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投资中国十年路

合集下载

五代领导人 成就十年路

五代领导人 成就十年路

五代领导人成就十年路作者:陈婧来源:《中国新时代》2009年第08期1993年,当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信息技术公司成立的时候,可能没有人想到,今天它会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门户网站。

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已经和正在改变21世纪普通中国人的互联网生活,这其中,有时势的因素、有事件的因素、更有人的因素。

1998年,四通利方与华渊资讯合并建立新浪网被业界评为当年十大IT新闻之首。

这一年张朝阳在中国第一次利用风险投资建立搜狐;这一年,凭借出售免费邮件系统而获得资金的网易也开始进军门户行列;同样在这一年,曾经叱诧风云的英雄张树新宣布离职,瀛海威开始全面转型。

1998年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充满机遇的关键一年,新浪网的成立为何会在众多事件中脱颖而出?这恐怕还要从王志东说起。

动荡中疯狂成长1998年9月26日,四通利方的王志东和华渊资讯的姜丰年碰撞出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创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王志东知道,要让公司快速的成长,唯一的捷径就是实行并购扩张。

12月1日,在他生日的那天,新公司成立了。

新成立的公司延续了华渊的英文名“SINA”,随后,王志东又给网站起了个响亮的中文名字——新浪。

在当时,四通利方主要业务集中在软件方面,而华渊资讯已经成为当时最大的海外华人网络公司。

合并之初,华渊因为有更多的收入,在新浪内部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与其他门户网站不同,与华渊的合并虽然为新浪打开了纳斯达克的资金之门,但是在业务、管理层、董事会以及公司文化等各个方面也为这个通过海外联姻“速成”的新浪网埋下了难以融合的伏笔。

1999年2月,成立不久的新浪网便宣布获得了包括高盛银行在内的海外风险投资2500万美金,这在当时是国内网络公司获得的最大一笔投资。

那时的新浪网硬件上已经具备了跨国公司的雏形,但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公司的迅速“联姻”,软件与网站的两种业务尚未融合成一个有机体,如何融合成为了王志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英特尔与东软签署投资协议

英特尔与东软签署投资协议
嵌入 式系统 以及 J培训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T
根据 业务合 作协议 , 未来东 软将 与英特尔合作建立

点焊开始 , 7 1 日,自主品牌轿车战略发布会 如期在 月 2
北京召开, 并宣布 了长安轿车新 的品牌标 志 9 2 日, 月 0 长安轿车 “ 奔奔”的下线仪 式又在 重庆 隆重举行 。这些 都证 明 ,长 安发展 自主 品牌轿 车的步伐 已经大幅度加 快 , 勇前进 的号角也 已经 吹响 , 奋 长安不仅决意在 自主 品牌轿车领域为 中国民族 汽车工业赢得更多的尊重与喝 彩 ,更要为用户提供更 多的高 品质产品和 服务。 由此 我们深信 , 奔奔 的诞生不仅揭开 了长 安汽车历 史崭新 的一页 ,也 必将成为其在 自主创新 的发展历 程 中, 实现迈 向腾飞 的崭新起 点。而作为长安 自主品牌轿 车战略的首款产 品, 我们也祝愿奔奔在未来 的市场上 能
个名为 “ 解决方案性 能优化 能力 中心”和基于心” 用于开发 、 , 优化 、 示 展 解决方案 。 该客户体验 中心将 由东 软来运 营,英特尔 将 在专家支持 、 软件开发 工具 以及英特尔性 能优化 方法学 等方面进行投入 , 东软将充分发挥 其在众多基础 行业 而 信息化领域 的经验 与技 术积 累, 以及与客户核 心业务 的 融合 能力 。另外 , 双方还将在社 区及家用医疗健 康产 品
维普资讯
大量 的人力与物 力参 与奔奔 的销售渠道建设 , 这充分表 达 了他们对长 安公 司的信任。相信不久 的将来 ,当您走 入长安轿车销售展厅 的时候 , 将充分感受到来 自于长安 理念 的热情、快捷 、周 到与方便。 应该说 , 实勤奋 的长 安人更善于用实际行动在世 务 人面前印证 自己对于 中国汽车工业 , 对于 中国千千万万 消费者的承诺 。 自2 0 年 4 2 O 6 月 1日,国务 院总理温家 宝视察长 安 自主研发基地 ,并亲 自为长 安 “ 奔奔”轿车

intel

intel

这位曾经只想从他第一份工作中获得一次机会以及同时拥有两双属于自己的鞋子的男孩,在70年代末期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为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崇拜对象,而且一下拥有了数亿美元的资产。在硅谷变幻无常的生活中,他为后人树立了带有公正烙印的成功榜样。对他来说,后者比财富和名望更为珍贵:“我从来没有野心做一个工业家。我的家庭是教师和牧师世家。我想,我只是在做对我来说最简单和最有趣的事,我想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造=用心制造
如果一个设计不能制造出来,那它只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英特尔拥有顶尖的芯片制造工艺,领先竞争对手一到两年。英特尔在2007年全面应用45纳米工艺,而AMD 刚刚进入65纳米工艺。尽管AMD在研发方面投入巨资,但是在半导体市场上,英特尔始终保持着其制造工艺和晶圆生产能力的的绝对领先。
有人称诺伊斯是“硅谷市长”,也有人称他是硅谷的艾森豪威尔。因为那些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将军们总能在他手下协调起来。他平易近人,令每一位来访者和公司最下层的员工都感到自在可亲。每当听到技术骨干的新点子,他总是双眼发亮,充满好奇,使人倍受感染和鼓舞。
当然,诺伊斯成就的最高峰还是英特尔公司,他与戈登·摩尔、安迪·格罗夫一同创业,而且构建了业界极为罕见、完美和谐的三人执政局面。三人的合作只能说是天作之合,缺任何一位可能都会让英特尔历史大幅改写。
1974年,英特尔推出的8080微处理器开拓了两个新的产业,一是微处理器,另一个是个人电脑,这两者的市场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的规模。诺伊斯自然是最耀眼的人物,传奇式的发明家,仙童公司的总经理,半导体业的政治家,他是英特尔公司的“脸面”。而甘于默默无闻的戈登·摩尔则是公司的“心脏”。没有诺伊斯,英特尔不会成为一家著名的大公司;没有摩尔,英特尔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和士气;而没有强硬的格罗夫,英特尔甚至不会成其为公司。

【创业故事1000例(4)】武平“芯”路漫长:海归技术创业者的十年回首

【创业故事1000例(4)】武平“芯”路漫长:海归技术创业者的十年回首

武平“芯”路漫长:海归技术创业者的十年回首零星的雨点飘落在夜晚的黄浦江上,对岸林立的大厦放射出五彩的霓虹,披挂着世博会标志的渡轮扬笛驶过,而这一畔的红摩咖啡馆却显得低调而沉静。

面容精瘦的武平操着一口浓重的西北普通话,他摆手婉拒了记者的拍照请求:“这次不拍了,真的不拍了。

咱们就是随便聊聊。

”背墙而坐,一杯矿泉水,46岁的他保持着黄浦江一样的平静,也许心中仍有波澜意气,但却不再慷慨激昂。

就在10天前的5月28日,记者收到了他的短信:“我下月开始即不再担任展讯董事长,也离开我亲自创立并为之付出无尽心力的地方。

感谢……我也即将开始新的创业历程,希望继续得到你的支持……武平。

”在3G大幕正式拉开的时刻,为什么要作别自己一手搭建的舞台?个中甘苦,武平自知。

也许因为它“已经不是我能控制的展讯了,不是我能把我所有的想法全部放进去的展讯”。

这又是为什么?第一代海归创业者的标志性人物,肩扛起整个国家的手机芯片梦想,缔造了中国3G第一股,却并未收获巨大的财富回报,也没能取得耀眼的商业成功,最后成为一个孤独的出走者。

“相比尚德的施正荣,我算不上一个好榜样。

”武平自嘲。

整整十年前的2001年,他率领一个由37名海归组成的豪华团队回国创办了展讯通信,独立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基带芯片。

这十年中,武平团队有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率先研发出TD-SCDMA(下文简称TD,是中国的3G通信标准)手机芯片,中国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以及纳斯达克上市敲钟的光鲜时刻。

但更多时候,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TD芯片超前四年研发成功,耗资数亿却无用武之地;并购美国的射频芯片公司QUORUM,却看不到短期收益;在国产手机市场上被台湾联发科抢走90%以上的份额;股价低迷,从IPO首日的高点15.95美元一度跌到0.7美元的谷底。

“武平是一个好的创业者,但不是一个好的经营者。

”一位展讯的投资人对记者做出这样的评价。

2008年以后,随着股票锁定期的结束,昔日的创业战友陈大同、范仁勇等一个个离开展讯,武平成为最后的坚守者。

IBM、英特尔宣布在华投资新动作 外资巨头看好中国投资环境

IBM、英特尔宣布在华投资新动作 外资巨头看好中国投资环境
加 10多 人 ,英特 尔在 中国 的企业 员工 不 00
久将 达 到 1 人 的 规模 。” 戈 峻说 ,下 一 万
步 ,英特 尔将 很快 启 动在 中 国二 、三线 城
市投资 建厂 的计 划 。
4 《 2 中国外 资* I00 第5 1年 2 期
他 强调 ,一 些部 门在 出台文 件之 前 向
那便 是如 何找 到 专业 人才 。 达 信 执 行 董 事 及 大 中 华 区董 事 长 及
首席 执行 官 韦朴 ( a l lis PuWi n )在 接受 本 k 报记 者采 访 时就 直 言 ,在 中国要 找 到专 业 的保 险经 纪并 不 容易 。 “0 2 ,中 国市 20 年 场才 有 了真正 意 义 的保 险经 纪人 ,所 以在 这 个行 业 ,有 经 验 的人还 不是 很 多 ,我们 需 要对 中国员 工进 行 培训 ,把 他 们送 到 国 外 ,获 得更 多经 验 。 ” 而这 笔 费用 也纳 入 了跨 国公 司 的运营
显 得颇 为淡 然 。
他 表示 ,衡 量在 一个 国家运 营 的成本 和 投资 计划 ,应 是一 个市 场 的决 定 。 “ 中
究 部负 责人 。而 高 纬环 球则 是全 球 最大 的
私 人房 地产 咨 询服务 公 司 。在 中 国 ,为 跨
张平说: “ 未来 随 着 内资企 业实 力 的
开 始 ,北京 商业 地产 的价 格 开始 回升 ,这
也让 目前 寻 找合适 办 公地 点 的跨 国公 司需
要付 出更 多成 本 了 。
其实 ,办公 成 本 的增加 仅是 跨 国公 司 需要应 付 的一 小部 分 。
在 中国 ,原 材 料 、劳动 力 的成本 都在 上涨 ,这 也让 跨 国公 司在华 运 营 的成本 有

英特尔欧德宁:在华布局更完善累计投资47亿美元.

英特尔欧德宁:在华布局更完善累计投资47亿美元.

英特尔欧德宁:在华布局更完善累计投资47亿美元英特尔大连芯片厂(Fab68)26日正式宣布投产,该厂的落成投产标志着英特尔在华投资累计达到47亿美元。

今年是英特尔在中国的25周年。

欧德宁表示,25年来,英特尔在中国不断投资,不断推动创新,与中国IT产业共同发展进步。

英特尔大连芯片厂的投产是英特尔在华25周年的又一里程碑。

截至目前,英特尔累计在华投入达到了47亿美元。

欧德宁还表示,英特尔中国是除了美国之外功能最完善的机构,出了大连芯片厂,英特尔在成都设有大型芯片封装测试工厂,并在北京、上海和中国其他城市设有销售、渠道、研发中心和研究实验室等机构和部门。

英特尔在中国大事记1985年,英特尔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代表处。

1996年11月,位于上海的芯片测试和封装工厂破土动工。

1998年11月,作为英特尔在亚太地区的第一个研究实验室,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ICRC)创建。

2002年10月,英特尔亚太区应用设计中心(ADC)在深圳设立。

2003年8月,英特尔宣布在四川省成都市投资建立封装和测试英特尔半导体产品的工厂。

2005年5月12日,英特尔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6月,英特尔宣布设立两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

2005年9月,英特尔亚太区研发有限公司在上海紫竹科学园区成立。

2006年7月,英特尔与信息产业部签署了“共同推进中国农村、城市、企业和物流等信息化的合作备忘录”。

2006年10月25日,成都芯片封装测试项目二期工程竣工。

2006年10月30日,英特尔宣布为响应中国政府建设新农村的号召而推出的“世界齐步走,建设新农村”计划。

2007年1月1日,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地区进行销售与市场运做。

由此,中国成为与美国、欧洲、中东部非洲、和亚太区并列的第五个独立报告区域。

2007年3月26日,英特尔宣布在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立一座90纳米技术的300毫米晶圆厂。

2007年4月17日,以“多重动力,携手创新”为主题的“2007年春季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唐该怎么办?!——“英特尔在中国”案例分析精编版

唐该怎么办?!——“英特尔在中国”案例分析精编版

唐该怎么办?!——“英特尔在中国”案例分析通过案例给出的资料,我们发现,唐在接管英特尔北京分部的工作之初,浏览了每位员工的档案,并且按照自己的判断,重新分派了工作,并且更换了部门经理。

谭清是雷勇的直接主管,她来自北京,曾在某跨国公司任职,但从未有过管理经验。

她是第一次走上管理岗位,资料中并没有提到英特尔公司有没有对谭清进行过任前培训,但根据她在应对雷勇的问题时的反应,我们有理由相信,谭清十分欠缺相关的管理经验,甚至让人怀疑她在与雷勇沟通时,是否运用了得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

因此,如果唐希望谭清继续从事这个部门经理的职位,并且帮助她树立、维护其作为部门领导的威信,那么,我认为,唐应该帮助谭清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安排谭清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她的管理技能,这将有助于谭清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她的职责。

另外,唐在浏览雷勇的个人档案时,对雷勇目前在做的项目提起了关注,这个项目是雷的前任主管交办的,唐对那个人的看法是“野心勃勃、好高骛远”。

资料里并没有其他证据对唐的看法加以佐证,因此,我们对唐的这个判断可以持有一定的怀疑,比如唐对这个人可能存有偏见或者是成见等,如果这个因素是存在的,那么有可能在唐对整个项目的判断上会夹杂一定的个人感情。

但是根据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唐负责过英特尔多个项目的开发工作,是一个具备相当丰富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人,因此,他对于雷勇目前所负责的项目的背景、需耗费的时间等的判断应该是有客观依据的,因此,唐做出了“让谭清通知雷勇马上停止正在开展的项目,并将分派给他一个新的项目”的决策。

从根本上来讲,唐的决策有“合理的商业逻辑支持”,从公司战略以及经营发展角度来说不存在失误,但是问题却出在别的地方。

根据资料,我认为,唐是非常聪明的,因为他懂得因地制宜。

唐是在中国念完本科课程后才出国的,因此他对中国的整体社会环境是有一定认知的,他充分地运用了这种认知,在他返回中国之初,利用老板的“威名”,帮助他在企业外部建立起可信度。

盘点中国互联网企业十年“上市路”

盘点中国互联网企业十年“上市路”

盘点中国互联网企业十年“上市路”作者:暂无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1年第7期有人说,看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就如同等公交车,要么很久不见一辆,要么前后接踵而来。

近十年来,中国互联网企业掀起过若干波IPO大潮,最近一轮始于金融危机后经济回暖的2010年——随着优酷网、当当网、奇虎360、网秦、世纪互联、人人网、世纪佳缘等网站相继登陆美国,曾一度低迷的中国概念IPO进程再度焕发生机,正如业内人士戏言“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是已经上市,就是在上市的路上”——这场火热上演的资本盛宴,展现的是中概真正的黄金时代?还是泡沫堆砌的最后疯狂?回顾中国企业十年来的上市之路,或可窥得些许端倪。

文/马振民你方唱罢我登场,中企相继上市自2010年开始,美国华尔街出现了“史上最密集”的中国互联网企业IPO热潮。

从优酷网、当当网、奇虎360、网秦、世纪互联、世纪佳缘、人人网,直至2011年6月刚刚上市的淘米网,大量中国网站争相登陆美国纽交所与纳斯达克。

2011年的5月,人人网首先以“中国的Facebook+Groupon”概念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交易,融资7.4亿美元,创出了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IPO募资新高;随后,移动安全服务厂商网秦天下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融资8912万美元;紧接着,婚恋网站世纪佳缘、新媒体网站凤凰网分别在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上市;直至近期,儿童社区新锐淘米网及土豆、迅雷等网站你方唱罢我登场,如火如荼的上市大潮让资本市场和行业人士看得眼花缭乱。

中国互联网行业之所以能够涌现出这轮集体上市热潮,可从全球和国内环境进行分析。

从全球产业环境来看,以Facebook、Twitter、Groupon等为首的美国新兴互联网企业当前正受到投资机构推崇,估值日渐高涨,引发了市场对科技股的追捧。

美国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在纽交所上市后拉开了热潮的序幕,而俄罗斯最大的搜索引擎Yandex在纽交所上市,更引发了新一轮互联网资本饕餮盛宴。

从中国国内环境来看,13亿人口总量、超4亿的网民人数,既为互联网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深厚基础,也给海外市场的投资者带来了无限遐想,更成就了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后的高估值。

英特尔(中国):三十年而立,人本入“芯”铸就责任品牌

英特尔(中国):三十年而立,人本入“芯”铸就责任品牌

英特尔(中国):三十年而立,人本入“芯”铸就责任品牌李文【期刊名称】《《WTO经济导刊》》【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43-45)【作者】李文【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15年,英特尔(Intel)正式进入中国30年。

作为一家在中国投资运营了30 年的跨国公司,英特尔以可持续发展为驱动,以全面履行社会责任为路径,将商业价值与环境、社会价值有机融合,特别是将以人为本和技术创新之“芯”有机嵌入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议题当中,对中国老龄化、城镇化和城市雾霾治理等社会问题均有着深刻洞察,并将其提升到自身责任和未来发展机遇的战略层面,用自身的履责实践说明:英特尔不仅是一家会赚钱的公司,还是一家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有勇气担当的企业;不仅是一家有国际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公司,还是一家能够通过供应链传导功能,提升全行业及相关领域标准和能力的企业;不仅是拥有世界领先核“芯”技术的公司,更是一家能够以世界责任观为引领,提供本土化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企业;不仅是当今具有世界知名品牌和国际影响力的公司,更是一家能够创造未来梦想和有能力以可持续发展方式实现大众梦想的伟大企业。

至今还没有哪一家外资企业像英特尔(中国)这样,在连续多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深情告白自己在中国的发展助力了中国人的中国梦,也成就了自己的中国梦。

30年来,英特尔植根中国,建立创新生态圈,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致力于责任变革,在共创价值过程中催化社会创新;投身教育、激励人才,投资未来以蓄力未来创新与发展。

而在中国30年的持续深耕也为英特尔捧回诸多荣耀:被《财富》(中文版)评为2015中国十大企业社会责任领袖,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2015中国工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15年“中国外资企业1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第2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最佳合作伙伴奖等等。

一系列荣誉的背后引人深思,到底是什么帮助成就了英特尔的中国梦?英特尔是全球半导体行业中的翘楚,通常人们是通过处理器来认识英特尔的。

中国金融十年发展概述

中国金融十年发展概述

中国金融十年发展概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打断了缓慢进行中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程。

在这个标志性事件之后,中国经济中的M2/GDP、杠杆率迅速上升,投资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下降,由此中国金融发展进入了一个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的时期。

人民银行持续推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通讯技术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应用,加剧了这一时期的纷繁复杂。

但是,在各种现象丛生的背后,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逻辑没有变化,这一时期只是受结构、政策、技术改变的冲击,金融在发展的形式、格局和效率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而已。

但是这些特点对中国金融发展本身是重要的,它体现了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内在路径。

因此,努力理解2008年以来近十年中国金融发展的基本脉络,就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为了理解的简洁,暂不考虑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的问题,也不涉及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风险领域,只把焦点聚集在单纯的内部融现象上。

近十年中国金融发展大的背景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中国为应对危机和“三期叠加新常态”采取的各种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努力,新发展理念的贯彻,种种观念、政策、技术与市场化发展动力的结合,形成了这一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特殊格局。

受次贷危机影响,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明显转折,经济结构调整延缓,货币政策由紧转松。

存款准备金率在2008年上半年是五次提高,下半年则是四次下调,下半年还五次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强刺激政策复加了经济结构原本的扭曲,杠杆率由此上升。

在金融业务上,由于流动性增加和实体经济中融资需求结构的矛1盾,银行普遍与信托公司合作,集合信托计划流行。

同时,票据业务在2008-2009年间也比较突出。

2009年1月,票据融资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达40%,大大超过往年不足10%的比例,同业跨区域抢票竞争激烈,所谓的票据空转也遭人指责。

但是票据业务井喷式爆发有着实在的经济原因。

利率倒挂刺激企业大量贴现,当时贴现利率是 1.5%-1.8%,半年期存款利率是1.9%,企业贴现的积极性很高。

英特尔和联想的十年相携

英特尔和联想的十年相携

英特尔和联想的十年相携10年前的1998年,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

当联想自己生产的第一百万台电脑下线时,特别赠送给了英特尔当时的CEO格鲁夫。

联想这个举动曾被业内誉为“一个标志”而载入中国PC产业史册,因为那标志着联想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PC自主品牌,实现了中国PC的规模化生产。

而在此业绩背后的强有力支持者就是英特尔.十年间,联想已从一个单纯的中国品牌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从一个中国PC老大成为世界PC老三。

而在这个中国消费电子领域最成功企业的背后,是英特尔十余年的鼎力相助。

英特尔中国大区总经理杨叙在谈起这段历史时亦颇为动情,他称“十年时光,恍若昨天”。

当年,杨叙与杨元庆两位年轻人联袂主演,打响了中国PC产业翻身仗一一万元奔腾之战。

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杨叙如此评价英特尔与联想:“十年风雨,十年相携,风雨同舟,芯心相印”。

奔腾之缘杨叙不仅是联想成长的见证人。

英特尔于1985年来到中国,当时的联想刚刚一岁。

而英特尔和的因缘际会,始于1990年代初,始作俑者就是杨叙与杨元庆这两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

1993年,英特尔研发四年的最新产品“奔腾”芯片问世。

随后,年轻的杨叙来到中国,负责与中国厂商合作。

杨叙回忆,英特尔在中国的战略从一开始就很明确,扶持中国本土的PC企业成长,英特尔与中国产业共成长。

而此时此刻,中国PC企业相对弱小。

外国品牌占据中国市场近70%的份额,本土品牌也就占30%多一点。

1994年的国内PC市场容量约在50万台左右,中国厂商的20万台产量还分散在176家企业中。

当时的联想年产电脑不足5万台,已在本土电脑中名列前茅。

为了改变中国本土的市场格局,撬动中国市场的潜在需求,借国际市场上的主流机型已经从486转向奔腾之机,杨叙与时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的杨元庆精心策划,于1996年发动了“万元奔腾之战”。

这是中国PC产业一场惊天动地的市场颠覆,PC开始飞入中国寻常百姓家,中国PC市场也从“倒七三”变为“正七三”,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从30%跃升70%。

Intel in China案例分析

Intel in China案例分析

矛盾冲突的产生
• 领导查尔斯· 唐
当唐在浏览雷勇的个人档案时,雷勇的项目引起了他的注意。尽 管唐感觉项目隐含的基本概念是正确的,但他认为这个项目的内 容太广泛,期望雷勇在不影响其基本的“项目服务职能”的情况 下实现项目目标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通过他的手下,也就是第 三人谭来通知雷勇停止他手中的项目。
• 下属雷勇
雷勇在得知唐取消了他所从事的项目时,立即向谭表达了自己 的观点,并说自己在2个月中对该项目所做的工作白白浪费了, 破坏了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他认为这是典型的外派经理的做法, 他们来了以后不真正的关心员工们在做什么,他们按照自己的突 发奇想来改变工作情况,而且不做解释,不事先提醒。
组织中沟通的重要性
西方—— 分析思维
沟通方式
中国——高语境文化 西方——低语境文化
英特尔企业文化特色
1、平等的生存之道 2、建设性的对立 3、有效的绩效评价 4、容能人自闯天下, 为新人提供机会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特尔在中国发展造成的阻 碍
1、社会文化环境——误解和冲突 2、对方文化——“水土不服” “双重指挥系统” 3、解决文化冲突的技能差强人意 4、高含蓄文化

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是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每 个企业都由数人、数十人、甚至成千上万人组成,企业每天的活 动也由许许多多的具体的工作所构成,由各个个体的地位、利益 个能力的不同,他们对企业目标的理解、所掌握的信息也不同, 这就使得各个体的目标有可能偏离企业的总体目标,甚至完全背 道而驰,如何保证上下一心,不折不扣的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呢? 这就需要互相交流意见,统一思想认识,自觉的协调各个体的工 作活动,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 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一个领导者 不管他有多么高超的领导艺术水平,有多么灵验的管理方法,他 都必须将自己的意图和想法告诉下属,并且了解下属的想法。而 这“目标”的看到或“了解”都需要沟通这个基本工具和途径。 能保证企业上下阶层目标和行为一致,以实现企业的总的目标。

中国新消费投资的下一个十年

中国新消费投资的下一个十年

中国新消费投资的下一个十年作者:屈红林来源:《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22年第04期2022年第一季度,几个象征性事件牵动着新消费创业圈和投资圈的敏感神经。

一方面,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品牌发布了靓丽财报,几家国际巨头呈现两位数增长,其中雅诗兰黛录得15年来最大增幅,净利润同比增长322%。

另一方面,一批新消费品牌股价低迷,一二级市场倒挂,国货新消费代表完美日记持续亏损,股价低迷,短短半年,市值已从巅峰时期的近千亿元缩水到仅剩数十亿元。

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新消费投资陷入低迷,不少投资基金的同行交流时纷纷表示“投消费投了个寂寞”,甚至一些VC的新消费团队都转向了医疗和科技。

那么,全球性大公司的超级品牌是不是会继续主宰市场?“铁打的国际品牌,流水的新锐品牌”是否会成为常态?要准确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妨把时间退回到2010年前后,把我们所观察的市场从中国延伸到这些跨国公司的母国市场,以便我们看清更大时空范围里的趋势。

根据J.P.Morgan的研究数据,从2010年开始,全球15个大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被小品牌和新品牌蚕食,全球性大公司合并后的品牌占有率大约在2010年达到高点,之后大约以每年0.5%的速度下滑,这种此消彼长的数据大约在2014—2015年开始加速,而这个时间正好与新一代消费者的出现相吻合。

(见图1)2010年是全球第一代数字原住民开始网络消费的时间,2014年美国的社交媒体进入繁荣期,开始了不可逆的媒体与渠道细分化。

波士顿咨询也发布过结论一致的研究,从2011年开始的5年时间,北美市场大约22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从大公司转向了小公司,欧洲的趋势也非常一致,小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从23%上升为26%。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巨头今年的靓丽财报?首先,如果考虑“大幅增长”是基于去年的集体衰退,那么这个增长并没有那么“大幅”。

其次,这样的增长主要来自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贡献,中国在疫情冲击最严重时几乎成为各大美妆时尚巨头唯一录得正增长的市场,而这些巨头在欧美成熟市场依然被新锐品牌搞得相当难受,而对新锐新品的收购和对滞涨品牌的出售成了它们经营活动的重点。

英特尔与教育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庆祝英特尔 未来教育项目10周年

英特尔与教育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庆祝英特尔 未来教育项目10周年

校之间信息化建设经验 的广泛交流.
主办方还 将在 全 国其 它省 市陆续 召开
“ 息技 术 在校 园安 全管 理 中的 应用 信
研讨 会 ” 。
部总经 理陈 奇岩 等的报告 《 字化校 数
园生 态 系 统解 决 方 案 》 《 、巾小 学 数 字
( 王春雁 )
英特尔与教育部签署合作备忘录, 庆祝英特尔⑩未来教育项目1 周年 0
占全耐 I 瞰 总 的 2 %. 数 0 成为中国统

英特尔与教育部的合作将紧密围绕 项 目 已经覆盖中国 3 个省、自 1 治区和直
开展的规模最大 的国际合作教师培训
目 在中国开展 1 周年。 0
教育部 部长助理吴德刚 、 英特尔 中 国区总裁杨 叙 出席 了今 天 的签署仪 式 并致辞。 自教育界 、 业界和参与英特 来 产
内蒙古 自治 区部 分 盟市 电教馆 领 导 , 鄂 尔 多 斯 市 各 旗 区 教 育 局 、电 教 馆 ( )考试 中心 的分管 领导 , 分学 校 站 、 部 分管 副校 长 ,网络 中心 主任 等 10 0 余 人参 加 了会议 。教育 管理信 息 中心主
任 助理刘学 民 、内蒙古 教育 网络信 息 中心副 主任张学 岐 、鄂 尔 多斯市 教育
了显著的效益。 今 天 的合 作 备 忘 录 签 署 及 英 特 尔@ 未来教育项 目 1 周年庆典将英特 0 尔“ 教育 推动创 新 ” 年系列 活动 推 向 全 高潮 。通过 举办 创新 人才培 养高 峰论
吴德刚表示 , 教育部希望英特尔等 跨国公司和国际教育机构合作 , 将国际化 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 , 与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实际需要相结合 , 不断提高
的指导下计划并组织实施一 系列教育项 目和活动 , 助力巾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英特尔 中同执 行董事戈峻表示 : “ 进

英特尔在华发展史

英特尔在华发展史

英特尔在华发展史1. 引言英特尔(Intel Corporation)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自成立以来,英特尔一直致力于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详细介绍英特尔在华发展的历史,探讨其在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对中国科技产业的贡献。

2. 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英特尔于1985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速,对高性能处理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英特尔凭借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质量,迅速赢得了中国市场的认可。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英特尔主要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合作,进行技术交流和产品销售。

同时,英特尔还积极参与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为中国的计算机制造商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提升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3. 英特尔在中国的制造基地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对高性能处理器的需求增加,英特尔决定在中国建立制造基地。

2002年,英特尔在中国上海成立了首个制造基地,投资额达到20亿美元。

这标志着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转移,从简单的销售和合作伙伴关系,转向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

英特尔的制造基地不仅为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同时,通过在中国建立制造基地,英特尔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并更快地将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

4. 英特尔在中国的研发中心除了制造基地外,英特尔还在中国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致力于在中国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

这些研发中心不仅为中国的科技人才提供了发展机会,也为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英特尔的研发中心在中国开展了许多重要的项目,包括芯片设计、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领域。

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也为英特尔在全球的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5. 英特尔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英特尔一直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伙伴的关系,在中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合作,英特尔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产品定制和创新。

英特尔投资:造血新生态的前锋

英特尔投资:造血新生态的前锋

英特尔投资:造血新生态的前锋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4年第23期自1991 年以来,英特尔投资已经向55 个国家和地区的1351 家公司投入超过110 亿美元的资金。

在辉煌、迷失、转型到走向正轨的道路上,英特尔正在奋力追赶。

从云计算基础架构到物联网,再从个人和移动计算到可穿戴技术,英特尔的愿景是提供给各类设备全方位的计算体验。

本报记者甘露在世界杯火热开战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英特尔投资副总裁兼英特尔集团收并购软件及业务发展事业部董事总经理康思达(Kostas A. Katsohirakis)。

与这个在英特尔工作了19 年的资深投资管理者交流,感受十分深刻的是,英特尔能否快速、顺利将PC 时代的辉煌逐步复制到移动生态链上,与其投资的每一步落子息息相关。

情形就如同英特尔也正在参加一场紧张的足球赛,而像康思达一样的工作者就是这场比赛的前锋,他们必须成为英特尔的“创新推动者”。

要说多年来英特尔通过软件领域的投资对整个生态带来哪些改变,其实很明显。

因为在很多年前一说起英特尔只是处理器公司,但现在已经是一家包括软、硬件的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可是在移动时代仅靠实现软、硬件功能上的简单叠加还不足以打动消费者,而更多是“平台+ 软件+ 内容”的整体较量,所以英特尔投资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我们要找寻公司的不仅是战略与英特尔相符,而且还要是有非常好的收入增长前景,这是英特尔任何投资的逻辑和使命。

” 康思达说。

投资于转型创新“我每年定期要来中国挑项目,看很多家公司,每次印象都非常深刻,因为中国市场环境日新月异,所带来的市场机会从来不乏惊喜。

”在谈到中国行的时候康思达很喜悦,这种喜悦同时也来自于他对这份充满未知和挑战工作的热爱。

在全球市场中,中国市场对英特尔来说一直是重中之重,通过投资快速形成的“超极本生态圈”就是最好的例证。

就在几个月前,英特尔CEO 科再奇宣布在深圳成立英特尔智能设备创新中心,并设立总额1 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要投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电脑、2 合 1 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上,以及跟物联网相关的技术上。

在华外企:中国仍是投资兴业的热土

在华外企:中国仍是投资兴业的热土

在华外企:中国仍是投资兴业的热土作者:暂无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0年第5期文| 吴力随着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众多在华外资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复业。

他们不仅更加看好中国市场,而且加快新品研发和市场布局,开拓中国市场的商机。

随着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众多在华外资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复业。

目前,北京、河北、江苏等地规模以上外资企业的复工率已经接近或达到10 0 %,全国外资企业逐步进入正常运营轨道。

他们不仅更加看好中国市场,而且加快新品研发和市场布局,开拓中国市场的商机。

击破外资“离场论”4 月9 日,一场特别的论坛通过视频连接着英特尔和众多合作伙伴,这场主题为“ 智存高远,I N 擎未来”的年度战略“ 纷享会”沿袭了英特尔每年春季的安排。

英特尔中国区部分高管通过视频向中国市场传递英特尔应对疫情引发产业变局的新战略。

这是英特尔这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3 5 周年以来的新起点,就在一些舆论聒噪外资“ 离场”的背景下,英特尔选择与中国市场同行远行。

英特尔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假期刚结束,英特尔就已经开工。

从2 月10 日实现复工复产以来,全球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已经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取得一连串重要进展:“学习电脑”上线、携手联想和华大基因加快新冠病毒基因组特性分析、全新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发布、英特尔十代酷睿游戏本开卖、首次“ 智能X 效应”、宣布7 纳米芯片预计2 0 2 1 年发布……这并非个案。

从全国来看,疫情发生之后,外资企业和中国各类企业一样受到严峻挑战,然而,随着在华外资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已经步入正常发展轨道,他们用行动击破了外资“ 离场论”。

在中国西部的四川成都,宝洁公司设立在这里的生产企业—成都宝洁有限公司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生产,从装袋、塑封到喷码,一袋袋碧浪、汰渍洗衣粉从这里下线,摆上货架,进入千家万户。

“ 我们在2 月8 日就实现了复工,是比较早的一批企业。

英特尔的中国芯路

英特尔的中国芯路

英特尔的中国芯路从2007年3月26日开始,英特尔两次让中国成为全球IT产业关注的焦点。

其中包括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投建亚洲第一座300毫米晶圆厂;在随后的4月17日,2007年春季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在北京拉开帷幕……IDF创办十年了,而2007年的IDF却与众不同,这是IDF第一次首场在中国发布;更为不同的是IDF峰会今年一共有三场,另外两场分别在美国的旧金山和台湾地区。

仅有的三场IDF两场在中国,为什么?因为中国是英特尔除美国以外最大的市场;因为绝大多数的主板行业合作伙伴在台湾。

IDF是什么?是信息技术峰会,讲的是技术。

2006年英特尔公司的标识更换从那句著名的“Intel Inside”口号换成了“Lead ahead”“超越未来”其寓意是什么?是为了展示技术的领先。

简简单单一个换标,却向世人展示了理念的转变。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对英特尔来说,创新便是撬动数字世界的那个支点。

记者在2007 IDF北京现场看到,4月17日至18日满满两天的日程中,“创新”与“中国”成为英特尔演讲者反复强调的“机遇”所在。

英特尔公司销售与市场营销事业部副总裁、中国大区总经理杨旭在开幕词中强调,今年是IDF创办以来的第十个年头,也是IDF首次在美国以外的国家首发并且是2007春季全球唯一的一场。

这充分体现了英特尔中国作为最新的直属大区的重大意义。

杨旭说,英特尔在36年前创造出的全球首款微处理器-4004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通信及工作方式,从而激发了整个行业的创新。

之后的486、奔腾和迅弛、酷睿2双核处理器、45纳米等等,更是英特尔不断创新精神的体现。

这些创新带给英特尔的除了良好的市场反应,还有业界合作伙伴的鼎立支持。

在北京的IDF现场,联想、方正、海尔、HP、IBM、浪潮、微软、三星、中兴通讯、华为、富士通等50余家战略合作伙伴悉数到场。

业内人士评价认为,2007春季IDF在中国举办再次证明了中国对于英特尔的技术研发来说举足轻重。

从引路到同路的22年英特尔,杨旭,电子.doc

从引路到同路的22年英特尔,杨旭,电子.doc

从引路到同路的22年-英特尔,杨旭,电子-商务指南-这样,当把握了中国商业发展环境和政府的政策路线时,英特尔与中国PC产业的合作进程才能有加速度。

伴随着开发浦东、西部大开发到振兴东北,我们先后在浦东、成都投资了封装测试厂,最近又在大连兴建芯片厂,英特尔支持中国本土产业发展的步伐完全与中国的国家战略合拍。

《商务周刊》:大连项目上马,预计2010年建成投产,在您看来,这对英特尔在中国的业务战略和市场竞争优势有什么影响?杨旭:英特尔从事的是非常全球化的事业,大连项目来自于英特尔全球性的计划。

这个产业太全球化了,全球经济在IT产业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产业的特征,英特尔的研发和生产计划一定要从全球整体的PC产业供求关系来考虑。

但我相信,当英特尔的整体研发体系、封测系统、生产工厂在中国建立起来后,肯定会加快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速度和市场响应速度。

这个项目必然会使我们比竞争对手有更多的优势。

大连项目投产后,中国市场已经与国际接轨,出口贸易条件、海关报税系统、人民币流通环境都会得到改善,有这样的工厂在中国,在生产和客户支持效率方面,英特尔中国也肯定体会到近水楼台的好处。

在全球,英特尔有统一的生产流程和统一的成本控制系统,大连生产厂会实现全球统一的精细化管理。

这样,我们的成本肯定是占优势的。

但更重要的在于效率,在于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如果政府特别需要,两方面战略的吻合会产生倍加效应,折合起来是成本上的优势,但这个优势是没有办法估算的。

成本肯定是一方面的考虑,但不是唯一的考虑。

事实上,与对手不同的是,我们并不赞同“卖得多亏得多”的增长模式。

技术性公司的产品首先要保证技术领先,不仅在研发方面,工艺上也要领先。

现在英特尔芯片已经全面过渡到65纳米制程,今年四季度过渡到45纳米,后年要到32纳米。

我们一直在提醒自己,技术创新一定不能放缓。

技术创新的结果是,当技术变成产品时,我们的产品成本控制和产品性价比都是世界一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特尔投资中国十年路:曾像VC里的“笨蛋”作者:杨杨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日期:2008.05.04 09:59(共有1 条评论) 我要评论·编者按·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

但十年,也足以磨一剑。

中国的风险投资业(以下简称VC),从1998年“中国也有风险投资?”这样的疑问中走过了10年,如今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VC大国。

根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境内有360家VC投资机构,拥有超过660亿元的投资规模。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也不会是一个顿号。

随着相关的政策的放开,创业板的推出,资本市场多层次的建设,以及中国经济的利好发展势头,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下一个十年,将是风险投资的“黄金十年”,依然有挑战,也依然会有磨砺,也会有起落,但“三味真火”之后,炼出的才是真金。

为此,站在这个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推出“风投十年”系列报道,对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进行采访,对重大事件重新解读、对未来风投市场的发展问题的建设性探讨,以此为史,记录、见证、反思和展望中国风投业的原生态。

“从2007年开始,我们和国际顶级基金之间的中国竞争才刚刚开始。

”英特尔投资部总监张仲说,他们并不惧怕:与这些进入中国刚两三年的机构相比,英特尔投资已经扎根中国十年。

对上轮互联网泡沫破灭仍有记忆的企业们,会对英特尔投资更有信心。

“况且我们也还有时间去打好根基。

”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是完全隶属于英特尔的一家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以下简称VC)公司,其使命是为英特尔整体战略提供了解产业的“耳目”和未来战略支持,在此基础上才像一般独立的VC一样追求财务回报。

1998年它就进入了中国,这一年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元年。

而其对搜狐中国的战略投资开启了风险投资在中国发展的大幕。

英特尔投资在中国的历程,经历了从1998年到2000年的互联网热潮、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的VC寒冬,以及从2005年开始VC在中国的复兴。

尽管英特尔投资方面不愿意透露中国业务的实际回报,“但在过去几年,英特尔投资业务在中国人力投入相当于在俄罗斯和巴西的总和。

”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英特尔投资总裁苏爱文说,中国市场发展太快,“逼得我们只能再次加大投入”。

在英特尔投资进入中国十周年的庆典上,总额为5亿美元的中国技术基金II宣布成立,其规模是一期基金的2倍。

临危受命2000年,当时还在英特尔上海框架办公室工作的张仲“临危受命”,去了英特尔投资部门。

他用误打误撞来形容这次选择:互联网热潮中,很多境外基金到中国淘金,而先期进入的英特尔成了他们挖角的对象。

当时,英特尔投资部两位主持中国工作的总经理同时离职。

当时的张仲对VC所知甚少,“只以为那是一个很轻松的工作”。

在那几年,似乎随便投什么都可以赚钱。

据说还有投资经理把支票簿带着,听完公司的介绍之后就签支票了。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在金融机构做了一年、两年的人都大批大批地跳槽去做VC,“结果在迅速到来的寒冬中,很多人连工作都没了”。

尽管张仲认为自己被公司选中的原因是“稳定性”,因为当时他已经在英特尔工作了18年。

此外,早在1998年他还实际上介入了英特尔对搜狐的投资。

一天,当时还在英特尔投资担任董事总经理的Tony Jansz来找张仲一起去见张朝阳。

“张朝阳是从麻省理工学院出来的,对美国东海岸的VC操作还多少有点了解。

”此前,尼葛洛庞帝也给了搜狐天使投资。

那时几乎所有第一次创业的中国企业家都不太清楚“什么是VC”。

而机构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怎么做投资,投多少,怎么管理?都不知道”,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当时在国内活跃的VC,也就是软银、IDG、汉鼎亚太、华登国际以及中经合等为数不多的几家。

张仲能接触到VC,是因为英特尔投资“一开始所有的投资100%都是策略投资,都要有内部部门的评估”。

被投资企业要和英特尔投资签一个商业合同,其中规定了这个企业要为英特尔做的事情。

1998年到2000年上半年,英特尔投资的关注方向是软件市场,目的是为了促进硬件的销售。

捆绑软件能够促进英特尔的硬件销售。

“而要去了解一个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资其中的一两家企业。

”在这个阶段,英特尔投资的洪恩、速达、适普等都是软件企业。

搜狐所代表的门户网站,最初并没有进入英特尔投资的视野。

此外,英特尔总部投资部曾流传一篇投资建议书,但他们最后没有投,而他们错过的这家公司叫Yahoo。

但1997年中国互联网中心出了一个调查,称阻碍中国人上网的第一大原因是中文网页的缺乏。

英特尔因此认为投资像搜狐这样的公司可以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而这又能带动PC和服务器的销售。

曾经“像VC里的笨蛋”“硅谷有个笑话,说如果要找退出渠道的话,就去找企业投资。

”很长一段时间内像英特尔投资这样的企业投资给人印象很差,“就像个笨蛋”。

很多硅谷的著名VC说:英特尔只投资一点点,要求却很多,法律文件一大堆不说,还要求企业和英特尔合作,英特尔又没什么增值服务可提供。

“在2005年之前,我们的信誉在VC圈里是很不好的。

”张仲很坦率地说,英特尔投资走过很多弯路。

如果100万的投资能实现和目标企业签订商业合同,英特尔此前不会愿意再多投一分钱。

“其实这样做很笨”,他们意识到,投资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好坏之分。

如果是好的投资自然应该多投,而如果投资不好,钱再少也不应该投。

签署商业合同要求被投企业为英特尔的策略服务,也被证明是很荒谬的一个做法。

因为“英特尔的策略在变,被投公司也会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

英特尔在英国投资的CRS就成了一个“战略孤儿”,最初投资CRS是因为英特尔看好蓝牙技术,但后来发现Wi-Fi 技术在短距离通讯上更普及。

最初英特尔每一个投资都要跟着别的机构投。

投资了以后,和被投企业之间要设立严密的防火墙,不要说增值服务,甚至“一年都不去一回”。

这些“弯路”教训惨痛“如果不做改变,我们可能永远看不到好的项目,永远都只能当其他VC基金的退出基金。

”尽管内部争论很多,但是英特尔投资意识到如果永远站在巨人后头,就只能永远都是侏儒。

最直接的一个改变是:英特尔开始领投。

这种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是2005年,在中国,“2001年、2002年就开始尝试领投了。

”张仲解释,其中原因是亚太离总部比较远,“自由度大”。

2001年英特尔投资凌讯科技,这家公司是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制定者。

但在当时,该投资在英特尔投资内部争议颇多。

首先是内部从没有人去关心数字电视,更不用说中国的数字电视了。

当时已经有欧标、美标等非常成熟的标准,中国自己的标准能有市场么?但当时的中国投资团队认为中国很关注自主产权,“这类创新都会受到国家支持”。

横向角度看,日本就有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而中国的市场规模是日本根本无法比拟的。

“用了7年,现在这个市场终于起来了。

”凌讯的标准被国家批准了,国内的厂家也接受了这个标准。

在这之前,2004年英特尔追加了一轮投资,2007年又投了4000万美元。

在2007年之前的几轮投资,由于“没有人跟进”,所以只能自己投:开始时自己投100万,然后投资金额慢慢大起来。

2001年受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绝大多数基金不是撤出中国,就是死掉了。

很多LP(有限合伙人,一般是出资人)宁愿和GP(一般合伙人,一般是基金管理人)打官司,也不愿意给允诺的投资。

英特尔投资部门留了下来。

2000年,时任英特尔投资总裁的Leslie Vadasz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中国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最快的两三个市场之一。

但在操作层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资金保值的压力”。

这种“寒冷”的气候,英特尔投资却觉得是个发展的好时候。

“没有人跟我们竞争”,因此创造了一个转型的好时机。

那期间,英特尔投资建立了自己的团队,“同时也在业界建立了名声”。

尽管在2005年之前整整4年时间内,英特尔总共就投出去了4000万美金。

“那几年企业也相对比较保守,很好的公司不会在那样一个时候出来融资。

”因为都知道在那样一个市场下,公司的价值肯定会大大降低。

“更大的空间”2004年张仲访问硅谷,他意识到沙丘路上的一流VC迟早总会到中国来的。

“哪里有钱赚,他们就会去哪。

”中国的高速增长以及大量的投资机会,总会吸引对新兴经济体感兴趣的投资人。

此后的2005年6月,硅谷银行果然把其中的30多家带到了中国,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留了下来。

他们的到来,把VC这个行业的BKM(Best Known Method)带进来了,“这使得VC在中国更专业、更有效率。

”但张仲并不认为他们会马上带来竞争,“我们当年碰到的问题,他们也需要时间去解决,”尽管这些VC机构在美国很成功,“但在一个陌生的国家投资就像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一样”,他们需要时间去尝试、犯错、扩大团队,了解当地的监管办法以及投资文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还有他们将以何种方式进入中国,也是个问题。

”张仲说,当时有三种可供尝试的模式。

一种是直接投资,在国内设立自己的办公室;另一种是做皮包公司,每隔一段时间从大洋彼岸飞过来;还有则是和其他机构合作,成立合资基金。

另一个他认为竞争不会马上加剧的原因,是不管多著名的基金,“他们找的都是同一批人”。

2005年,VC投资人频繁跳槽。

“既然是同一批人,我们的投资水平就不会有大的差距。

”张仲认为,尽管背靠这些成熟的大机构,这些投资经理要实现和机构的磨合、提高水平总还需要一段时间。

况且国外基金都有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要做到本土化才能适应中国市场”。

刚开始时,他们请的经理人肯定凡事都要向总部报告,“要向在美国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解释,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多网吧,为什么无限增值服务在中国能有那么大的市场等等,这类沟通很难很难,因为这些事情在美国都没有发生过。

”在这些机构的“本土化”过程中,英特尔投资还有时间“去打好我们自己的根基”。

作为公司VC,英特尔投资总被质疑能否留住人。

其薪酬体系和一般的VC不一样,没有carry interest,会有一个最高限。

但张仲也指出英特尔投资的“审批程序非常流畅,内部体系并不比一般的基金复杂”,尽管没有给出更多证据,但“英特尔给予了投资经理很大的自由度”。

况且英特尔投资能够接触到其他VC没有机会投资的项目,比如浙大中控。

英特尔强大的企业网络,是这类企业看重的资源。

另一面,因为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英特尔投资自身也在调整。

2005年3月上任的英特尔投资全球总裁苏爱文,把其投资范畴扩展到了准备IPO和已经IPO的公司,这家个性鲜明的技术派投资者不再把投资范围局限于早期初创项目。

同时单笔投资金额也比以前大大提高了,以前是不超过1000万美元。

2006年对东软投资了4000万美元,不仅创下了“过去7年里最大额的投资”,而且是第一次尝试投资合资企业,为此张仲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才说服英特尔法务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