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石膏像写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大学石膏头像写生教案设计

大学石膏头像写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膏头像的基本知识,掌握石膏头像写生的基本技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石膏头像的基本知识。

2. 石膏头像写生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1. 石膏头像的透视关系。

2. 石膏头像的明暗处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石膏头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石膏头像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石膏头像?石膏头像有什么作用?二、讲解1. 教师讲解石膏头像的基本知识,包括石膏头像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2. 教师讲解石膏头像写生的基本技法,包括构图、线条、明暗、透视等。

三、示范1. 教师现场示范石膏头像写生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石膏头像写生的步骤和方法。

2. 教师讲解在写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构图、线条、明暗、透视等。

四、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石膏头像写生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写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点评与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石膏头像写生的要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石膏头像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石膏头像写生过程中的表现,如构图、线条、明暗、透视等。

3. 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满意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1. 石膏头像图片、视频等。

2. 石膏头像写生工具,如画板、铅笔、橡皮、炭笔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石膏几何体写生教案

石膏几何体写生教案

石膏几何体写生教案教案标题: 石膏几何体写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石膏几何体的特性和用途。

2. 学习如何观察和描绘石膏几何体的形状和细节。

3.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1. 石膏几何体模型(例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素描纸和铅笔。

3. 色彩工具(例如彩色铅笔、蜡笔或水彩颜料)。

4.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石膏几何体的定义和常见的种类。

2. 解释石膏几何体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主体:3. 展示不同种类的石膏几何体模型,并鼓励学生观察其形状、边缘、角度和纹理等细节。

4. 引导学生使用铅笔在素描纸上绘制他们所观察到的石膏几何体。

教师可提供一些绘画技巧和指导,例如如何捕捉几何体的比例和透视关系。

5.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线条和阴影技巧来表达石膏几何体的形状和质感。

6.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以及各自的创作思路和技巧。

拓展:7.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彩色工具为他们的石膏几何体作品增添色彩。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基本的色彩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色彩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8. 引导学生思考石膏几何体在不同背景下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雕塑创作等。

鼓励学生尝试将石膏几何体与其他艺术元素结合,创作出更具创意和个性化的作品。

总结:9.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石膏几何体写生对于学生艺术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

10. 鼓励学生继续实践和探索石膏几何体写生,并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经验。

评估: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作品表现,并提供个别反馈和建议。

12. 可以布置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石膏几何体写生,并提交他们的作品以供评估。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石膏几何体来提高他们的艺术技巧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大学石膏头像写生教案模板

大学石膏头像写生教案模板

课程性质:绘画基础课程授课对象:美术专业学生课时安排:共8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石膏头像写生,使学生掌握人像的基本造型结构、比例、透视、空间和光影变化等写实绘画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绘画态度和良好的绘画习惯。

教学内容:1. 石膏头像的基本知识2. 石膏头像的观察方法3. 石膏头像的绘画步骤4. 石膏头像的光影处理5. 石膏头像的构图与比例6. 石膏头像的透视原理7. 石膏头像的绘画技巧8. 石膏头像作品欣赏与分析教学重点:1. 石膏头像的观察方法2. 石膏头像的绘画步骤3. 石膏头像的光影处理4. 石膏头像的透视原理教学难点:1. 石膏头像的透视原理2. 石膏头像的光影处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石膏头像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石膏头像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分析石膏头像的审美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示范1. 教师现场示范石膏头像的绘画步骤,包括构图、比例、透视等。

2. 教师讲解石膏头像的光影处理技巧,让学生了解光影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进行石膏头像的写生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第二课时一、课堂回顾1. 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生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二、教学示范1. 教师继续示范石膏头像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运用、质感表现等。

2. 教师讲解石膏头像的透视原理,引导学生掌握透视规律。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继续进行石膏头像的写生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绘画中的错误。

第三课时一、课堂回顾1. 回顾前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生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二、教学示范1. 教师示范如何处理石膏头像的光影效果,强调光影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重要性。

2. 教师讲解石膏头像的构图与比例,引导学生掌握构图原则。

大学石膏像写生教案

大学石膏像写生教案

课程名称:素描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大学美术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石膏像的基本结构、比例关系和透视规律。

2. 培养学生对石膏像的观察和审美能力,提高素描造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与表现能力,严谨造型能力,以及审美及艺术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1. 石膏像的基本结构、比例关系和透视规律。

2. 石膏像的观察与审美能力。

3. 石膏像的素描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1. 石膏像的透视规律。

2. 石膏像的整体观察与表现能力。

3. 石膏像的审美及艺术的表现力。

教学用具:1. 石膏像(如:头像、半身像等)2. 素描纸3. 素描铅笔4. 擦笔5. 铅笔刀6. 素描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石膏像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学生欣赏石膏像作品,了解其造型特点。

二、基本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石膏像的基本结构、比例关系和透视规律。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石膏像的观察和比较,加深对石膏像结构的理解。

三、石膏像写生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石膏像进行写生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写生过程中的错误。

3. 学生总结自己在写生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作品点评与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生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石膏像写生的技巧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幅石膏像写生作品。

2. 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石膏像写生作品,评价其造型能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美术教案石膏像写生

高中美术教案石膏像写生

高中美术教案石膏像写生第一篇:高中美术教案石膏像写生课题:石膏像写生课时:1课时课型:绘画课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通过石膏像的写生,掌握人物造型的基本规律,学习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艺术表现方法。

理解所描绘的对象的解剖结构、形体结构,整体观察对象,掌握局部和整体统一的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准确地表现具体对象的比例、动态、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石膏像写生基础知识,为以后进一步画好真人头像打基础。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概括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艺术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完成石膏像的立体塑造,把握住整体关系。

教学难点:真正理解对物象结构的空间构造。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直观与讨论相结合。

1.教法:讲授、示范、课堂作业评解。

2.学法:观看演示。

教具准备:幻灯片,优秀学生作业,铅笔,素描纸。

学具准备:铅笔,素描纸,小画板。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2分钟)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维持课堂秩序。

二:引入新课:(3分钟)这节课我们通过对石膏像的写生来学习了解人物造型的特点与规律,掌握表现形体面和整体立体特征的严谨技法;体会形象的美感和性格特征,用绘画表现精神。

接下来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幅作业。

(向学生展示作业)三:讲授新课:(30分钟)(一)膏像素描训练的意义石膏像写生训练的意义在于学习和掌握空间中形体结构的塑造、以及对整体观察、整体推进学习方法的掌握。

还有对画面节奏、韵律、形式感的把握。

在造型能力方面偏重于对自然物象地把握(并不是如实描摹),而不是运用绘画语言自如的构造画面。

(二)石膏像素描阶段要树立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基本形无论石膏像多么复杂,都要首先把它看成是由头、颈、胸等几个不同形状的基本几何形的组合,头发、五官、面部等是依附在这几个大基本形上的小基本形。

2、形体结构石膏像是由多个不同形体相互穿插组合而成。

大西美术教案:石膏写生表现的造型感

大西美术教案:石膏写生表现的造型感

一、教案基本信息《大西美术教案:石膏写生表现的造型感》适用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大西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膏模型的基本特征和造型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石膏模型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石膏写生,体验造型艺术的乐趣,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石膏模型的基本特征:质地、颜色、形状等。

2. 石膏模型的造型方法:切割、打磨、拼接等。

3. 石膏写生的技巧:观察、比例、构图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展示石膏模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膏模型的特点。

2. 讲解:介绍石膏模型的基本特征和造型方法,讲解石膏写生的技巧。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石膏模型的过程,展示制作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石膏模型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石膏写生的构图和比例问题,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3. 练习:学生进行石膏写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造型准确、观察细致、表现力强等。

2. 学生参与度:积极参与讨论、提问、练习等。

3. 学生对石膏模型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描述石膏模型的特点,掌握基本的造型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西美术》2. 教具:石膏模型、切割工具、打磨工具、拼接工具等。

3. 参考资料:石膏模型图片、视频教程等。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选择一个进行石膏写生练习。

2. 课程拓展:邀请专业的雕塑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雕塑艺术。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评价,一部分是成果评价。

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大学石膏头像写生教案

大学石膏头像写生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悉石膏头像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素描基础技能。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石膏头像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石膏头像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石膏头像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石膏头像的观察、分析、表现技巧。

教学难点:1. 石膏头像写生中形体结构的把握。

2. 石膏头像写生中明暗关系的处理。

教学准备:1. 石膏头像模型若干。

2. 素描画纸、铅笔、橡皮、画板、画夹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石膏头像写生的意义和作用。

2. 展示一些石膏头像写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步骤讲解1. 教师讲解石膏头像写生的基本步骤:观察、构图、起稿、刻画、调整。

2. 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石膏头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关系等。

三、示范与指导1. 教师现场示范石膏头像写生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教师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四、学生练习1.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进行石膏头像写生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石膏头像写生基本步骤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深入讲解与示范1. 教师针对石膏头像写生中的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如形体结构的把握、明暗关系的处理等。

2. 教师现场示范,展示如何运用技巧解决难点问题。

三、学生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继续进行石膏头像写生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练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培养创新精神。

石膏头像写生明暗—教案

石膏头像写生明暗—教案

教案
课题: 马赛明暗
课次3课次课程分类石膏头像练习
授课对象12岁以上班级中级C
关键词明暗
重点:马赛明暗关系的理解
难点:如何用线条来表现马赛的明暗
教学目标
1.知识点目标:
①了解马赛的明暗关系。

②认识马赛明暗交界线的穿插关系。

2.技能目标:
①合理运用线条,控制好用笔力度。

②初步了解构图,加强线条的虚实变化。

3.智慧目标:
观察日常生活物体的细节,用学的知识刻画出来。

课前准备
1、材料准备:素描纸、铅笔、橡皮、画架。

2、教学ppt;
上课流程
1 长线条画外形,要求概括,可以把眉弓、太阳穴、耳朵等连同外形同时勾。

2 眉弓、鼻子、下巴、体面交代一遍,对头、颈、胸的关系进一步明确。

在行基本无误的情况下,慢慢加重体面的转折线,线随结构画。

3 暗部明暗调子简单概括点,使结构丰富一些,对暗部结构做充分的交代。

对交界线做强调,使体面转折更明确。

4 继续加强主要的转折面,如眉弓、下巴以及后脑到脸部的体面转折,在线的虚实上拉开前后空间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膏像写生
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石膏像的写生,掌握人物造型的基本规律,学习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艺术表现方法。

理解所描绘的对象的解剖结构、形体结构,整体观察对象,掌握局部和整体统一的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准确地表现具体对象的比例、动态、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石膏像写生的基础知识;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课堂作业评解。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一、石膏像写生基础知识
(一)石膏头像造型
石膏像的头发、眉毛、眼珠和皮肤都是白色的,各个部分的质感相同,初学者更容易观察和表现,真人的五官则有不同的质感和固有色。

石膏像静止地摆在那里,一切造型因素都清晰地呈现在习画者眼前,可以对其进行长时间反复深入的观察、分析。

画好石膏头像,是为了进一步画真人头像打基础。

现在常用的石膏像,一般都是西方历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通过画石膏像,不仅能够学习掌握人头的五官忱置、各部位比例等知识,还可以从中感受到西方古典艺术刻意追求的外表美感与崇高精神内涵的
结合,这对初学者提高艺术品味有着重要意义。

虽然画好石膏像不是最终目的,但应该对这一阶段的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

现在我们失演示一下画一张石膏像的过程:(伏尔泰头像)
演示分析
通过以上过程,可以看到,写生石膏头像要求:首先要了解人头的骨骼肌肉的解剖知识,五官在头部的位置和比例,五官的形状特征,以及人头在各种角度的变化中五官位置产生的透视变化;其次要具备娴熟的排线变调技术,善于表现从亮到灰、从灰到暗,再从暗到灰、从灰到亮的渐变层次;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步骤。

重要的是在反复的写生实践中,养成正确的整体观察习惯,训练准确的目测力,培养并辨别明暗微妙差别的敏锐感觉。

大家知道,每画一笔都要经过眼眼看、脑子想、手去画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重复无数次才能完成一幅画。

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环节非常重要,应该在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强调在反复实践中养成整体现察的习惯,提向目测力和分辨力,这是针对“眼睛看”的,其目的是耍提高观察能力。

第二,熟记骨骼肌肉和五官位置及其透视变化规律:这是针对“脑子的”,其目的是提高理解能力。

第三,娴熟掌握排线技术,擅长画出各个方向的明度渐变,这是针对“手去画”的,其日的是要提高表现能力。

在这三个万面,解决“眼睛看”的问题,即提高观察能夕力,又是重中之重。

下面我们依次介绍。

(二)面部的体面转折
1、分面像面部是人头上最重要的部位。

要想以形传神,画谁像谁,必须准确地描绘面部:一般都先学画亚历山大分面像,这是为了方便初学者理解面部的体面关系而制作的专用教具。

它将人复杂的面部概括为苦干平由组成,使初学者容易理解人脸表面的起伏卯转折,为下一步画好复杂的曲面头像做准备。

2、从分面像到雕像画过分面像后,就要画亚历山大半切雕像。

将两者进行比较,不难发现:雕像的体面部是各种曲面组成,不再像分面假那样都是转折明确的平面。

因此明暗调子都是渐变的,面部的起伏转折都在微妙的明度渐变中显现出来,而不像分面像那样是突变的。

轮廓也都是曲线,不象分画像那样是直线。

初学者刚一接触时可能感到难以把握,但大家应该以分面像为参考,认真观察雕像表面的形状和起伏,运用已经学过的表现球体和柱体的技巧,尽可能将雕像画准确。

教具雕像的气质神态生动逼真,有骨有肉,是很好的艺术形象。

二、画法步骤
(一) “戴帽老人”画法步骤示范
1、确定天点、地点(极端点)
2、确定中间点
3、勾画轮廓
4、确定五官位置和形态
5、分面
6、加强对比度
7、黑白灰的深入
8、深人刻画
9、调整完成
(二)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
这里介绍的是写实方法,要求忠实地表现客观对象,但绘画在表现客观物象方面,无法与照相机相比,既然不能,也就没有必要一味地追求。

客观对象的精神面貌打动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要表现的强烈冲动,这是我们作画的动力。

在这种冲动的驱使下,作画时不由自主地强凋了某些部分,忽略了另外一些部分,甚至为了表现某种感觉而无意间变了形,因此不知不觉地就把个人的思想感情注入到作品中去了,使画与照片有了本质的区别。

这就叫作品的主观性。

这种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因人而异的。

所以,作画者在努力再现客观对象精神面貌的同时,必然会表现出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

由此可见,画面应该是客观对象与作者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作品中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哪个应该多些,哪个比该少些,视作者气质、性格的不同而显出差异。

不顾客观性只顾主观忙就容易画不像,过于强调客观件又容易画得机械呆板。

所以,作品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应该是统一的,应该画得既像客体,又有个人风格。

就主观来讲,表现欲来源于强烈的感觉,但仅凭感觉去画,只能停留在表现浮面的东西,还必须运用解剖透视知识,分析理解对象,才能
深人地表现。

这也就是常说的,把感性认识的水平上汁到理性认认的高度,使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致越来。

感觉就象—匹野马,理性是缰绳,失去理性,感觉就成了脱缰的野马。

不管画面像不像,只顾由着性了渲泄,这是应该反对的。

相反,单纯追求画得像,在理性压迫下没有了感觉,素描将变得枯燥乏味。

作画的时候只行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画面才能达到十观与客观的统一。

作业安排:
第一个作业:荷马或阿波罗石膏像写生
第二个作业:大卫或伏尔泰石膏像写生
第三个作业:拉奥孔石膏半身像
第四个作业:维纳斯或奴隶石膏全身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