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0-11-11 11:30:28

查看( 507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美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美术教育,要通过对小学生加以系统的创造性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真正从维持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呢?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三点认识:

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是培养创造性素质的基本前提

传统教育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习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应从在课堂授课中真正落实其主体地位开始。

一是切实强化新型学生观,着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美术教学中树立新的学生观,关键是摆正师生关系的定位,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以体现美术课堂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性。在美术课上,我从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如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地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我们采取“无痕”教学,迅速的示范,迅速的擦掉;在手工制作课中,我把废纸、碎布、树叶、泥土、汽水罐、纸盒等废旧材料交给学生自由设计制作,不事先规定所要创造的艺术形象。实践证明,学生处于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观察灵敏、思维活跃,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

二是认真研究学生思维和行为特点,科学把握教师的引导功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的功能主要是引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容易出现背离引导功能的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一撒手,跟着学生的思维跑;一种是教师一收拢,牵着学生的思维走。纠正这两种倾向,必须认真研究学生思维和行为特点,并从这些特点出发,循循善诱,科学引导。在上《美丽的昆虫》一课时,我首先了解到,儿童对昆虫的感受并不在意它们身体是什么形状、有几只脚等一般性特征,而在意某一昆虫展现出的最美丽的地方。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忽

略一般性特征,以昆虫最吸引人的特点为主题进行夸张表现,如画蝴蝶,身体和脚都可以省略,只画翅膀或某一花纹,使孩子们对美有了新的感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学法和教法的关系。在美术教学中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还必须立足于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法,充分体现为学生服务。这几年我们看到,日本和殴美的一些国家学生整体美育素质尤其是创造性素质明显高于我国。一条重要的启示就是这些国家的美术授课是完全开放式的,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并促使他们自觉学习、创造性学习。因此,教师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学法的传授,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并对已有知识进行创新,在美术课上提高自己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追求美的自觉性。

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创造性素质的必备条件

创造需要有创造的冲动,善于发现问题是产生创造冲动的必备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儿童内心世界更为强烈。”当学生由一个质疑者、探索者最终成为一个发现者、创造者时,其内心的愿望得到满足,会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有问题不敢问、不愿问、不会问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是注重消除心理障碍,促使学生敢于提问。很多学生认为,“问”的内容就是指对教师讲授的新课没听懂、没学会的地方。这样一来,学生为免受讥笑和训斥一般不敢提问。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对学生说:一时没听懂、没学会并不丢脸,丢脸的是不懂装懂;有了问题不敢问,永远都别想学会。在上欣赏课时,有一次我们欣赏建筑,有个孩子就说:“像我们老家的塔”,结果遭到其他同学的讥笑。我不仅认真回答了这个问题,还问了讥笑他的学生几个问题,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建筑或名胜古迹并不完全清楚。我抓住机会给他们讲不懂就问并不是无知的道理,渐渐地大家不再顾虑,大胆提问,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是合理应用评价机制,促使学生愿意提问。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合理运用评价尤其是肯定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我注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每有学生提出问题,都给予肯定性评价,形成“提问有奖”的氛围。在上《手形的联想》一课时,我提示学生不同造型的手影像小猫、小狗、狐狸等动物。这时有

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像动物,也可以像梧桐树叶、像山、像人坐在船上。我不仅当场表扬了这些学生,还在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量化评价时给予加分,使课上愿意提问、乐于提问蔚然成风。

三是实施讨论式教学法,促使学生善于提问。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的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解决了学生敢于说、愿意说的问题后,就要致力于让他们善于提出问题,提问题能提到点子上。我认为,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能起到互相启发、加深理解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整体提问水平得到提高。例如,《中国龙》二课时的难点是龙头的制作方法,上课时,我把学生四人分为一小组,每一小组发一件做好的龙头头,并让他们讨论五、六分钟,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发言。结果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制作方法,而且在相互讨论启发下说出了许多种不同的制作方案。

三、提高学生想象能力是培养创造性素质的主要内容

想象是人脑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法国评论家波德亚认为:“幻想是美术作品的生命,富于幻想恰好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应遵循心理学原理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为切入点和抓手。

一是以问题诱导启发学生想象。问题诱导是最简便、最常用的启发方式。比如,在进行儿童绘画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平时绘画机会比较少、对一些绘画主题缺乏感性认识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一问多思”的方法,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从而启发绘画的灵感。我在上《我们的社区》这一绘画课时曾问学生,你们所住的社区有没有花、草、树木和房子?你想象中美丽的社区是什么样子的?非得画很多人才能表明画的是社区吗?如何使别人从画上一眼认出画的是社区?等等。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广泛注意和思考,使他们获得了联想的启示,从而打开了绘画创作的闸门。

二是通过讲故事启发学生想象。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分析小学中、低段学生的特点,我感到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就是听故事。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如果能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故事之中,学生就会浮想连翩,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可爱的鸟》一课时,我先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各种鸟的特点。我说到,这一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因为鸟儿们要在这里举行竞技大赛呢。夜莺的歌声最嘹亮了,它给大家表演唱歌;燕子造的窝最坚固,它表演造窝;啄木鸟专给大树治病,它表演给大树捉虫子;还有麻雀、喜鹊……。开始作画时,同学们有的边画边手舞足蹈,有的在笑在自言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