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毛虫

合集下载

医学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讲解专家讲座

医学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讲解专家讲座
慢性间歇性阿米巴患者或带囊者成 形粪便
医学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讲解
第18页
19
(3)取材要求: a、送检标本要新鲜, 取材后马上检 验。
b、标本容器要清洁。
c、选择带脓血和粘液部分镜检。 2、免疫学诊疗
临床上怀疑为阿米巴病患者,但又查不到病原体时,可采 取免疫诊疗法,其中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 荧光抗体试验(IF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较惯用。
解后,尼龙线松开伸展,3-4小时后抵达十二指肠和空肠,滋养体粘 附于尼龙线上,然后慢慢地拉出尼龙线,刮取附着物镜检。 2.免疫学诊疗
医学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讲解
第37页
38
五.流行
1. 本病世界范围内流行, 因为旅游者中发病率高, 故又称为 “旅游者腹泻”。儿童、年老体弱者和免疫功效缺点者尤其易感。 2. 粪便施肥是最主要环境污染。人摄食了包囊污染食物或饮水 被感染。
锥虫
Trypanosoma spp.
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医学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讲解
第21页
22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发内脏利什曼 病也称黑热病(Kala-azar)
(1)脾肿大
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大量增生 脾脏血流受阻及网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贫血(全血性贫血)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降低
脾功效亢进 隔离和破坏血液细胞成份 免疫溶血 骨髓造血功效低下 (巨噬细胞浸润)
医学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讲解
28
第28页
2.临床表现

鞭毛虫

鞭毛虫

11
12
13
白 蛉
14
生活史要点:

人体内寄生部位:巨噬细胞内(肝、脾、骨髓 和淋巴结等); 致病期:无鞭毛体(利杜体);



传播媒介:白蛉 ;
感染阶段:前鞭毛体; 保虫宿主: 犬等其他哺乳动物。
15
三、致 病
细胞反复破坏、增生致脾、肝、淋巴结肿大; 浆细胞增生,球蛋白增加,白蛋白减少,白/球 蛋白比例倒置;
29
滋养体(未染色)
30
染色后的滋养体
31
二、生活史
仅有滋养体期,虫体以纵二分裂法繁殖
感染期:滋养体
寄生部位: 女性的阴道后穹窿、尿道 男性的尿道、前列腺等。 感染方式:直接或间接接触
致病期:滋养体
32
阴道毛滴虫生活史
33
三、致

虫体毒力 宿主生理状态
破坏阴道内环境
临床表现: 女性:滴虫性阴道炎。 男性:多带虫状态,也可引起尿道炎、前列腺炎。 阴道毛滴虫可能引起不孕症;
犬源型
病犬 丘陵地区 10以下儿童多见
自然疫源型
某些野生动物 荒漠地区 多为幼儿




常呈较大流行
散发
散发
吴氏白蛉 亚历山大白蛉 防治工作难度大
中华白蛉(家栖) 中华白蛉 (野或近野栖 ) 多数地区已消灭 偶见皮肤型病人 个别地区有 较难防治


27
六、防 治
1.治疗病人和感染者 葡萄糖酸锑钠,疗效可达97.4%。 抗锑病人采用
8
前鞭毛体
细胞质呈蓝色,核呈紫红色。
9
前鞭毛体在培养基内排列成菊花状
10
二、生活史

鞭毛虫概述

鞭毛虫概述

实验诊断
以取自阴道后穹窿的分泌物、尿液沉淀 物或前列腺液中查见滋养体为确诊依据。 常用的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或涂 片染色法(瑞氏或姬氏液色),镜检滋养 体。也可用培养法。
防治
发现无症状的带虫者及患者都应及 时诊治以减少和控制传染源,尤其夫妇 双方必须同时用药方能根治。改善公共 设施,净化公共浴厕,如改盆浴为淋浴, 坐厕改为蹲厕,注意个人卫生与经期卫 生等。
三、蓝氏贾第鞭毛虫
形态
简称贾第虫,寄 生于人体小肠、 胆囊,引起腹痛、 腹泻和吸收不良 综合征, 即:旅游者腹泻。
生活史
四核包囊 人体十二指肠脱囊
分裂成两个滋养体 吸附于肠壁,经体表吸
收营养 进行二分裂繁殖 小肠后段脱去
鞭毛
包囊
随粪便排出
致病
1、感染期:四核包囊; 感染途径:经口 。
2、典型表现: 以腹痛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
鞭毛虫
一、杜氏利什曼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又称黑热病原虫。
形态:
无鞭毛体 卵圆形,2 - 5 μm.
无鞭毛体
前鞭毛体
14.3-20 ×1.5-1.8 μm;
生活史
前鞭毛体(白蛉)
无鞭毛体 (巨噬细胞)
宿 主:人 保虫宿主:狗 传播媒介:白蛉
感染时期:前鞭毛体 感染方式:白蛉叮咬
黑热病传播媒介—白蛉
实验诊断
查到包囊或滋养体是确诊的依据。 腹泻病人查滋养体用生理盐水涂片法。 成形粪便用碘液涂片法查包囊。检查包 囊应以隔日粪检1次并连续检查3次以上 为宜。
免疫学诊断也是确诊的方法。
防治
彻底治愈病人、带虫者,注意饮食卫生, 加强水源保护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旅 游者的饮水应煮沸后饮用。 Nhomakorabea 引起黑热病

鞭虫病的症状

鞭虫病的症状

鞭虫病的症状
鞭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疾病,由肠道寄生的鞭毛虫引起。

这种寄生虫会在人
体肠道内寄生并繁殖,引发一系列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鞭虫病的症状。

1. 肠道症状
•腹泻:患者可能会经常出现腹泻,并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腹泻可能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

•腹痛: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不适、绞痛或阵发性的剧痛。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在进食后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2. 贫血
•贫血:由于鞭虫长时间在体内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可能导致宿主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

3. 营养不良
•体重下降:由于鞭虫寄生在肠道内消耗宿主的营养,可能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厌食: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对食物失去兴趣的情况。

4. 其他症状
•腹泻后便带血:在严重的鞭虫病病例中,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后便带血的情况,需引起重视。

•肠道症状持续时间延长:如果患者肠道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应考虑是否存在鞭虫感染。

总的来说,鞭虫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肠道症状、贫血、营养不良等。

如果患者
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希望以上对鞭虫病的症状介绍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九章 鞭毛虫(蓝、滴)

第九章  鞭毛虫(蓝、滴)


性传播为主的传染病之一。
【形态】
仅有滋养体期,
梨形或椭圆形,大小 约20μ m×10μ m。 有4根前鞭毛, 后鞭毛1根波动膜占
虫体1∕2,后鞭毛与
波动膜相连。
滋养体模式图
新鲜标本
虫体无色 透明,似水滴 样,具折光性, 活动力强,体
态多变。
阴道毛滴虫(未染色)
阴道毛滴虫(染色)
【生活史】
1.生活史过程
蓝氏贾第鞭毛虫
1.滋养体

吸盘 前鞭毛
细胞核
外形:纵切的半个梨形,前端钝圆,后端尖细,
背面隆起,腹面扁平,两侧对称。

中体 轴柱
大小
9.5~14μ m ×5~15μ m
腹鞭 毛 后鞭毛 尾鞭毛
运动特点 直线翻滚式运动 细胞核: 2个,空泡状。

结构:吸盘: 2个,腹面前部内陷形成。
鞭毛: 4对,前、后、腹及尾鞭毛各1对
轴柱:2条,沿中线由前向后连接尾鞭
中体:1对,羊角状,在轴柱中部
蓝氏贾第鞭毛虫 四核包囊
2.包囊
包囊呈球形或近球形,囊壁较厚,与虫体间有明
显的间隙。其它结构与滋养体相似。囊内可见核、
鞭毛、丝状物、轴柱。 (1)未成熟包囊:双核 (2)成熟包囊:四个核
蓝氏贾第鞭毛虫
生 活 史 过 程 模 式 图
蓝氏贾第鞭毛虫
【致病性】
1.致病机制
吸盘的吸附以及分泌物与排 泄物的化学性刺激; 大量虫体形成的屏障作用:
大量虫体覆盖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
宿主的免疫力降低;
大量滋养体覆盖于小肠黏膜
蓝氏贾第鞭毛虫
【致病性】
2. 临床类型 无症状带虫者
贾第虫病

第六节-鞭毛虫病

第六节-鞭毛虫病

❖ 流产, 死胎或泌乳量减少,甚至停乳。因 胎盘感染的犊牛可于出生后2—3周内发 病死亡。
❖ 马感染后多呈急性经过, 体温升高40℃ 以上, 初期结膜发炎, 潮红、肿胀, 后 期苍白、黄染、出血。反复数次发热后, 病状加重, 高度贫血, 精神沉郁, 食欲 减速退, 逐渐消瘦, 体表水肿, 晚期后 躯麻痹, 倒地死亡。
❖ 3.流行病学:病牛是主要的感染来源, 尤其是病公牛往往无临床症状,可带虫 达三年之久,。主要是通过病牛和健康 牛交配时,生殖器官的直接接触而感染; 在人工授精时,使用了带虫精液或沾染 虫体的输精工具也能造成感染。
❖ 胎三毛滴虫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 干燥和一般消毒药均能杀死虫体。
❖ 4.病状:每牛感染后1—2天,阴道发生红 肿,1—2周后,见有灰白色絮状物流出, 同时在阴道粘膜上出现小疹样的毛滴虫性 结节,若发生化脓性炎症则见体温升高, 泌乳量显著下降。孕牛见死胎,流产后发 情期延长,并有不妊娠等后遗症。公牛感 染后12天,包皮肿胀,分泌出大量脓性物, 阴茎粘膜上发生红色小结节,不愿交配, 但虫体侵入输精管、前列腺等时症状消失。
二、马媾疫
马媾疫是由锥虫科锥虫属的马媾疫锥虫寄生 于马属动物的生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
1.病原体:马媾疫锥虫在形态上与伊氏锥虫 基本相同,但马媾疫锥虫只感染马属动物, 病原体在病马与健康马交配时,通地家务 事殖器官粘膜的直接接触而感染健康马。 也可在人工授精时,因所用器械消毒不严或
利用了含媾疫锥虫的精液而造成感染。
❖ 8、预防: 疫区应每年在春季虻类出现 之前和冬季对易感动物进行检查,发现 阳性家畜及时治疗。对假定健康家畜可 在发病季节内进行药物预防。加强对调 动家畜的检疫,调进的家畜须隔离观察 20天,确认健康后,方可合群饲养。搞 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病畜尸体 应深埋或烧毁。手术器械和注射器要严 格消毒。

c寄生虫学第十一讲(鞭毛虫)

c寄生虫学第十一讲(鞭毛虫)

预防鞭毛虫病的措施
1 2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手卫生,避免饮用生水或食用未煮熟的食品。
加强环境卫生
改善卫生设施,减少环境中鞭毛虫的传播。
3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可能受鞭毛虫污染的水源或土壤。
04
鞭毛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内容
向公众普及鞭毛虫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我 保护意识。
及时治疗患者和病畜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鞭毛虫病症状,应立即就医,接受 专业治疗。
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病畜处理
对病畜进行隔离和治疗,同时对病畜粪便等 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再次传播。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鞭毛虫的分类
鞭毛虫属于真核生物中的鞭毛藻类和动物中的鞭毛虫类。 鞭毛藻类主要包括绿藻和蓝藻,而鞭毛虫类则包括肠道鞭 毛虫、口腔鞭毛虫、血液鞭毛虫等。
c寄生虫学第十一讲(鞭毛 虫)
• 鞭毛虫概述 • 鞭毛虫的致病性 • 鞭毛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 鞭毛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 总结与展望
01
鞭毛虫概述
鞭毛虫的定义与特点
鞭毛虫定义
鞭毛虫是一类具有鞭毛的微小单 细胞或多细胞寄生虫,属于真核 生物。
鞭毛虫特点
具有鞭毛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 鞭毛是其运动和感染宿主细胞的 主要器官。
鞭毛虫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导致 相应的疾病症状。例如,肠道鞭毛虫可以引起腹泻、腹痛 等症状,口腔鞭毛虫可以引起口腔溃疡等症状。
鞭毛虫的感染情况
鞭毛虫可以通过食物、水源等多种途径传播。在某些地区 ,鞭毛虫的感染率较高,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 威胁。

Parasite寄生虫2-医学原虫-鞭毛虫

Parasite寄生虫2-医学原虫-鞭毛虫
滋养体无色透明,有折光性,体态多 边,运动活泼
阴道毛滴虫作旋转式运动
滋养体—姬氏染色
鞭毛 椭圆形泡状核 轴柱 深染颗粒--氢化酶体
生 活 史
生活史简单,仅有滋养体期 虫体以纵二分裂法繁殖 滋养体为本虫的感染期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方式而传染 主要寄生在阴道,以阴道后穹窿多见,也可在 尿道内发现;男性一般寄生于尿道、前列腺, 也可在睾丸、附睾或包皮下寄生。
1. 滋养体 2. 包囊
1 滋养体
呈半个倒置梨形,9~21µ m× 5~15µ × 2~4µ m m 两侧对称,背凸腹平,腹面 前半部向内凹陷成吸盘 有4对鞭毛,分为前、后侧、 腹、尾鞭毛各1对 有1对并列细胞核在吸盘底部 有1对轴柱,纵贯虫体中部, 不伸出体外 1对半月形中体与轴柱1/2相交


1.致病机制 虫体本身毒力 宿主的生理状态—阴道自净作用减弱。阴 道自净作用:健康女性阴道内有乳酸杆菌, 发酵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产生乳酸,使阴 道保持酸性环境,该环境可抑制致病菌或 虫体的繁殖。
2.临床症状 1) 阴道感染滴虫后,一般分泌物较多,呈灰黄 色,带泡状,伴有臭味,也有呈乳白色的液状 分泌物,当伴细菌感染时白带呈脓液状或粉红 状。外阴搔痒,灼热、刺痛,性交疼痛。如尿 路也受感染,可出现尿痛,尿频,甚至血尿, 少数患者且有全身乏力,腰酸及下腹痛,不过, 亦有感染滴虫而阴道无炎症反应、无其他症状 的带虫者。
鞭 毛 虫
鞭毛虫隶属于肉足鞭毛门的动鞭纲,是以 鞭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无色素体。种类 繁多,分布很广,生活方式多种多样。营寄生 生活的鞭毛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消化道、泌尿 道、血液及组织内。生活过程以分裂法繁殖。 有些种类尚可形成包囊。 寄生人体的鞭毛虫常见的有十余种,其中 利什曼原虫、锥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及阴道鞭 毛虫对人体危害较大。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课件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课件

02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的感染 与传播
感染症状
腹泻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感染后,患 者可能会出现腹泻症状,通常 为水样便或黏液便,有时伴有
腹痛。
发热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 通常为低热,但也有可能出现 高热。
体重下降
感染阿米巴原虫鞭毛虫后,患 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这是由于食欲减退和吸收不 良所致。
加强水源管理和食品卫生监管,提高公众 卫生意识,定期开展灭虫、消毒工作。
预防建议
案例分析
个人应注意手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避免接触污染水源和食物。
该病例的传播途径较为复杂,涉及多个环 节。通过加强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 染风险。
病例三:疫苗试原虫鞭毛虫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疫苗临床试验
疫苗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 全性和有效性。这些试验通常涉及在不同人群中对疫苗进行 测试,以评估其预防感染的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
04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的案例 研究
病例一:感染过程与治疗
感染过程
患者A在雨林地区旅游后出现腹泻、 腹痛等症状,后经诊断为阿米巴原虫 鞭毛虫感染。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可以在 多种环境中生存,如水、 土壤、动物和人体内等。
生态与环境
生态位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在生态系统中 占据不同的位置,一些种类是腐 生性的,而另一些种类则是寄生
性的。
环境因素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的生长和繁殖受 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 、pH值等。
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可以与动物和植 物共生,也可以寄生在动物和人体 内,引起疾病。
分类
阿米巴原虫鞭毛虫可以分为多个 种类,其中一些种类对人类和动 物有致病性,如溶组织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等。

第七章鞭毛虫

第七章鞭毛虫

第七章鞭毛虫鞭毛虫隶属于肉足鞭毛门(Phylum Sarcomastigophora)的动鞭纲(Class Zoomastigophorea),以鞭毛作为运动细胞器,有一根或多根鞭毛。

某些种类有阿米巴型,可有或无鞭毛。

种类繁多,分布很广,生活方式多种多样。

营寄生生活的鞭毛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消化道、泌尿道、血液及组织内。

生活过程以分裂法繁殖。

有些种类尚可形成包囊。

寄生人体的鞭毛虫常见的有十余种,其中利什曼原虫、锥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及阴道毛滴虫对人体危害较大。

第一节杜氏利什曼原虫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属于动基体目(Order Kinetoplastida),锥虫亚目(Suborder Trypanosomatina),锥虫科(Family Trypanasomatidae),利什曼属(Genus Leishmania)。

生活史有前鞭毛体(promastigote)及无鞭毛体(amastigote)两个时期,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脊椎动物的单核巨噬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由利什曼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称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利什曼病广泛分布在亚、欧、非、拉美等洲的许多国家。

是对人体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据TDR(1989)估计全球患病人数在1千2百万以上,每年有4百万新感染病例出现;1998年死于本病的人数为4.2万人。

根据临床损害组织不同,利什曼病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①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在印度,患者皮肤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故称(kala-azar),即黑热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 (Laveran&. Mesnil,1903) Ross,1903]侵害内脏器官(如脾、肝、骨髓等)而致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常可致死。

②粘膜皮肤利什曼病(mucocutaneous leishmaniasis, MCL),由巴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braziliensis Vianna,1911)所致。

原虫和鞭毛虫的结构和生活史

原虫和鞭毛虫的结构和生活史
内酶的作用下,食物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虫体吸收利用。
生长发育过程
增殖方式
原虫的增殖方式多样,包括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等。其中,二分裂是最常见的增殖方式,即一 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生长阶段
原虫的生长阶段通常包括滋养体、包囊和裂殖体等。滋养体是原虫摄取营养、生长发育的阶段;包囊是某些原虫 在不良环境下形成的保护性结构,可在适宜条件下再发育成滋养体;裂殖体则是某些原虫进行无性繁殖时形成的 特殊结构。
VS
发育过程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鞭毛虫通过细胞分 裂进行增殖,同时经历形态和生理上的变 化,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寄生需求。
繁殖方式及后代形态
繁殖方式
鞭毛虫主要通过二分裂、接合生殖和孢子生 殖等方式进行繁殖。
后代形态
鞭毛虫的后代形态多样,包括滋养体、包囊 、前鞭毛体等,这些后代在形态、生理和生 态上可能存在差异,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和寄生需求。
05
鞭毛虫生活史详解
营养方式及摄食过程
营养方式
鞭毛虫主要通过吞噬、胞饮和渗透等方式获取营养。
摄食过程
鞭毛虫利用鞭毛运动接近食物颗粒,通过细胞膜的包裹和融合将食物纳入细胞内,进而进行消化和吸 收。
生长发育过程
生长阶段
鞭毛虫的生长阶段包括滋养体、包囊和 前鞭毛体等时期,不同时期的形态和功 能有所差异。
根据形态学、生活史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特征,原虫可分为多个类群, 如鞭毛虫、纤毛虫、肉足虫等。
形态结构特点
01
细胞结构
原虫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 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部分种 类还具有特殊的细胞器,如鞭
毛、纤毛等。
02
鞭毛与纤毛
鞭毛和纤毛是原虫运动的主要 器官,它们由微管蛋白组成, 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协调性。

鞭毛虫

鞭毛虫

1. 肠道感染的常见寄生虫之一 2. 寄生于小肠、胆囊,十二指肠(主要) 3. 旅游者发病率高,称旅游者腹泻 贾第虫引起贾第虫病,列为全世界危害人类健 康的十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tourist drinking from contaminated streams, travel to endemic areas
妇女在正常 的生理状态
阴道内环境: Ph3.8-4.4
无症状 “自净”
致病机理
(2)
滴虫寄生
(消耗糖原)
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失调
Ph为中性或碱性
滋养体繁殖
滴虫性阴道炎
阴道毛滴虫的致病
女性:滴虫性阴道炎
→主诉:白带增多,阴部瘙痒,烧灼感 →检查:阴道分泌物较多,呈灰黄色,肥皂泡沫状(典型特征), 伴有臭味;当伴细菌感染时白带呈脓液状或粉红状。 严重者有出血点或“草莓”突起—斑点状阴道炎或颗粒状阴道炎。
一次腹泻粪便中滋养体可超过140亿个 一次正常粪便中可有包囊9亿个
贾第虫生活史
• 生活史特点
– 感染阶段:成熟的四核包囊 – 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 – 滋养体寄生于人十二指肠、胆囊 – 部分滋养体在结肠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 – 生活史类型:
贾第虫的致病
无症状带虫者多见,约10%人群发病。
致病因素:
学习内容
蓝氏贾第鞭毛虫
阴道毛滴虫 弓形虫
主讲人: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李瑞芳
鞭 毛 虫
鞭毛虫隶属于肉足鞭毛门,以鞭毛作为运动器官, 有一根或多根鞭毛。与人类疾病有关的鞭毛虫主要 寄生在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血液及组织内。生活 过程以二分裂法繁殖。
蓝氏贾第鞭毛虫
简称:贾第虫 Giadia lamblia stiles,1915

第九讲 鞭毛虫(杜、兰、阴)

第九讲 鞭毛虫(杜、兰、阴)

3.前列腺炎 4.不孕症
主菜单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
防治
诊断
1 取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可直接镜检 或经吉氏或瑞氏染色后镜检。活虫常 做螺旋状运动,容易辨认 2 尿液沉淀物或前列腺液检查 3 培养法:将待检物用特殊培养基培养 后再镜检
主菜单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
防治
流行:
滴虫病呈世界性流行,感染率各地高低不一。 流行因素:1.患者或带虫者的存在 2.直接传播:不洁性生活 间接传播:通过公共浴池、浴具、 公用泳衣裤、坐式便器等
主菜单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
防治
致病:
致病性与虫株有关。在人体特殊状态下, 如妊娠、月经后使阴道内pH接近中性,有利 于滴虫的生长,滴虫寄生可引起: 1.阴道炎:阴道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 脱落 、白细胞浸润等。阴道分泌物增多, 呈泡沫状。患者常诉有外阴搔痒等 2.尿道炎: 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1.滋养体: 呈倒置的梨形,大小为9.5~12×
5~15×2~4µ m。腹面前部有吸盘状 隐窝,泡状核2个, 虫体有四对鞭 毛,轴柱一对, 2个半月形 的中央 小体。
主菜单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 防治
2、包囊: 椭圆形,囊壁较厚,大小为 10~14×7.5~9µ m,成熟包囊具 有4个核
生活史
包囊 (经口) 滋养体 (随粪便) 包囊
形态
本虫生活史仅有滋养体期,无包囊期。 滋养体:呈梨形或椭圆形,大小为10~15 ×30µ m,无色透明,具4根前鞭毛,1根后 鞭毛。后鞭毛与波动膜外缘相连,胞核为 泡状核,轴柱向后贯穿出虫体。

《鞭毛虫纲概述》课件

《鞭毛虫纲概述》课件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跨学科合作
未来研究应加强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跨学科的合作,以更全 面地揭示鞭毛虫的生命活动和进化机制。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鞭毛虫纲的研究涉及全球范围内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因此需要加强 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和研究成果。
培养年轻研究人才
鼓励和支持年轻学者和学生参与鞭毛虫纲的研究,培养新一代的研 究人才,为未来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
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天敌作用
鞭毛虫纲中的一些种类可以作为其他 有害生物的天敌。例如,某些鞭毛虫 可以寄生在害虫的幼虫或蛹中,从而 控制害虫的数量。
生物农药
一些鞭毛虫可以产生抗菌或抗病毒的 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开发成生物农药 ,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进化研究
鞭毛虫纲是单细胞生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对于研究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鞭毛虫纲的演化历程和特点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 的规律和机制。
食物来源
鞭毛虫纲生物的食物来源 广泛,包括有机物碎屑、 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 。
繁殖方式
鞭毛虫纲生物的繁殖方式 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 性繁殖。
生态分布
全球分布
鞭毛虫纲生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 分布,从高山到深海都有其踪迹 。
地域性分布
某些鞭毛虫纲生物具有特定的地 域性分布,仅在某些湖泊、河流 或海洋区域出现。
SUMMAR Y
04
鞭毛虫纲与人类的关系
对人类的影响
健康影响
鞭毛虫纲中的某些种类,如贾第鞭毛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可以引起人类疾病。贾第鞭毛虫感染可导致腹泻、腹痛等症 状,而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则会引起皮肤黑热病。
生态平衡

鞭毛虫预防

鞭毛虫预防

鞭毛虫的预防1、病因:·原生动物鞭毛虫纲,寄生在肠胃和血液中,其他还有梨形四鞭毛虫(毛滴虫)、原周六鞭毛虫、旋核六鞭毛虫、纺锤二鞭毛虫、隐鞭毛虫等,主要经红虫、丝蚯蚓等活饵带入鱼缸。

·以前认为是“头部有烂洞”的直接原因,现在认为它导致维生素及矿物质的缺乏而引起头洞病(臭头病)。

这个病常引起爱鱼们的恐慌。

感染头洞病的鱼在身体上会有小小的洞,特别是头部以及侧线部位,渐渐地变为管状疹,从这些病灶中常流出一些黄色、像乳酪状的粘稠液。

·饲养密度过高、水温急剧变化、鱼健康状况不佳和营养不良时,寄生虫会大量增殖造成急性症状,甚至引起细菌性二次感染,导致黑死病。

·通过食物传播,肠内有少量寄生时,无大碍;大量寄生时,七彩会变得不健康甚至引发肠炎。

·由血液循环感染其他内部器官,如肝脏、肾脏及胆囊,并使这些器官发炎。

2、症状:·体色暗淡甚至变黑,食欲不振,离群独游,瘦弱,无精打采甚至好睡,高死亡率,鱼卵质量不高,生殖能力下降。

·排出粘液长条状粪便,呈半透明粘膜状并出现拖粪现象。

·由于钙质缺乏,导致骨质软化或同步生长速度慢,于是在眼睛上方明显凹陷。

·起初,头部会有白色小突起,往往会遮住眼睛,最后转变为洞穴,侧线旁有时也有洞。

3、诊断:在鱼的排泄物及体液中有寄生虫部有洞。

4、治疗方法:·针对六鞭毛虫最好的办法是投喂药饵,但不幸的是病鱼通常不肯进食,因此只有采用药浴或强灌法,对于注射法,我建议普通的饲养者不要使用。

·龙牌黑特灵,是黑死病和头洞病的特效药。

·龙牌鱼洁+菌必杀,治疗效果好。

·龙牌鱼欢+特效黄粉,治疗黑死病、肠炎等。

·头部有洞时,重要的是纠正食物中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如钙、磷酸盐及维生素D,及时发现并采用强有力的治疗方法是有效治疗的法宝。

初一生物鞭毛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初一生物鞭毛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初一生物鞭毛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鞭毛虫是一类细菌性寄生虫,它们以人类肠道为生长环境,引起人体疾病如肠病和腹泻等。

本文将探讨初一生物鞭毛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鞭毛虫的特征鞭毛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原鞭毛虫纲(亚纲),包括单鞭毛虫和多鞭毛虫两类。

鞭毛虫的细胞体呈长圆形,有一到几根鞭毛,通过鞭毛的摆动来移动和寻找食物。

鞭毛虫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并能产生变形体。

鞭毛虫没有细胞壁,细胞膜富含脂质和蛋白质。

鞭毛虫的生活习性鞭毛虫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如淡水湖泊、河流和污水中。

它们是一类典型的单细胞寄生虫,在寄生阶段依靠宿主的营养生长和繁殖。

鞭毛虫以细菌、纤毛虫和其他微小有机物为食,通过吞噬和吸收获取营养。

在宿主繁殖过程中,鞭毛虫会进入分裂阶段,并形成两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细胞体,称为大细胞和小细胞。

此时,大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新的小细胞,小细胞会离开大细胞,通过释放到环境中进一步寻找新的宿主。

鞭毛虫的生活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湖泊和河流中,温度、pH 值和水质浑浊度等因素会影响鞭毛虫的繁殖和生长。

鞭毛虫对湖泊和河流的寄生还会使水体变得浑浊和富含有机物,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鞭毛虫还是一类具有宿主特异性的病原体。

它们可以感染人体的肠道,并引起诸如肠病和腹泻等疾病。

人类通过摄入感染的水或食物,容易感染鞭毛虫并发病。

结论综上所述,初一生物鞭毛虫具有特殊的细胞特征和生活习性。

它们以人类肠道为生长环境,通过摆动鞭毛寻找食物和移动。

鞭毛虫的生活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湖泊和河流中繁殖并对水质造成影响。

鞭毛虫还是一类具有宿主特异性的病原体,可引起人类肠病和腹泻等疾病。

对于了解鞭毛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相应的感染疾病。

鞭毛虫实验报告

鞭毛虫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鞭毛虫观察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微生物实验室实验者:[姓名]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鞭毛虫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 了解鞭毛虫的生活习性及其与宿主的关系。

3. 掌握显微镜下观察鞭毛虫的方法。

实验原理:鞭毛虫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具有鞭毛作为运动器官。

通过显微镜观察鞭毛虫的形态和运动,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实验材料:1. 鞭毛虫标本片2. 高倍显微镜3. 显微镜载物台4. 洗洁精5. 镜头油实验方法:1. 将标本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使鞭毛虫图像清晰可见。

2. 观察鞭毛虫的形态,包括细胞大小、形状、鞭毛数量和位置等。

3. 观察鞭毛虫的运动,记录其运动方向、速度和频率。

4. 使用洗洁精和镜头油清洁显微镜和载物台,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

实验结果:1. 形态观察:- 细胞大小:鞭毛虫细胞大小一般在5-15微米之间。

- 细胞形状:鞭毛虫细胞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梭形等。

- 鞭毛数量和位置:鞭毛虫通常具有一对或多对鞭毛,位于细胞的一端或两侧。

2. 运动观察:- 运动方向:鞭毛虫的运动方向多变,有时直线运动,有时呈螺旋状运动。

- 运动速度:鞭毛虫的运动速度较快,可达每小时几十微米。

- 运动频率:鞭毛虫的运动频率较高,每秒可达几次。

实验分析:1. 鞭毛虫的形态和运动特点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某些鞭毛虫在水中生活,其鞭毛数量和长度适中,有利于其在水中快速游动。

2. 鞭毛虫与宿主的关系复杂,有的鞭毛虫可以寄生于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引起疾病。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鞭毛虫的形态和运动特点,了解了其生物学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鞭毛虫是一类具有鞭毛的运动生物,其形态和运动特点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显微镜的清洁和保养,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观察鞭毛虫时,要耐心细致,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实验失败。

实验建议:1. 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种类鞭毛虫的形态和运动特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鞭毛虫_精品文档

鞭毛虫_精品文档

鞭毛虫鞭毛虫是一类微小而多样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

它们以其特殊的鞭毛结构而得名,这种结构让它们在水中以及湿润的环境中生存和移动。

鞭毛虫可以在淡水和海水中找到,以及土壤和附着在其他生物体表面。

鞭毛虫的形态多样,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圆形,有的呈长条形。

它们的大小从几微米到几毫米不等。

鞭毛虫的细胞体内含有一个细胞核和多个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和食物颗粒。

鞭毛虫的鞭毛由细胞表面延伸而来,用于捕食、呼吸和移动。

鞭毛虫的鞭毛通常分布在细胞的前方或四周,通常有数以百计的鞭毛。

这些鞭毛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运动,有的可以同时摆动,有的可以单独摆动,还有的可以产生螺旋形的摆动运动。

鞭毛虫通过鞭毛的协调动作可以在水中以及其他液体环境中迅速移动。

鞭毛虫的生活方式多样,有的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有的是寄生在其他生物体表面或内部。

一些鞭毛虫通过摄取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为食,而其他鞭毛虫则以有机物质和碎屑为食。

寄生性鞭毛虫常常侵入其他生物体,通过从宿主体内获得养分和环境来生存。

鞭毛虫的繁殖方式也多样。

有的鞭毛虫通过二分法进行繁殖,即将细胞分成两个个体。

有些鞭毛虫可以进行有性繁殖,即通过交配形成新的个体。

一些鞭毛虫还可以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形成休眠囊,以抵抗干燥和寒冷等不利条件。

鞭毛虫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作为食物链中的下一级消费者,对生物体的正常秩序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鞭毛虫在水体中也可以作为水质监测的生物指示物种,可以根据鞭毛虫的种类和数量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此外,鞭毛虫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由于其细胞结构相对简单,容易观察和研究。

鞭毛虫的生命过程可以用来研究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和发育过程,对科学家们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鞭毛虫作为一类微小而多样的单细胞生物,以其特殊的鞭毛结构和多样的形态而闻名。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随着对鞭毛虫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其的认识也将逐渐增加,为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什曼病类型
• 皮肤利什曼病——由热带利什曼原虫和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引起 • 粘膜皮肤利什曼病(鼻咽粘膜)——由 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 • 内脏利什曼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 起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又称:黑热病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 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肝脾骨髓淋巴结 等内脏器官的巨噬细胞内 • 临床上引起—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等 内脏利什曼病
• 急性期—— 类似急性肠炎, 排恶臭的水样便,极少带血 病程3~4天;
幼儿患者病程可持续数月,出现吸收不良、脂 肪泻、贫血、体重减轻。
• 亚急性或慢性期—— 间歇性恶臭味稀便(粥样)
恶心、厌食、嗳气、烧心、头痛、便秘和体重 减轻等。慢性期病人较多见,病程可达数年; 在幼儿可出现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
1、脾亢:血细胞在脾脏大量被破坏 2、免疫溶血:Ⅱ型变态反应 3、骨髓有感染的巨噬细胞浸润,影响骨髓造 血功能。
• 白/球倒置
浆细胞大量增加,所致血浆球蛋白增高,同时 肝脏受损合成白蛋白减少及肾脏受损白蛋白从 尿中排出所致。
• 蛋白尿与血尿(Ⅲ型变态反应) • 预后
病死率高,治愈率也高。治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贾第虫感染的诊断、流行与防治
• 诊断
– 慢性期——粪检包囊(碘染) 急性期——粪检滋养体(生理盐水涂片) – 十二指肠引流液涂片镜检,查滋养体 – 肠检胶囊法查滋养体
• 流行特点
– 世界性分布,广泛,旅游者中发病率高 – 我国全国性分布,乡村高于城市
贾第虫感染的诊断、流行与防治 流行因素
传染源:粪便中有包囊的慢性患者和带囊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食入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 苍蝇和蟑螂携带包囊 易感人群:儿童,旅游者,男同性恋,胃切除病 人,胃酸缺乏者等。
• 病理变化
– 阴道壁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脱落, 白细胞浸润等。轻度感染阴道粘膜无异常。
阴道毛滴虫的致病
临床症状
• 多数女性患者无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明显。 • 常见症状: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或烧灼感。合 并细菌感染时,白带呈脓液状或粉红色粘液状。 感染也可累及尿道。 • 产妇患者可通过分娩传染婴儿,主要为呼吸道 和结膜的炎症病变。 • 男性患者:常带虫状态,但可导致配偶连续重 复感染;男性不孕症。
无鞭毛体在巨噬细胞内大量繁殖, 使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和增生,受累最重 的是脾、肝、骨髓、淋巴结等,由此产 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 肝、脾、淋巴结肿大
脾肿大最常见(95%),细胞增生(巨噬细胞,浆 细胞)是导致器官肿大的基本原因,还有脾内血流 受阻、充血和纤维组织增生等原因。
• 全血性贫血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
感染阶段
接触感染
扫描电镜下贾第虫滋养体
扫描电镜下贾第虫滋养体
姬氏染色滋养体
碘液染色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包囊)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
碘液染色
蓝 氏 贾 第 鞭 毛 虫 包 囊
蓝 氏 贾 第 鞭 毛 虫 生 活 史
肠组织切片(示贾第虫滋养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骨髓涂片)
(visceral leishmaniasis,VL)
又称:黑热病(kala-azar)(印度)
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态
• 无鞭毛体(利杜体)
amastigote,
Leishman-Donovan body, L.D小体 微鞭毛体 micromastigote
• 前鞭毛体(鞭毛体)
promastigote
• 生活史特点
– 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 – 成熟的四核包囊是感染期 – 经口感染 – 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十二指肠,也可 寄生在胆囊内 – 滋养体可随腹泻病人粪便排出,包囊 见于成形粪便中
贾第虫的致病
• 致病机制
– 虫体吸盘的机械刺激对肠粘膜的损伤 – 大量虫体寄生时,吸盘吸附的屏障作用
– 虫体竞争营养(Vb12 、脂肪等) – 宿主的免疫状态对寄生虫致病的影响(分泌型IgA 缺乏;二糖酶缺乏;合并某些细菌感染等)
临床表现
• 潜伏期长短不一,平均3~6月。 • 早期发热为主要症状,起病缓慢,症状轻而 不典型,长期不规则发热。 • 病后3~6月典型症状逐渐明显,长期不规则 发热、贫血、消瘦、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鼻 齿龈出血等。 • 晚期患者(发病1~2年后)可因长期发热营 养不良,极度消瘦,致使患儿发育障碍。病 情加重后皮肤有色素沉着,偶至肝硬化。
阴道毛滴虫感染的诊断
• 阴道分泌物、前列腺液、尿液涂片镜检
– 生理盐水涂片法- 取阴道分泌物涂片查活滋养体 – 涂片染色法(姬氏或瑞氏染色)镜检
• 培养法检查
– 采用肝浸汤培养基在37℃下孵育48h后查虫
阴道毛滴虫感染的流行
• 流行特点
– 以女性感染居多 – 世界性分布,“性传播疾病”
• 流行因素
防治原则
– 治疗药物:甲硝唑;巴龙霉素(孕妇感染者)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阴道毛滴虫的形态
• 生活史中只有滋 养体一个时期
• 滋养体
– 呈梨形或椭圆形, 30 x 10 ~15 µ m
前鞭毛
副基纤维

后鞭毛
波动膜 基染色杆(肋)
轴柱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
阴道毛滴虫的生活史
骨髓涂片中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体外培养)
黑热病患者
一 家 五 个 儿 童
同 患 黑 热 病
侏儒型黑热病
患者女,26岁,肝脾肿大,腹水,身高120cm,体重32kg,肝 季肋下8cm,剑突下12cm,脾大平脐,质硬。白细胞2.2x109/L, 骨髓片查见利杜体
黑热病合并走马疳
–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或男性感染者 – 传染途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 滋养体在外界有一定抵抗力
阴道毛滴虫感染的防治
• 改善共公卫生设施,净化公共浴厕 • 注意个人卫生和经期卫生 •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减少传染源
– 治疗药物
• 甲硝咪唑(灭滴灵)内服、外用 • 1/100乳酸水或1/5000高锰酸钾水外用 • 中药:荚竹桃叶、猪胆汁等
皮肤型黑热病
皮肤型黑热病
皮肤型黑热病
黑热病患儿 在锑剂治疗 过程中皮肤 上出现的含 虫丘疹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基体
动基体 鞭毛 核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
无鞭毛体
前鞭毛体
光镜观察杜氏利什曼原虫
扫描电镜下观察杜氏利什曼原虫
无鞭毛体
前鞭毛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无鞭毛体
白 蛉 叮 咬
二分裂增殖 (人、犬的巨噬细胞) (白蛉消化道)
无鞭毛体
白 蛉 叮 咬
前鞭毛体
二分裂增殖
前鞭毛体
•感染阶段:前鞭毛体;感染方式:随白蛉叮咬吸血而感染 •前鞭毛体进入巨噬细胞的过程 •无鞭毛体在巨噬细胞内生存的机制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胞核
轴柱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四核)
扫描电镜下的滋养体和包囊
• 扫 描 电 镜 下 包 囊
贾第虫生活史
成熟包囊 (感染期)
经口
二分裂增殖
滋养体
十二指肠
滋养体
包囊
(随粪便排 出体外,发 育至四核成 熟包囊)
寄生部位:
十二指肠、小肠上段、 以吸盘吸附在肠粘膜上
贾第虫生活史特点
白蛉
人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模式图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 生活史特点
– 生活史类型属虫媒传播型,需2个宿主。 – 前鞭毛体为感染阶段,寄生于媒介宿主—白 蛉的消化道内 – 无鞭毛体是致病阶段,寄生于人及犬等哺乳 动物的巨噬细胞内 – 感染方式:经白蛉叮刺吸血而感染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
• 发病机制
– 注意检查、治疗配偶
利什曼原虫
• 生物学地位
– 属动鞭纲动基体目(Kinetoplastida)、锥虫科 (Trypansomatidae)、利什曼属(Leishmania)
• 细胞内寄生的鞭毛虫,引起利什曼病。 • 人体寄生的常见种类
–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 –巴西利什曼原虫(L.brasiliensis) –热带利什曼原虫(L.tropica)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mexicana)
• 免疫学检查:用于疗效考核
黑热病的流行
• 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与白蛉的地理分布一致,虽已 基本控制,但仍时有发生。
• 中国流行区的划分及流行现状
– 平原型:人源型,主要在人群中传播,青少年和
壮年居多。
– 山区丘陵型:犬源型,多见于西北华北和东北,
人的感染来自病犬,患者多为婴幼儿。
– 自然疫源型:新疆内蒙的荒漠地区,为野生动物
12岁男孩 脾肿大 贫血 严重消瘦
• 淋巴结型黑热病
淋巴结呈轻、中度肿大,无明显压痛,结内可 查见利杜体。
• 皮肤型黑热病
– 多发生于黑热病治疗后期或黑热病治愈后, 故又称“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
• 结节型(瘤麻风型):肉芽瘤性结节,不痛不痒 不溃烂,局部不麻木,结节内可找到无鞭毛体 • 丘疹、褪色斑型:皮肤上出现暗红色含虫丘疹, 或大小不等的褪色斑疹
腹股沟、腋窝、颈部、耳 后、锁骨上等处
黑热病的诊断
• 病原学检查
– 组织穿刺涂片镜检无鞭毛体
• • • • 骨髓穿刺:安全、常用,检出率高 85% 淋巴结穿刺:常用于疗效考核(其内原虫消失慢) 肝穿、脾穿:检出率高,但危险性大 皮肤结节刮片:用于检查皮养基(前鞭毛体)
• 生活史简单:只有滋养体阶段;滋养体
既是感染阶段又是致病阶段。
• 感染方式: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 寄生部位:女性或男性泌尿生殖系统,
最常见于女性阴道后穹窿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