持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从“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中共十六大在台湾问题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从“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到“寄希望于台湾当局,也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再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政策的调整变化和工作重心的转移。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在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时,是以在台湾执政的国民党为政治谈判对象的。

鉴于台湾国民党当局所持的反对国家分裂、追求统一的基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希望国民党及其领导人以民族大义为重,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邓小平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时,也是以国民党为政治谈判对象,提出了国共两党对等谈判“不提中央和地方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等主张。

与此同时,一九七九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开始提出“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

一九八三年,邓小平在“邓六条”中,建议国民党当局回到谈判桌上来,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统一大业。

如果说,在国民党主政台湾的时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还有现实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可以将“寄希望于台湾当局”与“寄希望台湾人民”并重的话,那么随着台湾的政治体制和政局的重大变动,“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已变得不再可行。

二○○○年三月台湾首次出现政党轮替,持“台独”理念的民进党上台执政。

民进党当局及其领导人陈水扁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放弃“台独党纲”,并且以蚕食的手法不断推动所谓“台湾正名”、“去中国化”、“文化台独”等渐进式台独活动,甚至抛出“一边一国”的分裂言论,对两岸关系发展形成严重冲击。

显然,在此种情势下,大陆不可能再寄希望于民进党执政当局。

此外,随着国民党一党威权统治的结束,台湾在未来一段时期,将呈现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和“台联”等政党相互竞逐的“政党政治”生态。

在台湾“政党政治”生态下,两岸迈向统一的进程中必然充满复杂艰巨的斗争。

由于政党政治以民意为依归,民意基础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岛内执政党推行何种路线,因此大陆在对台政策取向上应有所侧重。

从近年来台湾朝野党与选民的互动关系中,不难断定,如果不具备民意基础,无论哪个政党上台执政,从政党自身利益出发都很难做到立即与大陆谈统一问题;反之,即使是现在执政的民进党也将被迫调整大陆政策方向,否则将会因违背民意而危及其执政地位。

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在遭受长期殖民统治和国民党专制统治后,形成了强烈的当家作主的愿望和要求,这与岛内少数人主张搞“台独”是有本质区别的。

当前台湾的主流民意是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台湾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不得人心。

虽然台湾民众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了一些复杂的心态,但台湾同胞所具有的爱国主义传统使之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两岸关系重要力量。

从目前情况看,争取台湾民众还需要从多方面作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但大陆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两岸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已对岛内民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两岸已于二○○一年十一月加入WTO,提供了两岸关系朝良性发展的又一个重大契机。

抓住此一机遇,以两岸经济成长和人民福祉为优先考虑,“不以政治分歧干扰两岸经贸交流”,当可经由世贸组织这个平台累积互信,渐次消弭政治分歧,而达成经济上的整合。

“春风终解千层雪,海水犹连两岸心”。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展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台湾人民对大陆的向心力提升,两岸必将水到渠成地走向政治统一。

“中国最终要统一,能否眞正顺利地实现大陆和台湾的统一,一要看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结果,二要看我们的经济能不能眞正发展。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邓小平生前的一席话,表现了一个政治领袖的远大历史目光和政治智慧。

(原载《中国评论》月刊二○○三年四月号,作者系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敎授、博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