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形态
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

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1. 嘿,各位土壤小达人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话题。
别担心,我保证不会让你们觉得无聊!想象一下,土壤就是地球的皮肤,研究它的形态就像是给地球做全身体检,酷不酷?2. 土壤形态研究可不是什么枯燥的实验室工作,它简直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地下探险!小明曾经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昨天在后山挖了个土坑,发现土壤颜色一层一层的,就像彩虹蛋糕!"我笑着回答:"没错,小明!你已经开始了一次精彩的土壤探险之旅啦!"3. 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之一,就是帮助我们了解土地的"脾气秉性"。
就像每个人性格不同,不同的土壤也有自己的"小脾气"。
小红有次困惑地问我:"为什么我家的土豆种不好,隔壁王叔叔家的土豆却长得又大又圆?"我解释道:"这就是土壤形态研究的魔力所在!通过研究,我们能知道哪种土壤适合种什么作物,就像给土地量身定制衣服一样!"4. 土壤形态研究还能帮我们预测自然灾害,简直就是地球的"气象预报员"!记得有次小李惊恐地跑来问我:"老师,我家后山的土地裂开了一条缝,会不会塌方啊?"我安慰他说:"别怕,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土壤形态来判断是否有塌方的风险。
这就像是给地球做CT 扫描,提前发现'病症'!"5. 说到环境保护,土壤形态研究简直就是地球的"体检报告"!小华曾经疑惑地问我:"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土壤?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的。
"我笑着回答:"小华,土壤可是地球的'海绵'啊!它能吸收有害物质,保护我们的环境。
研究土壤形态就是在检查这个'海绵'是否还健康!"6. 土壤形态研究对考古工作的帮助,简直就像是打开了时光机!小明兴奋地跟我分享:"老师,我在历史书上看到,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土壤形态发现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太神奇了!"我赞同地说:"没错!土壤就像是地球的'日记本',记录了无数年的历史。
土壤结构类型

土壤结构类型
土壤结构类型是指土壤的细粒组成、颗粒间接触状态和排列规律等因素所决定的土壤内部结构形态。
根据颗粒尺寸和排列方式等特性,可以将土壤结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粒状结构:由细小颗粒聚集而成,如砂土、细砂土等。
2.块状结构:由较大的土块组成,通常含有粘土或有机质,如黏土、壤土等。
3.柱状结构:由立方体或柱体状土体组成,一般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排水性,如沙土、卵石土等。
4.层状结构:由各种不同颜色、质地的土层相互叠置而成,常见于淤泥、泥沙等场合。
5.扇形结构:一般指山地或丘陵区沟壑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的土体,呈放射状分布,如黄壤、红壤等。
6.结核状结构:由粘土颗粒团聚在一起形成的小球体或类球体状结构,如黏土、壤土等。
不同的土壤结构类型对土壤的透水性、抗压强度、剪切强度、
渗透性等性质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壤结构类型。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1、粒状结构和团粒结构
⑴ 土粒的结持体外观形态近似圆球形:0.25~10mm,
旱土中多此类。小于0.25mm的为微团粒,水田中多为此 类
a. 在水中分散的,为粒状结构;
b. 在水中能稳定存在的,为团粒结构。
⑵ 特征:
a.多形成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表层,以根系附近分布 较多。
b.结构内部,毛管孔隙丰富,蓄水保肥能力强,结构体
土壤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
•
班级:资堪1102
•
学号:110440227
•
姓名:宋凯
A
1
一、土壤剖面形态
1、土壤剖面 2、自然土壤剖面 3、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4、水田耕作土壤剖面
A
2
• 1、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所挖出的垂直切 面叫土壤剖面。
• 2、发生层:土壤剖面一般是由平行于地表、 外部形态各异的层次组成,这些层次叫土 壤发生层或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 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 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 发生层 )
⑴土粒结持体沿纵向发展,外观形态近似柱状。
⑵柱面交角明显的,有清晰的棱角、棱面的, 称为棱柱状结构。
⑶柱面交角不明显的,没有清晰的棱角、棱面 的,称为柱状结构。
⑷多出现在心土层和底土层中,旱土为不良结 构,水田为良好结构。
A
32
5、片状结构 土粒结持体沿水平向发展,外观形态近似
片状,多出现在粉质土的犁底层和表层: a、 较厚的,称为板状结构; b、 较薄的,称为片状结构; c、 较小的,称为鳞片状结构。
A
37
有结构土
无结构土
3、大气干旱时,表土水 3、表土失水,体积也要
份蒸发,体积收缩,可切 搜索,但小孔隙过多,不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 自然土壤剖面:
• 4、旱地耕作土壤的剖面:
旱地耕作土 壤的剖面: 旱地耕作土 壤剖面一般 也分为四层: 即耕作层(表 土层)、犁底 层(亚表土 层)、心土层 及底土层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底土层
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 (1)耕作层 :
概念:又称表土层、熟土层、活土层。 指经常被耕翻的土壤表层,厚15~20 cm。
片状,多出现在粉质土的犁底层和表层: a、 较厚的,称为板状结构; b、 较薄的,称为片状结构; c、 较小的,称为鳞片状结构。
5、单粒结构 土粒彼此不胶结,呈孤立存在。
“松沙土”
(生产中,只有团粒结构是有利于通气透 水和保水保肥的结构体,其余结构体都有各 种各样的生产问题。所以,生产中,把土壤 中有丰富的团粒结构称为有结构土;而其余 结构都归为无结构土)。
断与土体下部相连的毛细 易完全切断,下部土壤水
管,阻止下部水份上升补 份可源源上升补充蒸发,
充蒸发,水份损失小,土 水份损失大,土壤抗旱力
壤抗旱力强。
弱。
有结构土
无结构土
4、团粒内部,常为水份 4、在土壤较干时,有机 占据,有机质行腐化而积 质行矿化释放,但因缺水, 累;团粒之间,常为空气 植物不能吸收养分;当水 所占据,有机质行矿化而 份含量高,植物能够吸收 释放。既有保肥,也有供 养分时,有机质又行腐化 肥,保肥供肥较为协调。 而积累,释放的养分少。
土壤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
•
班级:资堪1102
•
学号:110440227
•
姓名:宋凯
一、土壤剖面形态
1、土壤剖面 2、自然土壤剖面 3、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4、水田耕作土壤剖面
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形态及景观图片(八十年代)

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形态及景观图片(八十年代)徐金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本人作为呼伦贝尔盟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负责人,在工作期间和工作之余,拍摄了部分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剖面形态和环境景观照片,并记录了拍摄地点和时间,这些图片反映了当年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形态和分布,对研究土壤分类、环境变化,特别是需要历史对照有一定参考价值。
由于受当时拍摄条件、冲洗条件限制(当时没有数码照片),有一定偏差,质量不稳定。
为了保持原始状态,原则上不做后期修正加工,请阅读时考虑质量因素。
一、森林土壤(一)棕色针叶林土(土类)1、棕色针叶林土(亚类)棕色针叶林土(生草类型)分布于针叶林林间空地,火烧和采伐迹地,地表枯枝落叶层已被草本植物取代。
典型的棕色针叶林土景观:2、灰化棕色针叶林土: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剖面A1 层之下可见明显灰化层。
灰化棕色针叶林土景观,植被为落叶松偃松林:(二)暗棕壤(土类)1、暗棕壤(亚类)暗棕壤景观为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相当一部分已被垦为耕地。
发育在酸性结晶岩坡积物母质上的暗棕壤,缓坡,耕地。
右图是灌木林下,残坡积物母质。
2、灰化暗棕壤3、白浆化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发育在暗棕壤区平缓丘陵(漫岗),有明显的白浆化层,其下为粘重土层。
4、草甸暗棕壤草甸暗棕壤发育在暗棕壤区河谷阶地或山间谷地,地势平缓,地下水位3-5米,土体可见铁锰结核和绣纹绣斑。
腐殖质层深厚。
(三)灰色森林土1、暗灰色森林土暗灰色森林土分布于大兴安岭西坡森林草原地带阔叶林下,分布于阴坡,常于黑钙土复区分布。
二、草原土壤(一)黑土(土类)1、黑土(亚类)黑土主要分布在平缓低丘(漫岗)或低山山麓缓坡,原始植被为草甸草原和灌木林,大多已被开垦为耕地。
母质比较粘重。
分布于低山丘陵下部缓坡地带的黑土,和上部的暗棕壤形成土壤组合2、白浆化黑土(亚类)白浆化黑土分布地形为平缓坡,坡长长,母质粘重。
(二)黑钙土(土类)1、黑钙土(亚类)黑钙土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低山丘陵,森林草原或草甸草原植被之下,森林草原下与灰色森林土形成组合。
1.2土壤形态

四、质地 土壤颗粒的粗细状况。 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
五、土壤结构:土壤颗粒胶结情况
结构体:固体颗粒彼此孤立的存在着或相互
粘结在一起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团聚体
常见的土壤结构:团粒、块状、片状、柱状、 棱柱状、核状、角块状等 结构体的发育程度分:无结构、弱发育结构、 中度发育结构、强发育结构。
六、土壤的结持性 指土壤对机械应力所表现出的状态。包括粘着
三、土壤颜色
1、影响土壤颜色的因素 (1)有机质 (2) 矿物质 白色:石英、高岭石、碳酸盐、长石、石膏 及可溶性盐有关 红色: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黄色:水化氧化铁 棕色:含量伊利石 和不同水化 程度的氧化铁 混合物 (3) 水分 (4)质地 (5)生物活动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最上层15.8米见方、铺 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
1. 概念
是从地面向下直到土壤母质的垂直切面,具 有若干个大体与地面平行的土层。
(1)是从地面向下直到土壤母质的垂直切面,
具有若干个大体与地面平行的土层。 (2)土壤剖面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外部表现,是 成土因素长期作用的历史记录,是认土、用土、 改土的主要依据之一。
O层 A层
2.土壤发生层(土层)
土壤在成土过程中分化形成
石膏或硅的淀积、碳酸岩淋失等
母质层[C]:矿质层
母岩层[R]:坚硬基岩
砖 红 壤
红 壤
黄 棕 壤
暗 棕 壤
灰 褐 土
黑 土
黑钙土景观及剖面特点
紫色土景观及剖面特点
漠境盐土 景观 新疆库东
内陆盐 土景观 新疆库 尔勒市
3、土壤剖面构型 Ⅰ、根据土壤发育程度的强弱:(A)C剖面、AC剖面、A (B)C剖面、ABC剖面 Ⅱ、根据土壤剖面发生的特征: a.简单剖面: 原始剖面:AC剖面,石质土、黑色石灰土 弱分异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发育于冲积母质上的潮土 正常剖面 侏儒剖面:土层完整,厚度薄,如某些棕漠土 巨型剖面:超深厚剖面 侵蚀剖面(截头剖面):弱度:残存部分A;中度:缺A和 残B;强度:缺A、B b.复杂剖面:异源母质剖面、埋藏剖面、多元发生剖面、堆 叠剖面、翻动剖面、人造剖面
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

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
土体构型也叫土壤剖面构型,是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
土体构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的特征,按障碍层出现的部位又分为16种构型。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
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
土体构型分为5种类型,即薄层型、粘质垫层型、均质型、夹层型、砂姜黑土型。
良好的土体构型包含深位粘质垫层型、壤均质型、蒙金型和黑土垫层型4种,这种土体构型的特点是土层深厚,无障碍层,为高稳产土壤。
较差的土体构型包含黑土裸露型和中层型2种。
土体构型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养分含量等因素,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了解和改善土体构型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母质层
位于淀积层之下,是土壤发育 的基础,其特征取决于成土母 岩的性质。
岩石层
位于最下层,由岩石构成,无 明显层次。
土壤剖面的颜色和质地
颜色
土壤颜色可以反映其发育程度和所含 矿物的类型,如红壤、黄壤等。
质地
土壤质地决定了土壤的松紧程度和肥 力特性,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土壤剖面的石块和侵入体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
01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是指土壤抵抗外部力量破坏的能 力,包括抗侵蚀、抗风化和抗变形等。
02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质量, 以及土壤颗粒的组成和排列。
03
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对于维护土壤健康、防止水 土流失和提高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03 土壤剖面形态与土壤结构 的关系
形象性命名
根据土壤的形态或某些特征进行形象化的命名,如石 块地、石缝地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相关。
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土 壤的物理性质和肥力状况,对植
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质地分类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颗粒的组成和比例对土壤进 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土壤质地分类包括砂质土、壤质土、黏质 土和砾质土等。
不同土壤质地对土壤的物理性质、水分保持能力、 养分状况和植物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
地形因素还影响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分布,进而影响土壤的肥 力状况。在低洼地区,由于水分聚集,可能形成沼泽或湿地 土壤;而在山坡地带,由于水分流失较快,土壤可能较为干 燥。
母质因素
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其矿物组成、机械组成、化学性质等对土壤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例如 ,富含石英、长石等矿物的母质容易形成砂质土壤;而富含粘土矿物的母质容易形成粘土质土壤。
简述土的基本形态种类

简述土的基本形态种类土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是由各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的颗粒聚集而成。
土的基本形态种类可以分为沙土、壤土、粘土和砾石四类。
一、沙土沙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的矿物颗粒聚集而成的。
沙土的颗粒较大,颗粒间的间隙较大,所以透气性和排水性较好。
沙土的肥力较低,因为颗粒间的间隙较大,容易导致肥料的流失。
沙土的保水能力也较差,容易导致水分的流失。
在农业方面,沙土广泛用于种植旱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二、壤土壤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的矿物颗粒和有机物质聚集而成的。
壤土的颗粒较细,颗粒间的间隙较小,所以保水能力较好。
壤土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也较好。
壤土是农业上最理想的土壤类型之一,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三、粘土粘土是由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矿物颗粒聚集而成的。
粘土的颗粒极细,颗粒间的间隙非常小,所以粘土的保水能力极强。
粘土的透气性和排水性较差。
粘土在干燥的时候容易开裂,而在湿润的时候容易形成泥浆。
粘土是一种较肥沃的土壤类型,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四、砾石砾石是由颗粒直径大于2.0毫米的岩石碎屑聚集而成的。
砾石的颗粒较大,颗粒间的间隙较大,所以透气性和排水性很好。
砾石的肥力较低,因为颗粒间的间隙较大,容易导致肥料的流失。
砾石主要用于建筑工程中,如路基、填充等。
土的基本形态种类包括沙土、壤土、粘土和砾石四类。
不同种类的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在农业、建筑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农业来说,壤土是最理想的土壤类型,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而在建筑工程中,砾石则是一种常用的填充材料。
了解土的基本形态种类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进行农田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学各类土壤特征

草甸白浆土、潜育白浆土
合理利用:白浆土是吉、黑两省主要农业土壤之一,约占两省耕地面积的9%~10%。首先开垦者是白浆土亚类,可占耕地白浆土一半以上,由于地势较高,水分较适宜,垦后熟化。草甸白浆土次之,潜育白浆土因土壤过湿,开垦较晚,它们分别占耕地白浆土的32.45%和12.45%。
褐土以残积粘化为主碳酸盐母质
上述两大特点,也可称之为广义的棕壤化过程
棕壤与褐土的区别:棕壤无石灰反应
褐土有石灰反应
棕壤
分布地域: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最为集中
分布地形:山地、丘陵
形成条件:
气候:
暖温带湿润气候和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年均气温约5~15℃,≥10℃积温2700~4500℃,降水量为500~1200mm,干燥度在0.5~1.4之间。具有明显的季风影响,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冬夏干旱,水热同步,干湿分明。
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一)棕色针叶林土(66.14%)
(二)灰化棕色针叶林土
(三)表浅针叶林土
合理利用:
发展林业
暗棕壤
分布地域:东北,黑龙江,吉林,四川,青藏高原边缘
分布地形:多为中山、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于500-1000 m)
形成条件:
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1~5℃之间,年≥10℃积温2000~3000℃,土壤冻结深度为1~2.5 m,最深可达3 m,冻结时间为120~200天。甚至有些地区季节性冻层特别明显。年降雨量600~1100mm,无霜期115~135天,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这一地区年温差较大,而日温差较小,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8℃,暗棕壤最低极值可达-45℃,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5-25℃。土壤冻结时间约7个月。
母质:第四纪红色粘土、第三纪红沙岩、花岗岩、千枚岩、石灰岩、玄武岩等风化物,且较深厚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1.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外部的特征。
2.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3.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它是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
4.土层:由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土壤层次。
5.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6.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又称土壤个体或土壤实体等。
7.土壤界面线类型:(1)平整状(2)波状(3)袋状(4)舌状(5)指状、水流状(6)参差状、冲蚀状(7)锯齿状(8)栅栏状8.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即土壤剖面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表现的土壤性状,是土壤形成过程的产物。
9.土壤颜色: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
影响因素:有机质、矿物质、水分、质地和生物活动。
10.色调:指占优势的光谱色。
共有10个色调:R、Y、G、B、P;YR、GY、BG、PB、RP;11.亮度:指土壤颜色的相对亮度,绝对黑为0、绝对白为10。
12.彩度:指光谱色的相对纯度或强度,也就是一般理解的浓淡程度。
13.土壤质地:指土壤颗粒粗细的情况。
14.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胶结的状况。
15.土壤结持性:是土壤对机械应力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包括粘着必和可塑性。
16.土壤孔隙状况:指土壤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多少。
17.土壤干湿度:土壤干湿的程度不同,反映土壤含水量的多少。
18.土壤新生体:不是成土母质中的原有物质,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
19.土壤侵入体:侵入体不是由于成土过程形成,是有外界进入的特殊物质。
包括岩石状态、冰冻形态、人为形态及生物形态等四种类型。
20.矿物分解的阶段性:①碎屑阶段②钙淀积阶段③酸性硅铝阶段④富铝化阶段21.矿物风化程度的量度指标:①硅铝率(Sa):Sa=SiO2/Al2O3②硅铁铝率(Saf):Saf=SiO2/(Al2O3+Fe2O3)③铁的游离度:指土壤中游离氧化铁(未被铝硅酸盐禁锢)的铁占土壤全铁量的百分数。
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形成机制
沉积作用的形成机制包括流水沉积、风力沉积、冰川沉 积等。流水沉积是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的物质由 于流速减缓而沉积下来;风力沉积是风力搬运的物质在 风速降低或遇到障碍物时沉积下来;冰川沉积是冰川在 融化过程中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
防治策略以减轻侵蚀沉积危害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增加地表植被 覆盖,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
随着水分含量的变化,土壤颜色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干燥时土壤颜色可 能变浅,湿润时则可能变深。
水分含量对质地的影响
水分含量会影响土壤的粘性和可塑性。在干燥条件下,土壤粘性减弱,易于松 散;而在湿润条件下,土壤粘性增强,易于塑成各种形状。同时,水分含量还 会影响土壤的硬度和结实度。
土壤表面形态与结
土壤剖面从地表垂直向下的深度,通常 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特性进行划分。
VS
层次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松紧 度、根系分布等变化进行划分。
各层次颜色、质地变化规律
颜色变化
随着深度增加,土壤颜色可能逐渐变深,反 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
质地变化
土壤质地在不同层次中可能存在差异,如表 层土壤质地较细,深层土壤质地较粗。
推动土壤保护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 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THANKS.
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表面形态有显著影响,如根系的穿插、动物的挖掘和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
生物活动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生物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稳定性,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过度的生物活动也可 能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和退化。
剖面构造和层次划
03
分
土壤学土壤的形态描述

二、 土壤结构
➢土壤是由许多大小、形状各异的土团、土块或土片等构成 的,它们被称为土壤团聚体或土壤结构体; ➢土壤团聚体是在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由更小的无机和 有 机颗粒以一定空间排列,垒结成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土壤体,这 就是形态学上所指的土壤结构; ➢评价土壤结构往往是根据团聚体的形状、大小、空间排列 形式以及稳定性等特征.
结构体类型及特性
结构体类型及特性
块状结构
1.基本特征:
1长、宽、高三轴大体近似等长.
2结构体棱角不明显,呈不规则浑圆形.
3内部较紧实
北方群众称作土坷垃.
2.形成条件和过程:条件:有机物质缺乏、 质地粘重中壤质以上土壤表层.
3.过程: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是不合理耕作 过干或过湿耕作的结果.
坷垃过多、过大会影响植物生长,尤其是 在苗圃和草坪建植时,一定要将这些大块 打碎.
团粒结构
单个土粒
形
成
团聚体
阶 段
微团粒
与 步
骤
团粒结构
腐殖质
粉
砂粒
粒
粘粒
粉粒
砂粒
团粒构
Ca2+
土粒
腐 殖
质
土粒
土粒
团粒结构
Fe2+ 土粒
土粒 腐 殖 质
土粒 Fe3+
Al3+
团粒结构
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 积累的矛盾;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改良耕性和有 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
块状结构
4. 特性: 保水性差:大块互相支撑,形成较大空洞,加速了土壤水分的丢失. 难保全苗:块状结构压苗,使幼苗不能顺利出土.农民常说:麦子 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5.管理措施: 1人工机械打碎 2在降雨或灌水后适时耙耱,使之破碎平整. 3根本方法:增施有机肥,改良质地性状.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标准 -回复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标准-回复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土壤分类中常见的三种类型。
它们在土壤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属性,并且在农业、工程和环境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这些土壤类型的问题,以深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标准。
第一步:介绍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定义和特征(200-300字)沙质土是一种由细沙颗粒主导的土壤类型。
具有较大的颗粒和较低的胶结性。
这种土壤排水性好,对养分保持能力较低,容易干燥。
沙质土通常松散,透水性强,但保水能力较差。
这种土壤特别适用于种植青菜和其他农作物,因为植物根部能够轻松穿过这种松散的土壤层。
黏质土则是由细小颗粒主导的土壤类型,通常含有较高的粘土含量。
这种土壤的排水性差,但具有很好的保水能力。
黏质土因其细小的颗粒而黏稠,容易变得黏滞。
这种土壤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因为它们需要较高的水分和养分含量。
壤土是一种理想的土壤类型,由沙、黏土和淤泥颗粒混合而成。
这种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保水能力,养分含量适中。
壤土含有适量的有机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这种土壤在种植大多数农作物时都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第二步:解释土壤分类标准和测试方法(400-600字)土壤分类标准是根据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制定的。
其中,主要的土壤分类标准是根据土壤的颗粒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类。
沙质土的颗粒大小介于0.05至2.0毫米之间,黏质土的颗粒大小小于0.002毫米,而壤土是在两者之间的。
土壤颗粒大小的测量是通过一种称为颗粒分析的方法进行的。
该方法涉及将土壤样本在水中悬浮,并使用试管、玻璃棒和离心机分离不同颗粒大小的土壤颗粒。
通过测量不同颗粒大小所占比例来确定土壤类型。
除了颗粒大小,土壤的黏性和塑性也是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黏性可以通过试验中土壤的手感来判断,黏质土在手指间感觉黏滞。
塑性是指土壤在湿润时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揉捏土壤后的形状变化来测试。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是分类标准之一。
第一章-土壤剖析

第一章土壤剖析掌握内容:1、土壤组成(原生矿物、次生矿物);2、土壤胶体性质;3、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土层、剖面、土体构型、质地、新生体)。
理解内容:1.土壤微形态特征;2.土壤形态学特征。
重点及难点:1.土壤矿物质类型及特点;土壤特殊有机质的特征;2.土壤矿物质的迁移转化过程及特征;3.土壤溶液和土壤水。
第一节土壤形态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外部、通过观察者的感觉来认识的一系列外表性状。
土壤的形态是土壤形成过程的结果,也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外部表现,鉴别不同土壤类型的一种根据。
其中颜色、质地、结构、紧实度、干湿度可以用人的肉眼、触觉进行观察、鉴别,称为土壤的宏观形态特征;其他如孔隙、胶膜、结核等需要借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称为土壤的微形态特征。
一、土壤的剖面及构造特征1、土壤剖面(soil profile):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深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挖到土壤下部的原始岩石风化层或岩石层,或挖到植物根系和土壤动物所及的深度。
单个土体: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单个土体的横切面形态近似六边形,面积为1—10平方米,在此范围内任何土层在性态上是一致的,而该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
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又称土壤个体或土壤实体等。
2、土壤发生层(soil horigon)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它是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简称土层。
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土壤层次。
3.土体构型(土壤剖面构造或土壤构造)(soil constitution)我们把土壤发生层的数目、厚度及其排列组合型式叫做土体构型。
1)自然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和命名: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最早把土壤剖面分为三个发生层,即:腐殖质聚积表层(A)、过渡层(B)和母质层(C)-道库恰耶夫的ABC传统命名法。
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和母岩(R)等六个主要发生层以来,经过一个时期应用,我国近年来在土壤调查和研究中也趋向于采用O、A、E、B、C、R土层命名法。
3第三章 土壤形成和土壤形态-2学时 2

土壤形成和土壤形态
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
自然界中土壤的形成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由于
成土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土壤形成过程总体的特
征、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根据土壤形成 中物质能量迁移、转化的特点,可将土壤形成过程 总体,区分出各个具体的成土过程。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地衣-低等植物 草本植物
成熟土壤
大兴安岭低湿沼泽的 泥炭积累
提问:斑毡化
环境条件:
分解程度:
森林植被凉湿 分解不彻底,可见叶脉
区别
泥炭化
低温或过湿 半分解状态,仅颜色改变, 仍保持原状。
2. 淋溶过程和淀积过程
成土过程中,原生矿物不断风化,产生各种易 溶性盐类,含水氧化铁和含水氧化铝以及硅酸等, 并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不同的粘土矿物。同时通过土 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产生各种有机酸 和无机酸。在降雨的淋洗作用下引起土壤中的这些 物质的淋溶和淀积,从而导致土壤剖面的分异。
,最活跃的标型元素钙、镁则在土体中发生淋溶。
当上部土层的碳酸盐向下淋溶至一定深度便积淀,
形成钙积层,叫积钙过程(下图)。
土壤的钙化过程所形成的模式土层示意图
6. 灰化过程
1)灰化过程
在土体亚表层( A2)SiO2 残留, R2O3 淋溶、淀积的过
程。
这种过程主要发生在寒湿、郁闭的针叶林植被下,真菌 分解凋落物,产生酸性很强的有机酸(富里酸),有机酸溶 液在下渗过程中,使上部土体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淋失。 由于酸性很强,便破坏矿物晶格,土壤矿物中的硅、铝、铁 发生分离。 Fe、Al 随溶液淋溶淀积于土层下部( B 层),而 SiO2则残留在土体亚表层,从而在亚表层形成强酸性的灰白 色淋溶层,称灰化层;其下是深棕色的铁铝淀积层(如图) 。
土壤形态的概念

土壤形态的概念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在宏观上的形状、结构和组织特征。
它包括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透气性、水分保持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颜色是土壤形态中最直观的特征之一,不同土壤颜色反映了土壤中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等的变化。
土壤质地指土壤中不同颗粒的比例和大小,如碎屑、沙粒、粉粒和黏粒等。
质地的不同影响着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团聚状态,包括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等。
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土壤的透水性、通气性和根系的穿透能力。
透气性是指土壤中气体的渗透和流通能力,与土壤结构和容重等有关。
水分保持能力是指土壤保存水分的能力,受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孔隙结构等影响。
总之,土壤形态是土壤宏观特征的综合反映,对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形态分层化过程

土壤形态分层化过程
土壤形态分层化是指土壤中不同层次的结构和性质已经形成,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区分性。
据科学研究,土壤形态分层化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水文过程,并且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下面是土壤形态分层化的一般过程:
1. 原始物质沉积:土壤的形成始于原始物质的沉积,这些物质来自于岩石颗粒的风化和侵蚀,以及植物和动物的遗骸和粪便。
这些原始物质通过风、水和重力的作用沉积在地表上形成初始土壤。
2. 有机物混合:植物和动物的残渣和粪便等有机物质会进一步混合到原始物质中,并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分解和转化。
这些有机物质的分解会释放出养分,并促进土壤的结构形成。
3. 矿物质重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和重力会使土壤中的矿物质在垂直方向上重新分布。
较大的矿物颗粒沉积在较深处,而较小的矿物颗粒则被带到较浅的层次。
这种矿物质的重分布会使土壤中的颗粒大小和质地产生差异,形成分层。
4. 水文过程:降雨和地下水流动是形成土壤分层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降雨会导致水分渗入土壤中,溶解和携带溶解性物质,并在不同土层中进行渗漏和交换,从而导致养分的迁移和分布。
地下水流动也会对土壤进行溶解和沉积,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不同土层。
总的来说,土壤的形态分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它需要长期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水文过程的影响,才能形成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的土壤。
土的基本形态种类

土的基本形态种类土是由不同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组成的自然物质,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常见物质。
根据土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可以将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黏土、砂土、粉砂土、壤土和淤泥。
一、黏土黏土是一种颗粒细小、具有黏性的土壤。
黏土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保水性。
黏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如膨润土和伊利石。
黏土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容易塑性变形,干燥后则会变得坚硬。
二、砂土砂土是一种颗粒较粗大的土壤类型。
砂土颗粒直径介于0.05毫米到2毫米之间,颗粒间隙较大,透水性较好。
砂土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矿物组成,质地疏松,容易排水。
砂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较差,容易干旱。
三、粉砂土粉砂土是介于砂土和壤土之间的一种土壤类型。
粉砂土的颗粒直径介于0.002毫米到0.05毫米之间,颗粒比砂土更细,但比黏土更粗。
粉砂土的透水性和保水性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具有较好的保水能力,并且比砂土更容易耕种。
四、壤土壤土是一种较为肥沃的土壤类型,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壤土的颗粒直径介于0.002毫米到0.05毫米之间,颗粒比黏土稍大。
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适合植物生长。
壤土质地松软,容易耕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土壤类型。
五、淤泥淤泥是一种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主要由胶体粒子和有机物质组成。
淤泥通常出现在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体中,由于水流速度减缓,悬浮物质沉淀形成。
淤泥的质地软而黏稠,含有丰富的养分,适合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生长。
土的基本形态包括黏土、砂土、粉砂土、壤土和淤泥。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用途,对于农业、建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土的基本形态对于土壤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形态与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形成及土壤形态特征▲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外部的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状况等,这些特征是可以通过观察者的感觉来认识的。
▲土壤的形态是土壤形成过程的结果,也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外部表现,并且是区别土壤和诸如风化壳等自然体以及鉴别不同土壤类型的一种根据。
一、土壤剖面(一)土壤剖面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单个土壤纵断面成为土壤剖面。
(二)土层土壤发生层(土层)——由于在土壤发育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特殊的成土作用,所以在土壤剖面中出现多种水平层次,称为土壤发生层。
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和命名▲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最早把土壤剖面分为三个发生层,即:腐殖质聚积表层(A)、过渡层(B)和母质层(C),ABC命名法(见图)。
▲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层(R)等六个发生层。
我国近年来在土壤调查和研究中也趋向于采用O、A、E、B、C、R土层命名法。
⏹O层:指以分解的或未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土层。
它可以位于矿质土壤的表面,也可被埋藏于一定深度。
⏹A层:形成于表层或位于O层之下的矿质发生层。
土层中混有有机物质,或具有因耕作、放牧或类似的扰动作用而形成的土壤性质。
它不具有B、E层的特征。
⏹E层:(强烈淋溶)硅酸盐粘粒、铁、铝等单独或一起淋失,石英或其他抗风化矿物的砂粒或粉粒相对富集的矿质发生层。
E层一般接近表层,位于O层或A层之下,B层之上。
有时字母E不考虑它在剖面中的位置,而表示剖面中符合上述条件的任一发生层。
⏹B层:在上述各层的下面,并具有下列性质:①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碳酸盐、石膏或硅的淀积;②碳酸盐的淋失;③残余二、三氧化物的富集;④有大量二、三氧化物胶膜,使土壤亮度较上、下土层为低,彩度较高,色调发红。
⏹C层:母质层。
多数是矿质层,但有机的湖积层也划为C层。
⏹R层:即坚硬基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或硬结的石灰岩,砂岩等都属于坚硬基岩。
其他发生层G层(潜育层)长期为水饱和,土壤中的高价铁锰被还原并迁移,土体呈灰蓝、灰绿或灰色的矿质发生层P层(犁底层)由于农具的镇压,人畜践踏等压实而成,主要见于水稻土耕作层之下J层(矿质结壳层)一般位于矿质土壤的A层之上,如盐结壳,铁结壳等。
凡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称为过渡层,如AB、 AC 、BC等土壤发生层特征的划分主要发生层按其发生上的特定性质可进一步分为一系列发生层,它用上述大写英文字母之后加一两个英文小写字母表示。
主要的附加符号有:a:高分解有机质c:中心结核或硬质e:半分解有机质g:因氧化还原交替而形成的锈斑h:有机物淀积k:碳酸钙的聚积n:交换性钠聚集p:耕作层(水耕p’和旱耕p”)r:风化基岩或松软基岩s:有斑纹、胶膜和结核等铁锰新生体聚积(s’铁淀积;s”锰淀积) t:粘粒淀积y:石膏聚积z:易溶盐积沉积母质中土层的演化3.土层界线类型土层之间的界线有几种形状,大多数是平整状。
波状,见于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下限;袋状,见于草原土壤的腐殖质层下限;舌状,见于生草灰化土灰化层下限和草原土壤的腐殖质层下限,“舌”的长宽比为2—5;指状,亦称水流状,见于冻土腐殖质层下限,指的长宽比大于5,也可由腐殖质沿根孔或掘土动物穴向下流动而成;参差状,也有称冲蚀状,见于强度灰化土的灰化层下限,是强淋溶作用土壤的特征;锯齿状,有时见于粘质灰化土;栅栏状,见于碱土脱碱化层与柱状层之间。
(三)土壤剖面构型土体构型——土壤发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统称为土体构型。
土壤剖面构型是土壤剖面构造类型的简称。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多种成土过程,而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成土作用的强度都有差异。
所以,造成了不同的土体物质形态,最终形成众多的、有规律的土壤层次组合、排列——土体构型。
剖面类型:根据土壤发育程度的弱强把土壤剖面分为AC剖面、AC剖面、A(B)C剖面、ABC 剖面,按水成作用影响分出AG剖面。
根据土壤剖面发生层的特征,可以分为简单剖面和复杂剖面两大类。
1.简单剖面⏹原始剖面:剖面上部只有很薄的A层或AC层,下面即为母质层C。
又叫AC剖面。
⏹弱分异剖面:(亦称弱度分化剖面)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A、B、C各层之间无明显界线。
⏹正常剖面:最常见的一种剖面构型,具有代表该土壤形成过程的完整发生层,而且土层厚度正常。
⏹侏儒剖面:(亦称矮短剖面)土壤发生层完整,但每一土层的厚度甚薄,仅数厘米。
⏹巨型剖面:厚度可达数米至十余米。
⏹侵蚀剖面:土壤剖面上部被侵蚀掉,又叫截头剖面,只残存部分A层者为弱度侵蚀剖面,缺A层和残存部分B层者为中度侵蚀剖面,缺A、B层者为强度侵蚀剖面。
2.复杂剖面⏹异源母质剖面:土壤剖面上部土层的成土物质与底部基岩或母质的物质组成不一致的剖面。
⏹埋藏剖面:(亦称残遗埋藏剖面)由于后来物质的覆盖,在土壤剖面的一定深度中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埋藏层或埋藏剖面的剖面。
⏹多元发生剖面:土壤剖面中有二个以上由于生物气候条件演替而形成的,反映土壤不同发育历史和环境条件的特征性发生层。
⏹堆叠剖面:(亦称多次堆积剖面)原来的土壤剖面上多次被沉积物质覆盖,或者由于大量施用泥肥、土粪或进行淤灌等使土壤表层或耕层不断垫高。
⏹翻动剖面:剖面表土层以下的土层经人为翻动到地表。
⏹人造剖面:在采矿、兴修水利等活动后,将混杂的土壤物质堆积或填回而形成的剖面。
二、土壤形态学特征(一)土壤的颜色⏹土壤颜色(soil colure)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
⏹根据土壤颜色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
⏹土壤颜色也是土壤分类和命名的依据之一,如红壤、黄壤、黑钙土、栗钙土等。
⏹土壤颜色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它既反映土壤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又是成土过程的结果和外在表现。
⏹影响土壤颜色的主要因素有:有机质、矿物质、水分、质地和生物活动等。
1、黑色(1)腐殖质含量呈正相关。
O)、二氧化锰、磁铁矿、暗色原生矿物、(2)某些硫化物(含水硫铁矿FeS·H2铁质蒙脱石和木炭等都能使土壤呈黑色。
土色的深浅与土壤湿度和质地也有关系。
湿度大,土色深暗,反之则较浅。
2、白色(1)与石英、高岭土、石灰和水溶性盐类这四个最广泛的组分有关。
(2)某些原生矿物(如长石)也使土壤具有较浅的颜色。
沼泽土所特有的蓝铁矿,在潮湿状态下具有特别雪白的颜色。
石膏或硬石膏的细小晶体也使土壤具有白色。
3、红色主要是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在土壤中聚积有关。
富含氧化铁的土壤,排水越好红色越强。
4、黄色是水化氧化铁首先是褐铁矿在土壤中聚积的结果。
土壤中铁的硫酸盐在土壤改良过程中硫化物氧化形成的黄钾铁矾,呈鲜明的草黄色。
5、棕色是各种土类中分布最广泛的颜色。
含有大量伊利石、云母类矿物和不同水化程度的氧化铁混合物的粘质土壤,其特点是呈棕色。
此外,红、黄、白和黑色以不同比例混合时,也形成棕色。
6、紫色是游离态的锰氧化物含量高的证据。
这是相当少见的现象,它同一定成土母质的特点有关。
如四川盆地的紫色岩石。
7、纯蓝色在土壤中很少见到。
这是北方某些沼泽土类潜育层的普通颜色,它同干燥状态下的蓝铁矿有关。
但是,从蓝色派生的灰蓝色,在所有沼泽土或半沼泽中,却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颜色,它同一些含有亚铁的特殊矿物有关。
8、绿色、橄榄色出现在过度潮湿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中,这种土壤含有独特的带绿色的含铁高的粘土矿物,如绿高岭石(蒙脱石)。
颜色的判断和划分⏹目前通用的是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土壤比色卡。
命名用色调(hue)、亮度(value)和彩度(chroma)三属性来表示⏹色调指占优势的光谱色,与光的波长有关,有10个基本色调,其中5个为主要色调,R、Y、G、B、P。
另外5个为补充色调,YR、GY、BG、PB和RP。
再以2.5划分为4个等级.(二)土壤质地⏹土壤质地(soil texture)是指土壤颗粒粗细的情况,又称机械组成。
⏹在野外常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准确地测定要在室内用机械分析方法来进行。
一般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等。
(三)土壤结构⏹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指土壤颗粒胶结的状况。
土壤中固体颗粒或者彼此孤立地存在着(如沙粒),或者相互粘结在一起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团聚物,称为结构体。
(四)土壤结持性⏹土壤结持性(soil consistency)是指土壤对机械应力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包括粘着性和可塑性。
在野外,应分别记载干、润、湿时结持性。
⏹土壤干时结持性:指土壤风干状态在手中挤压的破碎难易程度,分为松散、松软,稍坚硬、坚硬,很坚硬、极坚硬等级别。
⏹土壤润时结持性:土壤物质在手中挤压时破碎的难易程度,分为松散、极疏松、疏松、坚实、很坚实、极坚实等级别。
土壤结持性⏹土壤湿时结持性。
包括粘着性和可塑性。
粘着性是土壤湿润时粘附于外物的性能,以土壤物质在拇指与食指间的最大粘着程度表示,分为无粘着、稍粘着、粘着和极粘着等等级。
可塑性是加水湿润土壤物质,在手中搓成直径3mm的圆条,然后继续搓细,视其改变形状而至断裂的能力,分为无塑、稍塑,中塑和强塑。
(五)土壤孔隙状况⏹土壤孔隙状况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孔隙的大小,土壤孔隙状况常在较大的结构体表面观察,常分为微孔隙、很细孔隙、细孔隙、中孔隙、粗孔隙,很粗孔隙。
⏹另一方面是孔隙的多少,分为少孔隙、中孔隙、多孔隙等。
(六)土壤干湿度⏹土壤干湿度反映土壤中水分含量多少。
⏹在野外,靠人手对土壤感觉凉湿的程度及用手指压挤土壤是否出水的情来判断。
分干、润、潮、湿等级别。
(七)新生体⏹新生体(new formations或pedological features)是指土壤发育过程中土壤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集聚的生成物。
⏹根据新生体可以判断土壤类型、起源及其发育过程。
新生体可分为化学起源与生物起源二种。
化学起源的新生体易溶盐类石膏碳酸钙二氧化硅二、三氧化物、锰等化合物亚铁化合物腐殖质(八)侵入体⏹侵入体是指土壤中不是由成土过程所产生,而是由于外界进入的特殊物质。
⏹侵入体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土壤的形成与土地利用的状况。
侵入体的分类岩石形态冰冻形态人为形态生物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