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2024初二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范文
2024初二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变化》,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社会生活的变化》是2024年初二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人类社会生活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通过学习这个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变迁和进步,深入认识到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改变。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工业革命的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社会的进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能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我采用了教法:引导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讨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工业革命的意义。
同时,学法是:启发式学习法和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图表、图片和视频等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历史文献和案例,以便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我将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农耕社会和工业社会的特点,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同时,我也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以及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是怎样的。
环节二、探究新知我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过程,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影响。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6: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演变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6: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演变。
I. 明代的经济生活变迁明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局面,这主要得益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海运贸易。
尽管此时政治大乱,但是经济的繁荣还是得以保持。
但是当嘉靖开始对海洋贸易释放出一些不好的信号时,这个时期的经济生活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明朝初期,社会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税收也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到明朝中期,手工业和商业开始成为了经济重心,并且朝廷还规定了一些手工业的规定,使得这些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这些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交通和商业的发展。
但是在晚期,再次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例如矿税、马政、类税和长达30年的土地制约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II. 清朝的经济生活变迁清朝统治期间,经济和社会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在官员们的推动下,中国的手工业进一步发展,进出口贸易也持续增长。
营商制度的形成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清朝也采取了其他决策,例如开发草原,提高农业生产力等,各种政策集合在一起使得清朝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清朝时期许多政策都是有限度的。
以垄断为例,当局不惜使用封闭市场等措施来推广农业和商业,但是当这些措施导致科技落后并让资本市场枯竭时,这些措施就成为了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III. 总结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演变,虽然历经了许多风雨,但是都是十分精彩的,这也反映出了历代政治和经济决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对于我们而言,对这些历史发展过程的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同时也可以给我们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研究提供巨大的参考价值。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了我国在农业、工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课是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展变化的重要窗口,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使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要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要变化。
2.教学难点:对于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频、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课件。
3.史料: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史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4.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史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❶教学分析➷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曲中国梦把我们带回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
当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史后,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
总书记在参观《民族复兴》展览时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振兴民族工业、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导学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教师讲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展示课件)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学生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的发展阶段有: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3.教师出示:《张謇》《大生纱厂》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在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4.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有哪些?(展示课件)学生回答: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5.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萧条?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特点
总体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 特征 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
术差。 行业 特征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 特征 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1)表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
随堂练习
1.中国近代提出“实业救国”主张的是
( D)
A.詹天佑
B.侯德榜
C.严复
D.张謇
2.生活在100年前的上海人,不可能( C ) A.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B.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 C.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D.穿西装去电影院看电影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品教学课件
纺织业 面粉业
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760年左右
美国、法国 1800年左右
①德虽国然有了长足18的30年发左展右,但总的来
说还比较落后。
1919我国轻重工业比重图
②主要集中 在轻工业部 门、重工业 基础极为薄 弱。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 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 城市。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 酒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不平衡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 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小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以及主要原因
特点: 1)发展缓慢,道理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 , 2)发展不平衡,集中在轻工业 3)分布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上海、武汉) 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掠夺。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 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3、短暂的春天
根据材料及南教京材临找时出政“短府暂奖的励春和天保”护出工现商的原因。 材料一 辛亥革业命,的鼓成励功人,民冲兴击办了实封业建,制鼓度励,华使民族资产阶 级也一。度”受 各到 种鼓 实舞 业侨 省, 团在 成辛他体国 立亥们如内实革认雨投业命为后资公的:春,司推“笋…设动所纷…立(谓纷内实产出因业业现)部革。,命各者,今其时 材料二 一战期间(—1南91京4-临19时18政)府帝法国令主义国家出口中国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的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通过比较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依据历史资料及视频、图片等材料,利用小组演讲、短剧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境引入展示:张裕葡萄酒、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等“老字号”品牌图片;火车、轮船、电话、电报等图片。
引领: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
伴随着列强的步步入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
一些企业建立起来。
于此同时,曾被认为师:展示图片,用简单语言引领学生对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感知。
生;观看图片,关注现实,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等,也纷纷涌入中国。
设疑;这些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今天,让我们回望历史,亲自去寻找答案。
自主探究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部分。
师:指导学生做题,进行互查互纠,发现疑难,予以指导、帮助。
生:在课本上标注答案,填写知识结构。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篇章一:经济领域新气息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1】阶段阅读教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目前三段内容,按照要求填表。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发展阶段阶段特征主要成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至清末产生发展兴办实业高潮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填表。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优质课教案_0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5课。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讲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另外一部分讲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看似两个割裂的内容,实际上有共通之处。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涌入中国,促使中国社会发生种种变化,很多人从中看到了商机,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从而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而这种经济的变化也引发了社会生活,包括人们的出行方式、生活习惯、思想领域等的变化。
所以,在整合教材的时候,应该可以将这两者融合成一个整体,便于教学过程的流畅与一脉相承。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对于呈现的史料也能进行分析,所以在课堂中可以适当运用史料进行有效讲解。
经过一年来适应初中生活,初二的学生基本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领悟,因而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有新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建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
2.依据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材料,利用小组合作等形式,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与当代结合,认识在不同的社会性质之下,民族企业发展不同的原因,认识到只有国家独立,民族企业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突破方法:以小见大。
利用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发展历程作为例子,结合近代不同时期,来为学生呈现,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教学难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突破方法:利用图表、填空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知识。
制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折线图,来呈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精品教学课件
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向
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
化
【回顾总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学习目标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短暂的“春天”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主战场位于欧洲, 英、法、美、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战争……由 于战争期间欧洲各国工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食品、被服 等物资很多需要依赖进口,民族企业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 机,积极对外出口,面粉、棉纱等远销海外,销量猛 增……如棉纱由1916年的1.3万担上升至1920年的7万担。
材料一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侵 占。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废墟,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 布机及2/5的粉磨被破坏。
——摘编自《史学研究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中的运用研究》等资料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 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 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 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 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学习目标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萌芽阶段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 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 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 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导学【单元线索建构】【历史坐标】【核心素养透视】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2、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播放视频:民国时期的实业了解概况。
状元实业家代表---张謇人物介绍。
3、短暂的春天(阅读课本121页第一二段回答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1)内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阅读材料分析其受挫的原因“而中国作为初级产品的主要供应者就处在有利的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
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
1913年工业投资额为4988万元,1920年达到15522万元。
1913年机械输入总值为800万两,1921年竟达到5700万两。
但这一时期发展较快的仍然是纺织、面粉、卷烟等轻工业。
在此时期,由于国内市场的资金需要,中国的新式银行也得以兴起。
但从1922年开始,棉纺业等行业出现了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由此终结。
”结论:(1)内因:民族工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外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5、合作学习一:根据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小组制作折线图6、合作学习二:根据图文史料,认识发展特点(1)特点:轻工业多、重工业少(2)沿海、沿江多,内地少。
板块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2、体现出追求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堂实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内容。
2. 理解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讲解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改变,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这个时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准备】1. 大屏幕电视或多媒体教室投影仪。
2. 课堂黑板和彩色粉笔。
3. 相关教学课件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由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初步告诉学生本节课属于历史类课程,接下来要学习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讲解(35分钟)1. 讲解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a. 讲解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包括农村、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变化,以及政策政策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b. 讲解我国社会的变化,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婚姻观念、工作观念和家庭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教育制度的变化对人们的影响。
c. 讲解我国文化的变化,包括文艺作品的题材、体裁和审美标准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文化产业的崛起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分类讲解经济和社会变化的影响和改变,鼓励学生发言,反馈自己的观点。
三、互动交流(10分钟)1. 提问:你们觉得改革开放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和改变?2. 学生逐一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和交流,形成一个互动交流的氛围。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解和掌握。
2. 教师简要讲解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对下一节课产生期待和兴趣,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说课稿
第25 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说教材:本课属于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第25 课,主要内容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本课一方面起到了总结近代中国政治背景的作用,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生活,为下一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学习奠定基础。
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积淀,有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和自信心,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但对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重要的近代企业以等知识不太了解。
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适度的压力、不断的成功是产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史料,并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说教学目标:1.了解张謇办实业的经历、影响和结局,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3.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化改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说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说教学难点: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说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探究法。
说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PPT展示学生熟悉的品牌手机照片提问,知道这些手机的品牌吗?你们家长都使用过这些品牌吗?我们再来看一组2016 年的手机销售数据。
P PT演示,这些品牌的手机都是我们中国制造的,是我们的民族品牌,看来大家都很支持国货,热爱自己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制造的不仅赢得国人的信任与厚爱,还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篇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课文。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内容,学生可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具体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5课。
教材主要通过以下内容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生活方式的变化、科技教育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政策可能还比较陌生,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阐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掌握相关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要变化。
2.教学难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等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视频资料。
4.图片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重要时刻,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邓小平南巡等,引导学生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
2.运用大量的图片、文字等史料,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3.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展示一些“老字号”品牌的图片以及火车、轮船、电报等近代先进交通通讯工具。
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在近代却被西方列强欺压蹂躏。
伴随着列强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
全聚德烤鸭、同仁堂药业等企业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被认为是“奇技淫巧”的各项发明,如火车、电话、电报也纷纷涌入中国。
这些我们熟知的“老字号”品牌,在近代中国曾经历了怎样的风雨?火车、电话、电报等交通通信工具,又是如何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回望历史,亲自去找寻答案。
自主学习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2.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又有什么特点?探究新知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 题目释疑:什么是民族资本主义?哪一历史事件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引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产生。
并出示材料加以说明。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第二阶段——初步发展。
展示并介绍张謇生平,用张謇日记中的一句话“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体现张謇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展示材料“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在实业”由此得出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材料二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 19 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 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 年前后,他 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却 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
材料三
材料四:
礼节变化 称呼变化
“革命”前 叩头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答案:D
(2019·安徽)梁秋实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 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经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磕 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
大人、老爷
“革命”后 鞠躬、握手 先生、君、同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张謇想如何救国?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
遇到了哪些困难?
“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困难:缺资金、缺技术; 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 1916 年前后他的企 业最为红火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我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 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时 机;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救国思潮 的推动以及爱国心的驱使等。
(3)说说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哪些新变化?
近代火车传入中国,人们出行可以坐火车;人们可以 看中文报纸;男子可以穿新式服装——中山装、女子 可穿旗袍。
(4)材料四中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
★ 中考链接
感受考场,实战演练
(2019·江苏)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优质课教案_3
《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从蔡元培三次婚姻看社会习俗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社会习俗,又称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社会中,社会人群所约定俗成的、模式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域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生活方面形成的共同习惯。
社会习俗普遍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课从蔡元培一生经历的三次婚姻看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学情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对辛亥革命等相关近代史知识有所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微课,展示反映社会习俗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历史情景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增强他们对历史的亲切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特点,正确看待中西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特点,正确看待中西文化。
【教学资源】微课;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蔡元培的图片,引导学生介绍蔡元培并回顾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
2、介绍蔡元培一生历经了三次婚姻,见证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1)1889年第一次婚姻:中国旧式传统婚礼(2)1902年第二次婚姻:中西合璧(3)1923年第三次婚姻:现代文明式二、观看微课:《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根据看到的微课填写以下表格:民国前民国后发辫服饰缠足礼节称谓三、从蔡元培的三次婚姻看近代社会习俗变化:(通过图片、史料进行分析):第一次:中国旧式传统婚姻材料一:“双喜临门”:1889年蔡元培考中举人,同年父母为他举办了婚礼,迎娶了王昭,但在婚礼前,蔡元培从未与王昭见过面。
材料二:蔡元培的婚礼经过了“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俗称六礼。
”请回答:从材料来看,(1)你觉得从未见过面的两人为什么能结婚呢?(2)你想象一下他们的婚礼是怎样的?(主要从礼节、服饰打扮方面)第二次:一幅画结缘作画人,演说会代替闹洞房材料四:蔡元培看到一幅工笔画,线条秀雅,书法有功底,打听到作者是黄仲玉,她出身书香世家,不缠足,有才识,蔡元培赶紧请朋友从中撮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认识到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活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由现在的民族企业华为公司创造的业绩导入。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指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创立的工业企业。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自主学习梳合作探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学生自主环节)。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它们资金
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学生合作探究环节
【探究一】依据张謇的大生纱厂的兴衰,分析我国民族工业兴衰的原因。
结论:兴的原因:(1)“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2)辛亥革命的推动(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3)“一战”的影响(或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探究二】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结论::(1)总体上比较落后(2)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3)从地区上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学生自主环节)。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二)学生合作探究环节
【探究一】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结论:原因:(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同时期的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特征
社会生活的变化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
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 D.造船业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
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
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D.铁路沿线地区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洋务运动期间
5.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禁止缠足
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