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1
两伊战争(公元1980—1988年)
两伊战争(公元1980—1988年)两伊战争,是指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伊拉克和伊朗两个穆斯林国家之间的一场战争。
伊朗和伊拉克虽然都是穆斯林国家,但分属两个教派。
伊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属于什叶派;伊拉克约有一半居民属于什叶派,而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却属于另一个教派——逊尼派。
伊拉克总统侯赛因与伊朗领袖霍梅尼之间积怨很深。
1975年,侯赛因曾下令驱逐在伊拉克流亡的霍梅尼。
霍上台后,把“推翻伊拉克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当成行动目标。
民族纠纷也使这两个国家的积怨加深。
伊朗主要是波斯人,伊拉克主要是阿拉伯人,两国境内均有数百万库尔德人,双方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进行反政府的活动。
所有这些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两国关系越来越紧张。
从1980年4月开始,两伊边境地区便时有冲突。
8、9月间冲突规模已发展到战争的边缘。
伊拉克要求伊朗军队退出大、小通布等3岛,归还占领伊拉克边境的1300平方公里土地,阿拉伯河重归伊拉克控制。
伊朗则宣布“不放弃一寸领土”。
在9月上旬的冲突中,伊拉克占领了伊朗霍拉姆沙赫尔附近地区约210平方公里的土地。
9月22日,伊拉克总统侯赛因下达了对伊朗的这事目标发动“威慑性打击”的命令,拉开了战争的帷幕。
这天中午,伊拉克出动大批飞机轰炸备黑兰附近机场及设拉子、沙鲁希、大不里士、克尔曼沙赫和阿瓦士等地的机场和空军基地,还轰炸了炼油中心阿巴丹等地的石油设施。
伊朗军队不甘示弱,陆海空三军于当天下午一齐出动,进行猛烈反击:伊朗的“鬼怪”式战斗轰炸机袭击了伊拉克的两个空军基地;炮兵击落伊拉克飞机6架,海军击沉伊拉克导弹炮艇4艘。
23日清晨,伊拉克集中两个多装甲师的优势兵力,重点攻打北线的席林堡,并很快占领该地区。
此后,伊拉克部队沿边界线分三路向伊朗境内推进:北线从伊朗边境城市席林堡攻击前进;中线向梅赫兰和提斯孚尔等战略要地进攻;南线重点围攻伊朗石油主要产地胡齐斯坦省的3战略要地——炼油中心阿巴丹、重要港口霍拉姆沙赫尔和省会阿瓦士。
【高中历史】两伊战争PPT课件1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3.概况 (1980—1988年)
爆发:1980年9月,伊拉克对伊朗发动突然袭击 战争的三个阶段: 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 “袭船战”、 “袭城城”、 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 甚至使用化学 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 武器
结束:1988年8月,两伊宣布停战。
3.战争影响
①残酷的战争不仅影响了两国的经济,而且造成了经 济的全面倒退; ②战争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了极大的阴影; ③两伊战争还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 ④两伊战争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两伊战争
轰 炸年 了月 巴 格日 达, 居伊 民朗 区空 军 1980 9 24
在两伊战争期间被炸毁的伊朗 阿瓦士市街道和房屋 族武两 父器伊 亲杀战 和死争 他的期 怀一间 里名, 的库被 孩尔化 子德学 兵滚方两 隔滚的伊 岸,油战 观荷库争 望枪在期 的燃间 伊烧, 拉,伊 克浓朗 士烟南
两伊战争
1987年7月20日,联 合国安理会通过第598 号决议,要求伊朗和 伊拉克实现停火
1988年8月20日,伊拉克 居民庆祝两伊于当日正式 实现停火
两伊战争
在两伊战争结束后,一 名获释的伊朗战俘与家 人拥抱痛哭。
2002年7月21日,伊拉克 和伊朗交换了两伊战争中 两国死去士兵的1736具遗 骨后,一名伊拉克妇女伏 在丈夫的棺材上痛哭。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两伊战争简介
两伊战争简介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
两伊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从1980年至1988年,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
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为边境纠纷。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两伊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两伊战争分析中文名称:两伊战争参战部队:伊朗伊拉克战争结果:两败俱伤时间:1980年地点:阿拉伯河人物:霍梅尼萨达姆;侯赛因两伊战争详情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
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
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
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
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
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
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
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
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
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
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
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
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
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
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
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
两伊战争
第三阶段
• 第三阶段从1984年4月直到战 争结束,双方互有攻守,地面 战场基本保持僵持,战争成为 了消耗战。
战争结束
• 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 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 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 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 但 两伊战争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 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 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 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 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
陆军
海军 空军
战争进程
• 两伊战争的地面战 争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 争爆 发后开始到1981年9月伊朗展开阿 巴丹反击战为止,这一阶段 伊拉克陆军入侵伊朗, 战争多在伊朗境内 进行。
第二阶段
• 第二阶段,从1981年9月到1984年 3月伊朗数次攻击结束为止,这一 阶段伊 朗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完 成了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变, 将战役从伊朗境内转移到伊拉克境 内,一度威胁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 达。
两伊战争
•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 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 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 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 绵延1200千米,长约100公千米的阿拉伯河 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 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 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 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 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 派。
战争起因 •1.边境纠纷 •2.宗教矛盾 •3.民族仇恨
开战前的军事力量对比
国家 伊拉克 19万人 预备役25万人 坦克2200辆 火炮3000门 4千人 船只40多艘 2.8万人 450多架飞机 100架直升机 伊朗 正规军30万人 伊斯兰革命卫队9万人 预备役30万人 坦克1700辆 大炮1000门以上 2万人 船只80多艘 7万人 450多架战机 500架直升机
高中历史 第6课 两伊战争
第6课两伊战争[目标导航]一、矛盾重重的邻国1.领土问题:其焦点集中在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上。
2.宗教问题:什叶派、逊尼派的矛盾加剧了两个国家的紧张关系。
3.民族矛盾:双方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活动。
4.大国插手: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受到大国的关注。
5.个人因素:萨达姆和霍梅尼的个人恩怨。
易混易错伊斯兰教两大教派在对宗教教义的解释上存在不同,对政权的态度也不同。
什叶派更推崇和信奉宗教领袖,而逊尼派更愿意服从政权。
二、两伊战争的经过1.爆发:1980年9月,伊拉克首先对伊朗发动大规模进攻,两伊战争爆发。
2.经过(1)相持阶段:1980年底到1981年9月,双方展开拉锯战。
(2)伊朗反攻:1982年伊朗反攻进入伊拉克境内,伊拉克发动“袭船战”,并使用化学武器。
3.结束(1)大国干预:苏、美等国相继以油轮护航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
(2)联合国调停: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
(3)停火:1988年8月,伊朗接受联合国决议,两伊终于实现停火。
思维点拨1.两伊战争打成了持久战和消耗战,结果是两败俱伤,又为大国干涉提供了条件,严重影响了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2.两伊战争最终结束的主要原因,一是联合国的调停,二是双方都被长期的战争拖得精疲力竭。
三、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1.交战双方(1)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
(2)战争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的阴影,短时间内难以抹去。
2.地区局势:使中东国家分裂成支持伊朗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并导致了新一轮军备竞赛。
3.国际关系(1)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2)导致世界石油价格暴涨。
归纳总结冲突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到灾难性破坏。
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认识到: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应当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在解决两国矛盾时,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原则,平等协商、互相谅解、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
1980年两伊战争始末【优质】
两伊战争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
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
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
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两伊战争两伊战争,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
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臵上都属于西亚。
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夏特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外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
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
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
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
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
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
两伊战争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
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两伊战争概述
两伊战争概述历史与地理背景伊拉克伊拉克除了东北部的扎格洛斯(Zagros)山脉之外,境内大部分是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所冲积成广大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
除此之外,两河流域下游区、现通称为库兹斯坦(Khuzestan)地区的地下,储存了大量的石油与天然气,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巨大油田区。
但也由於美索不达米亚太平原几乎无险可守,加上人口、粮食生产及石油等资源引人窥伺,因此这里自古以来便常遭到外族的入侵。
现居住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主要是阿拉伯人,另外还有五分之一强的库德人,主要分布在北部。
宗教上伊拉克主要属于回教中的主流派(Sunni逊尼派),但因多数统治者并不仰赖神权政治、长期被否定宗教的社会主义政党所统治,加上教育的普及,伊拉克人对宗教相当漠然。
1519年后此区归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控制,直到一战结束后被英国划归托管地;1932年伊拉克独立,但这个英国掌控的王室政府在1958年被推翻后才算真正的独立。
经过多年的政争与内乱,由巴斯党(Baath Party)夺得政权,1975年结束长达15年的库德族内战后才逐渐安定。
此时伊拉克不过是个中东小国,国防战力相当低落,但藉由石油收入短短数年内兴起为中东地区一强。
1980年战争爆发时,伊国际关系方面,由於苏联在库尔德族内战时予以许多协助,因此伊拉克的立场亲苏。
但伊拉克与其他国家也保持一定关系,因为视库兹斯坦区域为该国传统领土,因此与伊朗及科威特间关系交为紧张。
伊朗伊朗是中东历史强国波斯的发源处,地理上由巨大的山脉及山间盆地群所构成的高原,平均高度海拔900到1500公尺间,有1/6的土地是沙漠,仅里海周围与波斯湾沿岸有较大的湿润平原,特别是库兹斯坦。
经济方面基本上是半农半牧,近年来则以石油输出为主,但开采不如库兹斯坦的平原区油田。
文化方面,伊朗的前身波斯在西元前6世纪建立庞大的帝国,此后就一直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势力。
西元7世纪波斯被阿拉伯人征服后成为回教文化圈的一员,但因为回教初期的内乱造成回教世界的大分裂:波斯区域成为拥护号称先知穆罕默德神圣血脉的少数派(Shi’ite什叶派)活跃区域,此后在回教世界中可说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两伊战争
比较项
两伊战争
印巴战争
背景 原因
相 经过 同 点 影响 国际 特点
都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背景下;战争双方 之间都有领土之争、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英、 美、苏等大国利用这些矛盾进行干预,企图控制 这些地区 背后都有美苏大国的插手 都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双方损失惨重,且没有一 方取得决定性胜利 安理会都曾作出要求停火的决议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爆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 突
(2)伊朗反攻:1982年7月,伊朗军队突破伊拉克 防线,进入伊拉克境内,占领了伊拉克领土。 伊拉克发动了举世震惊的“________”,并在 袭船战 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 安理会 3.结束:为制止两伊战争,联合国________于 1987年7月一致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 但伊朗拒绝接受,之后,双方对对方主要城镇 发动导弹“袭城战”;1988年8月,伊朗接受联 合国决议,两伊终于实现停火。
二、两伊战争的经过
1.爆发:1980年9月,_________首先对伊朗的 伊拉克 一系列目标发动大规模进攻,两伊战争爆发。 2.经过 (1)相持阶段:①时间:1980年底到1981年9月。 ②过程:伊拉克的陆海空军分三路向伊朗境内 大举进攻,并在短时间内占领了伊朗大片领土, 但伊拉克军队的攻势并没有持续很久,双方军 队在战场上进行拉锯战,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1.对交战国 (1)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 退。 (2)战争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的阴影,短时间难以 抹去。 2.对地区局势:造成了_____国家分成支持伊朗 中东 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 并导致了新一轮军备竞赛。 3.对国际关系: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 创造了条件。
温故而知新谢谢欣来自!【探究核心问题】比较项 两伊战争 印巴战争
两伊战争的起因有几点 两伊战争简介
两伊战争的起因有几点两伊战争简介本文导读: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
1979年2月,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以宗教领袖霍梅尼为代表的什叶派穆斯林上台执政。
伊拉克是什叶派发源地,占人口55%的什叶派穆斯林中反政府势力活跃,从而成为伊朗输出革命的首要目标。
伊拉克国富兵强,积极谋求海湾地区霸权,企图趁霍梅尼政权立足未稳之际对其进行打击,以消除所面临的威胁并彻底解决边界争端。
两国关系日趋紧张,边境冲突加剧。
战争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两伊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第一阶段,伊拉克全面进攻,伊朗组织边境防御和反攻。
1982年2月,伊朗发展反攻势头,伊拉克被动挨打。
1984年开始,双方展开地面拉锯战,加强空中与海上袭击。
第四阶段,1988年,伊拉克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再次攻入伊朗境内。
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
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化学武器。
2015年9月22日,伊朗举办纪念两伊战争爆发35周年盛大阅兵式。
战争起因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不久,战局发生转变,1982年之后,伊朗侵占了伊拉克的领土,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
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
第四阶段伊拉克实施短暂的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
两伊战争的起因纷繁复杂,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边境纠纷;既有两伊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有国际影响的推动作用;既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仇恨,也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问题有关。
两伊战争
【探究核心问题】 两伊战争与印巴战争有什么异同点? 比较项 领土 之争 两伊战争 伊拉克称霸(阿拉伯河主 权归属问题) 印巴战争 英国“分而治之”造成的 (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不 同 点
战争 经过
持续8年,停战后没再 发生
三次战争,以后小规模武 装冲突不断,直至今天心问题】 两伊战争与印巴战争有什么异同点? 比较项 两伊战争 印巴战争
2.宗教矛盾;
• 3.民族矛盾:双方支持对方国内 1990年,萨达姆派军队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战争爆发 的库尔德族人反政府活动; 的危险作出反映,统一有 后,联合国随即对伊拉克采取全面制裁。 1937年4月出生在萨拉赫丁省提克里特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 不道德想法的阿拉伯民族, • 4.大国插手:战略位臵重要、丰 萨达姆一直严密地控制着政权。美军2003年4月9日占领伊拉克 丧父,靠叔父抚养成人。萨达姆18岁就积极投身政治运动,20岁 是英雄的伊拉克军队必须 富的石油资源; 首都巴格达后,包括萨达姆父子在内的伊拉克前高官突然集体“蒸 加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并很快跻身复兴社会党领导人之列。 完成的使命。我们的雄心 • 5.个人因素:萨达姆和霍梅尼的 发”。 4月11日,美军发布“扑克牌通缉令”,55名伊拉克前政 1960年萨达姆在开罗大学攻读法律。此后,他在复兴社会党内的 府高官榜上有名。在美军和伊各政治派别的合力围捕下,萨达姆的 职务迅速提升。1969年,他当选为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 甚至超出阿拉伯民族广阔 个人恩怨; 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7月22日被美军打死。“扑克牌通缉令”上的 成为伊第二号人物。 的地平线,伊拉克将用自 • 6.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 大部分伊前政府高官已先后被捕、自首或被打死。驻伊美军曾悬赏 1979年,萨达姆登上总统宝座,同时还担任伊拉克革命指挥委
两伊战争
2.对中东格局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阿拉伯世界对两伊战争持不同的态度,大致形成了三个阵营。 三个阵营是:第一,支持伊拉克的阵营:约旦、摩洛哥、北也门 和以沙特、科威特为首的海湾六国或明或暗地支持伊拉克;第二, 支持伊朗的阵营:叙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南也门等国公 开支持或倾向于伊朗;第三,保持中立的阵营:埃及、突尼斯、 苏丹、黎巴嫩、土耳其等国和巴解组织则保持中立,积极斡旋于 两伊之间,防止以色列获渔翁之利。 • 两伊战争推迟了和平解决中东阿以争端的进程,刺激了中东 各国对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伊拉克在 这场竞赛中曾略占上风,以至很快忘却战争教训,两年后居然又 武装入侵科威特。 • 世界两个产油大国之间的战争对中东和世界石油经济造成了 严重的破坏,双方竭力摧毁对方的石油设施,导致石油供应紧缺, 油价飞涨,演变成了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触发了西方世界新的 经济危机。 •
MERCI! !
两伊战争
万丁
CONTENTS
背景介绍 两伊战争的源起 两伊战争的遗产
一、背景介绍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又称为第一次海湾 第一次海湾 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 战争 第一次波斯湾战争 , 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 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 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 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 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 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争 中受到严重损失 。
4.两伊领导人的因素:个人恩怨和个性冲突 • 第一,个人恩怨。霍梅尼因从事反国王运动而于1964年 11月被伊朗国王驱逐出国,在伊拉克度过了14年的流亡 生活。他虽身居国外,却是伊朗反国王运动公认的精神 领袖和政治领袖,而且在伊拉克什叶派中也很有影响。 1978年伊朗再次出现反国王运动高潮时,萨达姆与巴列 维达成协议,以煽动伊拉克什叶派叛乱的罪名将霍梅尼 驱逐出境,霍梅尼被迫流亡巴黎。从此,霍梅尼与萨达 姆结F深仇,他把“萨达姆·侯赛因及其异教徒的复兴党” 列为他的第三大仇敌(仅次于巴列维国王和“美国魔 鬼”)。 • 第二,两伊战争也带有两国领导人明显的个性色彩:扩 张、好斗以及极强的民族主义意识。战争前夕,霍梅尼 和萨达姆都登上本国最高权力宝座,使国家内政外交带 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强化了两个极权国家之间的冲突。
高中历史两伊战争
各自有利条件: 伊朗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出口大国;兵力和武器与伊拉克不
相上下;可以得到苏联的帮助;国内民族成分和宗教信仰比较 单一,霍梅尼新政权鼓动起宗教狂热。
两伊国内复杂的宗教纷争。
伊朗宗教领袖 霍梅尼试图将他领 导的伊斯兰原教旨 主义运动推广到整 个中东地区。
1979年初,霍梅尼领导了一 场“伊斯兰革命”。伊朗 2500年的君主制度被(巴 列维国王)推翻,代之以 原教旨主义的社会文化。
霍梅尼不但在伊朗推行革
命,也试图将伊斯兰革命 输出到其他伊斯兰教国家。 这引起了伊拉克的担忧, 因此,伊拉克强烈压制本 国的什叶派穆斯林。
1、两伊战争的特点 2、两伊战争发生的原因 3、两伊战争的经过(三个阶段) 4、两伊战争的影响 5、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伊朗国旗
伊拉克国旗
战争概况
伊朗称这场战争为“神圣抗战”或“伊朗 革命战争”。历史上也称此战为“第一次海湾 战争”或者“第一次波斯湾战争”。
时间:1980年9月22日─1988年8月20日 地点:两伊边界地区 伤亡:伊拉克——375,000人以上
随堂练习
1、两伊战争爆发,两国争执的焦点问题:
A、领土 B、民族 C、宗教 D、经济
2、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②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
③美国侵略越南
④两伊战争爆发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③①④
3、两伊战争对中东局势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两伊战争
战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伊朗伤亡和被俘10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 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石油产量由战 前的600万桶下降到战后的200万桶。 伊拉克也损失惨重,伤亡和被俘人员48万人,损 失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 石油产量由战前的360万桶降到战后的260万桶,石油 收入不及战前的20%,战争给伊拉克带来的直接经济损 失达2400多亿美元,使伊拉克的经济发展至少推迟了 20到名获释的伊朗战俘与家 人拥抱痛哭。
2002年7月21日,伊拉克 和伊朗交换了两伊战争中 两国死去士兵的1736具遗 骨后,一名伊拉克妇女伏 在丈夫的棺材上痛哭。
五、地区冲突的原因与教训(以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为例)
1.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 ①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 ②领土(能源)争端 ③宗教冲突 ④民族矛盾 ⑤国家领导人的地区霸权主义 ⑥大国力量的介入 2.地区冲突产生的教训:
宗教矛盾
伊朗和伊拉克都为伊斯兰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伊朗 的伊斯兰教徒以什叶派为主,伊拉克虽然也是什叶派穆斯 林占多数,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却是逊尼派。伊朗伊斯兰革 命胜利后,其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 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号召伊拉克民众推翻萨 达姆的政权。由于霍梅尼曾被流放在伊拉克,在当地什叶 派穆斯林中有不小威望,他的号召对萨达姆的统治构成了 一些麻烦。什叶派穆斯林聚集的伊拉克南部爆发了一些反 政府武装骚乱的事件。这也增添了萨达姆对他的个人仇恨。 而历史上,伊拉克为什叶派发源地,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伊 朗什叶派不满于伊拉克逊尼派大权在握的现状,同样令他 们不满意的还有伊拉克并非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 教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并不像伊朗那样重要。其他阿拉伯 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 区扩散,暗中支持伊拉克,间接加强了萨达姆入侵伊朗的 信心
第6课 两伊战争1
第6 课两伊战争一、矛盾重重的邻国:【领土争端、宗教争端、民族纠纷】 矛盾重重的邻国: 领土争端、宗教争端、民族纠纷】 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2000 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
公元前 2000 年先后建立被誉为“ 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的巴比伦王国、 年先后建立被誉为 “ 四大文明古国 ” 之一的巴比伦王国 、亚述帝国和 后巴比伦王国。
中国古称伊拉克为黑衣大食。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 后巴比伦王国 。
中国古称伊拉克为黑衣大食 。
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 ,我国汉史称安息。
两国相邻, 史的文明古国 ,史称波斯,我国汉史称安息 。
两国相邻 ,共同边界绵 1200公里 长约100 公里, 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 延 1200 公里 , 长约 100 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 两国都是穆斯林教徒, 居民几乎都信仰伊斯兰教。
界 。
两国都是穆斯林教徒 , 居民几乎都信仰伊斯兰教 。
1、领土(石油)争端:焦点是阿拉伯河主权归属 领土(石油)争端: 两伊之间最突出的领土争端源于阿拉伯河的划界问题。
两伊之间最突出的领土争端源于阿拉伯河的划界问题。
阿拉伯河是由 阿拉伯河的划界问题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流而成,最后注入波斯湾。
全长 千米,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流而成,最后注入波斯湾。
全长205千米,其 千米 千米在伊拉克境内, 千米为两伊界河 千米为两伊界河。
中100千米在伊拉克境内,10千米为两伊界河。
千米在伊拉克境内 阿拉伯河的重要性:两伊的主要通道;临河的石油资源。
阿拉伯河的重要性:两伊的主要通道;临河的石油资源。
1975年协议:以该河主航道中心线作为分界线,伊朗把土地给伊拉克 1975年协议:以该河主航道中心线作为分界线, 年协议 作为补偿; 作为补偿; 矛盾激化:伊朗始终没有兑现土地补偿承诺,1979年 矛盾激化:伊朗始终没有兑现土地补偿承诺,1979年,伊拉克总统萨 达姆表示以武力解决领土争端。
【高中历史】第5单元 第6课《两伊战争》(含详解)
第6课两伊战争(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基础达标(36分)1.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持续时期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是()。
A.朝鲜战争B.海湾战争C.两伊战争D.科索沃战争解析本题要从题干中提取两个主要信息:一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二是规模和损耗最大的战争。
符合要求的只有两伊战争。
答案 C2.两伊战争严重损害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边界争端B.宗教教派矛盾C.经济利益冲突D.意识形态的矛盾解析伊朗和伊拉克都信仰伊斯兰教,但教徒分属伊斯兰教的两个不同派别,所以两伊意识形态相同,但又有教派矛盾冲突。
答案 D3.在两伊战争中发生过举世震惊的“袭船战”,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袭船战”指两伊战争中交战双方对向对方运输石油的油轮发动的袭击②“袭船战”影响到了非交战国的利益③美苏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对海湾地区的控制④伊朗首先发动“袭船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两伊战争过程的认识。
作为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首先发动“袭船战”的是伊拉克,故排除④。
答案 B4.两伊发动“袭船战”后,美苏两国同意了其他国家提出的为油轮护航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
A.发扬国际人道主义B.保护油轮和石油资源C.防止环境污染D.趁机派军舰控制中东地区解析两伊发动的“袭船战”一再升级,影响到了非交战国的利益,一些国家向联合国提出了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油轮护航,其目的就是借机向海湾地区派遣军舰,增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实力。
答案 D5.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向海湾地区增派部队主要是为了()。
A.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定B.保护在两伊的外国人C.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D.趁机控制海湾地区解析美苏两国之间的争霸决定了它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地区的控制与争夺,尤其是海湾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成为美苏两国的必争之地。
答案 D6.两伊战争伤亡200多万人,其中原因不包括()。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在1980年9月,奉行泛阿拉伯主义及逊尼派当道的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在邻近的伊拉克乘伊朗革命内乱而入侵,企图扼杀还在襁褓当中的革命。
伊朗“受到刺激”,伊朗人与他们的新政府团结起来阻止伊拉克入侵,后来更逆转了伊拉克的进攻。
至1982年初,伊朗几乎完全收复所有伊拉克侵占的领土。
如同人质危机那样,两伊战争为政权提供了激发革命热情和巩固革命派的机会。
虽然两伊战争造成了庞大的经济损失和破坏,但战争“复原了民族团结及伊斯兰革命的动力”、“抑制了难以应付的争论和纠纷”。
国际均势伊朗伊斯兰革命对于80年代的国际均势上的影响巨大,这也改变了非穆斯林世界人民对伊斯兰教的认识,更多人对伊斯兰教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不论那是基于同情还是怀有敌意。
甚至有猜测指革命可能会改变“世界的均势,希特勒征服欧洲以来的政治事件都比不上它”。
伊斯兰共和国以“既不倚东,也不靠西”的口号将自身定位为革命明灯,号召中东以至全世界推翻资本主义、美国的影响力及社会上的不公。
伊朗革命领袖在第三世界支持与穆斯林无关的革命团体,也寻求他们的支持,波斯湾与两伊战争伊朗革命派明确地号召波斯湾地区推翻君主政体,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即伊朗),使由逊尼派主导的阿拉伯邻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及其他波斯湾阿拉伯国家响起了警钟,这些国家都是君主政体,国内又有为数不少的什叶派民众。
在接下来八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朗和伊拉克有数以百万计的伤亡。
虽然战争是因为伊拉克入侵伊朗而爆发,但是大部分的战斗都是在伊朗收复了失地及伊拉克提出了和约后发生的,伊拉克提出的和约被霍梅尼拒绝,他又宣称“巴格达政权必须被推翻,并建立伊斯兰共和国”才是和平的唯一条件。
不过战争在伊拉克没有发生伊斯兰革命的状况下结束。
美国和伊朗关系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伊朗和美国由盟友变成仇敌。
伊朗革命派希望把国王引渡回国行刑,美国总统卡特不再支持国王和帮助他重返权力宝座。
身患癌症的国王要求入境美国就医,德黑兰的美国使馆人员反对这个请求,他们坚持要稳定美国和过渡革命政府之间的关系。
20世纪经典战事(一)--两伊八年战争回顾
20世纪经典战事(一)--两伊八年战争回顾
范仁志
【期刊名称】《《世界航空航天博览:A版》》
【年(卷),期】2001(000)010
【总页数】6页(P68-73)
【作者】范仁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373
【相关文献】
1.经典海上战争回顾——对马海战 [J], ;
2.纪念中国现代书法诞生20周年--20世纪现代书法经典作品回顾 [J],
3.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英译出版的回顾与思考 [J], 陈剑光;杨国富
4.海湾上空的鹰群:回顾两伊战争中的空权争夺 [J], 段亚波
5.海湾上空的鹰群回顾两伊战争中的空权争夺 [J], 段亚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伊战争1
两伊矛盾的由来
领土问题是导致两伊战争的主要原因。
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阿拉伯河的边界划分问题;二是波斯湾入口处3个小岛的主权归属问题。
阿拉伯河的边界划分问题伊拉克同伊朗长期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
两伊陆地边界全长1100公里,基本上是根据1913年奥斯曼帝国(当时的伊拉克为该帝国的1个行省)同伊朗签订的“君士坦丁协议”确定的。
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
这段边界原以该河伊朗一侧的浅水线为界,河流主权属伊拉克。
根据1914年双方划界委员会会谈纪要和1937年签订的边界条约,双方同意霍拉姆沙赫尔和阿巴丹两段(共约11公里)以该河深水线为界。
此后,伊朗一再要求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线为边界线,并对阿拉伯河实行双方共管,伊拉克则坚决反对,为此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1975年3月,在当时的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斡旋下,两国领导人就边界问题举行会谈并签署了《阿尔及尔协议》,决定在1913年边界议定书和1914年划界委员会会谈纪要的基础上划定两国疆界,当时处境困难的伊拉克,被迫同意按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划定两国河界。
伊朗也答应归还扎因高斯等4个地区约300平方公里的原属伊拉克的领土,并承诺不再支持伊拉克国内少数民族库尔德族的反政府武装斗争。
事后,伊朗迟迟未交割土地。
伊拉克认为《阿尔及尔协议》是不公平的,多次要求重划边界,均遭伊朗拒绝。
于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下了“以战斗收复领土”的决心。
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废除1975年《阿尔及尔协议》,对阿拉伯河拥有主权。
波斯湾入口处3个小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两伊领土纠纷的另一个问题是波斯湾入口处3个小岛的主权归属问题。
1971年,巴列维国王统治下的伊朗,派遣军队,占领了波斯湾入口处的阿布穆沙、大通布和小通布3个小岛。
这3个小岛本应属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但当时阿联酋尚未成立。
伊朗占领这些岛屿后,便加强岛上军事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可以控制波斯湾出入航道的军事基地。
波斯湾国家所生产的石油每天总数约为2000万桶,占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6000万桶的1/3,也是每天世界石油市场3000万桶的2/3。
所以谁能控制波斯湾的出入航道,谁就扼住了海上石油通道的“咽喉”,也就把握住了海湾油库的“阀门”。
伊朗占据了这3个小岛使海湾阿拉伯国家觉得如鲠在喉,遭到海湾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伊拉克的激烈反对。
伊拉克认为这些岛屿不应该由伊朗占领,而应该归还阿拉伯国家。
伊朗根本不理会伊拉克的立场,因此两国在这一问题上也积怨甚深。
双方临战准备
伊拉克方面为了对伊朗突然发动进攻,迅速达成战争目的,在临战前伊拉克采取了以下措施:
制造“和平”空气,麻痹伊朗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国民议会宣布1975年两伊“阿尔及尔协议”无效时,声称“伊拉克不希望战争”。
次日,萨达姆·侯赛因还强调说,伊拉克要同所有的邻国保持“睦邻关系”,并预言不会同伊朗发生大规模战争。
伊拉克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1980年9月15日在罗马说,伊拉克在边境地区与伊朗之间进行的小规模冲突“将于本周末结束”,而事实上恰好是一周后军事行动突然升级。
突击开展外交攻势,争取同情和支持1980年8月至9月,伊拉克领导人与海湾国家首脑来往频繁。
9月17日至20日的4天中,伊拉克又派出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副总理和部长等高级官员并通过驻外使节,向13个阿拉伯国家和组织解释伊拉克的立场。
萨达姆总统还亲自接见法国大使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
在伊拉克进攻伊朗的前1天,总统萨达姆派出副总理塔利克·阿齐兹作为特使,前往莫斯科,进行“紧急磋商”,目的是争取前苏联的援助。
隐蔽转移飞机,以防对方反击伊拉克境内多为平原或沙漠,隐蔽飞机难度较大,伊拉克在沙漠中建造一些飞机掩体,并设置假目标。
此外,据透露,战争爆发前,伊拉克部分军用运输机事先转移到了亲伊拉克的约旦境内,另有部分军用飞机转移到了巴林。
利用边境冲突掩护地面部队向战区集结战争爆发前3周内,两伊边境连续发生小规模武装冲
突。
1980年9月上、中旬,伊拉克发起了收复边界中部被伊朗军队控制的扎因高斯等4个地区的战斗,并以此为掩护,调动地面部队,完成大规模进攻部署。
战争爆发时,伊拉克共集结了3个陆军师,坦克1000余辆,后参战兵力增至10多个师,兵力11万余人,坦克1500余辆,作战飞机约300架。
另外还有数万预备役部队参战。
伊朗方面临战前,伊朗对伊拉克的进攻企图已有所察觉。
据当时的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称,早在伊拉克发起进攻前1个多月,伊朗就获悉伊拉克进攻计划的概要,在开战前15天掌握了伊拉克进攻计划的文本。
这种报道不一定完全属实,但伊朗方面有所觉察则是确定无疑的。
因此,伊朗在临战前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
及时改变外交政策,谋求它国支援由于伊朗奉行“既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的政策,它与美国、前苏联都有矛盾,关系也很冷淡。
前苏联出兵阿富汗,伊朗曾予以严厉谴责,并在行动上支持阿富汗穆斯林抵抗组织。
1979年11月14日,霍梅尼在宣布废除1951年“伊美双边军事协定”的同时,也声明废除了1921年“伊苏友好条约”中的第5、6条(该两条规定,如伊朗遭受到别国侵略,从而威胁到前苏联安全时,前苏联可出兵伊朗)。
1980年,两伊战争迫在眉睫,伊朗不得不改变过去的外交政策。
当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到前苏联签订“苏叙友好合作条约”时,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便委托其就以下条件与苏斡旋,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即:停止援助伊拉克武器,向伊朗提供地地战术导弹;同意越南向伊朗出售印支战争中缴获的美制武器和零部件;恢复1976年“伊苏贸易协定”,用伊朗的石油换取前苏联的武器。
突击购置武器装备伊朗临战前先后从国外购买急需的武器装备。
为了使之具备有效、持久的作战能力,伊朗不惜一切代价购买零配件和设备。
加强空军戒备空军战斗机秘密向国内纵深基地转场,并紧急抢修约200架F一4和F一14喷气式战斗机。
释放一批被捕的前国王统治时期的军官和飞行员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对前国王统治时期的伊朗军队进行了大规模清洗,许多军官和飞行员被逮捕。
现在,大敌当前,伊朗将他们释放,希望他们能以国事为重,捐弃前嫌,抗击外敌入侵。
转移霍梅尼的住地,以确保其安全霍梅尼是伊朗的宗教领袖,在伊朗这样一个宗教色彩极浓的国家,霍梅尼的安全对国家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
进行战争动员战争爆发前2天,总统下令征召后备役官兵服现役,并在国内进行战争动员,一名总统助理当时宣称:这是一个大规模的戒备行动,不管是否有一方正式宣战,作为一场战争将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