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荣花-集合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我国现代天气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天气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端义宏;金荣花【摘要】回顾了我国现代天气业务发展历程,着眼于预报业务体系、预报技术和平台、预报员队伍培养等方面,概述了现代天气业务现状.结合我国现代天气业务发展的经验,跟踪国际气象科技发展前沿,展望了现代天气业务的发展趋势.【期刊名称】《气象科技进展》【年(卷),期】2012(002)005【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现代天气业务;发展历程;现状;发展趋势【作者】端义宏;金荣花【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天气预报业务起源于19世纪。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数值天气预报开始逐步投入天气预报业务应用,使得天气预报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82年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会议制定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重点发展数值预报,尽快实现客观定量”的天气预报技术路线,由此,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结合运用各种预报技术方法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路线开始建立。
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中国的数值预报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以北半球5层原始方程模式及5层有限区域细网格降水预报模式为主体的短期数值预报系统,分别于1982年2月和1983年8月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向全国各级气象台站提供24~72h的北半球高低空形势预报和24~36h国内降水量预报及各种诊断量分析预报产品,标志着我国天气预报业务技术开始向客观化转变。
1991年6月,在引进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模式的基础上,我国第一代全球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简称T42)正式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预报时效从3d延长至6~7d。
而后,随着计算机装备的更新和预报模式的改进,经历了T106经T213到T639的逐步升级。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天气业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预报技术实现了从以天气图方法为基础到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的转变,统计预报、物理量诊断分析、人工智能等一批客观预报方法相继投入业务使用,建立了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台风预报业务为主体的天气预报业务体系,技术路线和预报思路逐渐明晰,预报准确率得到很大提高[1]。
10~30 d延伸期预报研究进展和业务现状
10~30 d延伸期预报研究进展和业务现状金荣花;马杰;毕宝贵【摘要】10~30 d延伸期预报在气象业务发展和国民经济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关于延伸期预报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现状;结合目前气象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旨在共同探讨和推动延伸期预报业务的发展.【期刊名称】《沙漠与绿洲气象》【年(卷),期】2010(004)002【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10~30d 延伸期;研究进展【作者】金荣花;马杰;毕宝贵【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12008年1月10日到2月2日,我国大部尤其是南方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气象灾害,交通运输、电力传输、通讯设施、农业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遭受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在防御这场灾害中,各级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全力对这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在当前防御重大气象灾害中,我们还面临着不少难点,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加强的环节。
对此,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虽然气象部门比较准确地预报了这次大范围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每一次过程,但限于当前天气预报的技术水平,我们对一周以后的天气还难以做出肯定的预报,也不能对天气的持续性及其衍生的气象灾害作足够的估计。
现阶段,我国气象部门的预报预测业务根据时间可划分为1~3d的短期预报、4~10d的中期预报(二者又被称为常规天气预报)以及月尺度以上的气候预测。
而介于常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之间的10~30d的预报,即延伸期预报,是目前业务预报中的一个“盲点”。
如果能在这一时段做出预报,那就能为防灾减灾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因此,本文将围绕延伸期预报这一主题,介绍延伸期预报的基本概念,并回顾目前国内外延伸期预报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概要介绍国内外一些主要预报中心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的现状;结合当前气象科技业务水平,进一步分析和讨论现阶段我国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有利之处和亟待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1]。
水文集合预报研究与应用综述
b l e f o r e c a s t , a n d t h e n we s u mma r i z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e s i n t h e o r y , me t h o d s , a s we l l a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o p e r a t i o n a l h y d r o l o g i c e n s e mb l e f o r e c a s t . We f o c u s e d o n t wo r e s e a r c h a s p e c t s o f t h e p r e - p r o c e s s i n g a n d p o s t — p r o c e s s i n g i s s u e s i n a n e f f o r t
摘要 : 相对 于传 统的确定性水 文预报 , 水文集合预报包含 了水文预报 各个环节 的不确定性 信息 , 因此在理论 上更加 科学 , 在生产实践 中也提 高了对暴 雨 、 洪水 、 干旱等事件的认知和预报能力 , 为水 资源管理和防洪抗旱提供 了更精确 的实用信息 。水文集合预报 当前研究 的热点是前处理 与后 处理 , 以及如何 给 出业务 化的预报 。在 回顾水 文集合 预 报发展历程 的基础上 , 总结了水文集合预报处理 的方法及 其应用研究 , 重点 分析了水文集 合预报 系统 中前 处理 、 后
Ab s t r a c t : Co mp a r e d wi t h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d e t e r mi n e d h y d r o l o g i c f o r e c a s t , h y d r o l o g i c e n s e mb l e f o r e c a s t c o n t a i n s v a r i o u s u n c e r t a i n — t i e s i n t h e h y d r o l o g i c f o r e c a s t p r o c e s s e s . Th e r e f o r e , t h e a c c u r a c y a n d v a l i d i t y o f h y d r o l o g i c f o r e c a s t h a v e b e e n i mp r o v e d t h e o r e t i —
水文集合预报试验及其研究进展
水文集合预报试验及其研究进展
陆桂华;吴娟;吴志勇
【期刊名称】《水科学进展》
【年(卷),期】2012(23)5
【摘要】水文集合预报是一种既可以给出确定性预报值,又能提供预报值的不确定性信息的概率预报方法。
简述了水文集合预报试验(Hydrologic Ensemble Prediction Experiment,HEPEX)国际计划的主要研究内容,回顾了HEPEX研究进展,分析了对水文预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3个HEPEX前沿研究:降尺度研究、集合预报系统研究以及不确定性研究。
研究表明,动力-统计降尺度法和高分辨率"单一"模式及低分辨率集合相结合是HEPEX未来研究的方向。
【总页数】7页(P728-734)
【关键词】水文集合预报试验;不确定性;集合预报;降尺度
【作者】陆桂华;吴娟;吴志勇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河海大学水问题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2;P338
【相关文献】
1.气象集合预报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周洋
2.气象集合预报在水文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卢迪;彭勇;徐炜;周惠成
3.基于T213集合预报的极端天气预报指数及温度预报应用试验 [J], 夏凡;陈静
4.水文集合预报检验指标调研及其在西江流域季节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J], 雍燕兰;杨云川;赵铜铁钢
5.提高水文作业预报水平,促进水文作业预报的发展──全国水文预报技术竞赛水文作业预报组小结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模式集合预报技术及其分析与检验
多模式集合预报技术及其分析与检验
周兵;赵翠光;赵声蓉
【期刊名称】《应用气象学报》
【年(卷),期】2006(017)B08
【摘要】基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业务平台,对德国、日本、欧洲中心数值预报模式和我国T213模式的夏季预报产品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模式对目标区域预报能力的分析,分别应用神经元网络预报技术和基于Ts评分的客观多模式权重系数法(ME),建立了4个模式的集合预报方法,并应用于2005年汛期业务运行。
结果表明:ME对短期降水预报技巧高于简单集合平均,因此具有一定的业务应用前景。
【总页数】6页(P104-109)
【作者】周兵;赵翠光;赵声蓉
【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6.7
【相关文献】
1.多模式集合预报技术及其分析与检验 [J], 周兵;赵翠光;赵声蓉
2.台风风暴潮异模式集合数值预报技术研究及应用 [J], 王培涛;于福江;刘秋兴;董剑希
3.基于多模式短期集合预报技术的热带气旋降水预报试验 [J], 张亚洲;李盛林;邓文彬;梅华
4.辽宁省夏季多模式降水预报检验及晴雨预报技术研究 [J], 聂安祺;李得勤;滕方达;陆井龙;王当
5.集合预报技术在暴雨灾害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J], 邓国;陈怀亮;周玉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遥感测绘论文题目GIS测绘学论文题目测绘工程论文题目选题大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耕地土壤有机质与速效氮磷钾含量高光谱遥感反演研究 经验模态分解在高光谱遥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割与分类研究 多极化星载 SAR 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多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近 30 年上海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建模预测 基于矩阵对数累积量和非局部均值方法的极化 SAR 噪声抑制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最大羧化速率遥感定量反演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网提取及变化检测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城区建筑物提取方法研究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团场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预测研究 面向对象的草原植被参数反演方法及应用 基于多特征的面向对象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 定标缺失情况下的高光谱图像分类研究 基于多波段多极化 SAR 数据的草原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方法研究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 Sentinel-1 和 Landsat 8 数据的潮间带盐沼湿地分类研究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面向对象的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基于 HJ-1A HSI 高光谱遥感数据的湟水流域典型植被分类 多源遥感图像融合技术研究 基于 CVA 与光谱解混的高光谱图像变化检测研究 小麦茎基腐与全蚀病高光谱遥感识别研究 基于 Sentinel-1 的近岸海表风场反演研究 雷达卫星 TerraSAR-X 精准测距高原湿地水位反演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航摄影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研究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 基于多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及变化检测 基于图谱理论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 高光谱遥感协同处理黑刺沟岩矿蚀变信息方法研究 基于多核学习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遥感测绘论文题目 GIS 测绘学论文题目测绘工程论文题目选
题大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目录
一、选题技巧............................................................................................................................................1 二、热词分布............................................................................................................................................2 三、测绘学论文题目大全....................................................................................................................... 2 四、知网万方等如何利用................................................................................................................... 104
气象集合预报的研究进展
摘要 : 集合预报是数值预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 向, 相对 于单一 的确定性 预报 , 它考虑 了初值及模式的不确定性 , 其结 果反映了未来天气的多种状况 , 能为用户提供确定性预报所 不能提供 的信息 ( 如预报结 果的可信度 等) 。降 水信息
是水文预报系统的核心输入 , 单一 的降水预报存在着不确定性 , 从而使 得水文预报也存在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 制约 了水利工程调度 的科学性 。集合预报在一定程度上能解 决这种不确 定性 。从而在 水文领域 , 气象集 合预报具
有较高 的应用价值 。为 了水文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应用集合预报 , 文首先基 于系统的角度 , 本 对集合预报系统 中的初 值扰动 、 式扰动和集合预报产品等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 了评述 , 模 然后分析 了降水集合 预报产 品在水 文预报领 域中
的应用情况 , 最后对集合预报在水文领域 中的应用进行 了展望 。
csig whc et cstesi ti v le f h euai ftewae o srac r]c. wee , eesmbefrcs at , i rsr t h c nic au s erg lt no h trcnevnypoetHo vr t ne l oeat n h i e f ot o h
全球热带气旋集合预报技术综述_沈越婷
全球热带气旋集合预报技术综述沈越婷1,2 钱传海2(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 610225;2 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 100081 )摘要:集合预报技术应用于热带气旋的数值预报研究起始于1990年代中期。
而随着计算机性能的快速提高和资料同化技术的发展,热带气旋集合预报在近10年来逐步投入业务应用。
集合预报是减小因初始条件不确定性、模式物理过程不确定性及模式不确定性对数值预报结果产生影响的有效方法。
集合预报比单一预报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
本文总结了四个中心的TC集合预报ECMWF、NCEP、CMA和JMA目前的TC集合预报发展概况;对四家热带气旋集合预报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热带气旋,集合预报,不确定性,全球应用,研究进展1 引言热带气旋业务预报的核心支撑来自于数值预报。
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给预报员提供了时效越来越长、准确性越来越高、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的指导产品,推动了热带气旋业务的快速发展。
近20年来全球热带气旋路径预报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央气象台24h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和20年前相比减少了80~100km,48h路径预报准确率与20年前的24h预报准确率相当,而72h路径预报准确率甚至高于20世纪90年代初48h预报水平(文献)。
而在北大西洋,1~3天的飓风路径预报误差和15年前相比减少了50%,4~5天的误差和10年前相比减少了40%[1]。
数值天气预报是现代天气业务的第一次革命,预报员正是站在数值预报这一“巨人”肩膀上使得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稳步提高。
然而,数值预报不是万能的,即便再好的数值模式有时也会出现较大的偏差[2]2008年的强台风“风神”、2010年超强台风“鲇鱼”、2011年超强台风“梅花”、超强台风“南玛都”由于ECMWF等数值模式的确定性预报出现较大的系统性偏差,导致预报员对台风登陆点的预报出现较大误差,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
大气的混沌特性表明大气状态的演变对初始场非常敏感,即便初始场的微小误差(这种误差甚至小到预报员无法注意到)也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预报结果[2,3]。
面向本体的需求分析
ISSN1000-9825 Jour na l o f Softw ar e 软件学报2000,11(8):1009~1017面向本体的需求分析X陆汝钤 金芝 陈刚(中国科学院知识处理与人机交互实验室 北京 100080)(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0)(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0)E-mail:{r qlu,zhijin,cg}@math03.m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需求分析方法——面向本体的需求分析OO RA(onto lo gy-o rient ed r equir ements analy sis).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用本体作为对象关联的手段,以增强面向对象方法的表达能力.文章首先定义了O OR A的需求模型,然后结合实例讨论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中的两种主要的本体类型,最后给出了O OR A 方法的主要步骤.关键词 需求分析,需求重用,本体,信息系统.中图法分类号 T P311面向对象分析在当前需求分析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很多成功的方法,如Jaco bso n的O OSE(object-or iented softw ar e eng ineer ing)方法[1]、Rumbaugh的OM T(object mo deling techno log y)方法[2]、Shaler和M ello r的OO SA(o bject-o rient ed system analysis)方法[3]以及Co ad和Y ourdon的O OA(o bject-o rient ed analysis)方法[4]等.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基于单个对象分析的,正如文献[5]所述,这些方法都是以对象和对象类为中心进行的,其他方面的属性,如对象属性、对象间的关系、对象间的消息传递、对象的用户界面等,则相对处于次要地位.如果从一个更接近于我们所描述问题的角度来分析,不难发现如下基本事实:在一个大型软件工程项目的分析过程中,并不总是对象和对象类在起着首要的作用,有时对象或对象类之间的各种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其主要原因是,首先,由于项目和软件本身可能极其庞大和复杂,要确切掌握不同对象或对象类之间的关系比理解单个的对象模块更为困难.我们知道,构成物质的原子只有百余种,但由这些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种类却无法计数.软件工程师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分析对象类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只分析对象本身.其次,从软件重用角度来看,软件开发者的注意力不应被个体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吸引,而应集中考虑如何利用所获得的大量可重用软件构件去构造新的软件.由此,软件构件之间的关系描述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最后,仅从软件构件的角度考虑软件重用还很不够,软件框架的重用对大型软件开发来说更有价值,这实际上是大粒度软件重用的一种方式.软件框架重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软件体系结构的重用.目前已经有许多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rchit ect ur e descr iptio n lang ua ges,简称A DL)[6],A DL的两个主要部分就是构件以及描述构件之间关联的连接器.综上所述,在需求分析过程中,除了需要识别对象或对象类、构造对象层次结构以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分析对象之间的其他关系以及对象的组合方式.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面向对象分析方法都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它们中的大多数除了能表示对象的类层次结构外,还或多或少地提供了一些手段来表示对象之间的其他关联.如:许多面向对象方法都用association,using,ag gr eg atio n等分别表示对象间的逻辑关联、引用关联和聚簇关联X本文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No.69733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9983010)、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金(No.98-780-01-07-09)、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基金(No.863-306-ZT02-01-2)和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No.J9905)资助.作者陆汝钤,1935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软件工程.金芝,女,1962年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软件工程.陈刚,1968年生,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 本文通讯联系人:陆汝钤,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本文2000-01-17收到原稿,2000-03-17收到修改稿等,这些关系名是相应方法中表示对象关联的词汇或语法.如果我们将从这些词汇到软件设计的映射称为它们的语义,从这些词汇到应用描述的映射称为它们的语用的话,则针对当前的面向对象方法,人们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1)这些词汇对表示对象关联是否足够,或对某类需求足够?(2)它们的语义是否有明确的定义?(3)它们的语用是否有明确的定义?提出第1个问题的必要性是明显的,足够的词汇保证足够的表达能力.第2个问题中所确定的语义可以规范从需求模型到软件设计的转换.而第3个问题的着眼点在于如何将应用领域描述准确地表达为需求模型.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构造完整而准确的需求模型和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需求分析方法——面向本体的需求分析OO RA (o ntolog y -or iented r equir ements analy sis),用以增强面向对象方法的表达能力,满足软件需求分析的要求.本体论最早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从哲学的意义上说,本体是指关于世界某个方面的一个特定的分类体系,这个体系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语言.近年来,许多知识工程学者应用了这个概念.在知识工程界,最早给出本体概念的是Neches 等人.在文献[7]中,他们将本体定义为“相关专题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该专题的规则的集合”.后来,G ruber在1998年又给出了本体的一个更为流行的定义,即“本体是领域概念模型的显式表示”[8].具体来说,某个领域的本体就是关于该领域的一个公认的概念集,其中的概念含有公认的语义,这些语义通过概念之间的各种关联来体现.本体通过它的概念集及其所处的上下文来刻画概念的内涵.总之,本体强调相关领域的本质概念,同时也强调这些本质概念之间的关联.我们提出的O OR A 方法就是借鉴本体论研究的这种观点,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引入对象关联,并给出各种关联的语义语用内涵,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的需求模型,支持需求获取和需求分析的自动化.1 对象和本体的结合观点1.对象是本体的基本元素概念是本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在目前许多关于本体的研究中,本体中的概念是无结构的,这些概念不能再分为更细的组成成分.我们在仔细研究了信息系统设计中本体的应用后发现,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些概念元素的结构,则本体似乎并不具备足够的描述能力和模型构造能力.但是,如果我们假定本体是一组结构化成分的组合,那么这些成分又将是什么呢?我们对该问题的回答自然而又直接,即它们都具备对象的结构.换句话说,我们把对象视为本体的基本组成成分.这里的对象不仅起到本体内部元素的作用,在信息系统的分析和领域建模中,对象和本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就像点和弧在图中所起的同等作用一样.观点2.用关系连接对象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和对象类构成层次结构.它们按一种垂直方式组织,这种垂直的组织方式仅说明元素之间具有父子关系.在现实世界中,对象之间还存在着其他重要的关系.例如,考虑3个对象:人、计算机和文稿,三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父子关系,而“人使用计算机撰写文稿”这一情景却隐含着如下关系:人是使用计算机的用户,计算机是撰写文稿的工具,人是文稿的作者.如果把这些关系简单地看作是某一对象的属性显然不太自然.一种较好的办法是用“文稿撰写”之类的动作关系作为本体将所有这3类对象组合起来.因此,关系在组成本体的各对象之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本体连接对象还有另外一个优点.我们曾经谈到,增大对象的粒度是面向对象方法中用来降低软件复杂性的基本技术.对象聚类是增大对象粒度的基本方法.但是,由于简单的对象归并操作没有对这些对象的功能关系和界面作出严格定义,常常导致对象状态的混乱.而用本体连接对象则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提出用本体连接对象的另一个理由.观点3.本体之间存在继承层次由前述两个观点我们可以得到OO RA 中的本体的一个直观认识,即本体是一个由对象节点和关系节点以及这些节点之间的连线组成的网络.那么在我们的需求分析过程中,是只有一个全局本体,还是存在多个本体但它们同处于一个抽象层次,或存在多个本体且它们按某种抽象原则形成继承层次?我们的回答是第3种情况.不同层次的对象组成的本体形成不同抽象程度的本体,并形成本体间的继承层次,这种结构除了具有模块化、封装—1010—J our nal of S of tw are 软件学报 2000,11(8)性等好处外,对需求分析的最大好处在于,父本体作为对子本体的一种约束,成为需求一致性和完整性检查的主要约束条件.2 OORA 需求模型的结构2.1 对象作为基本元素任何信息系统都具有下面3种基本成分:执行活动的角色(如岗位、机构、部门,或其他同类名词)、角色执行的活动和活动作用的数据.因此,我们定义3种主要的对象.定义1.定义如下3种基本对象类型:(1)角色对象.一个角色是一个社会机构、一个岗位或一个计算机程序,角色对象描述角色可能执行的活动,并指定角色访问特定数据时的权限,其表示范式为角色对象→多个活动+多个(数据,访问权限)对.(2)活动对象.一个活动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或一个抽象的动作,活动对象定义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和基于输入数据产生输出数据的处理操作,其表示范式为活动对象→多个输入数据+多个输出数据+单个(多参数)操作.(3)数据对象.一个数据对象是一个结构型数据,它用一组属性来规范这些数据,并定义了在这些数据上可能执行的动作的集合.我们把可以修改的数据对象称为数据池对象,数据库和数据表就属于数据池对象.不能修改的数据对象称为数据工具对象,数据字典和数据仓库则属于数据工具对象.数据对象的表示范式为数据对象→数据结构(带数据)+多个(单参数)活动.2.2 建立对象间的关联定义2.对象之间可能存在如下7种关系:(1)存在于多个角色之间的关系;(2)存在于多个数据之间的关系;(3)存在于多个活动之间的关系;(4)存在于多个角色和多个活动之间的关系;(5)存在于多个角色和多个数据之间的关系;(6)存在于多个数据和多个活动之间的关系;(7)存在于多个角色、活动和数据之间的关系.综合这些关系和信息系统需求的结构,我们提出如下信息系统需求本体中的主要关系.定义3.构成信息系统需求本体的主要关系有:机构关系:Or g (角色集,社会关系,角色集);数据传递关系:T r an(角色,数据集,角色集);活动分解关系:Sub -A ct (活动,活动集);数据处理关系:DP(数据集,活动,数据集);角色处理关系:RP (数据集,角色,活动,数据集);工具处理关系:T P (数据集,数据工具集,活动,数据集);混合处理关系:M P (数据集,角色,数据工具集,活动,数据集).这里,角色集是角色对象的集合,角色指角色对象.数据集是数据对象或工作缓冲区的集合.社会关系是一种标志,它的含义依赖于上下文,并在相应的应用程序环境中定义.活动指活动对象.数据工具集是一组数据工具对象的集合,数据工具指数据工具对象.其中DP,RP ,T P 和M P 都具有数据处理功能.例如,Or g ({主管,部门主管},领导,{部门})是一个机构关系.M P ({报表1,报表2},数据分析员,{数据字典,模糊数据字典},月记帐,{月总结报告})是一个混合处理关系.定义4.本体定义为一个六元组(N ,F ,A ,B ,R ,S ),其中N 是本体的名字;F 是N 的父本体名;A 是本体的—1011—陆汝钤等:面向本体的需求分析属性集合;B 是组成该本体的对象集合;R 是本体网格,由B 中元素之间的关系组成;S 是附加到该本体的方法集.定义5.设r 是一个本体关系,则op (r )代表r 的关系符,ar ity (r )表示r 的参数个数,arity /n (r )表示r 的第n 个参数.定义6.设b 1,b 2是两个对象,则b 1<b 2(或b 2>b 1)表示b 1是b 2的祖先.b 1≤b 2(或b 2≤b 1)表示b 1=b 2或b 1<b 2.在上述六元组的6个元素之中,最重要的是B 和R .因此,如果不致引起二义性,我们可以只用三元组(N ,B ,R )来表示一个本体.2.3 用网络同态概念来定义本体的继承关系定义7.令O 1=(N 1,B 1,R 1)和O 2=(N 2,B 2,R 2)是两个本体.我们说存在一个由O 1到O 2的同态映射M ,如果:(1)映射M 由3个局部映射组成:M (O 1)=M (N 1)∪M (B 1)∪M (R 1),(2)M (N 1)=N 2,(3)M (B 1)=∪{M (e 1)ûe 1∈B 1},其中,对B 1中的每一个元素e 1,有且仅有B 2中的一个元素e 2,满足M (e 1)=e 2≥e 1,(4)M (R 1)=∪{M (r 1)ûr 1∈R 1},其中,对每个关系r 1∈R 1,存在关系r 2∈R 2,满足:(a)op (r 1)=op (r 2),(b)ar ity (r 1)=a rit y(r 2),(c)对i =1到ar ity (r 1),如果ar ity /i (r 1)是一个集合,则对ar ity /i (r 1)中的每一个元素e 1,有且仅有ar ity /i (r 2)中的一个元素e 2,满足M (e 1)=e 2≥e 1,否则,令e 3=arity/i (r 1),e 4=ar it y/i (r 2),则有M (e 3)=e 4≥e 3.命题1.令O 1,O 2,O 3是3个本体,如果存在一个从O 1到O 2的同态映射M 1和从O 2到O 3的同态映射M 2,那么组合M 2(M 1)是从O 1到O 3的一个同态映射.证明:结论明显成立.定义8.令O 1=(N 1,F 1,A 1,B 1,R 1,S 1)和O 2=(N 2,F 2,A 2,B 2,R 2,S 2)是两个本体.我们说O 1是O 2的父本体(或O 2是O 1的正则子本体),如果:(1)F 2=N 1,(2)A 1是A 2的子集,(3)S 1是S 2的子集,并且(4)存在一个从(N 1,B 1,R 1)到(N 2,B 2,R 2)的同态映射.当然,在某些特定环境中,子本体并不需要完全继承父本体内的所有属性.这意味着,子本体可能与父本体在同一属性上的取值不同;同样,子本体与父本体在执行方法上也可以有所不同.这些特征超出本文讨论的范围.3 静态本体和动态本体下面给出两个典型的O O RA 分析实例.首先,让我们考虑一个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例子.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资源集,它由医院人事数据库、病人库、传染病人数据仓库、药品库所组成.为医学研究方便起见,该系统采用数据过滤和数据采掘等技术,从原始数据库中获取大量历史数据建立了一个数据仓库.例如,数据仓库记录了所有失败的外科手术案例和所有复杂但仍然成功的治疗案例等.该系统还能提供大量的数据表和视图数据,供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使用,例如,记录目前需要特别护理的病人数据表、记录重要病人和严重病人病情转变情况表等.该系统还可提供一些数据表和视图供院外用户使用.例如,提供给医药卫生管理部门的传染病案例和传染源分布的数据表.上述的数据表和视图—1012—J our nal of S of tw are 软件学报 2000,11(8)采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图表和柱状图.该系统通过多种不同的用户界面将数据输入到数据源中,包括图形方式输入、数据扫描输入和交互式输入等.还有大量的小应用程序(applets)用于特定问题的处理,如专门用于数字统计的计算程序、数据采掘程序、例外处理程序等.将上述信息组织成O O RA 中的一个本体,则得到如下结构:对象:源数据元素(data ): (1)医院人事库,(2)病人库,(3)药品库,(4)传染病人库,(5)外科手术库,生成和保存数据元素(data ):(6)失败外科手术案例数据仓库,(7)成功治愈复杂疾病案例数据仓库,现场数据元素(data ):(8)特别护理病人表,(9)重要病人或病情严重病人表,(10)当前传染病例及其区域分布表,数据分析元素(ro le ):(11)数据统计包,(12)数据仓库生成器,(13)数据挖掘程序,(14)实时例外处理程序,外部支持元素(too l ):(15)数据字典,(16)模糊概念词典,外部通道(ro le ):(17)数据输入界面,(18)图形输入界面,(19)数据表输出,(20)图形输出,活动(a ct ivity ):(21)数据录入,(22)数据查询,(23)案例生成.关系:(a )输入: RP ({},(17),(21),{(1),(2),(3),(4),(5)}),(b)产生:RP ({(2),(5)},(12),(23),{(6)}),(c)产生:RP ({(2),(3),(5)},(12),(23),{(7)}),(d)输出:DP ({(2),(5)},(22),{(8),(9)}),(e )输出:DP ({(3),(4)},(22),{(10)}).以上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本体的简化描述,许多细节诸如元素的属性、关系的属性、数据库的操作和系统的用户等均被忽略.现在让我们考虑另一种类型的本体:医院医疗设备购买本体.这个从申请购买医疗设备到该设备到达,并在医院的财产清单上登记注册的过程,在O ORA 中可以表示为如下本体:对象:角色(r o le ): (1)申请者,(2)医院领导,(3)会计师,(4)投标者,(5)评价者,现场数据元素(data ):(6)购买设备的预算报告,源数据元素(data ):(7)医院的现金帐务,(8)医院本年度预算,数据分析元素(ro le ):(9)配置优化器,—1013—陆汝钤等:面向本体的需求分析支持型元素(data ):(10)设备生产者企业清单,(11)医疗设备价格清单,输入数据(data ):(12)申请报告,(13)签字批复,收到数据(data ):(14)销售者标书,输出数据(data ):(15)医疗设备,发送数据(data ):(16)宣布中标者名单,活动(a ct ivity ):(17)数据录入,(18)设备优化.工作流:(a )输入: RP ({},(1),(17),{(12)}).(b)传输:T r an ((1),{(12)},{(9)}).(c )产生:M P ({(12)},(9),{(11)},(18),{(6)}).(d )传输:T r an ((9),{(6)},{(1)}).(e )传输:T r an ((1),{(6),(7)},{(2)}).(f )总结:RP ({(6),(7)},(2),(17),{(13)}).上述第1个例子描述了数据源之间的数据流关系,第2个例子描述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工作流关系,这些都是O OR A 方法所关注的主要本体类型.我们称第1种本体为静态本体(static ontolo gy ),称第2种本体为动态本体(dynamic o ntolog y ).它们共同构成OO RA 本体簇的基础.4 OORA 方法4.1 面向最终用户和自动开发的策略一般地,软件需求分析由软件工程师来完成.但是,他们通常都不是领域专家,因此,要让他们理解应用领域的全部细节比较困难.另一方面,领域专家也不熟悉软件工程的原理,他们提供的需求定义常常不完全,并且经常要作变更.由于缺少共同语言,这两类人之间的合作都不很成功.结果是导致基于这种需求的软件不能付诸实践.如果我们能开发出一种让软件工程师和最终用户都可以接受的语言,那么它将在消除这两类人之间的通信障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更进一步地,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可以使这种语言可执行的方法,比如,有一种方法如果能够把用这种语言写出来的任何代码转换成一个可执行的信息系统,那么应用开发的过程几乎可以自动化.这种自动方法实现的关键是开发出一个领域知识库,它支持把上面提到的定义转换成一个可以运行的信息系统.O O RA 就是基于这个观点提出来的,它不仅面向软件工程师,而且还面向最终用户.4.2 OORA 方法的主要步骤基于上述总体策略,OO RA 分4个阶段完成.第1阶段.用一种类自然语言BI DL (business info rmat ion descr iptio n lang uag e)描述企业事务.第2阶段.确认隐含在BI DL 文本中的本体和对象.第3阶段.将这些本体和对象转换成另一种语言Ononet (ontolo gy and object -or iented netw or k),得到用O no net 书写的需求预定义.第4阶段.在采用Ono net 作为知识表示形式的领域本体知识库中搜索相关的知识,并和前面的需求预定义合并,得到完整的需求定义.注意,完整性和一致性检查在O ORA 中没有形成一个分立的阶段,这是因为:(1)在开发/维护/演化阶段,领域本体知识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已经得到了保证;(2)合并知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检查包含在合并过程中.4.3 BIDL 语言BI DL 是一种类自然语言.先解释一下类自然语言的概念,这种语言有3个主要特征.(1)它非常接近于自—1014—J our nal of S of tw are 软件学报 2000,11(8)然语言,因此可以将它看作是中文自然语言的一个子集;(2)它不包含软件工程学和软件技术的术语,所以领域专家们可以很容易地用它来描述他们的应用知识;(3)它是一种可被编译器分析和理解的形式语言.以下是BIDL 语言的一个简要介绍.每个BIDL 程序描述一个具体应用的情况,它被组织成如下7段:(1)企业的总体特性,(2)企业要处理的任务,(3)企业内外部的职权范围,(4)和企业相关的外部信息,(5)企业的信息结构,(6)企业的决策策略,(7)企业的背景和统计数据.下面,我们以“地方税务局”信息管理系统为例来示例BIDL 的特征:(1)地方税务局由市政府领导.(2)地方税务局的任务包括所得税管理、消费税管理、运输执照税管理.(3)地方税务局的领导负责整个地区的地方税务管理.(4)对每个税种,要维护一个全地区的收税数据库.(5)运输执照税数据库包括3个表:年度小汽车执照税务表、年度卡车执照税务表、年度自行车执照税务表.(6)每月,打印数据表给没有及时交税的公司,打印数据表给各交税的公司.(7)每迟交税1个月增加滞纳税款罚金百分之一.(8)整个地区有137家高科技公司,他们可以免税30%.BI DL 语句的语法规定了一套关键字(上面给出的例子中用黑体和仿宋体表示).关键字分为两级:系统级关键字和领域级关键字.前者用常规的黑体打印,而后者用仿宋体字.有关BIDL 语言的更详细的描述参见文献[9].4.4 本体和对象的识别需求的原始信息可以通过与专家对话或从现有文字材料中获取.修改作为需求分析起点的BIDL 文本就可以较容易地重写原始信息,利用类自然语言极大地简化了我们的工作.对BIDL 文本的面向本体分析可以用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或两者混用的方法.自顶向下分析首先标识出本体集,再找出它们的构件——对象;自底向上分析首先标识的是对象,再根据本体的概念将它们分类;当两种方法混用时,确定对象(类)和本体是交互进行的.算法1.以“活动”为中心的自顶向下方法.(1)标识出领域最顶层的本体概念,即顶级本体;(2)标识出领域中所有的活动并构成一个集合,记为A ct ;(3)标识出A ct 集合中的所有父-子关系,并形成A ct 中的继承层次;(4)如果某个活动x 可以被分解成子活动,那么认为x 是一个本体并且把它的所有子活动加入到A ct 中;(5)如果x 不能被分解成子活动,那么认为x 是一个活动对象;(6)对A ct 中的每一个活动,确定活动的作用者;对A ct 中的每一个活动对象,确定活动操作的数据.例:(1)语句“x 由y 领导”蕴含:存在一个表示机构关系的静态本体,x 和y 都属于这个本体;(2)语句“x 的任务包括y ,z ,...”蕴含:存在一个数据处理类型的动态本体x ,同时蕴含:在y ,z ,...和x 之间存在着部分-整体关系;(3)语句“x 被分为y ,z ,...”蕴含:在x 和y ,z ,...之间存在着父-子关系;(4)如果实体y 出现在语句“x 的任务包括y ,z ,...”中,但是不存在语句“y 的任务包括u ,v ,...”,蕴含:y 是一个活动对象.—1015—陆汝钤等:面向本体的需求分析算法2.以“角色”为中心的自底向上方法.(1)标识出所有文本中提及的角色,构造一个R ol 集;(2)对Rol 集中的每一角色x ,找出所有由这个角色操作的活动,构造集合A ct (x );(3)act 是A ct (x )中的一个活动,如果act 不可分解,那么认为它是一个活动对象,否则是一个本体,将其所有子活动加入A ct (x )中;(4)如果A ct (x )中的几个活动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活动,那么为这些活动创建一个本体,加入A ct (x )中;(5)合并所有的活动集构成一个集合,记为A ct ;(6)标识出A ct 集合中的所有父-子关系,并形成A ct 的继承层次;(7)对A ct 中的每一个活动对象,确定活动操作的数据.4.5 Ononet 语言Ononet 语言是一种综合表示本体和对象的形式化语言.在这种语言中,对本体和对象分别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对象定义与面向对象语言中的对象定义基本一致,只是增加了指向它从属的本体的指针,这些指针在参数(p ar ameter )部分以如下形式给出定义:Par ameter -of (r 1:o n 1,r 2:on 2,...,r n :on n )这里,o n i 是对象从属的本体的名称,r i 是对象在相应本体中的作用.本体定义在名称、父类、属性、方法上与对象定义基本一致,但有两个主要的区别.(1)本体只包含指向它所联系的对象的指针,表示为如下形式:Par ameter -of (r 1:o b 1,r 2:ob 2,...,r n :ob n )这里,ob i 是本体联系的对象的名称,r i 是对象在这个本体中的作用.(2)Ononet 是一个本体网络,它描述了对象如何通过本体互相联系.Ononet 中关系的表示已在第2节给出,它的工作机制也已在第3节给出详细的讨论.5 结 论我们在90年代初就开始着手做PR OM I S(pro tot yping m anag ement info rmation systems )项目[9~12],其主要目的是在领域分析和领域模拟的基础上自动生成信息系统.在P RO M IS 中,我们主要依靠两种类型的知识,即软件工程知识和领域知识.除这两类知识外,类自然语言BID L 是该项目的一个主要特点,该语言不包含软件工程方面的专业术语,并且十分接近于自然语言表达方式,任何一个没有计算机编程经验的领域专家都可以用它来描述有关应用的具体信息.另一方面,用这种语言编写的程序(实际上是一个文本)可以像通常的计算机程序一样被理解和编译,整个过程得到上述两类知识的支持,编译的结果是一个可在Client /Serv er 环境下直接运行的信息系统.基于以上理由,我们称支持上述整个过程的方法为K ISSM E 方法(kno w ledge intensive softw ar e system manufacture eng ineering )[13].本文进一步提出结合面向对象和面向本体的技术.综合分析现有的需求分析方法,可以发现两种基本的模式:以控制流为中心的需求分析和以数据流为中心的需求分析.前者的典型代表是Jackson 方法,而面向对象方法恰恰是后者的代表.这两种方法到底孰优孰劣还没有定论.本文提出的O O RA 方法试图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到一个模式中,希望能综合利用这两种方法的优点.致谢 我们感谢杨芙清教授和她的青鸟软件工程组对PR OM IS 项目的有力支持.我们也感谢李师贤教授和他的工作小组与我们的成功合作.参考文献1 J acobson I,Chris ters on M ,Joss on P e t al .Object-Oriented Softw are Engineering:A Use Case Driven Approach.New York :Addis on-Wesley Pu blis hing Company,19922 Ru mbaugh J,Blah a M ,Premerlani W et al .Object-Orien ted M od elin g and Des ign.Eng lew ood C liffs ,NJ:Pr entice Hall,Inc.,1991—1016—J our nal of S of tw are 软件学报 2000,11(8)。
中药复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任苏妍;张金枫;李荣煌;胡荣魁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24(52)3
【摘要】中医药在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近年来,诸多科研工作者开展了中药复方治疗DOR的基础研究,为进一步深入阐析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本文对近5年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发现中药复方延缓DOR的主要机制包括细胞凋亡、细胞自噬、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卵巢血管生成等,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Bcl-2相关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HIF-
1α/Bnip3/Beclin1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TGF-β1/Smads信号通路等,以期为中药治疗DOR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及参考。
【总页数】8页(P87-94)
【作者】任苏妍;张金枫;李荣煌;胡荣魁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妇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
【相关文献】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仙茅-淫羊藿药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作用机制
2.中药复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Meta分析
3.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性激素评价复方左归胶囊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4.望日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
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疗效观察5.补肾养血活血类中药复方调控线粒体稳态治疗卵巢功能减退类疾病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集合预报的现状和前景
集合预报的现状和前景概述集合预报是一种基于多种初始条件和数值模型的天气预报方法。
与传统的单一初始条件和模型的预报相比,集合预报可以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天气预报结果。
本文将介绍集合预报的发展现状、方法和技术,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发展现状集合预报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气象模型的发展,集合预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目前,各国的气象机构都在积极开展集合预报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全球集合预报系统(GEF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集合预报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方法和技术集合预报使用了多种不同的初始条件和数值模型,通过同时运行多个模型来生成一系列可能的预报结果。
通常采用集合平均法和集合扰动法两种主要方法。
集合平均法是以多个数值模型的运行结果为基础,对其进行平均化处理。
通过平均化处理,可以降低个别数值模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集合扰动法则是在单一数值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初始条件中引入一系列扰动来模拟不确定性。
每个初始条件都运行一遍模型,得到一系列的预报结果,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最终的预报结果。
为了提高集合预报的准确性,还可采用数据同化技术,将观测数据与模型结果相结合。
常用的数据同化方法有变分同化和卡尔曼滤波方法。
前景展望集合预报在气象预报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集合预报的计算速度和容量将大大提高,使得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和更复杂的模型。
这将进一步提高集合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气象数据的不断积累,将有更多的观测数据可以用于数据同化,提供更准确的初始条件。
再次,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在增加,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集合预报作为一种可靠的预报方法,将在未来更多地被应用于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和预警。
最后,集合预报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水资源管理、交通运输以及农业等。
2008年1月欧亚阻塞形势的ECMWF集合预报效果评估检验
2008年1月欧亚阻塞形势的ECMWF集合预报效果评估检验王毅;金荣花;代刊;牛若芸;曹勇【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学报》【年(卷),期】2014(037)003【摘要】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集合预报系统资料,评估和讨论了2008年1月我国南方发生严重冰冻雨雪灾害期间欧亚中高纬阻塞形势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2008年1月阻塞形势发生频率极端偏高,ECMWF集合预报的阻塞发生频率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逐渐降低.环流预报效果检验表明,预报时效大于6d时,集合平均的预报效果好于确定性预报,因此集合预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期预报时段.对阻塞形势的可预报性的分析表明,阻塞崩溃期间的可预报性低于阻塞建立期间.另外,通过集合预报可以获得阻塞发生的概率,从而提前为预报员提供可能发生阻塞的信号.【总页数】11页(P257-267)【作者】王毅;金荣花;代刊;牛若芸;曹勇【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ECMWF集合预报对黑龙江省三次r暴雨过程的预报检验 [J], 王桂军;刘松涛;周奕含;齐铎2.基于ECMWF集合预报的极端天气预报产品应用和检验 [J], 董全;代刊;陶亦为;周军3.ECMWF集合预报在安徽大别山区降水预报中的检验 [J], 武英娇;杨浩;钱仙桃;曹晋娟;李冰4.ECMWF集合预报统计量产品在重庆降水预报中的检验与分析 [J], 庞玥;王欢;夏蘩;罗娟5.基于ECMWF集合预报的海河流域降水概率预报应用和检验 [J], 徐姝;熊明明;陈法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O~30d延伸期预报及其策略思考
1 延伸 期预 报 的定义 及其 重要 性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延伸期是指 1 0 ~ 3 0 d , 这 是 根据 目前 数值 天气 预报 的能力 所作 的界 定 。
现在 的天气 预报 主要包 括 :短时 预报 是指 未 来
0 ~ 1 2 h天气 参量 的描 述 ,其 中 0 ~ 2 h预报 为 临近 预
跌
。
与
绿
洲
气
象
第 7卷 第 4期
2 0 1 3年 8月
D 。 。 ‘ e — — — — s — — e 。 。 。 。 r 。 ‘ t ‘ — — — a — — n — d — — — O 。 。 。 。 a 。 。 — s — — ’ i 。 ’ 。 。 s 。 。 — — M — ’ — 。 e 。 。 。 t 。 e — — — — o ’ ’ 。 r 。 。 o — — l o — — ’ — g y —
1 0 0 0 9 4
1 0 0 0 8 1 ; 2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 6 1 7 4 1 部队 , 北京
3 . 成 都信 息工程 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2 2 5 )
摘
要: 在 当前 的 气象预 报 业务 中, l 0 ~ 3 0 d的延伸 期预 报是 “ 无 缝 隙预 报 ” 中的难 点 由于
时限 涵盖 从 短 时预 报 、 短期 预 报 、 中期 预 报 、 延 伸 期
救 灾 T作 具 有极 其 重要 的 价值 和 意义 。l 0 ~ 3 0 d的 延 伸期 预报 , 对气 象部 门提 出 了巨大 的现 实挑 战 。 延伸期 预报 是近 几年 的研 究热 点 ,很 多专 家从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2 — 0 7 9 9 . 2 0 1 3 . 0 4 . 0 0 7
近10年中国现代天气预报的发展与应用
近10年中国现代天气预报的发展与应用李泽椿;毕宝贵;金荣花;徐枝芳;薛峰【期刊名称】《气象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The modern weather forecast technology in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e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 ry of atmospheric science,numerical prediction technology,increasingly rich detection means,the application of high perform¯ ance computer and digital forecast technique in the recent 10 years.On the other hand,it also promoted the forecast service lev¯ el and ability in China ow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apid update cycle assimilation/forecast,ensemble prediction technique, probability forecast and digital forecast tools in the weather forecast.It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nation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safeguarding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new technology of modern weather forecast developed b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in the recent 10 years,including the technique of the rapid multi¯source data update cycle assimilation/forecast based on mesoscale numerical model,ensemble prediction and probabilistic forecast for the uncertainty in extreme and severe weather,as well as the digital forecast tools for the high resolution meteorological elements,and look forward to its future de¯ velopmenttrend.This would benefit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weather forecast technology developer and decision¯maker.%近10年来,随着数值预报技术的进步,探测手段的日臻完善和丰富,以及高性能计算机快速发展和应用,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中快速更新同化分析和预报、集合预报、概率预报以及数字化预报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中国天气预报业务水平的提高,在中国防灾减灾、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康福祉的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Ward聚类法的中国业务集合预报系统的产品开发
基于Ward聚类法的中国业务集合预报系统的产品开发金荣花;田伟红;矫梅燕
【期刊名称】《气象》
【年(卷),期】2007(33)12
【摘要】为开发中国新一代业务集合预报系统的聚类产品,系统地介绍了集合预报技术先进国家的集合预报聚类分析方法,并采用Ward聚类法开发了中国集合预报系统的聚类产品.针对重大天气过程初步分析了中国集合预报系统的聚类产品的业务预报能力.结果表明,Ward聚类法以凝练预报信息和给出发生概率的形式,有效地划分出最有可能出现的环流形势类型,为预报员提供了有价值的预报参考信息,也为科学合理地使用集合预报产品提供方便.
【总页数】7页(P9-15)
【作者】金荣花;田伟红;矫梅燕
【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基于Ward聚类法研究天气变化对PM2.5的影响 [J], 花家嘉;王驷鹞;楚甜;代劲;晏淑梅
2.基于Ward聚类法的道路交通事故多元统计分析 [J], 吴彪;许洪国;张文会
3.基于神威中期集合数值预报系统的产品开发 [J], 毛恒青;陈谊;陈德辉
4.基于三大全球集合预报系统对内蒙古降水预报能力评估 [J], 安莉娟;赵艳丽;陈海英;代海燕
5.基于最新全球集合预报系统的可预报性评估 [J], 朱跃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欧洲中心集合预报在中国区域中期时效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分析
欧洲中心集合预报在中国区域中期时效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分析彭相瑜;代刊;金荣花;唐恬【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14(000)007【摘要】预测数值模式对于中期天气预报能力是集合预报的重要应用之一。
为研究集合预报在中国区域中期时效(96360h)预报技巧的预测能力,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集合预报系统2007-2011年500hPa高度场和850hPa温度场预报数据,采取两种不同的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表征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以均方根误差为表征的预报技巧(RMSENS)和离散度(SPRMSE)表现出季节循环特征,即冬(夏)季值高(低),这是大气内在性质的表现。
而以距平相关为表征的预报技巧(ACENS)和离散度(SPAC)没有显著的内在季节变化特征。
(2)对比分析两种不同表征的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可知,以距平相关为表征的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更能反映中期时效的预报技巧,且850hPa温度场较500hPa高度场二者的相关性更好。
(3)定量分析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表明,小离散度情况下更能体现高的预报技巧,但这种关系从96360h 样本百分比下降了20%左右,而在大离散度情况下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相对弱一些,且随预报时效的延长样本百分比没有显著的降低。
(4)样本统计显示中期各时效SPRMSE和SPAC二者一致的样本占59%66%,并没有显示较高的一致性特征。
上述分析结果为集合预报在中期时效预报技巧预测方面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参考。
%Predictive ability of numerical model for medium-term weather forecas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ensemble forecast.To study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forecast skill of ensemble prediction in medium-term period (96-360 h)in China,our analysis applies forecast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2007-2011 from ECMWF global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 and chooses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850 hPa temperature as the variables,and the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two different measures of spread-skill rel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1)Forecast skill (RMSENS)and spread (SPRMSE)repre-sented by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show a seasonal cycle,i.e.,winter (summer)is high (low),which is an inherent atmospheric property.However,the forecast skill (ACENS )and spread (SPAC )represented by anomaly correlations have no clear inherent seasonal cycle.(2)By comparing the two different measures of spread-skill relations,it is known that the spread-skill relations represented by anomaly correlations can reflect forecast skill better in medium-term period forecast,and this spread-skill relations based on T850 is stronger than based on Z500.(3)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pread-skill relations indicates that good forecast skill can be reflected when spread is small,and this relationship declines about 20%from 96 to 360 h sam-ples,while spread-skill relations is weaker in the case of large spread,and this relationship does not de-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valid time of forecast.(4)Statistic data shows that samples of the consistency of SPRMSE and SPAC account for 59% to 66% in medium-term period,which does not show high consistency.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 can provid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ference for the fore-cast skill of ensemble prediction in medium-term forecast.【总页数】10页(P777-786)【作者】彭相瑜;代刊;金荣花;唐恬【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成都 610225;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成都 610225;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6【相关文献】1.欧洲中心集合预报产品在2014年宁夏汛期降水预报中的性能检验 [J], 周翠芳;孙卫武;李晓虹;宣冬舒2.基于欧洲中心台风集合预报报文的预报产品简介 [J], 沙天阳;杨国杰;程正泉3.欧洲中心集合预报系统2m温度预报的订正研究 [J], 宣冬舒[1];孙卫武[1];何佳[1]4.欧洲中心集合预报产品在西藏降水预报中的解释应用 [J], 次旦巴桑;赤曲;普布卓玛;德庆卓嘎5.欧洲中心集合预报产品在西藏降水预报中的解释应用 [J], 次旦巴桑;赤曲;普布卓玛;德庆卓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集合成员个数对集合预报技巧影响的试验分析
集合成员个数对集合预报技巧影响的试验分析于连兵;郝彦斌;张德宇;张立凤;张立军【期刊名称】《海洋湖沼通报》【年(卷),期】2007()B12【摘要】利用全球中期预报模式T63L9,选取2004年6月4日至13日10d作为试验个例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分析了不同集合成员个数对于预报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集合预报的技巧都明显高于单个控制预报。
在集合成员较少时,随集合成员教的增加,集合预报的技巧提高明显,当集合成员数多于11个时,集合预报的效果提高缓慢。
在中期预报时段内。
集合成员数11为集合预报效果随集合成员教趋于饱和的临界值,如果继续增加成员数.预报效果提高较少,但计算量却大大的增加。
本文只是单个试验个例的分析结果。
为验证结论的普适性,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
【总页数】6页(P31-36)【关键词】集合预报;T63L9;均方根误差;距平相关系数【作者】于连兵;郝彦斌;张德宇;张立凤;张立军【作者单位】95809部队气象台;北海舰队气象水文中心;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解放军总参气象水文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相关文献】1.风暴尺度集合成员数对预报技巧的影响 [J], 高峰;闵锦忠;孔凡铀;王雪莉2.面向台风暴雨的集合预报成员优选订正技术研究及应用试验 [J], 陈博宇;郭云谦;代刊;钱奇峰3.欧洲中心集合预报在中国区域中期时效离散度-预报技巧关系分析 [J], 彭相瑜;代刊;金荣花;唐恬4.初始场对暴雨数值预报的影响及集合预报试验 [J], 张立凤;罗雨5.对流尺度集合预报中模式地形扰动对其预报技巧的影响研究 [J], 陈良吕; 吴钲; 高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冬半年我国旬平均温度距平客观预报
冬半年我国旬平均温度距平客观预报
李月安;金荣花;林玉成
【期刊名称】《气象》
【年(卷),期】1999(025)007
【摘要】将500hPa候平均高度、850hPa候平均气温和海平面气压3个常规气象场进行车贝雪夫展开,以更好地表征各场的主要特征,并浓缩了资料量.以车贝雪夫展开系数和前期基础温度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了冬半年全国40个站点的旬平均气温距平的客观预报方程.结果表明,这种预报方法在冬半年的温度业务预报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并讨论了各层要素与冬半年温度的相关性.
【总页数】5页(P41-45)
【作者】李月安;金荣花;林玉成
【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共轭方程理论在月平均温度距平季节预报中的应用 [J], 艾丽坤;章基嘉
2.中期旬平均温度的客观预报方法 [J], 陈思惠
3.基于EOF分解的中期平均气温距平客观预报方法 [J], 黄威;张恒德;鲍媛媛;康志明
4.6月份逐旬降水量距平及连阴雨预报方法 [J], 李改琴;杜瑞莉;关永涛;高志军
5.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业务客观分析系统——第二部分:旬平均海表面温度客观分析系统 [J], 张秋庆;王曼丽;王跃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天气预报科研业务结合可持续发展机制
论天气预报科研业务结合可持续发展机制林建;毕宝贵;金荣花;张小玲;毛冬艳;李萍阳;孟庆涛;张润福【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16(042)010【摘要】Disconnection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has already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restric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 on weather forecast into prediction capacity.On the basis of statement about the necessity of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combination of re-search and operation (CRO)on weather forecast,curr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results and experi-ences of mechanism construction in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re,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are presented.After analyzing the problem of CRO mechanism,strategies and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In addition,special work mechanism about ‘small enti ty,big network’,selection,admittance, transformation and qualification mechanisms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scientific research mechanism coming from operation requirement are established so as to ensure the work about CRO put in effect suc-cessfully in the CMA Testbed and Proving Ground for Weather Forecast (TPGW).%科研业务的脱节,已经成为制约天气预报科技成果转化为预报能力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差,集合预报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好的模式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求模式分辨率要高。然而 由于计算机资源的限制,只能施用计算机容量所能承受的最高分辨率模式。另一方面是模式的 物理过程。即将模式内物理参数调整到最佳状态,将有助于集合预报质量提高。
辨率,而不是大量地增加成员数目。”。
3.4产品制作
集合预报产品制作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如此大量的集合预报产品信息浓缩,以简捷、 有效的形式给预报员提供大气未来发展的有用信息。与早期单一的时间平均场相比,目前集台 预报的产品的种类有了很大的发展,大概有以下种类:
(1)单个预报。把所有集台预报成员和控制预报的结果依次排列缩放在一张大图上(邮票 图),把多种可能的天气形势变化趋势提供给预报员,预报员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进行综合判 断。同时,若其中出现异常的个倒,则提供了值得注意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无疑对实际业 务服务是有益的。当然,单个预报提供的信息量太大和过于细致,使预报员主观分析的效率降 低,为此,进一步开发了下面介绍的几类产品。
另外,NCEP最近进行了“多模式集合预报”试验。即同时使用两个或多个模式,每个模式 都有各自的集合预报系统,将这几套集合预报加在一起成为总集合预报。初步结果表明.多模 式集合预报比单模式集合预报更准确、更有用。
3.3集合样本数 理论上,当集台预报样本数趋于无穷时.集合平均所做出的预报最佳。然而实际情况中集
预报使用。该系统是一个由多个中尺度模式组成的、使用孵化法产生初值扰动、有10个左右成 员、覆盖整个美国太陆的短期预报(o~72小时)系统。
集合预报以概率形式发布产品,符合天气预报未来发展趋势。气象界对大气演变和天气预 报的不确定性认识的发展,单一的确定性预报最终会被动力随机(概率)预报所代替。因此,集 合预报作为数值预报未来发展方向将不断发展和显示其实用价值。
4 我国国家气象中心集合预报业务现状
目前国家气象中心集合预报采用sv法产生扰动初值,即用T21L19切线性模式和它的 共轭来计算最快增长模,用T106L1 9模式进行10天动力延伸预报,最后产生32个集合预报 样本(包括控制预报、31个扰动预报),整个过程在神威并行机上计算运行。该集合预报系统于 1999年12月25日正式投入准业务运行。它可提供降水概率预报。850hPa温度距平概率预 报、500hPa高度场逐日集合平均、500hPa高度场10天平均等集合预报预报产品。中央气象台 中期科,逢9日常会商或重要天气会商时接收上述集合预报产品,作为下一旬天气预报中第二
·59·
确定性
随机性 j
T
时『日
图1集合预报示意图 左方小圈代表韧始条件不确定性范围,右方椭圆代表随机预报出现的范围,线条表示各成员的预报轨线. 丁是控制预报确定性预报上限
下进行集合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如果扰动初值能够反映大气的不确定性,长时效的集合 预报有使用价值,即使集合成员不多,也会有同样结果。至此集合预报价值在理论和实践中都 得到证实和应用。80年代以后,人们就集合预报初值扰动、预报模式、样本容量、预报产品等问 题进行全面探讨和研究,使集合预报业务日趋完善,质量不断提高。
5发展趋势
尽管集合预报研究和业务逐渐走向成熟,寻找最佳的初值形成方案将一直是集合预报研 究的核心问题。另外,多模式集合预报试验也将以多国家气象部门合作形式开展起来.以进一 步探讨集台预报问题。
近几年,集合预报业务不断拓宽其应用范围,不仅向短期预报业务方向发展,而且也被引 入多种尺度的数值预报试验中。1999年,NCEP已经将其研制的短期集合预报系统投入业务
关键词:集合预报莲至亘哩[蔓鄱垂亘受>—j之/7
1引 言
集台预报是近几年数值预报业务的一个重大发展.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气象部门或研究机
构相继投入业务使用,使中期(3~10天)和延伸时期(10~30天)天气预报技巧得到令人瞩目
的改善。本文简要介绍有关集合预报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将有助于集合预报业务的
(3)可信度预报。集合预报的可信度度量通常用集合预报成员问的离散程度来衡量。某一 气象要素的离散程度可以用其预报值在集合中的方差或标准差场来表示(散度图),离散度越 大.表示预报值可能出现的范围越大,预报可信度就越低。另外.把所有预报成员中预报的某一 特征等值线绘制在同一张图上(面条图).等值线越集中(散度越小)可信度越大。同样方法,也 可以用在天气系统路径等的信度预报中。
3集合预报基本问题
3.1扰动初值
集合预报的核心问题是扰动初值的形成。集台预报的发展也是集台预报初值扰动产生方 法不断得到发展和改进的过程,相继提出MCF方法、LAF、SV和BGM等方法,下面分别给予
介绍。 (1)MCF方法
MCF方法是早期集合预报扰动初值的产生方法,即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叠加一个小扰动 形成扰动初值。Leith(1 974)等人的试验证明,MCF方法优于常规的单一动力预报。但是由于 随机扰动生成的任意性及初值样本位相空间的维数远大于实际可能做的集合预报个数,因此, 难以产生适用的扰动初值,效果不甚理想。
集合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金荣花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李维京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提要
本文慨述了集合预报概念和发展历程,井对有关集合预报的初值扰动、动力延伸预报模式、集 合最佳样本数、集合预报产品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分别作简单介绍。最后评述我国集合预报的 业务使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tor,简称SV)法。
·60·
(4)BGM方法 1991年Kalnay和Toth的研究工作得出,初始误差增长越快,扰动初值越好。根据这个思 想,1993年Toth和Kalnay提出了一种称为增称 BGM)方法(图2)。即在客观分析场上加入很小的任意扰动,然后将扰动值和分析值积分6小 时的结果相减得到一个差场,再将这个差场乘以一个比例因子,使之在均方根误差范围内有意 义,这样形成扰动初值。
(2)平均预报。在理想的情况下,由于平均的作用可“平滑掉不可预报的随机信息,集合平 均预报将比单个预报,甚至比单个高分辨率模式的预报更准确。由于,集合平均只提供大气未 来发展状态的一种可能性,人们又将诸预报成员用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出大气未来发展 的最有可能的几种形势演变趋势,并取平均(聚类平均图)。在大气很不稳定而出现分叉的多平 衡态的情况下,该形式预报产品相对于集合平均图更有实用价值。
广泛开展和使用。
2 集合预报概念与发展历程
2.1概念
大气是一个非线性动力系统,即使采用完全大气模式,初始场很小的误差也会通过大气的 非线性相互作用迅速增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发展到超过大气系统的确定性变化,使得整个运动 变得不确定,这就是大气的可预报性问题。为此,采用多个具有一定差异的初值进行模式积分, 产生多个随机预报,通过统计分析给出几种最有可能的大气未来发展趋势的概率分布,供预报 员参考使用。这就是集合预报(图1)。
(4)概率预报。概率预报考虑了集合预报所能提供的所有信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集台预 报的概率本质,被认为是表达集合预报的最佳方法。对于某个天气要素(降水、气温和风等),可 以从集合成员预报中算出其发生的概率,也可以对某一地点统计计算预报成员对预报值范围 出现的概率,绘制成不同时效内集合成员对象的概率分布(概率烟羽图)。
·62·
●
候(即1 68小时以后)预报的主要参考依据。
500hPa高度场逐日集合平均图是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业务中使用率最高的集合预报产 品,下面针对2000年1月1l~14日一次全国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为例.分析其预报能力。对 比分析给出S00hPa高度11~1 3日客观分析场和相应的1 92~240小时逐日集合平均场(图 略)。从客观分析场上可见,欧亚中高纬地区为弱的一脊一槽型,环流较为平直,乌拉尔山超长 波槽不断有短波分裂,并沿40。N附近的平直峰区东移,与活动频繁的南支槽共同作用,造成 我国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相应的集合预报图上同样显示欧亚中高纬地区的一脊一槽环流形势, 上游不断有冷空气沿40。N附近的平直峰区东移,与西南暖湿气流交绥,造成全国范围的雨雪 天气,可见集合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使用价值。但不足的是,集合预报中高纬环流形势预报经 向度较大,副热带地区位势高度预报明显偏高,使用时应予以订正。
(2)LAF方法 1 983年Hoffman和Kalnay提出了替代MCF的滞后平均预报(Lagged Average Fore—
casting,以下简称LAF)方法,即把间隔为r的不同时刻的初始场作为扰动初值。LAF方法继 承了MCF方法的优点且充分利用了历史观测的信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优于MCF方法。然 而,它也保留了MCF方法的集合预报中成员之间的发散程度较小的弊病。
(3)SV方法 为产生成员问发散程度尽可能大的初值扰动,1992年Molteni和Palmer以及Mureau等
人使用Lorenz的切线性共轭方程方法,直接计算切线性模式的奇异模,把对应于前几个最大 特征值的奇异向量称为一组最优发展扰动向量,并利用它们作为集合扰动叠加在基本场上.积 分得到的结果将反映初始场的最大误差(不确定性)。这种方法称为奇异向量(Singular Vee
2.2发展历程
集合预报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50年代,一些气象学家就考虑运用统计方法处 理预报中不确定性内在本质来预报天气。60年代,Lorenz(1 963,t965,1 969)通过评估大气可 预报性,证实做为一种确定性系统的大气可能存在一个有限的预报时间(1963)。为了部分消除 这种单个初值动力预报不确定性大的缺点以及尽可能延长模式的可预报性时效,从大气初始 场的不确定性和大气系统的不稳定性理论出发,Epstein(】969)首先提出集合预报理论,目的 在于给出大气未来可能发展的概率分布。Leith在1974年首先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用蒙特卡 洛预报(Mante Carlo Forecasting,以下简称MCF)方法产生多个扰动初值,在完全模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