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预测卷(Word版)
湖北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历史试题时限: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布局严整的宫殿与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礼器铸造作坊等,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此可知,二里头文化( )A. 已经形成成熟的国家形态B. 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C. 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D. 文明高度发展领先世界2. 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同时,会出现新生力量。
就商鞅变法而言,出现的新生力量是( )A. 士阶层B. 诸子百家C. 工商业者D. 土地私有者3. 唐朝四品以下官员的考核先由中央各官署和地方长官进行考核,然后将考状上报尚书省,之后再由吏部进行覆考,覆考结果则作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依据。
由此可见唐朝( )A. 重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B. 官员考核标准清晰细化C.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D. 官员考核形成严格程序4. 宋代理学家们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学的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
这反映了( )A. 宋代儒学的社会化传播B. 理学教育途径的多元化C. 儒学教育形成完整体系D. 宋代理学重视儿童教育5. 明清之际,传教士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引入中国,翻译了《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乾坤体义》,《远西奇器说》,《火攻挈要》等多部著作,并传入世界地图。
明清之际这些书籍、地图的翻译与传播( )A. 改变了传统夷夏观念B. 便利了西方精神渗透C. 动摇了中国主流思想D. 促进了传统科学的转型6. 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
他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
郭嵩焘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
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期中联考高三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晚期以来,历史表述的主题逐渐脱离了旧有的周部族及王朝的发展史,诸侯功绩及贵族家族延续日益成为时人关注的主题。
这反映了当时A.宗法观念日益增强B.分封制度走向瓦解C.政治格局发生变化D.史学呈现繁荣局面2.“自从春秋时代王纲解纽,篡杀频仍,兼并盛起,夷狄横行,一般盟主用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诸夏成为一个集团,禁抑篡弑······中国的雏形在那时方才出现。
”材料意在说明春秋时期A.蕴含着统一的因素B.社会动荡不安C.民族交融不断加强D.郡县制已确立3. 史学家吕思勉谈到,战国至秦汉,社会上已发生两种经济思潮,一是“平均地权”,一是“节制资本”。
此处“节制资本”应是A.道家主张B.儒家主张C.墨家主张D.法家主张4.西晋和东晋政权面临着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在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未曾铸造铜钱。
但在民间,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
这表明当时A.民间力量制约皇权B.商品经济仍具活力C.庶族掌控铸币实权D.抑商观念上下背离5.唐初开始设置代表中央朝廷,衔命出使四方的使职,例如贞观初年,“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设置观风俗使、巡察使、按察使、巡抚使等官员,使职逐渐变成正规官制之外的重要职务。
这一措施的推行A.促进三省体制的确立B.提升行政效率加强地方管理C.带来冗官冗费的问题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6. 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A.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B.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C.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D.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7.明代时实行水利奏报制度,通过规范奏报行为,严密奏报程序,监督奏报官员等管理机制,确保获取精确、全面的水利信息,并予以科学、有效的决策应对。
2023年高三上半年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
生民之业,莫重焉。
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尤其如此。
材料“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说明了这一点,故应选A。
B项中的“脆弱性”与材料无关;C项说法错误,农业主要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D 项中的“自给自足”材料中没有体现。
选择题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
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
由材料可知飞钱A. 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B. 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C. 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D. 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情况,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题干材料信息“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可知,这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选D项。
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我国到北宋才出现纸币;D项与材料无关。
选择题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
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
材料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A. 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 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C. 官府垄断外贸D. 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意在强调海禁松弛,“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只准出口少量粗丝”等信息均足以证明海禁尽管松弛,但是仍然有诸多限制,所以符合题意的选项只能是清代在康乾以后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选项B正确;选项A与材料内容相反,排除;材料反映的主旨是政府松弛海禁政策,而且材料中“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可以说明政府对外贸的垄断程度减弱,排除C;松弛海禁和对外开放是两个不同概念,选项D偷换概念,排除。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6题,共48分)1.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江苏松江府地区种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江西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市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B.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凸现C.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D.商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2.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代分封制下诸侯和臣子的宫室、车骑、礼仪等存在很大差别,这被称为“命数”。
“命数”基本上按爵位和职位区分,上公九命,三公为八命,侯伯、王之卿、子男、王之大夫分别为七命、五命和四命。
由此可见,周代的“命数”()A.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C.削弱了贵族对地方的政治管控D.彰显了周天子的统治权威3.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
这说明()A.清朝建立了疫病防疫体系B.政府在疫病防控中发挥作用C.华北鼠疫得到了有效控制D.近代科技改变传统疫病观念4.1933年,水灾席卷长江流域,苏区损失很大。
灾后苏维埃政府在其控制的地区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建立伴工组、犁牛合作社组织,合理调剂了劳力、畜力和生产工具。
苏区政府组织群众兴修水利,修筑堤坝,这些措施帮助苏区渡过了困难的局面。
对此评论正确的有①是战争年代中共为解决分散落后的小农生产中的困难采取的措施①为建国后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①差不多同时期的美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①此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A.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疑开网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广东之斩夷首,捐舰者皆义民;两禽夷舶于台湾,火攻夷船于南澳者亦义民。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60 分)1.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D.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 确立皇帝制度B. 推行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焚书坑儒3.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 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 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A. 决策、审议、执行B. 审议、决策、执行C. 执行、决策、审议D. 决策、执行、审议5.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它正式形成于()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6. 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有()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②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③对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重要财源④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 元朝在地方实行的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主要是因为它()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 有利于民族融合C.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8.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内阁C. 设立军机处D. 实行八股取士9.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C. 《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D. 欧洲人对黄金的渴望10. 新航路开辟中,最先到达美洲的航海家是()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C.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 苏格兰人民起义12.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A. 来克星顿枪声B. 《独立宣言》的发表C. 萨拉托加大捷D.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3.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A. 三级会议的召开B. 攻占巴士底狱C. 《人权宣言》的颁布D. 雅各宾派专政14.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有()①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②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③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是()A. 英国和法国B. 美国和德国C. 英国和美国D. 法国和德国16.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主要是通过()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17.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林则徐B. 魏源C. 严复D. 康有为18.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④建立新式海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9. 戊戌变法的性质是()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C. 农民阶级起义D.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20.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③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1.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A. 民主、科学B. 自强、求富C. 实业救国D. 师夷长技以制夷22.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A. 中共一大的召开B. 中共二大的召开C. 中共三大的召开D. 中共四大的召开24. 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 中共一大的召开B. 中共二大的召开C. 中共三大的召开D.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5. 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A.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B. 段祺瑞、张作霖、阎锡山C. 吴佩孚、孙传芳、阎锡山D. 段祺瑞、孙传芳、张作霖26. 南昌起义的意义是()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C.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7. 遵义会议的意义是()A.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D. 以上都是28.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29.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 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B. 国际社会的援助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30. 解放战争中,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 分,共20 分)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每小题2分,共50分)1.《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A.考证历史事实B.把握历史规律C.分析历史原因D.描述历史现象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古人非不知??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3.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4.史学家指出,中国历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时期()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5.《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
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
”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6.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
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A.政权发生更替B.国力对比变化C.文化途径迥异D.社会形态转变7.在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人们的消费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材料体现的是()①民主平等思想传播②重视经商③追求享乐④崇洋媚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8.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粘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
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达标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达标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宗法制下的宗统观念仅与族权相关B.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C. 宗法制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宗法制下的宗统观念与族权、君权都密切相关,A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它最大的特点,B项正确;宗法制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但这不是对宗法制的表述,C项错误;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D项错误。
2.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其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 巩固了国家统一D. 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打破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郡县制属于政治制度,与封建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但巩固国家统一是推行郡县制的目的,不是其进步作用,C项错误;郡县制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提高行政效率是郡县制的优点,不是其进步作用,D项错误。
3.下列关于两汉时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造纸术在东汉时期得到改进B.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C. 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D.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答案】D【解析】两汉时期,造纸术得到改进,由麻纸变为树皮纸,A项正确,排除;东汉明帝时,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B项正确,排除;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在民间兴起,C项正确,排除;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项错误,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B.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C.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答案】D【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也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A、B、C三项均正确,排除;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黄河流域已经实现了统一,D项错误,符合题意。
2020-2021学年上学期山西高三期中考试预测题历史(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期中考试预测试题高三历史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回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写在相关位置上。
3.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黑色中性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本试卷上。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
3.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不判死刑),皆上请廷尉以闻。
”“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法律原则和制度。
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亲属间可以相互隐匿所有犯罪行为B.亲亲得相首匿的目的在于尊崇伦理C.被告人亲属如果出庭作证将受处罚D.这一原则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4.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子弟毕侯矣。
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A.施恩于诸侯子弟,扩大统治基础B.缓和郡县与封国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削弱地方上诸侯国的力量5.朱元璋建国之后,废除宰相制,发布《皇明祖训》警告子孙:“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并敕谕群臣国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
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
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这一做法A.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腐败B.消除了皇权旁落的隐患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堵塞了制度改良的可能性注意事项:第一卷(选择题共75 分) 6.孙中山先生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他强调的是A.用考试选拔人才的合理性B.科举考试逐渐发展完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区上。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班级姓名座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0分)1.距今约5300-4000年,分布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据考古发现,不仅有犁耕和引水灌田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工,而且拥有陶器、木器、竹器、丝麻纺织、玉雕以及髹漆等多种手工业。
据此可知()A.证明了长江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B.代表了高度发达的早期中原文化C.体现了先民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D.反映了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2.汉代察举制中科目最盛的三科是孝廉、贤良文学和茂才,唐代设有“贤良方正”和“直言极谏”科。
宋代要求外郡推荐考生“须是履行(指行为)无恶、艺业及等者”。
清代特设孝廉方正科。
这说明古代官员的选拔()A.重视对官员德才的考核B.抑制了豪族对政权的垄断C.废除以诗赋取士的旧制D.克服了凭恩荫选官的弊病3.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
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时人归玄恭告诫子孙“……宜专力于商而勿为士。
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材料反映了()A.传统“四民”社会完全瓦解B.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明显增强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结构D.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4.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郑思肖,南宋灭亡后改名“思肖(‘肖’为繁体‘赵’字的一部分)”。
其笔下的兰花疏而不空、无根无土,意境深远。
下图(图1)为他根据自己在福建居住时所见的墨兰所作的《墨兰图》(题字为“一国之香,一国之殇”)。
这反映出()A.文化艺术的地域特征浓厚B.时代环境影响艺术创作C.凸显高洁典雅的文人意趣D.风俗绘画体现家国之殇5.辽国的契丹族原本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南北面官制实行后,辽统治者仿照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其中契丹大字就是“以隶书之半增损之”而成。
这说明,南北面官制()A.促进了契丹民族的汉化B.缓和了契丹与汉族矛盾C.具有鲜明的奴隶制特色D.推动了契丹文化的发展6.乾隆二十四年,有官员上奏称“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致丝价日昂”。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了哪种土地制度?A、土地改革B、土地革命C、土地平分D、耕者有其田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A、一边倒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3、题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选项: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题干: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是:选项:A. 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B.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C. 农业生产严重下降D. 农业生产基本持平5、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A. 封建君主制B. 封建土地私有制C. 封建等级制度D. 封建民主制度6、题干: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战争主要在欧洲爆发B. 战争双方为同盟国和协约国C. 战争结束后,德国战败,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D. 战争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特别是对欧洲的影响最为严重7、题干: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即“重庆谈判”。
问题:以下哪个事件不是重庆谈判期间发生的?A. 双十协定签署B. 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C. 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D. 国共两党商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8、题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是土地改革。
问题: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内容?A.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B. 分配土地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C. 建立农村人民政权D. 实行农业合作化9、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阁首辅就是宰相B、内阁可以制约皇权C、内阁的设立使六部权力增大D、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10、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以下表述准确的是:A、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B、继续保持封建社会C、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题干: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是: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消灭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C. 实现土地革命D. 建立一个民主联合政府12、题干: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叙述,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开始的B.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完成的C. 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三大改造”实现的D.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3、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南昌起义D. 长征14、下列事件中,哪一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A. 中共一大召开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遵义会议15、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戊戌变法是清朝政府主动进行的一场政治改革B. 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光绪帝支持下进行的C. 戊戌变法是清朝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外交斗争D. 戊戌变法是戊戌政变后的政治运动16、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C.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时代D.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背景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江苏省如皋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试题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021.1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史记》记载:西周初定天下时,周公怕诸侯背叛周,便摄政主持国家大事。
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
周公奉命讨伐武庚、管叔,流放蔡叔。
用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的后代,建国于宋。
这一记载反映了()A. 宋国建立强化了中央的垂直管理B. 诸侯国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现象C. 安抚商朝余部是巩固西周统治重要方式D. 平定武庚叛乱有利于确立官僚政治体制2. 汉初,选官的重要途径“任子”,指的是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任职三年以上可保举子弟一人为后备官吏。
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命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考核合格者任以官职,并成为制度。
这一变化()A. 形成了儒学独尊的思想局面B. 拓宽了人才选拔的范围C. 削弱了诸侯王国的统治力量D.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3. 明代人张瀚的先祖在成化末年(明中期)以白银一锭购买纺织机床一张,后增加到二十余张,最后富至数万金,规模扩大数十倍。
张瀚的先祖能够组织大规模纺织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出现新的经营方式B.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C.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D. 政府改变抑商政策4. 右图宋代瓷器“琮式瓶”轻盈秀美,匀称内敛,是在仿照周代的玉琮基础上,结合宋人的时代审美烧制而成。
其器型圆口、方身,用突起的横或直条纹装饰器物四周,正所谓“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这一类瓷器的造型理念()A. 体现了森严的等级秩序B. 是商业繁荣的外在表现C. 反映包容开放的时代特征D. 深受儒学伦理观念的影响5. 1971年,唐朝名将李勣墓出土了两幅壁画(如下图),画面反映以乐伴舞情景,线条简洁明快,色彩饱满,晕染细腻,人物表情丰富,特别是裙裾因舞蹈而形成的褶纹,给人热情活泼的感觉。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河南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造纸术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便捷,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复制速度加快,降低了成本,普及了文化知识。
C、火药的应用最初用于娱乐性的烟花,后来逐渐用于军事。
D、指南针的发明使得航海更为准确,对地理大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下列关于《权利法案》的叙述,正确的是:A、《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征税,国会拥有立法和财政大权。
B、《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国王成为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C、《权利法案》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加强了国王对宗教的控制。
D、《权利法案》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3、下列哪一项标志着新航路的开辟?A.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B.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C. 达·伽马到达印度D.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4、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A.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B.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C. 洋务运动开始D. 辛亥革命爆发5、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五卅运动D. 北伐战争6、以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B. 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同抵抗日本侵略C.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内战爆发D.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性大党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思想流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E. 兵家8、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推行的政策?A.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统一文字D. 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9、下列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颁布《秦律》B. 实行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开发边疆,设立郡县 10、以下哪位思想家是“百家争鸣”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A. 韩非B. 孟子C. 荀子D. 墨子11、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以下哪个制度不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A. 郡县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行省制1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西汉建立D.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13、以下哪位学者被誉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式人物”?A. 孔子B. 庄子C. 墨子D. 韩非14、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南针B. 造纸术C. 活字印刷术D. 火药15、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钢铁16、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导致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D. 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激化,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部编版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部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A、君主专制统治B、小农经济为主导C、实行科举制度D、资本主义萌芽2、题干: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中国设立工厂D、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3、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实行阡陌制B.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军功爵制C. 商鞅变法取消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D. 商鞅变法导致了秦国法律的严酷4、下列关于《伤寒杂病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 《伤寒杂病论》是唐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B. 《伤寒杂病论》详细记载了中医四诊八纲的理论C. 《伤寒杂病论》主要讲述了中医的外科手术技术D.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本药物学专著5、以下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B. 导致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C. 促使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 直接导致了中国辛亥革命的爆发6、在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潮,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思潮的是:A. 民主与科学B. 实用主义C. 唯物史观D. 新文化运动7、题干:根据所学知识,以下关于唐朝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B. 设置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促进了社会流动C. 实行节度使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D. 实行府兵制,加强中央军事力量,维护国家统一8、题干:以下关于宋代经济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B. 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繁荣C. 创立了交子,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D.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受到限制9、题干: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预测卷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预测卷自己整理的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预测卷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1.选择题(每道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道小题2分,共60分)1。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央人民政府63名成员中有30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对上述内容的正确理解是:a .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 .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它标志着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讲:“我们必须做的是找到某种方式,使我们能够有分歧,不在战争中成为敌人。
”由此判断,答: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美已经成为战略联盟。
c .中美之间还是敌对的。
d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3.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在外交问题上指出:“关门。
不能关,不能关,必须出去。
”这里“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在国际关系B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重建中美战略伙伴关系C,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D 的权力,缓和中苏关系恶化4。
杜鲁门在他的特别讲话中敦促国会尽快通过马歇尔计划:“要使经济复兴取得成功,我们必须采取一些防御措施来抵御内外侵略。
”此后采取的“防御措施”是建立a .联合国b .欧洲共同体c .北约d .华沙条约5。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说明 a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b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C .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崩溃。
6.1959年,美国国家展在莫斯科举行。
关于榨汁机、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说工人阶级绝对不会买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当场引起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出当时a .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的意识形态对立。
b .苏联发展轻工业,不需要进口这些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预测卷(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C.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D.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3.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B.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C.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D.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4.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 B.欧共体 C.北约 D.华约5.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C.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6.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这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B.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D.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7.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8.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D.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9.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B.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C.《诗经》里有牛耕生活的描写D.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江堰是西汉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B.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C.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D.坎儿井是x疆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11.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12.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①城市商业分布已打破坊市的界限②打破了过去对商业交易的时间限制③出现了人们生活娱乐消费的场所——瓦子④在货币流通方面出现了纸币——交子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3.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
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纳租税 B.不事生产 C.不尊儒术 D.不敬宗族14.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井田制的瓦解 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15.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A. 抑商政策改变 B. 商品经济繁荣C. 长途贩运发达 D. 区域经济发展16.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 C.闭关锁国政策 D.轻视科学技术17.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B.政府的大力推广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18.《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保护小农经济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增加赋税收入19.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20.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
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B.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C. 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D.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21.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 中央集权弱化 B. 自耕小农衰退C. 流民问题严重 D. 土地兼并缓和2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A.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B.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C.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D.产品商品话程度提高23.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土地兼并严重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24.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B.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C.外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25. 与以前相比,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是①商业市镇兴起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白银的广泛使用⑤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26.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到:“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27.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工比重适当 B.农业仅赖百工C.百工亦为本业 D.农工任其消长28. 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A.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井田制的破坏C.周王室的衰弱 D.诸侯的强大29. 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有①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生产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0.下面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A.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緍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
后又令“告緡”,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新编中国通史》(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9分)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年代年商税额指数995-998 400万贯 1001004-1008 450万贯 1131058 700万贯 1751064-1068 846万贯 2121077 879万贯 220(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分)(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4分)3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
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 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
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
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 ,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材料三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3分)(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5分)(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