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毛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理变化
– 阴道壁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脱落, 白细胞浸润等。轻度感染阴道粘膜无异常。
阴道毛滴虫的致病
临床症状
• 多数女性患者无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明显。 • 常见症状: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或烧灼感。合 并细菌感染时,白带呈脓液状或粉红色粘液状。 感染也可累及尿道。 • 产妇患者可通过分娩传染婴儿,主要为呼吸道 和结膜的炎症病变。 • 男性患者:常带虫状态,但可导致配偶连续重 复感染;男性不孕症。
临床表现
• 并发症 (一)继发细菌性感染 易并发肺部炎症、 细菌性痢疾、齿龈溃烂、走马疳等。 (二)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表现为高热、 极度衰竭、口咽部溃疡、坏死、局部淋 巴结肿胀以及外周血象中粒细胞显著减 少,甚至消失。
黑热病病人--肝脾肿大
• 示脾肿大 • 黑热病俗称 “大肚子病”
• • • •
–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或男性感染者 – 传染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 滋养体在外界有一定抵抗力
阴道毛滴虫感染的防治
• 改善共公卫生设施,净化公共浴厕 • 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 •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减少传染源
– 治疗药物
• 甲硝咪唑(灭滴灵)内服、外用 • 1/100乳酸水或1/5000高锰酸钾水外用 • 中药:荚竹桃叶、猪胆汁等
– 注意检查、治疗配偶
利什曼原虫
• 生物学地位
– 属动鞭纲动基体目(Kinetoplastida)、锥虫科 (Trypansomatidae)、利什曼属(Leishmania)
• 细胞内寄生的鞭毛虫,引起利什曼病。 • 人体寄生的常见种类
–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 –巴西利什曼原虫(L.brasiliensis) –热带利什曼原虫(L.tropica)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mexicana)
• 生活史特点
– 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 – 成熟的四核包囊是感染期 – 经口感染 – 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十二指肠,也可 寄生在胆囊内 – 滋养体可随腹泻病人粪便排出,包囊 见于成形粪便中
贾第虫的致病
• 致病机制
– 虫体吸盘的机械刺激对肠粘膜的损伤 – 大量虫体寄生时,吸盘吸附的屏障作用
– 虫体竞争营养(Vb12 、脂肪等) – 宿主的免疫状态对寄生虫致病的影响(分泌型IgA 缺乏;二糖酶缺乏;合并某些细菌感染等)
无鞭毛体在巨噬细胞内大量繁殖, 使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和增生,受累最重 的是脾、肝、骨髓、淋巴结等,由此产 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 肝、脾、淋巴结肿大
脾肿大最常见(95%),细胞增生(巨噬细胞,浆 细胞)是导致器官肿大的基本原因,还有脾内血流 受阻、充血和纤维组织增生等原因。
• 全血性贫血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
(visceral leishmaniasis,VL)
又称:黑热病(kala-azar)(印度)
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态
• 无鞭毛体(利杜体)
amastigote,
Leishman-Donovan body, L.D小体 微鞭毛体 micromastigote
• 前鞭毛体(鞭毛体)
promastigote
皮肤型黑热病
皮肤型黑热病
皮肤型黑热病
黑热病患儿 在锑剂治疗 过程中皮肤 上出现的含 虫丘疹
阴道毛滴虫感染的诊断
• 阴道分泌物、前列腺液、尿液涂片镜检
– 生理盐水涂片法- 取阴道分泌物涂片查活滋养体 – 涂片染色法(姬氏或瑞氏染色)镜检
• 培养法检查
– 采用肝浸汤培养基在37℃下孵育48h后查虫
阴道毛滴虫感染的流行
• 流行特点
– 以女性感染居多 – 世界性分布,“性传播疾病”
• 流行因素
• 免疫学检查:用于疗效考核
黑热病的流行
• 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与白蛉的地理分布一致,虽已 基本控制,但仍时有发生。
• 中国流行区的划分及流行现状
– 平原型:人源型,主要在人群中传播,青少年和
壮年居多。
– 山区丘陵型:犬源型,多见于西北华北和东北,
人的感染来自病犬,患者多为婴幼儿。
– 自然疫源型:新疆内蒙的荒漠地区,为野生动物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基体
动基体 鞭毛 核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
无鞭毛体
前鞭毛体
光镜观察杜氏利什曼原虫
扫描电镜下观察杜氏利什曼原虫
无鞭毛体
前鞭毛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无鞭毛体
白 蛉 叮 咬
二分裂增殖 (人、犬的巨噬细胞) (白蛉消化道)
无鞭毛体
白 蛉 叮 咬
前鞭毛体
二分裂增殖
前鞭毛体
•感染阶段:前鞭毛体;感染方式:随白蛉叮咬吸血而感染 •前鞭毛体进入巨噬细胞的过程 •无鞭毛体在巨噬细胞内生存的机制
–政府重视,群防群治 –黑热病原虫的生活史研究的较早、较清楚 –媒介白蛉的抵抗力较弱 –有治疗黑热病的特效药——葡萄糖酸锑钠
动鞭纲:鞭毛虫
鞭毛——由基体发出 微管组成的轴丝,外 包一层虫体膜,伸出 虫体外
阴道毛滴虫 (未染色)
阴道毛滴虫 (染色)
阴 道 毛 滴 虫 滋 养 体
( 染 色 )
寄生于泌尿生殖系统
• 生活史简单:只有滋养体阶段;滋养体
既是感染阶段又是致病阶段。
• 感染方式: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 寄生部位:女性或男性泌尿生殖系统,
最常见于女性阴道后穹窿处
阴道毛滴虫的致病
• 致病力与虫株毒力和宿主的生理状态有关
• 致病机制
– 阴道的自净作用——健康女性阴道内环境,因 乳酸杆菌的作用而呈酸性(pH3.8-4.4),借 此可抑制虫体或细菌的生长繁殖。 – 虫体竞争性消耗糖原,妨碍乳酸杆菌的酵解, 使阴道的PH变为中性或碱性,破坏阴道的自 净作用,促进继发性细菌感染。
防治原则
– 治疗药物:甲硝唑;巴龙霉素(孕妇感染者)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阴道毛滴虫的形态
• 生活史中只有滋 养体一个时期
• 滋养体
– 呈梨形或椭圆形, 30 x 10 ~15 µ m
前鞭毛
副基纤维
核
后鞭毛
波Hale Waihona Puke Baidu膜 基染色杆(肋)
轴柱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
阴道毛滴虫的生活史
利什曼病类型
• 皮肤利什曼病——由热带利什曼原虫和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引起 • 粘膜皮肤利什曼病(鼻咽粘膜)——由 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 • 内脏利什曼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 起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又称:黑热病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 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肝脾骨髓淋巴结 等内脏器官的巨噬细胞内 • 临床上引起—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等 内脏利什曼病
的疾病,人进入这些地区而感染,患者几乎全是幼 儿。成人若感染,可发生淋巴结型黑热病。
• 人普遍易感,但治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黑热病的防治
• 消灭传染源
– 捕杀病犬 – 及早治疗病人:特效药-葡萄糖酸锑纳(钾) 治愈率97%,对锑剂抗药者可选用戊脘脒等
• 消灭白蛉:白蛉娇嫩,对化学药物敏感 • 我国很快消灭黑热病的原因
腹股沟、腋窝、颈部、耳 后、锁骨上等处
黑热病的诊断
• 病原学检查
– 组织穿刺涂片镜检无鞭毛体
• • • • 骨髓穿刺:安全、常用,检出率高 85% 淋巴结穿刺:常用于疗效考核(其内原虫消失慢) 肝穿、脾穿:检出率高,但危险性大 皮肤结节刮片:用于检查皮肤型黑热病
– 穿刺物培养:常用N.N.N培养基(前鞭毛体)
鞭 毛 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阴道毛滴虫 利什曼原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简称 贾第虫
Giardia lamblia
贾第虫形态
• 滋养体:纵切为半的倒置梨形
• • 腹面观:两侧对称,前圆后尖 侧面观:背部隆起,腹面扁平
• 包囊:椭圆形,囊壁厚,间隙,成熟包囊为4
核,具感染性。
细胞核 吸盘 中体 前侧鞭毛 后侧鞭毛 腹鞭毛 轴柱 尾鞭毛
临床表现
• 潜伏期长短不一,平均3~6月。 • 早期发热为主要症状,起病缓慢,症状轻而 不典型,长期不规则发热。 • 病后3~6月典型症状逐渐明显,长期不规则 发热、贫血、消瘦、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鼻 齿龈出血等。 • 晚期患者(发病1~2年后)可因长期发热营 养不良,极度消瘦,致使患儿发育障碍。病 情加重后皮肤有色素沉着,偶至肝硬化。
贾第虫感染的诊断、流行与防治
• 诊断
– 慢性期——粪检包囊(碘染) 急性期——粪检滋养体(生理盐水涂片) – 十二指肠引流液涂片镜检,查滋养体 – 肠检胶囊法查滋养体
• 流行特点
– 世界性分布,广泛,旅游者中发病率高 – 我国全国性分布,乡村高于城市
贾第虫感染的诊断、流行与防治 流行因素
传染源:粪便中有包囊的慢性患者和带囊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食入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 苍蝇和蟑螂携带包囊 易感人群:儿童,旅游者,男同性恋,胃切除病 人,胃酸缺乏者等。
感染阶段
接触感染
扫描电镜下贾第虫滋养体
扫描电镜下贾第虫滋养体
姬氏染色滋养体
碘液染色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包囊)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
碘液染色
蓝 氏 贾 第 鞭 毛 虫 包 囊
蓝 氏 贾 第 鞭 毛 虫 生 活 史
肠组织切片(示贾第虫滋养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骨髓涂片)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胞核
轴柱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四核)
扫描电镜下的滋养体和包囊
• 扫 描 电 镜 下 包 囊
贾第虫生活史
成熟包囊 (感染期)
经口
二分裂增殖
滋养体
十二指肠
滋养体
包囊
(随粪便排 出体外,发 育至四核成 熟包囊)
寄生部位:
十二指肠、小肠上段、 以吸盘吸附在肠粘膜上
贾第虫生活史特点
骨髓涂片中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体外培养)
黑热病患者
一 家 五 个 儿 童
同 患 黑 热 病
侏儒型黑热病
患者女,26岁,肝脾肿大,腹水,身高120cm,体重32kg,肝 季肋下8cm,剑突下12cm,脾大平脐,质硬。白细胞2.2x109/L, 骨髓片查见利杜体
黑热病合并走马疳
白蛉
人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模式图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 生活史特点
– 生活史类型属虫媒传播型,需2个宿主。 – 前鞭毛体为感染阶段,寄生于媒介宿主—白 蛉的消化道内 – 无鞭毛体是致病阶段,寄生于人及犬等哺乳 动物的巨噬细胞内 – 感染方式:经白蛉叮刺吸血而感染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
• 发病机制
• 病理变化
小肠粘膜呈现典型的卡他性炎症改变— 炎性细胞浸润,小肠绒毛变短而粗。 此改变是可逆的。
贾第虫的致病
• 临床表现
– 无症状带虫者 – 有症状者:胃肠道症状 全身症状 胆道症状 典型腹泻—暴发性恶臭水样泻,量大,无脓血, 含脂肪颗粒。 – 引起胆囊炎、胆管炎 – 全身症状:失眠、头痛、眩晕、乏力等
12岁男孩 脾肿大 贫血 严重消瘦
• 淋巴结型黑热病
淋巴结呈轻、中度肿大,无明显压痛,结内可 查见利杜体。
• 皮肤型黑热病
– 多发生于黑热病治疗后期或黑热病治愈后, 故又称“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
• 结节型(瘤麻风型):肉芽瘤性结节,不痛不痒 不溃烂,局部不麻木,结节内可找到无鞭毛体 • 丘疹、褪色斑型:皮肤上出现暗红色含虫丘疹, 或大小不等的褪色斑疹
1、脾亢:血细胞在脾脏大量被破坏 2、免疫溶血:Ⅱ型变态反应 3、骨髓有感染的巨噬细胞浸润,影响骨髓造 血功能。
• 白/球倒置
浆细胞大量增加,所致血浆球蛋白增高,同时 肝脏受损合成白蛋白减少及肾脏受损白蛋白从 尿中排出所致。
• 蛋白尿与血尿(Ⅲ型变态反应) • 预后
病死率高,治愈率也高。治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 急性期—— 类似急性肠炎, 排恶臭的水样便,极少带血 病程3~4天;
幼儿患者病程可持续数月,出现吸收不良、脂 肪泻、贫血、体重减轻。
• 亚急性或慢性期—— 间歇性恶臭味稀便(粥样)
恶心、厌食、嗳气、烧心、头痛、便秘和体重 减轻等。慢性期病人较多见,病程可达数年; 在幼儿可出现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