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评课稿
分数除法整理与复习评课(合集5篇)
分数除法整理与复习评课(合集5篇)第一篇:分数除法整理与复习评课分数除法整理与复习评课过去对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的认识一般停留在知识点小结、查漏补缺、题型训练上。
新课程背景下,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应当把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作为主要任务。
在设计复习课时,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二要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三要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从而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建立一个更高的学习的平台。
为了达成这些教学目标,如果只采用师生之间问答式的交流,只能实现第一个目标,为实现目标二、三,在教学过程中试图让学生经历整理、归纳复习的全过程,从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他们自主设计题目、自己解答题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要适当地补充一些练习,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本节课达到了以下几个目的要求:第一,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知识网络;第二,结合学生实际,通过练习能够做到查漏补缺,建构完整,正确的知识结构;第三,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开始这一段教学中,李老师以一组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健儿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为切入点,吸引了所有学生关注的目光,鼓励学生要以运动员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赛场上取得佳绩。
有了这样良好的开端,学生们都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入学习。
在这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串起一堂课的主线,缓缓铺来,让学生自然进入后续的学习中去。
二、明确目标,突出复习重点:仍然用运动会为切入点,让学生计算三个同学的速度,使学生体会到分数除法的现实意义,然后通过具体的计算回忆并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除法》评课稿
《分数除法》评课稿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它不仅是对分数乘法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的基础。
近期,有幸聆听了一堂关于分数除法的数学课,授课教师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课堂互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评价。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目标的把握非常准确。
明确了学生需要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些目标展开,重点突出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例如,在讲解分数除以整数时,教师通过直观的图形演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了“除以一个数(0 除外)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一算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易懂。
对于分数除以分数的教学,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堂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情境导入法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如“小明用\(\frac{2}{3}\)小时走了\(2\)千米,他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了分数除法的学习。
2、直观演示法在讲解分数除法的算理时,教师运用了直观的图形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如在讲解\(\frac{4}{5}÷2\)时,教师通过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frac{4}{5}÷2 =\frac{4÷2}{5} =\frac{2}{5}\)的过程,使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加深刻。
3、小组合作法在探究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共同探讨计算方法。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评课稿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评课稿《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判断是用乘法或是除法进行答,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鼓励学生选用方程解决稍复杂分数除法的除法应用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借助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用方程解决有关稍复杂分数除法问题。
听了黄老师的课,让我感到眼前一亮,找到了教授此类问题的好方法。
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黄老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点拨恰到好处,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强的,值得大家学习。
这节课中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同时也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一.找准新旧链接,注意兴趣的激发。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安排鼓励学生用方程解答,黄老师在探究新知之前,黄老师引导学生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在学生确定单位“1”未知时,引导学生利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黄老师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了知识,促进知识意义的构建,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小组合作交流后,教师及时对各学习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评价,在汇报展示中,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及个人客观地进行评价鼓励,这也使每一个参与者都有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更加爱学数学。
总之,黄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意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理念,既培养了学生的素质,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我认为在学生汇报环节重在注意把握时间的分配,这样练习巩固的时间就更充足。
公开课《分数除法》评课_说课稿
公开课《分数除法》评课_说课稿
陆路老师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数学课,体现了高段数学课平实的特点,在安安静静的课堂氛围中,充分给予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感受纯数学的魅力,从中感受到陆路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陆路老师语言流畅,干脆利落,问题的指向性强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两位老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总之,听完课后,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反思我的工作,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特别是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高效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
《分数除法》评课稿
《分数除法》评课稿《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力戒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和教条的死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
王老师作了以下的一些教学尝试: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一开始,王老师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王老师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是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今天上了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这是第二次任老师听我的课,相比于两年前的青涩,自己在对一节课的把握能力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是作为新教师,还是缺乏对一节课重难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多磨练自己,多听课、多上课,多听听有经验老师的建议与意见,让自己在听课、上课、评课中不断成长。
《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评课稿
《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评课稿中心发言人:曾德华老师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聆听王老师讲授的“分数乘法的略复杂应用”课程。
刚才王老师说他的应用教学很有经验。
这个应用课题的教学是一门非常扎实的日常教学课。
王粲先生正确把握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学生动手做的尝试,谈问题解决的思路,引导学生加强话题之间的对比,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
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应用主题教学课。
我认为这门课有以下亮点:1、扎实做好应用问题的基础训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应用问题的基础训练是学习应用问题的基础。
只有认真扎实地掌握应用问题基础训练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良好能力。
王先生的班级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教学。
从复习“数的分数是多少”问题的训练到例2,要求学生画线图,说出数量关系和列解,巩固练习,第一个问题是找出标准问题,比较数量,说出数量关系,找出比较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查看图表和列问题,这是应用程序问题的基本培训。
整个班级都以应用问题的基本训练为中心。
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只有扎实做好应用问题的基础训练,像王粲老师这样的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2。
加强对学生应用问题能力的培养,促进其内化,取得良好效果。
人人都知道“数学是思考的体操”发展思维是应用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有序、有根据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应用问题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应用问题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问题解决思路的探索和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王老师在这门课的应用题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会1都说了,这自然会解决问题。
王老师为学生解决了关键句“降噪”的理解81为“现在是原来的(1-)”以降低例题的难度。
在实例教学中,老师甚至注意到8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讲座主题分组讨论,在同一个地方互相交谈,表达自己的意见等形式训练学生谈论解决问题的想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内化到自己的想法中,达到以说促学的良好效果。
〈分数除法应用〉听评课记录[修改版]
第一篇:〈分数除法应用〉听评课记录《分数除法应用题》听评课记录一、复习1、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
2、让学生说出三种数量关系。
3、点题二、新授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
小明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谁是单位“1”的数量,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3)引导学生列方程解题。
2、同步练习:完成练习十第1题。
学生用方程解答后,再指名分析解题思路。
3、解决例1的第二个问题。
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他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画出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3)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解题过程。
(4)让不同解法的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4、归纳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解分数应用题时,如果分析句中的单位“1”是让我们求的,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5、同步练习:完成课本第38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指名分析。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哪个条件是多余的,为什么?四、总结小黑板出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关键、意义、解题方法。
评课: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数学课,体现了高段数学课平实的特点,在安安静静的课堂氛围中,充分给予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感受纯数学的魅力。
越简单的课越难上,这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但简单的课不代表就随随便便的上,像这样一节课可以通读前后教材,挖掘能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联结点,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伏笔。
线段图这一部分的删剪有些可惜。
引入、新课环节,环环相扣、脉络清晰。
课堂练习也富有针对性,但在大量习题重复操练的情况了,是否可以考虑转换方式,或许也可以让学生出题,变解决问题为提出问题。
第二篇:分数除法评课稿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评课稿主评:王福元这节课是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较简单,如果单纯的从形式上去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以来算理往往被忽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漆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评课稿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评课稿《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的内容,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难以判断出是用乘法或除法进行解答,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因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用方程解决有关稍复杂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听了李老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
这节课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用活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中,李老师把教材上出现的情景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大胆灵活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找准新旧链接,注重兴趣的激发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答,要会用方程解答,必须要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那么李老师在学习新知之前,先让学生复习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了铺垫,再把题目进行改动变化。
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数量关系相同,只是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发生了转化,引导学生利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如果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意义的构建,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时,李老师出示情景图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基础上,再引导进行交流、验证。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李老师能否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1、难点没有突破,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还分不清用乘法还是用方程来解答,导致许多同学出错,能否再想想其它的办法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今天上了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这是第二次任老师听我的课,相比于两年前的青涩,自己在对一节课的把握能力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是作为新教师,还是缺乏对一节课重难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多磨练自己,多听课、多上课,多听听有经验老师的建议与意见,让自己在听课、上课、评课中不断成长。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一句“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嘛?”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紧紧抓住新知的生长点展开教学,并由此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在探究新知部分,我让学生们同桌合作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在发挥合作学习优势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在小结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明晰了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变中抓不变,从不变中找变,加深学生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之后我将例1的第二小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再次训练学生寻找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的环节中,我从易到难、层层递进,旨在强化思路,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任老师在评课中首先肯定了我原本的教学设计,但在具体每一个环节的落实上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1.在新授部分讲解的条理不够清晰,似乎面面俱到都提到了,但显得有点乱,学生们听了之后可能还是一知半解。
应从复习旧知中提炼出数量关系“体重×2/3=水分重量(成人),体重×4/5=水分重量(儿童)”,使学生明确数量关系的确定性,然后从条件中分析已知与未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结部分寻找异同不够突出重点,在突出数量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应着重分析用乘法解决和用除法解决的区别——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不同,使学生明确两类题的不同之处,真正掌握解题思路。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3篇)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3篇)《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精选3篇)《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篇1今天上了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这是第二次任老师听我的课,相比于两年前的青涩,自己在对一节课的把握能力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是作为新教师,还是缺乏对一节课重难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多磨练自己,多听课、多上课,多听听有经验老师的建议与意见,让自己在听课、上课、评课中不断成长。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一句“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嘛?”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紧紧抓住新知的生长点展开教学,并由此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在探究新知部分,我让学生们同桌合作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在发挥合作学习优势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在小结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明晰了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变中抓不变,从不变中找变,加深学生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之后我将例1的第二小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再次训练学生寻找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的环节中,我从易到难、层层递进,旨在强化思路,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任老师在评课中首先肯定了我原本的教学设计,但在具体每一个环节的落实上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1.在新授部分讲解的条理不够清晰,似乎面面俱到都提到了,但显得有点乱,学生们听了之后可能还是一知半解。
应从复习旧知中提炼出数量关系“体重_2/3=水分重量(成人),体重_4/5=水分重量(儿童)”,使学生明确数量关系的确定性,然后从条件中分析已知与未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一、引言本次评课是对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这一课题的评析。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风格,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学会将分数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知识点讲解、例题解析、小组讨论和练习等环节。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掌握应用技巧。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2.知识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
3.例题解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分数除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与反馈:教师安排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给予指导和建议。
6.总结与拓展:教师在课堂结束前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数学《稍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稍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评课稿一、注重方法薛老师在进行完新课的学习后让学生回顾:我们先干什么、然后呢?帮助学生弄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读题,理解题意,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在全课小结时又回顾:怎么办?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过程的回顾,总结学习的方法,这是学习的重中之重。
老师不是教完例题就算完了。
非常值得学习。
二、放手尝试这节课理解信息、画线段图、解决问题,老师全放给学生独立尝试,这样就给每一个学生学习、尝试的机会。
只有学生遇到困难时,才是学习的生长点,才需要同步互助、老师指点。
老师敢于放手,这是老师有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的意识。
三、面向全体学生课前基础训练,让每个学生读题、思考、说一说,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
课堂的探究同样做到了每一个学生都参与、都动手画一画、做一做。
课后的练习学生都是先独立思考,动手做,再汇报。
这些学习过程,老师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机会。
四、读题的要求在最后练习中出现了图中有信息,老师让学生读,学生漏了一个信息。
老师问:他这样读,你们满意吗?学生不满意,再让学生读,学生先读一个信息、问题,再读另一个信息。
老师仍然是:他这样读,你们满意吗?又有学生把信息放前面,然后读问题。
这时老师说:要先有信息、再有问题。
老师这样处理,没有暗示,只有学生的思考、判断,指导条理清楚、完整表述后,老师再点出要害。
五、建议(一)“节约”的理解课前基础训练中的一道题学生做错了,老师引导了:节约了多少?谁的?单位“1”是多少?学生绕了很久。
这道题老师如果直接问学生节约怎么理解,可以会更直接些。
(二)数量关系是否说一说这节课老师处理完后,没有说数量关系。
感觉是一项缺憾。
建议老师让学生画完线段图后,让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
因为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理解题意、画线段图、找数量关系、解答。
数量关系对解决问题非常重要,要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要强化。
(三)点评要具体在学生为算法多样化而绕道想的方法点评时,老师说:这种方法麻烦,但这种想法很好。
《分数除法》评课稿精选8篇
《分数除法》评课稿精选8篇《分数除法》评课稿1本次老师培训,聆听了于老师执教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
邱老师用本色去完本钱课的教学任务,印象比拟深的有以下几点:1、深入理解教材,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络。
“分数与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
在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的产生等知识,学生具有动手操作的学习技能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才能。
老师充分理解学情,以实际问题直接导入新课,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操作、探究中体验、感悟分数与除法两者的关系。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逐步进步的过程,绝不是老师一、二句话的讲述就可以完成的。
邱老师把这一过程的认识同样以问题起疑,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在探究中感悟。
我感觉本节课的重点突出的还不太够,在点拨与除法的关系的时候老师要点拨到位,让学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效果。
《分数除法》评课稿2本次学校组织的教研课,我听了郎老师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收获很大。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内容很简单,假如单纯地从形式上去教学它们的关系:一个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相信学生一定学得很扎实,但这样一来3÷4的算理往往被无视,为了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郎老师组织教学很好。
主要表达以下两点:1、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改变单一的承受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开展。
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过程。
在教学中郎老师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学生考虑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得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
《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评课稿
《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评课稿《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评课稿一﹑扎实抓好应用题基础训练的教学,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应用题基础训练是学习应用题的基础,只有认真扎实抓好应用题的基础训练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王老师的.这节课就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教学,从复习题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训练,再到例2让学生动手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再到巩固练习时第一题找标准题,比较量,并说出求比较题的数量关系式,第二题的看图列式题,都是应用题的基础训练,教师整一节课都在围绕着应用题的基础训练进行。
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到,只有像王老师那样,扎实抓好应用题基础训练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强化学生对应用题说的能力的训练,促其内化,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发展思维是应用题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而思维又与语言密切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表述解题思路,是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应用题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应用题教学应着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探求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王老师的这节应用题的教学就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因为学生会1说了,就自然会解题了。
王老师在例题学习中把关键句“噪音降低”让学生理81解为“现在是原来的(1-)”减轻了例题的难度。
在例题的教学中,教者更注8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讲座题分组讨论,同位互说,个人发表意见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解题思路,使学生充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达到以说促学的良好效果。
从这节课学生说解题思路说得非常好,我们也可以看出王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果王老师能把数量关系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就最好了。
《分数除法》评课稿
《分数除法》评课稿《分数除法》评课稿7篇[实用]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评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除法》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除法》评课稿篇1本次教师培训,聆听了于老师执教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
邱老师用本色去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印象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1、深刻理解教材,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分数与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
在学生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的产生等知识,学生具有动手操作的学习技能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老师充分了解学情,以实际问题直接导入新课,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操作、探究中体验、感悟分数与除法两者的关系。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绝不是教师一、二句话的讲述就可以完成的。
邱老师把这一过程的认识同样以问题起疑,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在探究中感悟。
我感觉本节课的重点突出的还不太够,在点拨与除法的关系的时候教师要点拨到位,让学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效果。
《分数除法》评课稿篇2那天,我校开展数学教研活动,由六(1)班的黎良立老师给我们上《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
听了这节课,我感触良多,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上进行的,我认为最突出的地方也就是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能从课题出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发散学生的思维,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的方法,并小组内试举简单的例子试算,然后小组汇报方法,学生分别说出了计算方法,然后老师再出示习题,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计算,在汇报计算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最后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的最通用的方法。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分数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听了陈老师执教的《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有几点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陈老师就通过“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旧知——用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这一过程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纷纷参与计算,又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旧知。
这样既巧妙地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旧知。
“如果是已知体内所含的水分,你能求体重吗?”此时,陈老师又不露声色地将学生带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例题的呈现自然,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这就是一直在提倡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是在数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
二、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本节课中,陈老师非常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从引入题到新课的例题,再到练习题,每做一题,陈老师都要先让学生分析其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教学中,陈老师通过找关键句、单位“1”、说数量关系式和画线段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在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的过程中,特别关注细节,她通过“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28千克画在哪儿?”“?标在哪儿?”等问题来帮助学生画线段图,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作图能力。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在新课教学中,陈老师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介绍方法的过程中,又让学生体会到各种方法之间的连通,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评课稿《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的内容, 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难以判断出是用乘法或除法进行解答,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因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用方程解决有关稍复杂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听了李老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
这节课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用活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中,李老师把教材上出现的情景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大胆灵活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找准新旧链接,注重兴趣的激发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答,要会用方程解答,必须要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那么李老师在学习新知之前,先让学生复习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了铺垫,再把题目进行改动变化。
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数量关系相同,只是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发生了转化,引导学生利用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如果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意义的构建,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时,李老师出示情景图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基础上,再引导进行交流、验证。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李老师能否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1、难点没有突破,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还分不清用乘法还是用方程来解答,导致许多同学出错,能否再想想其它的办法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时间掌握不好,由于前面用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少了一点,另外,学生的练习题量也少了一点。
3、能否在课堂评价方面加以改进,当学生的回答或解答出现了错误,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积极肯定,而学生很在乎老师的评价,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些。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后反思1、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入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师要给学生应有的思维空间。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分数基本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方法,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与前面相似,学生已具备分析能力,因此教学中学生尝试解决,交流思路,在互动中明确思路,掌握方法,体会成功,保持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新知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
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生命动力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
3、本节课在讲解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也采取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量说,采用了多形式的说,通过说,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过程,轻松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存在问题设计中过于注重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授课中有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的生硬。
把思考、发现、创新的时间和过程多给予学生——这也是我今后教学应努力的方向《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是小学十一册中的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为了更好到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因而在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转化,使学生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迁移、类推、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及解题规律。
一、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
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是因为大多数时间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自己省心、学生省力,往往避重就轻,草草带过,舍不得把时间用在过程中,总是急不可待,直奔知识的技能目标,究其根由,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我缺乏必要的耐心。
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因此在今年整体的教学中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本节课上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
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
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发展。
二、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但是,在收获的同时,也有遗憾。
新课程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如果没有充分的多样化,优化是一句空话,所谓优化的方法,更多的是老师的一种灌输而已。
这节课,对此我并没有进行很好地把握,过分地强调了学生能够正确地解题却忘记了让学生对两种算法进行比较,有的学生也就是在套用例题的格式,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在未来的几节课中,一定要加强简单与复杂、乘法与除法的混合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决问题》公开课优质课听课稿反思这次有幸听了张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反思如下: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在本节课课中,张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比如例题中的团体队形问题、练习中的晨跑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等,学习材料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
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2、多样化的解决策略。
在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张老师始终让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说说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练习即跑步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由浅入深,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
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最后的春游问题,让学生在寻找哪一种方法更省钱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
这样教学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4、注意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
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讨,最后再小组合作解决。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特别是最后一个旅游问题,学生一开始没有想到买团体票,他们觉得没有到50人,就不能买团体票,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觉得可以加两个老师,最后又想到可以多买两张票来凑足50个人。
在小组合作中,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了,数学应用能力也更强了。
1、把握学生原有认知经验,促进意义建构。
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在“再解读、再认识、再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才是真知灼见。
本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基础上的。
因此,紧扣已掌握的分数乘法应用来组织教学显得比较重要。
具体分三个层次。
1、从分数乘法应用题引入,让学生说解题思路,突出分析方法,为教学例1铺好路子。
2、引导学生验算例1,通过验算后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按分数乘法应用题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来验证。
3、加强对比。
在分析解答后,和复习题比较解题方法上的异同点。
沟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互之间内在联系,认识解题方法的不同。
此外,由于分数除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都存在着“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这样的数量关系,不同的仅是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因此教材强化用列方程的方法解,这样做就能利用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统一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但事实上,总有些思路宽,解法求简的学生是很不赞成用方程解的,他们认为麻烦,完全可以直奔主题——用算术方法解。
在课堂上我没有把他们强拉过来,我顺势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呢?”,其中一位同学说:“根据‘果树的总棵树×2/5=桃树的棵树’,就可以知道‘桃树的棵树÷2/5=果树的总棵树’”,紧接着再问:“你觉得和刚才用方程解的思路有什么相同之处?”,经过交流,学生认识到用算术方法也要先想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再根据除法的意义把这个数量关系式转化为“桃树的棵树÷2/5=果树的总棵树”,只不过是反过来想罢了。
在此基础上追问:“你认为按怎样的思路去想要简便些呢?那么你认为用方程解还是用算术方法解好?”这样通过加深学生对分数乘除法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把学生的思路迁移到用方程解的思路上,以便于与初中数学接轨。
2、密切关注学生的“插嘴”,发掘思维潜能,让意外迸发精彩。
在一些喜好“叛逆”的学生近乎偏执地要用除法来解答这道题而进行的一场争辩、交流之后,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欲。
有同学插嘴:“还可以有别的方法的!”,原来他是这么做的:360÷2×5。
我一边让这位学生说解题思路,一边引导其他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这种解题思路:360÷2表示桃树每份有的棵树,所得的商再乘5就表示总棵树,这不是“归一法”的思路吗?,稍了解儿童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儿童都希望通过自己分析、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能到师生的认可,那么其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发现的快乐,一种成功的自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