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形态
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

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1. 嘿,各位土壤小达人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话题。
别担心,我保证不会让你们觉得无聊!想象一下,土壤就是地球的皮肤,研究它的形态就像是给地球做全身体检,酷不酷?2. 土壤形态研究可不是什么枯燥的实验室工作,它简直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地下探险!小明曾经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昨天在后山挖了个土坑,发现土壤颜色一层一层的,就像彩虹蛋糕!"我笑着回答:"没错,小明!你已经开始了一次精彩的土壤探险之旅啦!"3. 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之一,就是帮助我们了解土地的"脾气秉性"。
就像每个人性格不同,不同的土壤也有自己的"小脾气"。
小红有次困惑地问我:"为什么我家的土豆种不好,隔壁王叔叔家的土豆却长得又大又圆?"我解释道:"这就是土壤形态研究的魔力所在!通过研究,我们能知道哪种土壤适合种什么作物,就像给土地量身定制衣服一样!"4. 土壤形态研究还能帮我们预测自然灾害,简直就是地球的"气象预报员"!记得有次小李惊恐地跑来问我:"老师,我家后山的土地裂开了一条缝,会不会塌方啊?"我安慰他说:"别怕,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土壤形态来判断是否有塌方的风险。
这就像是给地球做CT 扫描,提前发现'病症'!"5. 说到环境保护,土壤形态研究简直就是地球的"体检报告"!小华曾经疑惑地问我:"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土壤?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的。
"我笑着回答:"小华,土壤可是地球的'海绵'啊!它能吸收有害物质,保护我们的环境。
研究土壤形态就是在检查这个'海绵'是否还健康!"6. 土壤形态研究对考古工作的帮助,简直就像是打开了时光机!小明兴奋地跟我分享:"老师,我在历史书上看到,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土壤形态发现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太神奇了!"我赞同地说:"没错!土壤就像是地球的'日记本',记录了无数年的历史。
土壤结构类型

土壤结构类型
土壤结构类型是指土壤的细粒组成、颗粒间接触状态和排列规律等因素所决定的土壤内部结构形态。
根据颗粒尺寸和排列方式等特性,可以将土壤结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粒状结构:由细小颗粒聚集而成,如砂土、细砂土等。
2.块状结构:由较大的土块组成,通常含有粘土或有机质,如黏土、壤土等。
3.柱状结构:由立方体或柱体状土体组成,一般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排水性,如沙土、卵石土等。
4.层状结构:由各种不同颜色、质地的土层相互叠置而成,常见于淤泥、泥沙等场合。
5.扇形结构:一般指山地或丘陵区沟壑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的土体,呈放射状分布,如黄壤、红壤等。
6.结核状结构:由粘土颗粒团聚在一起形成的小球体或类球体状结构,如黏土、壤土等。
不同的土壤结构类型对土壤的透水性、抗压强度、剪切强度、
渗透性等性质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壤结构类型。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1、粒状结构和团粒结构
⑴ 土粒的结持体外观形态近似圆球形:0.25~10mm,
旱土中多此类。小于0.25mm的为微团粒,水田中多为此 类
a. 在水中分散的,为粒状结构;
b. 在水中能稳定存在的,为团粒结构。
⑵ 特征:
a.多形成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表层,以根系附近分布 较多。
b.结构内部,毛管孔隙丰富,蓄水保肥能力强,结构体
土壤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
•
班级:资堪1102
•
学号:110440227
•
姓名:宋凯
A
1
一、土壤剖面形态
1、土壤剖面 2、自然土壤剖面 3、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4、水田耕作土壤剖面
A
2
• 1、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所挖出的垂直切 面叫土壤剖面。
• 2、发生层:土壤剖面一般是由平行于地表、 外部形态各异的层次组成,这些层次叫土 壤发生层或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 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 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 发生层 )
⑴土粒结持体沿纵向发展,外观形态近似柱状。
⑵柱面交角明显的,有清晰的棱角、棱面的, 称为棱柱状结构。
⑶柱面交角不明显的,没有清晰的棱角、棱面 的,称为柱状结构。
⑷多出现在心土层和底土层中,旱土为不良结 构,水田为良好结构。
A
32
5、片状结构 土粒结持体沿水平向发展,外观形态近似
片状,多出现在粉质土的犁底层和表层: a、 较厚的,称为板状结构; b、 较薄的,称为片状结构; c、 较小的,称为鳞片状结构。
A
37
有结构土
无结构土
3、大气干旱时,表土水 3、表土失水,体积也要
份蒸发,体积收缩,可切 搜索,但小孔隙过多,不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 自然土壤剖面:
• 4、旱地耕作土壤的剖面:
旱地耕作土 壤的剖面: 旱地耕作土 壤剖面一般 也分为四层: 即耕作层(表 土层)、犁底 层(亚表土 层)、心土层 及底土层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底土层
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 (1)耕作层 :
概念:又称表土层、熟土层、活土层。 指经常被耕翻的土壤表层,厚15~20 cm。
片状,多出现在粉质土的犁底层和表层: a、 较厚的,称为板状结构; b、 较薄的,称为片状结构; c、 较小的,称为鳞片状结构。
5、单粒结构 土粒彼此不胶结,呈孤立存在。
“松沙土”
(生产中,只有团粒结构是有利于通气透 水和保水保肥的结构体,其余结构体都有各 种各样的生产问题。所以,生产中,把土壤 中有丰富的团粒结构称为有结构土;而其余 结构都归为无结构土)。
断与土体下部相连的毛细 易完全切断,下部土壤水
管,阻止下部水份上升补 份可源源上升补充蒸发,
充蒸发,水份损失小,土 水份损失大,土壤抗旱力
壤抗旱力强。
弱。
有结构土
无结构土
4、团粒内部,常为水份 4、在土壤较干时,有机 占据,有机质行腐化而积 质行矿化释放,但因缺水, 累;团粒之间,常为空气 植物不能吸收养分;当水 所占据,有机质行矿化而 份含量高,植物能够吸收 释放。既有保肥,也有供 养分时,有机质又行腐化 肥,保肥供肥较为协调。 而积累,释放的养分少。
土壤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
•
班级:资堪1102
•
学号:110440227
•
姓名:宋凯
一、土壤剖面形态
1、土壤剖面 2、自然土壤剖面 3、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4、水田耕作土壤剖面
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形态及景观图片(八十年代)

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形态及景观图片(八十年代)徐金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本人作为呼伦贝尔盟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负责人,在工作期间和工作之余,拍摄了部分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剖面形态和环境景观照片,并记录了拍摄地点和时间,这些图片反映了当年呼伦贝尔各土壤类型形态和分布,对研究土壤分类、环境变化,特别是需要历史对照有一定参考价值。
由于受当时拍摄条件、冲洗条件限制(当时没有数码照片),有一定偏差,质量不稳定。
为了保持原始状态,原则上不做后期修正加工,请阅读时考虑质量因素。
一、森林土壤(一)棕色针叶林土(土类)1、棕色针叶林土(亚类)棕色针叶林土(生草类型)分布于针叶林林间空地,火烧和采伐迹地,地表枯枝落叶层已被草本植物取代。
典型的棕色针叶林土景观:2、灰化棕色针叶林土:灰化棕色针叶林土,剖面A1 层之下可见明显灰化层。
灰化棕色针叶林土景观,植被为落叶松偃松林:(二)暗棕壤(土类)1、暗棕壤(亚类)暗棕壤景观为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相当一部分已被垦为耕地。
发育在酸性结晶岩坡积物母质上的暗棕壤,缓坡,耕地。
右图是灌木林下,残坡积物母质。
2、灰化暗棕壤3、白浆化暗棕壤白浆化暗棕壤发育在暗棕壤区平缓丘陵(漫岗),有明显的白浆化层,其下为粘重土层。
4、草甸暗棕壤草甸暗棕壤发育在暗棕壤区河谷阶地或山间谷地,地势平缓,地下水位3-5米,土体可见铁锰结核和绣纹绣斑。
腐殖质层深厚。
(三)灰色森林土1、暗灰色森林土暗灰色森林土分布于大兴安岭西坡森林草原地带阔叶林下,分布于阴坡,常于黑钙土复区分布。
二、草原土壤(一)黑土(土类)1、黑土(亚类)黑土主要分布在平缓低丘(漫岗)或低山山麓缓坡,原始植被为草甸草原和灌木林,大多已被开垦为耕地。
母质比较粘重。
分布于低山丘陵下部缓坡地带的黑土,和上部的暗棕壤形成土壤组合2、白浆化黑土(亚类)白浆化黑土分布地形为平缓坡,坡长长,母质粘重。
(二)黑钙土(土类)1、黑钙土(亚类)黑钙土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低山丘陵,森林草原或草甸草原植被之下,森林草原下与灰色森林土形成组合。
1.2土壤形态

四、质地 土壤颗粒的粗细状况。 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
五、土壤结构:土壤颗粒胶结情况
结构体:固体颗粒彼此孤立的存在着或相互
粘结在一起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团聚体
常见的土壤结构:团粒、块状、片状、柱状、 棱柱状、核状、角块状等 结构体的发育程度分:无结构、弱发育结构、 中度发育结构、强发育结构。
六、土壤的结持性 指土壤对机械应力所表现出的状态。包括粘着
三、土壤颜色
1、影响土壤颜色的因素 (1)有机质 (2) 矿物质 白色:石英、高岭石、碳酸盐、长石、石膏 及可溶性盐有关 红色: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黄色:水化氧化铁 棕色:含量伊利石 和不同水化 程度的氧化铁 混合物 (3) 水分 (4)质地 (5)生物活动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最上层15.8米见方、铺 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
1. 概念
是从地面向下直到土壤母质的垂直切面,具 有若干个大体与地面平行的土层。
(1)是从地面向下直到土壤母质的垂直切面,
具有若干个大体与地面平行的土层。 (2)土壤剖面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外部表现,是 成土因素长期作用的历史记录,是认土、用土、 改土的主要依据之一。
O层 A层
2.土壤发生层(土层)
土壤在成土过程中分化形成
石膏或硅的淀积、碳酸岩淋失等
母质层[C]:矿质层
母岩层[R]:坚硬基岩
砖 红 壤
红 壤
黄 棕 壤
暗 棕 壤
灰 褐 土
黑 土
黑钙土景观及剖面特点
紫色土景观及剖面特点
漠境盐土 景观 新疆库东
内陆盐 土景观 新疆库 尔勒市
3、土壤剖面构型 Ⅰ、根据土壤发育程度的强弱:(A)C剖面、AC剖面、A (B)C剖面、ABC剖面 Ⅱ、根据土壤剖面发生的特征: a.简单剖面: 原始剖面:AC剖面,石质土、黑色石灰土 弱分异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发育于冲积母质上的潮土 正常剖面 侏儒剖面:土层完整,厚度薄,如某些棕漠土 巨型剖面:超深厚剖面 侵蚀剖面(截头剖面):弱度:残存部分A;中度:缺A和 残B;强度:缺A、B b.复杂剖面:异源母质剖面、埋藏剖面、多元发生剖面、堆 叠剖面、翻动剖面、人造剖面
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

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
土体构型也叫土壤剖面构型,是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
土体构型是土壤剖面最重要的特征,按障碍层出现的部位又分为16种构型。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
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
土体构型分为5种类型,即薄层型、粘质垫层型、均质型、夹层型、砂姜黑土型。
良好的土体构型包含深位粘质垫层型、壤均质型、蒙金型和黑土垫层型4种,这种土体构型的特点是土层深厚,无障碍层,为高稳产土壤。
较差的土体构型包含黑土裸露型和中层型2种。
土体构型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养分含量等因素,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了解和改善土体构型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的剖面形态和土壤结构

母质层
位于淀积层之下,是土壤发育 的基础,其特征取决于成土母 岩的性质。
岩石层
位于最下层,由岩石构成,无 明显层次。
土壤剖面的颜色和质地
颜色
土壤颜色可以反映其发育程度和所含 矿物的类型,如红壤、黄壤等。
质地
土壤质地决定了土壤的松紧程度和肥 力特性,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土壤剖面的石块和侵入体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
01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是指土壤抵抗外部力量破坏的能 力,包括抗侵蚀、抗风化和抗变形等。
02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质量, 以及土壤颗粒的组成和排列。
03
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对于维护土壤健康、防止水 土流失和提高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03 土壤剖面形态与土壤结构 的关系
形象性命名
根据土壤的形态或某些特征进行形象化的命名,如石 块地、石缝地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相关。
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土 壤的物理性质和肥力状况,对植
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质地分类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颗粒的组成和比例对土壤进 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土壤质地分类包括砂质土、壤质土、黏质 土和砾质土等。
不同土壤质地对土壤的物理性质、水分保持能力、 养分状况和植物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
地形因素还影响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分布,进而影响土壤的肥 力状况。在低洼地区,由于水分聚集,可能形成沼泽或湿地 土壤;而在山坡地带,由于水分流失较快,土壤可能较为干 燥。
母质因素
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其矿物组成、机械组成、化学性质等对土壤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例如 ,富含石英、长石等矿物的母质容易形成砂质土壤;而富含粘土矿物的母质容易形成粘土质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形态与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形成及土壤形态特征▲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外部的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状况等,这些特征是可以通过观察者的感觉来认识的。
▲土壤的形态是土壤形成过程的结果,也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外部表现,并且是区别土壤和诸如风化壳等自然体以及鉴别不同土壤类型的一种根据。
一、土壤剖面(一)土壤剖面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单个土壤纵断面成为土壤剖面。
(二)土层土壤发生层(土层)——由于在土壤发育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特殊的成土作用,所以在土壤剖面中出现多种水平层次,称为土壤发生层。
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和命名▲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最早把土壤剖面分为三个发生层,即:腐殖质聚积表层(A)、过渡层(B)和母质层(C),ABC命名法(见图)。
▲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层(R)等六个发生层。
我国近年来在土壤调查和研究中也趋向于采用O、A、E、B、C、R土层命名法。
⏹O层:指以分解的或未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土层。
它可以位于矿质土壤的表面,也可被埋藏于一定深度。
⏹A层:形成于表层或位于O层之下的矿质发生层。
土层中混有有机物质,或具有因耕作、放牧或类似的扰动作用而形成的土壤性质。
它不具有B、E层的特征。
⏹E层:(强烈淋溶)硅酸盐粘粒、铁、铝等单独或一起淋失,石英或其他抗风化矿物的砂粒或粉粒相对富集的矿质发生层。
E层一般接近表层,位于O层或A层之下,B层之上。
有时字母E不考虑它在剖面中的位置,而表示剖面中符合上述条件的任一发生层。
⏹B层:在上述各层的下面,并具有下列性质:①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碳酸盐、石膏或硅的淀积;②碳酸盐的淋失;③残余二、三氧化物的富集;④有大量二、三氧化物胶膜,使土壤亮度较上、下土层为低,彩度较高,色调发红。
⏹C层:母质层。
多数是矿质层,但有机的湖积层也划为C层。
⏹R层:即坚硬基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或硬结的石灰岩,砂岩等都属于坚硬基岩。
其他发生层G层(潜育层)长期为水饱和,土壤中的高价铁锰被还原并迁移,土体呈灰蓝、灰绿或灰色的矿质发生层P层(犁底层)由于农具的镇压,人畜践踏等压实而成,主要见于水稻土耕作层之下J层(矿质结壳层)一般位于矿质土壤的A层之上,如盐结壳,铁结壳等。
凡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称为过渡层,如AB、 AC 、BC等土壤发生层特征的划分主要发生层按其发生上的特定性质可进一步分为一系列发生层,它用上述大写英文字母之后加一两个英文小写字母表示。
主要的附加符号有:a:高分解有机质c:中心结核或硬质e:半分解有机质g:因氧化还原交替而形成的锈斑h:有机物淀积k:碳酸钙的聚积n:交换性钠聚集p:耕作层(水耕p’和旱耕p”)r:风化基岩或松软基岩s:有斑纹、胶膜和结核等铁锰新生体聚积(s’铁淀积;s”锰淀积) t:粘粒淀积y:石膏聚积z:易溶盐积沉积母质中土层的演化3.土层界线类型土层之间的界线有几种形状,大多数是平整状。
波状,见于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下限;袋状,见于草原土壤的腐殖质层下限;舌状,见于生草灰化土灰化层下限和草原土壤的腐殖质层下限,“舌”的长宽比为2—5;指状,亦称水流状,见于冻土腐殖质层下限,指的长宽比大于5,也可由腐殖质沿根孔或掘土动物穴向下流动而成;参差状,也有称冲蚀状,见于强度灰化土的灰化层下限,是强淋溶作用土壤的特征;锯齿状,有时见于粘质灰化土;栅栏状,见于碱土脱碱化层与柱状层之间。
(三)土壤剖面构型土体构型——土壤发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统称为土体构型。
土壤剖面构型是土壤剖面构造类型的简称。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多种成土过程,而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成土作用的强度都有差异。
所以,造成了不同的土体物质形态,最终形成众多的、有规律的土壤层次组合、排列——土体构型。
剖面类型:根据土壤发育程度的弱强把土壤剖面分为AC剖面、AC剖面、A(B)C剖面、ABC 剖面,按水成作用影响分出AG剖面。
根据土壤剖面发生层的特征,可以分为简单剖面和复杂剖面两大类。
1.简单剖面⏹原始剖面:剖面上部只有很薄的A层或AC层,下面即为母质层C。
又叫AC剖面。
⏹弱分异剖面:(亦称弱度分化剖面)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A、B、C各层之间无明显界线。
⏹正常剖面:最常见的一种剖面构型,具有代表该土壤形成过程的完整发生层,而且土层厚度正常。
⏹侏儒剖面:(亦称矮短剖面)土壤发生层完整,但每一土层的厚度甚薄,仅数厘米。
⏹巨型剖面:厚度可达数米至十余米。
⏹侵蚀剖面:土壤剖面上部被侵蚀掉,又叫截头剖面,只残存部分A层者为弱度侵蚀剖面,缺A层和残存部分B层者为中度侵蚀剖面,缺A、B层者为强度侵蚀剖面。
2.复杂剖面⏹异源母质剖面:土壤剖面上部土层的成土物质与底部基岩或母质的物质组成不一致的剖面。
⏹埋藏剖面:(亦称残遗埋藏剖面)由于后来物质的覆盖,在土壤剖面的一定深度中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埋藏层或埋藏剖面的剖面。
⏹多元发生剖面:土壤剖面中有二个以上由于生物气候条件演替而形成的,反映土壤不同发育历史和环境条件的特征性发生层。
⏹堆叠剖面:(亦称多次堆积剖面)原来的土壤剖面上多次被沉积物质覆盖,或者由于大量施用泥肥、土粪或进行淤灌等使土壤表层或耕层不断垫高。
⏹翻动剖面:剖面表土层以下的土层经人为翻动到地表。
⏹人造剖面:在采矿、兴修水利等活动后,将混杂的土壤物质堆积或填回而形成的剖面。
二、土壤形态学特征(一)土壤的颜色⏹土壤颜色(soil colure)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
⏹根据土壤颜色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
⏹土壤颜色也是土壤分类和命名的依据之一,如红壤、黄壤、黑钙土、栗钙土等。
⏹土壤颜色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它既反映土壤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又是成土过程的结果和外在表现。
⏹影响土壤颜色的主要因素有:有机质、矿物质、水分、质地和生物活动等。
1、黑色(1)腐殖质含量呈正相关。
O)、二氧化锰、磁铁矿、暗色原生矿物、(2)某些硫化物(含水硫铁矿FeS·H2铁质蒙脱石和木炭等都能使土壤呈黑色。
土色的深浅与土壤湿度和质地也有关系。
湿度大,土色深暗,反之则较浅。
2、白色(1)与石英、高岭土、石灰和水溶性盐类这四个最广泛的组分有关。
(2)某些原生矿物(如长石)也使土壤具有较浅的颜色。
沼泽土所特有的蓝铁矿,在潮湿状态下具有特别雪白的颜色。
石膏或硬石膏的细小晶体也使土壤具有白色。
3、红色主要是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在土壤中聚积有关。
富含氧化铁的土壤,排水越好红色越强。
4、黄色是水化氧化铁首先是褐铁矿在土壤中聚积的结果。
土壤中铁的硫酸盐在土壤改良过程中硫化物氧化形成的黄钾铁矾,呈鲜明的草黄色。
5、棕色是各种土类中分布最广泛的颜色。
含有大量伊利石、云母类矿物和不同水化程度的氧化铁混合物的粘质土壤,其特点是呈棕色。
此外,红、黄、白和黑色以不同比例混合时,也形成棕色。
6、紫色是游离态的锰氧化物含量高的证据。
这是相当少见的现象,它同一定成土母质的特点有关。
如四川盆地的紫色岩石。
7、纯蓝色在土壤中很少见到。
这是北方某些沼泽土类潜育层的普通颜色,它同干燥状态下的蓝铁矿有关。
但是,从蓝色派生的灰蓝色,在所有沼泽土或半沼泽中,却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颜色,它同一些含有亚铁的特殊矿物有关。
8、绿色、橄榄色出现在过度潮湿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中,这种土壤含有独特的带绿色的含铁高的粘土矿物,如绿高岭石(蒙脱石)。
颜色的判断和划分⏹目前通用的是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土壤比色卡。
命名用色调(hue)、亮度(value)和彩度(chroma)三属性来表示⏹色调指占优势的光谱色,与光的波长有关,有10个基本色调,其中5个为主要色调,R、Y、G、B、P。
另外5个为补充色调,YR、GY、BG、PB和RP。
再以2.5划分为4个等级.(二)土壤质地⏹土壤质地(soil texture)是指土壤颗粒粗细的情况,又称机械组成。
⏹在野外常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准确地测定要在室内用机械分析方法来进行。
一般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等。
(三)土壤结构⏹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指土壤颗粒胶结的状况。
土壤中固体颗粒或者彼此孤立地存在着(如沙粒),或者相互粘结在一起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团聚物,称为结构体。
(四)土壤结持性⏹土壤结持性(soil consistency)是指土壤对机械应力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包括粘着性和可塑性。
在野外,应分别记载干、润、湿时结持性。
⏹土壤干时结持性:指土壤风干状态在手中挤压的破碎难易程度,分为松散、松软,稍坚硬、坚硬,很坚硬、极坚硬等级别。
⏹土壤润时结持性:土壤物质在手中挤压时破碎的难易程度,分为松散、极疏松、疏松、坚实、很坚实、极坚实等级别。
土壤结持性⏹土壤湿时结持性。
包括粘着性和可塑性。
粘着性是土壤湿润时粘附于外物的性能,以土壤物质在拇指与食指间的最大粘着程度表示,分为无粘着、稍粘着、粘着和极粘着等等级。
可塑性是加水湿润土壤物质,在手中搓成直径3mm的圆条,然后继续搓细,视其改变形状而至断裂的能力,分为无塑、稍塑,中塑和强塑。
(五)土壤孔隙状况⏹土壤孔隙状况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孔隙的大小,土壤孔隙状况常在较大的结构体表面观察,常分为微孔隙、很细孔隙、细孔隙、中孔隙、粗孔隙,很粗孔隙。
⏹另一方面是孔隙的多少,分为少孔隙、中孔隙、多孔隙等。
(六)土壤干湿度⏹土壤干湿度反映土壤中水分含量多少。
⏹在野外,靠人手对土壤感觉凉湿的程度及用手指压挤土壤是否出水的情来判断。
分干、润、潮、湿等级别。
(七)新生体⏹新生体(new formations或pedological features)是指土壤发育过程中土壤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集聚的生成物。
⏹根据新生体可以判断土壤类型、起源及其发育过程。
新生体可分为化学起源与生物起源二种。
化学起源的新生体易溶盐类石膏碳酸钙二氧化硅二、三氧化物、锰等化合物亚铁化合物腐殖质(八)侵入体⏹侵入体是指土壤中不是由成土过程所产生,而是由于外界进入的特殊物质。
⏹侵入体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土壤的形成与土地利用的状况。
侵入体的分类岩石形态冰冻形态人为形态生物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