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潜水艇”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玩“潜水艇”》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玩“潜水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潜水艇的原理和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制作潜水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和喜爱。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潜水艇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需要自备塑料瓶、纸、橡皮筋等材料。
三、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1.导入(5分钟)–展示一幅潜水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询问他们对潜水艇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潜水艇的原理和作用,介绍潜水艇在海底探险等方面的应用。
3.制作潜水艇(30分钟)–分发材料和工具给学生,指导学生使用塑料瓶、纸、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潜水艇。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材料并制作出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潜水艇原型。
–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实验展示(15分钟)–学生在完成制作后,轮流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潜水艇,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5.实验探究(20分钟)–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潜水艇放入水中,观察潜水艇的浮力和水下运动情况。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潜水艇的设计,观察不同设计对潜水艇性能的影响。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原理并总结经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
6.讨论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潜水艇的原理,总结不同设计的优缺点。
–激发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际制作潜水艇来了解其原理和作用。
利用自己动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讨论潜水艇的设计和性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
通过实践和探究,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开始培养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和喜爱。
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潜水艇原理的理解,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潜水艇,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玩潜水艇》鄂教版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在玩中遇到困难,并想办法解决
理解加入重物的目的
提高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看到自己研究的模型与真正的潜水艇沉浮原理一样,充满了成就感
通过练习加强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回顾总结习惯
进一步提高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板书
设计
16玩“潜水艇”
上浮,艇内水少
下沉,艇内水多
水的多少,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
5.揭示课题
1.出示制作方法
2.问: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2.发制作材料,组织制作
1.提示要求
2.发水槽,组织学生试验
3.问:怎样才不能把水吸进嘴中
4.出示沉浮子,想想小瓶中为什么要装入钉子
5.讲解配重,发钉子
1.提问学生,“潜水艇”内在上浮和下沉时有什么变化
板书现象
2.组织分析是什么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
1.教师出示沉浮子教具。设疑:“小瓶被施了魔法,让它沉它就沉,让它浮它就浮,你们信吗?
捏大饮料瓶,小瓶下沉要;松手,小瓶上浮。
2.提问:生活中有没有象沉浮子这样既能沉,又能浮的东西?
3.出示潜水艇图片,问:对于潜水艇都了解些什么呢?
4.出示潜水艇模型,问:想不想通过它来了解潜水艇和沉浮子的沉浮秘密呢?
板书结论
3.播放潜水艇沉浮原理的视频
1.出示沉浮子,问沉浮时,小瓶内有什么变化。
2.请根据潜水艇在水中不同位置,排序艇中水由多到少的顺序。
(1) (2) (3)
3.一个空饮料瓶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它沉入水底。
组织学生说一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玩“潜水艇”》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玩“潜水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潜水艇原理和构造。
2.学习制作简易潜水艇并做实验验证。
3.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潜水艇的原理和构造知识点讲解。
2.制作简易潜水艇并进行实验验证。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出本课的主题:“玩‘潜水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步骤二:讲解知识点(20分钟)结合 PPT、视频等形式,简明扼要地讲解潜水艇的原理和构造。
步骤三:演示制作潜水艇(30分钟)1.教师先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潜水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生们跟随教师的动作,制作简易潜水艇。
步骤四:实验验证(30分钟)让学生们用自己制作的潜水艇进行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套用吸管进行加压和减压,观察潜水艇在水中的运动轨迹,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制作过程所带来的乐趣。
步骤五:总结(10分钟)让学生们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对此次实验的结果进行初步探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潜水艇的原理和构造知识点的讲解。
2.制作简易潜水艇并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难点潜水艇的原理和构造虽然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新的知识,需要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实验法六、教学工具1.PPT2.视频3.实验器材七、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实验等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很好地进行手工制作及初步的实验探究。
因此,本课程应适当加强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过程所带来的乐趣。
八、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学生能了解潜水艇的原理和构造。
2.学生能够制作简易潜水艇并进行实验验证。
3.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4.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九、教学后记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较为成功的是制作潜水艇的实验环节,学生们兴致高涨,参与度高。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玩潜水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玩潜水艇》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 引言本文是对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教案教学设计《玩潜水艇》进行反思的文档。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潜水艇作为教学主题,通过学习潜水艇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于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流程的顺畅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2. 教学设计回顾2.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解潜水艇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习如何设计一艘自己的潜水艇。
2.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潜水艇的定义及分类;•潜水艇的结构和功能;•潜水艇的发展和应用。
2.3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环节:通过观看视频和展示图片引入潜水艇的主题,并启发学生对潜水艇的初步认识。
2.知识讲解环节:通过讲解潜水艇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潜水艇。
3.小组活动环节: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艘潜水艇,并讨论潜水艇的功能和特点。
4.展示和分享环节:每个小组展示自己设计的潜水艇,并分享设计思路和收获。
5.总结归纳环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归纳潜水艇的特点和应用。
3. 反思与总结3.1 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分析本次教学设计中,选取潜水艇作为教学主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学生通常对于科技产品和创新设计比较感兴趣,通过引入潜水艇的概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通过设计一艘自己的潜水艇,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整个教学设计的选择是合理的。
3.2 教学流程的顺畅性评价教学流程的顺畅性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教学过程,我发现整个教学流程设计的相对连贯和有序。
导入环节通过观看视频和展示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
知识讲解环节条理清晰,讲解了潜水艇的定义、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的小组活动提供了基础。
《玩“潜水艇”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玩“潜水艇”》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活动目的:通过“玩潜水艇”这一趣味性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
二、适用对象:本次活动适用于中小学生,可以在班级或者社团活动中进行。
三、活动准备:1、准备一个足够大的教室或者活动场地。
2、准备足够数量的椅子,让学生坐下来进行游戏。
3、准备一块白板和彩色粉笔,用于记录游戏规则和得分。
4、准备若干个潜水艇模型作为道具,每个潜水艇上都贴有不同数字。
5、准备获奖证书或小奖品,奖励表现优异的学生。
四、活动规则:1、在游戏开始前,老师将潜水艇模型放置在教室各个角落,并把学生分为若干组。
2、每组学生轮流进行游戏,一名学生为潜水员,其他学生为团队成员。
3、潜水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尽可能多的潜水艇模型,并记录下每个潜水艇上的数字。
4、团队成员需要在教室中观察潜水员的行动,提供帮助和建议。
5、游戏结束后,老师根据每组找到的潜水艇数量和数字的正确性进行评分,得分最高的团队将获得奖励。
五、活动意义:1、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游戏中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找到更多的潜水艇,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锻炼沟通能力:学生需要在游戏中及时和准确地传达信息,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迅速决策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方式学习,学生容易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
5、增强观察力和判断力:学生在游戏中需要观察和判断潜水艇的位置和数字,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六、活动总结:通过“玩潜水艇”这一趣味性的游戏,学生不仅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将这些优秀品质和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第二课时一、设计理念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模拟潜水艇的操作和管理,帮助学生了解潜水艇的结构、原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小小潜水艇中班教案
游戏小小潜水艇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潜水艇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能够通过游戏学习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3. 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潜水艇的基本知识和功能。
2. 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1. 让孩子们理解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游戏小小潜水艇。
2. 幼儿园教室或活动场地。
3. 教学辅助材料,潜水艇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潜水艇的图片或视频,简单介绍潜水艇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2. 游戏规则说明。
教师向孩子们介绍游戏规则,包括游戏的背景故事、玩法和注意事项等。
3. 分组活动。
将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艘小小潜水艇,要求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控制潜水艇完成一系列任务,如搜寻宝藏、避开障碍物等。
4. 游戏进行。
孩子们按照规则进行游戏,教师在一旁指导和观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游戏总结。
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总结游戏过程,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会和收获,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
1. 游戏小小潜水艇是一款寓教于乐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潜水艇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3. 教师要及时给予孩子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七、教学延伸。
1.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家长来讲解潜水艇的知识和应用。
2. 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制作属于自己的小小潜水艇模型。
3. 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观察水中的生物和环境,了解潜水艇的应用场景。
八、教学总结。
通过游戏小小潜水艇中班教案的教学,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潜水艇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玩“潜水艇”》教学设计
《玩“潜水艇”》教学设计《玩“潜水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科学模型的制作是探究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课通过观察“潜水艇”模型的浮与沉,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沉浮的道理,同时为下一节《潜水艇沉浮的秘密》中对于沉浮条件的探究作了良好的铺垫。
本课分三部分:1.提出科学模型的设想,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材首先从学生的“玩”出发,先让学生“玩”,在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后,再由学生来“做”。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进行潜水艇模型沉与浮的演示实验)“潜水艇”在水中自如沉浮的现象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自己动手来“做一做”了。
2.制作一个“潜水艇”的模型,并玩一玩自制的“潜水艇”。
要造一艘什么样的“潜水艇”呢,造这艘“潜水艇”需要什么材料?先拟定一份造“潜水艇”的计划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
然后教师在学生的方法上归纳总结,指出“我们可选用适当的材料和工具做一个潜水艇模型”。
教材给出了一些常见的实验材料,如第53页下图所示,有橡皮管、线绳、塑料瓶(矿泉水瓶)、锥子、盛有水的水槽、轮胎上的“气桩”。
制作过程可指导学生如下进行:①将一个塑料瓶横放在桌面上,用锥子在下面均匀地打出四个大小相同的孔。
②在上面打一个孔,将气桩从瓶里穿出来,从上面用螺母锁住,要注意在粘的过程中不能有漏气的地方,为了防止漏气,可在气桩底部垫一块橡胶皮。
③插入橡胶管,并用蜡将四周密封。
④在瓶子的两侧用绳子固定一个重物。
(只要是不怕水,又较重的物体均可)“潜水艇”做好了,现在要将“潜水艇”放入水中试航了,学生激动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在这里教师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玩,如:“怎样操作潜水艇?”、“你能控制它的升降吗?”、“潜水艇在上升和下降时,里面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
(教材中的“如果你做的‘潜水艇’能听从指挥,就涂亮智慧星!”是希望可以用激励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操作、探究。
)教材第54页上图所示:“潜水艇”放入水中,水从下面四个孔进入瓶中,“潜水艇”下沉;向潜水艇里吹气,水从下面的孔排出,“潜水艇”上浮。
大班潜水艇教案-范本两篇
大班潜水艇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潜水艇的构造、原理和功能。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潜水艇的浮力与沉力。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潜水艇模型。
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对潜水艇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潜水艇的构造与原理2. 浮力与沉力的物理知识3. 潜水艇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资源:1. 教科书:《船舶与海洋工程》2. 补充阅读材料:《潜水艇发展史》3. 多媒体资源:潜水艇原理动画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潜水艇的构造、原理和功能。
2. 小组讨论:探讨潜水艇的浮力与沉力问题。
3. 实验操作:制作潜水艇模型,观察浮力与沉力的变化。
4. 案例分析:分析潜水艇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潜水艇图片,引起学生兴趣,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时间:5分钟2. 知识讲解:讲解潜水艇的构造、原理和功能。
时间:10分钟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浮力与沉力的物理知识。
时间:10分钟4. 实验操作:制作潜水艇模型,观察浮力与沉力的变化。
时间:15分钟5. 案例分析:分析潜水艇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五、课堂管理1. 学生座位:按小组形式排列,便于讨论与实验。
2. 分组策略:按学习能力、兴趣进行分组,确保团队合作。
3. 课堂纪律:明确课堂纪律要求,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六、学生活动1. 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潜水艇知识的掌握。
2.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潜水艇模型,探讨浮力与沉力问题。
3. 实验操作:观察潜水艇模型的浮沉现象,分析原因。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提问学生潜水艇相关知识。
3. 测验:单元测验,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八、作业布置1. 设计潜水艇模型,分析浮力与沉力。
提交截止日期:下一节课前九、教学反思1. 评估学生对潜水艇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玩“潜水艇”》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玩“潜水艇”》教案教学设计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人类对深水区的探索历程;2.知道潜水艇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3.培养探究和合作精神;4.增强科普意识和环保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深海里有很多奇妙的事物,我们离开过那里,但是科学家和探险家搭乘潜水艇,能去深海里进行观察,提取海底的宝贵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是否听说过潜水艇?2.潜水艇是用来干什么的?3.你想看看深海里都有哪些生物或其他奇妙的事物吗?2. 学习任务(20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潜水艇作业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潜水艇的运行原理和结构。
在此基础上,开展以下活动:活动一:制作潜水艇模型准备好废弃的塑料瓶、面条、啤酒盖、透明胶纸等材料,让学生小组分工制作属于自己的潜水艇模型。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并温馨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活动二:深海谜语扮演让学生自由组合,以“潜水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一方问出问题,另一方回答问题。
问题可以是有关深海的谜语,回答者则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回答问题。
3. 拓展活动(20分钟)活动三:探索深海知识在小组内分配角色进行合作性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从网络上查找、整理深海的相关信息,然后分述给其他小组,完成知识的分享和交流。
活动四:环保创意设计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设计一款能够清理深海垃圾的机器人或其他环保设备。
学生要考虑材料、制作难度和实用性等多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4.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习的知识点和体会。
教师评价与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技能、合作精神、生动实践、思维拓展、自主思考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和锻炼。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活动选择、时间分配和教学效果需要精心策划和评估。
《潜水艇》大班科学活动设计
《潜水艇》大班科学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潜水艇的沉浮原理,培养其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瓶、注射器、水槽、水、橡胶管、重物(如小铁块)、潜水艇模型。
2、相关的视频资料和图片。
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1)教师展示潜水艇模型,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潜水艇是怎么在水里上浮和下沉的吗?”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出活动主题。
2、了解潜水艇的结构和功能(1)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讲解,向幼儿介绍潜水艇的结构,如艇身、舱室、螺旋桨等。
(2)让幼儿了解潜水艇在军事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如侦察、攻击、探索深海等。
3、探究潜水艇的沉浮原理(1)教师实验演示①将透明塑料瓶装满水,使其沉入水槽底部,说明此时瓶子就像下沉的潜水艇。
②用注射器通过橡胶管向瓶内缓慢注入空气,观察瓶子逐渐上浮,就像潜水艇上浮一样。
③再用注射器抽出瓶内的空气,瓶子又慢慢下沉。
(2)幼儿分组实验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套实验材料,让幼儿亲自操作实验,观察瓶子的沉浮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向瓶子里注入空气,瓶子就会上浮?抽出空气,瓶子就会下沉?”引导幼儿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瓶子里的空气增多,体积变大,浮力增大,瓶子就会上浮;空气减少,体积变小,浮力减小,瓶子就会下沉。
4、制作简易潜水艇(1)教师提供材料,如塑料瓶、注射器、橡胶管、重物等,指导幼儿制作简易潜水艇。
(2)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展示与分享(1)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简易潜水艇,并演示其沉浮效果。
(2)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6、活动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潜水艇的知识。
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玩“潜水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玩“潜水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玩“潜水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6课《玩“潜水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能研究是什么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语言、文字、模型等)表述研究的过程2学情分析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因为在我们身边的生产生活中,许多事物和现象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制作“潜水艇”和玩“潜水艇”,都是学生喜欢的活动,玩中求知,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乐学、会学。
3重点难点1、能和同学合作探究“潜水艇”沉浮的原因。
2、了解“潜水艇”沉浮的原因。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1、谜语导入引入到课题。
大鱼披铁甲,活动在水下,眼睛背上长,海盗见它怕。
(打一武器)2、学生谈谈对潜水艇了解的情况。
3、教师展示潜水艇图片并做相关介绍。
“潜水艇”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
其种类多,形制各异,按体积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潜艇。
中、小型用于科研探测等。
大型“潜水艇”主要用于军事方面,是公认的战略性武器,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
“潜水艇”最显著的特点是既能上浮于水面,又能潜入水底利用水层掩护进行隐蔽活动。
活动2【讲授】提出研究课题1、教师出示一个潜水艇模型,告诉学生“潜水艇”是科技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有趣模型,今天让同学们好好玩,玩出名堂,探索奥秘。
2、请学生提出探索目标。
潜水艇幼儿园教案6篇
潜水艇幼儿园教案6篇潜水艇幼儿园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潜、艇、般、够、胀、缩、启、舱、密、柜”等10个生字;认识部首“舟”(舟字旁);能正确描写汉字“航、艇、船、柜、够”。
几类词语“潜水艇、一般、能够、缩小、启发、舱口、门窗、密封、柜子”。
2、能比较熟练地用音序查字法查“启、舱、胀”等3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注意在读长句子时,作适当的停顿。
4、能仔细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句话说说自己了解的人类模仿动物或植物进行的发明创造。
5、知道人类模仿生物的特点进行发明创造是一门科学。
教学重点: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
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仔细看图,用几句话说说自己了解的人类模仿动物或植物精心发明创造。
了解潜水艇的发明原理。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录音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1、小朋友,今天在上课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故事。
(鲁班和橹)2、听了这个故事,谁能用我们学过的句式说一说?3、出示:()发明了(),是因为受了()的启发。
4、指名交流。
5、这种模仿生物的某些功能的学问叫仿生学。
6、小朋友,你们在网上、书上找到哪些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来交流一下。
7、学生交流8、老师也找了一些有关的资料,谁愿意和老师合作一起来介绍?9、听了这么多的仿生学的知识,我们轻松一下,来猜一个谜语吧。
(鱼)10、板书:鱼11、出示图片(潜水艇)12、出示:一(艘)潜水艇13、学习带有舟字旁的生字:艇、舱、般14、出示课题,齐读。
15、鱼和潜水艇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出示句子:潜水艇和鱼一样,能在水里上下浮沉,还能在水里行进。
16、小组读,齐读17、鱼和潜水艇为什么会上下沉浮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3、检查自学情况(1)学习生字(2)查字典,了解“潜、艇”的意思。
4、交流识字方法。
潜水艇教案
潜水艇教案潜水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潜水艇的原理和种类,掌握潜水艇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操作潜水艇的技巧和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潜水艇的原理和结构2. 潜水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难点学生操作潜水艇的技巧和方法四、教学准备1. 潜水艇模型2. 电池3. 遥控器4. 实验室或室外场地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潜水艇的视频,向学生展示潜水艇的形象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潜水艇的原理和结构,包括潜水艇的浮力调节、动力系统、舱室结构等,让学生对潜水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操作演示(15分钟)老师对潜水艇进行简单的操作演示,包括如何使用遥控器控制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潜,如何调节潜水艇的舱室。
4. 学生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潜水艇的实践操作,每组分配一套潜水艇模型和遥控器。
学生按照老师的演示,通过遥控器控制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潜,并尝试调节潜水艇的舱室结构,观察潜水艇的浮力变化。
5. 总结归纳(10分钟)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总结发言,总结潜水艇的原理和结构,以及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体会和经验。
6. 拓展延伸(20分钟)通过讨论潜水艇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潜水艇在科学探索、海洋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就潜水艇的设计和改进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六、课堂巩固与作业鼓励学生回家后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水艇模型,并思考如何改进和提升潜水艇的功能。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潜水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操作潜水艇的技巧和方法。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潜水艇的原理理解可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在下节课中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
此外,希望学生在回家制作潜水艇模型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玩“潜水艇”-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玩“潜水艇”-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鄂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水中的生物”教学,通过游戏模拟潜水艇,帮助学生加深对水下生物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水下环境对生物的适应;2.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模拟潜水艇,了解潜水艇的构造和作用;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中的交流和讨论,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潜水艇游戏道具(如潜水艇模型等);2.描述不同水下生物的图片或卡片(数量可根据班级人数适当调整);3.黑板或白板、彩笔;4.课本。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渲染气氛,引入话题1.老师告诉学生今天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潜水艇”,并让学生猜猜这个游戏是干什么的;2.介绍教学目标,告诉学生通过游戏能了解到什么。
步骤二:模拟潜水艇,了解水下环境1.将铅核笔、钢笔带在手中,切换角色,模拟潜水艇航行;2.沉入水下世界,查看周围环境,让学生通过游戏感受水下环境的压力和变化;3.参照课本所述的卡片,了解多种不同类型的水下生物,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
步骤三:交流讨论,加深印象1.班级师生讨论:在各种类型的水下生物中你是哪种?为什么?2.基于步骤二中的探险,学生讲解自己的发现和感觉,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挑选的某一种水下生物;3.提出问题并邀请回答:改变不同的环境,是否会影响某一种水下生物(比如:将海洋环境改为湖泊环境)?为什么?步骤四:总结、复习1.老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强调学生通过游戏了解多样性生物的重要性;2.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总结今天的主要内容,同时加深记忆。
五、课后作业1.带着有趣的教案当家教,与父母分享今天的课程;2.完成课上讲解的同学选定的水下生物绘图、模型等,详细了解和认识其习性和特点。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以游戏方式教授理论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感受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启发并不断进步。
2024年大班科学有趣的潜水艇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有趣的潜水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潜水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通过实验,感受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原理。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潜水艇的沉浮原理。
2.实验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难点1.潜水艇沉浮原理的理解。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教具:潜水艇模型、透明塑料桶、水、沙子、石子、木块等。
2.学具:每组一个潜水艇模型、透明塑料桶、水、沙子、石子、木块等。
3.其他: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潜水艇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潜水艇的特点。
(2)教师简单介绍潜水艇的基本结构。
2.探索潜水艇的沉浮(1)教师将潜水艇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潜水艇的沉浮情况。
(2)教师提问:为什么潜水艇能在水中沉浮呢?3.实验一:潜水艇沉浮原理(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讲解实验步骤。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潜水艇在不同材料中的沉浮情况。
(3)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潜水艇沉浮的原因。
4.实验二:潜水艇的浮力(1)教师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潜水艇浮起来。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让潜水艇浮在水面上。
(3)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潜水艇浮力的来源。
(2)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6.拓展活动:制作潜水艇(1)教师出示制作潜水艇的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2)幼儿分组制作潜水艇,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完成后,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制作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
(2)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作业1.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潜水艇的更多知识。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潜水艇的制作,并拍照分享到班级群。
七、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教师演示:将潜水艇模型放入水中,提问:“你们观察到潜水艇在水中的表现了吗?它是怎么沉浮的?”对话引导:邀请幼儿回答,然后解释:“潜水艇能够沉浮是因为它能够改变自身的重量,就像我们人在水中可以通过吸气和呼气来控制浮力一样。
幼儿园大班教案《潜水艇》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潜水艇》含反思一、活动名称:潜水艇探险二、活动目标:1. 了解潜水艇的构造和功能,并初步了解潜水艇在海洋探险中的作用;2. 培育幼儿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制造力;3. 提高幼儿的运动本领和察看本领。
三、活动内容:1. 导入环节:老师播放一段关于潜水艇的视频,引导幼儿们初步了解潜水艇的构造和功能。
2. 活动过程:(1)制作潜水艇模型: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材料,让幼儿们依据本身的想象和学问制作潜水艇模型,可以用纸板、卡纸等材料组装,也可以用橡皮泥塑造。
(2)潜水艇探险:老师把教室变成海洋环境,让幼儿们搭乘本身制作的潜水艇,探寻海底世界。
在探险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们察看、发觉、探究海底的生物和环境变化等。
(3)共享环节:幼儿们将本身制作的潜水艇和探险的经过与其他小组共享,并交流彼此之间的创意和发觉。
四、活动反思:1. 活动内容设计合理,幼儿们充分了解了潜水艇的构造和功能,并在探险的过程中提高了察看本领和探究本领。
2. 对于潜水艇模型的制作,老师需要在分组的时候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喜好和动手本领,以确保每个小组的模型能够制作完成。
3. 在探险中,有些幼儿对于海底环境的发觉和生物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需要在探险前做好讲解和引导,让幼儿们有更好的探究体验。
4. 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和家长交流孩子们的发觉和成果,了解幼儿在探险中的收获,以及接下来更多的拓展和应用方向。
五、活动延长:1. 带领幼儿们到水族馆参观,更加深入地认得海洋生物;2. 给幼儿们共享关于潜水艇探险的故事和科普学问,拓展幼儿对探险的认知和喜好;3. 制作潜水艇探险手册,记录幼儿们在探险中的发觉和感受,提高归纳总结和记录本领。
用动物玩潜水艇游戏教案
用动物玩潜水艇游戏教案动物玩潜水艇游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学习潜水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动物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动物们对水下世界的认识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潜水艇操作方法和技巧。
难点,动物们如何在水下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潜水艇模型或者其他教学工具。
2. 准备水池或者其他水域作为潜水艇游戏的场地。
3. 准备相关的潜水装备,如潜水镜、潜水呼吸管等。
四、教学过程。
1. 介绍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让动物们了解潜水艇是如何在水下航行的。
2. 演示潜水艇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让动物们对潜水艇的操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 分组训练,让动物们按照小组进行潜水艇操作训练。
每个小组由若干种类的动物组成,让他们在操作潜水艇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和沟通。
4. 进行潜水艇游戏,让动物们在水下进行潜水艇比赛或者探险活动。
通过游戏,让动物们在实践中提高潜水艇操作的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5. 结合潜水艇游戏,让动物们了解水下世界的奇妙之处,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六、教学反思。
通过动物玩潜水艇游戏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动物们了解了潜水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通过潜水艇游戏,让动物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水下世界的神奇之处,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动物们的知识储备,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一次富有意义的教学尝试。
大班潜水艇教案
大班潜水艇教案大班潜水艇教案(7篇)大班潜水艇教案1活动意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
认知目标:了解潜水艇下沉,上浮的原因,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
技能目标:1、通过潜水艇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动脑思考的能力。
3、通过反复的实验了解潜水艇上沉与下浮的过程以及简单的原理。
采用的科学方法:提问法、探索发现法、动手实践法、比较法。
准备材料:(一)幼儿材料:塑料瓶、医用注射器、胶皮管、重量铁杆。
(二)教师材料:潜水艇图片。
(三)实验步骤。
1、将瓶盖拧下2、用胶皮管连接瓶盖。
3、用胶皮管连接注射器。
4、将重量铁杆放入瓶中。
5、将瓶盖拧紧。
6、备水。
7、将注射器活塞拔出,使瓶内注满水,两孔冲下。
8、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一)提问导入教师出示潜水艇图片。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潜水艇)。
2、谁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能浮在海上,还可以潜入海底)。
3、让幼儿想像一下鱼在水中沉浮时的样子,他们是利用什么来完成浮与沉的?(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鱼鳔并让幼儿了解鱼鳔的用处:鱼是因为有了鱼鳔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是鱼鳔控制着小鱼的沉与浮,当鱼鳔里充满空气时,鱼就能上浮;小鱼想下沉时就将鱼鳔里的空气排出来。
看,小鱼就像小潜水艇一样,在水中自由上下,简直就是“活的潜水艇”。
(二)活动进行中1、材料探索(1)首先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即材料的名字、材质、形状、颜色等,并请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里可以见到)。
(2)接着请幼儿探索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潜水艇模型是做什么用的?医用注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实验中是做什么做的呢?塑胶管是安装在哪里的?铁杆有什么作用?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将重量铁杆放入潜水艇模型中。
(2)将罐子沉入水中将潜水艇模型中的气体排出。
(3)塑胶管一头接上注射器,另一头插入瓶盖上的孔中。
《有趣的潜水艇》教案
《有趣的潜水艇》教案《有趣的潜水艇》教案《有趣的潜水艇》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潜水艇下沉、上浮与鱼鳔的关系,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初步感知仿生学的原理。
2、欣赏有关潜水艇的录像,进一步了解潜水艇潜水的过程与简单原理。
3、想象创造各种各样的潜水艇,发展大胆想象的能力及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制作好的潜水艇模型、吸管、纸鱼、气球、橡皮泥、胶带、铁块、剪刀、装满水的盆。
活动过程:1、教师做"纸鱼"游泳实验,引发幼儿探究兴趣。
(1)请幼儿讨论;鱼为什么会游泳。
(2)出示一条纸鱼,演示鱼游泳的过程。
把气球放在纸鱼的肚子里当鱼鳔,通过给气球充气、排气观察鱼上下沉浮的样子。
,让幼儿说出鱼鳔的'用处:鱼有了鱼鳔,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想浮起来时就在鱼鳔里充满空气,想沉下去休息时就排掉鱼鳔里的空气。
2、引导幼儿探索潜水艇下沉、上浮的秘密。
(1)组织幼儿自己玩潜水艇,想办法使潜水艇上浮、下沉。
(2)分析讨论为什么潜水艇能够下沉、上浮,知道潜水艇是模仿鱼鳔的原理制作的。
3、观看有关潜水艇的录像片,进一步探索潜水艇的奥秘。
4、拓展思路:用手工制作、绘画、粘贴、拼搭的形式来表现想象中的潜水艇。
(1)在潜水艇的全身都安装小圆桶,使潜水艇浑身上下都是枪。
(2)幻想画:我乘潜水艇遨游时光隧道。
(3)把潜水艇做成鱼的形状,这样的潜水艇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4)插上翅膀,制作会飞的"潜水艇"。
(5)安装四条腿,变成机器人的"潜水艇"。
活动延伸:了解更多仿生学的相关知识。
个人反思:1、活动中的优点:为了使幼儿明确探索的方向,在操作之前,教师为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提示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
幼儿操作探索时的目的性很强,能够围绕教师预定的目标进行探索,避免了幼儿盲目地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潜水艇”》教学设计
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中心小学邢玉安
学习内容: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6课《玩“潜水艇”》。
课型:分组实验课。
内容分析:制作“潜水艇”和玩“潜水艇”,是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其沉浮的秘密,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因为在我们身边的生产生活中,许多事物和现象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制作“潜水艇”和
玩“潜水艇”,都是学生喜欢的活动,玩中求知,学生会
非常感兴趣,乐学、会学。
设计理念:“爱玩是儿童的天性”。
孩子们在课外科技活动中,经常玩“潜水艇”,对于“潜水艇”沉浮的秘密,学生会非常
愿意探究。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简易“潜
水艇”,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其各个部件的名称,另一方
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潜水艇”沉浮时,其内部有什么变
化?然后组织孩子们讨论“是什么决定了‘潜水艇’的沉
浮?”就这样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不仅学会了
动手制作“潜水艇”,而且通过玩“潜水艇”,知道了“是
‘潜水艇’里的水的多少决定了它的沉浮”,达到了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探究:能与同学合作,制作“潜水艇”。
能想办法使“潜
水艇”沉浮。
知识:1、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研究是什么决定了“潜
水艇”的沉浮。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好实验
记录。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能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
见,尝试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
学习重点:能和同学合作,制作“潜水艇”。
学习难点:了解“潜水艇”沉浮的原因。
课前预习: 1、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水艇”。
2、小组讨论:“潜水艇”沉浮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教法、学法:实验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一个做好的“潜水艇”模型。
学生准备橡皮管、线绳、带盖子的塑料瓶、盛有水的水槽、锥子、轮胎上
的气桩、胶带、两个小螺丝。
学习时数: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引入: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有趣的模型好不好?揭示课题:16、玩“潜水艇”。
(评:以“玩”开课,激发了学生兴趣,揭示课题方式也新颖。
)
2、教师出示一个“潜水艇”的模型,并通过操作、演示,展示“潜水艇”的沉浮,提出“潜水艇”是科技活动中常见的一个有趣模型,大家想不想动手制作一个“潜水艇”呢?
(评: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层次清晰,也让教学活动步入了高潮。
)
二、动手制作“潜水艇”并玩一玩。
1、认识“潜水艇”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边拆“潜水艇”的各部分构件,边引导学生认识橡皮管、线绳、带盖子的塑料瓶、轮胎上的气桩、胶带、两个小螺丝。
(评:把握要点,用“潜水艇”各部分名称做知识铺垫,便于学生动手制作,引导得法。
)
2、小组活动,制作“潜水艇”。
(1).各小组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研究制作“潜水艇”的计划和方案,教师巡回引导,让学生尽量制定出完善、有效的方法。
(2).各个小组汇报设计方案,学生提出的方案可能会很多,教师对好的方案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指导。
(3).动手制作“潜水艇”。
先将塑料瓶卸掉盖子,横放在桌面上,用锥子在下面均匀地打出四个大小相同的孔;再在塑料瓶的上面中央打一个孔,将气桩从瓶内穿出来,并从上面用螺母锁好,注意不能漏气;之后,在气桩上套好橡胶管,并用线绳扎紧;然后在塑料瓶下面的两侧,分别用透明胶固定一个小螺丝帽,“潜水艇”制作成功。
(评: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高潮。
)
3、小组活动,玩“潜水艇”。
(1).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引导。
(2).学生进行控制“潜水艇”沉浮的游戏,比一比哪一组控制得最好,不仅可以使“潜水艇”上浮下沉,而且还能使“潜水艇”悬浮在指定的位置。
(评:学生真是越玩越有兴趣、越有所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是教学活动的另一个高潮。
)
三、总结交流
1、学生们在能自如控制“潜水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研究“是什么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
2、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分析,并能表述:控制“潜水艇”沉浮的因素是“潜水艇”里的水的多少来决定的。
(评: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学有所得,个个满意的笑了!)
板书设计:16、玩“潜水艇”
制作“潜水艇”玩“潜水艇”
“潜水艇”里的水的多少来决定着“潜水艇”的沉浮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玩是儿童的天性”。
开课时,我首先以“同学们爱玩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潜水艇”沉浮的精彩场面,进一步地启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课堂教学进入高潮。
接着,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潜水艇”各个部件的名称及制作方法,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潜水艇”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之后,通过学生分小组活动,制作“潜水艇”,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教学活动达到了初始的高潮。
尤其是学生在玩“潜水艇”的过程中,看到“潜水艇”一会儿上浮一会儿下沉,从中领悟到:向“潜水艇”内吹气时它会慢慢的上浮,不吹气时它又会慢慢的下沉。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呢?使课堂教学达到了另一个高潮。
最后,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达成了共识:“潜水艇”里面的水的多少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
使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在圆满中结束,孩子们收获满满。