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阅读题答案
《怀念乡村春节》的阅读练习题答案
《怀念乡村春节》的阅读练习题答案《怀念乡村春节》的阅读练习题答案①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因为搬了新家,这个春节我们是在市区过的。
②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亮出代表各家财富的鞭炮,尽情地燃放,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经久不息,而到了零点辞旧迎新之时,鞭炮声浪更是此起彼伏,你家放万响鞭炮,我家可能要放十万响,甚至数十万响;东家放三五分钟,西家能放十数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如果还不过瘾则要拿出那些烟花燃放,俨然一种贫富比拼的架式。
仿佛那就是财富、身份,甚或地位的象征,那火药味十足的鞭炮声已经弥漫着比拼的气势。
听着这些杀声四起的鞭炮声,我的心里顿然对新年感到乏味。
这早已失去了传统意义新年的热闹气氛了,我不堪与他们比拼贫富贵贱,也丝毫没有比拼的念头,我就是我,一个来自乡下的平民,在城市平凡地生活着,不与人争。
那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使我不由得又回想起了那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乡村春节。
③乡村春节是我永生都无法忘怀的记忆,虽然那时的乡村很穷,童年的我们总是日日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这样好改变我们贫穷的味口,可以狼吞虎咽地饱食大鱼大肉。
尽管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那个年代并不富有,但春节,大鱼大肉必不可少。
就在团年的鞭炮声还没有响起,大人们还在忙年的时候,我们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们自然会三五成群地带着一些鞭炮,去寻找我们的欢乐。
那时的鞭炮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样,顶多只是买上一两封小鞭炮,然后拆开一个一个地放,既经济实惠,又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只有那些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稍微有钱的人的子女们才会偶尔放一些冲天炮或是烟花,那才算是当时的“高档产品”,也会令众多的小伙伴艳羡。
④而团年时分,每家的鞭炮不过一封,长的万响,短的百响、千响,家境稍差的甚至连放鞭这一形式也省略了。
在今天这个鞭炮声震天的新年气氛中,似乎少了年少时那种放鞭的欢乐。
除夕夜里,村人们家家必要放鞭,毕竟难得一年啊!都期望通过这一欢乐的形式带来来年的好景象。
⑤除夕夜虽然没有月亮和星星,在乡村更没有路灯,但家家户户门前必要悬挂一盏门灯,哪怕在没有用上电的日子里,挂一盏点燃煤油的马灯,也要照亮乡村的年夜。
家乡的春节阅读答案
家乡的春节阅读答案给大家带来了《家乡的春节》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家乡的春节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问题:1.文中作者说儿童们准备过年要做三件事,哪三件?你过年要做哪些准备?2.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为热闹的传统佳节.你知道哪些过年的风俗习惯?请你说一说?3.在上述短文中,你认为哪些习俗是积极健康的?哪些习俗是迷信落后的?答案:1.儿童们准备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艺儿.2.过年习俗——祭灶、扫尘、赶乱岁、洗浴、贴门神、占岁、聚财等.3.贴春联、扫房、吃团圆饭、祭祖是积极健康的;“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是迷信落后的.1: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第三件事是买玩艺儿我们过年肯定要买爆竹零食2:春节舞龙倒贴福字吃年糕3:迷信落后:腊八粥,供奉祭品给神仙,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吃美食 ,包饺子吃团圆饭的积极健康。
家乡的年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家乡的年味阅读练习及答案家乡的年味①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还有味吗?年真的有味!特别是略上了年纪的人,说起过去的年味来,常常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②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
③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
在老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左邻右舍的娃娃,手里拿着二踢脚、麻雷子、摔炮、拉炮,变着花样放,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
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特别是除夕夜,那鞭炮几乎要响上一夜,鞭炮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
说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鞭炮味,这还叫过年吗?④ 过年不喝酒也不像个年,家里再穷,也得喝上二两,哪怕就是红薯干酿的“一毛醉”——因这种酒质量较差,容易上头,喝一毛钱的酒就会醉,所以得名。
每年的腊月,闲了多半年的乡里小酒厂就会重新开张,村里的老烧锅也开始昼夜不停地加班,家家户户都打开了酒坛子、酒瓶子,闻着酒味就使人有几分醉意。
爱串亲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⑤ 过去农民穷,一年能吃上馒头的日子是有数的,现在脱贫了,蒸馒头不算稀罕事了。
可是,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
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然后装进篮子里,吊到梁上,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⑥ 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
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当年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
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
人教语文二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精编版)带答案解析(1)
人教语文二年级试题∶阅读训练(精编版)带答案解析(1)一、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家乡的春节我的家乡在潮州,那里有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除夕前一两天,大人们手忙脚乱,买鸡呀,买鱼呀,买鸭呀…除夕夜,主妇们准备着一年中最丰富、最有意义的团圆饭。
煮好饭后,家里大大小小的人必须先“祭祖宗”,焚(fen)香祷祝,然后才一起吃团圆饭。
除夕夜,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都不睡觉,都要守岁,都盼望着新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这一天不能扫地,要让垃圾积下,说是“堆金积玉”。
然后,便是拜年了。
潮汕有句俗语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所以这天,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向亲戚朋友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1)猜一猜下划线字的意思,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烧 B.用供品供奉祖宗或鬼神等 C.低下去①祭祖宗()②焚香祷祝()③此起彼伏()(2)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除夕前一两天拜年,送祝福除夕夜买鸡、鱼、鸭正月初一祭拜祖先,吃团圆饭,守岁(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除夕夜吃团圆饭之前,人们必须先祭拜祖先,表现了孝敬先辈的传统美德。
②正月初一,潮州人不扫地,让垃圾积下是不讲卫生的表现。
③“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这句话表现了潮州人更注重初三、初四去拜年。
(4)春节的习俗真多呀!你最喜欢哪个习俗?为什么?解析:(1)B;A;C(2)(3)正确;错误;错误(4)我最喜欢贴春联。
因为贴春联的时候,我和爸爸配合得很好。
我帮爸爸准备胶水和春联,爸爸往门上贴,贴得又整齐又好看,我们开心极了。
【解析】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欢乐聚会一天晚上,小动物们来到小猪家聚会,他们带来了许多礼物。
小猴带来了胡萝卜。
狐狸带来了一串葡萄。
小狗带来了玉米。
小刺猬带来了大蛋糕。
小猪也很大方,拿出许多食品招待大家。
他请狐狸吃鱼,请小猴子吃桃子,请小狗吃骨头,请小刺猬吃苹果。
最后,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过了一个快乐的夜晚。
曹含清《故乡的年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故乡的年味曹含清①到了农历的年末,城市的超市里挂满了玲珑华美的红灯笼,玻璃橱窗上也贴上了各式花样的剪纸,这些都是年的符号,也是年的名片。
我内心深藏的年味儿犹如一只脆弱不堪的老酒坛被这些符号与名片猛然击碎,老酒倾泻满地,浓郁醇厚的味道漫然飘散。
②我小的时候,盼望着过年。
从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天似乎都是色彩斑斓的,都散发着温馨绵厚的香味儿。
村里的老婆婆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教我们唱着童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画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
”这首童谣像是我们村里人的过年指南,千百年来,太阳沿着亘古不变的轨迹东升西落;冬去春来,人们世世代代遵循着这样的流程过年。
③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鲁湾逢集的日子。
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沸腾。
我紧跟着父母,看到卖灶糖的嚷着买灶糖,看到卖鞭炮的嚷着买鞭炮,看到卖橘子的就嚷着买橘子。
父母都一一应允,还会给我买一套新衣服。
他们平时省吃俭用,不肯买蔬菜,不肯买猪肉,不肯买水果,到过年的时候却显得很大方。
赶集回家的时候,我们像一只只袋鼠抱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跌跌撞撞....走在回家的路上。
④我们一群孩子从小卖铺里买来摔炮装在口袋里,在村巷里跑着玩,随手将摔炮摔在地面上,噼啪一声锐响,吓得鸡飞狗跳。
我们跑累了,就在街上挖几个小圆坑,玩弹玻璃球的游戏。
至今我已经忘记了这种游戏的规则,但是记得自己输了就将玻璃球送给赢了这场游戏的小伙伴。
长大了之后,我发现成人的世界有很多充满玄机的游戏,比儿童的这种游戏更要残酷,更深刻。
⑤除夕那天天黑之前,父亲会用铁锨在院子里撒下一层新挖的沙土。
至今我也琢磨不透其中的奥妙,很可能是除旧迎新的寓意。
吃过了饺子,母亲总是烧开一锅热水,一家人都要洗脚。
母亲说除夕洗脚能够洗掉一年的灾病邪祟,来年一定会消灾免祸,添福添寿的。
洗过脚母亲会向我的口袋里塞钱。
她说不管成人或孩子,在辞旧迎新的时候都应该口袋里有钱,人不能穷到年头岁尾。
家乡的春节阅读答案
家乡的春节阅读答案家乡的春节阅读答案原文按照广西省陆川县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
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了。
农历十二月(腊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
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
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哪!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
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
每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
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
这天,人们不许杀生。
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
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
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
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
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
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
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问题及答案1.读下面的词,注意加点字的特色,照样子写词语。
人山人海惟秒惟肖半信半疑不卑不亢碍手碍脚毕恭毕敬百依百顺四面八方十全十美三心二意一五一十张灯结彩兴国安邦翻山越岭争名夺利斩钉截铁2.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从冬至前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腊月二十五日前后、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二、上元节可以看出来,其中详写的是除夕和元宵节,略写的是腊月二十五日前后和正月初二、初三,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
童年的春节阅读理解
童年的春节阅读理解童年的春节冰心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
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
从腊月廿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
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
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
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
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
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
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
”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
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习题: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2.“我”屋墙上挂的是“”,上面的人物是“”,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作者家乡元宵之夜南后街的热闹景象。
4.为什么“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童年的春节》【参考答案】1.形容舍不得离开示例:依依不舍2.走马灯三英战吕布金鱼灯白兔灯3.示例:元宵之夜,街上店铺的花灯都点起来了,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观灯的人络绎不绝,街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
4.因为年过完了,要投入到学习中了。
家乡的年味阅读理解
家乡的年味阅读理解家乡的年味,那可是深深烙印在我心底的独特记忆呀!一进入腊月,家乡就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气息。
街头巷尾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那红啊,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人们喜气洋洋的脸。
你看那集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热闹劲儿,难道不像一场欢乐的盛会吗?卖春联的摊位前挤满了人,大家都在精心挑选着自己心仪的春联。
那春联上的字,龙飞凤舞,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还有那卖鞭炮的,各种各样的鞭炮摆满了一地,就等着在除夕夜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呢!家里的大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打扫屋子,准备年货。
蒸馒头、炸丸子、做腊肉……那香味能飘出好远好远。
小孩子呢,就更开心了,天天盼着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吃,还能放鞭炮,多棒呀!到了除夕夜,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那温馨的场景,真的让人心里暖暖的。
年夜饭可丰盛啦,鸡鸭鱼肉样样俱全,每一道菜都有着特殊的寓意。
就说那鱼吧,象征着年年有余,多好的兆头啊!等春晚结束,就到了放鞭炮的时候啦!那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仿佛要把整个天空都照亮。
这时候,你难道不会觉得,这鞭炮声就是新年的脚步声,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吗?大年初一,穿上新衣,走街串巷去拜年。
一句句吉祥的话语,一声声温暖的问候,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孩子们还能收到长辈们给的红包,那里面装的不仅仅是钱,更是长辈们对孩子们的祝福和关爱呀!家乡的年味,就是这样的让人难以忘怀。
它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越品越醇。
你说,这样的年味,能不让人怀念吗?能不让人期待每一个新年的到来吗?这就是家乡的年味,永远留在我心中的年味啊!。
《乡村里的年味》阅读训练及答案
乡村里的年味每当岁月的脚步迈进了寒冬腊月,过年的氛围就渐渐浓厚起来了。
过年是深刻而久远的记忆,是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厚重情节,就像古街老巷里飘香的陈年老酒。
尤其对于身在异乡的游子,伴随着时令的脚步,那种淡淡的思乡的忧愁,就悄悄地荡漾在眼前了。
同样是过年,城市和乡村是截然不同的。
我在乡村出生,在那里长到19岁。
然后到城市里读书工作已经26年了,在城市的时间早已经超过乡村了。
但是,每当年临近了,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朋友,自己要回故乡过年。
然后就开始留心要带回家的东西,给老人的点心、给大哥的烟酒、给孩子们的新衣服和书籍、给儿时同伴的纪念品等等,统统买回家,放在一起,总会担心到时候走得匆忙忘记了哪一件。
在城市生活20多年,我只在城市过了两次年。
第一个年是爱人怀了孩子不方便坐长途车;第二次是次年因为孩子太小,后来就再也没有在城市里过年。
但就是因为过了这两次,我就再也不愿意过城市里的年了。
就像平日一样起床看电视,朋友们互相打个电话问候,吃一顿平时常吃的水饺,同平时的生活哪里有什么两样呢?可是,在乡村里,那是怎样的情景啊!进了腊月,附近几个集镇上的大集就热闹起来了。
几个集镇的时间会错开,大集几乎天天有。
每个集镇上都会有说书的唱戏的,鞭炮市里鞭炮声响个不停,牛羊市里公单捉对抵架。
女人们都会聚集在服装市里选过年的新衣服,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在牛羊市和鞭炮市里凑热闹。
孩子会买下一挂一挂的鞭炮回家。
下午集散的时候,从集镇到一个个村子的小路上,无数的鞭炮声就炸响在半空里,传扬到一个个村庄,村庄里的人们就会说:有年味了。
到了除夕夜,村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
每家的孩子都打着灯笼到街上来了,大街上,胡同里,院子里,到处是晃动的灯笼,孩子们追逐着,看看谁的灯笼最亮,谁的灯笼最好看。
大年初一是男人的世界。
凌晨两三点钟,成串的鞭炮声在各个家庭的院子里响起来了,这是吃水饺前必须的项目。
然后,家里的男性长辈就会率领着子孙走出家门,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
曹含清《故乡的年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故乡的年味曹含清①到了农历的年末,城市的超市里挂满了玲珑华美的红灯笼,玻璃橱窗上也贴上了各式花样的剪纸,这些都是年的符号,也是年的名片。
我内心深藏的年味儿犹如一只脆弱不堪的老酒坛被这些符号与名片猛然击碎,老酒倾泻满地,浓郁醇厚的味道漫然飘散。
②我小的时候,盼望着过年。
从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天似乎都是色彩斑斓的,都散发着温馨绵厚的香味儿。
村里的老婆婆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教我们唱着童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画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
”这首童谣像是我们村里人的过年指南,千百年来,太阳沿着亘古不变的轨迹东升西落;冬去春来,人们世世代代遵循着这样的流程过年。
③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鲁湾逢集的日子。
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沸腾。
我紧跟着父母,看到卖灶糖的嚷着买灶糖,看到卖鞭炮的嚷着买鞭炮,看到卖橘子的就嚷着买橘子。
父母都一一应允,还会给我买一套新衣服。
他们平时省吃俭用,不肯买蔬菜,不肯买猪肉,不肯买水果,到过年的时候却显得很大方。
赶集回家的时候,我们像一只只袋鼠抱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跌跌撞撞....走在回家的路上。
④我们一群孩子从小卖铺里买来摔炮装在口袋里,在村巷里跑着玩,随手将摔炮摔在地面上,噼啪一声锐响,吓得鸡飞狗跳。
我们跑累了,就在街上挖几个小圆坑,玩弹玻璃球的游戏。
至今我已经忘记了这种游戏的规则,但是记得自己输了就将玻璃球送给赢了这场游戏的小伙伴。
长大了之后,我发现成人的世界有很多充满玄机的游戏,比儿童的这种游戏更要残酷,更深刻。
⑤除夕那天天黑之前,父亲会用铁锨在院子里撒下一层新挖的沙土。
至今我也琢磨不透其中的奥妙,很可能是除旧迎新的寓意。
吃过了饺子,母亲总是烧开一锅热水,一家人都要洗脚。
母亲说除夕洗脚能够洗掉一年的灾病邪祟,来年一定会消灾免祸,添福添寿的。
洗过脚母亲会向我的口袋里塞钱。
她说不管成人或孩子,在辞旧迎新的时候都应该口袋里有钱,人不能穷到年头岁尾。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阅读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阅读习题及答案1、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1)“春节”是我国民网最隆重、最热闹、最古老的传统。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共色的风络习惯。
说家乡过春节都有哪风俗习惯。
(2)泱泱华夏,盛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
不同地区、不到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谈谈你所了解到的家乡的风俗。
2、习作选材练习。
(1)选词填空。
详写略写能直接表现主题的材料要();与表现主题有关,只是间接表现主题的材料要( )。
如果主要材料( ), 就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主题:如果次要材料( ),就会冲淡主题,造成文章啰嗦、冗长。
(2)详略安排。
①蒙古族的服饰②蒙古族的饮食③蒙古族的住宅如果写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你知道怎样安排上面的材料吗?应该把详写,和略写,我想重点介绍,是因为它最能展现蒙古族人民的豪迈。
3、修辞方法练习。
(1)根据提示填空。
①那龙舟,载着一大群孩子在浪花里航行。
②那龙舟,像一条大白鱼,载着一大群孩子在浪花里航行。
第句采用了的修辞方法,让句子更加(形象、活泼/有气势)。
(2)按要求,写句子。
A.赛场上的马儿快速地向前奔去。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重新描写)赛场上的马儿就像,它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
B.看,那奋勇向前的骏马,有的昂首前冲,像要把全身的力气都用出来;有的四蹄腾空,;有的;有的。
(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C.赛场上的马,个个奋勇当先,不甘落后,它们可能在想:(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答案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1、(1)示例:包饺子、穿新衣、贴春联、贴红窗花、放爆竹、守岁等习俗。
(2)示例:蒙古族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
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
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人教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00(经典版)带答案解析(1)
人教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00(经典版)带答案解析(1)一、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家乡的春节我的家乡在潮州,那里有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除夕前一两天,大人们手忙脚乱,买鸡呀,买鱼呀,买鸭呀…除夕夜,主妇们准备着一年中最丰富、最有意义的团圆饭。
煮好饭后,家里大大小小的人必须先“祭祖宗”,焚(fen)香祷祝,然后才一起吃团圆饭。
除夕夜,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都不睡觉,都要守岁,都盼望着新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这一天不能扫地,要让垃圾积下,说是“堆金积玉”。
然后,便是拜年了。
潮汕有句俗语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所以这天,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向亲戚朋友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1)猜一猜下划线字的意思,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烧 B.用供品供奉祖宗或鬼神等 C.低下去①祭祖宗()②焚香祷祝()③此起彼伏()(2)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除夕前一两天拜年,送祝福除夕夜买鸡、鱼、鸭正月初一祭拜祖先,吃团圆饭,守岁(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除夕夜吃团圆饭之前,人们必须先祭拜祖先,表现了孝敬先辈的传统美德。
②正月初一,潮州人不扫地,让垃圾积下是不讲卫生的表现。
③“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这句话表现了潮州人更注重初三、初四去拜年。
(4)春节的习俗真多呀!你最喜欢哪个习俗?为什么?解析:(1)B;A;C(2)(3)正确;错误;错误(4)我最喜欢贴春联。
因为贴春联的时候,我和爸爸配合得很好。
我帮爸爸准备胶水和春联,爸爸往门上贴,贴得又整齐又好看,我们开心极了。
【解析】2.读一读,做一做。
乌鸦反哺乌鸦不仅聪明,而且很孝顺父母。
乌鸦小时候,都是由他的爸爸妈妈飞出去找食,然后回来一口一口喂给他吃。
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的爸爸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出去找食了。
这时,长大的乌鸦没有忘记爸爸妈妈的哺育之恩,也学着他们的样儿,天天飞出去给他们找吃的。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农村的新年阅读理解题答案】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农村的新年阅读理解题答案】》摘要:农村新年持续四溅非常长整正月都是新年,作者借春酒想起了乡怀念乡风俗美、人性美下面由编你带关农村新年答案希望对你有助!,可是说实我吃东西多连北平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对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不稀罕了农村新年持续四溅非常长整正月都是新年作者借春酒想起了乡怀念乡风俗美、人性美下面由编你带关农村新年答案希望对你有助!农村新年材农村新年是非常长了元宵灯节年景尚完全落幕还有邀饮春酒节目再引起高潮我感觉里其气氛热闹有还超初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重迎神拜佛孩子们玩儿不许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撞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脚都不许搁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说话尤其要心要多讨吉利因觉得很受拘束了元宵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供品换下堆得满满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户户轮流邀喝春酒我是母亲代表总是马当先不请到肚子吃得鼓鼓跟蜜蜂似手里还捧包回可是说实我吃东西多连北平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对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不稀罕了那么我喜欢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冬至那天就泡八宝酒到了喝春酒就开出请尝尝补气、健脾、明目哟!母亲总是得地说她又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指甲缝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杯子里几回已不知舔了多少指甲缝八宝酒了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月打开酒香加药香恨不得口气喝它三杯母亲给我酒杯底里只倒我端着、闻着走走有次不心跨门槛跌了跤杯子捏手里酒却全洒衣襟上了抱着花猫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我花猫也是酒仙呢!我喝完春酒回母亲总要闻闻我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杯因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己请邻居吃春酒定给他们每人斟杯八宝酒我呢就每人怀里靠下用筷子下酒舔舔才瘾春酒以外我还有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钱用要起会凑齐十二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定借我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和乡下所谓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冷盘五道或八道碗热菜)不城里酒席称十二碟(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碗煨炖菜)是讲究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花厅里那桌十二碟酒席了母亲是从不上会但总是很乐把花厅给请客可以添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呼呼呼地了挂花厅正让吃酒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我呢定有份坐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母亲就会捧瓶她己泡八宝酒给尝尝助兴席散会首给每人分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条我就等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喝了甜美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是什么宝贝母亲得地说了遍又遍高兴得两颊红红跟喝酒似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己却很少吃人问她每种材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定分量但她还是样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尺心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倒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又长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候乡己酿酒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真正醅呢?(作者琦君)农村新年题目全你所理主旨是(用词语概括)作者详写了儿故乡哪些生活片断?请概括作答3品味句子我呢就每人怀里靠下用筷子下酒舔舔才瘾说说该细节描写有何妙处?母亲是怎样形象?请结合概括作答5如何理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真正醅呢?6俗话说方水养方人各地都有不风土人情古今不少诗人把些节日写到诗请把下列诗描写节日写面相应横线上()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人农村新年答案思乡喝春酒吃会酒3这看似简单几笔描写尤其是几动词使用生动传神地让者强烈地感受到姑娘天真可爱以及乡邻那种亲密随和融洽温馨人际关系俭朴勤劳、善良慈爱能干型母亲形象5深化了主题使作者由春酒想起了乡怀念乡风俗美、人性美增加了思乡浓浓情愫6()春节 ()秋节 (3)重阳节猜你喜欢城市农夫理材题答案舌尖上太空农场答案3城里人与乡下人理答案农村年画图片全5村里通了公交车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春节阅读题答案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
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
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
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
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
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
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
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元,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
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
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
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
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
从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
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
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
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
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
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
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采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
”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1)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2)第二段写了哪些内容
(3)从初一开始才是真正的新年起点,作者主要选举了哪2件事?为什么这样安排
(4)文章结尾,读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按时间顺序
(2)第二段写了“我”们的村子很偏僻,为下文过年的热闹总起,也和下文过年的热闹形成对比,突出过年的热闹。
(3)主要写了父亲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娱乐,而“我”却没有份。
到了元宵节“我”们可以在姥姥家拿到很多灯笼。
(4)表达了作者寂寞、不舍、无奈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