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合集下载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树立唯物辩证的联系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二教学重点: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联系四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法交流展示五自主学习:1、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联系的含义(2)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学习。

2、本课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3、个人问题清单六学习内容探究(一) :(1)请你列举几个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

(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图画。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这句名言说明了什么哲学观点,应如何理解?(3)思考: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能否将其理解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必然存在着联系?探究(二):(1)课堂探究(P55):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2)“联系是客观的”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关系探究(三):(1)课堂探究(P55):废旧电池是通过哪些环节危及人类健康的?(2)对联系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班级:姓名:七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重点: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难点:①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的现实意义。

知识梳理一、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首先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又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

其次,联系是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

二、联系的特点1、联系的普遍性(1)表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部)横的:四面八方的联系,纵的:前后相继的联系举例:狼群与鹿群,黄河水从源头到入海口颜色的变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部)举例:一辆“奔驰牌”汽车如果仅有车身而没有发动机,能否奔驰?有了发动机而没有轮子能否开走?正因为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相互依存、有机联系在一起,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2)方法论要求:用_________观点看问题,反对用_____的观点看问题。

◇补充: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联系具有条件性: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客观的。

2、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_______________ ,不以_________为转移。

(2)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①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容易理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为什么是客观的?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是无所作为的吗?(人能不能创造事物的联系?)分析原因:①人为事物的联系的产生需要主客观条件②就联系的产生过程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③就实践的结果来说,这种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建立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分析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要明确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3)联系是普遍的,同时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发展的实质
要理解发展的实质,就要以运动、变化相比较。

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指一般的变化。

变化则侧重于强调事物在运动中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发展则是带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能表明事物趋向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例题分析
不定项选择题
1995年春节晚会上,有一个《看看母亲河》的节目,把沿黄河不同河段取来的99瓶水排列成一幅黄河走向示意图,描绘了黄河的颜色由清——灰——淡
黄——酱黄——灰——蓝的变化。

示意图生动地说明()
A.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B.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
C.事物都是同它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的
D.事物是由它的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分析:若站在黄河水的整个历史发展角度上看,应选A项;若站在黄河水颜色不同变化角度上看,应选C项;若站在从不同河段取来的水样,看黄河被污染程度的变化角度看,应选D项。

布置作业
复习第二章第一节,预习第二节
教学流程图。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人教版必修四)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人教版必修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理解:联系的多样性;运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教学过程: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教材第54页,探究活动:提示:从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的故事中了解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太阳风暴会影响地球,甚至会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举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粮食价格上张带动其它相关食品价格上涨。

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

2、联系的表现:(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

3、方法论要求:要用的观点看问题。

拓展:联系具有普遍性,只是说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我们判断两个事物之间有没有联系,应当从具体情况出发,根据一定的具体条件,如果离开具体情况、具体条件,抽象地谈论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会把一定条件下才发生的联系抽象化,甚至把主观臆造的联系强加给事物,违背联系的客观性,犯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二)联系的客观性教材第55页,探究活动:提示:一方面,生物圈不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导学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自主学习篇】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_________、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______。

2.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______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_____、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___________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________的,不以_______为转移。

2.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_______的联系和________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1)从事物_______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_____,改变事物的______,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__________的2.表现: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_________、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_______联系、必然联系和_______联系等。

3.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_______。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必背知识篇】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

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②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整个世界)(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1)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1)要求我们(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易错点理解: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答案见书55页)【巩固训练】1、一些大学生在应聘时遭遇“姓氏歧视”。

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

姓“裴”不吉利的认识()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2、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学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学案

第1课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知识目标:(1)联系的含义和特点;(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3)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本节的重点内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国际关系中一些热点地区的事件,比如叙利亚问题,来说明世界各国关注叙利亚问题的哲学原因,不同国家对叙利亚问题的态度的不同,可以说明联系的多样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和探究,可以把握联系的特点。

一、联系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①。

二、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②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三、联系的特征1.普遍性:(1)③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④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⑤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客观性:(1)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⑥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⑦与⑧。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⑨。

3.多样性:(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⑩为转移。

【答案】①总特征②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③任何事物④每一事物内部⑤世界⑥人的意志⑦自在事物的联系⑧人为事物的联系⑨主观随意性⑩时间、地点和条件一、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7.1世界是普遍联系学案

7.1世界是普遍联系学案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含义;2、理解目标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3、运用目标(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

(2)运用相关原理,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重点与难点:1. 重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 难点 :( 1)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的现实意义预习案思维磁场: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思考: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什么哲学观点?自我认知: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

(2)联系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相互、相互和相互。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的,不以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的联系和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联系,改变事物的,调整原有的,建立新的。

3、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的。

总之,要一切以、和为转移。

导学案一联系的普遍性探究活动一:材料见教材P54问题:1请你列举一两个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

生活与哲学学案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生活与哲学学案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从事物之间来看:②从事物内部来看:③从整个世界来看:(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两类:(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三.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知识拓展】1.联系的普遍性侧重强调一事物总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联系;联系的客观性侧重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侧重强调联系的形式多种多样。

2.正确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联系的观点上,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一是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的客观性的否定。

这两种认识之所以错误,是因为:(1)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但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不是所有事物)相联系的。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把普遍联系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但并不是说联系永恒不变,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或创造出新的联系,这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学习目标】能说出:① 联系的含义② 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能把握:联系的多样性能体会: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②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重点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主预习】导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基本观点是,实质和核心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什么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普遍性:(1)表现。

①②③(2)方法论要求: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2.表现:3.方法论要求:(1)(2)三、联系的多样性1.表现: 和、和、和,和2.方法论要求:【预习自测】1. 判一判:(1) 联系, 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 )(2) 联系具有普遍性, 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 ) 想一想,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吗?3.填一填: 下列现象属于哪种联系形式?(1) 鱼儿离不开水, 瓜儿离不开秧。

( )(2) 老李开车时一走神撞倒了过路人小王。

( )(3)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 )(4)唇亡齿寒。

( )(5)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规律。

( )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 联系普遍性1967 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Stanley Milgram(1933 — 1984)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 分隔”现象。

简单地说就是,在正常的人际交往条件下,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 个。

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我们可以用数学方法来验证一下。

如向你的人际网络发出“我想认识刘翔”这个信息,可能覆盖多少人如 果你的人际网络是 150人的话,通过 6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能达到的人数是 150的6次方,等于 11 390 625000 000 ,即 1.139 ×10 的 13 次方(约 10 000 亿) 。

7.1世界是普遍联系__导学案

7.1世界是普遍联系__导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导学案【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②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内部)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整个世界)(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1)(2)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1)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1)要求我们。

(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易错点理解: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板块一:知识目标及重、难点提示一、知识技能目标识记:(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运用:(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从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教学难点: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法、讨论法板块二:课前预习及思考,并就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填写并举例说明1、联系含义联系是指 以及 的 2、联系普遍性原理、方法论要求:原理:联系的普遍性主要包含几方面的内容?(要求课上每一内容各举一例)(1)(2)(3)方法论:【合作探究一】判断正误 【学生讨论回答】(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2)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3、联系客观性原理、方法论要求:原理:(1)联系的客观性?(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合作探究二】学生讨论回答并举例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不是也是客观的呢?为什么?就如美轮美奂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远远看过去就像一个大元宝?方法论:联系是客观的,它要求我们:(1)(2)4、联系多样性原理、方法论要求:原理:【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原因:2、联系的多样性含义: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形式、地位、作用多种多样,各有自身的特点3、形式:等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课后作业】通过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呢?请同学们课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回答此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自信课堂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自信课堂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自信课堂导学案(优秀版)word资料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自信课堂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习重点、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学习过程】一、教师导学(约4分钟)二、自主学习(约6分钟)(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填空)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及诸要素之间的、、。

2,联系的特征(1)联系普遍性的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联系普遍性的表现A. 都处在联系之中。

B. 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 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

(3)联系普遍性的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

(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客观性的表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的联系和的联系。

前者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他们当然不以为转移;后者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的。

(3)联系客观性的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把握事物,切忌(1)联系多样性的原因世界上的事物,事物的联系也是的。

(2)联系多样性的表现有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联系、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联系等。

(3)联系多样性的要求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

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条件。

总之,一切。

三、交流展示----预习自测(约6分钟)1、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全球都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中。

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

这一事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B、联系具有普遍性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2.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编写人:谷城三中王苗使用时间:2012年3月14日班级:小组:姓名:【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1.课前15分钟,完成【自主学习】。

2.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

【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2.懂得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取得成功的关键。

3.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激情投入,享受学习快乐。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下面填空请在上课前预习时完成)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和。

(2)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①世界上事物都与有着的联系。

②每一个事物是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的,不以为转移。

(2)表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关系说,可以分为的联系和的联系。

它们都是的。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改变事物的,调整,建立。

3、联系的多样性(1)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的。

(2)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 ,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 ,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 ,又要重视事物的;总之.要一切以。

【背景感悟】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空山竹语》视频。

【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材料一:2012年3月11日,日本政府当天在东京国立剧场举行“3〃11”大地震一周年追悼仪式。

(新)高中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选修4

(新)高中高中政治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选修4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1.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着重培养学生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树立唯物辨证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重点、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一、【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0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1.联系的地位联系的观点是的一个总特征。

2.阅读课本P54第一自然段联系的含义:3.联系的特点(阅读课本P54—57)(1)联系的普遍性P54表现在: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思考:联系具有普遍性,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2)联系的客观性P55①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

思考: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A.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P56表现在: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要求: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归纳总结】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点二】联系的客观性
1、漫画中的妈妈错在什么地方?
2、阅读教材第55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相关问题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
【探究点三】联系的多样性
1、以下观点主要体现了哪种联系?
(1)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09江苏政治)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08全国Ⅰ卷29)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使用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
(3)要求: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
3、联系的多样性
(1)表现: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A.说明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正确把握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违背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D.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2009年9月,台湾当局制订了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这部教学大纲把台湾说成是一个独立国家,把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也说成是外国人。他表示,我们说的是中国话,用的是中文,习俗也是中国习俗。历史不能篡改,也不能抹去。“历史不能篡改,也不能抹去”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重点、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学法指导】
1、预习案由每位同学在课前自学独立完成;探究案在课堂合作交流进行(小组长及具备能力的同学要先预习);训练案是课后作业,同学们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独立限时完成。
A.否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符合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割裂事物固有的联系
C.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联系
D.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9.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2)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4、联系的条件性
(1)含义: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2)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总之,一切以、和为转移。
◆学始于疑[我的疑问]:(带着问题进课堂)
结合材料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自主反思】(课后学生自主完成)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收获与不足):
备注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
【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完成)(限时:5分钟)
训练案(限时15分钟,课后独立完成)
(说明:A级为全体学生应掌握的内容,B级为中等层次学生应掌握的内容,C级为中上层次生应掌握的内容,D级为优秀层次学生应掌握的内容。)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3)唇亡齿寒()
(4)时势造英雄()
2、阅读教材第56页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相关问题
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的哲学原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展示提升取长补短
(各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上述“探究成果”,其他组学生可以就发言者的观点提问、质疑,发言者应回答质疑;确实完成不了的教师协助启发、点拨、回答)(限时:分钟)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而掌握关键句。
3、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标识出来并填写到预习案“我的疑问”处,待课堂小组讨论或老师点拨予以解决。
预习案(限时3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
◆教材梳理(通读教材,夯实基础)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9北京卷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08全国Ⅰ卷30)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
1、联系的普遍性
(1)表现: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第二,每一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三,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6.(09广东政治)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
7.一些年轻夫妇认为农历丁亥猪年生下的“金猪”宝宝一定健康富贵。这种想探究案(课堂交流合作完成)
◆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答案)(限时:分钟)
【探究点一】:联系的普遍性
阅读教材第54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相关问题
1、你能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
2、联系具有普遍性,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