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 蚯蚓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2023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蚯蚓的选择》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主要讲述了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蚯蚓的特点,掌握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如何保护蚯蚓。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蚯蚓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生存环境,学会观察和保护蚯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生存环境。
2.难点:如何观察和保护蚯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蚯蚓的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蚯蚓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教材相关图片、视频等。
3.场地:实验室、教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蚯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蚯蚓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生存环境,让学生对蚯蚓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蚯蚓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蚯蚓的生活习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蚯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蚯蚓,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蚯蚓教案(必备19篇)
蚯蚓教案(必备19篇)蚯蚓教案(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学习简单的记录。
2、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3、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习惯,体验发现的乐趣,产生探究的欲望,萌发爱护蚯蚓的情感。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多媒体(有关于蚯蚓的生活习性的介绍)2、两、三条蚯蚓放置在大盘中,放大镜、镊子、小刀、筷子若干。
3、有关蚯蚓的图片若干布置在墙面上。
4、记录用的纸和笔。
事先学习观察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一、导入,激发幼儿观察蚯蚓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的一个弯弯曲曲的动物朋友,你们猜一猜是谁?引起兴趣。
教师在白板上倒序地画出蚯蚓、再画泥土、最后画泥土上种植的树。
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想象、并互相质疑。
(它像蛇,但没有眼睛;它像毛毛虫,但没有脚。
)二、通过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蚯蚓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请小朋友观察桌上的蚯蚓你能来说说它长的是什么样子?请大家把观察蚯蚓的'样子请小组长在记录纸上记录好吗?1、每组记录(教师注意巡回观察,并注意引导、帮助引导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的,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2、代表性的孩子讲解自己的记录。
(教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质疑别人的观点。
)3、将幼儿记录的表格以视频形式展示给幼儿。
4、小结:蚯蚓的身体是细长的、一节一节的、弯弯曲曲的,头部有点尖,便于钻土,最在最前面,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脚。
他靠皮肤来感觉,靠“蠕动”来“行走”。
三、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师:那蚯蚓生活在哪里呢?(泥土里)它吃什么呢?看让我们来看一看蚯蚓是怎样在泥土里生活的。
看PPT(图一),让幼儿讲述。
你们知道蚯蚓有一个什么特殊的本领?(松土)蚯蚓有用吗?观察PPT(图二)(引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你喜欢蚯蚓吗?为什么?小结蚯蚓的用处。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蚯蚓》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蚯蚓》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重要作用,启发学生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探索精神,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1 知识目标•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重要作用•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和价值•掌握观察、分类、比较、的方法1.2 能力目标•能够动手实践,观察到蚯蚓的活动,加深对蚯蚓生活习性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生态环境,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能够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培养科学精神2. 教学内容2.1 蚯蚓的基本概念•蚯蚓的生物学定义•蚯蚓的生活环境2.2 蚯蚓的形态特征•蚯蚓的身体形态特征•蚯蚓的生理特征2.3 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的觅食行为•蚯蚓的繁殖行为•蚯蚓的生日习惯•蚯蚓的栖息环境要求2.4 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蚯蚓对环境的保护作用•蚯蚓对人类的意义3. 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主动探索和参与实验,提升实践能力•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重要作用3.2 教学难点•学生对蚯蚓的认知不足,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一些学生可能会对蚯蚓产生恐惧等情绪,需及时引导4. 科学探究活动设计4.1 活动准备•课堂中需要妥善安排一些活动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成功。
•准备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实物展示,以增加学生数量的学习兴趣。
4.2 活动步骤•第一步:介绍蚯蚓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蚯蚓的生活环境和作用。
•第二步:给学生展示蚯蚓的形态特征,并请学生观察实物蚯蚓,了解蚯蚓的生理特征。
•第三步: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惯,感受蚯蚓的生命力。
•第四步:引导学生探究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讲解。
5. 思考题•你是否会哄蚯蚓?•蚯蚓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是一只蚯蚓,你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6. 教学方法•目的导向法•实验探究法•思考问题法7. 教学评价本次课程,将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学生小组的展示、学生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学生的评价。
【精品】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 第4课 蚯蚓 ∣教科版
二、动物
⒋蚯蚓
一、教材简析:
从动物的多样性来考虑,蜗牛代表的是软体动物,蚯蚓的身体也是柔软的,但它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结构比较简单,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在课堂上很容易观察。
蚯蚓的身体特征明显,尤其对应激性的反应强烈。
通过本课教学,会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形态的多样,更是结构的多样。
多样性的背后,仍然隐含着动物的共同特点,体现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所以本课的最后,设计了蜗牛与蚯蚓的比较,利用维恩图的帮助总结两种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本课设计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第三个活动是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最后一个活动是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和不同。
二、教学背景:
蚯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小动物,因为经常看到,但学生的这种熟悉仅仅是表面上的,也许因为蚯蚓黑而脏,并不可爱,很少有学生会喜欢它,而去仔细观察它,所以学生对蚯蚓的了解也是不多不深入的。
这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我们教学的前概念水平,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挖掘,唤起学生对蚯蚓的观察兴趣,去了解它,研究它,从而更加熟悉它。
饲养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
、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会害怕蚯蚓,不敢触摸,缺少对它的最直观的认知,应鼓励引导这些学生,通过抚摸的方式,接触蚯蚓,了解蚯蚓。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蜗牛与蚯蚓》说课稿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蜗牛与蚯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蜗牛与蚯蚓》是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蜗牛和蚯蚓这两种常见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趣味性的文字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对这两种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动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蜗牛和蚯蚓这两种动物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没有深入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等方式,深入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特征和习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蜗牛和蚯蚓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学会探究动物特征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蜗牛和蚯蚓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蜗牛和蚯蚓身体结构的异同,以及如何正确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比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蜗牛和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蜗牛和蚯蚓的特征:学生分组观察蜗牛和蚯蚓,记录它们的外形、运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异同,并提问学生,促使他们思考。
3.总结蜗牛和蚯蚓的特征: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蜗牛和蚯蚓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4.拓展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提问,了解蜗牛和蚯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医药等领域的价值。
《蚯蚓》教案
《蚯蚓》教案《蚯蚓》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倾听、操作发现使幼儿知道蚯蚓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保护蚯蚓。
3、培养幼儿大胆的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蚯蚓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1、四个装有泥和蚯蚓的盆、水盆、抹布、塑料工具。
2、食用盐和糖若干。
3、投影仪、和相关的图片活动过程:一、观察蚯蚓及外部特征1、观察泥土找蚯蚓师:请小朋友用工具拨一拨泥土,找一找蚯蚓在哪里?(引起幼儿兴趣,初步感知蚯蚓的生活环境,为下文做铺垫)2、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蚯蚓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没有什么?(简短的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自己发现蚯蚓是没有眼睛、耳朵、鼻子和腿的)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是长圆形的,身上有好多节环形,一头细一头粗,在身体前端有一个像戒指样的环扣,它没有眼睛、耳朵、鼻子和腿也没有骨骼。
(这里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投影,让幼儿更清楚的看到蚯蚓的外部特征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得出结论)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1、蚯蚓的生活环境。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蚯蚓生活在哪里?把它放在水里能生存吗?(引导幼儿对比蚯蚓在潮湿的土里和水里的活动进行观察探索)教师小结:蚯蚓生活在潮湿、阴暗的泥土里,白天藏起来晚上出来找东西吃,它不能在水里生存会淹死的,所以下完雨的时候因土里的水份增多,我们会看到蚯蚓钻出地面来爬树的。
(这里可以出示不同环境里蚯蚓的图片如:菜园里、粪土里、砖瓦堆等让幼儿更多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2、蚯蚓喜欢吃的食物。
师:蚯蚓是怎样找食物吃的呢?它吃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蚯蚓蠕动的身体和把蚯蚓分别放在盛有盐和糖的容器里进行观察现象)教师小结:蚯蚓是靠身体的向前拱凸起来的姿势活动的,它的触觉很发达能感觉到食物和震动。
它喜欢吃一些有机物如:枯叶碎片、家畜的粪便、没有毒的生活垃圾腐烂的草根树叶等蚯蚓是杂食动物,实验证明它不喜欢吃咸喜欢吃甜性食物。
五年级科学上生物与环境第4课 蚯蚓的选择
第4课蚯蚓的选择(教材P8~10)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一:推测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1.提问:我们通常是在哪里发现蚯蚓的?(预设:花坛的土壤里;菜地里;下水道边;……)2.交流:根据自己的经验,你们认为蚯蚓适宜怎样的生活环境呢?请大家进行组内讨论。
3.过渡:大家的推测和依据都比较合理,那么到底是不是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呢?我们如何验证?(预设:做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一探究竟!探索二:观察蚯蚓对光照的选择1.提问:刚刚大多数同学认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如果我们用对比实验验证,那么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预设:改变的条件是光照,不变的条件是空气和潮湿的环境。
)该如何进行实验呢?(预设: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蚯蚓放在一边明亮一边黑暗的盒子里,一段时间后,观察蚯蚓的移动方向。
)2.活动:分发实验材料,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3.提问:盒子的内部为什么要涂成黑色?(预设:盒子的内部表面会反光,涂成黑色能更好地模拟黑暗的环境。
)盒子底部为什么要铺一层吸水纸?(预设:吸水纸能很好地模拟潮湿的土壤,保证环境的潮湿性一致。
)4.小结:大多数蚯蚓待在黑暗的一端,说明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探索三:观察蚯蚓对干燥或潮湿环境的选择1.提问:接下来我们要用对比实验验证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那么实验中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又分别是什么?(预设:改变的条件是土壤的干湿,不变的条件是空气和黑暗的环境。
)该如何进行实验呢?(预设: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黑暗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等量的干泥土和湿泥土,将蚯蚓放在盒子中间,一段时间后,观察蚯蚓的移动方向。
)看到什么现象可以证明我们的猜想?(预设:大多数蚯蚓移动到了铺有湿泥土的一端。
)2.活动:分发干泥土和湿泥土,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3.提问:我们可以只用5条蚯蚓做实验吗?(预设:不可以,蚯蚓活动的可控性小,所以我们要多放几条蚯蚓,这样可以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2022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
聚焦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生长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
那么动物也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并举例说明)
2,用课件展示谜语: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泥土中。它是庄稼好朋友,钻来钻去把土松。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蚯蚓)
3,提出疑问:平时在哪见过蚯蚓?你觉得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4,我们如何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呢?(板书课题)
(2)学生讨论不同动物对环境的需求。
(3)小结:和植物一样,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设计意图
从蚯蚓过渡到其他动物,意在引领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身体结构不同,对环境条件需求也不同,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蚯蚓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谁来说说,你在哪见过蚯蚓?你觉得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预设:我们经常在草丛里、花坛的土壤里、下过雨的路上看到蚯蚓。推测它喜欢在潮湿阴暗的环境生活。
设计意图:学生在二年级时就已经对蚯蚓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猜测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将旧知识联系起来,同时培养学生大胆猜想、进行科学预测的能力。
2,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哪些条件保持不变?
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实验结束,汇报交流: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蚯蚓喜欢待在潮湿的环境里。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从逆向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对比实验的认识。
活动三:整理从实验中获得的信息。
1,通过实验探究,你发现蚯蚓的选择是什么样的?说明了什么?
2022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教学设计
1.4《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
教科版5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蚯蚓的选择》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5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蚯蚓的选择》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蚯蚓的选择》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探究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探究蚯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内容,意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蚯蚓这一生物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蚯蚓的详细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2.难点:探究蚯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生活环境,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蚯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加深对蚯蚓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土壤、实验器材等。
2.课件: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蚯蚓。
b.提问:你们知道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吗?c.总结:蚯蚓生活在湿润、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以植物的枯叶、朽根为食。
2.呈现(10分钟)a.展示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b.提问:蚯蚓是如何适应这种生活环境的?c.总结:蚯蚓通过湿润的体表呼吸,能够适应在土壤中生活。
3.操练(10分钟)a.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蚯蚓在不同的环境下的行为表现。
科学第4课时蜗牛与蚯蚓
• 4.喜温暖:
•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
适温度为22~26℃。 • 5.喜酸甜: •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 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 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天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 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 6.喜独居: •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 跑掉、搬家。
主要种类
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 目。身体呈圆筒状,两侧对称,
蚯蚓
具有分节现象:由 100多个体节组
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 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属于 无脊椎动物,体表裸露,无角质 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
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生
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 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 2500 多种, 达尔文 1881 年就曾指出,蚯蚓是 世界进化史中最重要的动物类群。
• 六畏 • 1.畏光:
•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阴湿的早
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据阳光照射试验, 蚯蚓进行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 2.畏震:
• 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 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 3.畏浸性 • 4.畏盐 • 5.畏辣 • 6.畏冷热
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
初中生物蚯蚓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蚯蚓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掌握蚯蚓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3. 知道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蚯蚓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掌握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出示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探讨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二、讲解
1. 外部特征:身体圆长,表皮湿润,身体呈现明显的粘润性,富有弹性,体表具有黏润腺和感光细胞。
2. 生活习性:生活在泥土中,对水分敏感,不耐干燥,常在夜间爬出土壤表层活动,主要以有机残体、腐植质和细菌为食。
3. 生态作用:蚯蚓是土壤中的重要生物,能够促进土壤通气、排水,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是土壤中的重要生物指标。
三、实践
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在校园或自然环境中寻找蚯蚓,观察其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记录下所见所闻。
四、讨论
引导学生围绕蚯蚓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和生态作用展开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五、总结
让学生总结蚯蚓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加深对蚯蚓的了解和认识。
【课后作业】
1. 回顾课堂内容,总结蚯蚓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 自主选择一个主题,写一篇关于蚯蚓的作文。
本文适用于人教版初中生物课程教学。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课蚯蚓冀教版
4.蚯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老师这儿有一谜语,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沃土中。
没手没脚会劳动,钻来钻去把土松。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种动物就是蚯蚓,蚯蚓大多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二、观察蚯蚓的身体将蚯蚓从饲养盒内小心地取出,放在白纸上,将观察到的蚯蚓的样子画下来。
观察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画的的方法。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教师讲述:蚯蚓没有腿和足,它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再来对蚯蚓进行观察,看看它是怎样运动的。
观察时要用放大镜轻轻地、静静地仔细观察,千万不要伤害蚯蚓。
学生观察蚯蚓的运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蚯蚓靠身体的收缩向前爬行。
教师提出问题:蚯蚓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我们用笔尖轻轻触碰它的身体,会怎样?学生猜测情况预设:可能和蜗牛的反应差不多,会紧缩身体。
教师提出观察蚯蚓受到外界刺激的反应时要注意:(1)轻轻触碰,不要伤害它;(2)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学生观察后汇报。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蚯蚓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如果把它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反应?学生猜测后实验,提出注意事项:(1)用另一条蚯蚓做实验;(2)实验时间不能太长,最多不能超过5分钟。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表:蚯蚓的水中反应观察记录表教师小结:刚才的实验说明,蚯蚓不能适应水中的环境。
第4课 《蚯蚓》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蚯蚓》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蚯蚓只是一个范例,可以选择其他动物。
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
教师事先要带领或指导学生收集蚯蚓,平均每组要有二个蚯蚓,供课堂应用。
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保护蚯蚓的训练,不要伤着蚯蚓。
在观察中,要引导学生体验用工具比用感官更科学。
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小动物,也是自然教学的发展,而我们科学课的特色在于把使用感官和工具的训练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而非独立的为训练而训练,这正是教材的综合性表现之一,把科学探究的训练、方法的训练与知识、情感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
【学情分析】蚯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小动物,因为经常看到,但学生的这种熟悉仅仅是表面上的,也许因为蚯蚓黑而脏,并不可爱,很少有学生会喜欢它,而去仔细观察它,所以学生对蚯蚓的了解也是不多不深入的。
这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我们教学的前概念水平,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挖掘,唤起学生对蚯蚓的观察兴趣,去了解它,研究它,从而更加熟悉它。
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进行观察。
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
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
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而不在于多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第4课蚯蚓降龙
第四课 四大名局—蚯蚓降龙
灵
着 活 1.了解蚯蚓降龙的排着与 冷 应 2.提高运用车、卒的功夫。 静
青少年 兴趣课程
应着;
对
青少年 兴趣课程
蚯蚓降龙:
因双车虽矫若 强龙,但始终 为两卒所牵制 故名,全谱变 化着法复杂繁 多,攻守相应, 寓机巧于停着, 闲着之中,共 有三十三类变 化,正变结局 为和局。
棋海一粟
蚯 蚓 降 龙
蚯 蚓 降 龙
第四课小结
蚯蚓降龙是三卒单缺象对双车一 兵的残局,由于特定的局势,双车被 两个小卒牵制,不能随意活动,黑方 巧运另一小卒和灵活变换士象的位置, 苦战成和,这是弱子战和强子的一个 典个特征:一是攻子很 少,开始就消掉三个,实仅六子,图势 简洁清晰,但很具迷惑性,走出正招极 难;二是变化微妙,着法细腻,大斗 “内功”,柔劲潜运,残局细境体现的 淋漓尽致;三是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子 力布置奇特,有极强的趣味性。
小学教科版4、蚯蚓课文内容课件
小学教科版4、蚯蚓课文内容课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的《蚯蚓》。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土壤改良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可以了解到蚯蚓身体的结构特点,如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它们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难点:理解蚯蚓在土壤改良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画笔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同学们展示蚯蚓的图片,引入今天的课文《蚯蚓》。
2. 课文朗读: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课文讲解:老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4. 观察蚯蚓:让同学们观察蚯蚓,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5. 思考与讨论:让同学们思考蚯蚓在土壤改良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讨论如何保护蚯蚓的生活环境。
六、板书设计蚯蚓外形特征:身体细长,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前端有口和触角,后端有肛门。
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以植物枯叶、腐果等为食。
作用:在土壤中活动,有助于土壤的通气和水分保持,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蚯蚓的外形特征。
答案:蚯蚓的身体细长,由许多环形体节构成,前端有口和触角,后端有肛门。
2.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蚯蚓在土壤改良和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答案:蚯蚓在土壤中活动,有助于土壤的通气和水分保持,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蚯蚓的外形特征:身体细长,由许多环形体节构成,前端有口和触角,后端有肛门。
《蚯蚓》幼儿园大班教案
《蚯蚓》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蚯蚓的兴趣。
2.掌握蚯蚓的特征及基本形态。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幻灯片、图片、蚯蚓模型等。
2.教学材料:科普类图书、纸张、彩色铅笔等。
3.其他准备:小组活动材料、幼儿园的后花园或阳台。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5分钟)1.以问题的方式引入学习:大家知道蚯蚓是什么吗?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在哪里生活?有什么特点?2.利用幻灯片或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展示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3.与幼儿进行讨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第二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20分钟)1.利用科普类图书或故事书引导幼儿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如喜欢湿润的土壤、喜欢暗处等。
2.通过简单的问题和讨论,进一步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方式和所起到的作用。
第三步:观察蚯蚓的特征及形态(30分钟)1.利用蚯蚓模型或真实的蚯蚓进行观察。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蚯蚓的身体特征,如长而细长的身体、没有骨骼、具有圆锥形头等。
3.通过幼儿的描述和绘画,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蚯蚓的外部结构。
第四步:动手操作创作(30分钟)1.准备纸张和彩色铅笔,让幼儿绘制自己心目中的蚯蚓。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纸箱、报纸等材料让幼儿小组合作制作蚯蚓的家。
3.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5分钟)1.请几位幼儿向大家展示他们绘制的蚯蚓和制作的蚯蚓家。
2.引导幼儿一起总结蚯蚓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并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展示。
3.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对蚯蚓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延伸:1.带幼儿到幼儿园的后花园或阳台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
2.带领幼儿在户外进行蚯蚓捕捞活动,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轨迹。
3.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关于蚯蚓的更多知识。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养箱里共同饲养,继续观察蜗牛和
蚯蚓的生活,再查阅相关科学刊物和
Hale Waihona Puke 资料,把你了解的新知识放在科学窗
里供大家共同学习。
四、比较蜗牛和蚯蚓(相同、不同) 蜗牛的特点 相同
生活在地面上, 有壳,爬行,有 触角和眼睛,吃 菜叶等。
适应潮湿的环 境,身体柔软、 都会爬行,吃 食物,会排泄, 对外界刺激有 反应,会繁殖 后代。
蚯蚓的特点
生活在地下, 身体有环节,伸 缩前进,吃落叶 等。
你还想了解蚯蚓的哪些知识?
下课后我们把几条蚯蚓放进蜗牛的
进食和 排泄 正在休息
二、观察目标
• 观察蚯蚓身体的形状 • 画出蚯蚓的样子 • 用手轻轻地触碰蚯蚓的身体,描述 你的感受和蚯蚓的反应 • 观察蚯蚓怎样爬行 • 找出蚯蚓的环带、口和肛门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肛门 口
环带
三、实验 蚯蚓对水的反应
发现:把蚯蚓放入水 中,蚯蚓会拼命向盘 子的边沿爬行,试图 脱离水中的环境。 说明:蚯蚓不能生活 在水中
猜一猜: 蚯蚓
没有脚,没有手,弯弯曲曲 来回走,松土数它是能手。
想一想:
你最想知道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
1、蚯蚓生活在哪里? 2、蚯蚓吃什么? 3、蚯蚓的身体结构是什么样的? 4、蚯蚓是怎么运动的?
一、蚯蚓的生活环境
根据蚯蚓的粪便 找到蚯蚓的踪迹。
一、蚯蚓的生活环境
蚯蚓生活在阴暗 潮湿的地下。
夏天,一场 暴雨后,蚯蚓会 从地下爬出来透 气。
蚯蚓的特点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下 *吃落叶等,会排泄 *身体柔软,有环节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爬行(伸缩前进) *会繁殖后代
蜗牛的特点 *生活在潮湿的地面 *有壳 *身体柔软 *有眼睛和触角 *爬行,用腹足如波浪般前进 *吃菜叶等、会排泄 *会繁殖后代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