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学案第12课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高二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课题:太平天国运动 课时:2课时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
1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识记和课上训练,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爆发的原因、过程。
2.通过比较、分析材料,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重点)
3.通过教师引导,材料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意义与局限性。
(难点)
二、 课前准备
1.回顾基础知识(课上检查识记情况)
(1)背: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爆发的背景、过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失败的标志)
(2)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颁布的时间、目的、内容、评价
2.疑惑:
三、课堂重难疑点突破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3.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四、练习巩固
1.练习册《三维设计》34页“迁移应用”
2.《五三》第92页1、4
2。
人教版高中高三历史太平天国运动word教案文档
人教版高中高三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人教版高中高三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课堂导入]《芝加哥论坛报》这样说道:“他们默默无闻地为重塑中国的现代经济繁荣贡献微薄的力量,把幅员辽阔的国家转变成为西方有力的竞争对手。
”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备受关注的农民工。
这些年来,大量内地农民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子女教育,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
可以说,农民问题,依旧是困扰中国繁荣富强的一个大问题,亟待解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中国历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动,走向灭亡。
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
那这些农民起义的一般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可以背背李绅的《悯农诗》)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动到底呈现了那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太平天国运动。
(板书:太平天国运动)[讲授新课]我们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
【设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段。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板书)(一)兴起的原因(板书)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2、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
这个人就是谁?洪秀全。
(洪秀全的有关介绍)(二)过程(板书)【过渡】: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38岁生日。
教徒自然都要赶去道贺。
等大家都吃饱了,喝高了的时候,洪秀全在生日宴会上一鼓动,大家也一附合,于是宣布起义。
下面我们根据书上内容,看看其进军过程。
金田→武宣东乡称天王→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到了南京后,洪秀全不走了。
为什么?因为南京好啊,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既可以衣袖飘摇,又可以金戈铁马,适合建都。
太平天国初中教案
太平天国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掌握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2. 通过讨论、探究,理解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3. 通过比较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评价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和历史变革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矛盾、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
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永安建制、太平军的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北伐和西征。
3.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4.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矛盾,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2. 教学内容讲解:a.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太平军的胜利进军。
c.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d. 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运动的高潮。
e.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原因和意义,并进行分享。
4. 教学内容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的评价。
3. 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评价能力,以及对农民起义和历史变革的理解和尊重。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教案标题: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课时:1小时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和影响;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3.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4.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背景和影响;2.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
教学难点:1.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根本目标和运动过程;2.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教材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激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 (15分钟)- 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基督教的传播和农民起义的累积等因素;- 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如红土岭之战、攻占南京等;- 引导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太平天国”,并思考其与当时社会的关系。
步骤三:活动探究 (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一份教材资料,让他们阅读并总结自己所记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其他组介绍自己所总结的内容,共同完善大家的认知;- 整理学生讨论后的集体答案,做出清晰的事件时间线或概念图。
步骤四:扩展延伸 (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社会变革、积极与消极影响等方面;-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相互讨论。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 (5分钟)- 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对学生的启示;- 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设计小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表现;检查学生完成的小组总结和事件时间线/概念图。
拓展阅读:建议学生继续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或网上资料,加深对太平天国运动和相关历史事件的了解,并写下个人的思考和感受。
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及答案.doc
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及答案【目标导航】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难点讲解】1.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1)农民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深受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反抗压迫、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
(2)农民阶级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经济上,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②思想上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从而形成了农民目光短浅,自由散漫,心胸比较狭窄,家族观念和地方观念较强,,因此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③政治上,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④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时代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由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尚未达到领导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失败。
(3)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样不能取胜,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维护民主3452020-01-27【目标导航】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难点讲解】1.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1)农民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深受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反抗压迫、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
(2)农民阶级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经济上,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②思想上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从而形成了农民目光短浅,自由散漫,心胸比较狭窄,家族观念和地方观念较强,,因此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③政治上,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④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时代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由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尚未达到领导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与社会矛盾1.2 鸦片战争后的民族危机1.3 天地会等民间组织的兴起1.4 洪秀全与拜上帝教的创立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2.1 金田起义与太平天国的建立2.2 太平天国早期的军事扩张2.3 太平天国的地方政权建设2.4 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制度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战争与和平3.1 太平军与清军的战争3.2 太平天国的内政改革与民生措施3.3 太平天国与其他反清势力的合作与冲突3.4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分析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与衰败4.1 太平天国领导层的内部矛盾4.2 清军的反攻与太平天国的战略失误4.3 太平天国的经济困境与文化冲突4.4 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败与瓦解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与评价5.1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5.2 太平天国运动在民间传说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5.3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与反思5.4 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第六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经济政策6.1 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政策6.2 太平天国的税收与财政改革6.3 太平天国的工商政策与经济措施6.4 太平天国运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与评价第七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化与教育政策7.1 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与文艺创作7.2 太平天国的教育改革与学校建设7.3 太平天国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冲击7.4 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化遗产与历史评价第八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国际影响8.1 太平天国运动与西方列强的关系8.2 太平天国运动在国际社会的传播与影响8.3 太平天国运动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8.4 太平天国运动的国际评价与研究第九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记忆与传承9.1 太平天国运动在历史记忆中的塑造与传承9.2 太平天国运动纪念馆与纪念活动9.3 太平天国运动在历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9.4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第十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与反思10.1 太平天国运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0.2 太平天国运动研究的重要学者与著作10.3 太平天国运动研究的争议与问题10.4 太平天国运动研究的未来趋势与展望第十一章:太平天国运动与民间信仰11.1 太平天国运动与道教、佛教的关系11.2 太平天国运动与儒家思想的冲突与融合11.3 太平天国运动与基督教的传播11.4 太平天国运动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与评价第十二章:太平天国运动与民族认同12.1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塑造12.2 太平天国运动与民族矛盾的加剧12.3 太平天国运动对民族认同的影响与评价12.4 太平天国运动在民族认同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三章:太平天国运动与地域文化13.1 太平天国运动与江南地区的文化变迁13.2 太平天国运动与岭南文化的交融与发展13.3 太平天国运动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与评价13.4 太平天国运动在地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十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文献与资料14.1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历史文献与资料14.2 太平天国运动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4.3 太平天国运动资料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与评价14.4 太平天国运动文献的传播与普及第十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思与启示15.1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与启示15.2 太平天国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影响15.3 太平天国运动对民族精神的培育与传承15.4 太平天国运动在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爆发和转折点。
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
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第一篇:太平天国教案(公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导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60多年前,160年来,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凤凰网历史专栏曾做过一个专题——“被拔高的太平天国”。
网友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那么,真实的太平天国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事件?之前的评价是否被拔高了?一、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大清帝国呈现怎样的景象?ϖ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ϖ材料二: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从材料一,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材料二,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自然灾害严重。
那么,当时百姓生活情况如何?在摄影摄像技术没有普及的时代,有一种职业叫做随军画师,他们跟随外国侵略者来到中国,用画笔记录晚清帝国的图景。
从这幅画中,大家可以得出那些结论?(政府腐败,阶级矛盾激化)洪秀全顺势领导这次农民起义,在其准备阶段,创立拜上帝教。
那么,拜上帝教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从图中我们看到,拜上帝教受到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洪秀全在宣传拜上帝教过程中,又构建怎样的天国梦?ϖ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ϖ——《原道醒世训》ϖ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是也。
ϖ——《钦定前遗召圣书批解》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洪秀全宣传平等思想,描绘人间天国。
以此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底层群众。
洪秀全还是一个读书人,他的思想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儒学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是到了近代,儒学的地位发生变化,比如,康有为利用儒学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的战将全盘否定儒学。
太平天国 教案初中
太平天国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太平天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觉醒运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天朝田亩制度》。
2.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
(2)太平天国的发展:攻克永安,建立政权;攻克南京,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3)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北伐和西征。
(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天京事变,内部分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评价,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4. 总结与拓展: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中汲取启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相关内容的教材。
2. 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影响及《天朝田亩制度》,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高二历史教案:《太平天国运动》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二历史教案:《太平天国运动》。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知识方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②能力方面:结合太平天国的形势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经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的学习法。
②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让学生学会列表归纳法。
③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②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③ 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性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新课引入:播放有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及同步显示歌词: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旗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
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
播放结束后老师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这样的导入比较新颖,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使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由此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使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案《教案太平天国运动》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教案《教案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对清朝政权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发展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和鸦片战争后的国家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但太平天国运动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影响较多,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纲领和重要战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后的清朝社会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2. 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展示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纲领和重要战役。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和记忆。
初二下册历史第十二课课程讲解
初二下册历史十二课课程讲解初二下册历史第十二课《近代中国的农民斗争》的内容详实介绍了太平天国、义和团和洋务运动这三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近代中国农民斗争的特点和成就。
首先,课文介绍了太平天国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在19世纪中叶,背景是清政府执政不力,国家经济衰落,社会矛盾尖锐。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起人洪秀全,是一位广西的基督教教徒,他为改善民众生活提出了“共天下为天父”的口号。
随着起义的爆发,太平天国的势力不断扩大,占领了广大的领土。
其次,课文介绍了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和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军队在首都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天京政府,但由于领导人之间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的影响,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了。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课文介绍了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历程和组织情况。
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期,是中国农民反侵略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组织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组织和纪律的体系,对外国侵略者进行了有效抵抗。
然而,义和团运动不具备统一的指挥系统,导致其抗击效果有限,最终被剿灭。
然后,课文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和成就。
洋务运动发生在晚清时期,旨在借用西方科技和文化来改造中国社会,使之跟上西方先进国家的步伐。
在洋务运动中,大量的先进技术被引进到中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最后,课文介绍了近代中国农民斗争的特点和成就。
近代中国农民斗争的特点是勇敢、顽强和有组织性,是中国近代反抗封建制度和封建王朝的重要力量。
同时,他们也是中国近代反帝反霸斗争的骨干力量,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初二下册历史第十二课的课程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近代中国农民斗争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教案小设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1.2 清朝政权的腐败与民众疾苦1.3 天地会与拜上帝教的兴起1.4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第二章:太平天国建都天京2.1 太平天国的成立2.2 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2.3 太平天国的军事制度2.4 太平天国的社会制度第三章: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3.1 太平军抗击清军3.2 太平军北伐和西征3.3 太平天国的地方政权建设3.4 太平天国的对外关系第四章:太平天国的衰落4.1 天京事变4.2 太平天国的内乱4.3 清军的反攻4.4 太平天国的领土缩减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5.1 太平天国的灭亡5.2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5.3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5.4 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第六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6.1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6.2 民众心态的转变6.3 地方势力的崛起6.4 清朝政权的改革尝试第七章:清政府的改革措施7.1 洋务运动的兴起7.2 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7.3 清末新政的尝试7.4 改革效果与局限性第八章:民间反抗运动与义和团运动8.1 民间反抗运动的兴起8.2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8.3 义和团运动的影响8.4 清朝政权对义和团运动的应对第九章:辛亥革命与清朝政权的终结9.1 民族危机的加深9.2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9.3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成果9.4 清朝政权的终结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十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10.1 学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成果10.2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0.3 太平天国运动对后世的影响10.4 太平天国运动的启示与反思第十一章:太平天国运动后的社会重建11.1 战乱后的社会景象11.2 土地政策与税收制度的改革11.3 教育与文化的复苏11.4 社会秩序的重建与稳定第十二章:近代化进程中的中国12.1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12.2 近代工业与商业的发展12.3 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进步12.4 城市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第十三章:晚清政治与社会变革13.1 晚清政权的改革尝试13.2 地方势力派的发展与洋务派的衰落13.3 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的传播13.4 晚清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启示第十四章:民族主义与爱国运动的兴起14.1 民族危机与民族主义的觉醒14.2 爱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4.3 知识分子与民众的抗争行动14.4 民族主义与爱国运动的影响第十五章:总结与反思15.1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总结15.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启示15.3 太平天国运动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5.4 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前景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太平天国运动展开,涵盖了其背景、过程、影响以及后续的历史发展等方面。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优秀详案)第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1.2 清朝政府的腐朽与黑暗1.3 农民运动的兴起1.4 天地会与洪秀全的思想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2.1 洪秀全金田起义2.2 太平天国的建立2.3 太平天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2.4 太平天国军事斗争的初步胜利第三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全面发展3.1 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3.2 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与经济政策3.3 太平天国文化教育的发展3.4 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第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落4.1 天京事变4.2 太平天国运动的内部分裂4.3 清朝政府的反攻4.4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第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影响5.1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5.2 太平天国运动与民族觉醒5.3 太平天国运动与农民阶级的崛起5.4 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中国的探索第六章: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经济影响6.1 太平天国的土地改革及其对农业的影响6.2 太平天国的商业与货币改革6.3 太平天国运动对工业的影响6.4 太平天国运动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第七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化与宗教7.1 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拜上帝教7.2 太平天国的文化与教育政策7.3 太平天国的文学与艺术创作7.4 太平天国运动对后世文化的影响第八章: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制度与治理8.1 太平天国的政治组织架构8.2 太平天国的法律与司法制度8.3 太平天国的治理实践与问题8.4 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遗产第九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外部关系9.1 太平天国与西方列强的冲突9.2 太平天国运动与上海的租界9.3 太平天国运动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9.4 太平天国运动的外部援助与干涉第十章:太平天国运动的遗产与历史评价10.1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0.2 太平天国运动后的社会变迁10.3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10.4 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历史评价与分析第十一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地方响应与民间抗争11.1 太平天国运动在不同地区的响应11.2 地方势力派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与行动11.3 民间抗争与民众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情况11.4 太平天国运动对地方社会的影响第十二章:太平天国运动与清朝政府的对策12.1 清朝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应对措施12.2 地方官员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用12.3 清军与太平军的军事对峙12.4 清朝政府的政策调整与改革尝试第十三章:太平天国运动与文化认同13.1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形成13.2 太平天国运动与儒家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3.3 太平天国运动对女性地位的影响13.4 太平天国运动与多元文化交融第十四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记忆与传承14.1 太平天国运动后的历史记忆塑造14.2 太平天国运动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14.3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遗址与纪念14.4 太平天国运动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影响第十五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总结与启示15.1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与分析15.2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启示15.3 太平天国运动对现代社会的警示与影响15.4 太平天国运动在全球历史视角下的地位与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兴起、全面发展、衰落和遗产。
徐中学案第12课太平天国运动
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
”这段记载反映了()A.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B.两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C.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无政治隶属关系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3.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
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为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专项的积极意义主要是()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4.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
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A.秦朝三公九卿制B.西汉中朝制度C.唐朝三省六部制D.清朝军机处5.《元史》载:“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改变了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B.行省设丞相,拥有行政大权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D.官职有明确分工并相互协调6.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
”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A.战国的军功爵制B.汉代的察举制C.唐朝的科举制D.明代的科举制7.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徐中学案第12课太平天国运动-徐沟中学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挑战与机遇并存学习重点: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学习难点:辩证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的影响预习问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的本质。
2.形成方式:是主要途径;还通过、和等方式3.形成过程:①新航路开辟后(16世纪),世界市场形成;②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影响积极影响:1)、殖民者:促进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2)、殖民地半殖民地: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进步。
3)、世界: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使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消极影响:1)、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2)、殖民地半殖民地:贫困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
重难点突破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影响从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的情况看,古代文明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的状态,几大文明区域各自孤立地发展。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处在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15世纪末以来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新航路开辟,分散的世界文明逐渐开始走向交流。
A.形成(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西欧国家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已显雏形。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并扩展至美法德俄等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把亚、非、拉许多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大大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从反面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太平天国运动初中教案
太平天国运动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转折和失败的过程;掌握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局限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转折和失败的过程。
2.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1.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吗?3.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4页,阅读“金田起义”的相关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包括攻克永安、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等事件。
2. 引导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四、合作探讨(15分钟)1.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复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意义。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4页,整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线索,绘制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示意图。
徐中学案第12课太平天国运动
高一历史组主编人:朱美玲姓名班级2015年 6月27 日徐中学案第 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梳理】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背景:( 1)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一些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
( 2)马丁·路德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不能靠、和。
他的思想使人获得和,带有鲜明的色彩。
( 3) 1517 年,教皇以修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改革的导火线)。
2、经过:1517 年马丁·路德张贴《》,反对赎罪券,宗教改革的序幕首先在拉开。
3、影响:( 1)是反对改革运动。
( 2)改革后创立的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教、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 1) 1536 年,出版《》一书,主张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先定的,人的意志,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 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的盲从,也否定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 2)为发财致富做辩护,在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家用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知识探究】材料一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任何活着或死了的真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都分享基督和教会的一切恩惠,这些恩惠是上帝所赐的。
——马丁·路德《关于赎罪票效能的辩论》材料二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
太平天国
第12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历史学科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太平天国运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
它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同时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它上承上一课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
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以上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史料阅读分析与问题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
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其次,说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我说,这一时期的学生还缺乏四个度,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未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然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水平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这是我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再次,说教法学法:初中历史采用开卷考试,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加上本课涉及的问题多、理论性较强,这些是不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中学案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梳理】
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1)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思想十分活跃,一些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受到很大影响。
(2)马丁·路德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不能靠、和。
他的思想使人获得和,带有鲜明的色彩。
(3)1517年,教皇以修教堂为名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改革的导火线)。
2、经过: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反对赎罪券,宗教改革的序幕首先在拉开。
3、影响:
(1)是反对改革运动。
(2)改革后创立的教登上了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教、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背景:马丁·路德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
2、主张:(1)1536年,出版《》一书,主张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先定的,人的意志,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意义(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的盲从,也否定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2)为发财致富做辩护,在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影响:欧洲宗教改革家用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知识探究】
材料一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任何活着或死了的真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都分享基督和教会的一切恩惠,这些恩惠是上帝所赐的。
——马丁·路德《关于赎罪票效能的辩论》
材料二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
我们坚信这种安排。
就被选者一方面来说,是完全根据他(神)白白施赐的仁爱,与人的功劳丝毫无关。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材料三天主教徒……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
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要么吃好,要么睡好。
”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
——奥芬巴赫尔
材料四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教徒吃得高兴”的含义及原因。
(3)综合以上信息,分析宗教改革是怎样推动欧洲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的?
(4) 根据材料四,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如何体现了“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关系。
【巩固练习】
1.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这说明了
A.罗马教皇对德国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2.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到:“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文中的“它”反映的思想是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3.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可能会说: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4.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
A.否定教皇地位
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C.否定封建特权
D.宣扬《圣经》精神
12.下列各项,能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禁欲主义B.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5.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